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igCommerce (美股代号: BIGC) 和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达成合作, Big Commerce提供技术集成,让Big Commerce的商家的电商产品能展现在Instagram,并在Instagram用户完成结账流程。
BigCommerce公司介绍,为什么Facebook会选这个公司?
BigCommerce一家快速增长的电子商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完善的网店建设方案和电子商务计划,它允许用户通过简单的设计和操作,就能快速建立属于自己的网店。BigCommerce让用户通过拖放就能开始设计网店,其拖放浏览器的设计给用户很好的体验,同时通过友好的搜索引擎设计,让用户建设网店的过程感觉非常轻松。
利用BigCommerce的技术与Facebook电商管理器,商家可以很容易地把他们的电子商务网店,连接到Instagram的目录,使客户能够直接无缝地安全地购买他们最喜爱的品牌,而不用跳转到商家的网店去用 Paypal,VISA 万事达或美国运通等去支付。下单后,客户还可以使用Instagram的应用查看订单状态、预计交货日期和跟踪号码,以及取消订单、发起退货或请求额外支持。
BigCommerce首席执行官称“对于希望通过社交媒体来推动收入增长的商家来说,创造一种精简的结账体验是至关重要的。”在Instagram上推出checkout,正是Instagram朝着成为以客户为中心,向重要商业渠道的方向迈出的又一重要一步。包括Spearmint Love、Badgley Mischka和DressUp在内的以体验为导向的品牌已经通过BigCommerce测试了这项新的结账功能,今天他们可以在Instagram的帖子和故事中展示带有结账功能的产品,同时也受益于这项功能。
Instagram每月有超过1.3亿的活跃购物者在浏览商品,Facebook很早就在电商领域展露出了野心,在5月19日宣布推出名为Facebook Shops的定制化在线商城,目的就是让零售商将广告费花在Facebook上,而不是Google或Amazon上。作为零售商,优先投放广告的对象,自然是那些拥有最多的客户行为数据,并能让他们了解客户会去哪儿发现新产品的平台。
但是,如果Facebook成为一个这样的新型电商平台,那些DTC品牌(注:Direct to Consumer,即由同一家公司提供投资、设计、生产、营销、销售的产品或服务,全程直接与消费者联系)可能失去对客户关系的控制权。
因为,如果客户把Facebook当作发现新产品的地方,他们何必还要专门去浏览某一家公司的网站?为什么不去逛Facebook上的数百家店面?这显然降低了客户的购置成本。我们下一期视频会深入探讨Facebook在电商方面的布局和Big commerce的最大竞争对手Shopify,如果你还没有关注我们的频道,记得点关注和打开小铃铛,这样就不会错过我们每一期的视频。
BigCommerce 是否能借此机会逆袭Shopify (SHOP)当上电商软件一哥的位置?
如果你是一个商人,想快速的搭建出一个个性化的网店来销售产品,BigCommerce在某些领域比Shopify有足够明显的优势,BigCommerce在这一市场有着稳固的定位,截至2020年6月,BigCommerce为6万多家在线商店提供服务。
BigCommerce的优势:
第一:BigCommerce的交易费用为零,而Shopify每笔交易收取0.5%到2%的佣金。
此外,BigCommerce拥有更强大的产品列表选项、更多的API、更好的多币种解决方案、分级定价结构和更精简的客户上传选项。
为此,对于许多小卖家、国际卖家、大宗折扣卖家、拥有大量库存单位或个性化物品的零售商店来说,BigCommerce通常是一个比Shopify更有吸引力的选择。因为它只是收取每月的平台使用费用,商家自己联系付款方。对于Shopify 来讲,如果使用他们联系的付款方,就要被Shopify 多收取1%的交易佣金;
换句话说,在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市场上,BigCommerce被认为是仅次于Shopify的可靠的二把手,虽然在这个电商市场软件服务市场份额图上,BigCommerce只有3%的市场份额,而图中我们看到持有10%市场份额的是图像科技巨头Adobe旗下的Magento,美股代号 ADBE,Magento它是更偏向于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复杂,多元化私人定制功能的平台,能部署在本地,为更大的团队使用的这么一个平台,那价格当然更高了,它和BigCommerce直接的竞争不大。
BigCommerce和Shopify相同之处都是云模式建站
1: 他们都是基于SaaS云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99.9%的在线时间可以让你将时间,精力都专注于促进公司业务方面;
2: 都支持移动端,响应式设计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屏幕大小而变化来显示产品内容,针对移动端更快的加载速度,更准确的搜索结果,以及更高的转化率;
3: 支持facebook、Pinterest、ebay、amazon一键同步开店推广;
单从这个产品定位角度来看,BigCommerce的股票就像是一个有潜力的长期投资。毕竟BigCommerce只有3%的市场份额。
而在市值对比上,BigCommerce的市值为90亿美元,Shopify的市值为1200亿美元。
我并不是说BigCommerce有一天会成为一家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公司。应该很难发生这情况,部分原因是BigCommerce不会像Shopify那样拥有那么多的商家。另外一个原因是商业模式不同,BigCommerce没有从产品销售中获得任何收入,而这是Shopify最大的收入来源。
说到未来前景,BIGC的股票确实具有显著的长期上涨潜力。
截至2020年6月,BigCommerce为6万家网店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世界上有710万个电子零售商。因此,BigCommerce占据了当今全世界1%的电子零售网站,6万除以710万等于约等于1%。
目前大约75%的小零售商没有电子商务网站。因此,我们可以估计全世界的零售商总数为2700万。到2030年,我认为这些零售商中的大多数都将拥有电子商务网站。大约是80%,那么电子零售商的总数将是2200万。
假设BigCommerce保持1%的全球市场份额。到2030年,由BigCommerce支持的在线商店总数将达到22万家。
使用2019年的数字,BigCommerce每一家在线商店每年可以节省2000美元。由于价格上涨和平台上更多的大卖家(他们拥有更高的订阅价格点),这个数字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到2030年,BigCommerce的单位收入可以轻松升至4000至5000美元。
我们的计算结果显示,到2030年,BigCommerce的营收将接近10亿美元。毛利率在75%左右。运营成本比率应该随着应用软件行业的规模而下降——平均运营成本比率为40%。应用软件类股的预期市盈率通常为35倍。该公司2030年净利润为2.8亿美元,其35倍市盈率意味着,BIGC在2030年的潜在市值将接近100亿美元。目前的市值已经是90亿,150美元一股,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我们的认为,就算我们买在75美元一股,我们仍旧觉得BigCommerce估值偏高了。当然,BigCommerce与facebook的合作,对于它接下来几个季度的财务和市场份额的影响,我们美股投资网目前还无法预测,但很显然,150美元以上的价格,都是投资者过度狂热而追高买入导致,出现泡沫。我们就此卖出离场,锁住利润,迎接下一只大牛股。
金山云(KS)宣布公开发行800万股美国存托股
9月24日,金山云(KC)宣布公开发行800万股美国存托股(ADS),每ADS代表该公司15股普通股。
此外,几位股东将以每股31.00美元的价格出售8421576股公司的ADS。金山云将不会从售股股东出售ADS中获得任何收益。公司已授权ADS承销商30天的选择权,最多可额外购买2463240股ADS。
公司预计于2020年9月28日或前后完成ADS发售,但须满足惯例的交割条件。
公司计划将此次发行ADS的净收益用于进一步投资于公司基础设施的升级和扩展、技术和产品开发;并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投资和收购以及其他用途为公司生态链的扩张提供资金。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于2020年9月23日宣布与这些证券相关的登记声明生效。
9月24日美股盘前,截至19:55,金山云跌2.45%,每股报31.5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就在“电池日”让市场大失所望导致股价暴跌后,特斯拉又一次上了美媒的头条——起诉美国政府。
据彭博社当地时间9月23日报道,特斯拉已于9月21日在美国纽约的国际贸易法院(CIT)对特朗普政府和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提起诉讼,试图阻止美国政府对特斯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关税,并要求“连本带息”赔偿对华关税对特斯拉造成的经济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对美国政府的起诉并不是个案。
据法新社报道,在过去的几天内,其他汽车制造商如沃尔沃、福特和梅赛德斯-奔驰也已就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起诉美国政府,要求退还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而这些企业起诉的主要依据是美国贸易办公室在2018年9月21日公布的2000亿美元第三批关税加征清单违反《行政程序法》(APA)。
但对此,美国成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柳治平律师在9月25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要让法院判定关税政策违反APA很难。”
柳治平指出,原告需要去证明行政法规任意武断(arbitrary and capricious)、没有理性基础(rational basis),或者违反宪法(比如未经正当程序剥夺原告财产),但行政部门的行政法规本身就是假定为符合宪法的。
动了汽车巨头的“奶酪”
尽管中美在今年年初达成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但美国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行为仍未停止。
事实上,加征关税并不一定会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直接受损,因为企业可以提出申请,要求豁免某些特定商品的关税。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官网信息,特斯拉在2019年就对人造石墨、氧化硅和门环定制焊接毛坯等商品成功申请了关税豁免,有效期截至2020年8月底。
但USTR却拒绝了特斯拉对用于Model 3车型的车载计算机零件的25%关税豁免申请。而当时特斯拉就已明确表示,受影响的零件是其自动驾驶系统的“大脑”,增加关税对公司损害了公司的经济利益。
因此,特斯拉在起诉文件中称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为“任意、反复无常和滥用职权”。
而梅赛德斯-奔驰则在起诉文件中指责华盛顿“挑起了前所未有的贸易战,影响了从中国进口的超过5,000亿美元的商品”。据今日美国报道,梅赛德斯-奔驰通过在美国亚拉巴马州设立的分公司断言,美国法律“没有赋予被告授权进行大规模贸易战的权利”。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早在2018年关税加征清单公布时就申请了世贸组织(WTO)仲裁。而根据9月15日WTO发布的专家组裁定结果明确指出,美方涉案征税措施违反世贸组织义务,对价值超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属于非法行为。
柳治平认为,WTO的裁决是否对美国政府有约束力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美国的法律与其在国际机构接受的裁定或国际条约之间的关系,一直难以界定。”
对美国政府而言,世贸组织的裁定可能只是“耳旁风”。
追诉时效内的“最后一搏”
在特斯拉起诉美国政府的消息放出后,据CNBC报道,有3400家美企效仿体特斯拉采取法律行动。
面对政府的关税附加,即使是跨国车企巨头通常也都十分无力,而近期的相关诉讼很可能是追诉时效内的“最后一搏”。
事实上,近期较早的相关诉讼是由包括地板制造商HMTX Industries LLC在内的3家美企在2020年9月10日向国际贸易法院提出的。
据美国《国家法律评论》9月15日报道,这可能是由于美国对此类涉嫌违反《行政程序法》案件的诉讼时效是“自诉讼因由产生之日内两年”,而关税清单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于2018年9月21日提出。也就是说,想要“最后一搏”的最晚日期就是2020年9月21日,这正是特斯拉起诉美国政府的日期。
可以预见的是,此后将没有企业能够就涉嫌违反APA来起诉美国政府的第三批关税加征清单违法。但在2020年5月8日公布的3000亿美元第四批关税加征清单的追诉时效到期前,企业还有时间向美国政府争取权益。
美国第三批和第四批关税加征清单分别涉及2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的商品 (图源: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官网)
HMTX Industries的律师迪亚兹指出,根据《行政程序法》的规定,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关税加征清单到生效前,至少需要经过12个月的调查。但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7月公布了此关税清单,仅约两个月后,便在9月就宣布生效执行,这导致许多供应链较为单一的企业没有时间调整供应链或在中国境外寻找其他供应。
但与此同时,迪亚兹也对媒体承认,之后类似诉讼可能是十分漫长的,有贸易分析师甚至认为成功的几率约为10%。
“我承认这是在掷骰子,但是为什么不这抓住10%的机会呢?”迪亚兹说,尽管胜率较低,但由于该关税清单涵盖了5,700多种商品,各行业的进口商对提起诉讼的兴趣都很高。
美国自2018年2月起挑起关税贸易战对本国企业、工厂和消费者造成的损失高达590亿美元 (图源:美国民间反关税壁垒组织“Tariffs Hurt the Heartland”官网)
根据美国民间反关税壁垒组织“Tariffs Hurt the Heartland”基于美国政府数据的实时统计,从2018年2月到2020年8月底,由于美国政府采取的关税限制措施而造成美国企业、工厂和消费者的额外损失已超过590亿美元。
除此之外,不少美国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将供应链转移到关税极低的墨西哥,以求交货期更快,劳动力成本更低。但是此举并不适合所有行业,因为许多美企在中国都有着深厚的根基。
根据上海美国商会和普华永道在9月9日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78.6%的受访美企表示不会转移在华投资,70.6%的企业表示不会将生产环节迁出中国。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异动 | 美股光伏细价股盘前普跌 阳光动力(SPI)跌超18%
9月25日(周五)美股盘前,美股光伏细价股普跌。
截至北京时间19:56,阳光动力(SPI)跌18.55%;Sunworks(SUNW)跌12.98%;Polar Power(POLA)跌20.05%。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沃尔玛深圳华侨城店新装亮相
近年来沃尔玛持续改造升级现有的门店,让旧店焕新颜满足顾客不断升级的品质和服务的需求。今天升级改造后的深圳华侨城店新装亮相,全新的沃尔玛为顾客提供了吃喝玩购一条龙服务,全面提升顾客体验。
为迎合新兴消费趋势的演变和零售数字化带来的变革,近年来沃尔玛持续改造升级现有的门店,让旧店焕新颜满足顾客不断升级的品质和服务的需求。
今天升级改造后的深圳华侨城店新装亮相,全新的沃尔玛为顾客提供了吃喝玩购一条龙服务,全面提升顾客体验。
沃尔玛华侨城店新装亮相
全新体验满足三代人需求
沃尔玛升级改造门店一直遵循致力于为繁忙家庭实现“新鲜”、“价值”、“便利”的价值导向。此次升级改造的华侨城店则更注重打造优质的顾客体验,在门店新增了很多可以满足家庭三代人需求的服务和体验。
华侨城店改造后整体风格清爽简约,店内减少近3成的货架并把货架高度调低,加宽了购物通道,为顾客打造了宽敞舒适的购物空间。店内区域的划分也更人性化,打造包括生鲜果蔬区、熟食与烘焙区、婴童区等多个场景式体验购物区,这些区域的陈列遵循主题性和关联度。
沃尔玛深圳华侨城店新增了很多满足三代人需求的体验和服务
华侨城店此次升级特别打造了包括沃食荟、健康护理区、婴童区等顾客体验区,满足繁忙家庭吃喝玩购一站式的需求。华侨城店的沃食荟是沃尔玛首次在门店打造美食空间区域,吸引了包括喜茶、鱼你yo solo、万利记等“网红”和地方美食品牌的进驻。同时门店还提供热气腾腾的现制熟食以及深受本地顾客欢迎的地方特色小吃:如港式牛杂、鸡蛋仔等,通过敞开式的制作环境,顾客能看到食物的制作过程,让顾客买得更安心。2楼的婴童区除了提供童装、儿童玩具、母婴用品以及婴儿食品等商品集中陈列销售外,还特别打造了阅读绘画的树屋、婴幼儿游玩区以及母婴室等,同时引入了梵妮城儿童乐园,大大增加了儿童的互动体验空间。健康护理区引入了企鹅医生,可以为顾客提供健康基础数据体测、专科医生免费义诊等服务。
这些空间的打造,为现代家庭提供了购物以外的更多的互动和服务,营造了一种“全新沃尔玛 、全家都喜爱”的氛围,大大提升了顾客体验。
精选商品突出鲜食
针对近年来顾客对健康、高端鲜食商品不断攀升的需求,沃尔玛近年来不断优化商品,此次升级改造的华侨城店的商品选择以满足家庭生活需求为主,注重提供种类丰富,品质更优的鲜食。
本次升级改造扩大华侨城门店鲜食区域,顾客可以买到更多高品质的预包装鲜食,门店提供当季最新鲜的产地直采果蔬、品牌家禽、猪肉、高端牛肉以及顾客喜欢的本地潮汕黄牛肉等。此外,门店还特别升级了海鲜区域,采用更节能环保的海鲜存储设备,销售珍珠斑、圳品海鲈鱼等中高端活鲜,增加海捕大马鲛等开海季海产品,同时门店还提供海鲜烹制加工服务,让顾客第一时间品尝到美味的海产品。
华侨城店在商品选择上注重差异化,突出自有品牌和进口商品。沃尔玛自有品牌如惠宜、沃集鲜(Marketside)、George等均持续上新,并不断升级品质。特别是自有品牌商品的高性价比优势显著,被顾客广泛认可,很多单品已跃居品类销售前列,如:沃集鲜(Marketside)鲜牛奶、惠宜优质东北香米等。此外,今年沃尔玛新增了超500款进口新品,其中不乏众多网红款、健康类及甄选自全球畅销品牌的高品质商品,如:墨西哥Chosen Food牛油果油、新西兰SHARPLIN FALL麦卢卡蜂蜜、希腊Great Value果汁等,沃尔玛直接进口品质保证且价格优惠。
此次华侨城店的Marketside(沃集鲜)面包品项全面升级,其中深受顾客喜爱的法式迷你可颂和巧克力起酥,采用法国进口原料,口感更松软,味道更纯正;而新品硬欧包采用传统欧洲工艺,手工精制,麦香浓郁。
试水前沿科技提升服务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的发展,沃尔玛这几年升级改造门店更注重把创新的零售数字化解决方案应用到门店,提升门店的营运效率和顾客体验。
为推动科技创新,2019年1月沃尔玛中国创立了战略创新平台 -- Omega 8,依托这个平台,沃尔玛与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企业合作,探索前沿科技在零售行业的应用,为解决零售痛点提供技术方案,从而更好地服务顾客。经过一年多的发展,Omega 8已完成了数十个创新概念验证,并将优中选优的项目成功孵化落地门店,优化门店运营,提升顾客体验。
沃尔玛深圳华侨城店作为前沿科技试验店落地测试多种项目服务顾客
经过此次升级改造,华侨城店也成为了沃尔玛Omega 8前沿科技试验店。目前已经在门店落地测试了智能自服秤、智能购物车、视觉智能补货、冷柜秒秒测、生鲜自提柜等项目,将前沿科技运用到零售的细节中,更好地提升顾客体验。如智能自服秤项目,顾客以往自助称重往往因为商品种类繁多无法识别而且操作复杂容易出错,需要寻求门店工作人员协助才能完成。运用初创企业开发的自服秤图像识别解决方案,在自服秤上加装摄像头并联网接入技术后台,顾客将商品放到秤上,就可以基于摄像头拍摄照片调取AI商品识别技术进行分析,可以达到实时且精准的商品识别,备选商品就会自动出现在自服秤屏幕上,方便顾客选择。未来Omega 8要测试的项目也会优先在华侨城店做概念验证,孵化成功后再推广到全国的门店。
为满足顾客全渠道的购物需求,华侨城店提供包括“沃尔玛到家”、京东到家等O2O服务,改造后门店还扩大了商品拣货区,增加营运效率,为顾客提供更好的全渠道服务。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欧盟出手加强“欧洲数字主权”,拟出台新规迫使苹果开放支付技术
欧盟委员会(下称“欧委会”)在当地时间24日发布的一项声明中表示,正考虑出台新规,要求苹果公司向对手开放iPhone支付技术。欧委会将在新规中阐明何为支付领域的基础设施,及如何授予访问基础设施的权限。如该新规正式落地,对于PayPal和Square等苹果公司的竞争对手而言,将有望被授权访问近场通信(NFC)等功能。
欧委会表示,在公平、合理和非歧视性的条款和访问条件下,支付服务提供商应有权使用所有相关技术的基础设施,为支付服务提供创新解决方案。苹果公司对此回应称,欧盟此举或为客户带来风险,并遏制创新。
近期,欧委会频频表示将在反垄断、消费者隐私和税收等方面寻求新的立法。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忻华在接受美股投资网分析师采访时表示,该动向反映了欧盟意图加强自己主导的“欧洲经济与技术主权”的战略意向,实质上是对在欧洲垄断市场的美国数字技术巨头拧紧管制的螺丝。
苹果支付面临反垄断审查
风投公司Loup Ventures的数据显示,苹果支付在全球范围约有3.83亿名用户,88%的用户在本土之外,欧盟所有国家均可使用苹果支付。
目前,iPhone和Apple Watch用户只能使用苹果支付进行NFC付款。银行和其他竞争对手表示,希望自己的iPhone应用程序具有相同的功能,但被苹果公司拒绝。而谷歌的安卓手机允许竞争对手的应用程序使用NFC技术。
苹果公司表示,此举是出于对安全问题的担忧,如果授予竞争对手移动支付应用程序对芯片的访问权限,可能会增加欺诈和其他安全漏洞的风险。
但是,欧委会对此观点持怀疑态度。欧委会6月首次对苹果支付业务展开调查,调查主要集中在该公司是否通过将其支付方式作为唯一的可行选择从而减少了用户的其他选择,以及对一些竞争产品是否使用了苹果支付的特定限制等方面。
欧委会的初步调查显示,苹果公司的条款、条件以及在iOS / iPadOS设备上整合苹果支付的行为可能扭曲竞争并减少选择和创新。
欧委会副主席、竞争委员韦斯塔格表示,我们必须确保苹果公司采取的措施不会剥夺消费者从新支付技术中获得好处,包括更好的选择、质量、创新和有竞争力的价格等,我们需要确保苹果的规则不会扭曲苹果与其他App开发商的市场竞争。
近期欧盟对科技公司的监管趋紧,欧委会市场专员布雷顿表示,如果科技公司强迫用户使用某些特定服务、禁止用户切换平台,将面临严厉处罚。
忻华对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表示,欧洲在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前沿尖端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上,严重落后于美国,类似苹果和谷歌这样的巨头公司,一家的市值就超过了德国股市前30位的制造业公司市值的总和,扶持欧洲自己的数字技术巨头尚需时日,因而欧盟想首先强化监管,实质上是对在欧洲垄断市场的美国数字技术巨头拧紧管制的螺丝。
他进一步解释称,美国的数字技术巨头几乎垄断了欧洲的数据信息平台服务,直接控制了欧洲庞大的数据流的资源,对数据资源的控制,就是对借助信息通讯技术获取财富的商业前景的控制,这方面,欧盟一直对美国科技公司巨头耿耿于怀。
但是,忻华表示,欧盟的立法过程较为缓慢,其间包含了内部政治力量的博弈和外部势力的政治游说等复杂斗争,因而会耗时较多。在立法的过程中,欧委会、欧洲理事会、欧洲议会中的各种政治力量角力,都将会阻碍提案成为法律。
专家:欧盟希望建设“欧洲数字主权”
欧盟委员会表示,如果苹果公司垄断市场、违反竞争规则的行为得到证实,将面临最多相当于年收入10%的罚款,并被迫调整商业行为。
苹果公司则表示,计划与欧委会合作,帮其了解苹果支付的优势所在。
维斯塔格去年11月便表示,欧委会收到了很多针对苹果支付的投诉,引起了欧盟的担忧。纯粹出于竞争的原因,人们认为在市场上越来越难(与苹果)去竞争。
忻华认为,对苹果公司等美国科技企业而言,未来其业务在欧盟的挑战主要来自技术和产业层面。换言之,来自欧盟对经济特定领域和部门的技术性管制乃至压制,欧盟会借助产业政策、竞争政策、税收政策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政策工具,在具体的领域给美国公司继续垄断欧洲市场的行为制造阻力,可能通过数字税等形式或较为强硬的行政管理手段,时时压制美国公司。
忻华还表示,美欧贸易摩擦并未因疫情而稍有缓解,美欧矛盾仍趋于尖锐,欧盟希望通过建设“欧洲技术主权”中的“欧洲数字主权”,在美欧围绕技术与产业而展开的战略竞争中警告和反制美国。
截至目前,除对苹果支付发起反垄断调查外,欧盟也正对App Store的垄断地位展开调查。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欧洲航空安全局执行董事:预计11月解除对波音(BA)737 MAX的技术禁令
据媒体消息,周五(9月25日),欧洲航空安全局执行董事Patrick Ky表示,波音(BA)停飞的737 MAX可能会在11月获得监管部门批准,恢复飞行,并在今年年底前投入使用。
Patrick表示,预计在11月左右将会解除预计对波音737 MAX的技术禁令,但对各航空公司恢复在欧洲飞行所需的全国运营许可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周五美股盘前,截至北京时间19:10,波音跌0.14%,报145.85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携程Q2财报:业绩恢复高于预期 三季度运营利润预计达13亿
9月25日, 携程集团(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COM)公布了截至2020年6月30日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显示,第二季度的净营业收入32亿元人民币(4.48亿美元),同比下降64%。营业亏损为6亿8800万元人民币(9700万美元)。若不计股权报酬费用,2020年第二季度的营业亏损为2亿元人民币(2700万美元)。不过,相比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第一季度,归属于携程集团股东的净亏损第二季度环比收窄91.19%,两项业绩指标均好于市场预期。得益于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今年二季度,携程国内业务开始逐步恢复,多项业务的恢复速度实现行业领跑。另外,携程预计,今年第三季度运营利润或达13亿元人民币。
财报数据显示,得益于国内市场的逐步恢复,携程二季度各业务线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复苏。其中,住宿预订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环比上升9%;商旅管理业务的恢复表现尤为突出,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2亿元,环比增长29%。尽管二季度交通票务营业收入和旅游度假业务营业收入仍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伴随着跨省游的有序恢复,携程的国内机票8月预订已实现同比正增长;高星酒店预订也延续了一季度的增长势头,近一个月以来,国内高星酒店间夜量也已实现两位数的同比正增长。进入暑期以来,携程平台短途出行预订如酒店、景点门票、租车等总体同比增长20%以上。
此外,尽管出境和海外业务依旧持续疲软,但是在过去两个月中,海外市场的本土酒店预订量已实现同比一倍以上的增长。
由于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携程集团预计,2020年第三季度净营业收入将同比下降47%至52%。但随着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向好,携程携程预计,今年第三季度运营利润可达12亿元至13亿元人民币,环比实现大幅度盈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巴克莱:邮轮板块拐点即将到来,上调嘉年华邮轮(CCL)等评级至“增持”
巴克莱分析师Felicia Hendrix发布报告称,邮轮板块的“拐点”即将到来。
该分析师将嘉年华邮轮(CCL)、皇家加勒比邮轮(RCL)和挪威邮轮(NCLH)评级均从“持有”上调至“增持”,目标价分别从18美元上调至31美元、从50美元上调至68美元、从17美元上调至26美元。该分析师认为在她的覆盖范围内,这些公司的风险/回报最具吸引力。
该分析师还表示,之前已经注销邮轮股的投资者应该开始重新审视他们的模型。该分析师认为,未来几天,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将解决之前延长至9月30日的禁航令,这对该行业来说是看涨催化剂。
在该分析师看来,虽然CDC将禁航令再次延长至第四季度的可能性很大,但该机构很可能给予积极评价并可能预示着近期邮轮业务的回归,这可能是该板块股价的看涨因素。
截至发稿,嘉年华邮轮盘前涨2.84%,报14.13美元;皇家加勒比邮轮盘前涨2.13%,报61.25美元;挪威邮轮盘前涨3.42%,报15.13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今年4月,DraftKings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即SPAC)借壳上市,当时估值仅有33亿美元,但目前公司市值已经达到了180亿美元。
截至本周四收盘,股价报50.57美元,近两个月内股价涨幅接近100%。
即使和今年最热门的成长股特斯拉、亚马逊相比,Draftkings的价值也毫不逊色,可以说在2020年实现了超速增长。
下图是迄今为止一年内不同公司的股价增速对比。很明显,Draftkings的股价增长速度已经和特斯拉不相上下,甚至远超云商务平台Shopify、热门股亚马逊和奈飞。
Draftkings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在美国,丰富多样的体育赛事和明星球员点燃了人们对于体育博彩的热情。特别是NFL(美国橄榄球赛事)和NBA,每当赛季开始,每个酒吧都会挤满了观看赛事的粉丝。
但今年由于疫情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多重体育赛事积压在下半年,人们也有了更多在家观看体育赛事的时间。
Draftkings通过经营在线体育博彩和在线赌博,方便用户在APP和桌面端下注。它的游戏产品主要包括:
1、 每日梦幻体育竞赛(Daily Fantasy Sports):用户通过Draftkings的APP选择真实球员,组成自己的球队,看这些球员的表现来计分,谁的球队积分更高者获胜。和传统的梦幻体育竞赛比起来,用户每天都可以组队竞赛,当天就能出比赛结果,而不再拘泥于漫长的赛季制。
作为公司的主打产品,每日梦幻体育竞赛不受制于美国法律对于体育博彩的约束。虽然美国只有18个州承认体育博彩合法,但Draftkings可以在43个州合法运营每日梦幻体育竞赛。
2、 Sportsbook:允许用户进行球队压注。用户可在桌面端、手机端和线下实体店操作,该游戏在美国的科罗拉多等8个州合法。
3、 线上赌场:目前仅在新泽西州合法,由于法律限制,宾夕法尼亚州用户可通过Sportsbook来间接进入赌场。
华尔街分析师怎么看?
投行麦格理的分析师认为,虽然DraftKings的股价近几日就出现了下跌行情,但新的高点可能就在前方。
分析师Chad Beynon周四对该股发起了覆盖,评级为 “跑赢大盘”,目标价65美元。
公司自身实力过硬
虽然现在还言之尚早,但我们认为DraftKings未来的市场排名绝对在前二(主要竞争对手为$佩恩国民博彩(PENN)$)。公司卓越的营销能力、数据库基础、品牌知名度和领先的技术,有机会它未来继续开拓新的市场渠道,也为它将来市值突破数十亿美元做了很好的铺垫。
-分析师Chad Beynon
Draftkings是NFL和PGA巡回赛的官方推广媒体,也是MLB、NBA和XFL的授权游戏运营商。
根据Beynon的预期,到2025年,Draftkings在体育博彩和在线赌博市场的年复合增速都能达到50%以上。
体育博彩市场前景辽阔
在美国,目前只有在18个州体育博彩才是合法并且已经投入运营的。今年,美国首都华盛顿DC和其他4个州也通过了法案,承认了体育赌博的合法地位。
下图中,红色标记(18个)代表本州的体育博彩完全合法,蓝色标记(5个)代表相关法案已经通过,所有灰色标记(28个)代表本州体育博彩仍属于违法行为。
来源:ESPN
因此,Draftkings的潜在用户群远不止于此。分析师Beynon预计,到2021年底,在线体育博彩将在美国约23个州上线,到2025年将达到48个州。
迄今为止,DraftKings在这些合法地区已经获得了近35%的在线体育博彩市场份额。
体育博彩只是开始,公司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在线下和网上博彩中,强大的数据分析和高效的获客成本将赢家和输家区分开来,DraftKings当然对此有着敏锐的理解,“他写道。”在很多方面,DraftKings更像是一家科技/营销公司,而不是一家博彩公司。
-分析师Chad Beynon
DraftKings最初的主打产品「每日幻想体育游戏」其实只是个引子,公司真正的目的其实是吸引用户进入「赌场」。
想象一下,一开始,体育赛事的粉丝可能只是想压注一个看好的球员。但当他打开Draftkings的APP之后,他发现躺在沙发上就可以接着玩德州扑克、轮盘、老虎机。。。。。。
Draftkings的最终目的还是转化用户,从体育博彩,转向公司获利更高的在线赌博替代品上。
风险提示
政策风险:体育赌博的合法化经历了长久的斗争过程。尽管美国联邦政府早在2018年就宣布体育博彩已经合法,但各州政府对于这一事项持不同观点,因此体育博彩迄今也只在18个州做到了合法化。
投资者也要警惕未来市场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
竞争风险:Draftkings虽然在美国用户基础很广,但体育博彩行业本身就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包括$美高梅(MGM)$等老牌公司和$佩恩国民博彩(PENN)$这类在今年飞速崛起的企业。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