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已经成为了全球汽车行业的通病。
日前,据德国媒体报道,受到全球芯片短缺影响,保时捷的车主无法提车。保时捷计划在部分车型上使用临时芯片代替,当真正的芯片有货时,再进行替换。
当然,这些临时芯片只会使用在车辆的非必要功能上,并不会对车辆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与此同时,保时捷将会把车辆的必要芯片留给利润较高以及排放更低的车型,以完成减排任务。
“缺芯”依旧是考验
日前,保时捷公布了上半年财报数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保时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全球营业收入达165.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264.5亿元),同比增长33%;较2019年同期增长23%。其销售利润为27.9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13.4亿元),实现16.9%的销售回报率,较去年同期实现显著提升。
销量方面,保时捷上半年在全球范围内共交付15.37万辆新车,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1%。从各区域市场表现来看,中国仍是保时捷最大单一市场,上半年交付量为48654辆,同比增长23%。
虽然上半年业绩报喜,但保时捷执行长Lutz Meschke对其接下来的三季度却表现得并不乐观,他认为种种迹象都在提醒品牌必须要谨慎慢行。一方面是全球疫情变化仍然快速且难以预料,另一方面汽车芯片在接下来的第三季度将会面临明显考验。
公开资料显示,以德国、法国、英国为代表的汽车大国的“缺芯”影响在6月份出现了加剧之势。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曾表示,今年以来德国的汽车产量“明显低于预期”,并将今年产量的增长预期从之前的13%下调至3%。在其发布的年中市场报告中,VDA预计今年德国将生产360万辆汽车,较上一次预测减少40万辆。
据悉,上个月宝马就已经因为芯片供应不足,导致至少1万辆新车被迫暂停生产。而很多的保时捷车主也因受到全球芯片短缺的影响不能正常提车。
于是保时捷才计划用临时芯片替代非必要功能上的芯片使用,等芯片供应充足后,再用真正的芯片进行替换。虽说保时捷方面称不会对车辆安全造成影响,但此举是否会获得车主的同意仍暂未可知。
特斯拉也要用替代芯片
保时捷方面表示,对于启动临时芯片来替代真正的芯片,其并非独一家,目前各大汽车厂商都在考虑该方法来应对“缺芯”现象。
今年7月底,特斯拉在公布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时,也透露了要用替代芯片的想法。其表示,为了应对全球性的“缺芯”危机,特斯拉重写汽车软件,以支持替代芯片。
马斯克参加会议时说,“我们使用替代芯片,然后花几周时间编写固件。并不只是更换芯片那么简单,还要重写软件。”
据悉,特斯拉预计利用车辆软件来起到一定替代作用,其在设计、开发和验证19种新型控制部件。
另外,马斯克还对外明确了“缺芯”对其生产造成的影响,其指出,“芯片供应短缺从根本上成为影响特斯拉产量的一个因素,我们很难说这会持续多久,因为这基本上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看起来情况确实在好转,但很难预测。”
马斯克还考虑过自建芯片厂来解决“缺芯”问题,但这需要12到18个月的时间。
从今年以来,“缺芯”就已成为了全球汽车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年初开始,该问题就不断逼停全球各地的汽车生产厂。国内有蔚来,日系车包括丰田、本田、日产,美系福特等都公开透露过减产或者在暂时停产的计划。
据悉,由于芯片短缺,福特在整个7月份限制或停止了其几家工厂的生产。福特预计2021年将因此损失110万辆的产量。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William Blair将Fastly(FSLY)的评级下调至“与大盘持平”,主要原因是该公司业绩低于预期以及新客户增长缓慢。
该行分析师Jonathan Ho表示,该公司的季度业绩远低于预期,原因是6月份的一次广为人知的服务中断导致该公司被迫发放信用额度。另外,公司前十大客户已流失,现有流量增长缓慢,引流能力下降。Ho还指出,新客户的增长速度缓慢,这与服务中断事件并无多大关联。
该分析师写道,公司下调了对下半年的业绩展望,这意味着内生性增长可能将缩减至个位数。
但该分析师仍然看好Fastly令人印象深刻的“边缘平台”,该平台将推动该公司在2022年及以后的业绩增长,但由于商业模式固有的波动性,公司的执行力和预测准确性一直面临挑战。
截至发稿,Fastly盘前跌20.77%,报35.290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从摇滚、嘻哈到电音,流行音乐不断引爆话题,点燃资本热情。一半火焰,一半海水,8月4日,库客音乐(KUKE)公布2021年Q2业绩,或许可以看出古典音乐生意好做与否。
营收同比增长逾7倍
公开资料显示,库克音乐是古典音乐内容提供商,主营业务包括授权和订阅、智能音乐学习方案及现场音乐活动收入。2021年第二季度,公司总收入为8405.2万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732%;净亏损1143.7万元,2020年同期亏损额为965.0万元,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公司的利润1830万元,实现盈利,公司预计2021年全年有望实现营收不低于4亿元。
分业务来看,智能音乐学习解决方案营收亮眼,为2070万元,同比增长34.2倍;授权和订阅收入为3960万元,同比增长328.3%;特别是,授权收入从去年同期的500万元增至3420万元,订阅收入从去年同期的420万元增至540万元;现场音乐活动收入为238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第二季度,公司毛利率大幅提升,毛利为4970万元,同比增长14.4倍,毛利率从2020年同期的31.9%提升至59.1%,这主要是由于公司的版权许可和智能音乐学习解决方案收入的增长速度远快于其相关成本,从而实现了更大的规模经济。
根据美股投资网财经APP观察,营收增幅逾7倍,难掩库克音乐亏损现状。2021年上半年,公司累计亏损4914.6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4791.20万。2020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公司亏损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理解,为何在各项业务迅速增长的2021年上半年,库克音乐亏损幅度还加大了呢?公司的钱都花哪儿去了呢?
根据美股投资网财经APP观察,净亏损扩大,主要是由于公司的费用增加,上半年总费用合计为1.03亿元,同比增长77%。具体而言,2020年第二季度,公司的总营业费用为5950万元,同比增长329.4%。其中销售和分销费用从2020年同期的630万元增长104.7%至1300万元,随着公司智能音乐学习解决方案的销售额增加,分销费用也相应增加。管理费用从2020年同期的1030万元增加265.2%至3750万元,主要是由于股票补偿费用的增加和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增加。
库克音乐的根本困境还是在于,身处市场容量较小的古典音乐赛道,业绩想象力不足。要想走得更远,还需要扩展新的盈利方式,开发新的业务。
智能音乐学习解决方案成亮点,现场音乐活动需抗“疫”
授权和订阅、智能音乐学习解决方案和现场音乐活动业务并进,使得库克音乐2021年Q2营收高增。但论及未来业绩想象力,还是要看后两者,即智能音乐学习解决方案和现场音乐活动。
智能音乐学习解决方案主要包括集成Kukey智能钢琴及自主开发的智能教学系统,为在同步交互学习环境下实现一对多教学而专门设计,为中国的幼儿园至大学及学院等各级教育机构提供服务。
根据美股投资网财经APP了解,截至2021年6月30日,该公司已与超过4500家幼儿园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向这些幼儿园推出了超过2万架Kuke智能钢琴。2021年第二季度,活跃的Kukey学生数量为3.3万人,即在此期间至少参加过一次付费Kukey课程的学生,而2020年第二季度为5300,增长速度惊人。
因此,音乐学习解决方案业务成为库克音乐的2021年第二季度的业绩亮点,为公司贡献24.6%的营收。其中智能音乐教育解决方案的销售额增至1440万元,去年同期为3.9万元,幼儿园学生订阅从去年同期的50万元增至620万元。
双减政策后,教育机构向素质教育等赛道布局,音乐教育培训产业规模增长,对于库克音乐的音乐学习解决方案业务来说,算是利好。
布局现场古典音乐活动,是库克音乐2020年拓宽营收的重要一步。去年2月,库客音乐通过股权置换交易收购了BMF(北京国际音乐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成为了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举办大型现场古典音乐活动的经验和规模的公司之一。2021年上半年,库客音乐的古典音乐演出服务业务主要是为演出单位提供策划与执行服务等,贡献营收28.3%。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餐饮、旅游、酒店、演出等线下服务纷纷停摆。目前疫情仍存在反复迹象,使得社会环境并不稳定,处于疫情阴霾之下,可能造成现场音乐活动收入增长动力不足。
性感的生态系统故事,不太性感的业务协同
库克音乐古典音乐库藏丰富,毋庸置疑。截至2021年6月30日,该公司古典音乐库中的内容总量增加了8万多条,达到270多万条,其中超过230万条是音乐曲目,41万条是长篇音乐会、歌剧、大师级视频和有声读物。图书馆收藏的音乐类型包括古典音乐、爵士乐、世界音乐、乡村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
手握版权,库克音乐业务涵盖从从内容提供到教育服务的整个价值链,因此公司致力于向资本市场讲述一个关于智能古典音乐生态系统的故事。
一方面,库克音乐酷客为700多所大学、图书馆和在线音乐平台提供古典音乐许可和订阅服务。此外,它还连续23年举办了中国最知名的音乐节——北京音乐节(BMF)。另一方面,酷客通过旗下App、酷客音乐和BMF Club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音乐内容、音乐素养教育、才艺大赛、公众表演等。通过该公司专有的AI音乐教育系统Kukey。通过整合音乐内容和教育,酷客致力于构建一个独特的AI驱动的音乐教育生态系统。
股市从来不乏性感的资本故事,关键是库克音乐能否做到业务协同。目前公司仍靠授权和订阅服务业务“输血”,贡献近50%营收,对于想要在产业链深耕的库克音乐而言,需要尽快让其他环节上的业务成长起来。但正如上文所说,现场音乐活动业务前景并不明朗。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8月5日美股盘前,Moderna(MRNA)公布了2021财年第二季度业绩。财报显示,该公司Q2营收为43.5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6700万美元;净利润为27.80亿美元,上年同期录得净亏损1.17亿美元;基本及摊薄后每股收益分别为6.93和6.46美元,上年同期亏损0.31美元。
该公司产品销售额为42亿美元,其中新冠疫苗的销售剂量为1.99亿剂;补助金收入为1.01亿美元。
研发费用为4.2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52亿美元,支出增长主要是由于临床试验费用的增加,同时在较小程度上由于mRNA-1273临床开发和员工人数的增加。
截至6月30日,公司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投资为122亿美元。
另外,该公司在财报中提到,参与2期研究的受试者在注射加强针后,对新冠病毒中值得关注的变异株表现出稳定的抗体反应;该公司已经启动了其新冠疫苗在美国的生物制剂许可证申请(BLA)滚动提交程序,预计将于8月完成申请提交;新一代新冠疫苗mRNA-1283的第一阶段研究已完成注册,该款疫苗能在冰箱内稳定储存。
Moderna预计2021财年全年新冠疫苗供应量将在8-10亿剂;2022财年新冠疫苗供应量在20-30亿剂。
财报公布后,截至发稿,该股盘前跌5.84%,报394.59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医健要闻早知道,重磅资讯轻阅读!新健康,新动向,尽在21健讯Daily!
Morning,这里是《21健讯Daily》!欢迎与美股投资网新健康团队共同关注医药健康行业最新事件!
一、政策动向
●商务部报告:2020年医药商品销售总额24149亿元
近日,商务部发布《2020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对我国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报告显示,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药品流通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行业销售总额稳中有升,集约化程度继续提高,持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2020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24149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2.4%,增速同比放慢6.2%。其中,药品零售市场5119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0.1%,增速同比加快0.2%。尽管受疫情影响,医疗机构终端销售比例同比下降2.1%,但仍高居69.4%,逾零售药店占比的两倍。
二、药械审批
●第五款国产PD-1产品获批
8月5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最新公示,由康方生物与正大天晴共同申报的抗PD-1抗体药物派安普利单抗(AK105)已经获批,适应症为:用于治疗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r/r cHL)。
派安普利单抗(AK105,PD-1 单抗)是康方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人源化抗 PD-1 单克隆抗体,也是目前全球唯一采用 IgG1 亚型且经 Fc 段改造的新型 PD-1 单抗,抗原结合解离速率更慢,晶体结构分析显示具有独特的结合表位,持久阻断 PD-1/PD-L1 结合。2019年9月,康方生物与正大天晴签订合营合同,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推进派安普利单抗商业化,正大天晴获得派安普利单抗在中国的独家销售权。
据Insight数据库显示,截至今年3月份国内已经有 85 个中国企业研发或合作研发的 PD-1 产品,同时国产4大PD-1全部进入医保。
●华北制药 1 类新药奥木替韦单抗即将获批
8月5日,NMPA 官网显示,华北制药 1 类新药奥木替韦单抗已经进入在审批阶段,预计将在近日获批(受理号:CXSS2000040),用于狂犬病毒暴露患者的被动免疫。
狂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其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它是有史以来病死率最高的疾病,死亡率接近 95%。临床上对于狂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主要通过疫苗接种等防疫措施,降低发病人数。
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注射液(rhRIG)是华北制药自主创新项目,被列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品种。2007 年 6 月华北制药首次提交该药临床试验申请(200IU/瓶,500 IU/瓶两个规格),并于 2009 年 6 月获得临床试验批件。
三、资本市场
●一脉阳光整体融资金额超6亿元
8月4日,国内第三方医学影像整合服务提供商一脉阳光宣布同时完成战略轮和D轮融资,整体融资金额超6亿元。据悉,本轮融资由京东健康作为核心战略投资方领投,同辐基金联合领投,奥博资本OrbiMed等知名机构共同投资,老股东高科新浚持续加注,浩悦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一脉阳光表示,本轮所募集资金将用于继续推进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建设和多元化医学影像服务拓展。
从2014年成立至今,一脉阳光已经完成了四轮融资,并且获得了京东健康、美国高盛、百度资本、中金资本、中国人保等资本大佬的投资认可。由此,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市场再度成为行业关注的话题。
●伊美尔医疗赴港递交招股书
近日,北京伊美尔医疗科技集团股份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海通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作为我国较早从事医美行业的民营连锁集团,成立于1997年的伊美尔医疗主要为用户提供非手术类及手术类的医疗美容服务,目前在我国北部5个城市拥有并经营着9家医疗美容机构,其中五家在北京,一家在天津,一家在青岛,一家在济南,一家在西安。
营收数据是伊美尔医疗的一大亮点。招股书显示,2020年,伊美尔医疗的医疗美容服务收入在我国北部所有民营连锁医疗美容机构中排名第1,且在全国排名第4。
●昭衍生物完成1.5亿美元B轮融资
近日,昭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JOINN Biologics)宣布完成1.5亿美金B轮融资,由CPE源峰领投,松禾资本、洪泰基金、盈科资本、HT资本等机构共同参投,上一轮投资人华盖资本等作为A轮投资机构,本轮继续追加投资。
本轮融资是昭衍生物继2019年下半年完成6000万美金A轮融资后,又一次数亿元级别的融资。本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昭衍生物在中国北京、重庆等研发及生产中心的建设及美国加州生产设施的扩充,公司全球CDMO服务产能布局再次提速。
四、行业大事
●不建议给健康人打疫苗?CDC声明:谣言
8月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开发布“关于近期互联网出现的疫苗接种不实言论的声明”。声明称,近期,网络上个别公众号出现了有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不建议给健康人打’疫苗”的言论。网传信息属篡改旧闻、断章取义、误导公众,网络媒体内容与我中心一贯倡导的接种疫苗政策不符,也与高福主任在全国范围内的媒体采访、学术报告内容不符。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请公众认真甄别信息真实性,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维护好疫情防控网络环境。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防控信息流行病,接种疫苗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手段,有真实世界数据支持,我们号召大家把疫苗接种起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再次倡议:防控疫情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大家要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形成较高的人群免疫保护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BioNtech市值首次突破千亿美元
8月4日,mRNA公司BioNtech股价大涨18%,市值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半个多月前,Moderna的市值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半个月过去,Moderna的市值已经达到1683亿美元,位列全球药企市值TOP10,BioNtech市值达到1000亿美元,超过吉利德跻身全球药企市值TOP15。
●JC将就任辉瑞中国区总裁
昨晚,辉瑞生物制药集团总裁黄玮明(Angela Hwang)向员工宣布了一个重大人事任命,任命彭振科(JC,Jean-Christophe Pointeau)担任辉瑞生物制药集团中国区总裁,工作地在北京,直接汇报于辉瑞生物制药集团总裁黄玮明,并加入辉瑞生物制药全球领导团队。
1997年,彭振科离开罗纳普朗克乐安,加入帕克戴维(后并入辉瑞),担任立普妥的高级产品经理。而他最为中国医药人所熟悉的则是后来在施贵宝中国和赛诺菲中国的任职经历。
●百济神州上半年产品总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108%
8月5日,百济神州公布其近期业务亮点、预计里程碑事件以及2021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财务业绩。财报显示,百济神州2021年第二季度产品收入约9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111%,上半年产品总收入达15.8亿元,同比增长108%。第二季度,公司在中国新添五项适应症和两款新产品获批;百泽安、百悦泽、安加维三款产品五项适应症正式在医保目录中生效后的首个完整销售季度,销售额加速增长,自第二季度医院进院数量显著增加,分别达到纳入医保前的约13倍、28倍和23倍。抗PD-1抗体百泽安第二季度销量4.8亿元,上半年销售额约8亿元,同比增长148%,在竞争日益激烈的PD-1市场,取得强劲表现。BTK抑制剂百悦泽第二季度销量2.7亿元,半年销售额超4亿元,同比增长737%,随着海外商业化布局持续拓展,包括在阿联酋、以色列、智利等国际市场获批上市,全球销售额正稳健成长。
●国内首个电子烟临床试验成功申报
8月4日,雾芯科技(RELX悦刻)宣布其申报的电子烟临床试验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WHO ICTRP)成功注册。这是国内首个通过伦理审查和专家审核,并获准执行的电子烟临床研究项目,填补了国内电子烟临床研究的空白。
据悉,该项目为期3个月,将研究受试者体内尼古丁的代谢动力学,以及用悦刻产品替代卷烟后对人体生物标志物的影响。目前,研究团队已基本完成人体内生物标记物的方法学验证工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全球临床研究均需先注册后实施。通过世卫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公众可了解计划进行、正在进行和已经完成的临床研究全部情况。这不仅能确保公众追溯每个临床试验的结果,而且还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研究。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据消息,Uber发布202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在截至6月30日的这一季度,Uber的营收为39.29亿美元,同比增长105%,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95%;归属于Uber的净利润为11.44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归属于Uber的净亏损为17.75亿美元。
Uber第二季度营收为39.2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9.13亿美元相比增长105%,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95%,也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据雅虎美股投资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25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Uber第二季度营收将达37.4亿美元。
Uber第二季度预订量(Gross Bookings)为219.0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02.24亿美元相比增长114%,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04%。
Uber第二季度月度活跃平台消费者人数为1.01亿人,与去年同期的5500万人相比增长84%。Uber第二季度总出行次数为15.11亿次,与去年同期的7.37亿次相比增长105%。
Uber第二季度调整后EBITDA(即未计入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的净利润)为-5.09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8.37亿美元,相当于同比增长39%。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Rosenblatt Securities重申英伟达(NVDA)的“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由200美元上调至250美元。
分析师Hans Mosesmann指出,英伟达还将推动下一代网络/DPU采用和早期自动驾驶的发展。并表示,由于英国政府对国家安全的担忧,英伟达以400亿美元收购SoftBank的Arm芯片部门几乎变为不可能。尽管如此,该项目仍然在艰难进行。
昨天,在一份报告显示英国反垄断监管机构正在评估以国家安全问题为由阻止对Arm的收购后,该股回落。
Rosenblatt上调英伟达(NVDA)目标价后,英伟达股价开始上涨。截至8月4日美股收盘,英伟达股价上涨2.32%,报202.74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8月4日美股盘后,Roku(ROKU)公布2021年第二季度业绩。财报显示,Q2净营收6.45亿美元,同比增长81%,上年同期为3.56亿美元;净利润为7346.7万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为4314.8万美元。
基本每股收益0.55美元,上年同期为亏损0.35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0.52美元,上年同期为亏损0.35美元。
按业务划分,平台业务营收5.32亿美元,同比增长117%;播放器业务营收1.13亿美元,同比增长1%。
活跃用户数为5510万,同比增长28%;流媒体播放时长为174亿小时,同比增长19%;每用户平均营收(ARPU)为36.46美元,同比增长46%。
Roku预计第三季度净营收6.75亿美元至6.85亿美元,毛利润3.15亿美元至3.25亿美元,净利润为亏损300万美元至盈利700万美元,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为6000万美元至7000万美元。
截至发稿,Roku盘后大跌8.64%,报384.02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作为美国第二大的网约车巨头,二季度的Lyft称得上是真正的“来福车”。美东时间周二盘后,网约车公司Lyft公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Lyft二季度营收为76.5亿美元,同比大增125%,环比上涨26%;二季度经调整后净亏损1800万美元,去年同期经调整后净亏损2.658亿美元;二季度经调整后EBITDA为2380万美元,超出市场预期。
此外,公司二季度活跃乘客数同比增加97.3%至1714.2万,去年同期为868.8万,每活跃乘客的收益同比增加14.3%至44.63美元,去年同期为39.06美元。
这是Lyft首次实现季度调整后的EBITDA利润扭亏为盈,受此影响,该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一度涨逾6%。
可喜的成绩或许源于节流。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大规模裁员等举措,Lyft削减了约25亿美元的开支,成本结构更为精简。相较于去年同期,该公司今年二季度总成本占营收的比例几乎减半,与2019年二季度相比,这一比例也大幅下降。
未来,控制成本依然是Lyft的主要任务。Lyft总裁John Zimmer表示,即使乘客量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公司也能够降低成本。“我们希望在调整后的基础上保持盈利,并希望能够继续复苏”。
另一方面,公司收入大增也得益于美国的逐渐解封。此外,Lyft表示公司今年二季度活跃乘客数达1714万,较一季度增加超360万。当时美国城市取消了疫情防控相关的限制,更多美国人回到路上。不过,这一数据仍未恢复到新冠疫情前水平,2020年一季度Lyft报告了2120万活跃乘客数。
此外,Lyft在7月还恢复了在疫情暴发时暂停的拼车服务。它允许多名乘客分享同一方向行驶的汽车,但Lyft目前将共享乘车限制为两名乘客,中间和前排座位空着。
Lyft的优异财报也提高了市场对其竞争对手Uber的预期,此前,两家公司都曾向华尔街承诺,得益于疫情期间的成本削减,公司业务正在反弹,并回到盈利和增长的道路上。
Lyft在5月曾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乘客返回其平台,公司将利用其更精简的成本结构,使每次乘车赚取更多的利润。同样是在5月,Uber也表示,将在2021年下半年实现盈利,这要求Uber迅速减少亏损。
在疫情期间,Uber还强化了其送货业务,Uber Eats餐厅订单抵消了其网约车服务的损失。此外,Uber还通过收购酒类快递公司Drizly,以及与美国杂货店巨头艾伯森和好市多合作,进一步拓展送货业务。
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重返其平台,Lyft和Uber一直在努力增加司机供应,提供大量奖励和付款保证以吸引司机。与第一季度相比,Lyft第二季度迎来了50%的新司机。
不过,司机依然是各大公司之间争抢的对象。纽约市“出租车与豪华轿车委员会”数据显示,从2月到6月,纽约市的网约车数量增长了20%以上,但6月的车辆总量,仍比2019年3月的最高水平低30%以上。一些分析师表示,预计未来几个月乘客需求将继续超过司机的供应。
对于网约车市场的未来,Lyft信心满满。公司首席执行官Logan Green表示:“对我们的企业和我们所处的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展望未来,我们预计将继续保持盈利。”
财经网站Investing.com分析师杰克·谢尔曼也表示:“疫情所导致的消费者行为变化,在疫情之后可能会持续下去,这对网约车来说是有利的。”
但在眼下,疫情依然是最大的不确定性。根据Worldometer数据,截至当地时间8月3日,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36021038例,累计死亡病例630438例。与前一日数据相比,美国新增确诊病例171625例,为半年来新高,新增死亡病例774例。
美国疾控中心主任瓦伦斯基2日还表示,上周末,美国日增新冠病例的七天平均值约为7.2万例,这要高于去年夏天的峰值,当时7天平均日增病例数约为68700例,且还没有疫苗上市。瓦伦斯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虽然我们迫切希望结束这场疫情,但疫情显然还没有结束。我们的战斗必须再持续一段时间。”
调研公司Forrester分析师詹姆斯·麦奎维称:“疫情的持续不确定性,将抑制网约车服务的供求,直至我们了解‘德尔塔变异毒株’的死亡人数到底有多少,或者是疫情告一段落。”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据wraltechwire报道,2019年7月,IBM以340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红帽的收购。此次收购使IBM成为混合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同时将红帽的开源创新扩展到广泛的客户。
IBM客户成功部门全球副总裁Janine Sneed在一篇博客中写道:“随着IBM红帽OpenShift作为战略的基石,我们正在将我们的软件转移到运行在OpenShift上的容器,并将我们的业务模型发展为订阅。”
她表示,IBM需要在技术专业知识方面进行投资,以帮助客户部署、采用混合云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并从他们的解决方案中获得价值,因此,IBM将客户成功管理组织从300个扩大到2021年的1000多个。
客户成功管理(CSM)是IT行业发展最快的职业之一。领英2020年新兴就业报告指出,客户成功专家以34%的年增长率位列第六。CSM帮助客户采用软件和解决方案,并从中获得价值。IBM CSM作为CSM“架构师”将这种使用方式提升到下一层次,他们帮助客户识别移动到云的用力,布局企业云架构。
她指出,在支持客户的数字化转型和现代化议程的同时,建立一个吸引人的、开放的、透明的CSM文化也是最重要的。CSM组织以其对客户的痴迷、好奇心、技术技能、彻底的坦诚、多样性和包容性、创业精神和成长心态而自豪。归根结底,这是关于为我们的CSM提供一种吸引人的培养文化,让他们成长并做好自己的工作。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