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Maxfund 客服微信2号 StockWe8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投行Canaccord-Genuity:卫生事件反而让新氧(SY)脱颖而出-维持“买入”评级

作者  |  2020-05-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投行Canaccord Genuity:卫生事件反而让新氧(SY)脱颖而出 维持“买入”评级

投行Canaccord Genuity发布报告称,新氧(SY)2020年一季度所有业绩指标都高于分析师预期,尤其是移动端月活用户数增至417万和付费医疗机构数同比增长22%。

该行表示,活跃的社区和高质量的内容促使用户即便不在新氧下单,也仍然会回流到平台浏览内容,辅助其决策价值。因为有良好的ROI,更能吸引付费的医疗机构。

该行指出,卫生事件期间,虽然手术类项目短期内没办法开展,但在此期间,让新氧在所有对手中脱颖而出,最佳的内容生态巩固了新氧的用户壁垒,这也是其竞争优势所在。该行维持新氧“买入”评级,目标价15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从苹果的价值看特斯拉:五年内市值能到3000亿美元?

作者  |  2020-05-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从苹果的估值看特斯拉:五年内市值能到3000亿美元?

特斯拉股价在经历上涨之后,市场聚焦的核心为1)技术/产品是否能有效转换为销量(价格趋势);2)成本控制对应的单车盈利情况;3)估值体系即将从PS切换至PE,对应的估值区间、以及长期市值空间的分析。

预计特斯拉或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将产能打满

1)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在于BMS电池系统与Autopilot智能驾驶。2)我们预计特斯拉或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将其产能打满(走量低配车型贴合各国购置补贴政策 vs。 高配车型通过OTA升级/Autopilot功能维稳售价);其中,欧洲市场前景巨大(我们预计2018-2030E欧洲NEV销量Cagr约22.9%-27.7%至450-720万辆,渗透率约25.8%-45.8%),特斯拉必须通过进军且赢下欧洲市场(或主要为大众MEB平台车型)来扩大全球市占率。

预计2025E前后,特斯拉盈利空间或达95亿美元

通过对定价、以及成本/费用分拆与比较,我们测算2025E前后的特斯拉盈利空间或达95亿美元;其中,美国工厂或达35亿美元(毛利率约24%+),中国工厂或达35亿美元(Model 3/Y毛利率分别约30%+/35%+),德国工厂或达25亿美元(Model 3/Y毛利率分别约22%+/28%+)。

预计2025E前后,特斯拉市值空间或近3,000亿美元

通过与苹果(APPL)分阶段的估值比较,结合新能源汽车技术/市场特征,我们预计特斯拉长期PE估值中枢或约15x;其中,2020E-2025E特斯拉或类似于2007-2009苹果的产品孵化期,对应的PE估值中枢或约20x-30x(vs。 苹果约12x-28x)。我们预计2025E前后的特斯拉市值空间或近3,000亿美元(其中,预计整车部分市值空间或达2,300+亿美元)。

维持“买入”评级

鉴于美国工厂复工时点快于我们此前预期,上修2020E Non-GAAP归母净利润至9.4亿美元、维持2021E/2022E Non-GAAP归母净利润分别约30.3亿美元/38.2亿美元。我们看好特斯拉的长期价值,预计短期股价波动或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上调目标价至US$980.72(对应约193.5x/61.5x/51.4x 2020E/2021E/2022E Non-GAAP PE),维持“买入”评级。

核心风险提示:海外工厂产能恢复与供应链恢复不及预期;Model 3国产车型与Model Y销量/毛利率爬坡不及预期;Model Y国产导入/交付时间点不及预期;美国工厂扩产、以及欧洲工厂投产初期对盈利的拖累。

投资聚焦

关键假设

交付量方面:我们预计2025E前后的特斯拉全球产销量有望达约200万辆(其中,美国工厂约100万辆,中国/德国工厂分别约50万辆/50万辆)。

平均售价方面:我们预计在2025E前后,1)美国工厂平均售价约4.2万美元;2)中国工厂平均售价约人民币25万元(对应约3.5万美元);3)德国工厂平均售价约3.5万欧元-4.0万欧元(对应约4.0万美元-4.5万美元)。

美国工厂:预计2025E毛利率约24%+。中国工厂:预计Model 3国产车型毛利率约30%+,Model Y国产车型毛利率约35%+。德国工厂:预计Model 3德国车型毛利率约22%+,Model Y德国车型毛利率约28%+。

我们区别于市场的观点

1)技术/产品是否能有效转换为销量(价格趋势):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在于BMS动力电池系统、以及Autopilot智能驾驶技术。我们预计特斯拉或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将其产能打满(走量低配车型贴合各国购置补贴政策 vs。 高配车型通过OTA升级/Autopilot功能维稳售价)。

2)成本控制对应的单车盈利情况:通过成本分拆与比较,我们测算出美国、中国、以及德国工厂的长期盈利空间(预计2025E前后的特斯拉盈利空间或达95亿美元;其中,美国/中国/德国工厂约35亿美元/35亿美元/25亿美元)。

3)PE估值中枢、以及长期市值空间的分析:我们以iPhone不同发展阶段对应的苹果估值为参考,预计特斯拉长期PE估值中枢或约15x;其中,2025E前后的PE估值中枢或约20x-30x,对应2025E前后的特斯拉市值空间或近3,000亿美元(其中,整车部分市值空间或达2,300+亿美元)。

股价上涨的催化因素

1)2H20E销量/业绩爬坡;2)盈利逐步兑现。

估值与目标价

鉴于美国工厂复工时点快于我们此前预期(整车于5/18复工),我们小幅上修2020E全年销量至49.0万辆,预计2Q20E交付量约6.3万辆-7.2万辆,对应2020E交付量约48.7万辆-49.6万辆(仍存<3%的指引下修风险)。

鉴于2020E销量小幅上修,我们上修2020E总收入至296.6亿美元、维持2021E/2022E总收入分别约471.7亿美元/548.7亿美元不变,上修2020E Non-GAAP归母净利润至9.4亿美元、维持2021E/2022E Non-GAAP归母净利润分别约30.3亿美元/38.2亿美元不变。

我们看好特斯拉的长期价值,预计短期股价波动或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维持“买入”评级。1)预计2025E前后的盈利空间或达95亿美元。基于相对估值,我们预计2025E前后的市值空间或近3,000亿美元。2)基于FCFF绝对估值(2020E销量/业绩小幅上修),我们上调目标价至US$980.72(分别对应约6.2x/4.0x/3.6x 2020E/2021E/2022E Non-GAAP PS、以及对应约193.5x/61.5x/51.4x 2020E/2021E/2022E Non-GAAP PE)。

1 复盘与市场聚焦核心

尽管受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停产(中国工厂已于2/10复工,美国工厂已于5月中旬复工)、以及Model 3国产车型减配风波(芯片减配至HW2.5的免费升级至HW3.0、以及部分电池切换至LG对应的续航里程略有差距)等影响,从2019/11/20至今,特斯拉股价上涨约126.9%(vs。 纳指上涨约5.7%),其中从2020/3/31至今,特斯拉股价上涨约52.5%(vs。 纳指上涨约17.1%)。

复盘来看,我们认为特斯拉股价上涨主要由于交易面与基本面的共同影响。

交易面:空头回补的交易型特征(截止至2020/4/30,特斯拉的做空量占比下降至约11.7% vs。 上市至今平均值约32.2%)。

基本面:1)4Q19-1Q20交付量与业绩表现稳健;其中,3月Model 3国产标准续航终端销量约1.1万辆(国内NEV乘用车市占率约23.2%);2)上海工厂产能爬坡(2019年底约3,000辆/周,1Q20爬坡至约4,000辆/周,预计2Q20E或达5,000辆/周,预计4Q20E或达6,000辆/周);3)产品线日趋完善(2021E Model Y国产车型量产交付,预计后续低配售价或调整至人民币30万元以内),有望进一步驱动国产车型销量/盈利爬坡。

我们判断特斯拉股价在经历上涨之后,市场聚焦的核心为1)技术/产品是否能有效转换为销量(价格趋势);2)成本控制对应的单车盈利情况;3)估值体系即将从PS切换至PE,对应的估值区间、以及长期市值空间的分析。

我们的观点,1)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在于BMS动力电池系统、以及Autopilot智能驾驶技术,我们看好走量低配车型的交付与爬坡前景;预计特斯拉或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将其产能打满(走量低配车型贴合购置补贴政策 vs。 高配车型通过OTA升级/Autopilot功能维稳售价);其中,除美国/中国之外,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巨大,特斯拉须通过深耕欧洲市场拓宽其全球销量。

2)通过成本分拆与比较,我们测算出美国/中国、以及德国工厂的长期盈利空间(预计2025E前后,特斯拉盈利空间或达95亿美元;其中,预计美国工厂或达35亿美元,中国工厂或达35亿美元,德国工厂或达25亿美元)。

3)随着盈利兑现/估值体系切换,我们预计特斯拉长期PE估值中枢或约15x;其中,2025E前后的PE估值中枢或约20x-30x,对应2025E前后的市值空间或近3,000亿美元(其中,预计整车部分市值空间或达2,300+亿美元)。

2 欧洲市场,下一个增长点

2.1、新能源汽车前景巨大

当前欧洲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约占全球的20%-25%(vs。 中国约30%、美国约20%-25%),2019欧洲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约3.4%(vs。中国约4.7%、美国约4.1%--美国包括轻型货车)。

从行业角度来看:1)欧洲与中国/美国是全球汽车产销量的三大主要市场(尤其德国历来是汽车强国),但其新能源汽车的发力时间节点却相对落后于中国/美国;2)随着欧洲碳排放规划/部分国家燃油车限售禁令、以及各国补贴扶持政策等陆续落地,政策驱动或迅速抬升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

根据IEA的相关数据,我们预计2018-2030E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Cagr约22.9%-27.7%(vs。 全球约20.9%-27.8%),2030E欧洲市场销量规模或达450-720万辆(渗透率约25.8%-45.8%)为继中国之后的第二大市场(其中,预计约90%+为纯电动车型 vs。 2018年欧洲纯电动销量占比约64.4%)。

我们分析,1)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巨大,当前尚处于还未全面释放阶段;2)特斯拉必须通过进军且赢下欧洲市场来扩大其全球市占率。

2.2、新能源销量主要贡献国分拆

2019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45.3%至55.9万辆;其中,德国/英国/法国的销量占比约43.5%,荷兰/瑞典/挪威的销量占比约33.5%。具体分拆来看,2019德国/英国/法国、以及荷兰/瑞典/挪威的合计纯电动乘用车销量增速约76.3%(合计纯电动乘用车的总销量占比约50.5%),插电混动乘用车销量增速约4.1%(合计插电混动乘用车的总销量占比约26.5%)。

我们将对德国/英国/法国、以及荷兰/瑞典/挪威的政策与销量结构进行分拆。

政策面分拆梳理

我们分析,1)2019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主要以给予购置补贴为代表的德国/英国/法国、以及以给予更多税率优惠为代表的荷兰/瑞典/挪威为主;目前,德国政策扶持力度在加大(政府与主机厂平均分摊)、且销量规划较为激进。

2)从政策细则来看,给予购置补贴的德国/英国/法国更偏向于中小型纯电动车型或主要为欧系车企(荷兰/瑞典也或切换至以给予购置补贴为主);对比而言,给予税率优惠的挪威则更注重车型的市场竞争力以及性价比。

纯电动市场销量分拆、以及各国主力车型分拆

从2019德国/英国/法国、以及荷兰/瑞典/挪威的纯电动车型合计销量排名来看,最畅销的五款车型分别为特斯拉Model 3/雷诺Zoe/宝马i3/大众Golf/日产leaf(欧系车型/特斯拉Model 3销量占比分别约47.0%/40.5%)。具体分拆来看,各国前三大最畅销纯电动车型的销量占比约45%-65%;其中,Model 3占法国纯电动销量的比例最低约13.2%、占荷兰纯电动销量的比例最高约48.7%(vs。 德国约14.7%/英国约24.6%、瑞典/挪威约26%)。

从2019各国数据来看,1)德国最畅销的为雷诺Zoe/宝马i3/特斯拉Model 3(其中,Zoe/i3合计销量约Model 3的2.1x);2)法国最畅销的为雷诺Zoe/特斯拉Model 3/日产Leaf(其中,Zoe销量约Model 3的2.9x);3)除德国/法国之外,特斯拉Model 3在英国、以及荷兰/瑞典/挪威均位列各市场销量第一(其中,荷兰的特斯拉Model 3销量为排名第二车型现代Kona的5.4x,挪威的特斯拉Model 3销量为排名第二车型大众Golf的1.7x)。

我们分析,1)当前欧洲纯电动车市场仍处于集中度较高阶段;2)德国/英国/法国或受补贴购置等政策导向、以及欧系车型偏好等因素影响(vs。 挪威、以及2019给予更多税率优惠的荷兰则更倾向于车型性能对应的竞品力)。

我们的观点,1)2019特斯拉在荷兰/挪威等欧洲国家的收入占比并不低,荷兰/挪威合计约占总收入的11.4%(vs。 美国/中国约51.5%/12.1%)。

2)在以BBA等德系车型为代表的高端车领域,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受众度或相对低于美国(2019欧洲市场Model 3占BBA B级轿车销量比率约0.2 vs。 美国约1.2,我们预计柏林建厂/产能爬坡有望带动欧洲市场比率至约0.5)。

我们判断,纯电动车型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增长前景可期,各细分领域或都存较大发展空间;但当前欧洲销量更多的还是依赖于购置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鉴于欧洲各国补贴政策或更偏向于中低端纯电动车型(或主要为欧系车企)、以及包括大众等欧系新能源车型的密集上市规划,预计欧洲市场竞争或将逐步加剧(预计特斯拉的竞争对手或主要为大众MEB平台车型)。

2.3、竞争格局分析

我们分析,1)从市场定位角度来看,特斯拉主要对标车型或为BBA等豪华品牌主力车型;对比而言,预计特斯拉或将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售价 vs。 BMS/Autopilot对应的续航里程/智能驾驶功能);此外,BBA也将同样面临售价相对较高/购置补贴政策不占优等风险。2)鉴于大众集团的欧系车企属性、以及中低端纯电动乘用车密集上市规划;预计在欧洲纯电动市场,与特斯拉直接竞争/抢占市场份额的或为大众集团(尤其MEB平台紧凑车型)。

对于大众集团而言,已经交付的纯电动车型仅包括1)豪华车型奥迪e-tron、奥迪Q2L、保时捷Taycan,2)大众朗逸、大众高尔夫、以及大众宝来等。

但从新能源车型的技术/产品储备角度来看,大众拥有四个新能源汽车平台,分别为MLB-EVO、MEB、PPE、J1。其中,1)MLB-EVO平台生产大众高端车型/奥迪/保时捷传统燃油车型、以及奥迪e-tron纯电动SUV等新能源车型;2)MEB为紧凑型纯电动平台(奥迪与大众/斯柯达/西雅特平台共享);3)PPE中大型纯电动平台(与保时捷共同研发);4)J1高性能纯电动平台(与保时捷共同研发,生产奥迪e-tron GT概念车/保时捷Taycan等车型)。

我们认为从平台规划来看,1)大众新能源的走量车型或主要来自于MEB与PPE平台;2)鉴于PPE平台的中大型定位属性(或将主要覆盖中高端至豪华市场的各细分领域),预计PPE平台的车型上市时间点或晚于MEB平台。

从当前产品规划角度来看, 2020E大众MEB平台交付的车型为ID.3(小型SUV)、以及ID.4(紧凑型SUV),其中,ID.3已经公布欧洲市场定价(约3.0+万欧元),我们预计ID.4定价或约4.0+万欧元(落入购置补贴范围内)。此外,ID.4或将于2020E年底国产导入(上汽大众初期规划产能约24万辆)。

我们判断,1)大众MEB纯电动平台或具有较强的可拓展性(可衍生出多款轴距/轮距、以及底盘高度/车身结构不同的车型),有利于降价成本/售价;大众MEB或将在德国/英国/法国等以购置补贴为代表的欧洲市场占据优势

2)特斯拉的德国建厂/降本、定价与配置(改善性价比),以及提升品牌受众度等将是决定其是否能赢下欧洲市场的关键(我们将在德国工厂盈利空间测算部分,对德国工厂Model 3/Y的价格/成本、以及盈利情况做具体分析)。

3 特斯拉各国工厂盈利空间测算

我们分析,1)特斯拉在动力电池(电芯)、以及智能驾驶(传感器)等方面具有成本优势;2H20E-1H22E与宁德时代在Model 3国产短续航的磷酸铁锂电池合作,有望进一步压缩成本(为国产车型降价/冲量留有足够空间)。

2)预计特斯拉或针对各细分市场的消费属性/供求结构,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将其产能打满(走量低配车型贴合购置补贴政策 vs。 高配车型通过OTA升级/Autopilot功能维稳售价);同时通过成本控制,带动盈利爬坡。

3)根据特斯拉车型交付与产能规划(或将在美国再新建两个工厂分别用于生产Model Y/Cybertruck);我们预计在2025E前后,特斯拉的全球产销量有望达约200万辆(美国工厂约100万辆,中国/德国工厂分别约50万辆)。

3.1、美国工厂

产能方面

截止至1Q20,美国工厂总年产能约49万辆(其中,Model 3/Y约40万辆,Model S/X约9万辆);管理层指引2020E将Model 3/Y扩产至50万辆(对应2020E美国工厂总年产能约59万辆)。此外,特斯拉或将在美国新建两大工厂用于生产/交付Model Y、以及Cybertruck。

鉴于Model Y的销量预期(或高于Model 3)、Cybertruck交付规划、以及新工厂的投产/爬坡等;我们预计2025E(或早于2025E),美国工厂总年产能有望达100万辆(其中,Model 3/Y约80万辆,Model S/X约10万辆,Cybertuck约10万辆)。结合特斯拉或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将其产能打满,我们预计2025E美国工厂总产销量有望达100万辆。

定价方面

当前美国市场Model 3售价约4.0+万美元(考虑优惠/节油之后的售价约3.5+万美元),美国市场Model Y(仅为高配四驱车型)售价约5.0+万美元(考虑优惠/节油之后的售价约4.5+万美元)。

1)我们预计走量车型主要为Model 3/Y(对应的Model S/X、以及Cybertruck降价压力或相对有限);2)我们测算2025E美国工厂平均售价(不考虑优惠/节油因素)约4.2万美元(vs。 2019约5.7万美元/1Q20约5.8万美元)。

盈利空间测算

1Q20特斯拉剔除积分收入后的汽车毛利率约20%;考虑到中国工厂爬坡等影响(Model 3国产车型毛利率已接近其美国工厂的水平),我们预计当前美国工厂的毛利率约20%+。

我们判断,1)从毛利率贡献角度来看,爬坡后的Model Y或高于Model S/X或高于Model 3或高于Cybertruck;2)鉴于Model Y的爬坡,预计2025E美国工厂的毛利率有望达24%+;3)预计美国工厂的R&D费用率约5%,SG&A费用率约10%,对应EBIT利润率近10%+;4)预计在2025E前后,美国工厂的盈利空间有望达35亿美元(盈利空间约25-45亿美元)。

3.2、中国工厂

截止目前,中国工厂生产交付的车型为Model 3国产标准续航升级版(补贴后售价下调人民币2.8万元,对应补贴前售价下调人民币3.2万元至约29.2+万元);此外,Model 3国产长续航计划于2H20E交付(补贴后售价上调人民币5,000元,对应补贴前售价维持不变约人民币36.9+万元),Model 3国产高性能计划于2021E交付(补贴前售价维持不变约人民币42.0+万元)。

根据国内最新补贴政策,2020/4/23-2020/7/22交付且上牌的Model 3国产标准续航与长续航可分别获得补贴约人民币2.0万元与2.3万元,2020/7/23之后的Model 3国产长续航补贴取消(Model 3国产标准续航继续享有补贴,预计2020E/2021E/2022E的补贴分别约人民币2.0/1.6/1.1万元)。

我们认为,1)Model 3国产标准续航的价格下调(<=人民币30万元),符合我们对特斯拉定价策略的判断;此外,Model 3国产短续航的售价或继续下沉,进一步驱动上海工厂的销量与盈利爬坡。2)预计补贴过渡期之后,Model 3国产长续航售价或下降约人民币2万元(维持终端售价基本一致)。

产能爬坡

截止至1Q20,上海工厂产能已爬坡至4,000辆/周(对应年产能约20万辆);我们预计在2020E年底,产能有望爬坡至6,000辆/周(对应年产能约30万辆);预计2021E-2022E,上海工厂50万辆年产能有望全部释放。

销量空间测算

我们预计特斯拉的客户群体或主要分为三类:1)从BBA等豪华品牌传统燃油车型切换过来的客户;2)受传统燃油车限牌等因素影响的客户;3)追求新能源车科技感(特斯拉BMS/Autopilot)的客户。

我们判断,1)预计Model 3/Y国产车型或蚕食更多的是BBA等传统燃油车型国内市场份额;2)预计Model 3国产车型的销量空间或约30万辆,Model Y国产车型的销量空间或约20万辆(对应上海工厂产能规划约50万辆/年)。

1)从BBA等豪华品牌传统燃油车型切换过来的客户

当前国内豪车市场销量规模近300万辆(豪车渗透率近15%);其中,B级车型在豪车市场的销量占比约20%+达60-70万辆(B级轿车约45-50万辆, B级SUV约20-25万辆),主要以BBA品牌为主。

考虑到消费升级趋势/SUV偏好、以及豪车B级车型的入门级属性,我们预计国内豪车(尤其B级车型)的渗透率仍有望上升,预计豪车B级车型的销量空间或达60-100万辆(B级轿车约45-60万辆,B级SUV约20-40万辆);其中,预计BBA B级轿车/B级SUV空间或分别约40-55万辆/20-35万辆。

我们预计特斯拉或通过订单/产能爬坡、结合差异化定价策略,带动Model 3/Y国产车型占国内BBA B级轿车/SUV的销量比率分别至约0.5/0.5(vs。 2019美国Model 3占BBA B级轿车销量比率约1.2),对应国内从BBA B级车型切换至Model 3/Y国产车型的销量空间分别约25万辆/15万辆。

2)受传统燃油车限牌等因素影响的客户

2018-1H19国内限购城市非营运的B级新能源车型(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占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比例约3%-5%;我们预计受传统燃油车限牌等因素影响对应的Model 3/Y国产车型销量空间或分别约<5万辆。

3)追求新能源车科技感(特斯拉BMS/Autopilot)的客户

2019蔚来ES6/ES8合计销量约2.0万辆;我们预计由于新能源车科技感(特斯拉BMS/Autopilot)对应的Model 3/Y国产车型销量空间或分别约<5万辆。

通过对特斯拉的消费结构分拆、结合其定价策略,我们预计Model 3国产车型的销量空间或约30万辆,Model Y国产车型的销量空间或约20万辆(对应上海工厂产能规划约50万辆/年);其中,我们预计大部分或来自于从国内BBA传统燃油车型的切换(预计从BBA切换至Model 3国产车型的销量空间约25万辆,切换至Model Y国产车型的销量空间约15万辆)。

定价策略与成本分拆

a)Model 3国产车型

我们预计在Model 3国产车型约30万辆的销量空间内,约50%或来自于短续航车型(vs。 标准续航升级版/长续航/高性能分别约30%/15%/5%),对应2021E Model 3国产车型平均售价(补贴前)约人民币28-29万元。

从盈利空间角度来看,1)管理层指引截止至1Q20,上海工厂Model 3毛利率已接近其美国工厂的水平(我们预计美国工厂Model 3毛利率约20%+);预计随着产能爬坡(固定成本分摊)/国产化率持续提升等,Model 3国产车型的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改善。2)在2019/11/20发布的《全球领军新能源车企,Model 3国产有望盈利催化——特斯拉(TLSA)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我们测算Model 3国产车型毛利率有望达30%+,EBIT利润率有望达20%+。

在定价趋势方面,我们假设Model 3国产车型毛利率维稳(部分降本转换为售价下降),1)在仅考虑虑电池成本约10%年化降幅的情况下,预计2025E Model 3国产车型平均售价或下降至约人民币25万元(对应约3.5万美元);2)除电池成本年降之外,考虑到国产化率上升/零部件供应商切换(短续航采用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以及规模效应等对应的成本进一步压缩,我们预计定价下移后Model 3国产车型的盈利改善空间依然可期(或根据市场需求/订单情况、以及扩产规划存在售价进一步下调的可能)。

b)Model Y国产车型

在定价趋势方面,考虑到Model Y的SUV车型属性、以及美国市场Model Y vs。 Model 3的定价策略,我们预计2025E Model Y国产车型平均售价约人民币28万元(对应约4.0万美元,相对于Model 3国产车型溢价约10%)。

在成本分拆、以及利润率方面,考虑到Model Y国产车型相对于Model 3国产车型的溢价、以及生产共线(约70%零部件共享)/规模效应等对应的部分成本下降(vs。 Model Y国产车型空间增大/配置升级等导致的新增成本),我们预计Model Y国产车型的毛利率约35%+,EBIT利润率25%+。

盈利空间测算

我们预计在2025E前后,Model 3/Y国产车型的盈利空间有望达35亿美元;其中,Model 3国产车型有望达20亿美元(盈利空间区间约15-25亿美元),Model Y国产车型有望达15亿美元(盈利空间区间约10-20亿美元)。

3.3、德国工厂

产能与销量空间测算

目前,柏林工厂仍处于投建状态(预计2021E Model Y有望交付)。考虑到产能规划与爬坡,我们预计约2025E柏林工厂50万辆年产能有望全部释放。

鉴于对定位与定价策略的分析,我们维持Model 3/Y德国车型或蚕食更多的是BBA等传统燃油车型欧洲市场份额的判断。当前,欧洲市场BBA B级车型销量规模约70+万辆(其中,B级轿车35+万辆,B级SUV约30+万辆)。

我们预计Model 3德国车型的销量空间或约25万辆,Model Y德国车型的销量空间或约25万辆(对应柏林工厂产能规划约50万辆/年)。其中,预计大部分或来自于从欧洲BBA传统燃油车型的切换(预计从BBA切换至Model 3/Y德国车型的销量空间或分别约20万辆,对应Model 3/Y德国车型占欧洲BBA B级轿车/SUV的销量比率分别约0.5)。

定价策略与成本分拆

a)定价方面(不考虑优惠/节油等因素)

当前欧洲市场Model 3售价约4.5+万欧元(vs。 美国市场售价约4.0+万美元,对应约3.5+万欧元);欧洲市场Model Y四驱高配车型有望于2020/8交付,售价约5.0+万欧元(vs。 美国市场售价约5.0+万美元,对应约4.5+万欧元)。

我们维持特斯拉或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将其产能打满的观点不变。我们判断由于目前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政策扶持阶段,因此其定价取决于1)欧洲各国政府的购置补贴政策标准(表3,欧洲尤其德国补贴加码vs。 美国补贴取消/中国补贴退坡),2)德国工厂的生产成本。

我们预计特斯拉在柏林建厂/投产或提振其在欧洲市场的受众度;同时,也将带来产能利用率提升/运输等方面的费用压缩(vs。 德国较高的劳工成本)。

结合以上各项因素(尤其欧洲购置补贴政策/德国较高的劳工成本等影响),我们预计2025E Model 3德国车型平均售价约3.5万欧元(对应约4.0万美元),2025E Model Y德国车型平均售价约4.0万欧元(对应约4.5万美元)。

b)成本分拆

从现有的欧系/美系车企毛利率(营业成本)、以及净利润率(研发费用/SG&A等费用)比较来看,1)欧系车企毛利率约20%(vs。 美系车企约10%-15%);2)欧系车企净利润率约5%+(vs。 美系车企约<5%)。

我们认为这主要或由于欧系(尤其德系)车企更高的产能利用率、以及较强的车型竞品力(部分欧系品牌定位于豪车市场)。

从各项成本分拆角度来看,1)营业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折旧摊销/人工费用/制造成本;我们预计与美国工厂相比,德国工厂的产能利用率提升或将压缩包括折旧摊销/人工费用等方面的单车固定成本(vs。 德国劳工成本相对于美国高约30%)。2)预计德国工厂研发费用或有大幅压缩(vs。欧系/美系车企约2%-6%)。3)预计德国工厂SG&A费用率或将与行业持平约10%。

我们以当前美国工厂的Model 3毛利率(约20%+)为基准,综合考虑德国Model 3/Y相对于美国工厂的溢价空间(更高的劳工成本)、以及德国工厂产能利用率提升等因素,预计Model 3德国车型毛利率约22%+,EBIT利润率约11%+;预计Model Y德国车型毛利率约28%+,EBIT利润率约17%+。

盈利空间测算

我们预计约2025E,德国工厂Model 3/Y车型的盈利空间有望达25亿美元;其中,Model 3德国车型有望达10亿美元(盈利空间区间约5-15亿美元),Model Y德国车型有望达15亿美元(盈利空间区间约10-20亿美元)。

4长期市值空间测算

PE估值中枢分析

我们以苹果估值为参考,将iPhone的主要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1)产品孵化期(2007-2009,盈利/估值驱动),PE估值中枢约12x-28x;2)产品普及期(2010-2015,盈利驱动),PE估值中枢约10x-15x;3)产品迭代期(2016至今,市场驱动),PE估值中枢约12x-20x(2016至今,纳斯达克指数PE估值中枢约30x-34x vs。 2010-2015约21x-34x)。

我们分析,特斯拉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电池技术与智能驾驶技术。1)电池方面,目前圆柱/方形/软包等各有优劣势,技术路径尚未最终确定(特斯拉收购Maxwell/Hibar后的技术升级/成本控制等对应的竞争力增强前景可期);2)智能驾驶方面,目前特斯拉尚处于智能驾驶L2+阶段,其核心竞争优势之一的OTA/Autopilot(芯片/软件)功能尚未充分释放。

我们预计1)2020E-2025E特斯拉或类似于2007-2009苹果的产品孵化期(车型性能日趋成熟/价格更具市场竞争力);2)2025E-2030E(结合欧洲碳排放规划/部分欧洲国家燃油车限售等政策)特斯拉或类似于2010-2015苹果的产品普及期(新能源车型渗透率迅速抬升);3)2030E之后,特斯拉或类似苹果的产品迭代期(或通过OTA升级/Autopilot等功能变现维稳其销量规模)。

通过与苹果分阶段的估值比较,结合新能源车技术/市场特征,我们预计特斯拉长期PE估值中枢或约15x(其中,2025E前后的PE估值中枢约20x-30x)。

2025E市值空间预测

基于对美国/中国/德国工厂的盈利空间测算、以及PE估值分析,我们预计2025E前后的特斯拉市值空间或近3,000亿美元(其中,预计整车部分市值空间或约2,300+亿美元,智能驾驶部分市值空间或约500+亿美元)。

5 2020E或仍存指引下修风险

4月特斯拉Model 3国产车型产量持续爬坡但销量环比回落(产销节奏不匹配 vs。 按订单交付模式),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或在于1)4月部分订单从标准续航切换至长续航,2)交付延迟(4/23补贴政策出台导致的部分标准续航订单交付延迟、以及或受潜在海外供应链影响对应的备货/平滑交付量)。

我们判断,1)国内订单仍相对稳健(2020/5/1调价后Model 3国产标准续航的竞品力增强,部分长续航订单切换回标准续航)。2)美国工厂已于5月中旬复工(海外供应链也将逐步恢复),预计订单或将逐步转换为交付量。

截止目前,特斯拉尚未修正2020E全年交付量指引(约50万辆);结合复工对应的产能恢复情景测算,我们预计2Q20E交付量约6.3万辆-7.2万辆,对应2020E交付量或存<3%的指引下修风险(预计约48.7万辆-49.6万辆)。

我们在2020/4/30发布的《1Q20业绩超预期,看好2H20E销量与业绩爬坡——特斯拉(TLSA)跟踪报告》中,已下修2020E全年销量至48.1万辆。但鉴于特斯拉美国工厂的复工时点(整车于5/18复工)快于我们此前预期,小幅上修2020E全年销量至49.0万辆。

我们的观点,1)看好2H20E(Model 3国产车型与Model Y)销量/业绩爬坡前景;2)看好长期盈利/市值空间前景(预计2025E前后的盈利空间或达95亿美元,对应的市值空间或近3,000亿美元);3)预计公共卫生事件/指引下修风险等导致的短期股价波动或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

6 估值水平与投资评级

我们在2019/11/20发布的《全球领军新能源车企,Model 3国产有望盈利催化——特斯拉(TLSA)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中,从竞争力、销量、盈利、以及自由现金流这四个方面对特斯拉的核心价值进行了分析。

其中,我们判断,1)特斯拉在动力电池BMS系统、以及Autopilot自动驾驶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技术/成本优势)且优势依然有望延续;2)预计Model 3国产车型的毛利率或达30%+,EBIT利润率或达20%+。

我们判断特斯拉股价在经历上涨之后,市场聚焦的核心为1)技术/产品是否能有效转换为销量(价格趋势);2)成本控制对应的单车盈利情况;3)估值体系即将从PS切换至PE,对应的估值区间、以及长期市值空间的分析。

1)定价与销量方面,持续看好特斯拉在BMS与Autopilot的市场竞争力,预计其或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将其产能打满(走量低配车型贴合购置补贴政策 vs。 高配车型通过OTA升级/Autopilot功能维稳售价)。

2)成本控制与单车盈利方面,我们测算美国/中国、以及德国工厂的长期盈利空间(预计2025E前后的特斯拉盈利空间或达95亿美元;其中,预计美国工厂或达35亿美元,中国工厂或达35亿美元,德国工厂或达25亿美元)。

3)PE估值切换与长期市值方面,我们预计特斯拉长期PE估值中枢或约15x;其中,2025E前后的PE估值中枢或约20x-30x,对应2025E前后的市值空间或近3,000亿美元(其中,预计整车部分市值空间或达2,300+亿美元)。

公共卫生事件/停产或导致2020E存指引下修风险,预计短期股价波动或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1)现金流依然充沛(受益于前期增发融资约23亿美元,1Q20特斯拉在手现金约80.8亿美元;此外,2020/5上海工厂获约人民币40亿元的经营开支方面融资);2)维持看好2H20E(Model 3国产车型与Model Y)销量/业绩爬坡前景;3)持续看好特斯拉长期盈利/市值空间前景(预计2025E盈利空间或达95亿美元,对应的市值空间或近3,000亿美元)。

鉴于对2020E销量小幅上修,我们上修2020E总收入至296.6亿美元、维持2021E/2022E总收入分别约471.7亿美元/548.7亿美元不变。我们上修2020E Non-GAAP归母净利润至9.4亿美元、维持2021E/2022E Non-GAAP归母净利润分别约30.3亿美元/38.2亿美元不变。

我们看好特斯拉的长期价值,预计公共卫生事件/指引下修风险等导致的短期股价波动或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维持“买入”评级。

1)预计2025E前后的盈利空间或达95亿美元。基于相对估值,我们预计2025E前后的市值空间或近3,000亿美元。

2)基于FCFF绝对估值(2020E销量/业绩小幅上修),我们上调目标价至US$980.72(对应约6.2x/4.0x/3.6x 2020E/2021E/2022E Non-GAAP PS、以及对应约193.5x/61.5x/51.4x 2020E/2021E/2022E Non-GAAP PE)。

7 风险分析

核心风险:1)海外工厂产能恢复与供应链恢复不及预期;2)Model 3国产车型销量/毛利率爬坡不及预期;3)Model Y美国工厂扩产、以及销量/毛利率爬坡不及预期;4)Model Y国产导入/交付时间点不及预期(上海工厂产能爬坡不及预期);5)美国工厂扩产、以及欧洲工厂投产初期的盈利拖累。

行业风险:传统车企(尤其大众MEB平台)新能源车型的加速导入等,或弱化公司已有的先发优势与产品竞争力。

其他风险: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市场风险、以及全球经济/消费力放缓风险,汇率风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从苹果的价值看特斯拉:五年内市值能到3000亿美元?

作者  |  2020-05-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从苹果的估值看特斯拉:五年内市值能到3000亿美元?

特斯拉股价在经历上涨之后,市场聚焦的核心为1)技术/产品是否能有效转换为销量(价格趋势);2)成本控制对应的单车盈利情况;3)估值体系即将从PS切换至PE,对应的估值区间、以及长期市值空间的分析。

预计特斯拉或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将产能打满

1)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在于BMS电池系统与Autopilot智能驾驶。2)我们预计特斯拉或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将其产能打满(走量低配车型贴合各国购置补贴政策 vs。 高配车型通过OTA升级/Autopilot功能维稳售价);其中,欧洲市场前景巨大(我们预计2018-2030E欧洲NEV销量Cagr约22.9%-27.7%至450-720万辆,渗透率约25.8%-45.8%),特斯拉必须通过进军且赢下欧洲市场(或主要为大众MEB平台车型)来扩大全球市占率。

预计2025E前后,特斯拉盈利空间或达95亿美元

通过对定价、以及成本/费用分拆与比较,我们测算2025E前后的特斯拉盈利空间或达95亿美元;其中,美国工厂或达35亿美元(毛利率约24%+),中国工厂或达35亿美元(Model 3/Y毛利率分别约30%+/35%+),德国工厂或达25亿美元(Model 3/Y毛利率分别约22%+/28%+)。

预计2025E前后,特斯拉市值空间或近3,000亿美元

通过与苹果(APPL)分阶段的估值比较,结合新能源汽车技术/市场特征,我们预计特斯拉长期PE估值中枢或约15x;其中,2020E-2025E特斯拉或类似于2007-2009苹果的产品孵化期,对应的PE估值中枢或约20x-30x(vs。 苹果约12x-28x)。我们预计2025E前后的特斯拉市值空间或近3,000亿美元(其中,预计整车部分市值空间或达2,300+亿美元)。

维持“买入”评级

鉴于美国工厂复工时点快于我们此前预期,上修2020E Non-GAAP归母净利润至9.4亿美元、维持2021E/2022E Non-GAAP归母净利润分别约30.3亿美元/38.2亿美元。我们看好特斯拉的长期价值,预计短期股价波动或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上调目标价至US$980.72(对应约193.5x/61.5x/51.4x 2020E/2021E/2022E Non-GAAP PE),维持“买入”评级。

核心风险提示:海外工厂产能恢复与供应链恢复不及预期;Model 3国产车型与Model Y销量/毛利率爬坡不及预期;Model Y国产导入/交付时间点不及预期;美国工厂扩产、以及欧洲工厂投产初期对盈利的拖累。

投资聚焦

关键假设

交付量方面:我们预计2025E前后的特斯拉全球产销量有望达约200万辆(其中,美国工厂约100万辆,中国/德国工厂分别约50万辆/50万辆)。

平均售价方面:我们预计在2025E前后,1)美国工厂平均售价约4.2万美元;2)中国工厂平均售价约人民币25万元(对应约3.5万美元);3)德国工厂平均售价约3.5万欧元-4.0万欧元(对应约4.0万美元-4.5万美元)。

美国工厂:预计2025E毛利率约24%+。中国工厂:预计Model 3国产车型毛利率约30%+,Model Y国产车型毛利率约35%+。德国工厂:预计Model 3德国车型毛利率约22%+,Model Y德国车型毛利率约28%+。

我们区别于市场的观点

1)技术/产品是否能有效转换为销量(价格趋势):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在于BMS动力电池系统、以及Autopilot智能驾驶技术。我们预计特斯拉或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将其产能打满(走量低配车型贴合各国购置补贴政策 vs。 高配车型通过OTA升级/Autopilot功能维稳售价)。

2)成本控制对应的单车盈利情况:通过成本分拆与比较,我们测算出美国、中国、以及德国工厂的长期盈利空间(预计2025E前后的特斯拉盈利空间或达95亿美元;其中,美国/中国/德国工厂约35亿美元/35亿美元/25亿美元)。

3)PE估值中枢、以及长期市值空间的分析:我们以iPhone不同发展阶段对应的苹果估值为参考,预计特斯拉长期PE估值中枢或约15x;其中,2025E前后的PE估值中枢或约20x-30x,对应2025E前后的特斯拉市值空间或近3,000亿美元(其中,整车部分市值空间或达2,300+亿美元)。

股价上涨的催化因素

1)2H20E销量/业绩爬坡;2)盈利逐步兑现。

估值与目标价

鉴于美国工厂复工时点快于我们此前预期(整车于5/18复工),我们小幅上修2020E全年销量至49.0万辆,预计2Q20E交付量约6.3万辆-7.2万辆,对应2020E交付量约48.7万辆-49.6万辆(仍存<3%的指引下修风险)。

鉴于2020E销量小幅上修,我们上修2020E总收入至296.6亿美元、维持2021E/2022E总收入分别约471.7亿美元/548.7亿美元不变,上修2020E Non-GAAP归母净利润至9.4亿美元、维持2021E/2022E Non-GAAP归母净利润分别约30.3亿美元/38.2亿美元不变。

我们看好特斯拉的长期价值,预计短期股价波动或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维持“买入”评级。1)预计2025E前后的盈利空间或达95亿美元。基于相对估值,我们预计2025E前后的市值空间或近3,000亿美元。2)基于FCFF绝对估值(2020E销量/业绩小幅上修),我们上调目标价至US$980.72(分别对应约6.2x/4.0x/3.6x 2020E/2021E/2022E Non-GAAP PS、以及对应约193.5x/61.5x/51.4x 2020E/2021E/2022E Non-GAAP PE)。

1 复盘与市场聚焦核心

尽管受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停产(中国工厂已于2/10复工,美国工厂已于5月中旬复工)、以及Model 3国产车型减配风波(芯片减配至HW2.5的免费升级至HW3.0、以及部分电池切换至LG对应的续航里程略有差距)等影响,从2019/11/20至今,特斯拉股价上涨约126.9%(vs。 纳指上涨约5.7%),其中从2020/3/31至今,特斯拉股价上涨约52.5%(vs。 纳指上涨约17.1%)。

复盘来看,我们认为特斯拉股价上涨主要由于交易面与基本面的共同影响。

交易面:空头回补的交易型特征(截止至2020/4/30,特斯拉的做空量占比下降至约11.7% vs。 上市至今平均值约32.2%)。

基本面:1)4Q19-1Q20交付量与业绩表现稳健;其中,3月Model 3国产标准续航终端销量约1.1万辆(国内NEV乘用车市占率约23.2%);2)上海工厂产能爬坡(2019年底约3,000辆/周,1Q20爬坡至约4,000辆/周,预计2Q20E或达5,000辆/周,预计4Q20E或达6,000辆/周);3)产品线日趋完善(2021E Model Y国产车型量产交付,预计后续低配售价或调整至人民币30万元以内),有望进一步驱动国产车型销量/盈利爬坡。

我们判断特斯拉股价在经历上涨之后,市场聚焦的核心为1)技术/产品是否能有效转换为销量(价格趋势);2)成本控制对应的单车盈利情况;3)估值体系即将从PS切换至PE,对应的估值区间、以及长期市值空间的分析。

我们的观点,1)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在于BMS动力电池系统、以及Autopilot智能驾驶技术,我们看好走量低配车型的交付与爬坡前景;预计特斯拉或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将其产能打满(走量低配车型贴合购置补贴政策 vs。 高配车型通过OTA升级/Autopilot功能维稳售价);其中,除美国/中国之外,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巨大,特斯拉须通过深耕欧洲市场拓宽其全球销量。

2)通过成本分拆与比较,我们测算出美国/中国、以及德国工厂的长期盈利空间(预计2025E前后,特斯拉盈利空间或达95亿美元;其中,预计美国工厂或达35亿美元,中国工厂或达35亿美元,德国工厂或达25亿美元)。

3)随着盈利兑现/估值体系切换,我们预计特斯拉长期PE估值中枢或约15x;其中,2025E前后的PE估值中枢或约20x-30x,对应2025E前后的市值空间或近3,000亿美元(其中,预计整车部分市值空间或达2,300+亿美元)。

2 欧洲市场,下一个增长点

2.1、新能源汽车前景巨大

当前欧洲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约占全球的20%-25%(vs。 中国约30%、美国约20%-25%),2019欧洲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约3.4%(vs。中国约4.7%、美国约4.1%--美国包括轻型货车)。

从行业角度来看:1)欧洲与中国/美国是全球汽车产销量的三大主要市场(尤其德国历来是汽车强国),但其新能源汽车的发力时间节点却相对落后于中国/美国;2)随着欧洲碳排放规划/部分国家燃油车限售禁令、以及各国补贴扶持政策等陆续落地,政策驱动或迅速抬升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

根据IEA的相关数据,我们预计2018-2030E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Cagr约22.9%-27.7%(vs。 全球约20.9%-27.8%),2030E欧洲市场销量规模或达450-720万辆(渗透率约25.8%-45.8%)为继中国之后的第二大市场(其中,预计约90%+为纯电动车型 vs。 2018年欧洲纯电动销量占比约64.4%)。

我们分析,1)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巨大,当前尚处于还未全面释放阶段;2)特斯拉必须通过进军且赢下欧洲市场来扩大其全球市占率。

2.2、新能源销量主要贡献国分拆

2019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45.3%至55.9万辆;其中,德国/英国/法国的销量占比约43.5%,荷兰/瑞典/挪威的销量占比约33.5%。具体分拆来看,2019德国/英国/法国、以及荷兰/瑞典/挪威的合计纯电动乘用车销量增速约76.3%(合计纯电动乘用车的总销量占比约50.5%),插电混动乘用车销量增速约4.1%(合计插电混动乘用车的总销量占比约26.5%)。

我们将对德国/英国/法国、以及荷兰/瑞典/挪威的政策与销量结构进行分拆。

政策面分拆梳理

我们分析,1)2019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主要以给予购置补贴为代表的德国/英国/法国、以及以给予更多税率优惠为代表的荷兰/瑞典/挪威为主;目前,德国政策扶持力度在加大(政府与主机厂平均分摊)、且销量规划较为激进。

2)从政策细则来看,给予购置补贴的德国/英国/法国更偏向于中小型纯电动车型或主要为欧系车企(荷兰/瑞典也或切换至以给予购置补贴为主);对比而言,给予税率优惠的挪威则更注重车型的市场竞争力以及性价比。

纯电动市场销量分拆、以及各国主力车型分拆

从2019德国/英国/法国、以及荷兰/瑞典/挪威的纯电动车型合计销量排名来看,最畅销的五款车型分别为特斯拉Model 3/雷诺Zoe/宝马i3/大众Golf/日产leaf(欧系车型/特斯拉Model 3销量占比分别约47.0%/40.5%)。具体分拆来看,各国前三大最畅销纯电动车型的销量占比约45%-65%;其中,Model 3占法国纯电动销量的比例最低约13.2%、占荷兰纯电动销量的比例最高约48.7%(vs。 德国约14.7%/英国约24.6%、瑞典/挪威约26%)。

从2019各国数据来看,1)德国最畅销的为雷诺Zoe/宝马i3/特斯拉Model 3(其中,Zoe/i3合计销量约Model 3的2.1x);2)法国最畅销的为雷诺Zoe/特斯拉Model 3/日产Leaf(其中,Zoe销量约Model 3的2.9x);3)除德国/法国之外,特斯拉Model 3在英国、以及荷兰/瑞典/挪威均位列各市场销量第一(其中,荷兰的特斯拉Model 3销量为排名第二车型现代Kona的5.4x,挪威的特斯拉Model 3销量为排名第二车型大众Golf的1.7x)。

我们分析,1)当前欧洲纯电动车市场仍处于集中度较高阶段;2)德国/英国/法国或受补贴购置等政策导向、以及欧系车型偏好等因素影响(vs。 挪威、以及2019给予更多税率优惠的荷兰则更倾向于车型性能对应的竞品力)。

我们的观点,1)2019特斯拉在荷兰/挪威等欧洲国家的收入占比并不低,荷兰/挪威合计约占总收入的11.4%(vs。 美国/中国约51.5%/12.1%)。

2)在以BBA等德系车型为代表的高端车领域,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受众度或相对低于美国(2019欧洲市场Model 3占BBA B级轿车销量比率约0.2 vs。 美国约1.2,我们预计柏林建厂/产能爬坡有望带动欧洲市场比率至约0.5)。

我们判断,纯电动车型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增长前景可期,各细分领域或都存较大发展空间;但当前欧洲销量更多的还是依赖于购置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鉴于欧洲各国补贴政策或更偏向于中低端纯电动车型(或主要为欧系车企)、以及包括大众等欧系新能源车型的密集上市规划,预计欧洲市场竞争或将逐步加剧(预计特斯拉的竞争对手或主要为大众MEB平台车型)。

2.3、竞争格局分析

我们分析,1)从市场定位角度来看,特斯拉主要对标车型或为BBA等豪华品牌主力车型;对比而言,预计特斯拉或将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售价 vs。 BMS/Autopilot对应的续航里程/智能驾驶功能);此外,BBA也将同样面临售价相对较高/购置补贴政策不占优等风险。2)鉴于大众集团的欧系车企属性、以及中低端纯电动乘用车密集上市规划;预计在欧洲纯电动市场,与特斯拉直接竞争/抢占市场份额的或为大众集团(尤其MEB平台紧凑车型)。

对于大众集团而言,已经交付的纯电动车型仅包括1)豪华车型奥迪e-tron、奥迪Q2L、保时捷Taycan,2)大众朗逸、大众高尔夫、以及大众宝来等。

但从新能源车型的技术/产品储备角度来看,大众拥有四个新能源汽车平台,分别为MLB-EVO、MEB、PPE、J1。其中,1)MLB-EVO平台生产大众高端车型/奥迪/保时捷传统燃油车型、以及奥迪e-tron纯电动SUV等新能源车型;2)MEB为紧凑型纯电动平台(奥迪与大众/斯柯达/西雅特平台共享);3)PPE中大型纯电动平台(与保时捷共同研发);4)J1高性能纯电动平台(与保时捷共同研发,生产奥迪e-tron GT概念车/保时捷Taycan等车型)。

我们认为从平台规划来看,1)大众新能源的走量车型或主要来自于MEB与PPE平台;2)鉴于PPE平台的中大型定位属性(或将主要覆盖中高端至豪华市场的各细分领域),预计PPE平台的车型上市时间点或晚于MEB平台。

从当前产品规划角度来看, 2020E大众MEB平台交付的车型为ID.3(小型SUV)、以及ID.4(紧凑型SUV),其中,ID.3已经公布欧洲市场定价(约3.0+万欧元),我们预计ID.4定价或约4.0+万欧元(落入购置补贴范围内)。此外,ID.4或将于2020E年底国产导入(上汽大众初期规划产能约24万辆)。

我们判断,1)大众MEB纯电动平台或具有较强的可拓展性(可衍生出多款轴距/轮距、以及底盘高度/车身结构不同的车型),有利于降价成本/售价;大众MEB或将在德国/英国/法国等以购置补贴为代表的欧洲市场占据优势

2)特斯拉的德国建厂/降本、定价与配置(改善性价比),以及提升品牌受众度等将是决定其是否能赢下欧洲市场的关键(我们将在德国工厂盈利空间测算部分,对德国工厂Model 3/Y的价格/成本、以及盈利情况做具体分析)。

3 特斯拉各国工厂盈利空间测算

我们分析,1)特斯拉在动力电池(电芯)、以及智能驾驶(传感器)等方面具有成本优势;2H20E-1H22E与宁德时代在Model 3国产短续航的磷酸铁锂电池合作,有望进一步压缩成本(为国产车型降价/冲量留有足够空间)。

2)预计特斯拉或针对各细分市场的消费属性/供求结构,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将其产能打满(走量低配车型贴合购置补贴政策 vs。 高配车型通过OTA升级/Autopilot功能维稳售价);同时通过成本控制,带动盈利爬坡。

3)根据特斯拉车型交付与产能规划(或将在美国再新建两个工厂分别用于生产Model Y/Cybertruck);我们预计在2025E前后,特斯拉的全球产销量有望达约200万辆(美国工厂约100万辆,中国/德国工厂分别约50万辆)。

3.1、美国工厂

产能方面

截止至1Q20,美国工厂总年产能约49万辆(其中,Model 3/Y约40万辆,Model S/X约9万辆);管理层指引2020E将Model 3/Y扩产至50万辆(对应2020E美国工厂总年产能约59万辆)。此外,特斯拉或将在美国新建两大工厂用于生产/交付Model Y、以及Cybertruck。

鉴于Model Y的销量预期(或高于Model 3)、Cybertruck交付规划、以及新工厂的投产/爬坡等;我们预计2025E(或早于2025E),美国工厂总年产能有望达100万辆(其中,Model 3/Y约80万辆,Model S/X约10万辆,Cybertuck约10万辆)。结合特斯拉或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将其产能打满,我们预计2025E美国工厂总产销量有望达100万辆。

定价方面

当前美国市场Model 3售价约4.0+万美元(考虑优惠/节油之后的售价约3.5+万美元),美国市场Model Y(仅为高配四驱车型)售价约5.0+万美元(考虑优惠/节油之后的售价约4.5+万美元)。

1)我们预计走量车型主要为Model 3/Y(对应的Model S/X、以及Cybertruck降价压力或相对有限);2)我们测算2025E美国工厂平均售价(不考虑优惠/节油因素)约4.2万美元(vs。 2019约5.7万美元/1Q20约5.8万美元)。

盈利空间测算

1Q20特斯拉剔除积分收入后的汽车毛利率约20%;考虑到中国工厂爬坡等影响(Model 3国产车型毛利率已接近其美国工厂的水平),我们预计当前美国工厂的毛利率约20%+。

我们判断,1)从毛利率贡献角度来看,爬坡后的Model Y或高于Model S/X或高于Model 3或高于Cybertruck;2)鉴于Model Y的爬坡,预计2025E美国工厂的毛利率有望达24%+;3)预计美国工厂的R&D费用率约5%,SG&A费用率约10%,对应EBIT利润率近10%+;4)预计在2025E前后,美国工厂的盈利空间有望达35亿美元(盈利空间约25-45亿美元)。

3.2、中国工厂

截止目前,中国工厂生产交付的车型为Model 3国产标准续航升级版(补贴后售价下调人民币2.8万元,对应补贴前售价下调人民币3.2万元至约29.2+万元);此外,Model 3国产长续航计划于2H20E交付(补贴后售价上调人民币5,000元,对应补贴前售价维持不变约人民币36.9+万元),Model 3国产高性能计划于2021E交付(补贴前售价维持不变约人民币42.0+万元)。

根据国内最新补贴政策,2020/4/23-2020/7/22交付且上牌的Model 3国产标准续航与长续航可分别获得补贴约人民币2.0万元与2.3万元,2020/7/23之后的Model 3国产长续航补贴取消(Model 3国产标准续航继续享有补贴,预计2020E/2021E/2022E的补贴分别约人民币2.0/1.6/1.1万元)。

我们认为,1)Model 3国产标准续航的价格下调(<=人民币30万元),符合我们对特斯拉定价策略的判断;此外,Model 3国产短续航的售价或继续下沉,进一步驱动上海工厂的销量与盈利爬坡。2)预计补贴过渡期之后,Model 3国产长续航售价或下降约人民币2万元(维持终端售价基本一致)。

产能爬坡

截止至1Q20,上海工厂产能已爬坡至4,000辆/周(对应年产能约20万辆);我们预计在2020E年底,产能有望爬坡至6,000辆/周(对应年产能约30万辆);预计2021E-2022E,上海工厂50万辆年产能有望全部释放。

销量空间测算

我们预计特斯拉的客户群体或主要分为三类:1)从BBA等豪华品牌传统燃油车型切换过来的客户;2)受传统燃油车限牌等因素影响的客户;3)追求新能源车科技感(特斯拉BMS/Autopilot)的客户。

我们判断,1)预计Model 3/Y国产车型或蚕食更多的是BBA等传统燃油车型国内市场份额;2)预计Model 3国产车型的销量空间或约30万辆,Model Y国产车型的销量空间或约20万辆(对应上海工厂产能规划约50万辆/年)。

1)从BBA等豪华品牌传统燃油车型切换过来的客户

当前国内豪车市场销量规模近300万辆(豪车渗透率近15%);其中,B级车型在豪车市场的销量占比约20%+达60-70万辆(B级轿车约45-50万辆, B级SUV约20-25万辆),主要以BBA品牌为主。

考虑到消费升级趋势/SUV偏好、以及豪车B级车型的入门级属性,我们预计国内豪车(尤其B级车型)的渗透率仍有望上升,预计豪车B级车型的销量空间或达60-100万辆(B级轿车约45-60万辆,B级SUV约20-40万辆);其中,预计BBA B级轿车/B级SUV空间或分别约40-55万辆/20-35万辆。

我们预计特斯拉或通过订单/产能爬坡、结合差异化定价策略,带动Model 3/Y国产车型占国内BBA B级轿车/SUV的销量比率分别至约0.5/0.5(vs。 2019美国Model 3占BBA B级轿车销量比率约1.2),对应国内从BBA B级车型切换至Model 3/Y国产车型的销量空间分别约25万辆/15万辆。

2)受传统燃油车限牌等因素影响的客户

2018-1H19国内限购城市非营运的B级新能源车型(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占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比例约3%-5%;我们预计受传统燃油车限牌等因素影响对应的Model 3/Y国产车型销量空间或分别约<5万辆。

3)追求新能源车科技感(特斯拉BMS/Autopilot)的客户

2019蔚来ES6/ES8合计销量约2.0万辆;我们预计由于新能源车科技感(特斯拉BMS/Autopilot)对应的Model 3/Y国产车型销量空间或分别约<5万辆。

通过对特斯拉的消费结构分拆、结合其定价策略,我们预计Model 3国产车型的销量空间或约30万辆,Model Y国产车型的销量空间或约20万辆(对应上海工厂产能规划约50万辆/年);其中,我们预计大部分或来自于从国内BBA传统燃油车型的切换(预计从BBA切换至Model 3国产车型的销量空间约25万辆,切换至Model Y国产车型的销量空间约15万辆)。

定价策略与成本分拆

a)Model 3国产车型

我们预计在Model 3国产车型约30万辆的销量空间内,约50%或来自于短续航车型(vs。 标准续航升级版/长续航/高性能分别约30%/15%/5%),对应2021E Model 3国产车型平均售价(补贴前)约人民币28-29万元。

从盈利空间角度来看,1)管理层指引截止至1Q20,上海工厂Model 3毛利率已接近其美国工厂的水平(我们预计美国工厂Model 3毛利率约20%+);预计随着产能爬坡(固定成本分摊)/国产化率持续提升等,Model 3国产车型的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改善。2)在2019/11/20发布的《全球领军新能源车企,Model 3国产有望盈利催化——特斯拉(TLSA)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我们测算Model 3国产车型毛利率有望达30%+,EBIT利润率有望达20%+。

在定价趋势方面,我们假设Model 3国产车型毛利率维稳(部分降本转换为售价下降),1)在仅考虑虑电池成本约10%年化降幅的情况下,预计2025E Model 3国产车型平均售价或下降至约人民币25万元(对应约3.5万美元);2)除电池成本年降之外,考虑到国产化率上升/零部件供应商切换(短续航采用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以及规模效应等对应的成本进一步压缩,我们预计定价下移后Model 3国产车型的盈利改善空间依然可期(或根据市场需求/订单情况、以及扩产规划存在售价进一步下调的可能)。

b)Model Y国产车型

在定价趋势方面,考虑到Model Y的SUV车型属性、以及美国市场Model Y vs。 Model 3的定价策略,我们预计2025E Model Y国产车型平均售价约人民币28万元(对应约4.0万美元,相对于Model 3国产车型溢价约10%)。

在成本分拆、以及利润率方面,考虑到Model Y国产车型相对于Model 3国产车型的溢价、以及生产共线(约70%零部件共享)/规模效应等对应的部分成本下降(vs。 Model Y国产车型空间增大/配置升级等导致的新增成本),我们预计Model Y国产车型的毛利率约35%+,EBIT利润率25%+。

盈利空间测算

我们预计在2025E前后,Model 3/Y国产车型的盈利空间有望达35亿美元;其中,Model 3国产车型有望达20亿美元(盈利空间区间约15-25亿美元),Model Y国产车型有望达15亿美元(盈利空间区间约10-20亿美元)。

3.3、德国工厂

产能与销量空间测算

目前,柏林工厂仍处于投建状态(预计2021E Model Y有望交付)。考虑到产能规划与爬坡,我们预计约2025E柏林工厂50万辆年产能有望全部释放。

鉴于对定位与定价策略的分析,我们维持Model 3/Y德国车型或蚕食更多的是BBA等传统燃油车型欧洲市场份额的判断。当前,欧洲市场BBA B级车型销量规模约70+万辆(其中,B级轿车35+万辆,B级SUV约30+万辆)。

我们预计Model 3德国车型的销量空间或约25万辆,Model Y德国车型的销量空间或约25万辆(对应柏林工厂产能规划约50万辆/年)。其中,预计大部分或来自于从欧洲BBA传统燃油车型的切换(预计从BBA切换至Model 3/Y德国车型的销量空间或分别约20万辆,对应Model 3/Y德国车型占欧洲BBA B级轿车/SUV的销量比率分别约0.5)。

定价策略与成本分拆

a)定价方面(不考虑优惠/节油等因素)

当前欧洲市场Model 3售价约4.5+万欧元(vs。 美国市场售价约4.0+万美元,对应约3.5+万欧元);欧洲市场Model Y四驱高配车型有望于2020/8交付,售价约5.0+万欧元(vs。 美国市场售价约5.0+万美元,对应约4.5+万欧元)。

我们维持特斯拉或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将其产能打满的观点不变。我们判断由于目前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政策扶持阶段,因此其定价取决于1)欧洲各国政府的购置补贴政策标准(表3,欧洲尤其德国补贴加码vs。 美国补贴取消/中国补贴退坡),2)德国工厂的生产成本。

我们预计特斯拉在柏林建厂/投产或提振其在欧洲市场的受众度;同时,也将带来产能利用率提升/运输等方面的费用压缩(vs。 德国较高的劳工成本)。

结合以上各项因素(尤其欧洲购置补贴政策/德国较高的劳工成本等影响),我们预计2025E Model 3德国车型平均售价约3.5万欧元(对应约4.0万美元),2025E Model Y德国车型平均售价约4.0万欧元(对应约4.5万美元)。

b)成本分拆

从现有的欧系/美系车企毛利率(营业成本)、以及净利润率(研发费用/SG&A等费用)比较来看,1)欧系车企毛利率约20%(vs。 美系车企约10%-15%);2)欧系车企净利润率约5%+(vs。 美系车企约<5%)。

我们认为这主要或由于欧系(尤其德系)车企更高的产能利用率、以及较强的车型竞品力(部分欧系品牌定位于豪车市场)。

从各项成本分拆角度来看,1)营业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折旧摊销/人工费用/制造成本;我们预计与美国工厂相比,德国工厂的产能利用率提升或将压缩包括折旧摊销/人工费用等方面的单车固定成本(vs。 德国劳工成本相对于美国高约30%)。2)预计德国工厂研发费用或有大幅压缩(vs。欧系/美系车企约2%-6%)。3)预计德国工厂SG&A费用率或将与行业持平约10%。

我们以当前美国工厂的Model 3毛利率(约20%+)为基准,综合考虑德国Model 3/Y相对于美国工厂的溢价空间(更高的劳工成本)、以及德国工厂产能利用率提升等因素,预计Model 3德国车型毛利率约22%+,EBIT利润率约11%+;预计Model Y德国车型毛利率约28%+,EBIT利润率约17%+。

盈利空间测算

我们预计约2025E,德国工厂Model 3/Y车型的盈利空间有望达25亿美元;其中,Model 3德国车型有望达10亿美元(盈利空间区间约5-15亿美元),Model Y德国车型有望达15亿美元(盈利空间区间约10-20亿美元)。

4长期市值空间测算

PE估值中枢分析

我们以苹果估值为参考,将iPhone的主要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1)产品孵化期(2007-2009,盈利/估值驱动),PE估值中枢约12x-28x;2)产品普及期(2010-2015,盈利驱动),PE估值中枢约10x-15x;3)产品迭代期(2016至今,市场驱动),PE估值中枢约12x-20x(2016至今,纳斯达克指数PE估值中枢约30x-34x vs。 2010-2015约21x-34x)。

我们分析,特斯拉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电池技术与智能驾驶技术。1)电池方面,目前圆柱/方形/软包等各有优劣势,技术路径尚未最终确定(特斯拉收购Maxwell/Hibar后的技术升级/成本控制等对应的竞争力增强前景可期);2)智能驾驶方面,目前特斯拉尚处于智能驾驶L2+阶段,其核心竞争优势之一的OTA/Autopilot(芯片/软件)功能尚未充分释放。

我们预计1)2020E-2025E特斯拉或类似于2007-2009苹果的产品孵化期(车型性能日趋成熟/价格更具市场竞争力);2)2025E-2030E(结合欧洲碳排放规划/部分欧洲国家燃油车限售等政策)特斯拉或类似于2010-2015苹果的产品普及期(新能源车型渗透率迅速抬升);3)2030E之后,特斯拉或类似苹果的产品迭代期(或通过OTA升级/Autopilot等功能变现维稳其销量规模)。

通过与苹果分阶段的估值比较,结合新能源车技术/市场特征,我们预计特斯拉长期PE估值中枢或约15x(其中,2025E前后的PE估值中枢约20x-30x)。

2025E市值空间预测

基于对美国/中国/德国工厂的盈利空间测算、以及PE估值分析,我们预计2025E前后的特斯拉市值空间或近3,000亿美元(其中,预计整车部分市值空间或约2,300+亿美元,智能驾驶部分市值空间或约500+亿美元)。

5 2020E或仍存指引下修风险

4月特斯拉Model 3国产车型产量持续爬坡但销量环比回落(产销节奏不匹配 vs。 按订单交付模式),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或在于1)4月部分订单从标准续航切换至长续航,2)交付延迟(4/23补贴政策出台导致的部分标准续航订单交付延迟、以及或受潜在海外供应链影响对应的备货/平滑交付量)。

我们判断,1)国内订单仍相对稳健(2020/5/1调价后Model 3国产标准续航的竞品力增强,部分长续航订单切换回标准续航)。2)美国工厂已于5月中旬复工(海外供应链也将逐步恢复),预计订单或将逐步转换为交付量。

截止目前,特斯拉尚未修正2020E全年交付量指引(约50万辆);结合复工对应的产能恢复情景测算,我们预计2Q20E交付量约6.3万辆-7.2万辆,对应2020E交付量或存<3%的指引下修风险(预计约48.7万辆-49.6万辆)。

我们在2020/4/30发布的《1Q20业绩超预期,看好2H20E销量与业绩爬坡——特斯拉(TLSA)跟踪报告》中,已下修2020E全年销量至48.1万辆。但鉴于特斯拉美国工厂的复工时点(整车于5/18复工)快于我们此前预期,小幅上修2020E全年销量至49.0万辆。

我们的观点,1)看好2H20E(Model 3国产车型与Model Y)销量/业绩爬坡前景;2)看好长期盈利/市值空间前景(预计2025E前后的盈利空间或达95亿美元,对应的市值空间或近3,000亿美元);3)预计公共卫生事件/指引下修风险等导致的短期股价波动或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

6 估值水平与投资评级

我们在2019/11/20发布的《全球领军新能源车企,Model 3国产有望盈利催化——特斯拉(TLSA)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中,从竞争力、销量、盈利、以及自由现金流这四个方面对特斯拉的核心价值进行了分析。

其中,我们判断,1)特斯拉在动力电池BMS系统、以及Autopilot自动驾驶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技术/成本优势)且优势依然有望延续;2)预计Model 3国产车型的毛利率或达30%+,EBIT利润率或达20%+。

我们判断特斯拉股价在经历上涨之后,市场聚焦的核心为1)技术/产品是否能有效转换为销量(价格趋势);2)成本控制对应的单车盈利情况;3)估值体系即将从PS切换至PE,对应的估值区间、以及长期市值空间的分析。

1)定价与销量方面,持续看好特斯拉在BMS与Autopilot的市场竞争力,预计其或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将其产能打满(走量低配车型贴合购置补贴政策 vs。 高配车型通过OTA升级/Autopilot功能维稳售价)。

2)成本控制与单车盈利方面,我们测算美国/中国、以及德国工厂的长期盈利空间(预计2025E前后的特斯拉盈利空间或达95亿美元;其中,预计美国工厂或达35亿美元,中国工厂或达35亿美元,德国工厂或达25亿美元)。

3)PE估值切换与长期市值方面,我们预计特斯拉长期PE估值中枢或约15x;其中,2025E前后的PE估值中枢或约20x-30x,对应2025E前后的市值空间或近3,000亿美元(其中,预计整车部分市值空间或达2,300+亿美元)。

公共卫生事件/停产或导致2020E存指引下修风险,预计短期股价波动或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1)现金流依然充沛(受益于前期增发融资约23亿美元,1Q20特斯拉在手现金约80.8亿美元;此外,2020/5上海工厂获约人民币40亿元的经营开支方面融资);2)维持看好2H20E(Model 3国产车型与Model Y)销量/业绩爬坡前景;3)持续看好特斯拉长期盈利/市值空间前景(预计2025E盈利空间或达95亿美元,对应的市值空间或近3,000亿美元)。

鉴于对2020E销量小幅上修,我们上修2020E总收入至296.6亿美元、维持2021E/2022E总收入分别约471.7亿美元/548.7亿美元不变。我们上修2020E Non-GAAP归母净利润至9.4亿美元、维持2021E/2022E Non-GAAP归母净利润分别约30.3亿美元/38.2亿美元不变。

我们看好特斯拉的长期价值,预计公共卫生事件/指引下修风险等导致的短期股价波动或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维持“买入”评级。

1)预计2025E前后的盈利空间或达95亿美元。基于相对估值,我们预计2025E前后的市值空间或近3,000亿美元。

2)基于FCFF绝对估值(2020E销量/业绩小幅上修),我们上调目标价至US$980.72(对应约6.2x/4.0x/3.6x 2020E/2021E/2022E Non-GAAP PS、以及对应约193.5x/61.5x/51.4x 2020E/2021E/2022E Non-GAAP PE)。

7 风险分析

核心风险:1)海外工厂产能恢复与供应链恢复不及预期;2)Model 3国产车型销量/毛利率爬坡不及预期;3)Model Y美国工厂扩产、以及销量/毛利率爬坡不及预期;4)Model Y国产导入/交付时间点不及预期(上海工厂产能爬坡不及预期);5)美国工厂扩产、以及欧洲工厂投产初期的盈利拖累。

行业风险:传统车企(尤其大众MEB平台)新能源车型的加速导入等,或弱化公司已有的先发优势与产品竞争力。

其他风险: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市场风险、以及全球经济/消费力放缓风险,汇率风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亚马逊宣布五大太阳能项目-承诺提前十年完成《巴黎协定》目标

作者  |  2020-05-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亚马逊宣布五大太阳能项目,承诺提前十年完成《巴黎协定》目标

摘要

【亚马逊宣布五大太阳能项目 承诺提前十年完成《巴黎协定》目标】美股投资网5月21日消息亚马逊(Amazon)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环保问题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比如最近,它希望为云计算和亚马逊网络服务(AWS)数据中心再新建造5个可提供约120万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项目,项目横跨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

美股投资网5月21日消息亚马逊(Amazon)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环保问题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比如最近,它希望为云计算和亚马逊网络服务(AWS)数据中心再新建造5个可提供约120万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项目,项目横跨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

据亚马逊副总裁Kara Hurst透露,亚马逊的企业目标之一便是:到2024年可再生能源利用达到80%,到2030年达到100%可再生能源利用,204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并指出,尽管这一目标非常困难,但亚马逊有一个“可行的计划”。上个月,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正式宣布一项100亿美元的基金,以帮助对抗全球变暖,并承诺至少提前十年完成《巴黎协定》。

美股投资网了解到,亚马逊在中国第一个完成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是在山东,是一个10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项目,预计每年发电12.8万千瓦时清洁能源。在澳大利亚,亚马逊在新南威尔士州开展了一个105兆瓦的太阳能项目,预计每年能产生25万兆瓦时的清洁能源。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皮特西瓦尼亚县亚马逊正在建造一个新的太阳能发电厂,为该公司的新总部(HQ2)供电。

除此之外,亚马逊已有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已多达31个,还有60个太阳能屋顶项目,横跨瑞士、美国、巴西、中国、澳大利亚,每年可提供超过760万兆瓦时的可再生能源。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Facebook推出面向小企业的购物平台-股价涨超6%创历史新高

作者  |  2020-05-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Facebook推出面向小企业的购物平台 股价涨超6%创历史新高

5月21日讯,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NASDAQ:FB)的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周二宣布推出Facebook Shops服务,这项服务能让商家更容易地在Facebook和Instagram平台上出售产品。

受此影响,Facebook股价大幅上涨。截至收盘,该股上涨6.04%,报229.97美元/股,盘中一度触及230.75美元的高点。

该公司宣布,Facebook Shops服务是免费的,将允许商家在其Facebook Page、Instagram身份资料、Stories或广告中建立产品列表。未来,Facebook Shops服务还将允许商家通过WhatsApp、Messenger和Instagram Direct的聊天功能向客户销售产品。另外,商家还可以在Facebook和Instagram视频直播期间为贴出产品标签,方便顾客点击标签并被带到产品订购页面。

Facebook此前就已允许商家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出售产品,但Facebook Shops服务将允许商家一次性上传产品目录,以便通过Facebook的各种应用进行访问。

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的直播中表示:“这一系列应用将可提供简单而一致的体验,这意味着人们将可更加容易地进行使用。这当然意味着小企业将会有更高的转化率和更多的销售额。”

在Facebook推出这项服务之际,该公司正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加大力度支持小企业。扎克伯格表示,他亲自参与了这一功能的开发工作。扎克伯格周二表示,在Facebook的800多万广告客户中,小企业占了绝大多数。尽管这项服务是免费的,但将鼓励小企业继续积极参与该平台。自疫情开始以来,Facebook已经宣布了一项1亿美元的计划,通过赠款来为小企业提供支持,并提供了一种方式来让小企业通过Facebook直接向消费者出售礼品卡。

扎克伯格称,从长远来看,Facebook Shops服务和其他电子商务产品可以帮助该公司取得更多的广告销售收入。

“我们的商业模式是广告,所以我们知道,不该向企业收费。如果Facebook Shops服务对企业是有价值的,那么它们通常会想要提高广告出价。”扎克伯格说道。“我们最终会通过这种方式赚钱的。”

尽管这项服务将使商家可以很容易地在Facebook平台上出售产品,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将不得不离开Facebook,前往商家的网站才能完成购买。

只有参与Facebook Checkout计划的企业才能在其社交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易。Facebook正在测试Checkout计划,这项计划仅限受邀者参加。Facebook对通过Checkout完成的销售收取费用,但拒绝透露具体金额,因为该计划目前仍旧处于测试阶段。

Facebook指出,该公司正在与Shopify、BigCommerce和其他伙伴合作来支持小企业。Shopify首席执行官托拜厄斯·卢克(Tobias Lutke)在与扎克伯格一同进行的直播中表示:“小企业需要找到新的买家。对于零售领域的每个人来说,能在Facebook平台上拥有这些强大的工具将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新现实。”

Facebook表示,这项服务于周二正式推出,未来几个月中将会面向更多商家广泛提供。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希望这些工具能够缓解小企业目前面临的一些压力,帮助各种规模的企业为未来做好准备。”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SRNE股票暴涨分析

作者  |  2020-05-2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上周五,有一家以抗体研发为核心的生物制药公司,索伦托美股代号 SRNE,声称在新冠病毒抗体上有重大突破,能100%抑制新冠病毒,当天股价暴涨158%,成交量5亿是日均的100倍。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报道,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医疗公司索伦托,声称发现了一种抗体STI-1499,该抗体可以在4天内在人体中建立防御屏障,隔离冠状病毒,并将其排出人体系统。

这家位于圣地亚哥的公司表示,其STI-1499抗体可以对新冠病毒进行“100%抑制”,并可以在疫苗研发出来之前对新冠进行治疗。

索伦托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季红俊(Henry Ji)博士对福克斯新闻说:“我们想强调的是,有一种治疗方法,可以100%有效。”“如果我们体内有中和抗体,就不需要保持社交距离,而且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复工和重启经济。”

 

他解释这抗体的原理:“我们的抗体能包裹在病毒周围,并将其排出身体。”

当细菌、病毒等入侵人体时,会触发我们免疫系统的保护程序,尽快清除这些有害物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一类人体合成的特殊蛋白质——抗体。抗体疗法,就是用基于这些抗体研发的药物治疗患者。

前阵子被炒得很火的血浆疗法,本质就是抗体疗法。新冠肺炎恢复者的血浆中含有多种天然抗体,可用来救治尚未产生足够抗体的患者。

但血浆疗法看似天然,实际上不确定因素很多:

如治疗性血浆来源有限;

不同人血浆中的抗体浓度及活性不尽相同,效果难以把控;

除有用抗体外,血浆中也含有较多杂质,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或引发安全性风险等。

相对而言,成分单一、剂量精准的抗体药物比血浆的安全性更高,疗效更显著。

当前,许多医学研究人员都在争先恐后地寻找抗体,他们乐观地认为,与开发疫苗相比,抗体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提供救治或预防性护理。

在过去的100年中,抗体疗法已被用作预防感染的手段,但找到新冠病毒的抗体并不容易。美国FDA前局长斯科特·戈特利布(Scott Gottlieb)认为,尽管抗体研究显示出希望,但人们担心这种抗体在对抗病毒中能持续多长时间。

哈佛大学T.H. Chan公共卫生学院免疫学和传染病学教授Phyllis Kanki说:“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受到大面积的病毒感染,那抗体对降低病毒水平非常有效。”

 

索伦托的抗体原理

但如今,索伦托公司的专家们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成功治疗的关键。通过他们的研究,索伦托筛选并测试了他们在过去十年中收集的数十亿种抗体,这使得鉴定出数百种可能成功地将对抗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他们发现,这些抗体中有十几种具有阻止刺突蛋白附着于人类酶ACE2的能力,该酶是病毒通常用于进入人类细胞的受体。

通过进一步的测试,索伦托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特定的抗体STI-1499在阻止新冠病毒感染健康细胞方面显示出100%的有效。季博士称:“当抗体阻止病毒进入人体细胞时,病毒将无法生存。”“如果它们无法进入细胞,就无法复制,最终会死亡,人体就会清除该病毒。”

季博士指出,由于没有副作用,因此该抗体可以用作预防性疗法,而且它可能比任何已开发的疫苗更有效。他说:“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制造疫苗的目的是让人通过疫苗产生抗体。因此,如果您已经拥有抗体,就不需要疫苗了。”

索伦托公司之前宣布,与纽约西奈山卫生系统的科学家合作开发“混合抗体”(antibody cocktail),它每剂会提供三种抗体的混合物,目前发现的STI-1499很可能是混合抗体中的第一抗体。

根据该公司提供给Fox News的一份声明,由于该抗体很厉害,他们还将其开发为一种独立疗法。

索伦托表示,他们每月可以提供多达20万剂抗体,以后会增加到数千万剂以满足需求。

索伦托副总裁Mark Brunswick博士说,疫苗可能需要长达18个月的时间,但抗体治疗却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并且成功率更高。但是,要在几个月内应用抗体治疗,就需要FDA的快速批准。

Brunswick博士说:“一旦注射抗体,患者即刻就对新冠免疫了。因此,如果我们今天被FDA批准,那么今天每个人都可以重新开始工作,不必担心感染新冠病毒。”

如果索伦托公司在接受采访时说的都是真的,那么这项发现绝对是当下全人类的福祉,足以改变全球抗疫的进程,这家公司将拯救全世界!

 

索伦托医疗公司的背景

索伦托医疗公司Sorrento Therapeutics, Inc.创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全职雇员382人,是一家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主要从事肿瘤学治疗和全球慢性癌症疼痛治疗的发现和开发。

今年1月已收到每股7美元的收购请求,是当时交易价格的两倍多,但董事会认为这一出价还不够。该公司的股价目前为2.41美元左右。宣布此消息后,索伦托的股票飙升了近220%。

我们美股投资网深入分析后发现:这家拯救世界的公司CEO,是一名华人,甚至不是在美国完成的大部分教育,而是在中国!

季红俊博士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八十年代便只身来到美国学习,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动物生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全身心投入了生物制药研究中去,最后成为优秀的华人企业家。

毕业初期,由于没有资金,季红俊博士租用了一个车库,建立了标准实验室,并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生物制药科研生涯。在这个100平米的实验室里,一呆就是五年。

这五年间,他阅读了大量的金融投资类书籍,自学金融知识。

五年后,季红俊所在的Stratagene公司2001年被收购。随后不久,他获得资金支持,2006年,他在圣地亚哥创办了索伦托公司。

而现在,索伦托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为数不多的在美国以华人主导的生物制药企业。而且这家临床阶段研究的公司已经确立了其在癌症免疫疗法,细胞疗法,以及抗体-药物偶联等多个领域的领先地位。

季红俊(Henry Ji)博士发明的Sorrento专有的G-MAB技术:迄今为止,已经成功地鉴定了针对超过100种临床相关的高影响致癌靶点(包括PD-1PD-L1CD38CD123CD47c-METVEGFR2CCR2)的完全人抗体。

除了季博士,该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和副总裁邵炯(Jiong Shao),也是华人。投资银行18年资深人士,曾在纽约和香港的多家全球领先的投行担任过多个高级职位。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工程学,后在美国杜克大学取得MBA学位。他领导了许多融资交易,为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等主要公司提供服务。

美股投资网在索伦托公布这重磅消息后,我们打开了它,当天1分钟的K线图,

SRNE 2020-05-18 1

放大看到,SRNE5美金出现来回震荡走势,在一波小回调后,逐渐走高,所以我们决定在SRNE 突破5美金的当日阻力位置的时候,买入该股,SRNE 当天最高上涨到9美金,刚刚达到9美金,涨幅达到255%

 

网易有道(DAO)Q1财报之际周枫首提“互动大班”-可引领行业变革-

作者  |  2020-05-2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网易有道(DAO)Q1财报之际周枫首提“互动大班”,可引领行业变革?

5月20日,网易有道(DAO)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

其收入为5.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9.8%,实现了连续五个季度收入的高增长。与此同时,规模效应凸显,有道在该季度内的整体毛利率为43.5%,较去年同期提升近20个百分点。此外,该季度的递延收入为5.5亿元,环比增长高达34%,为后续业绩的持续高增长奠定基础。

但与亮眼的业绩相比,网易有道CEO周枫在财报电话会中首次提及的“互动大班课”更引人注意。其表示,以技术见长的有道在对直播课堂体验的改造上已经有了长足且实质性的进展,越来越多地融入智能化和实时的互动创新元素,有道精品课的双师制大班课将升级为互动大班,这符合用技术改造线上教育的趋势。

互动大班的推出,是否会成为在线教育行业的另一转折点?

有道精品课带动业绩爆发式增长

从财报来看,网易有道该季度内保持着健康的高速增长势头,收入同比增长139.8%至5.4亿人民币,实现了连续第五个季度收入的高增长。

收入高增长的背后,得益于学习产品和服务的快速发展。财报显示,学习产品和服务在该季度内的收入为4.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26.4%,该业务占网易有道总收入的比例已上升至八成,业务聚焦性越加明显。

而学习服务和产品收入的提升主要由K12网校有道精品课的高速增长所带动。据美股投资网财经了解,该季度内,有道精品课2020年Q1实现销售额达4.5亿,同比增长311.9%。正价课付费人次达27.6万,K12正价付费人次达15.3万,同比增长358.7% 。

同时,以智能硬件为主的学习产品销售净收入同比增长188.7%。有道表示,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虽然2020年第一季度学习产品销量走低,但3月份时已逐步恢复,并计划在今年下半年陆续推出新的硬件设备。

随着有道精品课的爆发式增长,规模效应越加凸显。该季度内,有道整体毛利率为43.5%,而去年同期为23.4%,同比提升高达20个百分点。其中,由于规模经济效益和对师资薪酬结构的优化调整,学习产品和服务毛利率达48.7%,去年同期为18.5%,同比提升超30个百分点。

为应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有道精品课在该季度内保持了师资队伍的扩充与建设,将主讲老师增加至164位,辅导老师增至865位。与此同时,有道持续推进“名师IP化”战略,4月15日时,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出任有道精品课品牌代言人,主打“名师”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该季度内,有道在线课程的递延收入余额为5.5亿元,环比增长高达34%。递延收入的环比高增长,是后续收入持续提升的保障。同时,有道整体实现了经营现金流为正,证明了内容+工具+硬件产品矩阵模式的有效性。

整体而言,这是一份亮眼的财报,有道的业务正在健康高速的发展。但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让我们思考,面对在线教育市场爆发式的增长,谁能笑到最后?

互动大班课将成行业新趋势

事实上,当前的在线教育市场同质化十分严重,市场需求的爆发使得各路资本向双师制大班课“狂奔”,各玩家的打法也较为相似,花费巨额的营销开支获取客户,这必然加剧行业之间的竞争。中长期看,在线教育的发展必将落到服务品质上来,以营销为主要增长手段的在线教育企业将逐渐被抛弃。

对于行业的发展和演变,网易有道的CEO周枫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其表示,目前K12大班教学产品设计存在自主探索与被动听讲、掌握程度与教学进度、个性化教育和标准化教育三方面的核心问题。

为了解决传统大班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又可以在商业模式和教学效果中找到平衡点,周枫首次提出了一个新的教育产品模式——互动大班模式。

在线教育如何实现盈利一直是行业内探索的问题,双师制大班课的诞生虽然表现出了最佳的经济模型,但该模式有其缺点,即远程性导致的弱场景感、弱监督性,与中小学生需要的强场景感和有力监督产生了明显矛盾。

当前由于公共卫生事件导致市场需求爆发,双师制大班课的缺点被变相缩小,但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用户对于产品品质的追求,该矛盾点将逐渐凸显,产品从粗放向精品化转变已是必然。

而周枫提出的互动大班课模式则顺应了这一转变。互动大班课并非是对原有线上大班课的替代,而是产品升级。该模式由大班课的老师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互动,在包含双师大班所有元素(直播、主讲与辅导老师)的前提下,增加了智能化的机器辅助互动环节,其中包括结构化、个性化的练习与探索,以及课后与课上的练习环节的高效配合。

例如传统的双师大班课中老师经常会通过“听懂了的同学刷一波666”来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但有道精品课采用了互动大班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通过一系列结构化的互动题,老师对学生是否真的掌握有了更精细的洞察,并且在此基础上灵活调整后续教学层次和节奏。

同时,双师制大班课也面临着另一难题,即一位辅导老师能否真正兼顾几百名学生的课后环节?其实这十分困难。针对该痛点,有道在互动大班中打造智能化的产品链条,让学生在线下场景里依然可以实现自主探索和个性化学习。

比如有道的英语作文智能批改功能:学生用智能笔写完作文后,无需拍照,作文内容就会同步到系统里;他只需在手机上点击提交,就可以即时查看AI老师的批改结果。还有英语口语智能纠音功能:学生不再需要录制语音发给辅导老师,只需使用有道app练习口语,系统就能自动点评和纠正。

在周枫看来,互动大班课本质上是更集约化,更有效率的手段,是通过对AI、网络实时通信、自动化判题、交互设计等技术的深挖来解决教学难题,是对双师制大班课的模式的完善和超越。

其表示,互动大班在保证学生专注力的同时实现了个性化教育,抵消掉了远程教学中教学者在亲密度和场景感知上的劣势。因此,互动大班甚至可能超越线下大班或小班的教学效果。

在市场需求爆发之际,有道抓住机遇发展自身的同时,亦对行业的长期演化做出深度思考。当资本因风口而扎堆双师制大班课时,有道已顺应行业竞争趋势深耕互动大班,协同在智能硬件中积累的优势打造自身护城河。

拉长周期看,互动大班的推出或将是在线教育行业的又一次变革,而时间或许已经站在了网易有道这一边。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扛不住资金压力?美国星巴克等连锁店寻求减租

作者  |  2020-05-2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扛不住资金压力?美国星巴克等连锁店寻求减租

摘要

【扛不住资金压力?美国星巴克等连锁店寻求减租】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报道,随着经济形势恶化,美国全国性餐厅连锁店企业正敦促房东减免租金,这可能引发大租户和业主之间的诉讼大战和旷日持久的冲突。

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报道,随着经济形势恶化,美国全国性餐厅连锁店企业正敦促房东减免租金,这可能引发大租户和业主之间的诉讼大战和旷日持久的冲突。

据报道,过去两个月支付了租金的多家蓝筹股公司表示,他们在6月份将达到极限。烧烤公司Chipotle Mexican Grill和汉堡品牌Shake Shack表示,正游说业主重新谈判租约或延期支付租金。星巴克已致信各房东,要求做出一系列让步,包括从6月开始改变租赁条款和基本租金,且至少持续12个月。

报道指出,随着佛罗里达、得克萨斯和南卡罗莱纳等更多州开始放松封锁,餐馆和咖啡馆运营商开始恢复门店经营。但其中许多公司表示,社交疏离指导方针对它们构成了限制,令其只能恢复相当于正常水平四分之一至一半左右的运营能力,这迫使它们调整业务并削减开支以维持经营。

公开报道显示,美国餐饮服务行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

当地时间4月20日,美国全国餐馆业协会表示,已经向联邦政府申请2400亿美元餐饮服务行业复苏资金,以缓解行业压力。美国全国餐馆业协会最新调查显示,目前美国有五分之二的餐馆停业,有超过800万职员正在休假或已被解雇,预计到今年年底,美国餐馆业损失将达2400亿美元。

4月28日,星巴克发布的第二财季报告显示,截至3月29日,该公司第二财季净利润为3.28亿美元,同比下降50.48%,环比下降55.80%。

据星巴克预测,第三财季全球疫情对业务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加剧,直到6月开始缓和,最终在9月,也就是第四财季,才有可能彻底恢复正常水平。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传苹果头戴式耳机即将量产-计划在越南组装

作者  |  2020-05-2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传苹果头戴式耳机即将量产 计划在越南组装

摘要

【传苹果头戴式耳机即将量产 计划在越南组装】北京时间5月20日消息,近期知名分析师郭明錤表示,苹果的头戴式耳机即将在2020年中期进入量产。现在又有消息显示,供应商歌尔声学(Goertek)和立讯精密(Luxshare)已经在越南开启了部分耳机的组装。

北京时间5月20日消息,近期知名分析师郭明錤表示,苹果的头戴式耳机即将在2020年中期进入量产。现在又有消息显示,供应商歌尔声学(Goertek)和立讯精密(Luxshare)已经在越南开启了部分耳机的组装。

传苹果头戴式耳机即将量产计划在越南组装

根据这些供应商的计划,他们将会在6月或7月开始向苹果发货。此前苹果一直在销售Beats Studio3头戴式耳机,现在苹果希望把头戴式耳机新品命名为AirPods Studio。

此前外媒曾表示,苹果今年的新AirPods发布计划被推迟了,原因依然是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一下从年底推到了明年。分析师郭明錤也曾报告称AirPods 3将在2021年上半年量产,AirPods Pro 2则会在2021年年底量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主题公园“复苏”在即-迪士尼将迎“春天”?

作者  |  2020-05-2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主题公园“复苏”在即 迪士尼将迎“春天”?

有趣的是,一家公司的商业模式的某一方面可以主导投资者的情绪。就迪士尼(NYSE:DIS)的股票而言,投资者们应该明白,该公司的意义远不止于其主题公园。

Disney+是流领域中一个强大而有利可图的竞争者。然而,人们仍然将该公司与其世界著名的主题公园联系在一起。这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上的依恋,而不是逻辑上的依恋,但它还是推动了股价。

5月15日,DIS的股价走势就是一个例子。当天,股价上涨了3%,在当天的高点附近收盘。这一举动足以支撑起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而且,这与迪士尼旗下的一个主题公园有关。

但是,股价的走势是可持续的,还是只是暂时性的假象?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阳光之州

迪士尼在佛罗里达州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很多人只为华特迪士尼世界主题公园而来佛罗里达州旅游的情况并不少见。最起码,它是奥兰多交通和旅游的主要驱动力。

不幸的是,今年早些时候,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让主题公园行业陷入了戛然而止。今年1月,迪士尼关闭了包括华特迪士尼世界在内的所有主题公园。

具有可靠分红的金融股

并不是说迪士尼所有的收入都来自于奥兰多,甚至是美国。实际上,该公司在中国的收入很可观,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停业无疑对迪士尼的利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迪士尼的股民来说,幸好中国的冠状病毒危机似乎已经消退。因此,上海迪士尼乐园在5月11日再次开园。然而,重新开放涉及到社会疏远措施以及有限的游客人数。

不过,这也算是进步了。不过,即便如此,投资者关注的还是奥兰多主题公园。只要华特-迪士尼乐园关门,对一些投资者来说,这家公司就象征性地死掉了。但是,地平线上会不会有一线希望?

达成 “是 ”的目标

对于迪士尼来说,说服佛罗里达州州长罗恩-德桑提斯(Ron DeSantis)重新开放自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目标。另一方面,没有人愿意过快地重开主题公园,因为公众的安全可能会受到影响。

尽管如此,DIS的股东们还是希望尽早听到DeSantis明确的“同意”。州长没有提起这个,但显然 “可能”已经足够让股东们满意了,至少目前是这样。

这个 “也许 ”的形式是,DeSantis要求包括迪士尼世界在内的主题公园提交重新开业的计划。DeSantis希望主题公园的经营者明确说明重新开放的日期,并详细说明他们打算如何保护游客和员工免受Covid-19的影响。

“我在这一切上的目标是,让我们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但让我们努力和创新,以实现对这些东西的认可,”DeSantis说,关于允许主题公园重新开放的可能性。

遗憾的是,佛罗里达州州长并不准备透露具体的时间表。他说:我不能告诉你这是什么时候。但我认为,我们需要说,拿出你的计划来,让我们看看你的计划。

所以,至少DeSantis似乎愿意在这个问题上与迪士尼合作。但需要注意的是州长还要求主题公园必须有当地官员的支持。这可能是市长,而在迪士尼的情况下,可能是橙县市长杰里-戴明斯。

和DeSantis一样,Demings在提供具体的时间表上也犹豫不决。不过,戴明斯确实强调,重新开园将在 “6月或之后的某个时候”。

6月份就快到了,所以DIS乐观的股民们可以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有一个华特迪士尼乐园。即使需要一段时间,佛罗里达州的官员们可能也不希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扼杀该州的旅游收入。因此,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他们会推动迪士尼乐园早日重开。

关于带走DIS的股票

华特迪士尼世界主题公园重新开放的日期还没有确定。这可能会让迪斯尼的股票投资者感到沮丧,但可能用不了多久,过山车就会重新开张,游客们也会高兴地掏空自己的钱包。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7-2023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