美股投资网获悉,周三美股盘后,微软(MSFT)公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2025财年第二季度业绩。数据显示,该公司总营收同比增长12%至696亿美元,好于市场预期的689亿美元;每股收益为3.23美元,也好于市场预期的3.12美元。
微软表示,Azure云部门第二财季有13个百分点的增长归功于人工智能,而第一季度为12个百分点。微软表示,该季度人工智能营收相当于130亿美元的年化水平。
微软表示,由于公司难以建立足够的数据中心来满足人工智能产品的需求,其云计算业务增长将在当前季度继续放缓。
微软预计第三财季Azure的增长率至多32%,比2024年最后三个月的增速快不了多少。微软在盘后交易中下跌约5%。
这家软件制造商被认为是人工智能产品商业化的领导者,这要归功于它与ChatGPT制造商OpenAI的密切合作。去年,微软推出了一系列copilot品牌的人工智能助手,但这些产品的货币化时间比一些投资者希望的要长。
微软表示,Azure人工智能服务增长了157%。但该公司首席财务官Amy Hood表示,该公司仍然没有足够的数据中心容量来满足客户需求,这损害了关键的云计算部门的整体销售。她告诉投资者,产能限制应在本财年结束前解除。
她表示,该公司有价值近3000亿美元的商业服务合同,微软必须在未来提供服务,但尚未确认为收入。
她表示,需求依然强劲,商业预订量(衡量未来营收的指标)增长了67%,“远远超过”微软的预期。Hood将此部分归因于OpenAI对Azure的承诺。
微软与云计算竞争对手谷歌和亚马逊一样,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的资金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些资金主要用在了芯片和数据中心上,为耗电量巨大的人工智能服务提供支持。微软表示,预计本财年将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上投入800亿美元。华尔街已开始质疑这种巨额支出,尤其是在中国DeepSeek发布了一种新的开源人工智能模型之后。DeepSeek声称,其模型的能力可以与美国技术相媲美,而成本只是后者的一小部分。
微软表示,第二财季资本支出为226亿美元,超过分析师预期的约210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云业务利润率下降。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周四美股盘后,美国钢铁(X)公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业绩。财报显示,美国钢铁Q4销售额同比下降15%至35.1亿美元,不及市场预期的35.4亿美元。调整后的亏损为2800万美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1.67亿美元;调整后的每股亏损为0.13美元,逊于市场预期的每股亏损0.11美元。
美国钢铁数月来一直在应对疲弱的需求。展望未来,美国钢铁预计,由于市场持续低迷,2025年第一季度调整后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在1.0亿美元至1.5亿美元之间,不及市场预期的1.72亿美元。
美国钢铁当前正致力于完成与新日铁的并购交易。本月初,前总统拜登阻止新日铁以149亿美元收购美国钢铁的交易。美国钢铁正在联邦法院挑战这一决定。
但与此同时,激进投资者Ancora Holdings发起了一场针对美国钢铁的代理权争夺战,以迫使美国钢铁放弃与新日铁的交易。Ancora希望更换美国钢铁首席执行官David Burritt及该公司董事会,认为美国钢铁应该优先考虑美国国内买家,并进行财务和运营改革。
美国钢铁表示,该公司股东不会因为将控制权交给Ancora而得到良好的服务,并指出Ancora在该公司的股份仅为0.18%。不过Ancora称正在积累“大量”股份,并计划在未来披露这些股份。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美东时间周三美股盘后,数据存储产品制造商西部数据(WDC)公布2025财年第二季度业绩。数据显示,该公司Q2营收为42.9亿美元,市场预期42.6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77美元,市场预期1.78美元。
不过,西部数据公布的第三季营收指引低于华尔街预期,因该公司预计云计算和企业客户的需求将下降。
高昂的借贷成本和经济不确定性迫使企业减少投资,严重影响了对存储芯片的需求,并给西部数据等公司带来伤害。
西部数据在1月初曾表示,由于闪存业务的定价环境严峻,预计其不包括部分项目的每股收益将处于指引区间的低端。
根据LSEG汇编的数据,西部数据预计第三财季营收在37.5亿- 39.5亿美元之间,分析师预估为40亿美元。
西部数据还预计调整后每股收益在0.90-1.20美元之间,低于分析师预期的1.47美元。
本月早些时候,其竞争对手希捷科技(STX)也公布了低于市场预期的第三季度营收指引。
西部数据还公布了分拆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的最新进展。一家公司将专注于硬盘业务,另一家公司则专注于闪存业务。
西部数据首席执行官David Goeckeler表示“随着我们完成业务分离,我们相信西部数据和闪迪都将继续推动创新,为客户提供极具吸引力的存储解决方案,同时为股东带来长期价值。我们希望,我们在硬盘驱动器(HDD)领域的强劲表现,以及我们在NAND新时代管理闪存业务的战略方法,将使每家公司都能抓住人工智能数据周期推动的日益增长的存储需求。”
截至发稿,西部数据盘后涨3.47%。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1月23日,好未来(TAL)盘中股价最大涨幅达到21.47%,一举扭转了前2个交易日的下跌势头,然后公司股价持续上扬,1月28日收涨7.68%,走出一段“四连阳”行情。
究其原因在于,公司当日发布了2025财年Q3财报显示其收入增长再超市场预期。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11月30日的2025财年Q3季度,好未来净营收达到6.0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74亿美元相比,实现了62.4%的大幅增长,显著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44.50%的同比增速;与此同时,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为231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净亏损2390万美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非GAAP净利润达3860万美元,远超市场预期。
财报驱动下的突破性上涨
在好未来财报公布后,美股市场反应迅速。从盘面上看,1月23日,好未来美股股价以15.06%涨幅大幅高开随后持续走高,当日其盘中股价飙升超20%,收盘价11.07美元,创去年12月9日以来新高,次日股价再度收涨5.60%,盘中股价最高达11.82美元,逼近前期高点12.14美元。1月27日,好未来盘中最高价达12.18美元,在顺利突破前高后,公司股价次日持续上攻,达到12.98美元阶段性高点,离去年10月2日盘中高点13.30美元也仅一步之遥。
对于投资者而言,此次好未来股价若突破前高有望打开新一轮上升空间。
具体来看,在量价关系上,财报发布当日好未来股票成交量较前30日平均放大3倍以上达到2860.32万股,成交量显著放大,并一举突破了前期8-10美元的震荡区间,形成了“放量突破”形态,确认了短期多头趋势。
技术面上,从均线角度来看,好未来股价呈现出短期均线(5日)快速上穿中期均线(60日)的形态,出现明显的“黄金交叉”。通常来说这是短期动能强劲的表现。待后续股价上扬带动10日均线上穿,并站稳在60日均线(约10.17美元)上方,则标志着好未来股价中期转强趋势确定。
从MACD指标来看,其DIF与DEA线在财报后出现了经典的MACD“拒绝死叉”形态,即DIF指标在向上交叉DEA指标之后,保持向上运行的势头运行一段时间,然后突然转势向下运行,但是在即将向下穿越DEA指标时,又转头向上运行的形态,且后续柱状图持续扩张,表明上涨动能增强。
与此同时,1月23日,好未来股票的RSI指标显示其6日、12日RSI指标线在RSI值的50附近向上击穿24日线出现金叉。通常来说,这种形态在技术面上显示的是买入信号。与此同时,RSI 2日指标线升至65以上,接近超买区间(70),但尚未触发回调信号,显示市场情绪乐观。
但随着四连阳行情出现,RSI值早已达到超买区间,回调信号也随之显现。另外,从阻力位与支撑位角度看,好未来股价在财报后的跳空缺口的11美元附近形成了一个短期支撑,并在前期震荡区间的9.5美元附近形成了一个中期强支撑。阻力位方面,财报后连续2个交易日的上涨,让好未来已然突破了去年12月9日形成的11.69美元阶段性高点,而其下一目标则指向了2023年以来的长期压力位(约15美元)。
目前好未来股价已临近13美元附近,产生技术性抛压可能性正在增加,1月29日公司股价低开低走收跌4.25%或许正是其阶段回调的重要信号,市场短期内“落袋为安”情绪或开始加重。
AI风口再起,新一波估值增长期到来?
对比25Q2和25Q3两个季度财报公布后的股价表现,投资者很容易看出其中的差距。美股投资网观察到,同样是财报超出市场预期,好未来25Q2财报发布后的10月24日和25日股价分别仅收涨2.84%和4.57%,远不及此次Q3财报发布后的股价表现。而这或许与近期AI概念再度风靡有关。
近日,中国“国产AI之光”DeepSeek引爆中美两地资本市场。美股方面,刚被美国3.6万亿元“星际之门”AI巨型项目重振的纳斯达克100指数下跌明显;而在A股市场,AI智能体、AI语料等概念股领涨。虽然此次行情,美股AI概念表现受挫,但好未来作为中概AI概念股之一,后续股价表现则有望受益于投资者对于中国AI市场的乐观情绪。
在好未来的最新财报中,智能硬件的业务表现亮眼,正是此次公司股价上涨的主要动力之一。
美股投资网了解到,在此次Q3财报会上,好未来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彭壮壮提到,好未来两条主要业务线学习服务及其他业务和内容解决方案业务均实现了同比增长。
其中,好未来学习硬件业务得益于三季度的电商节活动,销售额同比和环比均实现增长;学习硬件在本季度的周活跃率约80%,平均每日使用时长1小时左右,超过一半用户每周使用5天或以上。并且彭壮壮还指出,现在好未来在技术方面的重点是两个方面首先,利用行业特定数据来训练垂直模型;其次,开发能够利用基础模型和垂直模型功能的应用程序。
与上次Q2财报会公司高管表示的“智能学习硬件业务亏损”口径不同,此次公司强调的是“学习服务及其他和内容解决方案业务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各自业务的优先级和关键指标。”以及“AI学习设备依旧是收入增长较快的业务线之一。”
虽然在财报中,好未来并未给出智能学习硬件具体的收入情况,但根据久谦数据,FY2025Q3学而思品牌线上(天猫+抖音+京东)实现销售额约20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学习机销售额16亿元,同比增长88%,销量35.6万台,同比增长65%,线上销售额排名稳居第一。
目前来看,线下培优业务仍是好未来的核心收入来源。财报显示,此次FY2025Q3 公司 NonGAAP 经营亏损 192万美元,好于彭博一致预期的亏损1320万美元。具体来看,好未来目前硬件业务虽仍有亏损,但培优小班业务凭借模型成熟、利润率稳定依然支撑了公司的收入及利润增长。
据美股投资网了解,Q3季度,好未来线下培优学习中心稳步扩张,续班率保持稳定。公司线下学习中心稳步扩张主要在现有地区进行加密。根据民生证券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好未来线下教学点数预估超过 450 家,而 2023 年底约 300 家。且公司公布信息,本季度好未来线下课程的续班率保持稳定。
叠加财报披露的现金流情况来看,截至2024年11月30日,公司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总额达到38.36亿美元,较上一财季末的30.03亿美元有所增加。而这些都为其后续业务增长奠定基础。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东时间1月30日周四美股盘后,苹果公布截至自然年2024年12月28日的第四季度业绩并举行分析师电话会议。电话会要点如下
本季度营收1243亿美元,同比增长4%,创历史新高;每股收益2.40美元,同比增长10%,也创下历史新高。在美洲、欧洲、日本和亚太其他地区创下营收纪录。服务业务服务业务营收创历史新高,过去一年收入接近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4%。服务业务的毛利率达到75%,对公司整体毛利率贡献显著。
大中华区的营收按年同比下降了11%,超过一半的下滑是由于渠道库存减少造成的。此外,Apple Intelligence尚未在中国市场推出,对销售造成一定影响。1月份刚刚宣布了一项财政刺激或补贴政策,这对12月季度没有产生影响。
在推出Apple Intelligence的市场,我们的销售表现明显优于未推出的市场,用户最常用包括写作工具、图像游乐场和Genmoji等功能,将于4月推出新的语言版本以进一步扩大用户基数。Apple Intelligence未来将成为主流,用户一旦开始使用相关功能,就会难以回到没有它们的状态。
对于DeepSeek的看法,苹果表示推动效率提升的创新是件好事。公司在芯片和软件上的紧密集成将继续很好地服务于苹果。苹果在设备端和私有云中都进行操作,这在架构上与设备端的运作方式类似。从资本支出的角度来看,苹果始终采取谨慎而周密的方式进行投资,并继续利用混合模式,这一模式至今仍然对苹果有利。
新兴市场表现强劲,尤其是印度市场,iPhone在印度成为销量最高机型。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和第三大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市场。苹果在印度市场持续扩展,新增4家门店,并利用该市场进行本地生产和出口。新兴市场的设备安装基数实现双位数增长,未来有望部分抵消中国市场的阻力。
公司产品和服务创新是驱动增长的关键。苹果认为外观设计创新空间依然很大,我对我们的产品规划感到非常乐观。我相信智能手机仍然有很多创新潜力。
Mac销量同比增长16%,iPad增长15%,主要得益于M4 芯片的新产品表现和MacBook Air的持续成功。Mac产品在AI工作负载领域具有领先优势,未来仍有创新潜力。
公司整体毛利率指引为46.5%至47.5%,主要得益于高毛利产品(如 Pro 系列产品)销量的增加以及商品成本环境改善。外汇汇率(FX)将对未来季度毛利率带来一定压力,但已纳入指导范围。产品组合的变化(如AI硬件产品)将继续推动产品毛利率增长。
以下为电话会实录,由AI翻译
会议主持人
大家好,欢迎参加FinWise Bancorp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今天的会议由以下管理层成员主持首席执行官Kent Landwatter,总裁Jim Noon,以及首席财务官Bob Wallman。
Kent Landwatter,FinWise Bancorp首席执行官
大家下午好。我们在第四季度取得的良好业绩,为FinWise又一个成功的年度画上了圆满句号。这一年,我们在扩大和多元化收入来源、提升公司长期增长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我们依托核心业务的优势,结合战略举措,交出了稳健的财务表现,包括现有项目的贷款发放量反弹、收入稳定以及每股有形账面价值的持续增长。
此外,在银行层面,我们资本充足,远远高于联邦监管标准。2024年,我们还很高兴宣布了多个新的战略项目,这也是我们发展的一个亮点。
具体来说,我们新增了4个贷款项目,其中包括2个信用增强产品项目、1个支付项目和1个信用卡项目。我们在新项目管道中持续看到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对我们广泛的银行和支付平台带来的好处表现出高度热情的情况下。
在监管方面,我们处于有利位置,可以引导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s)通过严格的合规流程,这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机会。作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多年来积极投资于合规和风险管理基础设施,并成功应对了多轮监管检查。截至2024年底,公司约38%的员工从事合规、风险管理、BSE(银行服务和扩展)以及IT职能工作。
展望未来,我们对业务前景感到非常乐观。目前来看,预计2025年将实现稳步增长。特别是,我们预计信用增强解决方案将在2025年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长贡献点。同时,我们的BIN(银行卡识别号码)赞助和支付项目目前已正式上线,预计将逐步获得市场认可。
此外,我们预计现有项目的贷款发放将保持稳定,并且去年末签署的新项目将在未来几个季度逐步扩展并带来增量增长。值得注意的是,BIN赞助和支付项目提供了中长期的增长机会,而我们的信用增强产品则代表了更为直接和短期的增长机会。
通过将这些产品和服务整合在同一平台下,我们现在能够满足大部分的业务场景需求。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具粘性和可持续的收入来源,该收入增长初期较缓慢,但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将会加速增长。最后,我们仍然高度关注实现正向运营杠杆。我们在新项目上的增量投资已基本完成,未来的费用增长将主要与生产活动挂钩。
接下来,我将把时间交给我们的总裁Jim Noon。
Jim Noon,FinWise Bancorp 总裁
我们很高兴在第四季度发放了13亿美元的贷款,使我们在2024财年的总贷款发放额达到50亿美元,相比上一财年的43亿美元增长了16%。第四季度的贷款发放量中包含了来自私人助学贷款项目的季节性放缓,同时并未包含2024年末宣布的新贷款项目的实质性贡献。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从项目宣布到开始看到新合作伙伴的贷款发放量通常需要几个季度的时间延迟。
尽管现在还处于第一季度初期,但截至2025年1月的前三周,我们的贷款发放量按季度计算依然维持在 13亿美元 的水平。正如 Kent 先前提到的,我们预计现有项目的贷款发放量将保持稳定,并且新项目将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逐步扩展。
我们的SBA(小企业管理局)7(a)贷款发放量在第四季度相较第三季度再次增长。随着利率的轻微下降,合格申请者的数量逐步增加,带动了SBA贷款的申请量上升。我们对SBA贷款的回升保持谨慎乐观。此外,我们在设备租赁和自用商业地产贷款方面也取得了稳健增长,这些贷款组合继续为银行提供稳定的利息收入和良好的信用质量。在季度环比基础上,SBA担保贷款余额增长了 1.5%。本季度我们开始出售部分SBA贷款的担保部分,从而推动了贷款出售收益的增加。正如我们过去所提到的,只要市场条件允许,SBA贷款销售将始终是我们的一项核心业务活动。第四季度的市场条件利好,我们预计短期内这种趋势将持续。
我们整体的资产负债表策略在本季度中保持了一贯性,包括战略性贷款和SBA贷款。在战略性项目贷款方面,我们通常在几天内完成贷款的销售,并持有的贷款主要由现金抵押。在SBA贷款方面,我们发放的贷款包括政府担保部分,这部分可以选择保留或在二级市场上出售。保留担保部分可为我们带来没有信用风险的利息收入。第四季度末,我们的SBA担保贷款余额和战略项目贷款(可出售部分)占总贷款组合的 45%,这两类贷款的信用风险较低。
关于信用质量,本季度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为390万美元,高于第三季度的 220万美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SBA贷款非担保部分的 100万美元 净核销,使得第四季度的净核销总额达到 320万美元,而上一季度为 240万美元。正如我们之前所提到的,我们严格的抵押品政策通常有助于缓解净核销风险。
不良贷款余额本季度为 3640万美元,高于上一季度的 3060万美元。尽管增加了 580万美元,但低于我们在上次电话会议中预计的 1000万美元 增加额。这主要归功于我们投资组合管理团队在部分逾期账户的催收工作中取得的进展。
Bob Wallman,FinWise Bancorp 首席财务官
谢谢你,Jim。大家下午好。我将简要回顾我们第四季度的表现和几个关键财务指标,并在必要时进行说明。在第四季度,我们实现了280万美元的净利润,即每股摊薄普通股收益0.20美元,使得2024全年的每股摊薄收益达到0.93美元。
我想特别提到一项与第四季度相关的事项本季度我们因赎回大约1.6亿美元的高收益经纪可赎回存单(Callable CDs)并用其他低成本的批发融资替换它们,导致了89.5万美元的损失。此次赎回所产生的未摊销溢价费用使我们的其他杂项收入减少了89.5万美元。我们将此项目视为非核心收入减少。
本季度贷款平均余额(包括持有待售和持有投资的贷款)为5.22亿美元,高于上一季度的 4.93亿美元。增长主要来自 SBA 7(a) 商业租赁和消费者贷款项目。平均付息存款为3.55亿美元,高于上一季度的3.412亿美元。环比增长主要由付息活期存款、货币市场账户和经纪定期存款的增加所推动。
接下来是收入情况。本季度净利息收入为1550万美元,高于上一季度的1480万美元,增长的原因是持有待售贷款的增加和通过用低成本存单替换 1.6亿美元 可赎回存单带来的资金成本下降,部分被支持资产增长所需的付息存款增加所抵消。
净利息收益率(NIM)本季度为10.0%,高于上一季度的9.70%。我们预计随着我们主动降低投资组合信用风险,净利息收益率将在未来逐步收窄。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SBA投资组合通常与基础利率(Prime Rate)挂钩,并在每季度初进行调整,因此基础利率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净利息收益率。
本季度非利息收入为560万美元,低于上一季度的610万美元。环比下降主要是由于前面提到的因赎回可赎回存单导致的89.5万美元损失,同时也受到SBA贷款服务费和担保部分贷款出售收益增加的部分抵消。令人鼓舞的是,尽管学生贷款项目在本季度出现季节性放缓,战略项目费用环比保持相对稳定,这凸显了我们在战略项目多元化方面努力的成效。
接下来是运营费用。我们很高兴看到运营费用增长的速度继续放缓,这也是我们在之前的电话会议中提到的目标。第四季度非利息费用下降至1360万美元,低于上一季度的1400万美元。环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业绩奖励的重新评估,奖金预提费用被部分冲销。我们的效率比从上一季度的67.5%改善至本季度的64.2%。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实现正向运营杠杆,并预计与新增员工相关的费用增长将更多与生产活动挂钩。话虽如此,由于过去18个月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我们预计在新项目开始带来收入之前,效率比仍会保持在较高水平。
关于税务问题,第四季度的有效税率为24.3%,低于上一季度的25.1%。我们预计2025年的有效税率将在25.0%至25.5%之间。
最后,我想提到一项事项本季度,我们在财报和投资者文稿的末尾,新增了与信用增强贷款相关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账户信息,同时还包括了一些非GAAP(非一般公认会计准则)披露。这些额外的账户和披露旨在展示信用增强产品对财务报表及各种财务指标的影响。
虽然目前这些金额尚不具备重大影响,但随着这一产品在未来的逐步发展,这些披露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FinWise的财务表现。
以下为问答环节
Eric Woodring,摩根士丹利分析师
Tim,在你的讲话中提到,在推出“Apple Intelligence”的市场上,iPhone 16机型的销量表现更好。我想请你进一步阐述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分享一些细节,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Apple Intelligence”如何影响iPhone的需求,以及用户目前最常使用的功能有哪些?另外,我还有一个简短的后续问题。
Tim Cook,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
你好,我是Tim。我们确实观察到,在我们推出“Apple Intelligence”的市场上,iPhone 16系列的销量同比表现要优于尚未推出该功能的市场。至于用户使用的功能,他们使用了我在开场时提到的所有功能,包括写作工具、Image Playground(图像乐园)、Genmoji(智能表情)以及视觉智能等功能。而且我们发现这些功能都得到了广泛使用。
另一个受欢迎的功能是“Cleanup(清理工具)”。人们在店内演示时看到这个功能也非常喜欢。在12月季度的第二次18.2版本发布中,我们只有大约2到2.5周的时间,而且当时仅在英国和其他英语国家推出了这项功能。因此,目前我们只获得了一些早期的市场反馈,但整体情况还算不错。
Eric Woodring,摩根士丹利分析师
谢谢你提供的信息,Tim,这很有帮助。接下来,我想谈谈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最近频频出现在新闻中。能否谈谈苹果在中国面临的其他阻力?这些阻力是否包括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偏好增强,从而削弱了对西方科技品牌的需求?还是因为iPhone 16没有搭载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影响了换机周期?能否详细谈谈你对中国市场的看法以及你从市场反馈中了解到的情况?谢谢。
Tim Cook,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
好的,当然。如果你看我们本季度在大中华区的营收,按年同比下降了11%。超过一半的下滑是由于渠道库存从季度初到季度末的变化造成的。此外,关于Apple Intelligence功能,我们还没有在中国市场推出。正如我们刚才讨论的那样,在推出Apple Intelligence的市场,我们的销售表现明显优于未推出的市场。
当然,中国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因此所有这些因素都属实。关于宏观经济环境,1月份刚刚宣布了一项财政刺激或补贴政策,这对12月季度没有产生影响。在12月季度,一些省级政府确实提供了补贴,但全国性的计划是在1月20日左右宣布的。这项计划涵盖了我们产品所属的类别,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和智能手表等产品,设定了一个最高价格限制。
我们确实看到财政刺激政策正在实施,期待在下一次电话会议上与大家讨论它的具体影响。
Ben Ryses,Melius分析师
嗨,大家好,谢谢你们给我这个提问的机会。嗨,Tim,我想问一个你可能已经预料到的问题。有人认为,苹果是计算成本下降的主要受益者。我想听听你对此的看法,尤其是在最近DeepSeek(开源模型)事件的背景下。你对成本下降对利润率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公司执行能力的影响是否有新的认识?这一趋势可能无论如何都会发生,但我想了解它对苹果的影响。
Tim Cook,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
好的,总体来说,我认为推动效率提升的创新是件好事,这也是你在该模型(指DeepSeek)中看到的内容。我们在芯片和软件上的紧密集成将继续很好地服务于我们。正如你所知道的,我们在设备端和私有云中都进行操作,这在架构上与设备端的运作方式类似。从资本支出(CapEx)的角度来看,我们始终采取谨慎而周密的方式进行投资,并继续利用混合模式,这一模式至今仍然对我们有利。
Ben Ryses,Melius分析师
太好了,谢谢你,Tim。接下来,我想问一下关于iPhone的发展轨迹。你们显然不会谈论新产品之类的事情,但你是否认为未来在外观设计方面仍有很大的创新空间?或者你觉得目前的产品线已经展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我想直接问问,你认为在手机创新方面是否还有更多可能?你能否预见市场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可能发生一些变化?谢谢。
Tim Cook,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
Ben,我认为创新空间依然很大,我对我们的产品规划感到非常乐观。我相信智能手机仍然有很多创新潜力。
Michael Ng,高盛分析师
下午好,谢谢你们的机会。我也有两个问题。首先,很高兴听到iPhone升级用户创下了新纪录,我想这是你们一年多来首次提到这一点。能否谈谈是什么促成了这一强劲的升级需求?
在你们已推出Apple Intelligence的市场,这一功能是否对升级起到了帮助作用?谢谢。
Tim Cook,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
好的,谢谢你的提问。就iPhone来说,我们的升级用户确实创下了历史新高,从未有过如此高水平的升级用户数量。同时,iPhone的安装基数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如果你比较iPhone 16和iPhone 15的表现,这两款产品分别在9月发布,因此涵盖了从9月到12月季度末的两个季度。在此期间,iPhone 16的表现优于iPhone 15。因此,我认为你可以得出结论,用户确实有令人信服的升级理由。此外,在我们推出Apple Intelligence的市场,iPhone 16的表现优于尚未推出该功能的市场。这方面的表现相当出色。
Michael Ng,高盛分析师
非常感谢你,Tim,回答得很清楚。我还有一个关于iPad Pro的问题,尤其是更薄版本的产品。能否谈谈这种薄型外观设计对iPad整体销量的影响?你们的市场和消费者研究有没有显示消费者对这种设计的价值评价?谢谢。
Tim Cook,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
这是个好问题。整体来看,iPad本季度的销量增长了15%,其中增长更多是由iPad Air和入门级iPad推动的,而不是高端的iPad Pro。但总体上,我们对iPad类别取得的15%增长感到非常满意,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可能最值得注意的是,在12月季度,超过一半的iPad销量来自首次购买iPad的用户。这表明我们在吸引新用户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Ben Ryses,Melius分析师
下午好,大家好。我也有两个问题。首先,你们在新兴市场的苹果产品销售目前显示出非常强劲的增长趋势。能否从宏观层面谈谈你们对这些市场增长持久性的看法?其次,你认为这些新兴市场的总量现在是否已经大到足以抵消中国市场所面临的阻力?或者这些市场的增长速度是否足够快,有可能在未来抵消中国的挑战?
Tim Cook,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
我们在许多新兴市场都取得了出色的业绩。正如你从以往的电话会议中了解到的,我对印度市场特别看好。印度在12月季度创下了销售纪录,我们也正在那里开设更多的门店。我们已经宣布将在印度新增4家门店。本季度iPhone是印度市场销量最高的机型。
此外,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也是第三大PC和平板电脑市场。因此,这里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而我们在这些市场中的份额还很小,我认为未来还有很多增长空间。这只是众多新兴市场中的一个例子。
Kevin Perek,苹果公司首席财务官
Tim,我补充一下,Amit。在新兴市场中,我们的设备安装基数,包括总量和iPhone的安装量,都实现了双位数增长,这也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
Ben Ryses,Melius分析师
很好。接下来,我想问一下关于3月季度的毛利率问题。你们在指导中提到毛利率环比基本持平,通常情况下,环比毛利率会提高大约50个基点。能否谈谈你们在毛利率方面遇到的增减因素?Kevin,能否具体谈一下汇率(FX)是否对毛利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Kevin Perek,苹果公司首席财务官
好的,Amit,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正如我在发言中提到的,我们的毛利率预期为46.5%至47.5%。我们对这一水平的预期感到非常满意。正如你提到的,总是会有一些增减因素在起作用。
Kevin Perek,苹果公司首席财务官
我们确实认为汇率(FX)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这不仅会影响营收增长,还会对毛利率产生环比影响。但我们认为,这部分影响将会被有利的成本条件和服务业务的产品结构所抵消。另外,正如你所了解的,从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特别是在产品业务方面,由于第一季度的产品销售规模非常大,我们在第二季度会失去一些规模效应。因此,确实存在一些增减因素。不过我们对预期区间感到满意,这是一项非常强劲的毛利率指引。
Wamsi Mohan,美国银行分析师
谢谢你,Tim。我想跟进你刚才提到的中国市场渠道库存的问题。能否更广泛地谈谈你们在不同产品线和地区的渠道库存情况?你是否认为在其他地区的库存水平有所上升或超出了正常范围?
鉴于本季度在中国发生的库存清理,你认为进入3月季度后,中国市场的进展会更加趋于正常吗?另外,我还有一个后续问题。
Tim Cook,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
好的,我不想对当前季度的区域销售做出预测。但如果从全球范围来看,iPhone的渠道库存总量让我们感到非常满意。就中国市场而言,我的意思是,我们的渠道库存从季度初到季度末有所减少,这一因素占了报告业绩下滑的一半以上。部分原因是本季度末我们的销售情况比预期要好一些。因此,我们的库存水平比预期的要更低一些。
Wamsi Mohan,美国银行分析师
作为我的后续问题,你们的服务业务增长非常强劲,但我知道你们在全球范围内面临了一些相当严峻的监管压力。那么,投资者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监管压力对收入或利润率的影响?在监管环境变得更加平衡的情况下,这些影响是否有可能有所缓解?谢谢。
Kevin Perek,苹果公司首席财务官
是的,我想先重申一下,我们的服务业务在12月季度创下了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这种增长在所有地理区域和服务类别中都很强劲。正如你所知道的,我们的服务组合非常广泛,因此整体势头良好。
此外,我们在所有服务产品中都看到了客户参与度的持续增加,包括交易账户和付费账户。我们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目前在服务平台上的付费订阅用户已超过10亿。
Samik Chatterjee,摩根大通分析师
你好,谢谢你们回答我的问题。首先,Mac和iPad在本季度的表现都很出色。我想问一下,你们对这两条产品线的两位数增长是否具有持续性的看法?我们刚才讨论了Apple Intelligence对iPhone销量的影响,但你们认为这类技术对Mac的销量有何影响?目前关于PC市场的讨论也很多,能否谈谈你们的看法?谢谢。
Tim Cook,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
好的。Mac的销量增长了16%,iPad增长了15%。Mac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我们在本季度推出的新产品表现强劲,以及MacBook Air的持续成功。
正如你所知,我们在本季度推出了基于M4芯片的MacBook Pro、iMac和Mac Mini。我们相信,在运行AI工作负载方面,我们拥有市场上最好的AI PC。
Mac的芯片已经由我们设计并专门为这些工作负载优化了好几年。因此,尽管我不想对未来的产品类别表现做出预测,但我们对本季度Mac和iPad的表现感到非常满意。
Samik Chatterjee,摩根大通分析师
好的,Tim,我想借用你之前提到的印度作为一个强劲的新兴市场,问一下你们在供应链规划方面的情况。你们在印度的供应链规划中,有多少是基于该市场的增长预期?又有多少是为了供应链多元化?我们该如何看待你们在这个国家的战略布局?
Tim Cook,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
是的。如果你看看我们在印度的制造业务,我们既为本地市场生产产品,也进行出口。我们的业务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经济才能在一个国家内生产变得有意义。这意味着我们将印度既作为本地市场的供应中心,也作为出口市场。
David Vogt,瑞银分析师
好的,谢谢你们回答我的问题。Tim,这个问题是给你的。我想了解一下你之前提到的Apple Intelligence在推动iPhone业务增长方面的作用。不过,当我回顾过去几年的渠道库存情况,并尝试调整相关数据时,感觉你们在3月季度的iPhone营收可能会与两年前和去年同期的业绩相当。你能否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David Vogt,瑞银分析师
那么,我们如何解释iPhone业务的增长势头与过去几年业绩基本保持不变之间的关系呢?其次,我想谈谈毛利率的问题。显然,你们在提高毛利率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在服务业务方面,你们认为未来毛利率还有多少提升空间?75%的服务毛利率已经是一个相当成功的成绩了,我想了解你们对中期毛利率的预期。谢谢。
Tim Cook,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
是的。关于Apple Intelligence,我之前的意思是,在第一季度期间推出该功能的市场,其iPhone业务的同比表现优于没有推出该功能的市场。这给了我们一个积极的信号,这也是我们感到满意的原因。另外,我之前提到过,从发布到12月季度末(即从9月开始),iPhone 16系列的表现优于15系列。
因此,我认为这两个数据点都非常有价值。我们将在4月份(第三季度)进行下一轮语言版本的推出。我请Kevin来回答毛利率的问题。
Kevin Perek,苹果公司首席财务官
好的,David,您好。在服务业务的毛利率方面,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服务业务整体上对公司总毛利率是有正向贡献的。
值得提醒的是,我们的服务业务组合非常广泛,不同服务的毛利率差异很大。这部分是因为业务性质不同,部分也是由于我们在会计核算上的方式不同。因此,服务业务毛利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不同服务业务在组合中的相对表现。
此外,我们还有一些规模化的业务,如支付服务和iCloud,这些业务在用户增加时会对毛利率产生正面影响。12月季度中,我们在整个服务业务中都看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使得服务业务毛利率达到75%。我们的公司整体毛利率指引在46.5%至47.5%之间,这一指引我们认为相当强劲。
Krish Sankar,TD Cowen分析师
你好,谢谢你们回答我的问题。我也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给Tim的。你们上一季度在Mac产品线中取得了16%的同比增长。我想知道,这其中有多少是由Mac产品的创新推动的,多少是由换机周期推动的?
Tim Cook,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
关于你的问题,我无法给出确切答案,但我认为这是一种组合效应。这些产品本身非常具有吸引力,基于M4芯片的产品更是如此,它们推动了两位数的升级用户增长,同时也推动了两位数的转化用户(从其他品牌转移过来的用户)增长。因此,我们在这两个方面都看到了积极的表现,这归功于这些令人信服的产品。
Krish Sankar,TD Cowen分析师
明白,谢谢你,Tim。接下来,我有一个关于毛利率的后续问题,想请教Kevin,主要针对产品业务。
上一季度你们的产品毛利率达到39.3%,与去年同期相近。这已经是非常强劲的表现了。我想知道,你们认为在产品毛利率方面还有多少提升空间?或者你们是否认为随着更多AI相关硬件产品的推出,产品毛利率会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Kevin Perek,苹果公司首席财务官
好的,谢谢你提问,Krish。就产品毛利率而言,正如你所提到的,我们在12月季度实现了300个基点的环比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有利的产品结构和规模效应。正如你所知,第一季度通常是我们推出许多新产品的时期,因此我们往往能够从较高的销售量中获得规模效应。
总体上,产品毛利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不同产品的发布,不同产品有不同的毛利率结构,因此产品组合的变化会产生影响。举个例子,在手机产品方面,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客户倾向于选择我们的Pro系列产品。这一趋势部分受到“可负担性”因素的推动,使得客户能够购买我们的顶级产品,这些产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毛利率。因此,这一趋势在12月季度对我们的业绩产生了积极影响。
此外,从成本的角度来看,我们目前处于一个较为有利的商品价格环境,这也为12月季度的毛利率带来了好处。不过,正如我们之前讨论的,进入3月季度时,外汇汇率将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我们已经在46.5%至47.5%的毛利率指引中考虑了这一因素。
Richard Kramer,Arete Research分析师
非常感谢。我的第一个问题是问Tim的,关于加快Apple Intelligence普及的问题。你认为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比如说,扩大市场和语言支持,或者提高支持Apple Intelligence设备的安装基数?还是说这也涉及资金方面的问题,比如增加在研发或市场营销方面的投入?基于苹果以往的服务业务经验,你认为这种技术是否会达到一个“临界点”,使其成为主流?
Tim Cook,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
我确实相信Apple Intelligence会成为主流。我目前已经从用户那里收到了很多关于不同功能的反馈。需要注意的是,在我们的iPhone产品线上,只有iPhone 15 Pro或iPhone 16才能使用Apple Intelligence。因此,随着这部分用户基数的增长,使用率也会继续上升。
我从个人经验中也知道,一旦你开始使用这些功能,就很难想象没有它们的生活。
Tim Cook,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
我每天会收到数百封邮件,因此摘要功能变得非常重要。所以,我认为这是多种因素的组合。当然,我们也将在4月推出一系列新的语言版本,从而进一步扩大用户基数。
Richard Kramer,Arete Research分析师
好的,谢谢你,Tim。接下来,Kevin,我想问一个关于定价策略的问题。Luca(前首席财务官)的一个重要贡献是让苹果实现了创纪录的利润率,同时在产品系列中维持相对一致的定价策略。你们现在的盈利水平非常稳定,你能否谈谈用户对价格的敏感性?你认为在产品范围内提供更广泛的价格选项,是否可能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或促进产品增长?
Kevin Perek,苹果公司首席财务官
这是个好问题。我认为,我们不会偏离现有的策略,因为这一直为我们带来不错的效果。我们始终在短期与长期之间进行权衡。我认为我们拥有一套相当有纪律性的定价策略,这对我们来说效果很好,而且我认为未来我们会继续坚持这种策略。
Batya Malik,花旗分析师
你好,谢谢你们回答我的问题。你们如何看待可能出现的关税政策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在“特朗普1.0”时期,你们应对得还不错,现在“特朗普2.0”政策有潜在的影响,你们怎么看?
Tim Cook,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
我们正在关注这一情况,目前没有更多可以分享的信息。
Batya Malik,花旗分析师
好的,Tim,作为后续问题,市场上关于Gentek AI和代理(Agents)的讨论很多。你们预计将在4月推出升级版Siri,这会不会成为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套件中的“杀手级应用”?
Tim Cook,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
我认为“杀手级功能”因人而异。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每天可能会使用多个功能,Siri肯定是其中之一。Siri的升级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推出。
Ben Bollin,克利夫兰研究公司分析师
晚上好,大家好,谢谢你们回答我的问题。Tim,我想听听你对这些设备实际使用寿命的看法。尤其是,2021财年你们的设备销售表现非常强劲,这是否为未来加速换机带来了机会?
Tim Cook,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
Ben,这取决于不同类型的用户。我们有“早期采用者”,他们非常愿意快速升级到最新技术,换机频率很高。也有一些用户处在完全相反的情况之下,换机周期很长,而大多数用户处于这两者之间的中间地带。
我确实认为在疫情期间我们销售了大量设备,这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不仅限于单一产品类别的换机需求。
本文转载自美股投资网,美股投资网财经编辑陈宇锋。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特斯拉(TSLA)于1月30日美股盘后发布了2024年第四季报,来看核心信息
1. “坍塌“的四季度造车基本面本季度汽车收入198亿,低于市场预期217亿!而本季度的实际卖车收入(剔监管积分)比市场预期低了近19亿左右,主要问题出在了卖车单价上,卖车单价本季度环比下行了2200美元至3.98万美元,是继2024年以来最大幅度的环比下滑,大幅低于市场预期4.14万美元。
2. 汽车毛利率再创新低在美国和中国两大市场,特斯拉对于现有车型并未降价,所以海豚君认为单价的大幅下滑主要出在了融资促销,以及对库存车,旧款Model Y折扣等活动上,和出货结构的略微负面拖累上。而虽然本季度单车成本也有所节省,但节省程度明显太低,不足以对冲卖车单价的大幅下滑,最后汽车业务毛利率(去碳积分)仅13.6%,创下了历史新低!大幅低于市场预期16.2%。
3. 2025年造车基本面仍面临不确定性大不同于上季度马斯克给出的2025年销量指引同比增长20%-30%,本季度业绩会并没有重申销量指引,仅提及2025年销量重回正增长,意味着2025年卖车业务的基本面仍然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4. 经营开支继续增长,经营利润端率已经降至个位数由于本季度汽车业务毛利率下滑严重,带动整体毛利端的下滑,以及经营开支本季度反而环比增长(AI开支加大导致研发费用增长),最后本季度经营利润仅16亿,环比下滑11亿,大幅低于市场预期25.4亿。
5. 下一个“增长引擎“仍在AI故事在2025年造车基本面不确定性仍然巨大的情况下,马斯克的AI故事也在继续演绎,美国对于无人驾驶监管因素的放宽,2025年FSD性能和渗透率的潜在提升机会,Robotaxi在2025年6月即将开始落地,以及Optimus的量产规划,成为了特斯拉下一个“增长引擎”。
海豚君整体观点
本次财报“坍塌“的造车业务基本面已不用多说,而重点在于马斯克对于2025年造车销量的指引仅提及2025年销量恢复正增长,并没有重申上季度业绩会中预计2025年特斯拉销量同比增长20%-30%的计划,无疑都在说明,特斯拉造车基本面2025年仍然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而特斯拉的战略重点也显然也已经基本完全从造车切换到“AI故事”线路上。
但海豚君之前也提及过,即使已经将无人驾驶技术成熟的所有乐观预期打满(极致乐观假设),特斯拉也就是1.4万亿市值(隐含2025年P/S倍数11倍)上下,目前市场显然已经对当前特斯拉已经定价进去了太多未来还不确定的东西, ”马斯克溢价“也达到了历史高峰。
而从目前股价的走势来看,造车基本面的好坏对于特斯拉股价的影响日益减弱,不再成为特斯拉短期关注的焦点,也就意味着,目前真正能决定特斯拉股价,以及特斯拉下一代“增长引擎”的重点仍在于马斯克对于特斯拉的“AI故事”给与的预期和实际落地效果上。
对于AI故事的叙述,此次业绩会其实并没有核心的关于AI信息增量:
① FSD故事上仍然是Robotaxi将在2025年6月开始在奥斯丁部署落地,主要受益于FSD V13性能的提高(奥斯丁Cortex训练集群的部署带来算力大幅提升,端到端模型迭代速度加快),以及美国对于无人驾驶监管端的放开。
② Optimus故事上: 预计2025年内部将建造1万个机器人,可能在年底前实现,主要承担特斯拉工厂生产的任务,而2026年将推出生产阶段2机器人,实现更多场景的落地,并在2026年下半年外销。
而真正观测AI故事落地情况的核心要点,可能将成为2025年股价的潜在催化剂
FSD故事上
① FSD渗透率能否大幅提高目前FSD渗透率在Q4仅10%上下(相比V12刚推出20%的渗透率有所下滑),而V13对于FSD转化率的目标设定在30%,主要通过用户体验Robotaxi来培养用户心智,从而反过来提升FSD渗透率。
② FSD能否加快在欧洲和中国部署但目前来看,在中国,FSD落地仍面临着较大的阻碍-美国不允许算力出境,而中国不允许训练数据出境,特斯拉仍然希望中国驾驶数据能转移到美国进行测试。而在欧洲,法规的批准仍然也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③ FSD是否已经开始第三方授权。
Optimus故事上量产落地情况及成本控制情况是否如预期。
以下是财报内容详细分析
一、特斯拉整体收入端和毛利率端通通大幅低于预期!
1.1 整体收入端低于市场预期,问题出在了卖车收入上
2024年四季度特斯拉营收257亿美元,大幅低于BBG卖方一致预期274亿,出现了约17亿的预期差,而问题的关键出在了最关键的卖车收入上。
汽车业务上,本季度总营收198亿,去除碳积分和租赁收入来看,本季度真实汽车销售(去碳积分)也仅187亿,大幅低于BBG预期205亿,在总交付量相比上季度环比增长7%时,汽车业务的营收反而还在继续环比下滑,主要由于本季度汽车单价端的大幅下行。
而在其他业务上,虽然能源业务和服务业务都略超市场预期,但仍弥补不了本季度造车业务的“大窟窿”。
1.2 卖车毛利率大幅低于预期,带动整体毛利率低于预期
每次业绩,比收入更为重磅,以及财报时候真正增量信息一直都是汽车毛利率表现。而本季度汽车业务毛利率竟然又到了历史新低,整体汽车业务毛利率从上季度20.1%大幅下滑到了本季度仅16.6%!大幅低于市场预期18.8%!
其他业务中,储能业务出货量环比继续高增,但因为单价端的略有下滑,毛利率恢复到了稳态25%左右,略低于市场预期27.9%。
而服务业务由于超级充电网络在北美的继续扩张(覆盖了非特斯拉用户),新增的充电桩利用率可能不高,所以一定程度对毛利率端有所拖累,服务业务毛利率4.2%,低于市场预期7.6%。
二. “坍塌“的造车业务基本面
2.1 汽车毛利率大幅低于预期!
作为每个季度最最重要观测指标,汽车毛利率重要到不能再重要,尤其是当前特斯拉现有车型老化,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为了看清楚汽车毛利率的真实情况,海豚君分别拆出了剔碳积分的汽车销售毛利率、汽车租赁毛利率,以及汽车业务整体毛利率。
由于汽车租赁业务体量小,而且毛利率稳定,汽车整体的毛利率又是两个综合而言来的,拆这么仔细,主要是为了观察剔碳积分的汽车销售毛利率。
四季度汽车销售毛利率(剔碳积分和租赁)仅13.6%,环比下滑了近3.5个百分点!甚至都低于2Q24汽车业务毛利率的谷底时刻,大幅低于BBG一致预期16.2%和海豚君看到了买方预期15%!
因此,这里的关键是,为何特斯拉本季度的汽车业务毛利率又回到了历史新低?下滑幅度如此之大?我们从单车经济来看一下
2.2 “塌陷“的卖车单价是主要原因
从卖车的单价端来看,四季度,特斯拉每卖一辆车的收入(不含碳积分与汽车租赁销售)是3.98万美元,从三季度4.2万美元环比下滑2200美元,出现了继2024年以来最大幅度的环比下滑!而BBG对4Q24汽车单价的一致预期仅是略微环比下滑至4.14万美元。
我们来看一下卖车单价下滑的原因
① 对于现有车型的价格调整在中美两个最大市场(Q4占总交付量72%),特斯拉并没有在四季度进行整体降价
a. 美国在美国,特斯拉对于主力车型Model 3/Y并没有降价,甚至还取消了低价的Model 3标准版,同时还略微调涨了Model S的价格。
b. 中国同样在中国,特斯拉四季度也未对主力车型Model 3/Y进行降价。
c. 欧洲对Model 3略有降价(由于欧盟仅对特斯拉加征关税9%,好于预期),但推出更高价格的长续航和高性能版作为对冲,对Model Y没有降价。
② 但加大了融资促销,库存车,旧款Model Y折扣等活动, 可能是拖累本季度汽车单价的主因
a. 美国融资贷款继续加大,同时提供库存车折扣
融资贷款利率继续下调特斯拉在Q4加大了融资贷款促销力度,对美国Model 3/Y提供了0息贷款,而Q3则是1.99%的贷款利率。
库存车折扣重启特斯拉网站上的库存车辆库存折扣在 4 月份被取消后又在四季度恢复了,库存车辆的折扣最高可达 4,000 美元。
b. 中国11月底对Model Y增加了1万元新补贴,为2025年初Model Y换新做准备
在贷款利率上,特斯拉继续延续上季度对Model 3/Y提供5年期0息贷款。
但11月底,特斯拉对Model Y增加了1万元的补贴,主要为2025年年初Model Y更新款做准备。
③ 车型结构方面中国区占比略有提升,对单价端可能产生略有拖累
a. Model 3/Y在整体车型结构中的占比相比上季度略有上升,但仅上升了0.2个百分点,影响不大。
b. 特斯拉中国区四季度交付量占比略有上升,而中国区选择标准版本的车型比例较高,同时在卖车单价上低于美国区,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2.3 单车成本因为原材料成本持续走低也继续环比下行, 但仍然拯救不了“坍塌“的卖车单价
说完单车价格方面,再反过来说单车成本。而通常来说,特斯拉降本源于四个维度——1)销量释放的规模稀释、产能的充分利用;2)技术降本;3)电池原材料的自然降本;4)政府补贴,具体来看
海豚君把单车成本拆成单车折旧和单车可变成本,四季度的单车经济账是这样的
1)单车折旧效应四季度销量环比回升7%,但单车折旧绝对值上反而环比略有上行100美元,海豚君认为可能主要由于上海工厂本季度的贡献占比下滑,由于上海工厂生产车型中对外出口的比例下滑(主要对欧洲),而鉴于上海工厂有着相比欧洲和美国工厂更强的制造成本优势,所以规模效应带来的单车摊折成本的下降本季度并没有体现。
2) 单车可变成本单车可变成本四季度是3.17万美金,环比降低约500美元,海豚君认为主要由于原材料成本端的继续走低,特斯拉对于原材料采购合同的重谈可能继续影响四季度,在上个季度时单车可变成本下滑是汽车毛利率超预期的主因。
3)汽车毛利率创历史新低最终,虽然本季度可变成本有所降低带来整体造车成本的下滑,但降低的幅度显然不够大(仅环比下行400美元),而汽车单价因为融资激励,库存车折扣等因素环比下滑了2200美元,仍然拯救不了“坍塌“的卖车单价,最后卖车毛利率创了历史新低。
三. 特斯拉2025年增长引擎是什么?
3.1 四季度交付量仍然低于市场预期,造车基本面恶化
在四季度,虽然特斯拉提供了各种激励来刺激卖车销量,造成了汽车单价的严重下滑,但四季度卖车销量也仅达到49.6万辆,低于卖方预期51万辆,拉长时间维度来看,由于Model 3/Y车型老化,“以价换量“策略产生的边际效应逐渐减弱,甚至会产生四季度的卖车单价和销量双双低于预期的造车基本盘坍塌。
从特斯拉在各地区市占率来看,四季度市占率继续呈现下滑趋势,造车基本面持续恶化,特斯拉急需下个增长引擎。
3.2 增长引擎①2025年造车基本盘仍然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2024年整体卖车销量179万辆,相比2023年181万辆首次出现负增长,可以看出在现有车型老化下,特斯拉单价端一直在下行,只能靠不断压缩成本来稳住利润率,卖车利润率也在四季度创下了历史新低,特斯拉急需新车来实现卖车基本面的扭转。
a. 销量端马斯克仅提及2025年造车销量重回正增长,并没有重申销量同比增长20%-30%计划
而展望2025年,在新车周期的带动下,特斯拉销量重回正增长应该是个大概率事件,但回想一下特斯拉在上季度业绩会预计2025年销量将同比增长20%-30%,隐含2025年总销量在215-233万辆,主要由新一代廉价车Model 2.5的推出所带动。
而在本次财报和业绩会中,马斯克并没有重申2025年的20%-30%销量增长预期,仅提及2025年造车销量重回正增长,似乎也在说明Model 2.5,对特斯拉2025的销量增长计划至关重要的车型,具有非常大的销量不确定性因素。
而BBG上卖方对于2025年销量的一致预期仅207万辆,而海豚君看到的大行预期也仅在195-205万辆左右,意味着目前市场对于2025年销量的增长预期更接近10%-15%左右,低于马斯克之前提及的20%-30%的增长。
而海豚君认为2025年市场对于特斯拉销量预期较低,以及销量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两方面
① IRA的可能取消影响美国特斯拉车型需求
削减 7.5K 美元的 IRA 税收抵免实际上将美国特斯拉的价格提高了约 12%,而削减可能会在 2025 年下半年生效,将直接影响美国特斯拉车型的需求,特斯拉在IRA取消后对于现有车型Model 3/Y必须要在销量和利润率方面再次权衡(IRA补贴降低或取消①特斯拉涨价,销量降低保毛利率;② 特斯拉仍然保持现有价格,牺牲毛利率保销量)
② Model 2.5带来销量的不确定性
海豚君提到过,Model 2.5车型大概率是一款稳交付的过渡性质的产品,并且降本并不是由技术所驱动,而更可能是一款选择性减配的版本。而在中国市场日益激烈的对于低价车型的竞争中,对于这款仅减配为主的Model 2.5车型的需求仍然很难说。
b. 汽车业务毛利率虽然2025年是新品年,但可能会被低价Model 2.5以及IRA补贴的削减损伤毛利率
① Model 2.5的低价和在现有产线上生产,预计毛利率有限Model 2.5由于低定价(IRA补贴后低于3万美元),以及基于现有产线生产,汽车毛利率从现有生产线和供应商中挤出来的成本有限,毛利率天然会更低,尤其在刚上市爬坡时会愈加拖累毛利率。
② IRA补贴可能削减使特斯拉需要在销量和造车毛利率间权衡,而管理层之前也表示会考虑整体毛利增量而不是毛利率,因为新上市车型智驾硬件都采用HW4.0版本,与FSD软件的契合度会更高,实现全自动驾驶的潜力会更大,所以管理层更愿意提升HW4.0车型的比例-也就意味着重点更可能放在提升2025年新车销量而不是保毛利率上,预计汽车业务毛利率可能还会继续下行。
3.3 增长引擎②FSD仍是特斯拉2025年部署的重点
从目前V13版本的进展来看,确实看到了FSD V13版本相比上一代V12.5版本的突破(重大干预里程提升了2-3倍),而突破的主要原因在于算力的部署完成和大幅提高,使端到端模型的训练速度加快。(Q4在德州部署了5W张H100组成的训练集群Cortex, 使数据量增加 4.2 倍、视频输入分辨率提高、延迟减少2倍等。
而由于FSD对特斯拉2025年至关重要,但端到端路线仍然出于黑盒属性,无法预测FSD性能大幅提高的节点,仍需要重点观察FSD的订购率情况。
同样,FSD在欧洲和中国的推出也至关重要,是特斯拉2025年股价潜在的催化剂。
而在Robotaxi的部署上,特斯拉预计将在六月在德州奥斯丁推出无监督版的Robotaxi服务,之后也会在加州推出,以小规模部署为主(使用现有车辆Model 3/Y)。
三、支出端经营开支也在加大,经营利润率低于预期
特斯拉本季度研发开支和销售费用又在继续加大,研发费用12.8亿,高于市场预期11.1亿,预计由于AI智能化投入以及新车系研发投入加大,而销售与行政费用本季度13.1亿,仍略高于市场预期12.9亿。
最后主要由于毛利率端的大幅下降,以及经营费用端的环比提升,整体经营利润本季度15.8亿,相比上季度环比下降了接近12亿,大幅低于市场预期25亿。
而在自由现金流方面,虽然本季度存货端减少(产销差减少3.6万辆,带动库存下降),存货周转天数也有所下降,会有利于自由现金流,但经营利润下滑严重,最后经营现金流反而继续环比下滑14亿。
而由于特斯拉FSD算力端部署基本已经告一段落,本季度资本开支继上季度达到顶峰35亿后环比下滑至本季度27.8亿,最后自由现金流本季度20亿,环比下滑7亿。
四、能源业务继续高增,服务业务正常推进
4.1 能源业务继续高增
特斯拉储能和光伏业务包括向to C的住宅和to B小型商业及大型商业和公用事业级客户出售光伏系统和储能系统。
今年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6亿美元,略高于市场预期30.2亿美元,而本季度储能出货量继续高增,达到11GWH, 环比增长了近60%。而随着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在2025年一季度开始量产,特斯拉预计储能部署量将在2025实现50%的同比增长(2025年超过60Gwh)。
而本季度由于储能单价略有下降,储能毛利率小幅下滑至25.2%,略低于市场预期27.9%。
4.2. 服务业务正常推进
四季度特斯拉实现服务业务营收28.5亿美元,环比增长2%,基本属于稳步推进状态,而毛利率本季度环比下降至4.2%,低于市场预期7.6%,可能由于四季度新增了3000多个超级充电桩,新充电桩利用率还处于稳步提升状态,一定程度对毛利率有所拖累。
本文转载自“海豚投研”公众号,美股投资网财经编辑蒋远华。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T-Mobile US(TMUS)于美东时间1月29日盘前发布第四季度财报及年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该公司Q4营收同比增长6.8%至218.72亿美元,超出分析师一致预期。Q4稀释每股收益同比增长 54% 至每股 2.57 美元,超出分析师一致预期。2024 年营收为814亿美元,同比增长6.8%,稀释后每股收益为每股 9.66 美元,同比增长 39%。
公司财务业绩较为优异,在服务收入、现金流增长方面表现卓越,2024财年稀释后每股收益(EPS)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24 年第四季度服务营收同比增长5.5至169.28亿美元,全年达到 662 亿美元,均实现行业领先的增长。后付费服务收入达到 135 亿美元,全年达到 523 亿美元。2024 年第四季度核心调整后 EBITDA同比增长 10% 至 79 亿美元,全年达到 318 亿美元。
2024 年第四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达到 55 亿美元,全年达到 223 亿美元。2024 年第四季度调整后自由现金流达到 41 亿美元,全年达到 170 亿美元,实现行业领先的年度增长。
股东总回报累计达到 314 亿美元,其中 2024 年为 144 亿美元,包括 111 亿美元的股票回购和 33 亿美元的现金股息。此外,公司获批在 2025 年底前再进行至多140 亿美元的回报分配。
此外,公司实现了行业领先的客户增长,包括后付费账户、后付费净客户新增、后付费手机净客户新增和高速互联网客户新增等指标均实现行业最佳增长。2024年,加入公司Un-carrier的用户数量超过以往任何一年,后付费手机用户新增量创历史新高,后付费手机用户流失率创历史新低,推动后付费手机用户净增量连续三年超过 300 万。
2024 年第四季度后付费净账户新增 26.3 万户,全年新增 110 万户。2024 年第四季度后付费净客户新增 190 万户,全年新增 610 万户。2024 年第四季度后付费手机净客户新增 90.3 万户,全年新增 310 万户。
2024 年第四季度后付费手机流失率为 0.92%,与过往最低记录的第四季度成绩持平,全年流失率为 0.86%,为公司史上最低年度数值。2024 年第四季度高速互联网净客户新增 42.8 万户,全年新增 170 万户,均为行业最佳成绩。
展望未来,公司预计后付费净客户新增数量将在 550 万至 600 万之间,有望连续第 11 年领先行业。核心调整后 EBITDA预计在 331 亿美元至 336 亿美元之间,按中值计同比增长 5%。
预计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包括合并相关费用的支付)将在 268 亿美元至 275 亿美元之间,调整后自由现金流(包括合并相关费用的支付)预计在 173 亿美元至 180 亿美元之间。
截至发稿,该公司美股盘前上涨8.05%,报238.94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丹麦制药巨头诺和诺德(NVO)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实验性减肥药物Amycretin令患者体重在36周后减轻了22%。在这一积极结果的推动下,诺和诺德美股上周五大涨8.47%。
不过,对诺和诺德来说,上周五公布的实验结果有助于缓解投资者对诺和诺德产品管线的紧张情绪,但要收复过去六个月的跌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该公司股价较去年6月的纪录高点下跌了约40%,其中很大一部分跌幅是在去年12月出现的,当时诺和诺德新一代减肥药CagriSema的减重效果不及预期,给这家减肥药行业的领导者造成了重大打击。在CagriSema减重效果不及预期的消息公布后的一天内,诺和诺德的市值蒸发了约930亿美元,多位分析师则大幅下调了对该股的目标价。
诺和诺德将于2月5日公布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分析师目前预计,这份最新财报不会给该公司股价带来显著提振。另一家减肥药行业龙头礼来(LLY)本月早些时候就曾表示,去年第四季度市场对其肥胖及糖尿病治疗药物的需求低于预期。
杰富瑞分析师Peter Welford认为,诺和诺德第四季度销售额和利润可能将低于市场普遍预期。Peter Welford认为,诺和诺德今年对其畅销药物Ozempic和Wegovy的供应执行将至关重要。他补充称,诺和诺德可能会在这份最新财报中给出2025年销售额和营业利润的“宽泛”指引范围。
Mirabaud资产管理公司的全球股票基金经理Paul Middleton则指出,在下周公布的财报中,关于CagriSema的信息将非常有价值,“是耐受性问题阻止了人们服用最高剂量,还是有其他原因”。
除了CagriSema实验结果不及预期之外,诺和诺德还遭受了更多的坏消息的打击,包括诺和诺德的Wegovy成为美国政府降价谈判的目标、并且在一项新的试验中遭遇挫折。这些利空导致投资者对这只曾经飙升的股票感到紧张。
不过,市场对Amycretin的乐观态度表明,趋势可能正在逆转。巴克莱银行分析师Emily Field表示“感觉与诺和诺德相关的痛苦交易终于出现了转机。”她此前曾表示,药物处方的改善、CagriSema实验方案的更多细节、以及开发一种可行的新减肥药的进展,都是推动诺和诺德股价回升的催化剂。
诺和诺德近段时间以来的股价下跌使其预期市盈率降至仅21倍左右,而礼来的预期市盈率约为35倍。诺和诺德目前的估值也较过去五年的历史平均估值低了约25%,这让一些投资者愿意无视该股近期的疲软,并等待更长期的催化剂。
Paul Middleton表示“我们认为诺和诺德的股票当前太便宜了。该公司需要让投资者相信,它在研发方面仍然是一流的。”
总体而言,华尔街也对诺和诺德保持乐观。在Bloomberg追踪的32位对诺和诺德给出评级的分析师中,有22位给出“买入”评级,平均目标价则暗示该股未来12个月可能上涨30%以上。
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的欧洲股票投资组合经理Tom O 'Hara在谈到诺和诺德和礼来时表示“我们不要忘记,这仍然是一个双寡头垄断的行业。”“是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新的进入者,还有一些仿制药会进入市场。但目前,这是一场两匹马的竞赛。”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近日,Meta(META)召开了2024Q4业绩会。会上Susan Li表示,2024年第四季度,Meta实现总收入484亿美元,同比增长21%。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5%,主要由于基础设施支出增加。展望2025年,预计第一季度总收入将在395亿至418亿美元之间,这反映了8%至15%的年度增长;支出方面,预计2025年全年资本支出将在600亿至650亿美元之间,资本支出增长将由支持公司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努力和核心业务的增加投资推动。2025年,公司的大部分资本支出将继续投向核心业务。
公司表示,2025年的资本支出中,服务器仍然是最大的投资方向,并且预计将大幅增长,主要原因包括增加AI计算能力支持生成式AI(GenAI)以及核心AI业务的扩展。维护核心业务扩展基础设施以满足用户增长,并更新老旧服务器。整体而言,Meta在基础AI、非AI业务、生成式AI三个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都会增加,重点仍然是支持核心业务。
关于DeepSeek,扎克伯格表示,仍在评估他们的创新点,并计划吸收其中的一些技术优势。他表示,目前,很难判断这些发展对基础设施投资和资本支出的长期影响。AI计算资源的分配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过去,计算能力主要集中在预训练(Pre-training)。现在,越来越多的计算资源转向推理(Inference),即AI在实时应用中的计算需求。
这种趋势意味着,未来AI计算不一定需要更多的预训练资源,但推理计算的负载可能大幅增长。这对拥有强大商业模式支撑的企业是一个长期优势,因为可以持续投资基础设施,以提供更高质量的AI服务,而一些无法承受高昂计算成本的竞争对手可能难以维持。
此外,公司的AI计算基础设施不仅用于Meta AI,还广泛应用于信息流推荐(Feeds)和广告产品。因此,公司需要确保有足够的计算能力来支持数十亿用户的需求。
Q&A
Q我知道今年会有很多公告,但能否分享一些高层次的示例,说明你对新潜在应用场景和产品的愿景?这些产品如何提升用户体验并为广告商创造价值?特别是关于Llama 4和Meta AI在2025年的发展方向?
A(马克·扎克伯格)关于你的第一个问题,我在开场发言中已经提到了一些内容。我们目前的重点是Meta AI,希望将其打造为一个高度智能化且个性化的助手,能够在我们的各个应用程序中使用,同时也可以通过独立网站访问。
我们认为,Meta AI的质量将持续提升,过去一年已有显著进步。此外,我们正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将其融入我们的服务,使更多用户能够发现并使用它。正因为如此,Meta AI目前已被数亿用户使用,这也是我们持续优化产品易用性的结果。
至于Llama 4,我此前已经提供了一些技术层面的细节,这对于技术爱好者来说可能会很有趣,因为我们之前从未讨论过这些内容。但关于今年即将发布的产品,我暂时不会透露太多细节,还是留点惊喜吧。不过,我们会围绕 Meta AI 进行大量创新,同时 Llama 4 也将带来一系列激动人心的更新。
Llama4 不会是单一的产品发布,而是像 Llama 3 一样,分阶段推出多个不同的模型。此外,我们在 AI 工程师方向的进展也让我感到非常兴奋。虽然它短期内不会成为一个外部产品,但我们正在积极推进 AI 研究,并用于内部产品开发。这项技术未来可能会带来重要的市场机会,但在今年,它主要用于提升我们现有产品的能力,推动 AI 在2026年及之后的更大变革。
Q关于定制芯片,Meta 在自研芯片和第三方芯片在计算效率和排名模型上的应用有什么经验?未来采用定制芯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什么?
A(Susan Li)很高兴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首先,我们仍然会继续从行业领先的供应商采购第三方芯片,并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研发自研芯片,以应对一些特定的计算需求,特别是针对那些市面上标准芯片无法优化的工作负载。
我们的自研芯片可以优化整个计算架构,从而在计算效率、单位成本和功耗方面实现更高的性能。这主要是因为 Meta 的工作负载在内存、网络带宽和计算资源的分配上有着独特需求,而自研芯片可以根据这些需求进行精准优化。
目前,我们的 MTIA(Meta Training and Inference Accelerator)主要用于核心排名和推荐推理任务,并已在 2024 年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今年,我们将继续扩大 MTIA 的应用范围,不仅用于新增算力需求,还将逐步替换部分已达到使用寿命的 GPU 服务器。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在 2025 年让 MTIA 支持部分核心AI 训练任务,并逐步扩展到生成式 AI 相关的应用场景。
QMeta对开源策略的看法如何演变?你们如何看待开源战略在AI领域的竞争格局?从成本控制和资本回报的角度来看,开源模式能否为Meta带来长期优势?
A(马克·扎克伯格)在开源策略方面,我们的思路类似于 OpenCompute 项目。当年,我们并不是第一个建立数据中心硬件系统的公司,因此我们决定将其开源,推动整个行业采用我们的方案,并鼓励生态系统共同创新。最终,这种标准化让供应链更加高效,也降低了成本。
在AI领域,我们认为 Llama 的广泛应用将推动更多芯片供应商、API开发者和开发平台对其进行优化,从而降低使用成本并提升整体性能。随着行业采用率的提高,我们自身也可以受益于这些优化成果。
此外,我们也注意到了近期中国的DeepSeek 等开源竞争对手的崛起。全球范围内可能会形成一个开源标准,我们希望这一标准能由美国主导。因此,我们会继续推动 AI 生态系统的发展,让全球开发者都能使用Meta开发的AI技术。最近的一些行业动态更坚定了我们对开源战略的信心,我们认为这是正确的方向。
Q在智能眼镜的发展趋势方面,Meta认为AI助手的最佳硬件形态是智能眼镜吗?还是它只是对应用内AI体验的补充?
A(马克·扎克伯格)是的,我一直认为智能眼镜是 AI 设备的理想形态,因为它可以让 AI 助手“看到”你的视角,并“听到”你听到的内容,从而提供更有上下文理解的交互体验。未来,智能眼镜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计算平台。
当智能手机成为主要计算平台时,传统 PC 并没有被淘汰。同样,未来手机仍然会存在,但越来越多的用户会转向 AI 眼镜。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我预计未来十年,市面上所有眼镜都将具备 AI 功能,甚至一些原本不戴眼镜的人也会开始使用 AI 眼镜。
去年,我曾认为,只有当智能眼镜拥有全息显示技术时,它才会成为主流产品。但现在,我认为AI本身带来的价值可能与全息AR一样重要。因此,AI 眼镜的发展可能比我们预想的更快。
Ray-BanMeta 智能眼镜的成功表明市场对此类产品有需求。尽管我们还不清楚长期的发展轨迹,但 2025 年将是探索智能眼镜市场潜力的关键一年。
Q广告业务方面,最近几个季度 Meta 的广告收入增长主要由广告单价提升驱动。未来广告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什么?定价增长的趋势是否会持续?
A(Susan Li)从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广告收入的增长仍然可以从广告定价和广告展示量两方面获得推动。在定价方面,增长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广告位供应情况、广告竞价动态,以及广告展示位置的变化。例如,视频类广告的变现效率通常低于其他广告类型,这也会影响整体定价趋势。此外,宏观经济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不过,我们预计,Meta 仍然可以通过持续优化广告表现,提升广告主的投资回报率(ROI)。我们在广告变现上的技术创新,包括优化投放算法、提升广告目标匹配精度等,都将有助于广告单价的长期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广告单价是一个复合指标,受到多个变量影响,例如广告主的竞价策略、广告转化成本等。因此,尽管单价可能波动,但我们总体上看到广告转化成本仍然保持在健康水平。随着 Meta 持续提升广告转化率,我们预计未来的CPM(千次展示成本) 仍将呈增长趋势。
QMark,你提到美国的政治变化可能会使美国企业在海外的竞争地位更有利。但在美国国内,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对用户使用和广告商采用的影响?你们最近取消了事实核查(fact-checking)机制,是否认为这会影响平台内容?这是否可能吸引更多用户?同时,这对广告业务是否会有影响?
Susan,关于 Meta AI,外界对其应用场景感到兴奋,但也关注其商业化路径。你们如何考虑 Meta AI 的变现模式?未来是否可能采用 CPC(按点击付费)广告模式?
A(马克·扎克伯格)关于事实核查和内容政策的问题,我们的目标始终是打造最适合用户的服务。我一直支持言论自由,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人们不希望看到错误信息,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系统来提供更多上下文信息。
从实践经验来看,我们发现社区注释(Community Notes)系统的效果优于之前的事实核查机制。我愿意承认,当其他公司开发出更好的方法时,我们也应当学习并优化自己的系统。
近期的政策调整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平台内容的质量失去关注。实际上,我们认为社区注释系统(类似于X平台的模式)比以往的事实核查机制更有效,并且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因此,我相信这些调整最终会让我们的产品变得更好。
A(Susan Li)
就广告业务而言,我们目前没有看到内容政策调整对广告支出的明显影响。广告商的需求依然强劲,特别是AI赋能的广告工具帮助企业更有效地优化广告支出价值。因此,我们的品牌安全承诺保持不变,并将继续投资于品牌安全工具,以满足广告商的需求。
至于 Meta AI 的商业化,我们的初期重点是打造卓越的用户体验,目前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提升产品质量上。
未来,Meta AI 的变现方式可能包括付费推荐(Paid Recommendations)和高级订阅服务(Premium Offerings)但目前,我们的主要目标仍然是产品开发,而不是变现。
QMark,关于开源问题,DeepSeek等新模型正在利用 Llama 进行更快、更低成本的训练。这对 Meta 有何影响?是否会影响 Meta 在未来几年的投资方向?
关于 2025 年的资本支出(CapEx),你们预计投资 600-650 亿美元,相较去年,投资结构是否有变化?服务器仍然是最大支出项吗?数据中心和网络设备的投资分配是否有所调整?特别是在 AI 训练和推理计算上的分配情况?
A(马克·扎克伯格)
关于DeepSeek,我们仍在评估他们的创新点,并计划吸收其中的一些技术优势。无论竞争对手来自哪里,整个AI领域的进步往往是相互学习的过程,每次新的技术发布都会推动整个行业前进。
目前,很难判断这些发展对基础设施投资和资本支出的长期影响。AI计算资源的分配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过去,计算能力主要集中在预训练(Pre-training)。现在,越来越多的计算资源转向推理(Inference),即 AI 在实时应用中的计算需求。
这种趋势意味着,未来 AI 计算不一定需要更多的预训练资源,但推理计算的负载可能大幅增长。这对 拥有强大商业模式支撑的企业 是一个长期优势,因为我们可以持续投资基础设施,以提供更高质量的 AI 服务,而一些无法承受高昂计算成本的竞争对手可能难以维持。
此外,我们的 AI 计算基础设施不仅用于 Meta AI,还广泛应用于 信息流推荐(Feeds)和 广告产品。因此,我们需要确保有足够的计算能力来支持数十亿用户的需求。
A(Susan Li)关于 2025 年资本支出,服务器仍然是最大的投资方向,并且预计将大幅增长,主要原因包括增加 AI 计算能力支持生成式 AI(GenAI)以及核心 AI 业务的扩展。维护核心业务扩展基础设施以满足用户增长,并更新老旧服务器。
数据中心投资也会增加,主要用于构建大规模 AI 训练集群;高功率密度数据中心的核心建设阶段
网络设备投资将支持更高容量的网络,满足 AI 计算和非 AI 计算的流量增长;光纤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跨区域 AI 训练数据传输。
整体而言,Meta 在 基础 AI、非 AI 业务、生成式 AI 三个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都会增加,重点仍然是支持核心业务。
我们仍处于 AI 计算的早期阶段,未来计算成本是否会大幅降低仍不确定。因此,我们目前保持大规模投资,以确保长期竞争力。
QMeta 近期强调回归“OG Facebook”(最初的 Facebook 体验)。你能否具体说明如何扩大这一方向的应用场景?视频、社群市场(Marketplace)等是否是重点?
同时,Meta AI 目前已经拥有 超过 6 亿月活用户(MAUs),你们如何看待用户体验的演进?目前用户主要在做哪些事情?
A(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 仍然是许多用户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Facebook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发挥,并在文化影响力方面重新崛起。
目前,我们正在探索一些新的产品方向,但不会立即对短期业务增长产生影响。这个过程需要权衡,我们可能会在某些领域做出取舍,以专注于长期产品创新。
我会在未来 6-12 个月内分享更多细节。总体而言,我们希望Facebook能回归早期的社区互动方式,并重新焕发活力。
A(Susan Li)关于 Meta AI,我们正处于用户行为学习阶段。从各应用的数据来看WhatsApp 是 Meta AI 使用量最高的平台,主要应用场景包括信息查询、学习支持、情感交流。Facebook是第二大Meta AI使用平台,用户主要通过Feed深度整合体验AI推荐功能。
从整体趋势看,用户正逐步将Meta AI 应用于信息搜索和整理;社交互动和沟通;休闲娱乐(例如幽默交流);内容创作与编辑(如写作辅助)
2025年,Meta AI的核心目标是个性化体验优化,包括增强AI记忆能力,能记住用户在私聊中的关键信息,以提供更精准的回应。提升内容推荐质量,增强 Facebook 和Instagram的价值。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三星电子(SSNLF)关键芯片部门的利润低于预期,给这家正在努力缩小与主要竞争对手SK海力士在人工智能领域差距的全球最大存储芯片制造商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三星半导体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的营业利润为2.9万亿韩元(约合21亿美元),远不及分析师平均预期的4.78万亿韩元,且低于去年第三季度的3.86万亿韩元。
本月早些时候,三星电子公布的营业利润和营收初步数据令人失望,但7.58万亿韩元的净利润好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7.95万亿韩元。三星在HBM领域落后于SK海力士。三星尚未向英伟达供应HBM芯片。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曾表示,三星需要“设计一种新方案”来为英伟达供应HBM芯片。
相比之下,得益于AI需求的快速增长,作为英伟达主要供应商的SK海力士在去年第四季度的营业利润同比激增超过20倍,达到8.1万亿韩元,销售额则同比增长75%至19.8万亿韩元。去年第四季度,HBM芯片占SK海力士总DRAM芯片收入的40%。该公司预计,HBM芯片今年的销售将增长一倍以上。
三星加大了研发和前端产能扩张的支出,以在HBM芯片领域赶超SK海力士和美光科技。与此同时,三星还面临着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对传统半导体芯片需求的减弱。该公司本月早些时候表示,其智能手机、电视和其他家电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而其代工业务的开工率也有所下降。
投资者仍然担心三星是否有能力在HBM芯片领域的竞争中重回领先地位。不过,最新消息显示,三星已获得批准向英伟达供应其第五代HBM芯片的一个版本。据悉,三星的8层HBM3E(一种较低级的HBM3E品种)于去年12月获得英伟达的批准。尽管进展不大,但这是三星为获得英伟达的HBM3E芯片批准奋斗一年之后取得的进展。但三星仍明显落后于SK海力士,后者在2024年初成为首家量产8层HBM3E的供应商,并于去年年底开始供应更先进的12层品种。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