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鲍威尔表示加息75个基点不会成为常态,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纳指涨2.5%,标普500指数涨1.46%,道指涨1%。
大型科技股普遍上涨,奈飞涨超7%,亚马逊、特斯拉涨超5%,微软、谷歌、苹果涨超2%。
特斯拉收高5.48%。据报道,特斯拉日前向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提供了一些新数据,报告了绝大多数涉及自动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撞车事故。
NHTSA称,在2021年7月至今年5月15日期间,12家汽车公司向其报告了367起此类撞车事故。其中,特斯拉占了273起。在98起严重碰撞事故中,有11起导致重伤或死亡。另有294起事件并未提供人员受伤方面的信息。
流媒体巨头Netflix收高7.5%。Netflix计划推出《鱿鱼游戏》真人秀节目,并表示奖美股投资网分丰厚,且不会出现高危性情景及相关致命后果。若成功推出这档真人秀,Netflix制作的这部于2021年9月上映,且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将不再只是虚构剧情。
据了解,这项真人秀节目名暂定为:《鱿鱼游戏:挑战赛》,并发布了先导预告。据媒体报道,该真人秀节目计划邀请456名参赛者,他们将为高达456万美元的奖金而参加各项竞争活动,这将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真人秀节目,以及最高标准奖金。具体规则及奖金分配标准暂未公布。
此外,券商Benchmark将Netflix评级从持有下调至卖出。
芯片股也普遍上行。费城半导体指数收涨1.8%,重回2700点上方,连涨两日,周一曾创2020年11月来最低。英特尔涨1.9%,AMD涨2.7%,英伟达涨4.4%。高通一度涨1.7%,欧洲一法院推翻欧盟反垄断机构对其处以10亿美元罚款的裁决。
领涨科技股列表:
领跌科技股列表:
以下为全球市场重要资讯汇总:
隔夜要闻
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 为1994年以来最大加息幅度
鲍威尔:有理由继续激进加息 但75个基点不会成为常态
梅开二度!俄罗斯连续削减“北溪”管道输气量 欧洲天然气价格大涨
拜登呼吁油企提高产量 并指责普京对美国高油价负有主要责任
被批力度不够 欧洲央行紧急会议未能平息市场忧虑
通胀飙升打击消费者信心 美国5月份零售支出意外下滑
外盘纵览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纳指收涨2.5% 大型科技股普涨
欧股主要指数全线上涨 英股、法股、德股均涨超1%
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 蔚来涨超7%全新车型一览 新东方连涨四日且收涨近10%
美股科技股普遍收涨 流媒体巨头奈飞涨超7%将推出《鱿鱼游戏》真人秀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股指期货跌幅扩大,纳指期货跌超2%,标普500指数期货跌2.29%,道指期货跌1.78%。
个股盘前行情
美股盘前,特斯拉(TSLA)盘前跌超4%,公司已经大幅提高了其所有产品线的电动汽车的价格,其中一些车型的涨幅高达6000美元。推特(TWTR)盘前涨2.37%,特斯拉(TSLA)CEO马斯克预计将在周四出席推特全体会议,重申他希望成为推特所有者的意愿。
其他个股,美股科技巨头盘前普跌,亚马逊(AMZN)、苹果(AAPL)、谷歌A(GOOGL)、微软(MSFT)均跌超2%。
相关报道
通胀当前特斯拉也坐不住了!连夜祭出涨价“全家桶”
特斯拉辅助驾驶事故占全美七成?马斯克力挺公司声明:“对”
马斯克:不解决自动驾驶问题特斯拉就一文不值
美股聚焦
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为1994年以来最大加息幅度
美联储决议十大要点剖析华尔街缘何不再害怕?
现在的美股便宜吗?美联储加息落地后估值评估
中金:美联储加息高点或超4%
美股重点公司
马斯克谈竞争对手:除非大幅削减成本,否则Lucid和Rivian将会破产
模拟芯片价格血崩八成?德州仪器这样回应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今天美股三大股指收高,道指收盘上涨303.70点,涨幅为1.00%;纳指涨270.81点,涨幅为2.50%,报11099.15点;标普500指数涨54.51点,涨幅为1.46%,报3789.99点。
美联储如期加息75个基点强烈承诺降低通胀
美联储周三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75个基点至1.50%-1.75%区间符合市场预期,是28年以来最大幅度的加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利率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决定是为了将通胀预期锚定在2%,如果有必要,他建议7月加息75个基点或50个基点,但加息75个基点的举措不会成为常态,只是一个更快的更有效的工具。
这张图是美联储给出接下来每年通胀预期,今年通胀会回落到5.8%到6.2%范围附近。到2025年才回落到2%。
不同于前两次会议的全体一致同意,本周会议上,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的投票委员中,有一人反对加息75个基点,反对者堪萨斯城联储主席乔治主张本次加息50个基点。
鲍威尔的新闻发布会解释了更大幅度加息75个基点的理由。鲍威尔表示,美联储认为这次会议需要采取强有力的行动,他们决定需要做更多的前期准备工作。他坚称,美联储将视数据而定,但他们希望看到年底的政策处于适度限制性的水平,他说,一般认为政策区间在3.00-3.5%之间。
鲍威尔表示,继续迅速加息将有助于长期通胀预期得到良好控制,美联储可能犯下的最严重错误是未能降低通胀。
经济衰退风险:美联储现在不会试图诱发美国经济衰退。美国经济对加息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消费者正在消费,没有迹象表明经济出现更大范围的放缓。实际GDP增速已经在二季度回暖。美联储看到经济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健康的增长水平。这图是美联储对于美国今年和往后几年GDP增长的预测,维持在2%附近。
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可能会使美联储失去软着陆的可能性,因为最近全球事件的发送确实增加了不少难度。
就业市场:在降低通胀的同时维持低失业率并非易事。如果通胀率下降,失业率上升到4.1%(从目前的3.6%大幅上升),但失业率仍然是历史最低水平。这图是美联储对于今年和未来几年的失业率的预期,大致维持在4%。
美联储的目标是在劳动力市场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将通胀降至2%。如果没有价格稳定,就无法拥有美联储想要的劳动力市场。美联储有实现通胀目标的路径,也有一条保持劳动力市场稳定的道路,但这并不容易。美联储希望就业市场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就业人口增幅虽然有所放缓,但增速整体上仍然是稳健的。美联储认为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将趋于平衡。
今天,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掉期互换7/9月报140个基点,表明华尔街交易员预计FOMC将在7月份再次加息75个基点。9月的议息会议上,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40%。我们作为投资者,需要关注的日期是,07月06日的纪要,07月27日的决议声明,09月21日的决议声明和发布会。
现在的美股估值便宜吗?
疫情期间大多数美国人财富增加,刺激了消费,让美国公司赚太多钱了,从增长率的角度来看,公司盈利增长率超过前一个周期的峰值后,现在开始减速。
美国银行的最新月度基金经理调查,包括266名参与者,他们合计管理资产规模达7470亿美元,显示,投资者们对全球经济增长的乐观情绪已降至历史低点。对全球企业盈利预期也降至2008年的最低水平。此前企业盈利预期的低谷出现在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和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等重大危机期间。
此外,投资者们对滞胀的担忧已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那么美股是否对当前放缓的经济增长定价了呢?美股高点回撤20%进入了“技术性熊市”,那么“技术性熊市”就代表便宜了吗?
其实股市仍不“便宜”,现在的股市可能仍未见底。只是现在看起来具有很大吸引力而已!
今年6月份,标普500指数成分股的市盈率中位数为18倍,排在历史上的第87位;而2020年3月,市盈率中位数为14倍,排在历史上的第47位。
今年6月,每股收益中位数与10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之间差距为540 个基点,排在历史上的第49位,而在2020 年3月,每股收益中位数与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差距为727个基点,排在历史第7位。
这是否意味着每股收益还有下行空间?答案是有的。
标普500目前PE 19.06倍,刚刚低于30% 分位值(19.55倍),刚刚进入低估;但是,2020年3月由于疫情影响,标普500的PE当时最低到过16倍,大概是低于10%分位值的;
而纳斯达克100目前PE约20.93倍,已经是第一,2020年3月纳斯达克100的PE最低约21.6倍。
单纯看PE,目前标普500刚刚进入低估, 如果经济出现衰退,美股将迎来一场巨型风暴。2023年每股收益下降至225美元,逼近衰退情景中的中值200美元,14倍的市盈率将使标普500指数下降至3150点,这意味着该指数还将继续下跌19%。
不过,有61%的软件,互联网和金融公司目前市值低于2020年疫情前的价格,华尔街市场全然无视这些公司这两年的发展,而这些公司在这些年里大多数都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翻倍,指数点位也应该水涨船高,能不能回到2020年3月的低点也未可知,所以我们也不能完全用2020年3月的估值来当作标尺。但无论如何,起码单从PE来看,存在价值“黄金坑”。
对于一些目前的盈利水平不可持续或还没有盈利的公司而言,我们通常使用市销率PB来衡量,目前,标普500 市销率排在历史第85位,纳斯达克100市销率排在历史80位,两者都远高于高估红线,处于高估阶段。
不过在这里需要告诉大家的是用市盈率判断估值适用于盈利比较稳定的公司,如果你认为苹果、微软、特斯拉等这些公司未来的盈利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那么你就可以参考PE;如果你认为它们目前的盈利水平不可持续,那么你就可以选择参考PB。
在美联储与通胀的这场“battle”中,经济衰退的恐惧加剧了企业盈利前景的担忧。根据华尔街大行高盛的首席股票策略师David Kostin的说法,投资者的注意力正在从估值转移到每股收益上。
Kostin称:企业报告加剧了这些担忧。塔吉特第一季度利润率下跌25%,令人失望,几周后又因为难以管理过剩的库存而下调(二季度)利润指引。投资者也专注于科技公司的一系列悲观表态。
最近几周,包括亚马逊、微软和英伟达在内的公司已表示有意放缓招聘。这在平衡劳动力市场方面是积极的,但反映了管理层对增长和通胀的焦虑。
Kostin认为投资者对于股市收益的普遍预期会进一步向下修正,虽然企业利润率下降导致分析师下调目标股价,但是目前的估值仍过于高了。预计到2023年,标普500指数成分企业的净利润率将从2021年的12.7%下滑至12.6%。与之相反,市场普遍预测其利润率将上升至13.0%。
对于2023年每股收益的基本预测为239美元,比市场普遍预测的251美元低 5%。如果市盈率保持在17倍,标普500指数将升至4165点。
市场担心,美联储为了遏制通胀可能不惜让经济“硬着陆”,拉崩股票、债市以及拜登的支持率。
股神巴菲特谈通胀环境下如何做投资?
不管我们接受与否,通货膨胀是当下做投资需要清醒认知的客观大环境。1977年,美国滞胀最严重的70年代,巴菲特曾在《财富杂志》上撰文,详细阐述了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尽管传统观点坚持认为股票是通胀的一种对冲,但巴菲特认为,就经济特性而言,股票其实非常类似于债券,因此,在通货膨胀环境中,股票的表现如同债券一样糟糕。和平时期的通胀更多是证。治问题而非经济问题。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通胀。但巴菲特的确认为,未来几年的通胀率会维持在高位。通货膨胀是一种隐形的税收,即使是股票投资者,在高通胀下,实际购买力是下降的。
而个人应对高通胀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或者说投资自己!因为你的能力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被夺走。其次持有优秀企业的股票也是一个方法!因为无论货币市值出现什么变化,优秀的企业永远都会有需求,这也是价值投资的精髓。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针对市场上模拟芯片价格“血崩八成”的情况,6月16日午间,德州仪器(TI)对美股投资网作出独家回应。
“我们的价格并没有像您邮件中所述(下跌八成)那样发生改变,(芯片)最新的价格可通过TI.com.cn 进行查询。”德州仪器对分析师表示,有时候一些未经德州仪器授权的贸易商也会从市面上获得产品并进行转售,价格信息可能也会来源于这些途径。
6月10日,美股投资网曾在《芯片行业频现狼来了,模拟芯片价格“血崩八成”背后的真相中》报道中提到,目前,在合约市场分销商中,德州仪器整体订单价格依然坚挺,但需求和往年相比有所下降。而在现货市场上,TI 的一些电源管理IC确实出现了价格波动。以型号为TPS61021的通用消费类电源管理芯片为例,该芯片价格已从去年45元的最高点跌至目前的3元左右。
合约市场通常指的是芯片市场里的授权代理商渠道。
以汽车芯片为例,一般情况下,整车厂不是向芯片原厂直接购买,而是向二三级代理商购买。从国际原厂与授权代理商的合作模式看,遵循着严格的代理规则。一家芯片原厂的年度订单通常会提前半年到一年时间进行规划,细致到每个型号、每个月的排单量等方面,每个下游(车企)需要的订单量也会与原厂有一定的沟通。在提供代理服务的同时,部分授权代理商也会在芯片上做增值服务以获取一定的利润。
在目前非正常的市场环境下,从哪个原厂拿多少货,要卖给哪些客户,早已定好,原厂大部分会亲自参与分货,与下游密切沟通,因此在授权代理商看来,很难存在所谓的价格“操作空间”。
但除了代理商外,原厂芯片的出货渠道还有贸易商以及独立分销商、电商等多个类型。相对而言,原厂对授权代理商的管理十分细致,授权代理商的销售和库存数据是通过网络与原厂联通。但对于未授权的贸易商而言,价格则无法把控。
国内一家电子供应链公司负责人曾对分析师表示,芯片市场的干扰因素很多,非常复杂,由于赚钱效应快,很多做贸易、做物流的人都来炒芯片。
此外,不能否认的是,在过去“缺芯”的大环境下,原厂和部分代理商的关系也愈发脆弱,诉讼、通报批评轮番上演,也在催化芯片原厂代理商洗牌进程。在这一过程当中,一些原厂的贸易商,或者说独立分销商,在管制没有那么严格的情况下,也许会选择更为激进的方式赚钱,加上未授权的贸易商的加入,这就导致芯片在“现货市场”上容易出现价格的剧烈波动。
一家国内龙头芯片分销商的负责人对分析师表示,目前芯片价格“暴跌”并不是广泛存在的现象。“开放的采购网站并不全是芯片原厂认可的销售渠道,开放市场的价格受某些个人意识影响,导致价格出现飞涨或者暴跌。部分芯片也可能也是前期囤多了,怕烂在手里,急着出货。”该负责人表示,但相比一年前,大家确实更加关注价格的变化,而不是像过去一样“有货就拿”。
对于后续芯片市场价格的波动,Couterpoint分析师Brady对分析师表示,目前芯片市场的供应开始趋于稳定,短期并不会有太大的价格变化。“长期看,价格的下跌肯定是有的,主要来自现货市场,合约市场的价格波动不会太过剧烈,而且现在下跌过后的价格也高于涨价前的水位线,应该说回归合理状态。”
相比于价格的变化,Brady表示还应该关注头部厂商对市场需求的判断。“市场需求并不是突然掉下来的,需要警惕库存水位的变化。”Brady说。
“我们不臆测市场对芯片的需求或者供应短缺何时会发生变化。因此,TI就相关信息通知客户的表述不属实。”德州仪器方面对分析师说。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果不其然,美联储隔夜宣布加息75个基点,由于市场一直担忧随着加息的进行,经济可能会遭到打击。
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隔夜也确实预期失业率将会上升,美联储预计美国2022年的失业率为3.7%,3月料为3.5%;预计2023年的失业率将为3.9%,3月的预期是3.5%;预计2024年的失业率为4.1%,3月的预期是3.6%。
因此,在利率决议后半个小时召开的美联储主席新闻发布会上,很多参与者都对美联储后市是否会牺牲经济来控制通胀颇感兴趣。
虽然鲍威尔在回答分析师是否想通过衰退来控制通胀的时候坚称,美联储无意引发经济衰退!但是,当分析师提问称:「我们是否需要用失业的代价,来换取将通胀控制住?」时,对此,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回答说,「你是对的!但是,失业率仍然只有4.1%,这只是历史上很低的失业率。现在的3.6%失业率是半个世纪才出现的超低利率,如果失业率升至4.1%,而通胀降到2%,那就是巨大的成功。」
鲍威尔还强调称,虽然人们因为油价暴涨和股价下跌而信心低迷,但是我们从数据上看,就业市场还很强劲,虽然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是增速仍然健康。现在美国的经济状况不错,可以经受住更高的利率。
有趣的是,华尔街的科技公司们,似乎正在「用脚投票」。
音乐流媒体Spotify周三刚刚发布公告称,未来将把招聘放缓25%,而市场将此解读为,是对美国经济衰退担忧的最新证据。公司CFO Paul Vogel表示,「虽然我们的业务尚未受到实质的影响,但是我们正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并评估近期员工人数的增长。」
山雨欲来风满楼,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导致华尔街的企业们对经济放缓的担忧日益加剧,一度大涨的科技股也陷入低迷,眼下,各家公司都在重新评估自己的计划,以期让投资者相信公司可以经受住这场风暴。
Spotify不是唯一一家有此担忧的企业,Coinbase此前也告诉员工,公司将会放缓招聘速度,重新评估员工人数,一改此前在2022年将员工人数增加两倍的「雄心壮志」。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大幅下挫,大部分收益来自交易费用的Coinbase,由于平台使用率下降,公司一季度的收入下滑了27%,公司管理层在上一次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中表示,其在合规方面的投资相当大,同时暗示放缓招聘可以用来削减成本。
还有更多公司在发布一季度财报时,同时预警公司即将放缓招聘步伐,甚至裁员。英伟达就在一季度的业绩发布后表示,公司将放缓招聘的步伐并控制支出,以应对目前极具挑战性的宏观经济环境。
而微软也表示,将会放缓其Windows、Office和Teams等部门的招聘速度,理由也是全球经济不明朗。此外,Facebook母公司Meta、Snap、Salesforce、Lyft、推特等公司都宣布了相似理由的放缓招聘举措,与此同时,Robinhood甚至宣布将裁员约9%,奈飞也在订户下滑的背景下,计划裁撤其美国员工人数的2%左右。
虽然科技行业商业模式不同,每家公司裁员或放缓招聘的原因也有所不同,但是仍然有一些共同的规律。
首先,疫情爆发以来,企业被迫加快数字化转型,以支持新形势下的新工作方式和客户接触方式,科技公司正是受益于此。但现在,他们需要重新评估未来的增长需要什么。而且,在疫情期间,随着需求激增,这些公司都扩大了业务也招聘。因此,眼下势必会迎来暂缓。
密歇根大学的经济预测专家Daniil Manaenkov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疫情爆发之初,这些企业获得了「偏好冲击(preference shock)」,而当疫情过后,这些企业可能会遭受一些痛苦,而对于在这些地方工作的人,当然也是这样。
这位专家还指出,如果科技行业的裁员变得更加普遍,可能会反过来对整体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没有了政府的刺激,被解雇的科技行业工作者,就会削减他们可以自由支配的支出,而这势必会导致更大范围的经济放缓。
其次,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下,很多公司都持谨慎的态度。尤其对于这些上市公司来说,每个季度的财务报告尤其重要,当营收可能会放缓时,股东就会密切关注它们的支出,劳动成本的上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也是整体行业放缓招聘的原因之一。
随着利率的上升,美股市场中的这些高估值公司,甚至是那些尚未盈利的科技公司悉数面临估值挤压,「这些钱不再是免费的了」,人才招聘平台Smart Recruiters的CEO Jerome Ternynck如是说,企业开始从「不惜一切代价实现增长」转化成「高效地增长」,这也意味着科技公司招聘员工的速度会变慢。
总而言之,科技行业的招聘放缓很难作为社会经济表现的完全代表,但是却可以给我们一些线索,虽然隔夜美联储主席极尽安抚,但是包括加息在内的一系列货币紧缩政策,确实带来了失业率上升,甚至经济衰退的风险。科技公司的遭遇,或许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侧面。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6月份开始,供应链和整车生产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包括上海在内的多个重要市场的交付工作也已经步入正轨,6月份开始我们将加快车辆生产和交付工作,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的总交付量为23,000到25,000辆。”
日前,在蔚来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沟通会议上,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向《中国经营报》等媒体分析师如是说道。据悉,2022年第一季度蔚来整车交付量达到新高,总共交付了25,768辆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同比增长28.5%。
“3月中下旬起,由于中国部分地区新一轮的新冠肺炎疫情,公司的整车生产和交付受到影响。2022年4月和5月,蔚来分别交付了5,074辆和7,024辆新车。”李斌坦言道。
根据李斌介绍,尽管面临疫情的挑战,蔚来产品需求依然旺盛,5月份新增订单创下历史新高,尤其是ET7的订单表现持续强劲。“我们相信新产品的推出将带动需求的持续增长。”
“近期中国各级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促进汽车消费和鼓励购置新能源车型的积极政策,这将进一步促进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的换购和增购需求。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提升全供应链的产能,我们有信心实现下半年交付量的快速攀升。”李斌表示。
高端纯电市场头部阵营
2022年一季度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持续保持高增速。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2年一季度纯电动汽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29.8%,渗透率达17.1%。
在高端纯电市场,蔚来站稳头部阵营。30万元以上高端品牌纯电乘用车市场中,蔚来市占率达22.5%,位居前二。高端品牌全市场销量排行中,蔚来排名前十。
财报数据显示,蔚来2022年一季度营收99.1亿元,同比增长24.2%,环比增长0.1%,连续八个季度正增长。其中,第一季度汽车销售收入9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8%,环比增长0.3%。
财报显示,蔚来2022年第一季度整车销售毛利率18.1%,综合毛利率为14.6%;净亏损17.8亿元,同比增长295.3%,环比收窄16.8%;此外,截至2022年3月31日,蔚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限制性货币资金和短期投资共计533亿元。
《中国经营报》分析师注意到,蔚来2022年第一季度其他销售收入为6.666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增长15.6%、较2021年第四季度下降2.7%。蔚来财务高级副总裁曲玉解释道:“其他亏损环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换电站相关的折旧摊销和运营费用增加。2022年我们预期会继续建设充换电网络,为用户带来极致的充换电体验,有利于用户满意度和品牌形象的进一步提升。”
曲玉表示:“短期其他亏损会随着充换电网络拓展而增加,长期来看,随着交付量和保有量提升,我们会进一步提升充换电服务效率,充换电以及维修保养相关的亏损会逐步收窄。创新的商业模式包括NIO Life、ADaaS等也会带来额外毛利,并在账面体现。”
“行业面临电池、原材料以及芯片价格的上涨,我们的整车毛利率也受到影响。一季度蔚来整车毛利率为18.1%。二季度电池成本继续显著上涨,在4月份达到高点,为二季度整车毛利率带来很大挑战。”李斌表示。
李斌具体解释道:“从4月份开始,我们和电池的供应商CATL签订新的协议,我们的电池成本会根据原材料去联动。所以从二季度开始,我们电池成本的上涨确实比较高,比一季度还是要高不少。具体的数字是根据这个电池材料去联动的,基本上是根据上个月的电池材料的价格去决定这个月交付的电池包的成本。”
与此同时,李斌也坦言,为了缓解成本上涨压力,我们进行了产品价格调整等一系列措施。“随着新产品交付、单车收入提升及产量爬坡,我们预计毛利率从第三季度开始反弹。”
分析师注意到,5月13日,蔚来曾发布消息称,受今年以来全球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影响,自5月23日起,蔚来ET7全系车型起售价上调1万元;5月22日(含)前支付ET7定金的用户,购车价格不受此次调整影响。
对于产品涨价会给二季度毛利带来哪些影响,李斌表示,蔚来现在还在交付涨价之前的一些订单,涨价带来的影响还需要到三季度才能体现。“二季度电池成本确实增加的比较多,但具体受影响的情况,现在还有一些不确定性。如果从现在来看的话,是要比1万元要多一些的。具体多少的话,还需要看近期材料价格的变化,因为我们已经是一个联动的方式。”
多种举措稳供应链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动力电池对于新能源汽车至关重要,更是被外界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对于电池的供应价格,李斌称,从4月份开始,电池和其材料就是一个联动的价格关系,即电池跟电池材料成本关系比较大。
“目前来看,我们看到电池总体的材料成本已经从4月份的高点开始在往下走,这里面关联最大的还是与锂相关的价格,我们看到中国有一些锂矿在加速开采,已经开始有一些产出了。我认为电池总体材料成本会往下走,但是走到多少,市场确实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李斌补充道:“按照行业的看法,电池总体材料成本会往下走,这是一个大的方向,但是走到多少,(各方)有着不同的预测。行业有人认为,碳酸锂在Q4能到30万元/吨,可能跟现在比会下降20%~30%。关于镍的价格也看到一些下降的预测。总体来说,虽然有些不确定性,但总的趋势应该是往下走的。”
对于其他原材料的成本,曲玉表示,其他原材料和芯片成本,蔚来已经通过与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以及内部效率提升吸收了很大一部分。“整个关键原材料市场波动很大。关于接下来一个月或一个季度的趋势,目前我们不能给出准确预测。”
“我们也在持续加大动力电池相关领域的投入。目前蔚来拥有超过400人组成的电池相关团队,深入参与电池的材料、电芯与整包设计、电池管理系统、制造工艺等研发工作,全面建立与增强电池体系化研发和工业化能力,我们相信这些投入将提升蔚来产品的长期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李斌表示。
根据李斌介绍,在过去的一段时间,蔚来在电池研发方面的投入是显著增加的。“我们现在总体的方向是我们在下一代的车上面发布全新的800V高压平台的、快充的、当然也是换电的电池包。”
“我们的计划是在2024年下半年要投产新的电池包。从长期的方向来看,我们肯定是自制加上外采的战略,这一点我们是非常坚定的。我们认为这对于增加公司的竞争力、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的能力都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在投资和研发方面的一个重点。”李斌表示。
除电池供应外,芯片也是困扰众多车企的一大挑战,蔚来也不例外。李斌表示,芯片经常会有一些不确定性的短缺出现。“我们每辆车有1000多颗芯片,每段时间出现短缺的情况也不太一样,这个完全是根据tier1的上游情况决定的,都是一些基础性的芯片。”
“基本上,在我们的风险单子里面,通常都有10至20种芯片,可能本月和下月的情况都有不同,所以要不停地去解决。总体上来说,我们也找到了一些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订单来看,我们原计划也是下半年开始爬升产量,所以去年提前做了一些订购。芯片总体风险是可管理的。”李斌表示。
推新产品保竞争力
“新产品与核心技术的研发始终是蔚来长期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李斌表示。据悉,2022年一季度,蔚来non-GAAP研发总投入超15.141亿元。截至5月底,蔚来申请中及已授权专利总数约5,000件。
2022年也是蔚来的产品大年。得益于2021年新产品研发方面的坚决投入,2022年蔚来将交付三款蔚来第二代技术平台NT2的新车型。
具体来看,3月28日,蔚来ET7正式开启交付,5月交付量达1,707辆。据悉,自交付ET7以来,蔚来持续通过FOTA升级快速提升并推出了更多智能的体验,NT2.0技术平台推出了超过200项全新功能。
李斌介绍说:“三季度,我们将推出NOP+增强领航辅助功能。通过强大的软硬件平台、全栈自研的算法、端到端的数据闭环和运营能力,NT2.0实现了快速迭代升级的能力,为后续开通覆盖更多场景的NAD服务,实现超越期待的自动驾驶体验打下了坚实基础。”
分析师了解到,4月29日,ET5的首批全工艺生产线试制车在NeoPark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内的F2工厂正式下线。蔚来团队也正在积极推进最后的量产工作,将按计划于9月份开启交付。“本月,我们将发布基于NT2.0平台的全新大五座SUV车型ES7,并将于8月下旬开启量产交付。”李斌说道。
在产能方面,江淮蔚来F1工厂目前已经全面恢复到疫情之前的产能水平,并将配合新产品的量产和爬坡逐步提高实际产出。4月29日,NeoPark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启动建设一周年,园区内蔚来第二生产基地的首款量产车型——中型智能电动轿跑ET5,完成首批全工艺生产线试制车下线。
根据李斌介绍,NeoPark的F2工厂已实现生产线全线贯通,进入造车验证阶段,将按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投产。
蔚来便利的销售及服务网络以及越来越完善的充换电网络,已成为用户购车时的重要决策因素,并将长期助推蔚来销量增长,也正在越来越明显地成为蔚来的竞争壁垒。
在销售和服务网络方面,蔚来现有381个蔚来中心和蔚来空间,覆盖全球152个城市;已经拥有247家服务中心和交付中心,覆盖全球149个城市。
在充换电网络方面,蔚来已建成超过960座换电站,覆盖全球197个城市。同时,蔚来也已经累计部署829座超充站和超过4,140根目的地充电桩。李斌表示:“销售、服务和充换电网络的持续布局将为蔚来的品牌知名度、用户满意度、销售增长等带来长期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蔚来大众市场新品牌的产品研发及投产也正在稳步推进中。5月10日,蔚来与合肥市就NeoPark整车二期和关键核心零部件配套项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蔚来开始规划和准备新品牌产品的产能建设工作。
对于大众市场新品牌,李斌介绍道。按照目前的计划,蔚来会在2024年下半年交付新品牌的车型,搭载第三代的NT3.0的技术。“我们目前希望终端的价格定位是在20万到30万元,有可换电的架构,它会搭载我们自己生产的电池。从方向上来讲的话,我们相信它会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
加码海外市场布局
在深度布局国内市场的同时,蔚来也在加紧海外市场的布局。
5月20日,蔚来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对此,李斌介绍说:“在新加坡上市是蔚来又一重要里程碑,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全球资本市场布局,能更好地连接与服务全球投资者,对我们全球的业务发展也意义重大。”
蔚来CFO奉玮亦表示,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布局。分析师注意到,李斌还曾表示,“我们也将借助新加坡的国际经济与科技中心的优势,与新加坡本地科研机构展开深度合作,在新加坡建立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研发中心,进一步完善蔚来的全球研发与业务布局。”
分析师还了解到,根据恒生指数有限公司的公告,蔚来于6月13日被纳入恒生科技指数及恒生综合指数。
实际上,不仅是产品出海和登陆海外资本市场,蔚来也在其他地方与世界产生链接。自去年12月发起Clean Parks全球生态共建计划以来,蔚来与多家组织积极推进关于支持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建设项目的落地。另外,今年4月22日,蔚来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达成战略合作,WWF将作为Clean Parks的共同发起方之一,与蔚来携手推动在中国乃至全球自然保护地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自循环体系。
在全球市场方面,在进一步完善挪威市场布局及提高用户满意度的同时,蔚来相关团队正在加速推进产品和服务体系在德国、荷兰、瑞典、丹麦的落地准备工作。
对于蔚来在海外市场遭遇的挑战,奉玮表示,挪威和中国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比如商业模式和对电动汽车的喜爱。挪威用户也很认可智能电动汽车的理念和价位。“但挪威确实和中国市场有所不同,比如当地的文化和成本结构。欧洲的成本当然会更高,而且我们也需要增加对当地文化的了解,更好地融入当地社区。”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公开报道,蔚来汽车正在美国招募多个生产制造相关岗位人才。招聘信息显示,蔚来汽车目前正在招募的海外岗位包括车身工艺专家(海外项目)、海外制造园区规划专家、海外规划和基础设施专家、海外物流项目经理等。
对于上述招聘背后的深意,奉玮直言:“蔚来肯定会进入美国市场。我们已经开始全面研究美国市场,有团队在负责美国市场商业计划的整体规划,会以创新的方式打开美国市场。”
华泰证券有研报指出,蔚来计划将销售网络扩展到荷兰、瑞典、丹麦和挪威,并在准备进入美国市场。“我们认为,由于短期内物流和成本方面的压力,公司海外扩张计划不容易实现。但从长期来看,蔚来将从此扩张计划中受益,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汽车制造商。”
提及蔚来,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家用户黏性非常高的新造车企业,用户也毫无疑问成为蔚来安身立命的“护城河”。而今时今日,持续丰富产品线、宣布将自产电池、完善全球市场布局、加大研发投入……蔚来也正在一步步拓宽用户这条“护城河”的企业边界。
在李斌看来,“虽然在2022年上半年经历了很多挑战,但2022年仍是蔚来在新产品、核心技术、全球市场和大众市场新品牌坚决投入和布局的一年。下半年,蔚来新产品交付与产能提升将大大提速,我们对蔚来2022年全年的市场表现充满信心与期待。”
而与此同时,业界也在关注:蔚来还有几张底牌可以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6月FOMC:激进且前置的路径或是当前“最优解”
备受期待的6月FOMC会议终于落下帷幕。美联储在此次会议上决定加息75bp,将基准利率抬升至1.5~1.75%。这一加息幅度为1994年以来最大的单次加息,即表明了美联储希望控制通胀的决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上周末公布的超预期通胀后的“必然”结果。
对于这一更为激进的加息路径,市场报以相对积极的反馈,美股主要指数普遍反弹,主要是反应更为激进且前置的加息路径在目前环境下有助于避险未来更大的压力和进退两难的境地。美债和美元回落则在部分反映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有关75bp加息绝非常态的表态。整体而言,此次美联储“迅速”的以更为激进的态度来应对超预期通胀的策略是可能是恰当的,后续重点关注通胀的拐点能否确认,这个将是政策拐点的前提。
针对美联储的政策决议、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以及美联储对于未来经济数据和加息目标、中性利率等更新的预测,我们综合点评如下。
一、 更为激进且前置的加息路径,可能是眼下环境的“最优解”
上周末公布的超预期的通胀数据打乱了市场的平静、也打乱了美联储在3~4月期间已经引导过让市场计入的加息路径(5~7月各加息50bp)。我们在周末的报告《更大的紧缩压力,更小的腾挪空间》中提到,此次通胀数据的其中一个后果便是美联储需要再度引导市场相信一个更为陡峭的加息路径。
由于此次通胀数据距离议息会议非常近,临时改变原有路径并不完全符合美联储一直看重前者指引强调市场沟通的主张(这可能也是一直持鹰派观点的Esther George一反常态的投反对票的可能原因),因此即便是CME利率期货基本已经完全计入加息75bp的预期,美联储此次如果依然加息50bp也说的过去。在这一背景下,此次“临时”决定加息75bp,成为1994年以来最大的单次加息幅度,即显示了美联储控制通胀的决心,也的确可能是眼下约束的“最优解”。
此次5月超预期的通胀改变了原有路径,因此美联储也需要相应的上调其加息路径来匹配。我们在《更大的紧缩压力,更小的腾挪空间》中测算,今年底CPI同比在120美元/桶油价的假设下可能依然在6%以上(此前为5.5%),近似对应全年PCE约为5.8%。参照3月美联储给出的预测的对应关系,年底的加息目标至少要提高到3%~3.5%左右,也就是比之前的2.5~2.75%高出50~75bp.作为对照,此次美联储将年底PCE的预测由4.3%上调至5.2%,给出的更新的点阵图预计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为3.38%(3月为1.88%),与我们上述的预测相符。CME利率期货隐含的年底预期也为3.5%附近。
在美联储尚未完成任务且通胀尚未见到明确拐点的背景下,宜早不宜迟的前置行动在目前来看的确是最优解。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表示希望以相对前置的方式(more front-end loading)来应对,因为越往后由于增长的压力逐步增加,政策的腾挪空间可能越小。因此,这也就不难解释市场为何对此报以积极的反应。不过在未来的加息路径上,鲍威尔也没有完全锚定,表示7月加息50bp和75bp都是合适的,且75bp的加息并非常态,我们认为这可能是促使美元和美债利率回落的原因,我们基于当前加息路径预测10年美债中枢即在3.5%左右。短期预期可能有起伏,但我们倾向于除非出现确切的通胀回落的信号,否则7月加息75bp目前看可能仍是大概率事件。
二、 能否软着陆?控制通胀是绝对首要目标,但不到不得已也不希望主动引导衰退
在当前给定紧缩路径和通胀环境下,市场更为关心的是美联储能否实现软着陆?或者说,美联储是否想要以“牺牲”增长的方式实现控制通胀?目前来看,后者暂时是否定的,有以下几个证据和线索。
美联储首先再度强调了控制通胀是绝对的首要目标,例如在声明中添加了“strongly committed to returning inflation to its 2% objective”的措辞,同时也提高了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失业率抬升的容忍度(上调了对于未来3年的失业率预测)。
不过,鲍威尔也强调主动引导衰退也非美联储的主观意愿(Were not trying to induce a recession now)。市场一直担心美联储在无法解决当前供给约束的前提下,可能不得以需要以“摧毁”增长的方式来实现抑制通胀的目的,类似于70年代末,其表现形式是在金融条件已经收紧转正后美联储依然继续紧缩,从历史经验看,仅出现在70年代末(《如何理解金融条件收紧的机制与影响》),那自然也就会给增长带来更大压力。
此次鲍威尔的表态、仅小幅上调R*(中性利率)至2.5%(此前为2.4%)、且点阵图预计2023年仅有2次加息(中值3.75%),都表明主动为之也并非美联储的意愿,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前置的加息也或许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这一情形出现。除非假设后续通胀走势完全失控,我们基准情形下的通胀依然可能回落的预测(CPI年底6.6%、明年一季度4%)也显示直接假设将进入70年代末和80年初的情形也并非基准。
三、 转机契机来自政策拐点出现,而这又建立在通胀拐点的前提
尽管美联储可能并非想要主动为之(将基准利率大幅提高至远高于中性利率的水平),但如果通胀约束过强不得已的话,仍有可能被迫推高金融条件进而对增长造成压力。因此,在年底前紧缩和通胀都是一个较强约束的背景下,增长多快掉入衰退就是关键。换言之,在增长放缓的大方向难以避免的趋势下,政策何时能够退坡甚至转向可能成为市场真正的转机。
我们基于中性利率和金融条件的概念(融资成本 vs. 投资回报率),从3m10s和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与投资回报率两个维度测算,按照当前的加息步伐,三季度后可能逐步倒挂,金融条件收紧的压力开始接近阈值。相对应的,按照目前的加息节奏,美联储可能需要加息到年底(12月份)才有可能逐步降速至25bp,而这又建立在通胀拐点的前提上。我们预期,如果后续通胀能够出现拐点,促使紧缩可以降速,即便仍处于紧缩通道中,也可以成为市场转机的契机。
综合而言,如我们在《2H22海外展望:从衰退担忧到软着陆可能?》,三季度市场依然可能面临通胀、紧缩、增长这个“不可能三角”下的紧绷状态,观察四季度是否能够出现转机。如果转机出现,有可能成为美债长端利率筑顶、以及市场风格重新转向成长的契机。
在此之前,基于当前的加息路径,我们维持美债利率3.5%中枢的预测,除非后续加息路径再度改变;美股市场整体震荡偏弱,但当前市场面临的并非流动性问题(合理估值14.5倍 vs. 当前15.8倍;5%的盈利预期)。主要资产在经历了急剧的波动后,不排除有所修复,维持震荡格局,但可能还不是趋势的逆转,美元的偏强和黄金的偏弱亦是如此。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6月16日早间,iPhone 14冲上热搜。最新流出的iPhone 14 Pro渲染图显示,刘海屏变成了感叹号挖孔屏,网友们纷纷吐槽:“还是很丑。”
来源:中金公司研报
有不少网友表示,苹果手机创新太慢,近些年一直跟在安卓厂商的脚后面。还有网友表示,苹果手机不支持Type-C接口充电,打消了自己购买iPhone的念头。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规定,到2024年在欧盟区域销售的iPhone充电接口不得不转变成Type-C.有分析师爆料称,2023年的iPhone15系列或将首次改用Type-C充电接口。
网友吐槽iPhone 14 Pro感叹号屏
最近,有研究机构称,虽然iPhone 14仍采用刘海屏,但是iPhone 14 Pro将会采取类似于感叹号状的挖孔屏设计。升级为挖孔屏造型后的iPhone 14系列在提升辨识度的同时,屏占比也有所提升,视觉冲击力更强。
TrendForce研报预测称,苹果今年下半年推出的iPhone 14系列将同样推出四款新机。有别于以往,当中较受关注的是iPhone 14 Pro系列采用最新处理器,除了顾及终端价格策略外,也更能凸显市场定位差异,有望吸引更多客源。
有网友称,iPhone 14感叹号屏比刘海屏好看。也有网友认为,感叹号屏很难看。
由于苹果手机创新缓慢,软硬件创新脚步跟随安卓厂商。有网友吐槽称,苹果iOS的尽头是安卓。
还有网友表示,对iPhone手机的要求是系统不卡,加强信号能力。也有网友发出疑问,iPhone什么时候有快充?
按照以往规律,苹果会在9月份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发布新款手机,三季度是生产旺季。但iPhone 14新款手机生产可能比往年要早。5月份,有消息称,富士康最大的iPhone代工厂正在招聘,提前为苹果iPhone 14的生产作准备。苹果要求富士康比往年提前两个月招聘更多的员工。
中金公司研报称,苹果新机iPhone 14系列的微创新持续,有望带动苹果手机出货增长。据IDC预测,2022年苹果手机出货量有望达2.55亿部,同比增长8.1%。
分析师:
明年新iPhone更换Type-C接口
还有网友表示,如果苹果iPhone不更新成Type-C接口充电,就不换iPhone.
来源:微博
当地时间6月7日,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的谈判代表达成一致,以执行要求制造商在产品中使用USB-C(Type-C)充电的新规定。
按照新规定,在2024年秋季之前,要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耳机等终端都必须配备USB Type-C接口。
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苹果手机使用Lightning接口充电,上述新规定对苹果影响最大。按照新规定,到2024年,在欧盟区域销售的iPhone充电接口不得不转变成Type-C。
德邦证券研报显示,2021年,苹果在全球市场销售了2.41亿部iPhone,其中约5600万部在欧洲市场销售。
但苹果也有准备行动。5月份,手机行业分析师郭明錤爆料称,2023年新iPhone将放弃Lightning接口,转而使用Type-C接口。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今天美股三大股指收高,道指收盘上涨303.70点,涨幅为1.00%;纳指涨270.81点,涨幅为2.50%,报11099.15点;标普500指数涨54.51点,涨幅为1.46%,报3789.99点。
美联储周三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75个基点至1.50%-1.75%区间符合市场预期,是28年以来最大幅度的加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利率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决定是为了将通胀预期锚定在2%,如果有必要,他建议7月加息75个基点或50个基点,但加息75个基点的举措不会成为常态,只是一个更快地更有效的工具。
这图是美联储给出接下来每年通胀预期,今年通胀会回落到5.8%到6.2%范围附近。到2025年才回落到2%。
不同于前两次会议的全体一致同意,本周会议上,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的投票委员中,有一人反对加息75个基点,反对者堪萨斯城联储主席乔治(Esther George)主张本次加息50个基点。
鲍威尔的新闻发布会解释了更大幅度加息75个基点的理由。鲍威尔表示,美联储认为这次会议需要采取强有力的行动,他们决定需要做更多的前期准备工作。他坚称,美联储将视数据而定,但他们希望看到年底的政策处于适度限制性的水平,他说,一般认为政策区间在3.00-3.5%之间。
鲍威尔表示,继续迅速加息将有助于长期通胀预期得到良好控制,美联储可能犯下的最严重错误是未能降低通胀。
经济衰退风险:美联储现在不会试图诱发美国经济衰退。美国经济对加息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消费者正在消费,没有迹象表明经济出现更大范围的放缓。实际GDP增速已经在二季度回暖。美联储看到经济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健康的增长水平。这图是美联储对于美国今年和往后几年GDP增长的预测,维持在2%附近。
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可能会使美联储失去软着陆的可能性,因为最近全球事件的发送确实增加了不少难度。
就业市场:在降低通胀的同时维持低失业率并非易事。如果通胀率下降,失业率上升到4.1%(从目前的3.6%大幅上升),但失业率仍然是历史最低水平。这图是美联储对于今年和未来几年的失业率的预期,大致维持在4%
美联储的目标是在劳动力市场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将通胀降至2%。如果没有价格稳定,就无法拥有美联储想要的劳动力市场。美联储有实现通胀目标的路径,也有一条保持劳动力市场稳定的道路,但这并不容易。美联储希望就业市场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就业人口增幅虽然有所放缓,但增速整体上仍然是稳健的。美联储认为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将趋于平衡。
今天,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掉期互换7/9月报140个基点,表明华尔街交易员预计FOMC将在7月份再次加息75个基点。9月的议息会议上,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40%。我们作为投资者,需要关注的日期是,
07月06日的纪要
07月27日的决议声明
09月21日的决议声明和发布会。
在下一次加息风暴来临前的空档期,我们该如何操作?现在的美股估值便宜吗?最坏的情况,还会跌多少呢?今天的视频将和大家聊聊
疫情期间大多数美国人财富增加,刺激了消费,让美国公司赚太多钱了,从增长率的角度来看,公司盈利增长率超过前一个周期的峰值后,现在开始减速。
美国银行的最新月度基金经理调查,包括266名参与者,他们合计管理资产规模达7470亿美元,显示,投资者们对全球经济增长的乐观情绪已降至历史低点。对全球企业盈利预期也降至2008年的最低水平。此前企业盈利预期的低谷出现在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和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等重大危机期间。
此外,投资者们对滞胀的担忧已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那么美股是否对当前放缓的经济增长定价了呢?美股高点回撤20%进入了“技术性熊市”,那么“技术性熊市”就代表便宜了吗?
其实股市仍不“便宜”,现在的股市可能仍未见底。只是现在看起来具有很大吸引力而已!
今年6月份,标普500指数成分股的市盈率中位数为18倍,排在历史上的第87位;而2020年3月,市盈率中位数为14倍,排在历史上的第47位。
今年6月,每股收益中位数与10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之间差距为540 个基点,排在历史上的第49位,而在2020 年3月,每股收益中位数与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差距为727个基点,排在历史第7位。
这是否意味着每股收益还有下行空间?答案是有的。
标普500目前PE 19.06倍,刚刚低于30% 分位值(19.55倍),刚刚进入低估;但是,2020年3月由于疫情影响,标普500的PE当时最低到过16倍,大概是低于10%分位值的;
而纳斯达克100目前PE约20.93倍,已经是第一2020年3月纳斯达克100的PE最低约21.6倍。
单纯看PE,目前标普500刚刚进入低估,如果经济出现衰退,美股将迎来一场巨型风暴。2023年每股收益下降至225美元,逼近衰退情景中的中值200美元,14倍的市盈率将使标普500指数下降至3150点,这意味着该指数还将继续下跌19%。
不过,有61%的软件,互联网和金融公司目前市值低于2020年疫情前的价格,华尔街市场全然无视这些公司这两年的发展,而这些公司在这些年里大多数都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翻倍,指数点位也应该水涨船高,能不能回到2020年3月的低点也未可知,所以我们也不能完全用2020年3月的估值来当作标尺。但无论如何,起码单从PE来看,存在价值“黄金坑”。
对于一些目前的盈利水平不可持续或还没有盈利的公司而言,我们通常使用市销率PB来衡量,目前,标普500 市销率排在历史第85位,纳斯达克100市销率排在历史80位,两者都远高于高估红线,处于高估阶段。
不过在这里需要告诉大家的是用市盈率判断估值适用于盈利比较稳定的公司,如果你认为苹果、微软、特斯拉等这些公司未来的盈利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那么你就可以参考PE;如果你认为它们目前的盈利水平不可持续,那么你就可以选择参考PB。
在美联储与通胀的这场“battle”中,经济衰退的恐惧加剧了企业盈利前景的担忧。根据华尔街大行高盛的首席股票策略师David Kostin的说法,投资者的注意力正在从估值转移到每股收益上。 Kostin称:企业报告加剧了这些担忧。塔吉特第一季度利润率下跌25%,令人失望,几周后又因为难以管理过剩的库存而下调(二季度)利润指引。投资者也专注于科技公司的一系列悲观表态。
最近几周,包括亚马逊、微软和英伟达在内的公司已表示有意放缓招聘。这在平衡劳动力市场方面是积极的,但反映了管理层对增长和通胀的焦虑。
Kostin认为投资者对于股市收益的普遍预期会进一步向下修正,虽然企业利润率下降导致分析师下调目标股价,但是目前的估值仍过于高了。预计到2023年,标普500指数成分企业的净利润率将从2021年的12.7%下滑至12.6%。与之相反,市场普遍预测其利润率将上升至13.0%。
对于2023年每股收益的基本预测为239美元,比市场普遍预测的251美元低 5%。如果市盈率保持在17倍,标普500指数将升至4165点。
市场担心,美联储为了遏制通胀可能不惜让经济“硬着陆”,拉崩股票、债市以及拜登的支持率。
不管我们接受与否,通货膨胀是当下做投资需要清醒认知的客观大环境。1977年,美国滞胀最严重的70年代,巴菲特曾在《财富杂志》上撰文,详细阐述了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巴菲特认为,就经济特性而言,在通货膨胀环境中,股票的表现如同债券一样糟糕。
和平时期的通胀更多是政治问题而非经济问题。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通胀。但巴菲特的确认为,未来几年的通胀率会维持在高位。通货膨胀是一种隐形的税收,即使是股票投资者,在高通胀下,实际购买力是下降的。而个人应对高通胀最好的办法,在于提升自己的议价能力。
如华尔街市场预测,美联储为控制高通胀采取了将近三十年来最大力度的加息行动。美国东部时间6月15日周三,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75个基点,至1.50%-1.75%区间,这是1994年11月以来联储最大的单次加息幅度,也是逾二十七年来首度一次加息75个基点。
最近市场已强烈预计美联储将有如此幅度加息。芝商所(CME)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周二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交易市场预计,6月美联储加息70个基点的几率达89%,一周前几率只有3.9%。
至此,美联储已连续三次会议加息,今年3月和5月分别加息25个基点和50个基点。不同于前两次会议的全体一致同意,本周会议上,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的投票委员中,有一人反对加息75个基点,反对者堪萨斯城联储主席乔治(Esther George)主张本次加息50个基点。
媒体称,乔治的反对令人意外,她的通胀看法之前被视为长期持鹰派倾向,今年早些时候,她的表态也被视为鹰派。最近的讲话和访谈中,乔治敦促美联储要“非常深思熟虑且有意识地”行动,还要考虑到缩表对收紧货币周期的影响。媒体认为,乔治很可能觉得,加息75个基点并不是深思熟虑且有意为之。
周三会后公布的决议声明显示,在利率决策方面,美联储重申FOMC寻求实现充分就业和长期通胀达到2%的双重目标,但删除了3月和5月声明所说的“伴随适宜地坚定(收紧)货币政策的立场,(FOMC)委员会预计,通胀将回到2%的长期通胀目标,且劳动力市场将保持强劲”。
在表示为支持以上双重目标而决定加息75个基点后,联储继续重申3月的表述:
“(FOMC)委员会预期,让上调目标利率区间继续下去会是适合的。”
不同于前几次声明的是,本次声明增加了一句:
“(FOMC)委员会强烈承诺,将让通胀率回落至2%这一目标。”
在评价经济时,本次声明未重申5月声明所说的“虽然一季度经济活动总体放缓,但家庭支出和企业固定投资仍强劲”,而是改称:
“在一季度小幅下行后,总体经济活动看来已经回升。”
本次声明继续重申“近几个月就业增长强劲”,未再重申“失业率明显下降”,改称“失业率已保持低位”。对于通胀,声明重申3月的说法:
“通胀仍高企,反映了疫情相关的供需失衡、能源价格上涨和更大范围的价格压力。”
本次会议声明继续重申3月声明首次提到的俄乌冲突的影响表述: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行动“造成巨大的”经济困难,但删除了紧随其后的“美国经济经济所受到影响有很高的不确定性”这句话。
5月声明首次提到“侵袭及相关事件正在对通胀制造新的上行压力,可能也给经济活动施压”,本次进一步强调了俄乌冲突的影响,将可能影响经济经济改为正在影响:
“侵袭及相关事件正在对通胀制造新的上行压力,并正在对经济活动施压。”
本次重申了5月声明首次提到的中国疫情“可能激化供应链干扰”,也重申了5月追加的那句FOMC“高度关注通胀风险”。
5月美联储公布了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的路线,从6月1日起减少债券持仓,最初每月最多减少300亿美元美国国债、175亿美元机构抵押支持证券(MBS),三个月后月度减持最高规模提升一倍。
本次声明未重申上述路线,而是说,将继续按5月公布的缩表路线减持国债、机构债和机构MBS
本次会后公布的更新后经济展望数据显示,美联储大幅上调今年的政策利率预期水平,升至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