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周五盘后提交的一份委托书,特斯拉(TSLA)表示,将于2022年8月4日召开2022年度股东大会,届时将要求股东就3:1比例进行拆股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
消息传出后,该股在上周五盘后交易中短暂上涨2.2%,随后回吐部分涨幅,截至发稿,该股周一盘前跌逾3%。此次以股息形式进行的拟议拆股计划正值特斯拉股票被大幅抛售之际,该股股价今年以来累计下跌近35%,相比之下,标普500指数同期下跌了18%。
据悉,3月28日,特斯拉通过推特首次公布了拆股计划,但当时没有提供更多细节。如果此次拆股计划获得批准,这将是特斯拉在不到两年内的第二次拆股。该公司曾于2020年进行了5:1的比例进行拆股,这一消息使得该公司股价从公告当日到执行日期间上涨了60%。而在此次股价暴跌过后,该公司显然希望此次计划能产生类似效果。
不过,在市场人士看来,相比过去,由于如今的市场环境已不同往日,投资者可能在此次拆股中降低了对特斯拉股价表现的预期。例如,谷歌母公司Alphabet(GOOGL)和亚马逊(AMZN)都分别于2月和3月宣布了20:1的拆股计划,但自公告当日以来,这两家公司的股价都下跌了约20%,表现远远逊于标普500指数。
并且,在过去几个月,特斯拉股价的持续下跌表明,其庞大而忠诚的散户投资者可能无法抵消市场对该公司情绪的整体恶化,尤其是在风险偏好普遍较低的情况下。该公司最近也失去了其最狂热支持者之一凯西·伍德旗舰基金的榜首位置,取而代之的是Zoom(ZM)。
另外,该公司还表示,董事会成员larry Ellison将退出公司董事会。据悉, Ellison在全球富豪榜排名第十一位,身家约为870亿美元,最初作为软件公司甲骨文(ORCL)的联合创始人发家,并于2018年12月首次加入特斯拉董事会。据彭博社数据显示,Ellison持有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1.5%的股份。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股票投资中,我们都追求价格低于价值时买入,这个价值就是“内在价值”。
内在价值,是股票投资绕不开的话题,是做投资具有决定作用的变量。
那么,什么是内在价值?内在价值应该如何计算?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内在价值去获得投资超额收益率?这些问题一直都是我苦苦思索的。
以前我一直认为,内在价值是个大概模糊的数字,但区间应该不大。但近日重读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里面的一段话冲击到了我,格雷厄姆说:1933年初,一家名叫凯斯公司的公司,其内在价值区间在30美元到130美元。
看到没,格雷厄姆认为,这家公司1933年初的内在价值在30到130之间都是合理的。内在价值的模糊区间也太大了!
这句话为什么给我这么大的冲击感?
因为,在现实中,我们经常随意下结论说:某家公司是低估的。
如在市场走强一段时间后,看到没有上涨的股票,大家都会认为,其他股票都涨了,就这家公司没涨,所以它是低估的;或者一只上涨了一倍的股票,刚回撤了20%或者30%,大家也容易说股价低估了……反正,当想买股票的时候,我们总是编造各种理由“忽悠”自己说股票低估了。
但,事实上,我们下结论都太随意了。你看,格雷厄姆给某家公司的内在价值区间是30到130,区间之大令我大受冲击。这种冲击感引导我重新翻了很多篇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以及他的讲话,重新理一理内在价值的内涵。
本文就试图搞清楚内在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估内在价值?评估内在价值的意义是什么?内在价值评估的合理,但市场价格就是不涨,该怎么办?
一、内在价值是什么?
关于内在价值是什么,投资界的观点在不断进化。
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中指出,“一般来说,内在价值由资产、收益、股息等事实和可以确定的前景决定,有别于被人为操纵和狂热情绪扭曲的市场价格。”
在他看来,公司内在价值与资产、经营收益和股息等确定的事实相关。而如今,人们更认可的是现金流折现的概念。巴菲特在1994年给股东的信中说:
“我们将内在价值定义为一家企业在其生涯中所能产生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二、如何评估内在价值?
内在价值是一家企业存续期创造的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那么,这个折现值该如何评估?评估这个区间的关键变量是什么?
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巴菲特评估内在价值的案例。
案例1:评估农场。
某年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巴菲特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曾经提到过评估农场价值的简易过程。
他说,假如要购买一个农场,考察后知道农场一英亩可以产出120蒲的玉米和45蒲的大豆,也打听到运营农场的化肥和地产税的开销,这样就可以算出比较保守的每英亩利润。假设利润是70美元每英亩,那你为了这个利润愿意付多少钱呢?你看涨农作物价格吗?你认为价格会随着时间上涨吗?显然除了近几年的大豆和玉米,农作物没有怎么涨,但长期来讲,农作物的表现并不好,所以,最好做保守的判断,假设每英亩70美元的利润维持不变。如果你的资金希望获得7%的投资回报,那么,农场每英亩的价格就应该是1000美元(70/0.07)。如果农场售价是900美元,那就该买;如果是1200美元,那就去别处吧。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评估农场价值的核心变量有两个,一是估算农场每年的利润,案例里是70美元;二是你希望资金的预期回报率7%,这个回报率就是折现率(解释见下文),也和你资金的机会成本相关。
这个案例里,建议大家好好品品巴菲特评估农场利润的过程,对你认识任何生意都有帮助。
案例2:评估报纸。
巴菲特在1991年致股东的信中,解释过如何评估一家报纸的估值。在当时的产业环境里(当下环境已经改变),巴菲特认为,报纸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如果以10%的折现率对一家公司估值的话,那么当年贡献100万美元利润的报纸,其估值应该是2500万美元。
计算公式是100/(10%-6%)。就是当下的利润除以折现率减去公司的增长率。(这里就不解释具体的原因了,大家可以先强记下来。)
在1991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说,假如公司不是一家稳定增长的报纸,而是其他盈利极其不稳定的公司。比如,每年的利润总是围绕着100万起起伏伏,且公司要增长,就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那么,这样100万的公司,毫无成长性,还是以10%的折现率估值,就仅值1000万。计算公式是100/10%。
从巴菲特举的报纸例子中,我们也能观察到,决定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的因素还是两个,一是公司当下和未来的利润;二是折现率的选择,折现率可以理解为你资金的机会成本要求。
这里我们就聊聊折现率。
折现率体现的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和不确定性。比如明年的1万块钱,没有当下的1万块钱值钱。因为你当下有1万块钱,你可以存银行获得比如3%的利息。从这个角度看,明年的1万块钱,仅相当于当下的1万/(1+3%)=9708.7元。未来2年的1万,今天价值(或者说购买力)=1万/【(1+3%)的2次方】=9426.10年后的1万都以此类推。未来的时间越长,未来的1万就越不值钱,或者说,越没有购买力。
一般来说,折现率=10年国债平均收益率+风险溢价。10年国债平均收益率是无风险收益率,体现的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或者货币的机会成本);风险溢价体现的是未来的收益的不确定性。利率上涨,折现率上涨;公司风险高,风险溢价率高,折现率高。
其中,对于一家公司的风险溢价,每个人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折现率本身就带有主观随意性和个人性化特征。因此来说,折现率本身就不是精准的科学,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说,没有“准确”、“正确”的折现率。
巴菲特在计算内在价值时,基本不加入风险溢价因素,我对巴菲特这种做法的理解是,他追求对公司认知的确定性,确定性的公司不需求风险溢价。只需要在稍微上调一下无风险利率就好了。我个人更愿意信任巴菲特的做法,将折现率理解为10年国债收益率,或者说无风险收益率,这个无风险收益率就是资金的机会成本。
如果你无法理解,在确定折现率时,你就当折现率等于10年国债收益率;如果你追求保守,可以在10年国债收益率的基础上加1个或2个点,这就是每个人的个性所在了,也是内在价值的艺术性所在。
案例3:评估伯克希尔
也许正是折现率的艺术性,巴菲特在自述伯克希尔的内在价值时,他没有提到折现率。他在2010年写给股东的信中,提到衡量伯克希尔的内在价值,有三个关键要素——两个定量要素和一个定性要素。
定量要素一,是伯克希尔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和现金等价物。
定量要素二,是来自于投资和保险承销之外的其他收益来源。这些收益来自于保险公司之外的其他68家公司。
其中的定性要素,巴菲特在股东的信中并没有明说,但根据他的叙述,我将其总结为三点:第一是巴菲特拥有一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第二是伯克希尔灵活的资金配置优势。他说,“在满足业务需要后,很多公司有大量剩余现金。绝大多数公司将剩余现金投资局限于自身业务的领域。针对少数机会的竞争更加激烈。而伯克希尔在处置资金时,不受制度和行业约束,我们在资本配置上的灵活性能够很好地解释,我们迄今为止所取得的大多数成就。”第三点,则是“伯克希尔的最后一项优势,是弥漫在公司内部的难以复制的文化。在业务上,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按照我的理解,巴菲特所说的定性要素,最终也是为定量要素服务的。正是因为伯克希尔独特的商业模式、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优秀的管理层,保证了公司投资收益和经营业务利润的增长和确定性。
巴菲特在2015年写给股东的信中说,伯克希尔2014年定在价值两个定量要素的估算是:2014年我们的每股投资增长8.4%,除保险和投资之外的业务利润增长19%。
且他还强调,从1970年到现在(2014年底),我们的每股投资以19%的复合增长率增长,我们的盈利增长率是20.6%,如此一来,随后的44年中,伯克希尔股价以与两个价值衡量标准类似的速度增长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结:
根据上述3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评估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最核心的变量就两个:一是自由现金流的预测,对有些公司而言,简化为公司盈利的预测;二是折现率的选择。
三、内在价值无法做到精确
尽管两个变量是确定的,但是,内在价值的数字可不是确定的,因为折现率的选择不同,对公司自由现金流的预测不同,内在价值的数字就极为不同。
先看折现率的选择。折现率与利率相关,利率上升,折现率上升,利率下降,折现率下降。如,巴菲特评估农场的案例中,巴菲特要求的资金回报率是7%,每年70美元利润的农场就估值1000美元;但假如,利率下降今天的地步,如当下中国10年国债收益率不到3%,假如你要求的机会成本(折现率)是5%,那么70美元利润的农场估值为1400美元;
再看公司自由现金流的预测,无法做到100%准确。在农场的案例中,巴菲特假定农场的利润保持70美元不变,但农场的利润就肯定不会变吗?环顾现实,农场利润应该大概率逐步增加的。但假如我们认为农场维持1%的永续增长,那么在5%的折现率的背景下,当下70美元利润的农场就估值1750美元。如果我们认为农场维持2%的永续增长,5%的折现率背景下,70美元利润的农场就估值2333美元。
看到没有,同样一个70美元利润的农场,在不同假设条件下,估值可以是1000美元,也可以是1400美元,也可以是1750美元,也可以是2333美元。估值区间在1000美元到2333美元不等。
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早就提醒到,内在价值是个模糊性、灵活性和艺术性的概念。
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中说:“我们必须认识到,内在价值是一个难以捉摸的概念,……臆测内在价值会像市场价格那样明确,是个极大的错误。”
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中也提到,“衡量我们每年进步的理想标准,或许是伯克希尔股票每股内在价值的变动,奈何这一价值的计算方法难以与精确搭边。”“虽然模糊难辨,但内在价值却是最重要的。也是唯一能够作为评估投资标的与企业的合理方法。”
本文开头提到的,格雷厄姆说一家公司一年内的内在价值区间在30美元到130美元之间。就充分体现了内在价值的艺术性和难以捉摸性。区间如此巨大,那么,内在价值这个概念的意义何在呢?
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中说:“证券分析并不是为了确定某只证券的内在价值,而是为了证明其内在价值是足够的……打个简单的比喻,我们很有可能只需要通过观察,就可以判断一个男人的体重是否超标,而无须知道其体重。”
就以凯斯公司为例,“资者可以确定的是,假如该股票以每股10美元的低价出售,那么,投资者可以断定,凯斯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高于市场价格。”
根据上述观点,抱一可以合理推理:其实,大多数时候,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都在合理区间,只有在价格过高(市场疯狂)或者过低(市场恐慌)的时候,投资者才能得出结论,某家公司的股价低估了。
从这个角度上,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巴菲特、彼得林奇、邓普顿等投资大师,都极其珍惜市场暴跌、股民一片哀嚎和恐慌的机会了。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捡到真正被低估的股票。如2008年大熊市底部,2018年底部,再如今年4月底,市场跌破3000到2863的时候。包括机构、私募等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在亏钱的时候,市场价格往往才能真正低于内在价值。
然后,当很多股票都跌出价值的时候,很多投资者又忘掉了价值,开始被市场价格左右。大部分投资人会很轻易的把市场价格等同于内在价值,或者会主观偏见的认为,市场价格直接反应了内在价值。
接下来,我们就好好聊聊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
四、内在价值与股价之间的关系
关于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我看到的最经典的描述,莫过于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中的一张图,秘密都在里面了,见下图,这幅图描述了,短期内股票的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
我建议大家把这幅图保存下来。时不时拿出来看看。
根据上图和我对投资的理解,我将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总结为四条:
第一,短期内,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可以毫无关系。
整体上看,短期内,内在价值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局部的和间接的。影响股价的要素包括内在价值要素、未来价值要素和市场因素,内在价值要素仅占1/3;而且,内在价值要素要通过影响公众对股票的态度,才能影响股价。
理解了这种图,大家就能理解股票世界短期的凌乱和杂乱无序:为什么很多优秀的公司短期就是不涨?为什么短期内,很多垃圾股经常又飞上天?为什么一只股票的股价一年内可以上蹿下跳,惊心动魄?
第二,长期而言,股票市场价格与证券内在价值趋于一致。
对于投资者比较正面的因素则是,尽管短期内股价可以不理会内在价值,但长期而言,市场价格总会反应内在价值。
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说:市场价格和内在价值的路径常常不同,有的时候是时期延长,但最终它们会交汇。
很多人也许会问,为什么长期而言,市场价格一定会反应内在价值?因为长期而言,以利润和自由现金流为基础的比重,占比会越来越大,差距也会越明显。长期而言,内在价值对市场价格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以茅台和乐视网为例。茅台是这几年的大牛股。乐视曾经是2012到2015年的大牛股。下图是两者扣非净利润(严格来说,扣非利润不能替代自由现金流,此处为叙述方便)的对比图。
2013到2015年,受塑化剂和“三公消费”政策影响,茅台连续3年经营原地踏步,公司股价也是连续三年原地踏步,期间还遭遇过暴跌;而2016年后,公司经营重新步入成长轨道,利润从155亿到525亿,利润增长2倍多,股价因为享受了戴维斯双击,上涨9倍。
反观乐视网。2012年到2015年,曾经的大牛股,但潮水退去,却发现乐视在裸泳,利润情况回归原貌。曾经的大牛股落了个退市的命运。看下面两家公司的股价走势图:
茅台长期利润(内在价值)的走牛,决定了公司市场股票价格的长期走牛;乐视长期利润的下降,决定了公司股价的下降。而这个长期并不像大家常挂在嘴边的一月一季度一年,这个跨度经常是3、5年。
所以,格雷厄姆说,市场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才是称重机。
第三,投资者应该在市场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买入,这样才能确保投资的确定性。
市场价格长期会反应内在价值;短期经常与内在价值无关,时而大幅高于内在价值,时而大幅低于内在价值。那么投资者,就应该好好利用市场价格的巨大波动,在市场价格大幅低于内在价值时买入。
回到上图,投资者就应该在“未来价值因素”和“市场因素”都不存在甚至是负面作用的时候买入。就以一个案例来说明,林园视频中分享他2003年买入茅台的理由,他说当时茅台的市值70亿左右,而在调研中他发现茅台酒的库存价值就达到300亿(内在价值足够),而且调研中,他发现,来茅台拉货的经销商要等好几天才能把货拉走,茅台酒并不愁卖,未来3年的净利润增速是有保证的。但当时,整个社会缺认为将来大家都不喝白酒了(未来价值预期极低),而且股票市场上没人关注白酒公司(市场因素负面)。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林园富有洞察力的买了茅台,而后持有到现在,便有了今天的成就。
低价买入股票的好处之一便是,一旦市场负面因素消除,转而走向积极;且对未来预期开始乐观之后,投资者就会迎来戴维斯双击,甚至三击。如上文提到的茅台,利润增长2倍,股价上涨9倍。
因此,投资要获得成功,关键前提,始终是对生意的独到认知,是对内在价值的独到评估和深刻洞察。
巴菲特在2014年致股东的信中亮明了他投资的态度,他说:
“查理和我买股票的时候,……,首先我们要考虑是否能够评估公司未来5年,或者更长时间内的盈利。如果答案是可以,那我们就会在对应估值区间下限的价格上买入股票。如果我们不具备估计未来盈利的能力——经常是这样——那我们就去考虑其他投资。”
第四,等待“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的最终交汇”,需要合适的人性;耐心和孤独,是通过投资成功的必由之路。
投资中,内在价值是隐形的、不易估的,而股价却是显性的、易得的。大多数人不会衡量内在价值,很容易被股价左右;而就是你懂得衡量内在价值,但是在某个时间段,如果市场股价不反应内在价值,你也只能干瞪眼,在那里苦熬。
所以,就是那些真正懂得内在价值的投资者,假设市场短期不认可,短期内也经常很憋屈,还会被各种人质疑?当年,林园在2014年《解码财商》栏目里就被三个年轻嘉宾吐槽和质疑:林园应该好好反思在茅台上的投资。
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说:市场价格和内在价值的路径常常不同,有的时候是时期延长,但最终它们会交汇。
尽管“最终会交汇”,但这个“最终”的过程,恰恰就是做投资最难的部分,这需要强大的定力和自律能力。
无怪乎,巴菲特给《聪明的投资者》写的序里说:“要想获得投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内幕消息,而是需要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本书能够准确和清晰地提供这种知识体系,但对情绪的约束是你自己必须做到的。”
回看中国股市,稍微有点生意常识的人,都能认识到茅台是最顶尖的生意。但为什么唯独仅有林园这样的人,能够长期拿着不动?
无怪乎,林园在某大学校园的投资讲座上说:“(股票投资)能不能赚钱,和专业没关系,专业水平占0.2%;99.8%的因素和专业没关系,和基因有关,需要把自己管好,和人有关系。”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荷兰电动汽车初创公司Lightyear发布了据称是世界上第一辆可量产的太阳能汽车。据悉,Lightyear 0是一款家庭轿车,内置了5平方米(53.8平方英尺)的太阳能电池板,每天可提供约70公里(44英里)的续航里程。
该公司指出,Lightyear 0并非一台完全由太阳能供电的汽车,太阳能仅仅是辅助供电。若需长距离行驶,车辆必须利用其电池储备供电。在阳光明媚的气候条件下,其太阳能电池板可提供约70公里的续航里程,而其EV续航里程则为625公里,比特斯拉的Model 3 Long range AWD高出近4%。
Lightyear公司表示,他们开发了有史以来最高效的电动传动系统,这些里程数据来自一个仅能容纳60千瓦时的电池组。作为比较,Model 3 Long range AWD的电池组据报道可容纳82千瓦时。
总而言之,该公司指出,Lightyear 0可以比特斯拉用更少的电获得更多的续航里程,部分原因是阻力小:Lightyear 0的阻力系数为0.19,这使它成为有史以来最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家庭汽车;一部分来自于专门开发的普利司通轮胎,旨在减少滚动阻力。
据称,对于通勤时间极短或不需要经常出行的人群来说,Lightyear 0 可以让他们不用花钱购买汽油或充电。该公司声称,那些每天通勤约 35 公里的人可以在荷兰夏季连续两个月驾驶Lightyear 0而无需充电。在阳光充足的气候下,驾驶者可以行驶更长时间。
Lightyear已经将员工人数扩大到500人,并与100多家供应商达成了协议,它对这个项目非常认真,并准备开始生产。不过,这台车的售价也十分高——25万欧元(约177.25万元人民币),而且它只计划生产946台Lightyear 0,预计第一批汽车将在11月交付。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最新公布的美国5月CPI再次超越预期,5月CPI同比上涨8.6%,创1981年12月以来新高,并高于4月及预期的8.3%增幅;5月CPI环比增长1%,显著高于预期的0.7%和4月的0.3%;5月核心CPI同比上涨6%。
从该数据看,通胀没有任何减速的迹象,61%的CPI组成部分5月都录得至少6%的同比增速,4月同类高增速的分项数据占比为63%。
涨幅最大的是能源,能源价格指数同比上涨了34.6%,是自2005年9月以来最大的同比涨幅。这当然与俄乌战争有关,但是食品价格也在飞涨。
更反映未来趋势的核心CPI,5月几乎所有细分项都上涨,比如住房、机票、二手车、卡车以及新车指数。医疗、家居、经营、娱乐、服装等细分指数也在5月份有所上升。
5月住房价格同比上升5.45%,高于4月份的5.14%,为199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租金同比上涨5.22%,高于4月份的4.82%,创历史新高。二手车和住房价格在前几个月有所下调,因此预计4月份核心CPI已经见顶,但是这个数据表明,经济内部的需求仍然非常旺盛。
需求强劲的原因自然是居民对未来的收入有信心,并且可支配收入增加,大家再次开始消费购物。正在大幅上涨的薪资是物价的推动力,这表明美国次轮物价上涨是一波深层次的通胀。
一个明显的例证是,美国居民再次开始加杠杆,这一点跟金融危机后的表现截然相反,目前居民消费性支出增加,储蓄率逐步回归往年平均水平,至2021年底将至8.7%,今年以来储蓄率回落的节奏快的惊人,4月个人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降至4.4%,为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较去年下降4.3个百分点。
美国居民储蓄率降低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物价上涨,美国的通胀在8%以上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持续的物价上涨,但是收入的增加却没有这么快,物价上涨连续第14个月超过了工资涨幅,即使今年5月份,美国实际平均时薪同比下降了3.0%。这就会导致所谓收入和通胀的螺旋,居民对通胀的预期提高,会导致他们提前消费,以对冲物价上涨带来的实际收入下降。
5月份的物价上涨超预期,主要是市场认为4月的数据表明,通胀已经见顶,但是5月的数据意外上涨,打破了此前的逻辑,这导致金融市场动荡,美股大幅下跌,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跳涨,美元指数再次暴涨到前期高点104一线。
美联储可能在今后的几次议息会议上不得不猛踩刹车。目前比较确定的是美联储将在6月、7月和9月召开的3次政策会议上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目前市场甚至预期7月份可能加息75个基点。
由于担心美国经济衰退,由于极力维持美国经济的上涨,新任总统拜登上台后更是大力度的财政刺激,尤其是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采取了超强力度的宽松,基础货币和M2都是创下历史新高,这些必然会对物价产生重大威胁。
但是鲍威尔和耶伦都无视这些基本常识,把疫情结束后的物价上涨偏执地认为是疫情带来的物流瓶颈带来的,只要疫情结束,物价自然就会回落,因此没有及时终止QE,及时采取措施果断加息缩表。
今年5月13日,鲍威尔还公开承认,美联储此前在对抗通胀方面行动有所迟缓,若更早采取行动可能会更好。鲍威尔承认,美联储可能本应在3月份之前就将利率从接近零的水平上调。
鲍威尔表示,“如果你有完美的后见之明,回过头来看时,对我们来说早一点加息可能会更好。我不确定这会有多大的区别,但我们必须根据我们当时知道的情况实时做出决定,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耶伦在此后的讲话中,大致意思也和鲍威尔差不多。
但是推迟加息最大的问题可能导致通胀失控后,美联储不得不激进加息,激进缩表。相对于经济衰退,当政者更怕通胀,通胀本质上是对居民财富的剥夺。这一点拜登已经有清醒认识,拜登在6月初表示,虽然他的首要经济任务是遏制物价上涨,但这主要是美联储的职责范围;通胀是当务之急,他将“尊重美联储”,并对美联储保持不干涉态度。
然而激进加息会快速提高消费者的支出成本,有可能直接冻结他们的消费需求,也会大大抑制企业的投资需求,这会进一步对经济发展产生破坏,因此可能会导致硬着陆风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在美股大数据界面上,在6月15日也就是这周五公布CPI的这一天,美东时间16点左右尾盘时间段有很多的机构交易员下单,而且单子数量都挺不小的。
比如IWM罗素2000指数,买了将近180万总权利金的看跌期权,下边也都是非常多的在6月15日四巫日和7月15日的看跌期权,还有更远时间段的2024年的IWM的看跌期权。也有SPY的看跌期权Put。
点击下方看分析视频
我们点击权利金,按照金额排序,我们看到标普500指数的SPY出现了一些总权利金将近1000万的看跌期权Put,这个数字可是相当大了,时间基本都是在7月15日到期。也就表明下月15日成交量将十分活跃。而且我们看到行权价都是372.373,377,372。而现在标普500指数的SPY的价格是389.8。意味着机构投资者押注它跌到372,短期跌幅5%,就是这个位置。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机构交易员会预计跌到这个位置呢?首先跌破380那是一定的,因为消息面上面临40年新高的美国通胀,表明美联储必须以更大加息力度给经济踩刹车。这将会增加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
技术面上股市惯性,也就是“势”。周四暴跌打破横盘格局,周五直接跳空低开,跌破400关键整数支撑位。日内低开低走表达的就是空方强势的表现,后期大概率还要跌。那370附近这个点位我们发现正好是下降通道的下边沿。
我们回到美股大数据,再来看一下IWM罗素2000指数。刚才我提到了出现了非常多的看跌期权Put,行权价172。172的行权价低于现在的价格178.59.这个就属于价外期权。一般来讲,“价外”期权比“价内”期权的更有参考价值,因为代表这交易员的更加激进押注,预测股票朝着那方向波动。
我们发现这个价格就是在前期低点在168.9美元,172这个价格因为是在5月20日和24日,出现两个单针探底所形成的支撑。
我们看到福特也是出现了大量的看跌期权,这其中的原因,离不开高通胀下大宗商品成本压力和汽车价格的上涨,短期内总体上可能会继续表现不佳。福特当前股价是12.75美元,而福特的行权价是17美元。两个价格还是相差很大的,这属于深度价内期权。深度价内期权指的是因为按照现在的趋势预测可能获得较大收益,而且不太可能出现反转的期权。对自己有利,所以行权可能性很大。
我们也发现,就在CPI 数据公布前一天,6月9日,华尔街的聪明钱就已经下近千万的看跌期权 Put。
我们看到SPY 最大的两笔买单,接近1000万美元的看跌期权,合约价是5.6美元,到今天收盘,已经上涨到 10.25美元,稳稳的赚了接近500万美元。不得不佩服机构背后的科学家调研团队,让他们能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下面这张图,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整个市场的牛熊切换情况,到周五收盘,我们看到全部美股的Put总权利金直接是call的2倍,让我们深深的感觉到回到了5月初的时候。你看到上上周有过短暂的美股反弹,也就是这Call大于Put的时候。那接下来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是不是会出现持续的Put远大于call的情况发生,因为现在市场实在太多负面的消息了。
纳指日k图的走势和标普500雷同,下周大概率还要去测试11000点这个关键支撑位。当然下跌并不代表直线下跌,下跌幅度过大大概率会有所反弹,但是这个过程当中的反弹不是提醒大家去抄底,因为下周就是美联储下一次议息会议开始,6月15日也是四巫日
预期加息50个基点,那么这次CPI的数据,是否会让鲍威尔加息提高到75基点呢?因为他曾经说过不惜一切代价控制通胀。
所以,在下周都没有好消息的情况下,千万不要着急抄底。
现在最好的策略是在你不想抛弃你的爱股,比如特斯拉,苹果这类的时候,你可以买一些 SPY的Put来对冲下周以及接下来的大跌行情。因为一抛售,突然来个大反弹,错失的感受比亏损更难受。
我们来看一下特斯拉,特斯拉也是出现了大量的看跌期权Put,第一笔的看跌期权总权利金都达到了278万,到期日8月19日。而在6月17日到期的的数字也达到了133.8万。
在这个地方,我们也可以直接搜出TSLA 过去几个月的Call Put比例,看看机构的多空比例每天是怎么变化的。我们看到,周五特斯拉的Put非常的多,
不过特斯拉周五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年度代理声明显示,该公司计划进行三比一的股票拆分。正式加入其他股价高昂、进行拆股的科技公司行列,
拆股后,股东权益不变,公司的总市值也不变,但是能激励每股股价急升,因此拆分股票的决定常被投资大众视为公司管理阶层看多股价后市的吉兆。拆股有利于扩大投资者基础,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增加交易量和流动性。
2020年的1:5比例拆股后,特斯拉股价在五个月内大涨近80%。今年3月28日首次披露计划拆股当天,特斯拉股价大涨8%。
那么,下周油价飙升会利好电动汽车的销售量呢?
今年以来,受国际局势以及供求关系影响油价持续飙升,根据美国汽车协会(AAA)的最新数据,美国汽油平均价格周三达到每加仑4.95美元,创历史新高。目前油价较5月份上涨了15%,较去年同期上涨了62%。
油价的居高不下带给了我们思考:“不断飙升的油价是会加速汽油动力汽车退场吗?或者会影响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吗?”毫无疑问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正在增长,尤其是在中国和欧洲,美国市场的销量也在增长。
高油价在影响消费者的钱包的同时,也在改变人们对购买电动汽车的看法。调查显示,4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期待未来5年内将拥有一辆电动汽车,而一年前这一比例为34%。而从长远来看,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在未来10年内拥有一辆电动汽车,而一年前这一比例为40%。
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气候变化以及低碳能源过渡是20世纪初以来汽油动力车转向电动汽车的深层次原因。但是对电池续航的担忧,特别是电动汽车的高出驶成本往往经常让消费者感到失望。
一辆新的电动汽车的平均标价大约比一辆新的汽油动力汽车高出1.9万美元,5年下来,你每年要为拥有电动汽车支付大约3800美元。而平均而言,电动汽车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获得相对于汽油动力汽车的经济优势。
美国交通部联邦公路管理局表示,2019年人们平均每年开车14263英里,或每月约1188英里。如果你的车有12加仑的油箱,一加仑油能跑25英里,那么你每个月要加4次油才能开这么远的距离。按每月3.9次加满油箱计算,按照6月2日美国AAA汽油平均价格计算,每月约为220.66美元(4.715美元× 12加仑= 56.58美元× 3.9次= 220.66美元),或每年2647.94美元。
一辆电动汽车每千瓦时(kWh)行驶3到4英里,我们按照上述数据的出电动汽车每月要使用339千瓦时。我们用339千瓦时乘以美国家庭的平均电力成本(在2022年3月是0.1447美元/ kWh)得出电动汽车充电每月大约需要49.05美元,或每年588.64美元。这比驾驶汽油动力汽车的成本低四倍多。
假设几年前我们就把汽油动力汽车换成了电动车,在路上行驶时,每加仑汽油平均行驶35英里。以同样12加仑的油箱为参考,每加一次油,可以行驶360英里。如果你每月驾驶同样的1188英里,你每个月需要加油不到三次。用2.8次去加油站,你每月仍将花费158.42美元(4.715美元× 12加仑= 56.58美元× 2.8次= 158.42美元),或每年1,901.09美元。这仍然是每辆电动汽车充满电成本的三倍多。
然而,如果考虑到最初的额外成本,电动汽车在10年后才比汽油动力汽车获得经济优势。
电动车还会涨价吗?会,但持续的时间已不会太长。
2022年第一个季度,已经有十个新能源品牌涨价,特斯拉已经第二次涨价,两次涨价幅度在1-2.1万元之间。
我们需要立体分析。先来说一个事实,在本次涨价潮来临之前,电动车就是难产且成本压力推动上涨的。而难产的原因,离不开芯片的短缺影响。
缺芯,已经持续两年,也非汽车行业所独有,现在随便加价上千元的微软 XboxSeries X 和索尼 PlayStation 5,根本看不到踪影的 GeForce RTX 30 系列显卡,甚至苹果的高端IPAD PRO在使用一年之后还能以原价转手。
投资扩产,将是芯片厂商在 2022 年的主旋律,当前无论台积电、联电、格罗方德、SK 海力士,还是本土厂商中芯国际都有扩充产能的计划,预计扩产产能将提升现有产能的25%,可谓力度惊人。因此可以大胆预测,芯片的白菜价可能就出现在今年下半年。
对于消费者而言,除了汽油价格之外,汽车制造商还需要作出很多努力,才能让买家相信购买电动汽车是正确之选。受访者表示,在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方面的技术进步、更多充电站以及电动汽车与汽油动力汽车的成本平价将能最有力地说服他们购买电动汽车。
另外油价确实是高,但是我们要关注的点在于价格的持续变化,而不是短期变化。如果价格持续高位,那自然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将有提振,
不过身处于这个魔幻时代,有人在油价上涨时推销电车,又有人在电车涨价时推销油车,对于消费者,首先看准自己的需要。在一个商品自由竞争的时代,主动权应该永远抓在消费者手里。
公司垃圾债造成下一个风险
最后,我们聊一下下一个潜在的风险,就是公司垃圾债,继此前08年金融危机逆势获得超高回报的Mark Spitznagel发出“准备好迎接史上最大信用债泡沫破灭”的警告后,本周德意志银行策略师Jim Reid团队发布了一份主题为“未来几年,违约率结构性上升”的年度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如果经济衰退如预测的那样在明年年底到来,通胀水平维持在高位,那么预计美国垃圾债违约率将达到10.3%左右的峰值。
本来Reid此前并不认为通胀率和违约率有走高的风险,因为认为美联储仍将严重依赖金融抑制手段,以确保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庞大的全球债务能够顺利融资。
但是现在认为,这种情况对公司债务融资更具挑战性。尽管金融抑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持续下去,但决策者可能会发现,要像过去几年那样动用所有宽松的政策杠杆,可能会更加困难。
因此,实际收益率和期限溢价之间将存在一场拉锯战,一方面期限溢价将会趋向更高,而美联储或需要进行干预,以防止超级债务周期显露出来。另一方面,我们或将转向一个通货膨胀率更高的时代。
若是RTX 40系显卡真要拖到10月份才能陆续上市,那从618到双11前,的确是买老卡的好时机。
TMHW的统计发现,5月份的显卡价格比4月份又降了15%,市面上不少RTX 30系列、RX 6000显卡的价格已经低于当时的发布价。
基于目前的挖矿行情、AIC库存情况,当前的价格恐怕难以稳定,还会保持下滑态势。
不过,尽管如此,N卡的销量保持了绝对领先,美国新蛋的销量榜单显示,前20名中英伟达NVIDIA (NVDA)全部包揽,A卡中卖最好的是RX 6600,但也仅仅排在24位。
这里也劝消费者不要盲目,尽管N卡的降幅的确唬人,比之前诱人不少,可是从绝对性价比来说,RX 6600和RX 6700 XT实际上都更好些,它们分别是1080P和1440P游戏的最佳之选,至少在老外看来是这样。
当然,如果你预算特别充足,那么就不要盲目凑热闹了,还是乖乖等待RTX 40系列和RX 7000吧。
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MA)当地时间周五表示,计划启动对苹果和谷歌涉嫌反竞争行为的新一轮调查。该机构还表示,计划进一步调查苹果和谷歌在移动浏览器市场的影响力以及苹果对云游戏的限制。
CMA认为,苹果和谷歌这两大科技巨头在移动生态系统方面实现了双头垄断,它们牢牢地控制了移动设备上的操作系统、应用商店和网页浏览器。
CMA首席执行官 Andrea Coscelli表示:“在人们如何使用手机方面,苹果和谷歌占主导地位。”“尽管他们的很多服务和产品都很好,但他们对移动生态系统的强大控制让他们把竞争对手拒之门外,阻碍了英国科技行业的发展,限制了选择。”
CMA指出,去年英国97%的移动网络浏览是在苹果或谷歌的浏览器上面进行的,此外,苹果还限制用户在iPhone上选择其他浏览器。
CMA对移动生态系统进行了一项市场研究,称其担心谷歌和苹果的主导地位会扼杀竞争。移动生态系统是一个宽泛的术语,涵盖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这项研究也为其他针对谷歌和苹果的反垄断调查提供了线索。
苹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不同意报告中得出的一些结论,这些结论低估了我们在创新、隐私和用户性能方面的投资。”苹果认为,通过其生态系统,该公司“创造了用户喜爱的安全和可靠的体验,并为开发者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苹果表示:“我们将继续建设性地与CMA沟通,解释我们如何去促进竞争和选择,同时确保消费者的隐私和安全始终受到保护。”
谷歌回应称,使用其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为人们和企业提供了比其他任何移动平台更多的选择,谷歌应用商店已经成为拥有数百万APP的平台。
谷歌的一位发言人表示:“我们会定期审查如何更好地支持开发者,并将对CMA的反馈做出快速反应。”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知情人士透露,Meta 旗下的 Facebook正在重新评估其为新闻付费的承诺,这促使一些新闻机构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数千万美元收入缺口。
2019 年,Facebook 与各出版商达成了为期三年的协议,这些协议将于今年到期。知情人士表示,该公司平均每年向《华盛顿邮报》支付的费用超过 1500 万美元,向《纽约时报》支付的费用超过 2000 万美元。
知情人士称 Facebook 没有向出版商提供任何迹象表明计划以目前的形式继续合作或停止合作。
美联储的国家资产负债表季度报告显示,美国家庭净资产从去年底创纪录的149.8万亿美元小幅降至149.3万亿美元。下降的原因是美股价值下跌了2.96万亿美元,由于美联储启动了收紧金融条件以降低通胀的计划,标普500指数在第一季度下跌了约5%。与此同时,房地产价值仅攀升了1.6万亿美元。
这是自 2020 年第一季度以来美国家庭财富的首次下降,当时新冠疫情的爆发,震撼了金融市场并导致了短暂但深度的衰退。美国政府和国会自此提供了超过6万亿美元的援助,以保护经济免受可能的严重衰退的影响。现在美国正在摆脱刺激性立场,美国家庭的财务状况将是经济能否承受美联储计划的大幅加息的关键因素。
美联储报告显示,今年前三个月,美国家庭资产负债表总体保持健康,比疫情前水平高出约32.5万亿美元,并且在高通胀的情况下,看起来可能会继续支撑消费支出的强劲势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家庭的银行账户余额增加,支票存款和现金增加约2100亿美元至4.47万亿美元,定期和储蓄存款增加约900亿美元至11.28万亿美元。即使美联储试图抑制需求、并减缓价格上涨,增加的现金可能有助于维持消费者支出。
到目前为止,消费者从购买商品转向购买更多服务的预期,似乎只是将通胀压力推向了服务业,而不是整体价格压力有所降温。由于担心通胀维持在40 年高位,以及美联储对此的积极应对是否会导致经济停滞,美国股市在第二季度继续走弱。这表明,从 4 月初开始,美国家庭的财富可能再次受到打击。
6月10日周五特斯拉盘后走高,原因是特斯拉递交监管方文件显示,TSLA计划在8月2日的股东大会上讨论通过拆股的提议。文件称:
“授权股票修正案的主要目的是推动以股票股息形式将我司普通股1股拆为3股。截至2022年6月2日,我司共有流通普通股10.36390569亿股,目前的授权普通股为20亿,足以有效持股。我司董事会有意批准拆股,只待股东批准授权股票修正案。”
公布具体拆股计划后,周五收跌逾3%的特斯拉股价盘后迅速转涨,盘后涨幅一度超过2.5%。
若拆股提议获得通过,这将是特斯拉自2020年8月30以来首次拆股。从周五股价反应看,市场显然预计股东会批准此次拆股。
2020年的1:5比例拆股后,特斯拉股价在五个月内大涨近80%。今年3月28日首次披露计划持股当天,特斯拉股价大涨8%。
拆股往往伴随着股价上涨。科技巨头近期拆股也曾提振相关股价。比如本月初1股拆20股生效的亚马逊,在拆股生效前一周、截至6月3日的上周就累涨了6%以上。但特斯拉此次拆股正逢美联储誓要为打压高通胀激进加息,科技股首当其冲最受打击,特斯拉股价可能无法像过去那样吃到拆股的红利。
本周,亚马逊就未能扛住美联储的激进加息前景的打击。在公布美国CPI增速超预期创四十年新高当天,本周五亚马逊股价一日跌超5%,全周累计跌超10%,在蓝筹科技股中跌幅居首。特斯拉本周跌近1%,跌幅在其中相对最小。
本周五特斯拉还在文件中披露,该司董事Larry Ellison将卸任。Ellison本月决定,在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时,他的个人任期到期后,不再继续担任董事。
特斯拉董事会目前预计,在Ellison任期届满后,将减少董事会席位,因此可能不会递交选出超过2个董事席位人选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