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当关税和衰退风暴来临,谁能不被“芯”伤?花旗押宝亚德诺(ADI)和德州仪器(TXN)

作者  |  2025-04-14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花旗集团近日发布半导体行业报告,预计财报季期间企业给出的业绩指引尚可,但随着企业逐步消化关税影响,预计将下调指引,本季度晚些时候市场普遍预期的盈利预期平均将下降10%。该行预计今年晚些时候企业还会再次下调指引,考虑到潜在的经济衰退,该行已将覆盖范围内公司的盈利预期平均下调了20%,同时将亚德诺(ADI)和德州仪器(TXN)列为该行首选股。

鉴于对经济衰退的预期,在经济衰退期间表现优异的亚德诺和德州仪器目前是该行首选股。由于该行预计博通(AVGO)指引下调幅度将小于平均水平,该公司成为第三选择。该行对安森美半导体(ON)、英特尔(INTC)和格芯(GFS)的盈利预期下调幅度最大。

该行预计公司业绩指引尚可,但后续或将面临下调。虽然该行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的指引略低于市场预期,但该行认为随着企业消化关税影响,本季度及今年晚些时候会有更大幅度的下调。该行预测财报季期间每股收益(EPS)平均将下降10%,2025年晚些时候还会进一步下降。

该行认为当前关税可能会持续存在,因此预计经济将陷入衰退,进而下调盈利预期20%。考虑到关税引发经济衰退的预期,该行已将覆盖范围内公司的盈利预期平均下调了20%,并下调目标价。

该行认为风险最大的是低利润率股票,如安森美半导体、美光科技(MU)和格芯,它们的利润率波动也较大。

该行认为,半导体库存处于低位,应能缓冲冲击。半导体产品数量在过去三年下降了22%,该行认为这表明大多数产品的库存低于平均水平。一旦供应链和关税变得更加稳定和可预测,预计市场将出现大幅反弹,类似于新冠疫情时期。

历史数据显示,像亚德诺和德州仪器这样的高端模拟半导体公司通常在经济低迷时期表现突出,该行预计在预期的经济衰退中也会如此。由于销售额和产品数量较峰值下降了约25%,考虑到更健康的库存动态,该行认为模拟芯片领域在经济衰退时应具有相对较强的韧性。

此外,该行下调了对四大云服务提供商2025年和2026年数据中心资本支出的预测,从之前预计的同比增长40%和20%,分别下调至35%和15%。该行预计每家半导体公司都会下调盈利预期,即使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司。

费城半导体指数(SOX)的市盈率自2024年7月以来已下跌37%,目前处于区间中部。该指数市盈率从2024年7月峰值下跌了约37%,目前基于未来12个月预期每股收益的市盈率为23倍,大致处于其12倍至30倍历史区间的中部。

该行对亚德诺和德州仪器最为看好,列为首选股,认为它们在经济低迷时期具有防御性。其他被评为“买入”的股票包括博通、微芯科技(MCHP)、美光科技和恩智浦半导体(NXPI)。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强生(JNJ)绩前高盛发布看涨研报-预计关税相关评论将受密切关注

作者  |  2025-04-14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强生(JNJ)将于美东时间4月15日(周二)美股盘前拉开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制药行业财报季的帷幕。高盛在研报中表示,预计这一季度对整个美股制药板块来说将充满波动。目前市场关注点集中在评估特朗普政府关税措施对制药行业的风险上。因此,强生管理层在关税这一话题上的评论预计将受到密切关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超过对财务数据本身的关注。投资者将寻求有关潜在关税对利润率、销售成本和税率的影响的更多信息,并期望听到应对策略。如果该公司管理层能够重申业绩指引,可能会让投资者感到安心,尽管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仍会是市场讨论的焦点。

高盛表示,从管理层反馈及与投资者对话来看,目前尚难量化关税具体影响,原因包括政策不确定性大、制造地域信息披露有限以及知识产权/制造/转让定价结构复杂。因此,该行不认为强生将在第一季度财报中给出关税对全年每股收益影响的具体数字,而是会强调其资产负债表的强大,其可灵活调整制造布局的能力,以及对美国制造业55亿美元投资计划的承诺。

在财务数据方面,高盛预计会有多重因素相互抵消,例如医疗科技业务与创新医药业务共同面临的美国Part D医保计划带来的压力,但也会受到外汇利好的推动。关于Part D,该公司管理层此前已指出这一不利因素将在2025年带来约20亿美元的冲击,并将在全年平均分布。尽管按季度量化该影响具有挑战性,但市场基本预期是,随着时间推进,2025年上半年的不确定性将逐步消除。

高盛表示,预计强生第一季度总营收为215亿美元(略低于市场共识预期的216亿美元),其中创新医药业务营收为135亿美元(与市场共识预期基本一致),医疗科技业务营收为80亿美元(低于市场共识预期的82亿美元)。在盈利方面,高盛预计,强生第一季度毛利率为74.6%(与市场共识预期一致)EBIT利润率为32.9%(略低于市场共识预期的33.3%),主要因研发支出占营收的比例略高。该行预计,第一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47美元(低于市场共识预期的2.57美元)。

对于整个2025年,高盛预计,强生全年营收将达到907亿美元(高于市场共识预期的902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0.41美元(略低于市场共识预期的10.50美元)。

在创新医药业务方面,高盛预计,强生管理层将重点强调其下一代产品线的强劲表现,特别是Icotrokinra在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的积极临床数据,同时可能开始将Tremfya定位为未来100亿美元级别的长期机会。该行对这两项的预期均高于市场。此外,该行认为,鉴于Intra-Cellular的并购刚刚完成,管理层对Caplyta未来销售峰值的展望可能会促使市场将其纳入一致预期,并推动投资者重新评估创新医药业务的长期复合年增长率(CAGR)。该行对此持正面态度。

在医疗科技业务方面,高盛预计,市场关注点可能在宏观前景与具体市场动态之间来回摆动。在宏观层面,预计市场将重点关注医疗服务利用率与资本支出的走向,特别是在医院运营环境可能更加动荡的背景下,以及管理层如何应对供应链、制造、监管与税务方面的新挑战。在微观层面,心律管理(EP)、外科(机器人手术vs腹腔镜/开放手术)以及骨科(大型关节、脊柱、四肢)等业务的竞争格局将是市场关注重点,还包括有关中国带量采购(VBP)的额外评论。

高盛予强生“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为172美元。这一目标价较该股上周五收盘价有约13%的上涨空间。该行表示,对强生的估值倍数高于市场平均,反映了其对制药业务的乐观预期及该公司的防御性特质。但高盛也指出这一评级面临的风险,包括新产品推广进度不及预期、无法有效填补旧产品销售下滑;滑石粉诉讼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更高赔偿;外部环境波动、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富国银行(WFC)Q1成本控制与信贷损失拨备优于预期-关税阴云下贷款需求疲软

作者  |  2025-04-14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4月11日美股盘前,华尔街商业银行巨头富国银行(WFC)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财报数据显示,该行在第一季度成功控制整体费用,且在面临关税重压和持续多年的遗留监管问题重压下,信贷损失拨备低于华尔街分析师普遍预期,但由于关税不确定性影响美国经济前景,贷款需求有所减弱。

财报数据显示,富国银行Q1非利息费用同比下降3.1%至139亿美元,优于市场预期,主要因该行首席执行官查理·沙夫(Charlie Scharf)持续推进成本削减计划。然而,这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NII,即贷款收益与存款成本之差)约为115亿美元,低于华尔街分析师们普遍预期的118亿美元。

富国银行维持全年业绩指引不变,仍预计净利息收入将实现增长1%至3%。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类似,富国银行股价上周大幅下挫,随后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推迟面向全球的全面对等关税后有所反弹。由于政策频繁变动,分析师们和CEO们仍在艰难预测关税对美股企业盈利前景的影响。

“我们支持政府审视美国公平贸易壁垒的意愿,但如此重大的行动必然伴随巨大市场风险。”沙夫在业绩声明中表示。“若能达成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及时解决方案,将利好美国企业、消费者和市场。”

富国银行第一季度信贷损失拨备总计仅仅9.32亿美元,低于华尔街分析师普遍预期的12.2亿美元,部分得益于净核销额的大幅下降,缓解了市场对于华尔街金融巨头们的业绩前景担忧情绪。

在纽约股市的盘前交易中,在韧性十足的信贷损失准备金数据的强劲推动下,富国银行股价上涨2.1%至64.44美元。

富国银行第一季度的非利息收入基本持平于86.5亿美元,低于华尔街分析师们预期的89.3亿美元。该行正积极通过扩大华尔街的商业业务范围寻求新的手续费收入来源。富国银行Q1投资银行费用则大幅增长24%至7.75亿美元,主要受债务资本市场融资活动增加所大力推动。银行业原本期待并购回暖以提振顾问类型的费用,但今年金融市场的动荡使这一预期基本落空。

富国银行与摩根大通(JPM)和摩根士丹利(MS)一同拉开美国大型银行财报季以及第一季度美股财报季的序幕,后两家公司也于周五公布第一季度业绩。高盛集团(GS.)、美国银行(BAC.)以及花旗集团(C)等华尔街同行则将于下周公布财报。

尽管特朗普对大部分国家关税给予90天的暂缓期限,但市场仍担忧通胀和潜在经济衰退可能抑制美国消费者与企业支出,恶化信贷质量并阻碍交易,从而对美国银行业构成重大打击。

作为美国第四大银行,富国银行仍受美联储资产上限限制,其资产负债表规模不得突破2017年底水平。据彭博新闻社去年9月报道,富国银行已提交第三方对其改革措施的评估报告,供美联储审核批准。

仅第一季度,富国银行就解决了五项与汽车和住房贷款等该行历史丑闻相关的美国监管令。自沙夫2019年上任以来,合规与风险管理已成为该行的首要任务。

随着富国银行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的监管问题,该行正为未来加速增长铺路。彭博行业研究的分析师们普遍指出,所有监管令的彻底终止将意味着资产上限惩罚的解除近在眼前。

据了解,在本周五华尔街金融巨头们公布第一季度财报前,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们可谓泼来冷水。摩根士丹利下调对于美国投资银行巨头高盛,以及对于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领军者北方信托(NTRS)股票评级,对于后者的评级更是降至“减持”,同时大摩上调美国商业银行巨头美国银行的股票评级。更重要的是,大摩利将美国大型银行板块的整体前景展望从“具投资吸引力”向下调整为“中性”,这也意味着在即将到来的财报季前被特朗普“关税大棒”持续痛击美国银行业巨头们遭遇另一重大利空。

“在特朗普远超市场预期的关税政策之下,我们预计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叠加经济不确定性预期上升,将显著推迟初现端倪的美国资本市场复苏,逐步减缓贷款增长,并使消费者以及商业贷款净核销率略高于我们此前处于周期平均水平、反映当前失业率的预估。”大摩在一份研报中表示。

“鉴于近期市场剧烈波动,投资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费相关营收前景显然需要大幅下调。我们预测的2025年营收同比增速中位数已从4%降至3%。因此我们预计银行业的管理层将传递类似信息,贷款增长指引届时也将略有下调。”大摩补充表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因坚定支持马斯克-摩根士丹利(MS)一季度大赚逾6亿美元

作者  |  2025-04-14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摩根士丹利(MS)因坚定支持特斯拉(TSLA)CEO马斯克而在今年第一季度迎来丰厚回报。该行在投行业务中的“其他”收入达到6.92亿美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2.42亿美元。知情人士透露,这一增长主要源于成功出售马斯克旗下社交媒体平台X的相关贷款。

在周五发布的财报中,摩根士丹利表示,该收入增长“主要来自出售待售企业贷款所实现的收益”,但并未具体说明涉及哪些贷款。银行发言人拒绝进一步置评。根据财报,摩根士丹利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达43亿美元。

回溯至2022年,摩根士丹利牵头为马斯克收购推特(现X)提供130亿美元的融资。然而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这些银行一直苦于难以找到愿意接盘的买家,相关债务几乎成为“烂在手里”的交易。

直到近期,市场情绪才开始发生变化。马斯克与总统特朗普的关系、X平台财务状况趋于稳定、以及其在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中的持股,逐渐吸引了此前观望甚至拒绝的投资者。这些积极因素促成了贷款出售的成功。

在这段过程中,摩根士丹利还从X支付的利息中获得了持续收益,这也使得这笔交易成为罕见的“有利可图的滞销项目”,一般而言,此类难以出售的融资往往会给银行带来沉重损失。

更具戏剧性的是,马斯克近期让xAI以惊人交易将X并入其中,并估值约等同于他在2022年完成收购时的水平。据报道,新的合并实体名为XAI Holdings,总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而摩根士丹利正是该笔交易中唯一的财务顾问,为买卖双方同时提供服务。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台积电(TSM)Q1净利或暴涨54%-特朗普关税大棒成最大隐忧

作者  |  2025-04-14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全球人工智能(AI)应用高端芯片主要制造商台积电(TSM)即将于周四公布财报,预计第一季度利润将激增54%,但分析师同时预警该公司可能面临美国总统特朗普贸易政策带来的风险。

这家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商——其客户包括苹果(AAPL)和英伟达(NVDA)——受益于在线产品AI功能普及化的趋势。但该公司正面临双重挑战既要应对特朗普进口关税政策的冲击,又需化解其针对中国台湾省芯片产业主导地位的批评。

根据来自17位分析师预测的SmartEstimate数据,台积电截至3月31日的季度净利润预计将达到3478亿新台币(约合107.4亿美元)。该预测模型更侧重采纳历史预测准确度较高分析师的估值。这一数字较2024年同期的2255亿新台币显著增长。

尽管台积电宣称主要产能仍将留在台湾省,但其海外建厂计划已投入数百亿美元。上月该公司与特朗普在白宫共同宣布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此前已承诺在亚利桑那州建设的三座晶圆厂投资额为650亿美元。

但特朗普对台湾省芯片产业的态度呈现矛盾态势既赞誉有加又威胁加征关税。上周他声称已警告台积电,若不在美国设厂将面临最高100%的税率。上周日更表示目前对中国智能手机和电脑的关税豁免只是暂时措施,誓言将对半导体行业启动国家安全贸易调查。

SemiAnalysis分析师Sravan Kundojjala表示“尽管未来五年毛利率可能被压缩2-3个百分点,但台积电很可能会加倍投入海外晶圆厂建设以规避地缘政治风险。此举既能确保获得美国政府政策优待,又可最大限度减轻关税负担。”

国泰期货分析师Venson Tsai表示,苹果iPhone主要在中国生产的情况构成台积电另一风险点。“如果iPhone卖不出去,那么台积电的芯片也卖不出去。”

台积电上周公布的第一季度以新台币计营收增速已略超市场预期。在即将举行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该公司将公布以美元计营收指引,同时更新本季度及全年展望,包括为提升产能规划的资本支出。

今年1月的业绩会上,台积电曾预测2024年资本支出将在380亿至420亿美元区间,较上年最高可增长41%。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关税风暴前夕-贝莱德(BLK)吸金能力意外“失速”

作者  |  2025-04-14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全球最大资产管理机构贝莱德(BLK)公布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其投资基金仅吸引830亿美元客户资金,这一数字显著低于市场预期。而就在该季度结束数日后,特朗普总统宣布的关税政策引发股债市场剧烈震荡。

贝莱德周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投资者当季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注资1070亿美元,向固定收益产品投入380亿美元。但其长期投资基金净流入规模未达分析师1050亿美元的平均预期。

首席执行官Larry Fink在声明中表示“客户讨论的焦点始终围绕着对市场及经济前景的忧虑。我们曾在金融危机、新冠疫情和2022年通胀飙升等政策与市场发生结构性巨变的时期,见证过类似局面。”

其他数据显示,贝莱德当季经调整后每股收益同比增长15%至11.30美元,超越分析师10.11美元的平均预测。营收同比增长12%,达到53亿美元。

截至3月31日,该公司管理的总资产为11.6万亿美元,与2024年四季度末基本持平——期间美股走低,而全球多数股市及美债指数上涨。

以Glenn Schorr为首的Evercore ISI分析师在财报发布后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很明显,4月数据必将呈现截然不同的资金流动、营收及利润率表现,即便贝莱德也难以在这场关税风暴中独善其身。”不过分析师认为,该公司跨市场的庞大规模将提供缓冲。

值得关注的是,该机构指数基金遭遇机构投资者460亿美元资金外流,亚太地区投资者也出现40亿美元流出,使其成为贝莱德三大区域市场中唯一净流出的地区。不过另类资产整体获得93亿美元资金流入,其中私募市场吸纳71亿美元。

近年来贝莱德正进行重大战略转型,通过斥资近300亿美元完成三笔收购交易,大举进军基础设施和私募信贷等高费率另类资产领域。待所有交易完成后,其另类资产规模将达6000亿美元,与黑石(BX)、阿波罗全球管理(APO)和KKR(KKR)等私募巨头展开直接竞争。

Fink上个月在致投资者的年度信函中表示,多年来,贝莱德一直是一家主要从事股票和债券的“传统资产管理公司”,但现在公司已彻底转型。

特朗普4月2日公布的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股灾及债市动荡,市场波动程度堪比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甚至促使部分盟友呼吁总统收回成命。

尽管特朗普周三宣布暂缓实施“对等关税”90天,但维持了对多数国家10%的进口关税,以及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45%的关税。

截至周四收盘,贝莱德股价年内累计下跌16%,跌幅超过标普500指数10%的跌幅。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关税阴云笼罩-传苹果(AAPL)在印度iPhone产量激增60%

作者  |  2025-04-14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据报道,截至今年3月的12个月里,苹果(AAPL)在印度的iPhone产量增长了60%,价值达到220亿美元。这一价值是iPhone的出厂价格,而不是零售价。

知情人士透露,苹果目前20%的iphone是在印度生产的。

报道称,印度大部分iPhone由富士康在该国南部的工厂组装。塔塔集团也是主要供应商。

知情人士表示,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2月份宣布对等关税计划后,苹果加大从印度进口设备。据报道,该公司在印度的产量和出口量在整个财政年度飙升。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上周五晚些时候豁免了大部分从中国进口的智能手机、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关税大棒压顶-苹果(AAPL)如何破局--大摩揭秘突围利器:提升印度产能与入门级存储

作者  |  2025-04-14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在金融市场近日持续评估美国消费电子巨头苹果(AAPL)如何应对高达125%的中国进口商品关税时,一种不涉及iPhone等比例涨价的新思维架构在华尔街投资机构应运而生。华尔街金融巨头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深度研究报告称,通过快速提升位于印度的多家大型iPhone制造工厂产能以及比以往更加有针对性的iPhone产品存储组合转变与调整,而不是在将生产线转移至美国,可能显著缓解关税政策带来的对于苹果基本面的负面冲击。

据了解,继4月8日摩根士丹利(以下简称“大摩”)因特朗普政府宣布面向全球的激进关税政策重创苹果基本面预期,该机构将苹果12个月内目标价从 252美元大幅下调至220美元之后,在这份最新发布的研报中大摩重申对于苹果股票的“增持”评级以及220美元目标股价,牛市情形下的目标价则高达269美元。不过,股票市场长期熊市下大摩给出的苹果悲观目标价为145美元。截至周四美股收盘,苹果股价收于190.420美元。

整体而言,大摩分析团队看好iPhone需求长期增长前景以及服务业务持续强劲增长,重申“增持”这一最乐观评级。对于苹果来说,相对积极的消息在于,特朗普表示已授权对包括印度、越南在内的部分国家实施90天的“对等关税暂缓”措施,在此期间大幅降低这些国家关税至10%。然而,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占据最核心地位的中国供应链面临高达145%的美国政府加征关税,作为反制,中国对于美国输华商品的关税已经升至125%。

苹果公司可谓是“美股七巨头”中遭受特朗普关税政策打压最严重的科技巨头,苹果位于全球范围的各大iPhone、AirPods、iPad以及Apple Watch核心生产基地所在地均将遭受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的重大打压,苹果苦心经营多年的以中国供应链为核心的“苹果全球供应链”面临生死存亡时刻。

至于将iPhone生产线转移至美国,并非华尔街基线预期。特朗普长期以来认为苹果能够在美国工厂生产其标志性产品iPhone,并且希望苹果将亚洲供应链和大型制造中心转移至美国,以此避开新的关税体系。

但是华尔街完全不认可这一逻辑,大摩、韦德布什以及Needham等投资机构指出,如果苹果开始在美国生产这款主打产品,其成本将大幅飙升。韦德布什证券公司的分析师丹·艾夫斯表示,若在美国国内生产,一部iPhone的成本将高达3500美元。Needham提到,苹果将供应链转移到美国的过程需要耗费数年时间。大多数高端制造业供应链专家认为,至少在特朗普任期内完全在美国生产iPhone是不可能实现的。

关于苹果破局关税战役与新一轮全球贸易战的新思考

如何显著缓解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大摩的具体分析如下首先,若苹果不采取等比例提价策略会如何? 自3月初美国针对中国的进口关税首次实施以来,市场普遍预期苹果将被迫提高美国的iPhone销售价格以抵消持续增长的关税成本(目前则暂时高达为145%)。大摩分析团队此前也持相似观点,并已表达对高价可能影响iPhone销量的担忧——这种影响在苹果的2026财年将比2025财年更显著。

但随着对于潜在的破局特朗普“关税大棒”政策的深入思考,一种新思路逐渐浮现,大摩提出了一种突破短期框架的新思维。

在2024财年,大中华区贡献了苹果17%的销售额。而苹果品牌旗下绝大部分产品仍在中国组装,这一事实令其在中美关系波动中变得尤为脆弱。虽然苹果多年来试图降低中国依赖,例如推动越南和印度的生产布局,但在苹果的庞大体量面前,短期内几乎不可能完全“去中国化”。

印度被视为苹果最具潜力的“新大陆”。自2020年开设线上商店、2023年开始实体店扩张以来,CEO库克屡次在财报电话中提及印度市场的重要性。截至目前,大约每七台iPhone中就有一台是在印度制造。苹果全球年销售超2.2亿部iPhone,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研究数据显示,目前美国进口的iPhone产品中大约五分之一来自印度制造,其余基本上来自中国iPhone制造中心。

近期生产数据和新闻报道显示,苹果已通过提前备货和将部分生产转移至印度来减轻对美出口产品的关税影响。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本周提出可能给予企业特定的关税豁免(“有些企业处境艰难”,当被问及企业豁免请求时特朗普表示,“有些企业因业务性质承受更大压力,我们会考虑这点”)。但大摩认为苹果不会单纯依赖政策豁免。

根据大摩分析团队的长期跟踪观察,自乔布斯时代以来,苹果管理层始终秉持长期布局的思维。若将目光从即将到来的6月和9月财务季度转向iPhone 17更新迭代周期,以下措施可能是苹果缓解中国进口关税的更加优化路径,其关键在于不涉及“等比例涨价”

印度产能快速提升

借助90天对等关税宽限与暂缓时期,库克领衔的管理层势必将推动苹果将与位于印度的ODM合作伙伴(鸿海、和硕、塔塔)进行深度沟通大幅提升印度产能以满足美国需求。大摩估算当前印度iPhone年产量为3,000-4,000万部,其中超过1,200万部将满足印度本土市场的需求。

过去12个月,苹果向美国出货6,600万部iPhone产品,这意味着如果需要完全规避中国供应链对于美国市场的关税风险,需将印度产能翻倍。印度政府此前提出占据全球iPhone生产产能25%的目标,翻倍后的6,000-8,000万部产量则意味着大约30%的全球份额。大摩分析团队认为这一目标可行,但耗时可能超过6-12个月。

产品组合优化策略

大摩分析团队表示,苹果还有可能延续历史做法——取消低端存储型号,即存储容量起步提升,比如入门级存储版本从128G提升至256G,或者进一步提升至512G。大摩预测顶配iPhone存储型号的毛利率比基础款高10-15个百分点。通过推动高端机型销售额,可在印度产能爬坡期缓解关税冲击。此举将结构性地提升iPhone ASP(平均售价),但256GB iPhone 17 Pro仍然有望维持与iPhone 16 Pro相同的1,099美元销售定价。

金融方案创新

此外,其他苹果可能使用的应对策略方面,大摩表示,苹果还可能通过延长分期期限(比如将Apple Card分期计划从24个月延至36个月)和大幅提升电信运营商补贴/提升以旧换新价值来缓解价格压力。以1,099美元的iPhone旗舰机型为例,月供可有望从45美元大幅降至30美元,降幅达33%。考虑到约5年的iPhone换机周期,此举不会显著影响升级换代率,并有助于解决支付能力问题。

那么,上述策略的整体可行性如何?大摩的“数学法则”能够奏效吗?

大摩在报告中写道,假设2026年印度满足美国本土约60%的iPhone需求(约4,000万部),则仍有2,500万部需从中国进口。若仅仅考虑全额征收125%对等关税而非145%整体关税,将产生170亿美元额外关税层面成本。若中国仅出口顶配存储机型(高毛利),苹果可吸收超半数关税成本,并且完全有能力维持当前毛利率水平,剩余与此前几乎一致的70-80亿美元成本仍将影响该机型。如果我们假设苹果公司同时也向全球的供应商们集体施压,要求他们以50/50的五五开比例分担70亿至80亿美元的关税成本,那么受税收影响经税收调整后,该成本相当于仅仅约0.30美元的EPS(每股收益)负面冲击,仅占市场2026财年市场EPS普遍预期的3.5%。

不同市场情形下,大摩予以的苹果目标价有所不同牛市目标价高达269美元

相较自4月2日以来股价11%的跌幅(以及大摩分析团队周一对苹果EPS约13%的下调),这远优于华尔街分析师们的共识与普遍预期结果,且无需等比例大幅提价。尽管存在变量,但大摩认为上述的调整情景具备现实可能性。

在股票市场与苹果基本面共同趋于牛市的乐观情形下,以及消费者需求全面回归,iPhone 16升级意愿强于预期,加上向高端iPhone旗舰产品线的组合转变,将推动iPhone销售额同比超预期增长,再叠加随着市场进入2026财年,由于苹果对终端消费者和供应链的强大议价能力,关税影响届时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因此,在牛市情形下,大摩分析团队予以苹果32.1x的2026财年P/E(EPS 8.38美元),予以高达269美元目标价。在市场基准情形下,这也是大摩认为苹果最有可能的目标价点位——即220美元,则基于29.5x 2026财年P/E(EPS 7.47美元);熊市情形下,则基于22.8x 2026财年P/E(EPS 6.36美元)的145美元目标价。在熊市情形下,大摩预计iPhone 17的销售周期令市场失望,因在关税驱动的价格上涨中,消费者支出比预期更疲软,并且由于可自由支配收入受到关税带来的硬着陆压力,导致产品销售额转速下降和服务销售额转速增长减速,整个产品组合的增长进一步放缓。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关税冲击不足惧!大摩坚定看好英伟达(NVDA):AI需求强劲+供应链优势-维持“增持”评级

作者  |  2025-04-14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摩根士丹利发布研报表示,尽管市场对关税问题的担忧有所缓解,但相关影响仍需持续关注。不过就英伟达(NVDA)而言,其受关税的直接影响较为有限,在当前人工智能(AI)需求强劲的背景下,英伟达有望凭借供应链灵活性等优势实现出色表现。该行将英伟达列为其半导体行业首选,并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为162美元。

以Joseph Moore为首的大摩分析师表示,目前针对硬件的10%关税可能会在未来90天内上调至32%,但对英伟达的直接影响较小。以数据中心客户为例,当前关税对收入的直接影响约为2%,若税率上调至32%,影响可能增至6-6.5%。然而,英伟达通过将部分生产转移至北美(如墨西哥)以规避关税,进一步降低了潜在风险。特别是其GB200等高端产品,由于主要在北美洲组装,受关税影响的可能性更低。

从市场需求角度,该行表示,英伟达的需求端表现尤为强劲,尤其是其Blackwell系列产品已售罄,客户对价格波动的敏感性较低。分析师指出,当前市场对AI推理能力的需求激增,促使部分客户将GPU从训练重新部署到推理环节。

关于半导体未来是否会被征税,大摩认为目前尚不明朗。虽然半导体在特定时期获得豁免,但多数行业参与者认为未来仍可能被征税。若对半导体征税,台积电(TSM)的晶圆和HBM内存都将被评估关税,这对英伟达75%毛利率的数据中心业务来说,大约相当于 5% 的税收,英伟达相对容易承受,不过对毛利率更普通的公司影响会更大。同时,中国可能对美国半导体加征关税,但相关细节尚未明确,且美国半导体并非完全在美国本土制造,情况较为复杂。

尽管英伟达前景乐观,但该行仍提醒了投资者应注意宏观风险。分析师表示,如果全球经济衰退导致投资资金紧张,可能会对英伟达的业务造成冲击。此外,行业人士普遍对关税不太担忧,相比之下,他们更担心出口管制,尤其是对跨国客户的限制。

最后从整个行业来看,大摩认为,半导体板块的整体表现将紧随英伟达的步伐。目前,英伟达的市盈率约为2025年共识预期的20倍,如果英伟达股价表现不佳,其竞争对手和供应商的股票也可能承压。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Lucid(LCID)接盘Nikola亚利桑那州部分资产-加速美国电动车行业整合

作者  |  2025-04-14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美国电动汽车新势力Lucid Group(LCID)周五宣布,将收购已宣告破产的电动及氢动力卡车制造商Nikola Corp位于亚利桑那州的部分基础设施设备以及其他资产,加速美国电动汽车行业的整合与并购步伐。

据了解,该电动汽车制造商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此次交易不包括收购Nikola的业务、客户群或与其氢燃料电池电动卡车相关的技术专利。

Lucid在声明中补充表示,计划向亚利桑那州设施的300多名前Nikola员工提供就业机会,涵盖多个部门的技术型薪资以及小时性质的工岗位。

总部位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Nikola未立即回应媒体的最新置评请求。

据了解,今年2月,Nikola Corp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并表示将寻求出售旗下的资产,成为最新一家因需求疲软、资金快速消耗以及融资挑战而陷入经营困境最终宣告破产的电动车制造商。

Nikola最初生产电池驱动的半挂卡车,后转向氢燃料类型的电动卡车,此前曾表示决定启动资产出售程序,以最大化价值并确保有序的财产清算流程。

2023年,该公司电动卡车发生多起火灾事故,导致全部车辆召回并引发安全担忧。

上个月,曾经因欺诈罪被判四年监禁的Nikola创始人Trevor Milton获得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特赦。

Nikola曾被金融市场称为“卡车界的特斯拉”,然而自2020年上市以来,其股价已经下跌了99%以上,目前Nikola(NKLAQ)在美国OTC股票市场进行场外股票交易。Nikola于2020年6月以高达120亿美元的估值在纳斯达克上市,募资7亿美元,此后,公司市值最高一度超过240亿美元。

在2月,Nikola在特拉华州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根据当时Nikola向法院提交的文件,该公司资产估值在5亿至10亿美元之间,而负债却高达10亿至100亿美元,严重资不抵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