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ft(LYFT)和Uber(UBER)从竞争走向“双头垄断”
划重点
1。 卫生事件期间,两家公司收入、客户需求以及客流量都迅速大幅下降。自3月中旬以来,为了继续运营,Lyft(LYFT)裁员近17%,员工整体减薪10%到30%。而另一边,Uber(UBER)也宣布将裁员3700人,占员工总数的14%,两家公司因为卫生事件的持续传播都蒙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2。 Lyft和Uber是基于相同的愿景而诞生的公司。但之前为了自身盈利,二者不惜选择针锋相对、排挤对方的恶性竞争模式。
3。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两家公司逐渐意识到他们在社会市场中的地位、处境、以及面临的经济风险都有着巨大的相似。管理层态度的软化与相互学习,让这两家网约车公司展开了一段全新的合作竞争的两性发展模式,即强强联合的双头垄断,更加注重长期盈利,而不是想着去完全控制市场。
编者按:卫生事件席卷全球,Uber和Lyft这两家网约车公司的业务因此蒙受巨大损失。在之前商业角逐中,两家公司“咬”的你死我活,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大环境的改变,两家“对头”却逐渐开始走向了一种双头垄断的平衡发展模式,这种平衡可能并没有那么激动人心,却更加有利可图并且更加互惠互利。本文是译自Medium标题为“Lyft and Uber Are Moving From Cage-Match to Comfortable Duopoly”的文章,作者是Byrne Hobart。
Lyft看起来终于万事俱备了:经过这么多年与Uber的激烈竞争中,在其亏损的不断增加、与监管机构的持续角力,以及紧接而来的一场不太稳定的IPO之后,Lyft总算是步入了正轨。不惜一切代价实现“盈利性增长”是Lyft最新的管理口号,该公司甚至还定下了一个目标:至少要在调整后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的标准下,最快于2021年第四季度实现公司的盈亏平衡。
但没想到的是,紧接着,卫生事件便突然造访了。
公司收入迅速地大幅下降:到4月初,Lyft和Uber的支出下降了一半,客户需求也在继续下降,客流量下降了几乎70%。鉴于此,Lyft在接下来裁员近17%,另外还有5%的人在被迫休假中,员工整体减薪了10%到30%。而另一边,Uber宣布将裁员3700人,占员工总数的几乎14%。
上周三,Lyft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的收益,亏损3.981亿美元,收入9.557亿美元,同比增长23%。今年第一季度,Lyft每名活跃用户的收入也达到了创纪录的45.06美元,同比增长了19%。Lyft在本季度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但公司表示由于4月份的客流量大幅下降,目前只是在缓慢恢复,之后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第二天,Uber的财报电话会议也呈现出了类似的趋势:公布显示公司的净亏损为29亿美元,营收35.4亿美元,同时也由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点外卖,Uber Eats(Uber推出的送餐平台)的预订量同比增长50%。今年4月,Uber的乘客数量下降了80%,但当月用户在Uber Eats上的支出却增长了89%。
现在,Uber和Lyft作为上市公司,很有可能搭建起一座新的里程碑,实现像可口可乐(Coca-Cola)和百事可乐(Pepsi)、穆迪(Moody s)和标准普尔(S&P)、凯洛格(Kellogg)和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一样的合作方式。
两家公司都采取了大幅度的削减成本的措施,以保留裁员所反映的现金流,但在该过程中,Uber表现出了更强的进攻姿态。Uber正在探索基于零售配送APP的全新收入机会,就在上周,电动滑板车租赁创业公司Lime宣布,在其最新一轮1.7亿美元的融资中,Uber是主要的投资者。但值得注意的是,Uber和Lyft的高管都以卫生事件带来的不确定性为由,拒绝提供2020年接下来大半年的盈利指引。
Lyft和Uber是两个比较特殊的公司。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两家公司都是基于相同的愿景而诞生的——即带有GPS的智能手机可以重构整个交通系统。同时,他们还面临着同样的经济和宏观经济风险,最近几周,由于避难所和社会隔离政策,自3月中旬以来,用户对乘车服务的需求几乎已经“蒸发”了,两家公司都蒙受了一定的损失。
但在其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两家公司似乎一直在进行铁笼赛,Uber试图击垮Lyft,而Lyft也试图永久地从Uber手中抢走客户和司机。二者几乎同时于2019年春天上市(Uber上市时估值820亿美元,Lyft上市时估值220亿美元)。现在,Uber和Lyft作为上市公司,很有可能搭建起一座新的里程碑,实现像可口可乐(Coca-Cola)和百事可乐(Pepsi)、穆迪(Moody s)和标准普尔(S&P)、凯洛格(Kellogg)和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一样的合作方式。
这两家公司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一直是它们之间的差异之处,并且在营销和公关方面二者还强调了这些差异。Lyft通常被描绘成一个更友好(如果不那么我行我素的话)的弱者,但其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很大的商业活力。而在Lyft刚推出之时,时任Uber的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对该公司的违规行为大为恼火。当时,Uber只与有执照的出租车司机合作,而Lyft对此采取了更为开放的系统绕开了这些规定,大幅压低了市场价格,并且最终还得让Uber大规模地复制这样的行为。
卡兰尼克将Uber最初的“黑色汽车”愿景描述为:一种让创始人和技术内部人士感觉像“球手”的出行方式(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弃用了这句话,因为对于那些追求稳健的读者来说,这词儿代表的是开车特快的人)。而Lyft最初是从社交App发展而来的,该应用程序可匹配旅行人士,最初他们给驾驶员的汽车上装饰了巨型荧光粉红的胡须。这确实挺花枝招展的,但和“球手”的感觉一点儿边都不沾。
2014年,Lyft指责Uber采取了一种故意不透明的策略:大量订购并取消Lyft的租车服务,以降低公司系统的运行速度。Uber立即予以回击,声称Lyft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并且很容易就能发现Lyft这么做的频率是Uber的两倍多。尽管Uber在公关方面迅速反击生成Lyft的过错更大一些,但它在当时被认为是侵略者,并且今天仍是这样。更有趣的是,两家公司这么做的表面原因并不是为了让司机犹豫不前,反而是要雇佣他们。他们取消这么多行程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当他们找到一个已经见过的顺风车司机时,他们就会取消,然后再选择匹配另一辆车,希望能找个新司机。
这些故事真是令人惊讶:Uber和Lyft参与了相同的竞争行为——即雇用相同的人来提供相同的服务。然而,由于他们品牌的定位不同,Uber在该竞争中受到了打击。
但接下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命运发生分歧时,这两家公司甚至开始被捆绑在一起了:2017年初,Uber面临性骚扰指控的严格审查时,Lyft的钱也用光了,这促使#DeleteUber成为当时的一个热门话题。在Lyft的IPO招股说明书中,该季度标志了其乘客量和公司业务急剧上升的开始。
随着时间的流逝,竞争压力迫使这两家公司不得不选择成为同一条绳上的蚂蚱。Lyft推出了比过去更豪华的汽车,Uber也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开放拼车的服务。如今,很多乘客和司机都分不太清Uber和Lyft之间的区别了,而且那些价格低等待时间短的也都能获得车费补贴,因为两家公司的司机都是同一群人,所以差别通常来说也不是很大。
Uber的管理层目前也有所软化,越来越接近Lyft那种惹人爱的运营方式。卡兰尼克在2017年的一次董事会“政变”中被罢免,自那以后,卡兰尼克的盟友们开始逐渐离任,他的最后一名后卫首席技术官Thuan Pham也在几周前宣布即将离开Uber。现在Uber的CEO是Expedia的前CEO 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Expedia是一家追求有机增长的收购公司,尽管与Booking.com进行了市场的双头垄断经营,但它还是避免了与Uber和Lyft众所周知的激烈竞争。自从他进入Uber后,该公司已加快了收购、资产剥离和重组的过程。过去的Uber一直都致力于努力赢得与Lyft竞争的胜利,而全新的Uber希望专注于市场上那些值得赢得的东西;就像Lyft一样,它的目的是把看清楚其自身的竞争优势,然后将其最大化。
除了核心业务外,他们二者又开始有所不同了。如今,Uber认为自己是一家以司机为中心的物流网络:任何能够通过车进行点对点运输的东西,比如从乘客到Uber Eats送餐,再到通过Uber运送的货物都是他们所公平竞争的对象。而Lyft正在把自己重新定位为一家以乘客为中心的公司,无论是通过汽车还是公共交通,只是想帮助乘客顺利抵达目的地。
优步的产品和地域多元化是一种天然的避险策略。当没人出门,没人需要打车的时候,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叫外卖。但公司那些讨厌的公关可能又会在这里做文章:如果一个餐厅也从堂食向外卖转变,最后却还是倒闭了,找出来某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特定的“坏人”,似乎要比把责任推到卫生事件头上令人满意得多,而现在Uber的利润锐减了27%,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靶子。即使美国的打车业务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但由于Uber在85个国家都有业务,总会有某些国家的业绩还是不错的。
Lyft其实也逐步实现了多元化,但在某种程度上它更强调其“社区驱动”和“以乘客为中心”的使命。与Uber类似,Lyft在服务项目上增加了自行车和摩托车,但在过去的几年里,该公司还有意进入医疗保健领域,并在2016年推出了Lyft Concierge等服务。该项目与医疗服务提供商进行合作,将非急诊的患者送往社区诊所,这对许多家庭没车的城市来说是个福音(自2018年以来,Lyft Concierge将其拼车服务从医院扩展到更广泛的企业)。Lyft Concierge比传统的拼车服务更具竞争力;像HIPAA这样的卫生保健法规对隐私保护和审计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如果要竞争对手支付高额的固定成本去和Lyft瓜分相对较小的市场,这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
Lyft Concierge看样子应该是目前比较正确的多元化投资。如果没别的,医疗保健支出在卫生事件大流行期间应该是安全的。但不幸的是,Lyft的情况却并非如此。事实上,在2020年第一季度,由于医疗保健支出的减少,GDP收缩了近一半。为了应对新一波患者,医院推迟了选择性手术,外出走动的人越来越少,认真洗手的人越来越多,普通损伤和非卫生事件感染人数也有所下降。据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报道,医院收入下滑,4月份有140万医护人员失业,这个数字高于3月份的4.2万人。
上市近一年后,这两家网约车公司已经进入了它们互相角逐的新阶段——即一种舒适的双头垄断局面。二者都开始专注于长期盈利,而不是想着去完全控制市场。
两家公司都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由于卫生事件对整体经济的冲击以及随之而来人们旅行支出的下降,打车需求也逐渐趋于平缓。虽然两家公司都在经历寒冬,但也并没有完全出局。事实上,在他们业务最集中的城市比如像纽约,公众出于对公共交通的担忧可能会让打车成为首选的出行方式,因为打车公司可以通过严格执行各项卫生措施来确保司机和乘客的健康——值得注意的是Airbnb也在采取类似的措施。所以说当前的经济衰退对两家网约车公司都造成了打击,并且长远来看其回弹迹象也不明朗,但满血复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无论在整体市场份额还是在全球品牌知名度方面,Lyft要想赶上Uber,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Lyft的市值为93.5亿美元,而Uber为546.5亿美元;Lyft目前只在两个国家运营,而Uber在全球85个国家都有业务,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上市近一年后,这两家网约车公司已经进入了它们互相角逐的新阶段——即一种舒适的双头垄断局面。二者都开始专注于长期盈利,而不是想着去完全控制市场。
这两家公司甚至会发现,未来他们将不得不抱团取暖,因为加州政府起诉他们对司机进行错误分类并且欠缺对员工的各项保障,州政府正在尝试将这些独立的个体合同工重新界定为享有福利的全职员工,同样,其他州可能也会很快跟进这项措施。如果零工经济崩溃,出行价格可能会上涨30%,那么两家公司的商业运作模式都将面临重大威胁。
近些年来,Uber和Lyft无论是出于自愿还是迫于形势,都在遵循类似谷物食品行业或软饮料行业的那种共生双头垄断的模式,例如凯洛格(Kellogg)和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或是可口可乐(Coca-Cola)和百事可乐(Pepsi)。两家公司市场定位略有差异——Uber志在占据国际市场,而Lyft意在以社区为中心,它们认为,互利共赢总比相互毁灭好得多,也容易实现得多。卫生事件的肆虐对两家公司都造成了沉重打击,却都没能击垮它们,两家公司正在慢慢达成一种新的平衡,这种平衡可能并没有那么激动人心,却更加有利可图并且更加互惠互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eBay (EBAY)大幅上调Q2业绩指引,公共卫生事件过后还能这么乐观吗?
eBay (EBAY)成为居家隔离措施的一大受益者。事实证明,在线拍卖和电子商务平台对于在家中停留的消费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购物选择,更不用说对于那些无法营业的实体零售商来说,这是部分公司非常需要的销售选择。因此,该公司在上周大幅上调了今年第二季度的业绩指引。
分析师了解到,eBay上周四公布的第二季度业绩指引超出了市场预期。该公司最初的指导目标是营收实现同比2%至6%的有机增长率,但管理层认为,由于卫生事件的扩散而刺激的业务需求增长将使营收的有机增长将达到17-19%之间。而商品的总销量也预期同比增长23%至26%。
这意味着eBay第二季度调整后的每股收益预期区间由此前的0.73-0.8美元上调至1.02-1.06美元之间。增长部分是由新的活跃买家(active buyers)推动的。eBay在四月和五月期间增加了600万的活跃买家。
但是考虑到当前情况,那么其增长的客户数量其实并不多。截止至3月31日结束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eBay在全球范围内有1.74亿活跃买家。一季度的活跃买家同比增长了2%,而环比仅增长了3.4%。鉴于目前席卷全球的卫生事件,人们可能期望看到更多的客户增长。
该更新后的业绩指引还指出,主要垂直行业的增长速度都显着加快,包括家居与园艺、电子、时尚、汽车配件和收藏品。到6月结束的季度可能会增加不成比例的新的常规用户。但是,随着美国的防控措施开始接近尾声,这种结果似乎不太可能出现。
或许投资者现在要面对的一个更大问题是,一旦商店和商场重新开张,在这600万新增用户中,有多少人还会继续使用eBay?
值得注意的是,eBay的竞争对手亚马逊在卫生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停止提供部分商品。3月中旬,亚马逊停止接受非必需品在其运输设施中储存,转而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基本的必需消费品。但随着卫生事件正在恢复,这意味着至少一些不得不开始通过eBay购物的消费者现在可能回到亚马逊。这时,亚马逊的增值服务Amazon Prime的优势开始变得明显,而eBay并没有类似的服务与之相竞争。
eBay总有可能找到一种方法,不仅能留住这600万新顾客中的大部分,还能在本月(甚至是下半年)增加他们的数量。虽然首席执行官Jamie Iannone在4月中旬上任,但他在利用技术打造高度个性化服务方面有着良好的战绩。公司当然可以在这些方面采取主动,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eBay的股价在上周飙升至历史新高,该公司决定暂不上调全年业绩指引,但预计会在Q2财报中更新其全年业绩指引。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5月特斯拉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四条主线掘金投资机遇丨牛熊眼
6月8日,乘联会发布《5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数据显示,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7.02万辆,环比4月增长19.5%。其中,5月特斯拉新能源销量第一,独资与合资新能源表现较强,蔚来等新势力成为新能源车市重要力量。
位于上海临港产业区的特斯拉超级工厂二期工程部分厂房主体建筑已经建成,据中新网5月27日报道,整个项目将进入全面封顶阶段,二期项目将主要用于Model Y车型的生产。
兴业证券认为,特斯拉中国5月交付量在10000辆附近,6月大概率超过20000辆,数据超市场预期,反映出优质供给对于消费端巨大的吸引力。该机构指出,2020年是国产特斯拉实现放量增长的重要年份,持续看多国产特斯拉放量及其供应链快速国产化。
华西证券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由政策驱动向供给端驱动过渡,2020年是供给端剧变的元年,特斯拉国产化带来的供给端质变将撬动需求。类比手机发展史,爆款车型的出现将导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提升,推动行业从导入期迈入成长期,关注特斯拉产业链,建议紧抓四条投资主线:
(1)动力电池及产业链: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完备,龙头企业已具备竞争力,相关受益标的宁德时代;
(2) 特斯拉国产化单车配套价值量较高的供应商:推荐拓普集团、银轮股份、华域汽车,此类公司拓产品、拓客户能力强,进入特斯拉产业链后ASP和技术水平有望不断提升;
(3)细分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供应商:相关受益标的三花智控;
(4) 成本优势突出的供应商及潜在供应商:推荐新泉股份、均胜电子,相关受益标的凌云股份、宁波华翔、岱美股份。
招商证券指出,在新冠疫情波及全球、汽车行业供求端均遭受严重冲击的背景下,特斯拉的各项财务指标逆势增长。目前直接或间接进入特斯拉供应体系的相关企业主要有:宁德时代、宏发股份、天赐材料、科达利、三花智控、恩捷股份、璞泰来等,宁德时代供应链中的嘉元科技、湘潭电化、德方纳米等主要公司也有望间接供应特斯拉。投资机会上,
电芯推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
材料环节推荐与关注:天赐材料、新宙邦、嘉元科技、德方纳米、科达利、恩捷股份、当升科技、星源材质、杉杉股份、湘潭电化;
电气系统环节推荐:宏发股份、三花智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国加州一亚马逊仓库发生火灾
美股投资网消息:据CNN报道,美国当地时间周五早晨 5 点半,位于加州南部雷德兰兹的一个亚马逊配送中心大型仓库发生火灾。
据报道,大火发生在清晨5时30分左右,消防部门接到报警,在西卢戈尼亚大街2200街区的仓库发生了大火,随后消防员赶到现场开始扑救。
大约100名工人在屋顶倒塌前从仓库中逃出,目前尚无人员伤亡。
从现场图上看,仓库和屋顶的整个部分都已坍塌。
目前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特斯拉将为马斯克旗下隧道挖掘公司生产12辆电动巴士
6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将为马斯克旗下的隧道挖掘公司“无聊公司”(Boring Company)生产12辆电动巴士,每辆电动巴士可容纳至少12人及其行李。
“无聊公司”是为应对令人沮丧的交通状况而创立的,该公司计划通过挖掘紧密相连的隧道,来彻底改变城市交通状况。
据报道,该公司提议在库卡蒙加和安大略国际机场之间修建一条隧道。上周,圣贝纳迪诺县交通管理局批准了这条线路。
据外媒报道,这条隧道长2.8英里(4.5公里),直径将为4.26米,位于地下约35英尺(约合10米)深的地方。据悉,这个项目预计耗资6000万美元,这比拟议中的一个新的轻轨系统要便宜得多,
“无聊公司”计划使用电动汽车来运送乘客,时速高达204公里,每天预计将运送1200人往返机场,往返机场需要90秒到120秒。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摘要
【斗鱼Q1财报透露了游戏直播的狂欢与隐忧】疫情之下,网购、直播、游戏等线上经济逆势爆发,相关企业的业绩和估值一路走高。日前,游戏直播平台斗鱼公布了一季度业绩报告,数字很是亮眼。(美股投资网)
疫情之下,网购、直播、游戏等线上经济逆势爆发,相关企业的业绩和估值一路走高。日前,游戏直播平台斗鱼公布了一季度业绩报告,数字很是亮眼。
财报显示,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78亿元,同比增长53.00%;毛利润4.86亿,同比增长139%;非GAAP净利润2.97亿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3530万元增长7.4倍,迄今已连续五个季度实现盈利。
据财报显示,2016年到2018年斗鱼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分别为7.83亿元、6.13亿元及8.76亿元。2019年公司营收72.83亿元,同比几乎翻了一倍,当年实现净利润为3.46亿元,这显示公司2019年对公会系统、用户付费习惯的推动效果确实很明显,同时这也是今年一季度斗鱼实现盈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斗鱼财报
在用户数据方面,斗鱼的平均月活用户数(MAU)为1.58亿,较2019年四季度的1.658亿有所减少,用户增长放缓。不过同期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了15.3%,达到5660万。对此,斗鱼CEO陈少杰在财报会议中解释称:“PC端MAU下降是因为卫生事件导致大量网吧倒闭,这部分PC端用户的观看习惯迁移到了个人电脑或手机端。”
更重要的是,一季度斗鱼的付费用户达到760万,比2019年第一季度的600万增长了26.2%,比2019年第四季度的730万增长了4.1%,而且付费用户平均收益(ARPPU)达到280元,同比增长23.19%,环比增长7.2%,显示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所提高。
在付费用户数量和付费用户平均收益双双提升的带动下,一季度斗鱼的游戏直播收入达到21.13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13.54亿元增长了56%。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对比之前几个季度直播收入的增速,2019年Q1-Q4分别为123%、133%、81%、78%,增速明显放缓。
数据来源:斗鱼财报
/ 01 /
会员增长放缓
主播出现流失
虽然斗鱼一季度财报喜人,但公司存在的一些隐忧,还是引起了投资者关注。
国内的游戏直播行业,这几年一直呈现斗鱼虎牙的“双寡头”格局,但随着快手、B站高调加码游戏直播赛道,斗鱼的市场地位开始受到冲击。
2018年初,以天价签约某《王者荣耀》主播为开端,快手一改往日只单纯为游戏主播提供包装、流量的做法,开始将游戏内容视为一条单独的业务,自己培养顶级游戏主播,2019年继续加大游戏直播投入,签约了数百位独家主播,在游戏直播领域快速崛起。
据国盛证券数据,2020年初快手平台整体MAU已超3亿,直播DAU(日活用户)超过1亿,其中游戏类直播DAU近5100万,不仅绝对数量超过了斗鱼、虎牙,在整个游戏直播市场的占比也接近17%(据艾瑞咨询估计,2019年中国游戏直播用户规模约3.1亿)。
B站对游戏直播的投入也是大手笔,8亿元拿下《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中国地区三年直播版权,还重金请来知名游戏电竞MCN大鹅文化原CEO王宇阳和COO王智开,发力直播业务。一季度财报显示,B站营收达2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月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70%达到1.72亿,移动端月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77%达到1.56亿,日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69%达到5100万。其中有多少是游戏直播用户或潜在用户,没有具体统计数据,但想来比例不会小。
尽管斗鱼强调,作为大流量平台,快手、B站入局游戏直播可以推高行业天花板,引导更多新用户接触这一领域,但这意味着它可能流失部分用户,毕竟“做大市场”与“在做大的市场中获取更多份额”并不是一码事。
市场数据也显示,随着流量平台入局,斗鱼月活用户增长已经出现放缓迹象。今年一季度,斗鱼MAU为1.58亿,较去年同期及上个季度分别净减少110万和770万。不过,得益于疫情之下全民居家隔离,斗鱼一季度的移动端平均MAU达到5660万,同比增长15.3%,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斗鱼高管表示未来要把争夺移动端用户作为突破用户增长瓶颈的关键点。
图:斗鱼虎牙月活用户数对比,美股投资网制图(截止2020年5月29日)
对斗鱼而言,快手、和B站的威胁不仅体现在对用户的争夺,还体现在对主播和公会的争夺。
据了解,行业内斗鱼、虎牙、企鹅电竞这几家给公会主播的分成基本都是5成,但快手给到公会的分成比例为60%, B站为扶持游戏直播业务,在基础分成之上又增加了阶段性扶持政策,最高给公会主播7成。反观斗鱼,为更好地控制经营成本,其主播分成成本已经连续多个季度下降,并出现2019年多位知名斗鱼主播跳槽的情况。
对此,斗鱼向美股投资网解释称,个别大主播的离职对斗鱼整体流量影响很小,因为斗鱼的用户一般会同时关注40多位主播,对游戏内容和平台粘性非常强;斗鱼一直坚持直接管理头部主播与公会管理中长尾主播相结合的模式对主播进行管理,目前已经与前100名的主播完成了3到5年的长期合约换签,头部主播非常稳定;公司的的策略是在通过头部主播创造优质内容、提升观看量的同时,通过中腰部和长尾主播推动直播内容的多元化,提升变现效率,并捕捉、提升高潜力的新主播,投入平台资源进行培养,实现更多中腰部主播的变现和成长。
/ 02 /
内容争夺日趋焦灼
事实上,相比流失主播和公会,斗鱼在直播内容上面临的威胁更大。
斗鱼之所以能成为游戏直播行业的佼佼者,离不开它的第一大股东腾讯。腾讯的优势是旗下拥有很多优质游戏电竞版权资源,比如火热的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绝地求生等。借助腾讯游戏的“大直播生态”,斗鱼在直播大型电竞赛事、自制电竞赛事及活动、签约顶级电竞战队等方面,不仅能让平台和主播们获得更好的增量,还降低了内容采购成本,形成了非常明显的优势。
然而,快手与B站跟腾讯也有紧密的合作关系,也背靠腾讯这棵大树在版权资源上受益,不可避免要与斗鱼争夺版权资源。目前,快手是王者荣耀游戏的官方合作平台,B站则以8亿天价拍得英雄联盟(LOL)全球总决赛(S赛)中国地区三年独家直播版权。未来斗鱼在游戏资源上斗鱼能否获得腾讯更多倾斜还不确定。
面对老对手虎牙以及视频对手的跨界竞争,斗鱼选择继续对以电竞为核心的优质内容进行投入,布局电竞产业链,依靠“主播日常直播+赛事直播+自制赛事”构建内容壁垒,为探索未来电竞的新模式寻找素材。今年一季度,斗鱼加强与电竞游戏开发商和发行商在电竞线上赛的深度合作,转播了LPL春季赛等50余场电竞赛事,自制了斗鱼王者荣耀大师赛等40余场斗鱼自有品牌赛事,签下了Gen.G、TITAN等多个战队,组建了电竞俱乐部DYG王者荣耀战队,投资了eStar英雄联盟战队。
另外,视频内容比直播更能抓住用户,而直播平台欠缺视频内容,因此在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斗鱼提到要更加重视视频、短视频内容。可以想见,斗鱼与快手B站之间的视频内容争夺战今后也将更为焦灼。
/ 03 /
入局直播带货拓宽变现渠道
需要看到的是,斗鱼面临的用户增长瓶颈,未来很可能成为整个游戏直播行业的共同问题。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到2022年游戏直播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341.6亿,但市场规模和用户增长规模的增速都会逐步放缓,也就是说,未来游戏直播市场终将陷入停滞。
:艾瑞网
对斗鱼来说,行业天花板、新加入的流量竞争者、以及老对手虎牙始终存在的威胁,都要求它开拓新的业务模式和盈利增长点。为此,斗鱼一方面将直播内容拓展至户外、才艺秀、音乐等领域,一方面入局直播带货,在一季度做了3场电商带货,探索新的变现思路。外界认为,斗鱼是以此来验证证明直播带货这种商业模式在斗鱼平台未来成长的可行性,不排除未来杀入电商经济的可能。
为期4天的斗鱼“我为湖北买买买”公益带货活动,斗鱼平台和主播0佣金宣传湖北产品
斗鱼管理层在接受美股投资网采访时,也印证了这种猜测:“直播行业进入下半场竞争,各家平台都发力在直播打赏的收入模式之外探索营收多元化,挖掘用户付费潜力,这是游戏直播下一个阶段竞争的重头戏。直播带货可以看作是直播打赏之后,直播行业变现模式的一个新思路。斗鱼用户男性占比更高,借助直播电商的布局,斗鱼致力于挖掘和满足男性用户的购物需求,未来有望进一步放大男性用户的付费意愿,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用户付费率和ARPU,也为平台主播找到一条全新的商业化路径。”
据招商证劵的研究,2019年直播电商总成交额超3000亿元,而且规模会越来越大,是比游戏直播更宽阔的赛道。对斗鱼而言,身处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借助电商直播摆脱对电玩直播的过度依赖,突破现有竞争格局,谋求更加多元的变现渠道,几乎是必然要走的一条路。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摘要
【携程抄底?成立产业VC 已投资66家公司】工商信息显示,6月3日,携程创业投资(上海)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CVSource数据显示,过去几年,携程公开投资的企业达66起,投资领域涵盖餐饮、住宿、航空、科技等旅游产业上下游企业。(美股投资网)
梁建章的“主播”工作正炒的火热,携程悄悄成立了一家创投公司。
工商信息显示,6月3日,携程创业投资(上海)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及执行董事为沈杰,监事为陈茗诗,由携程旅游网络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后者为携程投资(上海)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从经营范围上来看,携程创业投资(上海)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创业投资、投资咨询,企业管理。
携程是有投资基因的。这不仅仅是说,“携程四君子”之一的沈南鹏创办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并成为世界最顶尖的投资家,而是近几年来,携程频频出手,投资的企业多为旅游产业上下游企业,围绕“投头部、投产业”展开,并将之作为打通行业数据、构建护城河一般的存在。
2019年4月投资“印度版携程”MakeMyTrip时,携程CEO孙洁在发给员工内部信以《第三次创业》为题,称将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开始。投资,俨然已成携程“第三次”创业的主题。
投资策略:投头部,投产业,重性价比
此时设立投资机构,携程颇有抄底的意味。当前中国旅游行业一片重创,曾经的头部旅游公司途牛甚至面临退市风险。不止一位投资人与美股投资网交流时,坦陈,此时是头部公司整合市场的最佳时机。
CVSource数据显示,过去几年,携程公开投资的企业达66起,投资领域涵盖餐饮、住宿、航空、科技等旅游产业上下游企业。
比如,2020年5月,携程豪掷近亿元投资酒店、餐饮、文旅行业综合服务平台绿云;2020年4月,并购荷兰机票销售服务提供商Travix;2019年投资垂直机场和高铁站商圈消费平台“龙腾出行”;2018年4月,携程曾参与美味不用等的D轮投资,投资金额为4亿元人民币;同年,投资了蚂蚁短租旗下精品民宿品牌有家美宿。从投资阶段上看,从天使到并购均有涉及。近日甚至有消息传出,携程欲抄底收购“神州租车”,对此,携程不予置评。
(携程部分投资事件)
在具体的投资原则上,近日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接受《蓝洞商业》的采访时,表示主要是在全球范围找跟我们业务能力互补的一些公司。
梁建章特别强调了携程在机票另有的布局。他表示,“从全球机票来说,我们有些是技术很强的,像廉价航空连接做的很好,有些优势体现在市场方面、跟消费者之间,像Skyscanner在全球很有影响力,在欧洲、印度几个主要的市场,这几个方面都可以进去。”
更早些时候,携程副总裁、投资部负责人沈杰亦曾详细阐述携程的投资标准,明确表示,携程非常专一,只投旅游产业相关企业。一般有几个考量因素:第一,肯定是旅游及相关行业的,以及能够配合携程的国际化战略的;第二,选择细分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或者正在快速上升期的公司,处于衰退期的行业一般不看,特别是重资产的行业会更加审慎;第三,价格合理。市场上存在很多泡沫,导致很多公司的估值过高,即使公司非常不错,但实际价值如果低于他的报价,携程也是会谨慎投资的。
布局下沉市场,与美团正面相抗
根据携程2019年财报,携程2019年的总交易额继续位于全球在线旅游行业头把交椅,全年利润大幅增长,甚至高于过去5年总和。
北京时间5月29日凌晨,携程集团公布了其2020年第一季度的财务业绩。第一季度净营业收入为47亿元,同比下降42%,转盈为亏,对比2019年同期净利润为46.13亿元,上季度净利润为20亿元。亏损主要来自新冠疫情影响有关的经营亏损、权益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长期投资的减值,以及其他投资活动的亏损。
梁建章亦表示,这是携程成立以来“亏得最多的一年,或者至少一个季度”,并直言,“压力很大,巨大的服务压力、资金压力,包括坏账。有些企业的财务直接崩堤,有些我们合作的(公司)出现问题。”同时亦表示,“目前,携程财务状况没有问题,资金储备特别充足,但损失还是挺大的。”
从携程及第三方对其所作出的业绩预期来看,2020年3月19日发布上个财年Q4业绩时,携程曾预测2020年Q1营收同比下降45%~50%,彭博对其的一季度营收预期则是40.97亿元,低于携程该季度实际营收。从这个方面看,携程业绩受疫情冲击比预计的轻。相比在疫情中摇摇欲坠,甚至进入退市倒计时的OTA行业四小龙之一的途牛来讲,携程粮草充足。
当前所经历的疫情被携程看作是其公司发展史上的第三次危机。前两次分别是2003年的非典时期与2013年由在线旅游服务商转型成为移动旅游服务商。由于措施得当,两次危机携程均平稳度过。这一次,比前两次都更为猛烈,数百万张“取消”订单砸向携程,甚至要调动平日10倍的人力来处理各种咨询问题。
对此,一向以学者身份示众、不喜欢凑热闹的梁建章,开始以2天刷1城的节奏开启“暴走+直播”,并且不断发表文章,吸引用户的视野,镜头下每日不同的装扮下,前10场直播直接给携程带货GMV超3亿元。
疫情之下,携程对外透露,长远的业务方向没有太大调整,短期来看会更着重做国内游。但在目前,携程亦要面临美团、飞猪等竞品在下沉市场的争夺,依托本地服务领域的高渗透率与OTM的模式优势,两者对携程传统的OTA在一定程度上都带来了挑战。
携程资本局
携程是有投资基因的。而这不仅仅是说,“携程四君子”之一的沈南鹏创办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并成为世界最顶尖的投资家。
2014年OTA行业厮杀最激烈的时候,携程实现全年净润2.4亿元,同年以2.2亿美元现金投资同程;2015年接连投资了艺龙和去哪儿。明枪暗箭的交锋之中,携程已经度过了20年。这一系列动作源于梁建章辞别携程CEO职位六年之后,再次归来,“解救”携程于水火之中时,只是云淡风清的回应,“书念完了,所以就回来了。”
在公众场合,梁建章多以人口专家的身份出现,不苟言笑之下却是将去哪儿、艺龙、同程纳入旗下,投资了途牛、东航等旅游行业的重要玩家,他用资本链接旅游行业的上下游创业公司,构筑起的携程系一度在行业内有“垄断”之争议。甚至收购的对标Airbnb的中国版途家,一步一步将该公司创始人边缘化。
“携程带有很强的结果导向与KPI驱动,财务或战略投资公司对携程来说永远是外人,接受携程的投资,要么被并购,要么被打压”,某接受过携程投资的创业者曾透露,某种程度上,携程的旅游行业的上下游投资似乎本身多是一种竞争策略,从而打通数据与交易规模,做到资源共享及减少业务的重复。
国际化是梁建章另外一部重要的棋,这一步,也与资本息息相关。
携程国际化布局从2015年投资总部位于英国的廉价航空内容整合平台Travelfusion就已开始,并在其后频频出手,夺人眼球。2016年,发债融资,斥资14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26亿元)收购英国的特价机票搜索引擎天巡(Skyscanner),抢下欧洲市场的流量入口。这也是当时欧洲旅游行业历史上金额最大的一笔交易;2017年,收购了美国社交旅游网站Trip.com;2019年8月,成为印度领先的OTA(在线旅行社)公司MakeMyTrip的最大股东;同年11月,宣布与TripAdvisor(猫途鹰)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携程在合资公司中占股60%,还会在一年内购买TripAdvisor5%的股份……
这些操作,使得携程在欧洲与印度都拥有了流量入口。对此,携程CEO孙洁将之称为“携程的第三次创业”。
这一策略在2020年10月的携程20周年庆典上再次被提到战略地位。彼时,梁建章宣布“G2战略”,即全球化和高品质,并称携程的目标是,未来三年内成为亚洲领先的国际旅游品牌,五年做到全球第一。为配合国际化战略,携程甚至将英文名称变更为“Trip.com Group Limited。”,把证券代码从“CTRP”改成了“TCOM”。
这一系列动作,不得不使人揣测,“携程已成了一家投资公司?”。当前,携程的市值为172.46亿美元,恰如中国互联网圈层的魔咒,所有的行业头部公司,最终都难免走向成为一家投资公司的命数。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扎克伯格让步:将重审脸书政策
当地时间6月5日,针对围绕特朗普一条贴文的争议,脸书(Facebook)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称,将改革脸书内容政策,并寻求开发能够促进种族平等的软件,被视为对批评者的部分让步。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国内新能源车企如何与特斯拉竞争?私募大佬们这样看
摘要
【国内新能源车企如何与特斯拉竞争?私募大佬们这样看】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彭波表示,从全球新能源汽车格局来看,中国,美国,欧洲加起来占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90%以上。“从目前来看,量上还是中国最大,去年120万台左右。第二大是欧洲,欧盟加起来60万台左右,美国大概三十万台。渗透率方面,中国渗透率5%左右,欧洲大概3%左右,美国2%左右。”(美股投资网)
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全球总体格局如何?国内企业怎么和特斯拉竞争?疫情对全球汽车产业链有何影响?
6月6日下午,在银杏第三届投资者年会上(点击回看),来自新能源产业界、生产和制造等方面的代表性嘉宾对这些热点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中国占有率最高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彭波表示,从全球新能源汽车格局来看,中国,美国,欧洲加起来占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90%以上。“从目前来看,量上还是中国最大,去年120万台左右。第二大是欧洲,欧盟加起来60万台左右,美国大概三十万台。渗透率方面,中国渗透率5%左右,欧洲大概3%左右,美国2%左右。”
彭波表示,欧洲市场未来几年可能会增长得更快一些,比如德国政府近日出台很多刺激政策,其中就包括新能源汽车。美国方面虽然出了特斯拉,但整体市场需求还是不一样,在相对低油价的环境下,新能源汽车的优势相对难以体现。
国内企业如何在新能源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目前,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穿透力、品牌影响力较为突出,面对这样的局面,如何改变它?国内企业怎么和特斯拉竞争?
对此,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表示,主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在中国充电条件不充足的情况下,坚持做增程式汽车,与特斯拉差异化竞争。“我们坚持做增程式汽车,因为特斯拉在美国发展还是基于美国普遍的充电条件而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如果你想打一个较大市场份额,更大问题是充电条件。”沈亚楠说。
沈亚楠表示,与特斯拉采用差异化竞争,做增程式汽车,从消费者角度来讲,既可以享受到纯电车的驾驶优势、使用体验优势,同时也不会因为充电条件的因素有焦虑。
第二步是智能化和自动驾驶竞争,沈亚楠表示,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大有机会,主要原因为:特斯拉的车机系统无法适应当地的生态,无法了解当地客户的真实需求,而我国可以借助高精地图进行自动驾驶,再加上V2X(vehicle to everything,即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特斯拉不太会有机会能够参与。
“这一块儿最终我们还是能够胜利。”沈亚楠说。
疫情对全球汽车产业链有何影响?
当下,疫情还在海外持续蔓延,中国整车进出口并不多,核心零部件格局会发生怎样变化?零部件本土设计,本土研发,本土供应会往什么方向走?疫情对全球汽车行业产业链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对此,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彭波表示,疫情对整个全球市场肯定有灾难性的影响,从整车角度来看,估计中国下降10%到15%,欧洲,美国30%以上,对产业链本身也有一定破坏作用。
但彭波称,从中国对疫情的整体把握上来看,全球企业越来越愿意把一些关键零部件放到中国来,从未来来看,中国的零部件市场会越来越发达。“因为中国从整个社会控制角度来看,包括整个产业带来安全感来看,一直在提升。”彭波表示。
新能源汽车值得投资吗?
银杏资本创始人张峰表示,新能源产业未来增长是指数级的,是不能错过的。
“最终地上跑的车新能源比例会不会高?会不会高到50、60、70?长远逻辑来说会发生。”张峰说。
张峰表示,从抓住产业关键时段来说,现在是关键点,因为现在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始上市,是这个产业从发展初期走向发展高峰期的一个标志。
张峰表示,首先一定要选择在各自的竞争领域中,具有持续创新和循环投资能力的企业。此外,还值得去投资一批新企业,不见得是传统巨头。
“因为往往这个企业在产生这一种十倍速的变化的时候,它会带来全新的机会,而全新的机会对于最有远见的企业家来说,就意味着广阔舞台。”张峰说。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入股华纳音乐,腾讯能收获什么?
美东时间6月3日,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之一的华纳音乐正式登陆纳斯达克交易所,发行价为25美元,募集资金超过19亿美元。这是华纳音乐私有化后再度在美股上市,也是今年美股市场到目前为止最大的IPO。
华纳音乐旗下拥有Ed Sheeran、Bruno Mars、Cardi B等顶级明星,2019财年音乐唱片业务的收入达到38.4亿美元,占营收86%,另外14%的收入来源于音乐发行业务。
在华纳音乐谋求上市的过程中,少不了老朋友的身影,华纳音乐通过华纳音乐(中国)持有部分腾讯音乐股份。
有外媒报道称,腾讯拟向华纳音乐集团投资2亿美元,交易正在谈判当中。知情人士表示,除了腾讯外,华纳音乐还在积极寻找其他投资者,并计划筹集高达18亿美元的资金。
如果交易达成,华纳音乐和腾讯将实现资产和合作全面深度绑定。
得版权者得天下
在版权合作方面,华纳音乐只是腾讯的合作伙伴之一。
2014年,腾讯与索尼音乐展开合作,在2018年上市前,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还接受了索尼音乐和华纳音乐现金代价约2亿美元的入股。
今年3月,腾讯控股宣布,由腾讯牵头的财团已完成对环球音乐集团10%股权的收购,后者是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拥有Taylor Swift、Beatles和Lady Gaga等歌手的版权。
自此,全球三大唱片公司音乐版权不仅尽入腾讯囊中,还形成了资金上的结盟。
2015年,国家版权局下达最严要求,如果没有版权授权,音乐平台不能将歌曲上架,否则将被追诉。歌曲下架后,热门歌手灰色的歌单又会让用户频繁出走,辗转于几个音乐平台之间。
版权就是音乐平台的命脉。
版权授权费用高昂,让许多音乐平台运营商望而却步,舍得掏钱的腾讯很快奠定了自己的优势地位。
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在线音乐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从该年的国内市场音乐版权资源来看,以音乐文件为单位的版权音乐歌曲数量为1500万首左右。
其中隶属于腾讯音乐集团的QQ音乐、酷我音乐、酷狗音乐的版权音乐在整体版权音乐中占比均达到90%以上,网易云音乐的版权音乐歌曲量占整体版权音乐的70%左右,阿里音乐的版权音乐歌曲量占比较低,低于整体版权音乐的20%。
联手撼动腾讯在版权方面的霸主地位,成为其他从业者结盟的原因。
2018年阿里音乐和网易云音乐进行了音乐版权互相转授权。阿里音乐将滚石、S.M。、BMG等三家优质音乐版权转授给网易云音乐;作为回馈,网易云音乐则将天娱、华研国际等四家优质音乐版权转授给阿里音乐。
2019年9月,网易云音乐B2轮获得阿里领投的7亿美金,二者正式结为盟友。
加速版权购买是网易云音乐和阿里的共识。今年3月,阿里宣布与太合音乐集团达成数字音乐内容合作,双方将在音乐版权、IoT智能设备、在线K歌等领域开启数字音乐内容合作新模式。
今年5月,网易云音乐宣布与少城时代达成版权合作,旗下艺人包括梁博、张碧晨等知名华语歌手。
前不久,网易云音乐高调宣布与华纳版权达成战略合作,此次合作达成后,网易云音乐将获得华纳版权130万首音乐词曲版权。其中包括Katy Perry、Madonna等国际知名巨星,和李宗盛、蔡依林等众多华语音乐人的词曲版权。
然而,华纳与网易云音乐合作的仅仅是词曲版权,录音版权目前仍归属于腾讯音乐。腾讯若真的入股华纳音乐,在版权方面的护城河优势将进一步提升。
版权助力社交娱乐服务
腾讯音乐的收入主要来自两大板块:在线音乐服务,承载主体是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社交娱乐服务,主要包括全民K歌为代表的直播业务。
在线音乐服务的收入来自会员订阅服务、单曲和数字专辑销售、版权转售和广告等业务;社交娱乐服务的收入则主要来自直播打赏。
在国内市场,腾讯拥有绝大多数头部音乐的独家版权,其他音乐平台若想上架热门歌曲,要向腾讯缴纳版权分销费用。腾讯音乐也曾表示,订阅收费的增长难抵在版权方面的投入。不过,如果没有版权在手,音乐平台也将陷入被动。
购买版权给腾讯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独家版权的转授费用也水涨船高。
2017年,由于178首周杰伦歌曲的版权问题,腾讯音娱将网易云音乐告上了法庭。涉案歌曲属于杰威尔曲库,判决书中透露,双方共签订了三次授权合同,由网易向腾讯支付巨额的版权费。
杰威尔音乐授权给腾讯的曲库共包含808首歌曲,一天就能给腾讯带来将近5万元的收入。华纳音乐的授权曲库歌曲量高达上百万,照此计算,版权转授收入相当不菲。
背靠版权,腾讯音乐也在试水语音广告,向Spotify等国际音乐平台靠拢。不久前,有QQ音乐用户表示在听歌中途被插入15秒左右的语音广告,一些充值会员也未能幸免。
对此,QQ音乐回应称,这是在非绿钻会员用户中进行的个性化语音推介的小批量测试:根据用户的听歌习惯,用户常听的歌手发布新歌后,用户听歌时,在两首歌曲播放之间,可能收到一次该用户常听的歌手亲自录制的新歌语音推介。
其实,在腾讯音乐的业务版图中,版权转授和会员付费并不是营收的主力。2020年第一季度,腾讯音乐的在线音乐服务收入为20.4亿元,社交娱乐服务则为42.7亿元,后者是前者两倍。
华映资本高级投资经理马赫认为,在疫情的催化下,线上的音乐节和直播模式逐渐被音乐人所接受,未来可能会成为腾讯重要的发展方向。音乐直播将从UGC变为PGC模式,版权的收入结构也会随之调整。
华纳音乐旗下有大量知名华语音乐人,获取华纳版权对于腾讯的在线K歌和直播业务有重要意义。在海量曲库中,传唱较广的歌曲可以提升平台热度,网罗热门歌曲可以加固优势。
新文创战略的重要入口
若想立足文化创意产业,版权是基础中的基础。
2018年,腾讯提出了“新文创”战略。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表示,数字文化接下来的发展绝不是简单地把文化进行数字化或网络化,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而“新文创”则是对这种还未到来的全新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的一次命名。
腾讯“新文创”战略以IP构建为核心,这种文化生产方式已日臻成熟。与此同时,腾讯旗下内容产业已经逐渐布局了文学、动漫、音乐、影业、新闻资讯、长短视频、电竞、游戏等多个内容产品形态。
音乐作为内容产业的基础元素,在打造IP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在游戏、动漫、影视、视频等多个内容形式中,能够自由运用版权变得至关重要。
“流媒体平台本身的品牌粘性很弱,用户跟着内容走。留住人的办法就是版权,所以一定要进一步巩固版权,目的是获得更好的人群基数,只有拥有流量池,才能够做好娱乐、直播和游戏的变现,形成闭环。”马赫说道。
借助庞大的用户基数,腾讯音乐能够成为“新文创”的引流入口,对于腾讯旗下的IP和作品的推广都能起到一定作用。
“新文创”不仅是腾讯的战略,打造IP和作品的理念也被其他竞争者践行着。目前,国内多个主打视频生产的内容平台也在加强对音乐版权的投入。
今年4月,B站正式与索尼音乐娱乐达成战略合作,索尼旗下曲库MV都可以在B站观看。与此同时,抖音和快手两大短视频平台也在积极采购音乐使用权,不断扩充自己的曲库,为音乐的内容生产和推广铺平道路。
各大内容平台的厮杀已经不仅局限于国内市场,IP和作品的出海是腾讯“新文创”战略的下一步。在海外市场,TikTok和快手海外版Kwai、Zynn已抢占了先机。
在马赫看来,投资华纳音乐可以推动腾讯的国际化进程。“不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华纳音乐旗下的音乐人都非常头部。华纳音乐作为全球音乐巨头之一,能够为腾讯带来宣发渠道和数据资源,便于腾讯旗下IP和内容日后出海。”
在日趋激烈的版权竞争中,仅仅购买已经不足以稳固行业地位,投资入股成为腾讯青睐的结盟方式。华纳音乐已经重返美股,根据外媒报道,腾讯的2亿美元股权收购计划还在洽谈之中。
版权仍将是音乐平台的命门,除了投资,音乐平台还愿意付出什么?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