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Maxfund 客服微信2号 StockWe8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美联储何时转向?高盛:到明年底再加息4次-2024年或会降息

作者  |  2022-09-2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高盛策略师团队日前表示,由于美联储正试图遏制40年来最严重的通胀,联储不太可能在2024年之前转向并下调基准利率。

以简·哈祖斯(Jan Hatzius)为首的高盛经济学家周一在一份报告中预测,从现在到2023年底,美联储将再加息四次,最终将利率维持在4.25%至4.50%区间,直至2024年才开始降息。

北京时间周四(9月22日)凌晨2:00,美联储将公布利率决议。哈祖斯目前预计,政策制定者将批准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是通常幅度(25基点)的三倍。

高盛还预测,美联储将在11月和12月各加息50个基点,然后在2023年加息25个基点,并在2024年降息一次。

最新预期与几个月前的情况有所不同,当时多数交易员认为美联储短期内仅会以75个基点的幅度加息两次。而今年6月和7月,美联储已经连续两次加息75个基点。

为何快节奏加息

在谈到美联储可能决定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时,高盛分析师团队指出,他们看到了计划改变的几个原因,如就业市场的强劲势头减少了对现阶段过度紧缩的担忧,美联储官员现在似乎希望在扭转过热方面取得更快、更连贯的进展,一些人还可能已经重新评估了短期中性利率。

尽管与许多其他专家一样,高盛经济学家最初也认为美联储将在7月之后缩小加息幅度,但在上周比预期更热的8月通胀数据出炉后,高盛的观点发生了变化。

8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意外环比上涨0.1%,令通胀放缓的希望破灭,当月同比上涨8.3%,接近198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对于美联储何时改弦易辙,高盛的观点基本符合分析师的普遍预期。

英国《金融时报》与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合作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大多数知名经济学家认为,为了遏制通胀,美联储将把基准政策利率提高到4%以上,并将维持这一水平直至2023年之后,直到2024年甚至更晚才可能开始降息。

交易员们已经为超大规模加息做好准备

由于担心美联储会采取更激进的措施,在出人意料的通胀报告出炉后,美股当日大幅下跌,道琼斯指数下跌1276点,创下自2020年6月以来最糟糕的一天。

目前,投资者已经在为美联储即将召开的政策会议做好准备。

交易员们押注官员们将再次批准75个基点的超大规模加息,一些华尔街人士甚至预期,美联储可能会加息整整100个基点。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国楼市提前“入冬”!经济学家:联储11月加息幅度或小于预期

作者  |  2022-09-2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美联储将公布9月利率决议。目前市场已经普遍预期美联储将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以通过放缓经济活动来抑制高通胀。

尽管这一靴子还未落地,但有的华尔街投行已经将目光投向了11月的利率决议。

美联储11月的利率政策会议将在11月2日至3日举行。万神殿宏观经济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认为,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近期深度回调,预计将引起美联储官员注意,美联储11月的加息幅度可能小于投资者预期。

美联储大幅加息已经迫使美国楼市进入寒冬

今年以来,随着美联储不断大幅加息,美国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自2008年以来首次升至6%以上,而这对美国楼市的打击是显著的。

本周一,全美住宅建筑商协会(NAHB)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房屋建筑商信心下滑,为连续第九个月下滑。数据显示,美国住宅市场指数降至46,是自2020年春天以来的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美国8月房屋价值创下2011年8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在线房地产巨头Zillow在报告中表示,继7月份单月下跌0.1%之后,8月份的房屋价值再度环比下跌0.3%。其中,加州的旧金山、洛杉矶等地的房屋价值跌幅最大,环比跌幅超过3%,西雅图、盐湖城、圣何塞的环比跌幅超2%。

NAHB主席Jerry Konter在调查结果中称:

“许多市场的买家交投疲弱,因抵押贷款利率和房价高企,令许多家庭无力购买新屋,更多消费者仍持观望态度……在这个疲软的市场中,我们调查的建筑商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表示,他们已经使用了激励措施来提振销售,包括抵押贷款利率回购、提供免费设施和降价等。”

美国楼市降温或影响美联储加息路径

万神殿宏观经济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谢泼德森(Ian Shepherdson)在报告中认为,美国楼市降温可能对美联储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他写道:

“目前的市场价格反映出,市场预计美联储11月再次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高达80%。但我们认为加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要大得多,房地产市场的危险状态是我们预测的一个关键因素。”

谢泼德森认为,近几个月来,美国住房市场指数的下滑速度已经放缓,但可能仍未触及底部。

他解释称,房地产及相关活动在美国GDP中所占比重不到10%,因此该行业后续可能会在不引发更大范围经济衰退的情况下继续降温。

然而,他也警告道,美国楼市已经处于“深度衰退”之中,且这一痛苦将很快蔓延至房地产领域以外,与房地产相关的零售销售预计也将受到打击。

他警告称:“楼市衰退的时间越长、程度越深,美联储放慢紧缩步伐的压力就越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特斯拉大幅提高欧洲的充电价格-充电成本逼近燃油车加油!

作者  |  2022-09-2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9月19日周一,据媒体报道, 特斯拉向欧洲车主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表示由于能源价格上涨,超级充电站网络的价格将再次大幅上调。每个充电站价格不同,平均每千瓦时上涨了0.12欧元。此次涨价后,欧洲大部分超级充电站的价格将高于每千瓦时0.60欧元。

特斯拉本周在给欧洲车主的一封信中写道:

由于能源价格上涨,我们正在调整全欧洲的超级充电定价。

不断上涨的充电价格不仅增加电动汽车车主的负担,而且也开始挑战电动汽车日常动力成本更低的说法。

专注电动车产业新闻的网站Electrek称:

电动汽车的最大优势之一仍然是其运营成本远低于燃油汽车。但随着超级充电站价格的上涨,谁知道这种实实在在的好处将对提振电动汽车的需求持续多久。

以前,在欧洲使用超级充电桩充电一次不过5到10美元,如今的价格则已经接近30美元。这意味着电动车日常的动力开销已经非常接近燃油车。

由于能源价格疯狂上涨,欧洲的能源账单预计将增加2万亿欧元。自2020年1月以来,1年远期天然气和电力价格(通常是为家庭或工业客户签署新能源供应合同时的参考)上涨了13倍以上。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担心美联储鹰派加息?小摩称三大因素将限制美股进一步下跌

作者  |  2022-09-2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三大指数周一小幅上涨,美债收益率达到1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投资者等待美联储本周晚些时候的利率决定。

自8月份通胀报告公布以来,美国股市一直处于压力之下,摩根大通首席市场策略师科拉诺维奇(Marko Kolanovic)认为,尽管美联储态度强硬,但今年的跌幅不会太大。

科拉诺维奇周一在摩根大通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说:“虽然我们认识到美联储更加鹰派的政策以及由此导致的实际收益率上升正在给风险资产带来压力,但我们也认为,从现在开始的任何下跌可能都是有限的。”“强劲的盈利、较低的投资者头寸和稳定的长期通胀预期,应该会从现在开始缓解风险资产的任何下跌。”

投资者一直在为美联储本周的大幅加息做准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将于本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美联储在抗击高通胀之际的最新政策决定。由于市场对美国利率上升和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有所担忧,标普500指数今年迄今已经下跌了约18%

与华尔街的其他一些投资者和分析师相比,科拉诺维奇对美股的看法更为乐观。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此前警告称,美股可能再次下跌,重新测试标准普尔500指数在6月触及的2022年低点。

科拉诺维奇承认,实际收益率上升和市场对美联储最终利率预期上升,都会对市场造成影响。他表示,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所预测的基准利率峰值达到4.5%的新高,较6月的前高点高出50个基点。实际收益率也在创新高,10年期美国国债的实际利率超过1%,比年初的水平高出近210个基点。

但在科拉诺维奇看来,企业今年强于预期的收益有助于缓解股市的下行压力。“好于预期的盈利增长提醒投资者,股票是一种能够真正抵御通胀的资产类别,因此比名义资产(如绝大多数固定收益资产)更具吸引力。”“即使我们排除了能源行业,该行业的收益明显提高了指数整体收益,但到目前为止,市场的整体收益下降幅度还是相当小的。”

尽管如果失业率开始“实质性”上升,且美国陷入深度或长期衰退,企业收益下滑可能会更加严重,但科拉诺维奇认为股市仍可能获得支撑。

他写道:“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我们相信美联储未来的降息幅度也将超过目前市场对2023年的预期,从而支撑股市,并诱导更高的市盈率。”

科拉诺维奇还指出,投资者的头寸调整是缓解下行趋势的一个因素,股票基金今年管理的资产损失超过了2021年的收益。“换句话说,散户投资者的股票配置已回到2020年底的水平。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的股票头寸也很低,这一点可以从股票期货头寸以及对冲需求持续低迷看出来。”

至于美国的长期通胀预期,科拉诺维奇指出,根据市场指标和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调查,美国的长期通胀预期最近有所下降。“较长期通胀预期趋稳,减轻了对美国通胀预期去锚定的担忧,因此在就业市场指标疲弱到足以证实美国经济衰退的情况下,美联储未来更容易采取鸽派政策。”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周一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新能源汽车股普涨-小鹏汽车涨超7%

作者  |  2022-09-2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东时间周一,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截止收盘,道指涨0.64%,纳指涨0.76%,标普500指数涨0.69%。新能源汽车股普涨,小鹏汽车涨超7%、蔚来涨3.65%、理想汽车涨4.65%。

周一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唯品会涨超5%,爱奇艺涨超4%,京东、知乎、百度涨超2%,富途控股、阿里巴巴涨超1%,哔哩哔哩、腾讯音乐、微博、拼多多、网易小幅上涨。每日优鲜跌超10%,斗鱼、雾芯科技跌超2%。

其他中概股方面,寺库涨超14%,数海股份、优克联涨超9%,盈喜集团、挚文集团涨超8%,小赢科技、小鹏汽车、优信涨超7%,比特矿业涨超6%,唯品会、比特数字、联代科技涨超5%,理想汽车、宜人金科、爱奇艺、聚好商城、360数科、九洲大药房等涨超4%,涂鸦智能、1药网、蔚来、尚德机构、蘑菇街、中国天然资源等涨超3%,贝壳、达内科技、诺亚财富、京东、WSP控股、逸仙电商、箩筐技术、安博教育、携程、极光、世纪互联、乐信、富途控股、百度等涨超2%。

e家快服跌超15%,尚乘数科跌近15%,九紫新能跌近13%,大健云仓、讯鸟软件跌超11%,每日优鲜跌超9%,库客音乐跌近10%,美股投资网、华富教育跌超8%,富维薄膜、凤凰新媒体、水滴公司、跌超7%,洋葱集团、玖富、趣活、趣店跌超6%,趣头条、怪兽充电等跌超5%,欧陆科仪、泛华金控、荔枝、普普文化、波奇宠物、小白买买、悦商集团、金太阳教育等跌超4%,网易有道、联拓生物、物农网、云米科技、亘喜生物、鑫苑置业等跌超2%。

领涨中概股列表:

领跌中概股列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什么情况?这国股市崩至熔断-总统还在美国漫步!马斯克遭索赔18000亿

作者  |  2022-09-2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全球市场突发不断。

北京时间9月19日晚间10点左右,土耳其股指下跌5%,触发盘中熔断。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该国股市近期的第二次崩跌,9月13日,土耳其股指下跌5%,触发市场熔断机制。

而据土耳其媒体报道,9月17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散步。他不时与路人握手寒暄,合影攀谈。据报道,埃尔多安正出席在纽约举行的第77届联合国大会。

19日晚间,加密货币市场再度崩跌。比特币连续跌破20000美元、19000美元两大重要关口;以太坊一度跌破1300美元,跌幅超10%。数据显示,24小时内,加密货币市场内超12万人爆仓,爆仓金额约30亿元人民币。

消息面上,英国、韩国接连出手: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向加密货币交易所FTX开火,并向消费者发出公开警告,称FTX没有在英国开展业务的许可证。韩国检方则要求国际刑警组织对加密货币Luna的主要开发者Do Kwon发出红色通缉令。

此外,狗狗币投资者起诉马斯克等人,指控马斯克通过运作一个“金字塔式骗局”来支持狗狗币,并索赔25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8万亿)。

比特币价格又崩了

周一,比特币价格再遇暴跌,主流加密货币几乎全线下跌。盘中,比特币连续跌破20000美元、19000美元两大重要关口,大跌7.87%,最低价格报18389.21美元,创下了近期新低。比特币年内跌幅60.15%,从去年最高位的69273.13美元跌至最新18758.86美元,跌幅累计高达72.92%。

世界第二大加密货币以太坊最高下跌超10%,一度跌破1300美元,最低报1291.05美元/枚,为近2个月以来新低。尽管近期以太坊完成了向权益证明(PoS)机制切换,但价格并未因此企稳,反而持续走低,自上周“合并”以来,以太坊已经下跌近四分之一。近期下跌已导致以太坊回吐了合并前的所有升幅,且表现落后大部分加密货币。

比特币和以太坊占加密货币总市值的半壁江山,是币圈的两大巨头,近一周分别跌了16%、26%。加密货币价格暴跌,众多投资者亏损严重。比特币126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最近24小时,超12万人爆仓,最大单笔爆仓单发生在Bitmex-ETHUSDT,价值1490万美元。

具体原因来看,这次加密货币市场崩盘的原因可能是市场对以太坊“分叉”的日益恐惧以及全球监管趋紧所致。上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 Gary Gensler暗示新结构可能会吸引更多监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表示,正在密切关注加密货币市场的任何新发展。

原油价格也崩了

美联储预计本周将大幅加息也是近期加密货币波动的原因之一。

上周美国CPI强于预期,美联储为了对抗通货膨胀,必须做出更加积极的加息策略。对美联储更加激进加息的担忧打击了整个加密货币市场。大部分交易员预测,美联储将在本周三加息75个基点,但也有预测,美联储将加息100个基点。

美联储在周三的议息会议上加息后,下一个加息的时间窗口将在11月。一些市场人士也在担忧美联储若将继续激进加息,美国利率将升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高水平,较高的利率迫使投资者撤出高风险资产,转向现金、债券等低风险资产寻求庇护,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加密货币市场均普遍走弱。

历经大幅迅速下跌,加密货币价格仍未企稳。市场目前处于非常看跌的状态,没有太多好消息来支撑价格。2022年底到期的比特币期权合约显示,多数交易员押注比特币价格在年底将跌至1万-1.2万美元区间。

本周美联储大幅加息的预期加剧了市场对全球经济可能走弱的担忧,并推升了美元。

美元的持续上升压制大宗商品价格。两大基准原油期货日内均跌超3%,WTI原油期货报81.82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报87.3美元/桶,创年内新低。

国泰君安期货分析认为,油价在9月或延续7月以来重心下移,至少不易出现流畅的趋势上涨行情,核心逻辑依旧在于海外央行对于加息频繁鹰派表态、地缘冲突频发下市场风险偏好暂时悲观。

加密货币价格持续下跌,且并无企稳迹象,拖累加密货币概念股。港股欧科云链跌5%,美图跌逾6%,火币科技跌0.45%。

红色通缉令

加密货币价格在持续下跌,对加密货币诈骗的审判却从未停下。

英国《金融时报》9月19日消息,韩国检方要求国际刑警组织对加密货币运营商Terraform Labs联合创始人以及加密货币Luna的主要开发者Do Kwon发出红色通缉令,称后者拒绝配合韩方对terra USD和Luna代币400亿美元内爆事件的调查。韩国首尔南部地区检察官办公室周一表示,已要求韩国外交部吊销Do Kwon的韩国护照。

Luna币一度被币圈玩家称为“币圈茅台”, 在今年4月迎来高光时刻,最高市值达到了410亿美元,最高位列全球加密货币排名第五。不过,5月份,Luna币在极短时间内崩盘,400多亿美元市值灰飞烟灭。Luna受害者就投资欺诈指控向韩国检方提起诉讼,称因首席执行官 Do Kwon 没有告知加密货币的危险而遭受了巨大损失。

韩国金融证券犯罪联合调查组对Terraform Labs联合创始人Do Kwon等团队核心成员发起调查。经过逾百日调查,韩国法院9月14日以违反《资本市场法》为由对 Do Kwon 和其他五人发出逮捕令,并要求从新加坡引渡。

逮捕令发布后,Luna价格随之跳水,近24小时下跌34%。

不过,新加坡警方证实Do Kwon已不在新加坡。Do Kwon则在社区网站上否认自己在逃,并表示自己团队对于任何有兴趣沟通的政府机构,都在全力合作,没有什么可隐瞒的。

而韩国检察官办公室声称,Do Kwon已聘请律师澄清他无意出庭接受检察官的讯问。目前,检察官正在努力寻找Do Kwon的下落,并请求国际机构协作逮捕他。

狗狗币投资者向马斯克等索赔2580亿美元

除了Luna币的投资者在向其开发者Do Kwon起诉外,狗狗币投资者的索赔也一直在进行。

今年6月,狗狗币投资者Keith Johnson起诉马斯克,指控马斯克通过运作一个“金字塔式骗局”来支持狗狗币,并索赔25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8万亿)。约翰逊当时称,马斯克及其下属公司特斯拉和SpaceX敲诈勒索,四处宣扬狗狗币并推高其价格,但随后又让其价格暴跌。

据曼哈顿联邦法院的一份修改后的起诉书,该案近期增加了7名原告和6名被告,新的被告包括马斯克旗下的隧道挖掘公司The Boring.修改后的起诉书称,马斯克、特斯拉、SpaceX、The Boring和其他公司在两年的时间内,故意将狗狗币的价格推高超过36000%,然后再让它崩盘。

马斯克一直是狗狗币的支持者,此前曾不断地在推特上发布狗狗币表情包和图片,狗狗币在2021年5月达到了900亿美元以上的市值。今年3月比特币崩盘期间,马斯克还表示,他不会出售他的加密资产。不过特斯拉发布的Q2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特斯拉出售了价值9.36亿美元的比特币 ,占其持仓总量的75%,每个比特币以约 2.9万美元的平均价格出售,而利润表中显示加密货币相关亏损超过1亿美元。

据比特币网站最新数据,狗狗币市值重新回到加密货币市值排名前十,不过其最新市值距最高点仍下跌92%。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为什么说美国通胀难以快速下滑?一个很多人忽略的关键点

作者  |  2022-09-2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国8月CPI数据意外高企,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了美国通胀内在动力的强劲。

而之所以美国通胀难以快速下降,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关键点在于,美国或已处在“工资-价格螺旋”的边缘。

美国工人开始收回他们从1980年代开始放弃的一些权力

最近,美国差点爆发了30年来的第一次铁路大罢工。

上周四,美国铁路公司和工会谈判代表就一项初步协议达成一致,其中包括约定允许工人请假看医生、住院或做手术,此外还将在五年内加薪24%。

媒体对此评论称,这次罢工工人的关键诉求不是工资,而是病假,这背后凸显出在劳动力市场紧张的情况下,工人需求不断扩大。

由于职位空缺几乎是求职者数量的两倍,工作环境正以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方式向工人倾斜。许多行业的员工不仅迫切要求提高工资,以弥补生活成本的飙升,而且还要求获得在某些情况下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拒绝提供的补充福利。

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彼得戴蒙德(Peter Diamond)也表示:

我认为我们正在看到权力从雇主向工人的显著转移。

戴蒙德说,由于疫情,工人们开始收回他们从1980年代开始放弃的一些权力。

基本的医疗休假和其他福利越来越成为美国工人关注的焦点。根据康奈尔大学的劳工行动追踪数据,仅在今年,健康和安全问题就引发了超过150起劳工行动,包括辞职和罢工。

在疫情期间,病假和育儿假的重要性得到了凸显,当时无法获得这类福利的工人,要么选择优先考虑自己或家庭成员的健康,这样就很容易失去工作,要么继续工作,被迫拿自己的健康当赌注。

美国政府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只有59%的低工资服务业岗位的员工有机会获得某种形式的带薪病假,而只有不到一半的兼职员工能获得带薪病假。

研究机构华盛顿公平增长中心的政策分析师Sam Abbott认为,随着工人越来越关注工作质量和健康以及工资,罢工数量可能会增加。

美国最大的劳工联合会AFL-CIO的主席Liz Shuler则表示,铁路工人罢工行动预示着将发生更大的罢工事件。

她说:

工人们站起来,大声疾呼反对疫情下的工作环境,要求更好的待遇。

美国正处在“工资-价格螺旋”的边缘

在今年初,美国通胀压力主要集中在受疫情引发的供应链中断和短期需求切换的非服务类商品,比如能源、二手车;除此之外,住房成本也在飙升。

但近几个月,美国通胀几乎蔓延至所有领域,以至于8月虽然能源、二手车价格继续下跌,但由于住房成本并未降温,食品、医疗价格持续上行,通胀依旧没有快速下降。

与此同时,8月非农数据显示,美国薪资通胀上升5.2%,与前值持平。持续处于高位。工资与物价竞相上涨表明,劳动力市场紧张状况对通胀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从机制上来说,并非所有的价格上涨同时工资上涨的表现都能称之为工资-价格螺旋。工资-价格螺旋关系需要工资和价格之间的双向反馈,从而导致通胀在这种螺旋的作用下持续上升。

这当中涉及到三个主要因素,工人薪资定价能力、通胀预期和企业涨价能力。

在1970年代,包括工资通胀挂钩合同、社保金的通胀挂钩条款(COLA)等劳动力市场制度,以及工会的话语权等,在工资价格螺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在劳动力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时候,工资水平也只和通胀挂钩,无法自由向下调整。

与1970年代有所不同,当前的更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制度抑制了工资价格螺旋的形成,工资通胀挂钩合同和COLA条款现在已经不再普遍,工人的集体谈判能力也随着工会人数的下降而下降。

然而,2020年以来,疫情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引发了“反工作文化”,并掀起一股“大辞职潮”,辞职人数突破2000年有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

根据高盛的统计,除了提前退休人群约增加80万,其余非就业人群中的大多数要么是壮年(120万)要么是年轻人(30万)。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健康及护理、有足够经济缓冲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让他们不愿意回到传统的就业市场。

这导致尽管美国失业率走低,但劳动参与率一直难以恢复,就业缺口十分显著。数据显示,截至7月最后一个工作日,美国职位空缺数量为1123.9万人,远超市场预期。

这进而导致工资上涨的压力比以往更强,因为即使没有工会和工资通胀挂钩合同,许多美国员工用跳槽来实现大幅涨薪。

与此同时,跳槽率和职位空缺也逐渐成为中期金融市场通胀预期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驱动因素。由于其对工资上涨具有很大的预测能力,这可能意味着市场参与者已经考虑未来工资上涨的通胀影响(即通胀预期的恶化)。

而接下来,企业开始涨价。虽然缺乏定价能力的公司可能会犹豫不决,但随着成本的上升,即使是定价能力较弱的公司也可能将更高的成本转嫁给客户。

这样一来,通胀上升与工资上涨就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双向反馈。

诺奖得主戴蒙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胀只会缓慢下降,因为通胀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薪资上涨)对总需求放缓并不那么敏感。

他说:

劳动力市场很难测,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弄清楚,这是需要记住的。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专家预测-美联储将加息至4%以上

作者  |  2022-09-2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9月17日报道,接受《金融时报》调查的大多数知名理论经济学家表示,为抑制高通胀,美联储将把其基准政策利率上调至4%以上,并维持这一利率到2023年后。

这项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思商学院“全球市场计划”合作开展的最新调查显示,美联储距结束其收紧货币政策的行动还很远。美联储今年已经以1981年以来最激进的步伐加息。

就在3月,联邦基金利率还在零附近徘徊,目前已处于2.25%至2.5%之间。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9月20日将再次召开政策会议,预计官员们将在会上连续第三次加息0.75个百分点。此举将把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3%至3.25%的新目标区间。

在9月13日至15日接受调查的44位经济学家中,近70%的人认为,在本轮紧缩周期中,联邦基金利率峰值将在4%至5%之间;20%的人认为,该利率需要超过这一水平。

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教授埃里克·斯旺森说:“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仍未就他们需要加息至多高的水平达成一致。如果美联储现在想放慢经济增长速度,他们就需要把联邦基金利率提高至(核心)通胀水平之上。”斯旺森预计,联邦基金利率峰值最终会在5%至6%之间。

尽管美联储通常把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剔除了食品和能源等价格波动较大的商品)的目标值定在2%,但该机构也密切关注消费价格指数。8月,美国通胀出人意料地加速,核心消费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6.3%。

大多数受访者预计,到2023年底,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同比增速将从今年7月的4.6%降至3.5%。但是,将近1/3的受访者预计,该数值12个月后仍将超过3%。另有27%的受访者声称,届时该数值“很可能”保持在这一临界点以上。这表明,他们对高通胀更深入地扎根于经济中感到非常不安。

超过1/3的受访经济学家警告说,如果美联储到今年底没有将利率提高到4%以上,它就无法充分控制通胀。

除了预测美联储将把利率提高至会限制经济活动的水平以外,大部分受访者还认为,美联储将在一段时间内把利率维持在该水平。

68%的受访者表示,物价压力缓解、金融市场动荡和劳动力市场状况恶化是最可能促使美联储暂停紧缩行动的因素,但联邦基金利率预计最早到2024年才会被下调。在这68%的受访者中,1/4预计美联储要到2024年下半年或更晚才会下调其基准政策利率。

不过,几乎没有受访者持有以下观点:美联储会通过抛售持有的机构抵押支持债券来缩减其近9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以此加大抑制通胀的力度。

这种旨在为经济降温和消除通胀的激进措施不是没有代价的。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在最近几次露面时表达了这一观点。

近70%的受访者预计,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判定美国经济衰退何时开始和结束的官方机构——2023年将宣布美国陷入衰退。其中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美国经济将在2023年第一或第二季度陷入衰退。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iPhone-14破发-Pro版溢价缩水!苹果卖不动了?

作者  |  2022-09-2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新款iPhone首销当日黄牛现场大幅加价回收的盛况还在眼前,然而一个周末过去,市场便快速恢复冷静,目前来看,iPhone 14已经破发,黄牛争相抢购的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溢价也大幅缩水。

9月19日,《美股投资网》分析师从一位苹果经销商在朋友圈发布的iPhone 14系列报价单看到,iPhone 14已经全部破发,实际报价比官方价格低100元-900元之间,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溢价大多在千元以内。三天前,新款iPhone首销时,该经销商就曾向分析师建议,不必着急购买,再等几天,“价格会掉的很快”。

入门版iPhone 14销售遇冷

iPhone 14的破发并不意外。在新款iPhone预售阶段,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就遭遇供不应求的情况,发货日期甚至都推迟到10月份。9月16日首销当天,分析师在上海和苏州两家苹果官方零售店了解到,iPhone 14供应充足,当天就可以购买,直接在线下门店取货,而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无现货,预订也需要等到11月中旬。

据报道,苹果产业链分析师郭明錤表示,iPhone 14和iPhone 14 Plus的预购结果“糟糕”,表明苹果对这两款新标准机型的定位可能已经失败。

在业内人士看来,iPhone 14销售遇冷符合客观预期,虽然苹果手机每年都会更新换代,不过入门款的iPhone 14在外观上与上一代区别并不大,核心处理器也是采用的上一代A15,而非最新的A16处理器。而此举也被不少消费者认为缺乏诚意,连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女儿也在社交媒体上吐槽,暗示iPhone 14与iPhone 13没差别。

两天前,分析师走访位于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苹果零售店留意到,新款iPhone展示桌旁人群拥挤,大量前来店内的消费者在排队体验iPhone 14 Pro,大部分特别好奇此次新出的“灵动岛”功能,相比之下iPhone 14关注度小很多,不少消费者拿起iPhone 14后发现不是Pro版本就快速放下。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用户不会再为微升级买单。一位iPhone用户体验了iPhone 14后,发现与自己目前正在使用的iPhone 13区别并不大,便放弃了以旧换新的想法。

“iPhone14系列将难以延续iPhone13系列的辉煌。”在苹果秋季发布会之后,潮电智库董事长孙燕飚就曾分析称,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智能手机多年无大的创新,用户换机周期延长,需求下行;二是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极度疲软,苹果iPhone13系列能够实现逆势增长,是抢占了华为淡出空留的高端市场份额,但国产小米、vivo的高端占比也在同步增长;三是刚发布的华为mate50系列会夺回一定的高端市场份额。

9月16日首销日,分析师从上述经销商处获得的报价单便显示,iPhone 14 512G版本已经破发,官方价8699元,该经销商给出的报价是8300元。随后两天,iPhone 14价格继续下探,128G和256G版本也相继破发。该经销商今日给出的报价显示,iPhone 14 512G版本已经跌至7800元,比官方价格低了899元,128G和256G版本也比官方价格低100元-300元不等。

Pro版本溢价快速缩水

相比iPhone 14,Pro版本明显更受欢迎。在苹果官方零售店内,前来排队体验的消费者们也主要是冲着Pro而来。

众所周知,iPhone的Pro版本和Pro Max版本一直以来都是系列中的高配和最高配,除了最新A16芯片、120赫兹刷新率、后置三摄之外,此次推出的全新灵动岛功能,将软硬件结合,以醒目的方式弹出音乐、赛事比分、FaceTime通话等各种消息,这种交互模式让不少人眼前一亮,线下店的体验者们拿上手机最先尝试使用的也是这一功能。

9月16日首销日当天,在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多个城市的苹果官方零售店外,均出现了不少黄牛的身影,现场加价回收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普遍加价1000元以上,热门款式甚至可以加价两三千。

不过,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的溢价也很快缩水。周末以来,#黄牛诉苦苹果14倒贴100元出# #有黄牛收iPhone 14亏好几万# 的微博话题相继引发热议。据钱江晚报报道,有黄牛加价1800元收的iPhone 14 Pro Max,次日只加价600元出售。

上述经销商此前也向分析师表示,如果想要购买新款iPhone,建议再等两天,“价格会掉的很快”。而最新报价单显示,相比之前1500元-4000元的溢价,目前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溢价大多在数百元,最高溢价1100元。

相关报道

刚发售即“崩盘” iPhone 14部分渠道价比官网便宜上千元

iPhone 14倒贴100元售出!黄牛称敢留过夜就等着亏本 14 Pro机型存数据传输后卡死等问题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通胀超预期美联储立场更鹰派-利率年内或升至4%以上

作者  |  2022-09-1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8月CPI数据意外超预期,让市场对于美联储“踩油门”加息的忧虑情绪迅速升温,也成为了引爆美股市场新一轮暴跌的“导火索”。

9月13日(周二),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暴跌,遭遇了“黑色星期二”。道琼斯指数一日狂泻近1300点,跌幅3.9%,标普500指数大跌4.3%,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更是重挫5.2%。三大指数均创下自2020年6月11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通胀高于预期表明,美联储实现通胀目标的路还很长,继续大举加息有完美的理由。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下周至少加息75个基点,加息100个基点的概率达到三成。

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美股投资网分析师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年内仍有三次加息,利率水平料将升至4%以上。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美股将在大幅波动中寻找方向。

美国8月CPI超预期

美国劳工部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同比上涨8.3%,高于市场预期的8.1%,但较7月的8.5%有小幅回落。剔除食品与能源的核心CPI 同比涨6.3%,高于市场预期的6.1%与前值5.9%。

按月来看,8月CPI环比涨0.1%,高于预期的- 0.1%,高于7月的0%;核心CPI环比涨0.6%,高于市场预期与7月的0.3%。

美国汇盛金融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凯丰接受美股投资网分析师采访时分析指出,美国通胀已经见顶了。因为影响通胀的两个最主要的部分,能源和汽车价格已经下降。能源价格从6月以来已经连续13周下降,汽油价格从超过5美元回落到3.7美元左右,下降了至少40%。二手车批发价格最近几个月下降了4%左右。他指出,二手车价格此前猛涨,主要是因为芯片供应紧张导致新车价格太贵。现在这两个因素将成为通胀下行的驱动力。

陈凯丰认为,目前整体通胀还很高达到8.3%,原因主要是基数效应。今年年初通胀起来了以后,与去年同期相比现在还在高位,但环比升幅已经下来了,8月环比涨幅是0.1%,他认为后续环比变成负值都是有可能的。由此推断通货膨胀应该见顶。

工商银行纽约分行高级研究员吴昊也向美股投资网分析师指出,短期来看广义通胀已大概率见顶,但前期增速相对滞后、仍存在上升动力和上升空间的服务消费和居住成本增大了核心通胀回落的难度,拉长了核心通胀回落的时间。8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6%,其中居住成本价格环比上涨0.7%,并向更广泛的板块扩散,他认为这是导致美股9月13日出现史诗级暴跌最直接的因素。

年底前利率或升至4%以上

事实上,在周二的暴跌出现之前,美股已经连续四个交易日上涨,主要是因为部分市场投资者相信,美国通胀已经见顶,而激进加息将会导致经济陷入衰退,美联储未来某个时刻将不得不扭转紧缩政策方向。

然而,8月CPI的出炉,给沉醉于“鸽派”转向的市场投资者泼了一盆冷水。

根据芝商所(CME)数据,利率期货市场交易员押注美联储下周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达到70%,加息100个基点的概率达到30%。对于9月加息路径,目前市场的定价显示,11月有50%可能性加息75个基点,12月有40%可能性加息50个基点。这就意味着,市场押注美联储年底或将政策利率提高至4%以上。

吴昊分析指出,尽管8月非农报告符合联储和市场的期望的情形,但8月CPI报告迅速扭转了联储在9月政策会议上加息50点的可能,加息75点的概率大幅上升。而进一步提升的利率水平使得美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

但从当前对通胀的悲观预期中,吴昊认为,也不难找到积极因素,比如供给端压力、能源大宗商品价格、市场通胀预期以及最重要的--劳动力市场的“四重回落”。供应端方面,纽约联储的供应链压力指数已经从2021年11月高于历史均值4.3个标准差迅速下降至8月末的1.5个标准差,已略低于2011年4月福岛地震时候的压力水平。

此外,通胀预期方面,吴昊指出,基于经济学家和消费者调研的数据、基于TIPS国债交易的市场数据都显示通胀预期开始回落。因此综合看,联储在9月份大幅度加息后逐步放缓步伐还是大概率事件。

陈凯丰指出,目前联邦基金利率已升至2.25%,年初时利率还是0,这是美联储有史以来速度最快的加息。他预期美联储年内还会再加三次息,利率水平将到4%左右。“但华尔街的预期是,明年会降息。”陈凯丰分析指出,市场预期明年降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通货膨胀会快速下降。通胀下降以后美联储继续加息的动力就没有了。二是就业,目前美国失业率极低,已经低于自然失业率,而联储已经提醒要为失业率上升做准备。如果通胀从8%下降到4%左右,同时失业率出现大幅的上升,他认为,美联储快速降息是非常有可能的,“这个也是在明年。现在整个市场还在观察各种数据,以做一些判断。”

流动性紧缩美股大起大落

今年以来,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市场流动性收紧,美股跌入熊市,6月中创下年内低点。随后,在美联储“转鸽”的预期推动下,投资者风险偏好出现回升,美股走出底部,迎来一波大幅反弹。

经历“黑色星期二”之后,截至目前,道琼斯指数2022年内累计下跌14%,标普500指数下跌17%,纳斯达克指数下跌25%。展望后市,美股是否可能回头重新测试6月的低点呢?这已经成为本轮暴跌后华尔街最关心的议题。

陈凯丰认为,6月低点是一个重要的底部。但他强调,这次调整未必会突破前低。因为本来暴跌前美股已经连续四日上涨,累计涨幅超过5%,是6月以来少见的连续涨幅,股指有调整的需求。

“是否会跌到6月份的低点,我觉得倒也很难说,因为毕竟6月份时有一些极端情况,比如说,当时生物科技板块和年初相比跌幅已经达到百分之八十几。而且,很多大企业的战略投资人开始进入(抄底),包括巴菲特也在6月底开始大量买入美股,这些都是一个信号。”但陈凯丰也提醒,美股市场流动性持续下降,这种情况下市场很容易出现大涨大跌行情。

吴昊认为,就短期股市而言,标普SPX在8月18日大幅回调后在3900-4000点附近找到了一个支撑。当前市场仍在大幅波动中寻找方向,但他提醒,如果股指明显跌破这一重要支撑,回踩6月低点的概率将明显加大。

鉴于美国GDP连续二个季度下滑,出现技术性衰退,市场对于经济是否会陷入实质性衰退,企业盈利是否会在高通胀、经济放缓拖累下大幅下滑,仍有较大忧虑。根据FactSet 的数据,在美股上市公司第二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有240家公司提到了“衰退”一词,远高于52家的5年平均水平。

陈凯丰向分析师指出,美股三季度的盈利预期已经被调低,预计环比增长6%左右,但他强调,这个数字虽然不算太好,也不算是经济衰退情形的数据,可以算是在(疫情后)慢慢恢复正常增长。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7-2023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