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笠代言”引骂战,英特尔拉拢女性用户失意,制程不够,营销来凑
内部价值观和拓展产品受众的需要,驱使英特尔选择了杨笠,但英特尔没想到的是,传统的男性用户和杨笠本身所具有的争议性一下子点燃了舆论。
英特尔营销翻车了。
3月18日,英特尔消费类产品官微“英特尔芯品汇”放出了脱口秀演员杨笠的代言宣传片,并配文案“看金牌投资人杨笠如何为职场电脑平反”。宣传片中,杨笠代言词与其脱口秀风格一脉相承,“英特尔的眼光太高了,比我挑对象的眼光都高。”
此前,杨笠因“男人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出圈,收割一大批粉丝的同时,也被质疑炒作男女对立。
随后,该条微博迅速发酵,一部分消费者攻击英特尔“骂男人还想赚男人的钱”,认为杨笠作为一个曾经在脱口秀中挑拨“性别对立”和“侮辱男性群体”的人,没有资格担任以男性目标用户为主的英特尔产品宣传者,甚至表示今后将拒绝再使用英特尔的产品;另一部分消费者表示支持,认为杨笠作为脱口秀演员,只是指出了一部分男人的问题,不存在侮辱之说。
随着争议发酵,英特尔迅速下架了杨笠相关代言,同时英特尔官方淘宝店也撤下了杨笠相关的宣传海报,但这却引来了新一波争议:部分站在女性立场的消费者认为,英特尔下架杨笠代言是“向男性妥协”。
目前,“英特尔芯品汇”首条微博仍然充斥着与杨笠事件相关的评论,最高赞评论调侃英特尔产品:“性能那么垃圾,却那么自信!你们芯片挤牙膏,只能挤那么一丁点吗?”
舆论也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总体来看,微博支持杨笠代言的声音较多,美股投资网相关微博最高赞评论表示:“作为普通男人,我觉得她说的这话没什么不妥当的。”但在虎扑等以男性用户为代表的社区中,绝大多数都是批判的声音。
对上述争议,3月22日奥美英特尔组负责人对美股投资网表示,“英特尔注意到与杨笠相关推广内容引发了广泛争议,这种情况并非我们的预期。多元、包容是英特尔文化的重要部分。我们充分认识并珍视我们所处的多元化世界,并致力于与各界伙伴一起创造一个包容的工作场所和社会环境。”
英特尔要做“她”的生意
一般来说,关注英特尔处理器的多为男性消费者,为什么英特尔会选择杨笠作为产品代言人?
很大程度上,这和其代言的产品有关。杨笠代言的产品为EVO笔记本系列,并不是传统的处理器产品,Evo是英特尔于2020年推出的笔记本平台。
所谓Evo平台,类似高端产品认定标准,联想、惠普、戴尔、华硕等笔记本电脑厂商将采用intel十一代处理器认证的产品交给intel公司认证,通过认证后就可以打上intel Evo平台认证标签,认证内容包括响应能力、电池续航、连接能力、音频和显示等。通过认证的产品即被视为高端笔记本,英特尔称其为“旨在与当今的快节奏生活方式保持同步”的新电脑。
作为一个帮助消费者选择电脑的平台,显然EVO针对的消费者绝不只是男性,还有更多需要电脑、但平时或许不会注意性能指标的女性群体。请杨笠代言恰好可以利用杨笠身上的标签和流量,拓展自己的品牌在女性群体中的认知度,进而提升自家处理器的销量。
另外,英特尔官方回复也表示,“我们充分认识并珍视我们所处的多元化世界,并致力于与各世界伙伴一起创造一个包容的工作场景和社会环境。”从英特尔以往宣传动态来看,其的确越来越重视女性话语权。
今年3月8日妇女节,英特尔还以“‘她’之力,IN精彩”为主题主办了一场圆桌讨论,探讨并呈现了现代职场女性力量以及女性特质与科技的碰撞。据新华网报道,在英特尔,中国区女性员工占比为33%,中国区女性管理者占比为23%,中国区女性招聘比例已经提升至37%,英特尔制定计划表示全球范围内,未来将使担任技术职务的女性员工比例增加到40%。
公司内部价值观+拓展产品受众的需要,英特尔选择杨笠代言也并非不可理解。但英特尔没想到的是,传统的男性受众和杨笠本身所具有的争议性一下子点燃了舆论。
营销翻车背后,英特尔流年不利
不过,这也不是英特尔第一次在宣传上“出圈”。
3月19日,英特尔针对竞争对手苹果M1芯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不仅邀请了前苹果经典广告“I am a Mac”的演员贾斯汀·朗(Justin Long)出演宣传片,还启动了一个专门的网站,将 M1芯片Mac与Intel芯片PC进行比较,并对苹果M1 Mac提出质疑。频频靠宣传广告博出圈,和英特尔在业务上的承压或不无关系。过去10年,英特尔凭借IDM模式成为半导体界最有竞争力的品牌,但近些年形势发生了变化。在垂直代工模式下,台积电和三星都已经量产了7nm和5nm芯片,而英特尔还在制程上持续挤牙膏,这使其遭受了不少质疑。
虽然2020年第四季度英特尔的收入比之前预期高出26亿美元,PC芯片销量也同比增长33%,但销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疫情期间居家导致的办公笔记本需求大增。
而和苹果合作关系的断裂称得上其近两年最大的市场挫败之一,由于英特尔在7nm制程上持续挤牙膏,延误了苹果的产品更新进度,加之苹果对掌控核心技术的追求,去年苹果在WWDC上宣布放弃英特尔的CPU,改用自己设计的ARM芯片,二者变成直接竞争关系。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Trend Force报告,2020年采用M1芯片的Mac电脑占所有笔记本销量的0.8%,不过预计到今年夏季,这个数据将发生巨大变化。
原因在于,目前为止苹果只上市了三款采用M1芯片的Mac,仍处在过渡阶段,“随着M1芯片的发布,苹果公司还完成了其硬件、软件和SaaS平台之间的集成。预计该公司将在2021年第二季度之后发布14英寸和16英寸MacBook Pro,这两款产品都将配备苹果自研处理器,会将苹果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份额提高到7%左右。”
报告中特地指出,笔记本芯片的传统巨头英特尔将会受到压力,该公司最大的投资者——对冲基金Third Point最近发出呼吁,希望英特尔做出重大改变以应对这种竞争格局。
英特尔的老对手AMD也在后方虎视眈眈,曾经远不如英特尔的AMD近期反攻势头明显,在英特尔10nm持续挤牙膏的时候,AMD今年已经发布了第三代7nm处理器,在全线程性能上碾压Intel至强可扩展处理器。此次英特尔翻车,不少网友认为,“AMD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
原有的优势业务被对手前后围攻,英特尔要拓展新业务也没有那么简单。在AI、自动驾驶等领域,英特尔还要面对英伟达、谷歌等公司强有力的竞争。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英特尔的管理层也颇为动荡,2020年来已经有多位高管出走,包括人工智能事业部总经理Naveen Rao、通讯连接业务部门负责人Craig Barratt、领导和负责英特尔系统芯片研发集成的硅谷明星架构师Jim Keller、负责英特尔几乎所有硬件的英特尔首席工程官Venkata Murthy Renduchintala。首席通信官Claire Dixon近期也被传离职。
此次处于争议中心的Evo笔记本平台,正是英特尔这几年PC业务最大的项目布局。可惜的是,原本希望通过突出“女性”标签拓宽自己品牌影响力的英特尔,未考虑到这种标签本身所代表的性别对立倾向,遭到了舆论的反噬。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核心观点
3月19日,美联储正式宣布补充杠杆率(SLR)的豁免措施将在3月31日到期,到期后不再延期。如果美债收益率继续快速上行,市场最大的期待就是美联储开展扭转操作。我们认为,美联储此时可能更关注实际融资成本,如果实际融资成本出现了明显变化才可能出现扭转操作,否则可能性不大。尽管美债收益率再次上行、突破1.7%,但目前中美利差仍然在150bps左右,即便美债利率上行到2%,中美仍然有超过120bps的利差,安全垫相对充足。短期内,我们仍然维持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运行区间将落在3%~3.3%的判断。
3月19日,美联储正式宣布补充杠杆率(SLR)的豁免措施将在3月31日到期,到期后不再延期。在美联储宣布SLR的豁免措施到期不续之后,美债收益率再次上行,盘中突破1.7%并报收1.74%。SLR的豁免措施到期不再续作,直观而言,会增加美国国债的抛售压力,进一步推动美债收益率上行。在SLR的豁免措施不再延期的情况下,如果美债收益率继续快速上行,市场最大的期待就是美联储开展扭转操作。
扭转操作是通过“卖短买长”的方式,降低长端利率、提升短端利率的政策。由此可以缓解长端利率上行对科技股估值的冲击,并达到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刺激经济的效果。扭转操作的最大优点即在于其资产负债表中性属性,它降低了大幅改变资产负债表的可能性,也减少了刺激通胀升温的机会,这更有利于FOMC内部对通胀容忍度更低的鹰派在协商中接受扭转操作。此外相比于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扭转操作不钉住某一固定利率也增加了灵活操作空间。
美国历史上两次使用扭转操作分别是1961年和2011年,第二次扭转操作对长短端利率和失业率改善具有明显效果。第一次扭转操作的背景是,美联储试图通过抬高短端压低长端的方式,缓解金本位制度下欧洲、日本出口复兴导致的资本项目外流、黄金外流问题,但效果一般;第二次扭转操作的背景是2008年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后,量化宽松边际效益递减,长期利率、失业率居高不下,美联储实施扭转操作压低长端、提振就业。第二次扭转操作对长短端利率和失业率改善效果明显。
就当前状况而言,市场期待美联储开展扭转操作最直接的原因在于长端收益率快速上行带来的美股和美债市场大幅调整。同时,在市场看来,当前开展扭转操作是一举多得的举措。第一能够降低股市的调整幅度,尤其是减少科技股的估值调整;第二将有助于进一步刺激经济复苏;第三卖出短期债券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买入长期债券投放的流动性,不会对当前市场本就担忧的通胀雪上加霜。
无论是鲍威尔在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前的最后一次讲话,还是美联储3月的议息会议,扭转操作均没有被讨论。根据美联储最近的态度,我们认为,美联储此时可能更关注实际收益率水平,即美国的实际融资成本,如果实际融资成本出现了明显变化才可能出现扭转操作,否则可能性不大。具体而言,当实际利率持续上行并达到0%的水平时,或将影响美联储的关注点,即实际融资成本和经济复苏,届时美联储或将采取扭转操作的方式稳定长端利率。
债市策略:下周资金面预计总体维持平稳。国外方面,尽管美债收益率再次上行突破1.7%,但目前中美利差仍然在150bps左右,即便美债利率上行到2%,中美仍然有超过120bps的利差,安全垫相对充足。国内方面,上周我国央行保持平稳操作,等额续作MLF,央行操作和货币政策的关注点是影响当前利率走势的最重要因素,债市对利空反应钝化、对利多反应敏感,后续应更加关注央行操作的边际变化,短期内利率或难以突破新高,我们仍然维持我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运行区间将落在3%~3.3%的判断。
正文
3月19日,美联储正式宣布补充杠杆率(Supplementary Leverage Ratio,SLR)的豁免措施将在3月31日到期,到期后不再延期。对此,美联储官员表示,允许SLR的豁免措施到期不会削弱美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或造成市场混乱,不认为商业银行需要出售美债来满足准备金要求。但是,市场并不认为SLR的豁免措施到期不续不会对美债造成影响,在美联储宣布SLR的豁免措施到期不续之后,美债收益率再次上行,盘中突破1.7%并报收1.74%。
SLR的豁免政策到期不再续作,直观而言,会增加美国国债的抛售压力,进一步推动美债收益率上行。SLR是美联储在2013年提出的用于防范金融机构高杠杆风险的监管措施。具体而言,SLR等于银行一级资本与表内外风险暴露的比值。SLR所包含的表内外风险暴露中不仅涵盖了公司债等高风险资产,而且包含了国债等低风险资产。2020年4月1日,由于新冠疫情爆发,美国国债市场流动性受到了巨大冲击,为缓解新冠疫情的冲击,美联储宣布在SLR考核中删除分母中的国债和准备金资产,截至日期为2021年3月31日。此次SLR的豁免政策到期不再续作将导致美国商业银行为满足SLR要求压降分母端的表内外风险资产,大概率会对国债进行抛售,由此进一步增加美债收益率上行压力。
此前,随着美债收益率不断上行,市场期待美联储能够在议息会议上做出SLR的豁免延期或开展扭转操作(Operation Twist, OT)的决定。但是在此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并未如市场所愿。一方面,美联储未对开展扭转操作进行说明,另一方面表示过几天将对SLR情况进行说明。市场对此的预期是美联储可能会对SLR的豁免政策进行延期,然而令市场失望的是前天美联储正式宣布SLR的豁免措施不再延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债收益率继续快速上行,市场最大的期待就是美联储开展扭转操作。
扭转操作是通过卖出短期债券、买入长期债券的方式,降低长期国债收益率、拉高短期国债收益率的政策行为。1961年由美联储首次采用,在2011年第二次使用时被正式界定为“展期计划和再投资政策”。由于贷款利率和长期利率挂钩,因此,这一政策目的主要在于通过降低长期国债收益率引导长期利率走低,从而达成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并实现刺激经济、推动就业复苏、缓解金融风险的效果。
扭转操作最大的优点即在于其资产负债表中性属性。由于扭转操作是通过购买长期债券并“等额”卖出短期债券的方式对美联储持有债券进行一定程度的展期,因此不会造成美联储的大幅扩表或缩表而只会对资产组合产生影响,资产负债表中性效应明显。因此,相比于大量购买长期债券的量化宽松工具(QE)(即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LSAP),扭转操作降低了大幅改变资产负债表的可能性,也减少了刺激通胀升温的机会,这更有利于FOMC内部对通胀容忍度更低的鹰派在协商中接受扭转操作工具。
相比于需要特殊背景的收益率曲线控制(YCC)而言,扭转操作更具有灵活性、对市场的适应程度更佳。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提高战时融资规模,曾选择通过主导买卖长短端债券的方式来“钉住政策目标利率”,以维持市场对国债收益率的预期,长期国债收益率目标钉住2.5%,7-9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钉住2%,1年期债券收益率目标钉住0.875%,并在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后提高长期国债目标收益率至2.5%以进一步满足太平洋战争的战备融资需求。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对工资物价管制放松后通胀快速上行,并最终于1951年退出YCC政策。
美联储首次实行扭转操作是1961年2月,购入以五年期为主的40亿美元长债并卖出短债,期望通过压低长端、抬高短端。在FOMC1960—1964年国债总采购额中,短期国债占比 27%;1—5 年期国债占比67%,明显高于此前 8 年和此后 2 年的占比。
1961年该政策的出台是美国面临严重的金本位制度下挤兑黄金压力,以及短期利率过低、长期利率过高导致的资本外流问题。众所周知,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美元与黄金双挂钩,而受特里芬困境影响,美元实际上无法兼顾世界流通货币地位和本国经济调控,因此伴随着欧洲国家经济复苏,造成了自1957年起美国黄金被不断兑换,黄金储备持续锐减,到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的黄金储备量流失约60%。第一次扭转操作是美联储减少黄金储备和资本外流的尝试性操作,但是效果十分有限。
美联储于2011年9月第二次使用扭转操作具有QE边际效应递减、美联储资产负债表高涨的背景。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长端利率始终保持高位,降低了市场投资热情,而两轮量化宽松政策边际效应已经递减,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高涨。此时,第二次扭转操作应运而生,并正式界定为“展期计划和再投资政策”,所谓展期计划,即指美联储将从市场购买总额为4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6到30年期),同时卖出基本同额的短期国债(3个月到3年期),以期抬高短端压低长端。扭转操作对长短端国债收益率的干预效果十分明显,对美国失业率也有明显的改善。从2011年9月21日FOMC发表声明到2012年12月以新一轮LSAP取代扭转操作,抬高短端压低长端效应显著,并明显使美国失业率的改善进入了新的区间,冲破了量化宽松不力的边际空间。
首先,就当前状况而言,市场期待美联储开展扭转操作最直接的原因在于长端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带来的美股和美债市场大幅调整。近期长端美债收益率快速大幅上行,自2月11日我国进入春节假期以来,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中,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58bps。与此同时,由于美债收益率上行,美股出现大幅调整,标普500在3月4日的低点报收3768.47,相比2月11日的3916.38,下行近150点;科技股调整幅度更大,纳斯达克指数在3月8日低点报收12609.16,相比2月11日的14025.77,下行超1400点。此后,随着美债收益率上行速度有所减缓,美股有所回调,但是近期美债收益率再次快速突破新高,美股再次出现大幅调整。正如我们在《债市聚焦20210307—美债收益率上行:美联储与市场的供需错配》中提到的,美债收益率上行带来了股市、债市和商品价格的调整,美联储保持与前期相同的沟通指引在市场看来是不够的,市场希望美联储直接对美债收益率的过快上行做出反应。
其次,在市场看来,当前开展扭转操作其实是一举多得的举措。第一,减缓长端利率上行的速度,甚至引导长端收益率下行,能够降低股市的调整幅度,尤其是减少科技股的估值调整。第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市场基准利,如果能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低位,那么将有助于进一步刺激经济复苏。第三,开展扭转操作相比于增加购债规模可以减轻通胀进一步上行的压力,近期,美债收益率上行的主导因素从实际利率上行再次转向了通胀预期上行,市场对于通胀的担忧愈发明显,扭转操作通过卖出短期债券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买入长期债券投放的流动性,不会对当前市场本就担忧的通胀雪上加霜。
无论是鲍威尔在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前的最后一次讲话,还是美联储3月的议息会议,扭转操作均没有被讨论。这表明,当前让美联储真正采取行动的门槛很高。我们此前曾提到,美联储不对美债收益率上行发出实质性干预信号的原因在于第一,近期利率的上行在美联储看来是反映了经济持续复苏的预期,总体而言是正面的,不需要过分干预甚至不需要去干预;第二,美联储在现行目标框架下,关注的重点仍是通胀和就业,除此之外,金融状况也是其关注的一个要点,美联储的政策工具主要为实现以上目标,当前美国的通胀和就业水平均未达到美联储目标,同时金融状况较为乐观,因此美债收益率上行带来的短期市场调整并不会成为美联储采取行动的依据。
根据美联储最近的态度,我们再补充一个原因,即美联储可能此时更关注实际收益率水平,即美国的实际融资成本,如果实际融资成本出现了明显变化才可能出现扭转操作,否则可能性不大,这正是美联储操作高门槛的表现。尽管近期美债收益率上行突破1.7%、达到近一年的新高,但是美联储仍然没有做出表态和实际操作,我们认为这主要与此前提到的实际利率转而向下有关。实际利率经过一定时间上行后再次转而向下,表明当前美国实际融资成本仍不高,尚未影响到美国经济复苏。我们预测,当实际利率持续上行并达到0%的水平时,或许将影响美联储关注的重点,即影响实际融资成本和经济复苏,届时美联储或将采取扭转操作的方式稳定长端利率,在此之前,出现扭转操作的概率并不大。
流动性方面,下周流动性环境预计维持平稳,公开市场到期依旧保持500亿元,到期压力不大,DR007中枢或继续维持2.2%左右或以下水平。同时国债发行量较小,地方政府债发行量有所增加,而政金债发行量有所下降,总体发行压力不大;本月税期结束,资金面短期受到的冲击较小。
对于债市而言,国外方面,尽管美债收益率再次上行突破1.7%,但当前一方面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近年来显著提高,受到美国货币政策和美债利率波动的影响比较小;另一方面,虽然长端美债收益率的上行在一定程度上将缩小中美利差,但目前中美利差仍然在150bps左右,即便美债利率上行到2%,中美仍然有超过120bps的利差,安全垫相对充足。
国内方面,上周央行保持平稳操作,等额续作MLF,央行操作和货币政策的关注点是影响利率走势的最重要因素,当前债市对利空反应钝化、对利多反应敏感,后续应更加关注央行操作的边际变化,短期内利率或难以突破新高,我们仍然维持我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运行区间将落在3%~3.3%的判断。
福特汽车:芯片短缺可能使2021年的利润减少10亿至25亿美元
福特汽车称,芯片短缺可能使2021年的利润减少10亿至25亿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知乎向SEC提交招股书文件,拟于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ZH”,承销商为瑞士信贷、高盛、摩根大通
招股书文件显示,知乎2020年营业收入为13.52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同比增长101.49%。用户层面,截至2020年12月31日,知乎累计拥有4310万内容创作者,其MAU(月活跃用户数)达到7570万。据中投公司报告显示,按营收与用户规模计算,知乎已是中国最大的问答启发在线社区。
知乎起家于其标签性的问答内容,在2018年后,陆续布局知识付费,闯入短视频,甚至还拓展到电商、直播等赛道,近年来的破圈行动也让其成为了中国五大综合在线内容社区之一。
但知乎光鲜破圈数据背后,仍然是未解决的“如何平衡商业化与平台调性”的问题。一方面知乎2020年净亏损5.18亿元,较2019年10.04亿大幅收窄,但仍未彻底改变盈利模式单一且长期亏损的问题;另一方面,不断有老用户“逃离”,表示平台环境日渐浑浊,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知乎了。
正如知乎在招股书中说的那样:仍然处于商业化初级阶段。
营收大增、亏损收窄
一般而言,公司上市披露的财务数据都在三年左右,而知乎仅披露了2020和2019两年的数据,从招股书披露的各项数据来看,知乎正在变好。
目前知乎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靠如开屏广告、信息流广告、banner位广告的在线广告收入;第二种是包括专栏、现场和录制讲座、有声读物以及各种高级电子书和电子杂志等付费会员服务收入;第三种则是为商家提供在线营销解决方案的内容商务解决方案收入。
其中“在线广告”为知乎的主要收入来源,招股书显示,2020年知乎在线广告收入为8.43亿元,而付费会员服务与内容商务解决方案的收入分别为3.20亿、1.36亿,在线广告收入其占比高达到62.4%。
知乎靠单一业务获得收入的局面也有所缓解。一方面,付费会员服务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364.18%,达到了3.20亿,其比重进一步提升。据中投公司数据显示,在线内容社区中付费的用户预计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7.1%,并且超过80%的被调查用户愿意为未来的高质量在线内容支付更多费用,这意味着付费会员服务将来仍有巨大成长空间;另一方面,内容商务解决方案营收也实现了质的突破,其营收由2019年64万增长近100倍至1.36亿,占总营收的比重也由0.1%急速提升至10%,但总的来说其比重仍然较小。
知乎商业模式变得更合理的同时,知乎的运营效率也有所提升。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知乎毛利为7.58亿元,较2019年3.12亿元同比增长142.95%,而其毛利率也由2019年46.6%进一步提升至2020年的56%。其运营效率提升在费用支出上也能达到体现,其中销售和营销费用由7.66亿缩减至7.35亿。
并且,知乎在破圈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知乎平均MAU达到了6420万,而2019年同期这一数字仅为4430万,知乎MAU涨幅达44.92%,并且付费用户规模同比增长了200%至300万,其付费率也仅由2019年的1.8%增至2020年的4.0%。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知乎月度活跃用户的占比并不高,按其10周年给出的3.7亿注册用户计算,知乎其活跃用户占比仅为17.35%,低于更垂直的在线内容社区小红书(33.75%),也低于B站(32.32%)。
同时,知乎商业化的效果还远远不够,仍然未能摆脱亏损,招股书显示知乎2020年虽然净亏损大幅收窄,但仍然高达5.18亿,净亏损率38.3%。
知乎破圈,用户增长与商业化并行
2016年知乎试水在线广告,2018年推出付费内容,2019年运行盐选会员计划,2020年正式推出内容商务解决方案,知乎近些年来的不断破圈使得用户规模更大、营收更多元。
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在第一次创业时因技术问题被迫放弃,第二次创业又现金流问题夭折,知乎作为他的第三个创业项目,从2011年1月正式上线到2020年12月,已成为估值35亿美元的独角兽,“破圈”更成为贯穿其一生的关键词。
2012年刚过完元旦,知乎对外宣布获得启明创投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启明创投对外表示,看好知乎知识分享有问有答的社区模式,认为广告、用户打赏、订阅等互联网的主要商业化只是时间问题。A轮融资后不久,知乎放弃了邀请注册制,实行开放注册制,这一举措让知乎的注册用户迅速由40万攀升至400万,也完成了第一次破圈。此后,知乎顺利地拿到了2200万美元与5500万美元的B、C轮融资。
但知乎在2015年拿到C轮融资后,却进入到了一个较漫长的融资平淡期,直至2017年1月知乎才迎来1亿美元的D轮融资,而在这期间知乎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尝试探寻商业化方法。
知乎商业副总裁高强在一次专访中谈到:2016年知乎通过外包广告公司尝试商业化,但真正商业化还是在2017年商业化团队开始接手,从知乎的内容特色做一些差异化营销开始,后又加入了传统的开屏、banner、信息流等传统的广告形式。
与此同时,知乎在功能上得到了进一步丰富,除了原有的问答内容,知乎还推出一系列知识服务产品,如2016年年中上线了付费授权功能、知乎live与知乎书店,知乎在商业化上又多了一条大腿。
接下来,是知乎在用户增长与商业化上的第二次破圈,而这次两者是同步推进且相互促进的。2017年9月,知乎宣布注册用户规模突破1亿大关,知乎也正式由“小众精英知识分享社区”迈向“大众化知识内容平台”,并在次月完成了D+轮融资。
时间进入到2018年后,知乎在破圈行动上明显加快,加速了知乎业务模式上的探索。时年4月,知乎推出“读书会”功能,以名人领读为内容形态切入音频付费领域;6月,将此前的付费专栏、知乎live、知乎书店与读书会整合成知乎大学。
据知乎官方消息透露,截至2018年6月,知乎已提供15000个知识服务产品,每天有超过100万人次使用知乎大学,而知乎知识大学的内容生产者也达到5000名,付费用户人次累计达到600万。一个月后,知乎获得了2.7亿美元的E轮融资。
2018年11月,知乎注册用户达到了2.2亿,步入到了一个新台阶,知乎破圈的目的也从“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最直观的感受是,知乎开始探索与平台内容调性弱相关的新业务:2018年底,知乎内测独立短视频App“即影”,并于2019年上半年推出“视频回答”,知乎在短视频领域落下一子;2019年10月,知乎上线直播功能,同时一并上线了可在文章、视频、直播中带货的“好物推荐”功能,知乎将触手伸向了“为商家和品牌提供了创新的在线营销解决方案的内容商务”,扩充变现途径,在“强营销”的路上越走越远。
至此,知乎当下的在线广告、付费会员与内容商业解决方案三大业务板块初现雏形。
内容平台商业化,何处取经?
虽然通过一次次破圈行动,知乎业务变得更多元了,用户也增长了,但在破圈的过程中,知乎也面临平台内容质量下滑、核心用户出走、口碑变差等一系列后遗症。
事实上,如何在商业化与平台调性寻找平衡点,是每个内容平台都最关心的问题。
与知乎破圈“成就不大、反噬极强”相比,同为综合内容平台的B站则走得更为顺畅一些。B站成立于2009年,早期与知乎一样十分纯粹,知乎是邀请制的精英问答,B站则是注册制的番剧小港湾,极强的社区认同感是两者共同的特征,但后续两者的发展路径与结果大相径庭。
知乎的业务多围绕“问答”这一核心产品形态展开,其商业化行动也嵌入在其中,从蜻蜓点水到逐步渗透,直到毫不掩饰。例如,知乎给平台大V(创作等级)开放的品牌任务功能,本意是为留住高质量答主的激励行为,后渐渐成为了广告的温床。再比如,好物推荐功能可以让知乎在电商业务上更具活力,但却成为了高权重回答下品牌方的种草地,这与平台原本的高质量内容有较大突兀。
而B站作为视频平台,商业空间本就相对较大,加上具有极强的娱乐属性,所以B站布局游戏、电商、电竞等各个领域阻力也相对较小,但番剧、贴片广告等核心标签依然是用户忌讳的“商业化雷区”。
值得知乎学习的是,无论是游戏,例如《FGO》《碧海航线》等多为二次元游戏、电商上也多为与二次元相关的手办等、而电竞、直播等与二次元用户本身又有重合,所以这些品类在商业化过程中较为顺利。
B站2020年Q4财报显示,第四季度B站营业收入达到了38.1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以游戏直播、大会员为主的增值服务收入12.5亿,首次超过游戏业务11.3亿,称为第一大营收板块。而业务增长的同时,其用户活跃度也未出现下滑,数据显示2020年Q4 MAU达2.02亿,约占注册总用户的32.32%,比重远高于知乎。
坚守“小而美”平台调性的豆瓣,又是另一个极端。与B站、知乎一样,豆瓣用户对平台也有着极强的归属感,文艺是其平台标签。
但这些年来豆瓣的变化并不大,2005年杨勃创办了豆瓣,当时分为三个部分:记录分享、发现推荐、会友交流。而如今虽然豆瓣可以在上面买电影票、听FM、读书,甚至还出现了给电影做营销的水军,但整体上来说豆瓣还是一个文化分享的小众社区,目前其MAU也仅在千万上下。
据中投公司统计,中国综合在线内容社区的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32亿元迅速扩大至2019年的1212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9435亿元,将以40.8%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高于中国整体在线内容社区市场。这一趋势表明,综合性的内容社区在国内较垂直内容社区更受欢迎,而破圈的B站与坚持小而美的豆瓣当前的处境则从侧面印证了这一观点,对于知乎来说,破圈势在必行。
未来,知乎在招股书中称,将增强内容产品,其中就包括视频化。不久前,知乎推出文字转视频工具,欲将高质量内容转换成视频,这在本质上与其平台调性——高质量内容比较契合,结合B站的破圈效果,或许这是知乎当前破圈较优的一个解。
如能从图文赛道切入到视频,不仅能提升用户观看时间和粘性,也同样能极大提升商业的天花板。
不过在中视频领域竞争依然激烈,B站与字节系的抖音、西瓜视频早早占据了行业的第一第二梯队,微信也携视频号强势来袭、上升趋势明显,用户长期形成的观看习惯是知乎面临的最大围墙。
目前,无论是知识类、财经、游戏还是娱乐视频,B站、抖音、快手与西瓜视频都有,并且在某些特定领域这些平台更有吸引力。例如,娱乐类、美妆类带货则首选淘宝、抖音快手甚至小红书,在泛财经、泛知识领域,有半佛仙人、罗翔等优质UP主的B站显然更吸引用户,知乎视频化的阻力并不小。
招商银行去年大赚近千亿 旗下理财子公司引入“巨鳄”摩根
自2016年12月底,招商银行(A股)股价在下探13.67元之后,便开始了长达四年的上涨之路,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收盘,招商银行股价已经涨至51.76元,市值达到1.3万亿,在上市银行股中位居第三,仅次于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
日前,中信建投上调招商银行目标价至87.55元,若按最新收盘价计算,上涨空间高达70%以上。
而这背后的逻辑,与招商银行当前不断增强的资本实力等因素不无关系。3月19日晚间,招商银行在披露年报业绩的同时,还公告了一个重磅消息,该行拟引入战略投资者摩根资管,后者出资约26.67亿元人民币,其中约5.56亿元计入招银理财的注册资本。若获监管批准,招银理财将成为首家直接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银行理财子公司。
去年营收、净利双增长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监管政策密集出台、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等一系列挑战,招商银行仍然实现了稳定增长。根据招商银行年报数据,截至去年底,该行总资产已达8.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3%,存、贷款余额5.63万亿、5.03万亿元,同比增长16.18%、11.99%。
从经营业绩来看,2020年,招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904.82亿元,同比增长7.70%;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973.42亿元,同比增长4.82%。其中,实现净利息收入1850.31亿元,同比增长6.90%;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054.51亿元,同比增长9.15%。其中净利息收入占比63.70%,非利息净收入占比36.30%,同比提高0.48个百分点。
在资产负债方面,招商银行去年保持较快扩表增速,报告显示,去年公司资产总额83614.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73%,贷款和垫款总额50291.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99%;负债总额76310.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23%;客户存款总额56283.3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18%。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不良贷款总额536.1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40亿元,不良贷款率1.07%,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437.68%,较上年末上升10.90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4.67%,较上年末下降0.30个百分点。
零售金融方面,报告期内,招行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635.60亿元,同比下降2.45%,主要原因是本期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较多;零售金融业务营业收入1551.08亿元,同比增长8.80%,占本公司营业收入的57.92%。零售管理客户总资产(AUM)达8.94万亿元,当年增量超1.4万亿元。
根据招行发布的2020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公告,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253元(含税)。按照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招行普通股总股本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约人民币316.01亿元(含税)。
值得注意的是,招商银行还给出了2021年贷款、存款增速计划,即2021年招商银行贷款和垫款计划新增11%左右,客户存款计划新增13%左右。
旗下招银理财拟增资引战投
在披露年度业绩的同时,招商银行还发布了另外一条重磅公告。公告称,为了提高招银理财的经营管理水平,推进招商银行的综合化经营战略,响应金融对外开放的政策,全资子公司招银理财拟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摩根资产管理。
本次增资以协议方式进行,经双方商议,战略投资者出资约人民币26.67亿元,其中约人民币5.56亿元计入招银理财的注册资本。增资完成后,招银理财注册资本由人民币50亿元增加至约人民币55.56亿元,招商银行持股90%,战略投资者持股10%。目前,该交易还有待银保监会批准。
对于增资价格,招商银行称综合了多方面因素考虑,具体而言,一是主要考虑招银理财的经营规划和所处行业地位,未来资产管理规模和财务表现的成长性;二是参考可比资管公司的情况,可比资管公司为全球范围内从事资产管理服务的上市公司,并重点考虑资产管理规模与招银理财相近的公司;三是战略投资者拟持有的股权为少数股权,参照市场惯例合理确定出资价格。
从招银理财的经营状况来看,截至2020年末,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不含结构性存款)2.4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9%。其中,表外理财产品余额占比达99.97%,表外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余额排名市场第二。
而摩根资产管理是摩根大通集团资产管理板块在亚洲的投资部门和主要运营实体,摩根大通集团间接持有其100%股权。早在2019年,招商银行就与摩根资产管理达成战略伙伴关系,在产品研发和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紧密合作。
对于引入摩根资产管理,招商银行表示:“本次增资可以深化公司与战略投资者合作的深度广度,有利于招银理财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自身能力,借鉴摩根资产管理作为国际领先资管机构在金融科技、投资研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经验,进而推进公司综合化经营战略。”
若此次增资顺利获批,招银理财将成为首家直接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银行理财子公司。
拟增持台州银行股权
除了子公司招银理财拟引入战略投资者,招商银行还抛出了对同行台州银行股权的增持计划。
根据招商银行公告,为贯彻落实国家普惠金融战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客户,该行拟购买平安信托和平安人寿合计持有的台州银行14.8559%的股权。目前,招行持有台州银行10%的股权,若完成本次交易,本公司将持有台州银行24.8559%的股权。
不过,该交易尚未与交易各方签署股权转让合同,本次交易尚需经台州银行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批,以及取得银保监会批准。
台州银行始建于2002年3月,注册资本18亿元,总行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共设有10家分行及294家支行,并在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江西省赣州市、北京市顺义区、重庆市渝北区、重庆市黔江区及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设立了7家村镇银行和106家支行,集团各类分支机构共417家。
台州银行2020年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100.96亿元,净利润为38.44亿元。截至2020年年底,该行总资产为2757.12亿元,净资产224.1亿元。
从股权结构来看,台州银行目前有10家股东,其中,招商银行、吉利集团各持股10%,为并列第一大股东。而平安信托和平安人寿分别持股9.86%、5%。若此次交易完成,招商银行将成为台州银行第一大股东。
对于此次增资,招行银行表示,台州银行是经营小微金融的代表,增持其股权有助于提升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符合国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方向;同时,台州银行深耕当地市场,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小微经营模式,不会与招商银行构成竞争关系。
责任编辑:孟俊莲主编:冉学东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乐信去年促成借款额1770亿元 不承担风险的科技助贷首超50%
近日,美股上市公司乐信(NASDAQ:LX)发布2020年全年及4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促成借款额1770亿元,同比增长逾40%;四季度,乐信平台促成借款额532亿元,营收30亿元。
财报还提到,在助贷业务方面,乐信已与100多家金融机构展开合作。4季度乐信平台科技服务收入为7.2亿元,同比增232%;全年平台科技服务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150%,成该季财报增长最快的业务。
乐信也提到今年推出的约惠、买鸭、消费号等三大新业务模式已得到认可,基于一季度强劲增长及优异资产表现,乐信上调了2021年业务目标:从之前给出的2200亿-2300亿调高至2400亿-2500亿,对应2020年交易额再增40%左右。
科技助贷模式占50%
财报披露,乐信全年促成借款额1770亿元,同比增长逾40%;其中平台服务收入为20亿元,同比增长150%,占全年营收比例从一年前的7.7%提升到17.5%。
2020年全年,乐信全平台订单总量为3亿笔,同比增长77.1%。其中,乐花卡开通量逾1360万,全年累计服务近700万线下商户,订单数为2.4亿,交易金额为570亿元;乐卡等会员产品累计服务用户数为410万左右,拥有品牌权益数量逾5000个。
四季度方面,乐信平台服务收入7.2亿,同比大增232%,成为该季财报增长最快的部分。同时,乐信无风险、纯科技服务模式下产生的交易额,占新增交易额4季度比例首次超过50%为行业最优,已快速从重资本担保风险助贷模式转向不承担风险的科技助贷模式。
金融科技业务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业务规模扩张驱动利润水平逐季提升,4季度乐信毛利润15.2亿,环比大幅增长55%;Non-GAAP经营利润7亿,环比增长41%;税前利润6亿,环比增长55%。
4季度乐信新增用户1200万,用户数连续6个季度增长超千万,季度活跃用户820万;截至年末用户数达1.18亿,同比增长61%;4季度平台促成借款额532亿元,营收30亿元;全年促成借款额1770亿元,同比增长超40%。
“过去一年,乐信在疫情挑战下如期完成业绩目标,用户数、交易规模、营收等主要指标高速增长,风险表现持续走低。”乐信CEO肖文杰表示,“尤其是To Bank科技服务业务增速取得突破性进展,4季度无风险、纯科技服务模式下产生的交易额首次超过50%,实现更高质量的营收增长。”
另外,风险表现上M3逾期率由2020年3季度的2.6%降至1.95%,4季度新增借款最新风险表现甚至低于2018年同期水平。
三大新业务获得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乐信方面还表示,重新将公司定义为“新消费数字科技服务商”,并有信心将多年来在金融科技领域积累的技术能力和运营经验,运用广阔的新消费领域,挑战这一更大的市场机会。
今年1季度,乐信推出约惠、买鸭、消费号三大新消费产品。此前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鼓励助贷并限制地方性银行跨区域经营。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新颁布的互联网贷款新规是一大利好政策,目前已明确鼓励助贷并限制地方性银行跨区经营,也将进一步推动像乐信这样的头部助贷平台业务再突破,可以合作更多的金融机构。”
具体来看,新业务中“约惠”让用户无需预付充值,约定多次消费即可享折扣,目前,约惠已与数百家商户建立了合作,涵盖观影、餐饮、商超购物、酒店出行等十多个行业;“买鸭”主打“先享后付”模式,今年3月,“买鸭”模式在分期乐商城上线,预计首月将创下近5000万元交易额。目前,买鸭正在与多个知名消费品牌和商业地产洽谈合作,有望在二季度实现规模化增长。
而分期乐“消费号”今年2月交易额环比1月上涨32%,客单价上涨22%。据介绍,该产品将1.2亿用户和分期消费能力开放给网红店家、商家,通过直播、小视频等工具帮助商户吸引用户关注,聚集流量;消费号商品链接还可跳转至商户淘宝店、京东店、拼多多店、微信小程序等,增强用户吸引力,沉淀私域流量。
目前,乐信金融科技业务高质量快速增长,而约惠等三大新业务也发展势头正劲,随着国内经济加速复苏,新业务预计从2季度开始加速放量,将极大助力全年业绩目标达成。肖文杰还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加速复苏,我们欣喜地看到更多发展机会,基于1季度强劲增长及优异资产表现,我们上调全年目标至2400-2500亿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iPhone 12未配套充电器,苹果被罚190万美元
因在巴西出售的iPhone 12未配套提供充电器,巴西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机构Procon-SP对苹果进行了190万美元的罚款处罚。
几个月前,该机构曾要求苹果在圣保罗销售的该手机提供配套的充电器,但苹果并没有予以配合。
此外,巴西该监管机构还指控苹果在广告中误导消费者,并销售出厂有缺陷的设备。据称,苹果也未能遵守提供给消费者的公平合同条款,也未能对保修期内的设备进行维修。
看来苹果以环保节能为名义的减配措施并没有让消费者愉快的接受。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摘要
【iMacPro全球下架 苹果或不再推出新品】苹果正式宣布将停止生产iMac Pro产品,并在官网的相应介绍做出了调整,显示“数量有限,售完为止”。根据苹果官网最新数据,iMac Pro目前已经正式下架,官网目前在售的一体机仅有iMac一款产品。(美股投资网)
苹果正式宣布将停止生产iMac Pro产品,并在官网的相应介绍做出了调整,显示“数量有限,售完为止”。根据苹果官网最新数据,iMac Pro目前已经正式下架,官网目前在售的一体机仅有iMac一款产品。
延伸阅读:
苹果产业链股价低迷 亟需打造核心竞争力
“又跌了!”截至3月19日收盘,立讯精密跌7.10%,每股收报35.84元。在消费电子行业从业多年的李明(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分析师,想着立讯精密、蓝思科技等公司不断拓展苹果业务,具备较强的成长性,今年3月初,他以46元左右成本价买了点立讯精密的股票。让李明没想到的是,刚“上车”就被套牢,目前浮亏超20%。
今年以来,立讯精密、鹏鼎控股、蓝思科技、歌尔股份、东山精密等苹果产业链龙头公司股价低迷。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分析师分析称,苹果产业链公司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供应链管理和资源整合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果链”股价下挫
2020年,作为苹果耳机代工厂商,受AirPods畅销、联合控股股东收购纬创昆山工厂进入iPhone代工业务等利好影响,立讯精密迎来高光时刻。东财Choice数据显示,2020年,立讯精密股价涨幅达100%。此外,2020年,蓝思科技股价涨幅为123.56%,歌尔股份涨幅为88.33%。在苹果产业链中,三家公司被投资者戏称为“苹果三傻”。
2021年以来,像李明一样试图抄底立讯精密的投资者不在少数。数据显示,立讯精密股东户数从2020年12月31日的32.26万户增加至2021年2月28日的44.30万户,两个月增加12.04万户股东。
去年受到投资者热捧,但今年以来,立讯精密股价低迷,在二级市场的遭遇可谓“冰火两重天”,让李明这样的投资者遇到了烦心事儿。东财Choice显示,立讯精密总市值从1月13日收盘的4362亿元跌至3月19日收盘2517亿元,市值蒸发1845亿元。
实际上,今年以来,在二级市场上,不少苹果产业链公司股价表现疲软。东财Choice数据收录了95只苹果概念股,今年以来,47只苹果概念股股价跌幅超过10%,其中不乏苹果产业链龙头公司:立讯精密跌36.16%、歌尔股份跌30.12%、东山精密跌28.50%、鹏鼎控股跌27.98%、领益智造跌26.86%、蓝思科技跌16%。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3月8日至15日,立讯精密连续6个交易日下跌,累计跌幅近20%。3月19日收盘,立讯精密跌7.10%。现在,李明开始关心的是:“立讯精密啥时候才能解套?”
多因素导致
苹果产业链怎么了?3月19日下午,中国证券报分析师致电立讯精密。立讯精密证券部回应称:“二级市场的股价波动受各种因素影响,公司目前生产经营状况一切正常,基本面也没有什么问题。”
3月19日,歌尔股份证券部表示:“公司基本面没有什么变化,我们一直强调生产经营没有问题。”
蓝思科技证券部称,公司生产经营正常,基本面也没发生变化,股价(波动)是市场因素导致。
“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去年是苹果耳机预期好,它们被当作消费电子行业的‘茅台’。”一位苹果供应链公司中层人士对中国证券报分析师分析称,但消费电子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目前手机产品创新不明显,出货动能不足,没有新的刺激因素出现。此外,全球5G手机换机潮还未到来。
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是苹果AirPods耳机组装生产商,但今年业界却不断传出利空消息。早在1月4日,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发布研报称,在两年连续高速成长后,AirPods出货增速将在2021年放缓。
3月15日,郭明錤又发布研报称:“市场预期2021年AirPods将同比增长25%-30%至1.1亿部-1.2亿部。但与市场共同预期不同,我们预测2021年AirPods出货量同比下滑,下调2021年AirPods出货预测30%-35%至7500万部-8000万部。而2020年苹果AirPods出货量为9000万部。”
郭明錤称,TWS耳机市场近年来快速增长,AirPods面临的竞争加剧导致出货量与市占率同步减少。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对中国证券报分析师分析称,现在,由于安卓系厂商TWS耳机的出货增长,抢占了苹果AirPods市场份额。
一位长期关注消费电子的研究人士对中国证券报分析师表示,投资者买苹果产业链股票,主要买创新,但预计今年手机、TWS耳机没什么创新。此前,有些公司估值较高,杀估值明显。
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从业绩来看,几家产业链龙头公司业绩可观。2020年,苹果耳机畅销,两大代工厂商受益。业绩快报显示,2020年,歌尔股份实现营业收入576.13亿元,同比增长63.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55亿元,同比增长122.94%。立讯精密预计2020年实现净利润70.71亿元-73.06亿元,同比增长50%-55%。
此外,业绩快报显示,蓝思科技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69.84亿元,同比增长22.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23亿元,同比增长99.43%。
“手机行业公司一般都希望做苹果的业务,因为做苹果业务不仅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对公司整体技术、供应链和运营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做了苹果业务后,行业里的其他客户基本没有拿不下的。”上述苹果供应链公司中层人士对中国证券报分析师表示。
但另一位手机行业公司资深人士对中国证券报分析师直言:“我们供应链公司与苹果的合作还是处于比较弱势和被动的地位,溢价能力相对低。订单多少取决于苹果,不少公司无法预知未来的订单情况,业绩也会随着苹果订单或者产品销量变化而变化。”
国内一家苹果产业链公司中层人士对中国证券报分析师表示,虽然苹果也在找中国内地的厂商参与到组装产业链中,但他们不是一下子就扶植起来的,也是从苹果低端机型做起。另外,通过收购公司拓展苹果业务,生产良率、整合能力和制造经验也有待提高。
“立讯精密等公司是通过并购不断扩展苹果产品线的,但也有局限,没有通过投入研发这种内生增长方式进入更多领域。此外,做组装制造的门槛和毛利相对较低,议价能力弱,对苹果的依赖程度高。”上述手机行业资深人士对中国证券报分析师分析称,在苹果产业链中发展,公司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具备研发、供应链管理和资源整合能力。苹果也需要综合型的服务商,能够为他提供更大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比苹果的其他供应商做得更便宜。(来源:中国证券报)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快讯|ARK基金创始人Cathie Wood为特斯拉设立了新的目标价:3000美元
由Cathie Wood管理的Ark Invest Management预计特斯拉股价到2025年前将创下3000美元的历史新高 ,远高于现在的655美元。以这个价格计算,根据特斯拉发行在外的股票数量,该公司的市值将接近3万亿美元。Ark还将特斯拉的保险业务添加到模型中,相信该产品可以在未来几年内推广到更多州,利润率超过平均水平。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摘要
【苹果在美国得州的加密通讯官司中被陪审团要求为侵犯专利权支付3.085亿美元】苹果在美国得州的加密通讯官司中被陪审团要求为侵犯专利权支付3.085亿美元。(美股投资网)
苹果在美国得州的加密通讯官司中被陪审团要求为侵犯专利权支付3.085亿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