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Maxfund 客服微信2号 StockWe8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KeyBanc:高估值不影响投入吸引力-首予苹果(AAPL)“增持”评级

作者  |  2021-12-07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KeyBan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Brandon Nispel发表研报表示,虽然苹果(AAPL)估值较高,但与其他大型科技股相比,该股仍然值得买入,首予“增持”评级,目标价191美元。

Nispel在报告中指出,首先,iPhone销量尚未见顶,5G升级周期可能会在短期内将苹果股价推上新高。该分析师补充道,由于产品范围的扩大,该公司并没有过度依赖iPhone。

该分析师预计,到2022财年第一季度末,iPhone活跃安装基数将达到10.9亿台,苹果设备活跃安装基数将达到18亿台。

“对我们来说,苹果关键在于其用户基础。该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用户群之一,庞大且不断增长的用户基础以及新产品和服务为公司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对于服务业务,该分析师预计,该业务的增速将比用户增长快好几倍,并在最终通过营收组合提高毛利率。Nispel表示,虽然人们对苹果和其App Store受监管机构调查表示担忧,但这种情境仍有可能发生。

另外,该分析师表示,虽然苹果可能会选择对业务进行健康的投资,但在未来三年,该公司或将通过约3000亿美元进行派息和股票回购,把超过100%的自由现金流分配给股东,为股东提供有吸引力的回报。

KeyBanc预计,苹果2022财年的营收、毛利率、调整后EBITDA和自由现金流将分别达到3863亿美元、42.5%、1359亿美元和1061亿美元,所有指标均高于市场预期。

最后,从估值方面看,该行认为:“虽然苹果的历史估值高昂,但考虑到其优秀的资本回报率(ROIC),我们认为该股相对于其他大型股而言更具吸引力。”

苹果目前的股价是其2023年EBITDA预期值的18.5倍,而其他大型科技股的平均估值水平为15.3倍。KeyBanc表示,与同行相比,苹果较低的增长潜力将被较高的ROIC抵消,并证明其估值高于同行平均水平是合理的。

上周,受消息称iPhone需求疲软影响,苹果股价出现下跌,而在周一,该股明显回暖,收涨逾2%,报165.32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反弹,病毒早期报告提振美股市场情绪

作者  |  2021-12-0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今天美股三大指数走高,道指涨1.87%,报35227.03点;纳指涨0.93%,报15225.15点;标普500指数涨1.17%,报4591.67点。因美国传染病专家福奇对奥密克戎变异病毒的早期报告持相对乐观态度,加上世卫证实Omicron不会带来灾难,振奋了市场情绪;波音,美国航空公司,嘉年华,皇家加勒比海,诺唯真三大游轮公司等旅游出行相关股票表现良好。

纳斯达克高开低走一路狂跌,跌倒14939附近的时候获得了上周五的两个低点形成的双股支撑,出现反弹,可以考虑买低。

个股方面,投资者继续抛售估值相对较高的科技股,比如英伟达,特斯拉 AMD, ZS, 莫德纳,等。上周,这些股票拖累主要股指下跌。

其中特斯拉因接获举报人指控,称该公司多年来未能正确通知其股东和公众与太阳能电池板系统缺陷相关的火灾风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对其展开调查。

早盘交易中一度下跌6%950.50美元,比114日历史新高点1229.9美元下跌了23%。但收盘价较纪录高点下跌20%,标志着该股跌入技术性熊市区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目前已经卖出价值超过100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投资者情绪,鉴于马斯克距离完成出售10%股份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预计该股股价可能在未来几周继续下滑。

英伟达这边也不容易,收购ARM重重受阻,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上周四对这笔交易提起了诉讼,而一众科技巨头如谷歌,微软等也在此之前对其表示担忧,此次收购可能以泡汤告终。英伟达总裁兼CEO黄仁勋于上周出售44万股股份,总价值约1.4亿美元。AMD芯片也被带动回调,跌6%,根据我们获得零部件目录提示,特斯拉将很快开始向欧洲交付带有AMD Ryzen芯片的Model 3 Model Y

 

一个做空机会:CHWY

另外,本周我们发现宠物电商CHWY的看跌期权比看涨期权金额多3倍,未平仓的合约数也是看跌的比看涨的多1倍,CHWY的市盈率高达 2588,比一直被质疑泡沫最大的特斯拉市盈率也只是329,根据我们自主研发的美股大数据量化终端,机构投资者押CHWY财报后大跌,好几笔都是上百万的期权大单。

另外,根据几个我们掌握的消费者数据源显示,CHWY的销售量呈现出下滑迹象,我们推断出可能是因为全球供应链中断导致产品短缺,加上运输和劳动力成本上升。

机构Wedbush 今天也将Chewy 的评级下调至中性,原因是第一季度净活跃客户增长令人失望,我们预计第二季度将进一步失望,这不仅是因为去年新客户的流失激增,还因为总客户增加的减少。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有理由推测,CHWY 在本周129盘后的财报大概率会不及预期,将出现大跌,适合开空头仓位,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推测会100%准确,毕竟我们不是他们管理层,具体数据,只有他们才知道。那么是否CHWY会成为下一个DOCU,我们拭目以待。

 

英伟达NVDA为什么大跌?

作者  |  2021-12-0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英伟达(NVDA) 今天下跌6%,原因是英伟达总裁兼CEO黄仁勋于上周出售44万股股份,总价值约1.4亿美元。

英伟达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的交易在世界各地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审查,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半导体分析师艾伦·普利斯特利(Alan Priestley)称,这笔交易在世界各地面临越来越多的监管调查,并特别强调了英国、欧盟、美国的担忧。他表示:“我认为这笔交易极不可能获批。”这笔交易原定于20223月完成,但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8月份承认,这个最后期限之前恐无法完成交易。

Arm1990年从名为橡子计算机(Acorn Computers)的早期计算公司剥离出来,其节能芯片设计用于全球95%的智能手机和95%中国设计的芯片上。2016年,日本软银集团斥资320亿美元将Arm收购,并将其芯片设计授权给500多家公司,这些公司使用这些设计来制造自己的半导体。

批评人士担心,与自行设计芯片的英伟达合并可能会限制Arm的“中立性”,限制竞争对手使用其半导体设计,并可能导致该行业价格更高、选择更少、创新减少。但英伟达辩称,这笔交易将带来更多创新,整个芯片行业将从其增加的投资中受益。

 

加拿大政府向辉瑞(PFE)、默沙东(MRK)采购多达150万疗程新冠口服药物

作者  |  2021-12-0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加拿大公共服务和采购部长Filomena Tassi周五表示,加拿大政府已与辉瑞(PFE)和默沙东(MRK)签署采购协议,以购买多达150万疗程的新冠药片。

根据条款,默沙东预计将提供多达50万疗程的新冠口服药物molnupiravir,目前该药物正在加拿大接受监管机构的审查。在批准之前,加拿大政府有另外购买50万疗程的选择权。

Tassi称:“一旦这些药物被批准使用,政府将努力尽快将它们送到各省和地区,以便保健供应商能够帮助最需要它们的加拿大人。”

周三,辉瑞表示,公司开始了一项滚动新药提交,以寻求批准其口服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F-07321332和ritonavir,这些药物针对患有轻到中度新冠肺炎的高危成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创新高后大跌-市场需求减少-苹果该如何投资?

作者  |  2021-12-0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11月30日,苹果逆势大涨创历史新高。分析师觉得投资者已将苹果视为市场不确定时期下的避风港。Needham分析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周二投资者将资金转向苹果是因为该公司拥有巨大的现金流,使其能够承受任何经济放缓风险。

但在周四盘中,苹果一度下跌4.2%,创下自5月4日以来的最大跌幅,后逐渐回升收跌0.61%。

据彭博引述知情人士信源,苹果已经告诉零部件供应商,市场对iPhone 13系列产品的需求已经减弱,这表明一些消费者已经决定放弃购买苹果产品的计划。

虽然投资者已经为全球缺芯做好了思想准备,对预期收益有所降低,但苹果这一消息还是给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之前市场的一致预期是苹果能够在圣诞节前及时出货多达8200万不iPhone,以及明年共出货2.35亿部。但瑞银的分析师认为,疫情加重会在第四季度和明年全年的苹果销售量及利润造成一定影响。

New Street Research分析师Pierre Ferragu说,“苹果公司对供应商的言论与我们对iPhone 13周期疲软的观点一致,我们认为这个问题不仅与客户对交付延迟不满有关,或许有一定联系,但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的。”

Ferragu是追踪的数据中对苹果给予卖出评级的仅有的两名分析师之一,他预计随着电子消费支出的正常化,2022年iPhone出货量将下降。他认苹果可能在新年发出警告。

高盛集团的Rod Hall在周报中表示,全球iPhone的交付周期继续缩短,“我们认为这表明供需接近平衡。”

目前看来,投资者需要关注的是,苹果供应链的畅通以及消费端的消费需求预期。这两点得到保证的话,苹果将对投资者再次充满吸引力。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再遭反垄断指控-微软动了谁的奶酪

作者  |  2021-12-0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微软再次因捆绑销售被指控存在垄断行为。

近日,德国云存储公司Nextcloud与其他30多家欧洲软件、云计算公司组成了“公平竞争环境联盟”,并正式向欧盟委员会投诉微软的反竞争行为,即微软将其云存储服务OneDrive、协作办公软件Teams和其他服务与Windows 10和Windows 11捆绑销售。

Nextcloud方面表示,通过推动消费者注册并将其数据进行上传,微软正在限制消费者的选择,并阻碍了其他提供同类型服务的公司参与公平竞争。

此前的2020年7月,办公通讯软件商Slake Technologies已向欧盟投诉微软,指控微软的Teams App捆绑了Office套件,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中国经营报》分析师就Nextcloud等对微软发起的欧盟投诉向微软中国方面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回复。不过,分析师注意到,微软OneDrive、Teams等软件确实在Office套件、Windows 系统中越绑越深。

而这也不是微软首次因捆绑销售垄断而遭到指控了。过去,微软就曾经因为将媒体播放器软件的视窗版、IE浏览器与Windows进行捆绑而遭到欧盟类似的起诉。目前,微软因捆绑销售已被欧盟罚款 22 亿欧元(约合 26 亿美元)。

OneDrive、Teams等软件捆绑销售遭指控

“公平竞争环境联盟”表示,微软正将 Microsoft 365 越来越深入地整合到更广泛的服务和软件组合中。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每当 Windows 用户处理文件存储的时候,微软的 OneDrive 在 Windows 系统中有特权,成为一种优选。另一个例子是微软的“Teams”,它作为 Windows 11 的默认部分被成功推入市场。

Nextcloud声称,通过推动消费者注册并将他们的数据交给微软,这家软件巨头正在限制消费者的选择,并为其他提供竞争服务的公司制造了不公平的市场环境。微软不是通过任何技术优势或销售优势取得这一成就的,而是通过高度偏爱自家产品和服务。尽管根据欧盟反竞争法,偏爱自家产品或服务并不违法,但如果公司滥用其市场主导地位,则属于违法行为。

OneDrive是微软推出的云存储服务,用户在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的时候可以把文件保存在OneDrive中,并开启文件的自动同步,防止因故障或者失误操作导致文件丢失,并且在同步OneDrive之后在其他的设备上也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打开编辑。目前OneDrive已纳入Office套件中。

以Windows 10系统中Microsoft 365体验为例,分析师在对新文档手动点击保存或者另存为按钮时,其首选位置会被优先推荐为OneDrive,这会让用户逐渐养成“OneDrive优先”的使用习惯。

IDC企业级研究部高级分析师王楠对分析师表示,像微软的这种捆绑销售形式,在软件行业和非软件行业是普遍存在的,而Nextcloud会向微软发起捆绑销售的反竞争行为指控,原因主要是因为微软在操作系统有垄断优势。在PC市场里,90%以上的桌面操作系统都是Windows,微软基于垄断的优势再进行捆绑销售,确实会对一些软件供应商产生降维打击。

OneDrive在欧洲受欢迎程度也是其引来Nextcloud指控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OneDrive在中国的使用体验并不好,市场份额也不高,国内同样的产品包括坚果云、天翼云盘等。“因为某些特殊原因,中国的一些行业不使用云,一些核心数据、包括文档也会尽量不使用国外产品,但在国外,包括政府,金融、能源等敏感的行业对云是没有这种感知的,他们觉得公有云很安全。”王楠对分析师表示,OneDrive国内有部分用户,但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使用,其外部分发的使用场景比较少,但是国内很多的网盘却强调向外部分发的能力,向客户分享,给第三方供应商分享。

根据统计,包括微软、Google及Amazon在欧盟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66%,而当地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则从26%跌至16%。

上述企业联盟指出,上述行为是全球科技巨头在欧洲飞速增长的核心,与上世纪90 年代末微软将 Internet Explorer 与 Windows 捆绑在一起,从而摧毁网景(Netscape)的情况非常相似。欧盟必须制止微软的做法,如同微软上世纪90年代在Windows中搭售IE而垄断浏览器市场时一样。

Nextcloud表示,微软利用其“守门人”的地位扩大了在邻近市场的触角,将用户推入更深的生态系统中,从而彻底阻止他们接触其他云服务供应商。因此,更专业的欧盟公司无法凭实力与微软竞争,因为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产品或服务的好坏,而是扭曲竞争和阻止市场准入的能力。

Teams也是一款在欧洲有较强竞争力的工具,在中国影响力较小。

Teams是一款基于聊天的智能团队协作工具,可以同步进行文档共享,并为用户提供包括语音、视频会议在内的即时通讯工具。是微软于2017年3月推出的产品,其一出世,便正面与Slack竞争。微软通过Teams捆绑了Office套件,很快便在活跃用户上 “超越”了Slack。

2020年 7 月,Slake向欧盟委员会投诉微软,指控微软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Slake 称,微软滥用其市场主导地位,通过将 Microsoft Teams 与其广受欢迎的 Office 办公软件相捆绑,消除了 Microsoft Teams 面临的竞争。微软将 Microsoft Teams 与 Office 相捆绑意味着,有数百万用户被迫安装 Microsoft Teams,且无法删除。诉状中称,微软的行为相当于“滥用其市场主导地位、扼杀竞争的非法和反竞争行为”。

据报道,Slake的法律总顾问表示:“Teams App是一款拙劣的山寨产品,微软将其与占主导地位的Office软件进行捆绑,强制用户安装,无法删除,再现了微软在‘浏览器大战’期间的非法行为。”

“Teams 和Slake这两款产品,从产品设计到一些界面上有很多相似之处,Teams借鉴了Slake的一些能力。”也有业内人士向分析师指出,主要是因为Windows和Office的垄断地位,微软通过捆绑销售去提升其他一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微软与欧盟的纠纷由来已久

实际上,微软与欧盟的恩怨由来已久。欧盟最早于1998年起诉微软违反反垄断法,当时,位于布鲁塞尔的反垄断机构,应太阳系统公司的诉求,开始调查微软在欧洲的所作所为。随后,他们发现微软利用桌面终端的市场统治地位,垄断了整个欧洲服务器市场。欧盟再次向微软发出警告,微软仍然置若罔闻,继续在欧洲销售捆绑媒体播放器软件的视窗版本。

2004年3月,因为微软拒绝剥离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媒体播放器软件,欧盟委员会对微软开出4.97亿欧元的罚单。

2006年,由于微软公司仍未执行欧盟委员会2004年3月做出的反垄断裁决,该委员会对微软公司开出了第二笔2.8亿欧元的罚单。

2008年2月,因微软没有遵守2004年3月欧盟对其发出的命令,欧盟再次向微软罚款8.99亿欧元。

与此同时,2008年1月,欧盟又对微软在其Windows操作系统中捆绑其IE浏览器进行反垄断调查。2009年,微软与欧盟就2008年有关浏览器选择的调查达成和解,提出允许用户访问竞争对手的产品。2012年,根据微软的上诉,欧盟第二最高法庭将2008年的罚款从8.99亿欧元降至8.60亿欧元。

2013年,反不当竞争监管机构因微软未能遵守2009年有关网页浏览器选择的承诺,对该公司罚款5.61亿欧元。

至此,微软因捆绑销售和其他做法,已被欧盟罚款近22亿欧元。

20年前,微软将Windows和IE捆绑销售的事件,差点让这个IT帝国被拆分。如今,微软再次因为OneDrive、Teams等软件与Office办公软件、Windows系统捆绑销售引起欧盟注意。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这次微软陷入捆绑销售案与过去欧盟对其发起的垄断案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微软利用其操作系统的优势,预装一些产品,然后用户购买操作系统,就不用单独地再去寻找、购买这类产品了,所以给竞品造成不公平的感觉。

上述业内人士对分析师说道,目前的微软不仅拥有Windows统治优势,其Office的垄断地位也很强。“OneDrive和Teams其实与Office结合得比较紧密,从微软完善自身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推出这样的功能无可厚非,但大家可能会质疑微软比较多的是用户想迁移第三方工具的时候,微软制造了一些壁垒,然而这却很难评估,也比较难取证,所以诉讼应该会有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王楠对分析师说。

不过,金融科技专家、阿里云MVP马超在接受本报分析师采访时认为,这次微软的所谓的捆绑销售和欧盟过去指控捆绑销售还是有些不一样的。浏览器和操作系统明显是两个分支的应用,但是Office和OneDrive的关系有点像宝剑和剑鞘,只是这个剑鞘不是实体的,而是一种储存服务。

马超向分析师分析,这场官司发生在欧洲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欧洲在数字化时代已经落后了,世界主流的云厂商目前只存在于中美两国,其他地区已经没有条件再养育大的云计算平台。

“欧洲在软件时代的所有优势积累,只能用于一些分支部分了,也就是说欧洲已经不能再做剑,只能做宝剑的周边了,因此微软这种周边全配套的销售方式,才会在欧洲引起这么大的反弹。”马超表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不止加拿大鹅-LV、Gucci等品牌也搞“双标”

作者  |  2021-12-0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近日,“加拿大鹅中国大陆门店不得退货”一事引发热议,目前该事件已经取得初步解决,加拿大鹅最终同意退货退款。

鉴于一些消费者的经历,分析师就横向对比了几个品牌在中国的销售政策。

比如知名奢侈品牌路易威登,规定在中国大陆7天内可以退货,30天内可换货,但是在美国、加拿大就可以30天内退货。

LV官网截图

分析师注意到,该品牌在这些国家退换货政策的最后,还专门标注了这样一句话:全球任何一家门店都接受退换,但不包括巴西、中国、哥伦比亚等地区。

多个奢侈品牌称

国内门店产品只换不退

12月3日,分析师就门店退换货政策致电多家奢侈品品牌专卖店,对方均表示专卖店购买产品“只换不退”。而对于购买后发现产品有质量问题如何解决,多个店铺均没有正面回答。

爱马仕顾客服务中心:不同品类退换货政策不一,专卖店产品一旦售出即不可退货。其中大部分产品在不影响二次销售的情况下可以享受30天内一次换货服务。而线上遵循电商法,任何产品在签售次日不影响二次销售的情况下享受无理由退货服务。

Gucci上海芮欧百货店:消费者购买之日起的14个工作之日内可以做一次换货,但不能退货。对于线下购买后发现有质量问题,需要与店铺第一时间联系,只要不是人为损坏导致的问题,是产品自身的问题店铺会帮忙解决。

PRADA普拉达上海环贸IAPM店: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可以14天内换货,但只换不退。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需要拿到门店进行鉴别,具体还需要看什么物品什么原因产生的问题。

而分析师对比上述品牌的官网发现,部分品牌在退货政策上并非全球统一标准。

除了前文中提到的LV,Gucci官网也显示,对于如加拿大、美国一些国家,可以在专卖店购买后14天内对符合条件的商品进行换货或退货。

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可要求在门店退货

律师解读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介绍:据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赵占领表示,消费者通过线下途径购买商品,需要区分所购买的商品,国家是否制定三包法,比如手机、电脑等国家有制定专门的三包法,那需要优先遵守。而商家自己制定的三包政策标准应当不低于国家三包法的规定,在符合这两者前提之下,可以依法进行退换货。

赵占领指出,目前奢侈品店中类似于服饰、箱包、美妆等产品国家没有制定相关的三包法,如果商家有三包政策或是合同约定,则需要优先遵守。但如果消费者证明产品在购买后其实存在质量问题,则对方构成合同违约,即使商家表示不能退货只能换货,该说法也没有法律依据。消费者仍然可以要求解除合同,退货退款。而对于不同国家对于专卖店退换货政策不一,则涉嫌歧视消费者。

消费主权意识的觉醒很关键

其实,无论是从法律上,还是从心理上,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不少国际品牌一边大赚中国消费者的钱,一边对中国消费者区别对待。面对一些国际品牌的双重标准,法律学者认为,消费主权意识的觉醒很关键。

专家解读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法律系副教授李玉梅:法律从不保护权利上的休眠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武器。目前在买卖关系当中,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生产者或者经营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比如消费者对于商品信息掌握不完全,现在随着开放的程度,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逐步得到解决。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UCB与诺华(NVS)签署价值达15亿美元合作协议-研发并商业化抗帕金森病药物

作者  |  2021-12-0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比利时制药公司UCB周四表示,公司已与瑞士制药公司诺华(NVS)签署一项价值高达15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共同研发和商业化其两个尚处开发阶段的抗帕金森病药物——UCB0599和UCB7853。

根据签署的协议,UCB将从诺华获得1.5亿美元的预付款。UCB在获得某些监管批准并达到某些研发和销售相关目标后,还将有资格获得更多潜在付款。

UCB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如果协议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UCB将成为欧洲和日本市场的营销授权持有者和商业化领导者,诺华将成为美国和所有其他地区的市场领导者。

UCB执行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官Dhaval Patel评论道:“这是我们在神经退化领域探索和研究的一个典型代表,我们通过建立外部网络和伙伴关系来获取额外的能力和理论知识,帮助加快药物研发。”

据了解,UCB0599是一类潜在的“first in class”小分子α-突触核蛋白错误折叠抑制剂,目前处于临床2期研究阶段,而UCB7853处于临床1期阶段,一种抗α-突触核蛋白抗体。

根据协议条款,两家公司将共同研发并共同资助UCB0599的进一步全球研发。在完成目前由UCB进行的临床1期研究后,诺华有权选择是否参与全球联合研发UCB7853。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TMT要闻预告|摩托罗拉、英伟达、英特尔、vivo、OPPO将发布新产品新技术

作者  |  2021-12-0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12月6日

京东网易被纳入恒指正式生效。

第七届国际第三代半导体论坛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12月6-8日在深圳举行。

国际民航日

12月7日

兰亭集势发布业绩和财务信息。

2021英特尔FPGA技术大会12月7-10日线上举办。

英伟达RTX 2060 12GB显存版发布。

OPPO Reno7 Pro《英雄联盟》限定版发布

国际反腐败日

世界足球日

12月8日

触宝科技、游戏驿站发布业绩和财务信息。

微博在香港挂牌交易。

2021(第七届)江西省互联网大会12月8-9日举办。

2021世界智能制造大会12月8-10日在南京举办。

12月9日

博通、36kr发布业绩和财务信息。

摩托罗拉发布moto edge X30新机并同步开启预售。

vivo发布新一代手机操作系统OriginOS Ocean。

2021全球互联网产业CEO(GICC)大会12月9-10日在北京举办。

The Year Ahead 展望峰会12月9-10日在上海举办。

12月10日

2021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12月10-12日在广州举办。

2022 BotF未来品牌大会12月10-12日在上海举办。

2021跨国采购与供应链高峰论坛12月10-12日在上海举办。

世界人权日

12月11日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周年

国际山岳日

12月12日

2021年亚广联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在青岛即墨举行。

电商“双12”

西安事变纪念日

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

【财报发布时间为上市交易所所在地时间】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Sea凭什么竞争过了阿里巴巴Lazada?

作者  |  2021-12-0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Sea(SE)的电商业务也是依靠其游戏业务衍生出来的。Shopee 虾皮 2015 年才正式开业,专注于社交属性的移动端优先的电商市集平台。与其他平台不同的地方是,虾皮诞生于游戏平台上的消费者对消费者 (C2C) 交易功能。

Garena 的语音通讯平台上有个应用叫 BeeTalk(这个产品后来转型想做交友但是失败了),有大量的用户在上面做交易(有点类似新加坡的 Carousell 和内地的闲鱼)。Garena 见到这块 C2C 的需求就在 2015 年成立了 Shopee 公司,专注于服务 C2C 的交易服务。

李小冬委任当时的 Garena 移动业务部门主管 Chris Feng 冯陟旻(读 zhimin 至民)来做虾皮的 CEO。这位兄弟相当有来头和实力,这位 80 后 CEO 在 2014 年加入 Garena 的移动业务部门之前曾经任职于德国火箭网,这家公司孵化了多家顶级电商平台如 Lazada 和 Zalora 等。其中他在 Zalora 任职区域董事总经理,在 Lazada 总负责采购。冯也是计算机背景,且具备强电商经验。

成立之初,虾皮的中心在于解决 C2C 的交易痛点:比如不负责任的卖家,解决当面交易难题,支付欺诈等等。于是,虾皮成立之初就采取了内化物流与支付服务,但保持轻资产的业务模式。在整个东南亚,与其他电商平台的最大差异就是专注于服装美妆日用品,着重解决配送与支付难题,先做好服务,后货币化。

公司成立两年后在 2017 年中,IPO 之时,已经在东南亚地区雄霸 GMV 和总订单量第一宝座。然而此时仅在台湾与印尼市场刚刚开放了广告服务,其中收取卖家佣金的市场当时只有台湾一个。

理解虾皮的收入逻辑,对理解为什么虾皮还在亏损有重要的帮助。凡是 Shopee 开拓的新市场,基本都会迎来一波虾皮 app 下载量霸榜,虾皮 app 评价评分爆分,好评率超高,GMV 高速攀升。对买家免费送货,对卖家不收交易佣金,填补发展中市场的空白,逐个击破,逐个拿下似乎顺理成章。

2019 年 1 季度,台湾市场成为虾皮第一个达到季度 EBITDA 盈利的市场(公司综合费用摊分前),2021 年 2 季度,整整两年零一个季度之后,马来西亚才成为虾皮第二个达到同口径 EBITDA 盈利的市场。

虾皮的制胜法宝

如果说到目前为止,让虾皮迅速攻占几乎所有的东南亚市场有什么秘诀的话,我认为有一下几点做得对的地方:

高度本土化:虾皮高度重视并尊重东南亚每个市场之间的差异,包括语言差异,用户习惯等。包括在伊斯兰国家准备特殊的商品。

在几乎每个重要市场的员工数也远高于竞争对手。CEO 冯先生几乎住在印尼,虾皮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甚至学会了印尼话。

吸引本地商家:一般的国际扩张的电商公司都会宣传 “跨境电商” 这个概念。跨境电商的优势是平台第一天就有货,当攻占新市场的时候可以迅速把集市搭建起来。而且背靠中韩两大货源输出地,采购也比较集中容易。

缺点就是平台没有精细化运营,缺乏当地消费者需要的货品。虾皮的策略是在跨境大批发商引流成功后,尽早培植本地商户,哪怕通过低佣金零佣金的方式,也要培养好当地商户。

这点我甚为认可,强如亚马逊阿里都没在自己的领地外取得成功,不得不说一套产品卖通天下的困难之处。

专注长尾货品,非标:跟所有东南亚与拉美国家电商平台不同的是,虾皮专注于服装配件,生活用品品类,而不是电子产品与快消品。

长尾货品的优势有:吸引女性用户,较低的订单价值,特殊性减少跨平台比价(东南亚用户特别不对平台忠诚)等。非标性和对送货时间相同宽容性正好契合虾皮的轻资产平台特征。

如果类比中国的电商平台,虾皮更像淘宝而其他竞争对手更像京东。重资产决定了你的送货相关服务必然更好,但是通常会偏向于电子产品。

使用第三方物流平台,同时给消费者免费送货服务:对于公司来说,既然决定了短时间打入整个东南亚市场,使用第三方物流几乎是必然选择。印尼就有 1000 多个小岛,东南亚可能是世界上最难快速送货的地方。

在依托第三方物流,使用每个市场最好的物流公司的服务的情况下(肯定不便宜,即使有规模优势)还能给消费者免费送货的承诺。尤其是虾皮平台有占比甚大的 C2C 交易,即不收交易佣金,又对外支付物流费用,还能不从消费者处收运费。

钱从哪里烧?记得上篇《“东南亚小腾讯”Sea,凭什么撑起万亿市值?》的游戏吗?游戏就是现金牛,每一分钱的 EBITDA 就是自由现金流 FCF,随便烧。这种推广方式真是奢侈,怪不得东南亚没对手。

竞争格局(产品层面)

在电商平台上,商家体验和消费者体验一样重要。电商飞轮缺一不可。更好的消费者体验带来更多的消费者,更多的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商家,商家良性竞争增加多快好省特性,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我们从卖家和买家双方的使用体验来比较虾皮与最大竞争对手 Lazada 的优劣:

1、卖家

a) 商家管理工具:

网页端页面虾皮比 Lazada 更直观,适合新手买家上手卖货,Lazada 需要摸索一段时间才能上手。一旦熟练之后功能各方面都很接近。 移动端:两家都设计了好用的商家 app 方便商家在一部手机上就能完成卖货的各个环节。Lazada 移动端体验优于网页端。但是没有直接联通客服的功能,需要跳转到移动浏览器进行。虾皮移动端 app 更优:虾皮 app 整合了卖卖双方功能。客服沟通可以在 app 内完成。

b) 商家支援服务:

Lazada:周一到周六上班时间,7 点下班。如果有技术性问题需要通过电邮提交一个 ticket,等候 24-48 小时之内的回复。

虾皮:7 天 24 小时人工接听,实时支援,不需要发邮件及等候。

c) 支援服务效果与效率:

ticket 为基础的支援体系的问题在于一层一层的文字抛球,追踪系统,以及问题是否解决错误标签等等。往往没解决的问题标注成已解决,再开一条的力气都没有(我用过 ticket 的 IT 系统,很痛苦)。

虾皮虽然有些技术性问题无法在电话上实时解决,但是也会引导 1-2 天内解决后再通电话。整体体验更好。

d) 取件效率:

接到订单后,Lazada 和虾皮卖家均可选择就近物流点自送,或者上门取件。但是 Lazada 买家有一个 5 天的排队期,期间要不停地与客服查询排队状况,以免承担延误风险。虾皮买家则可以预定取件日期时间,更简易。

e) 支取货款效率:

Lazada 设定截数日期:上周四至本周三的所有收款可以在本周四一次性支取至登记的银行账户。Lazada 也要扣押资金以备扣取超额物流费用(比如卖家填错体积重量导致运费少报),另外购物季比如双十一等期间支取往往会有延误。而虾皮支持任何时间 2-3 日内支取到账。

f) 破损及丢失包裹赔付过程: 两家都是填表书面申报基础,但是卖家实测表明赔付过程在 Lazada 远长于虾皮。

2、买家(菲律宾市场例子)

a) 产品范围

Lazada 的品类和 SKU 要多于虾皮。双方都有正品 mall(类似天猫),在 Mall 买的商品有正品保障。其中 Lazada 给予顾客 15 天退货保证,而虾皮只给 7 天。

另外 Lazada 的 LazMall 也有假一赔五的政策而虾皮并没有。正品品牌消费 Lazada 优于虾皮。

b) 价格

虾皮价格一般优于 Lazada,主要因为低/零佣金让商家更大让利空间。虾皮有大量廉价选择:批量购买减价,跟商家在 app 内聊天砍价,二手货品区等功能。虾皮官方还有 1.2 倍奉还保证低价政策。其中主要平台竞争对手都在承保范围内。价格虾皮优于 Lazada。

c) 支付

两个平台都支持多种主流支付方式:货到付款,信用卡,借记卡,平台钱包等。但是虾皮额外提供网银,银行柜台存款,汇款中心以及支付中心等(菲律宾本土化的支付方式)更方便当地消费者。然而 Lazada 提供分期付款选项(不需要使用信用卡),对大单的购买很有用。

d) 配送

配送效率方面 Lazada 优于虾皮:Lazada 基本都能在承诺送货期间内送到,有些甚至会提前。而虾皮的配送效率取决于选择的第三方配送公司,效率参差。

配送费方面 Lazada 较高。优于虾皮允许卖家自行设定配送费,一般消费者实际支付的配送费在虾皮都低于 Lazada。

e) 买家保护与客服

虾皮的买家保护更好。交易款放在监管账户,当买方收到货品之后才会释放给卖家,而 Lazada 没有这种防护。与商家客服类似,Lazada 只提供全天候虚拟聊天机器人,而虾皮在虚拟基础上在上班时间提供电话客服协助。整体虾皮服务更优。

以上就是买卖双方的产品体验对比。

财务数据分析

虾皮的电商在主要市场如此摧枯拉朽,为什么做出了整个行业都没有见过的 EBITDA 亏损?虾皮能盈利吗?这是投资者之间最有分歧的一点。

上面两图可以看出虾皮的 GMV 和订单增速堪称恐怖。同比增速 GMV 长期在 70% 以上,订单增速更是过去 13 个季度稳定维持在 100% 以上。电商行业可能只有拼多多做到过这么亮眼的增速。

公司想要让投资者看到的是上面这幅图,蓝色线是推广费用占 GMV 的占比在持续下降,每笔订单的推广费用也在持续降低。然而,每家公司营销和推广的手段并不相同。上图的费用率下降并不等同于经营杠杆开始起作用了。

因为虾皮的推广并不是砸钱,而是压根就不收费。没错,你看到下图的电商服务收入(非卖货收入,纯平台服务收入)和 Take rate 没有太大参考意义:

明面上电商收入的增速还远高于 GMV 的增速(因为 Take rate 一直在增),实际上这些收入是第三方应得的收入而不是虾皮的。其实虾皮一直在代收服务费。

电商服务的收入直到去年 4 季度才稳定转正。原因是在不同市场上,虾皮为自己收的费(佣金和广告)开展进度极其缓慢。

一般在打市场的期间只是代收一些物流配送费和支付费用。这些费用经常是要以低于成本收取(比如免运费就要虾皮自己帮消费者补贴运费)支付费用一般 2%,以消费者购买 0.9 美元(菲律宾市场最低运费)来假设物流成本,每单金额在 11-17 美元之间,这个物流费就相当于 5%-8% 的 GMV。虾皮去年开始全平台平均 take rate 才升到 5% 以上,当然在毛利率层面亏损。

解决方式也容易,像支付收费一样,将这笔费用完全转给商家(这是迟早的,因为没有任何电商平台会为商家或消费者永远承担支付与配送成本)。

上图是券商 Bernstein 的报告中拆解的虾皮 Take rate 成分(左侧柱图,我们不看 2025 年的成分预测,我们下文自己拍)。可见 2020 年的虾皮服务收费 33% 来自支付,48% 来自物流,合共 81% 的收入都是零毛利的。其中市集佣金只占 2%(几乎免佣金),虾皮 Mall 的佣金也仅占 10%,广告收入只占 4%。佣金和广告两项有效可比收入加起来仅占 GMV 的 0.8%。即 2020 全年的电商服务有效 take rate (effective take rate) 只有 0.8%。

如果跟我们熟悉的中国电商平台相比,只有佣金与广告收入纳入收入计算,所以我们也将这两项有毛利的收入纳入有效收入。其他零毛利的收入当做未来可以完全转嫁成本这个现实假设即可。

GMV 与有效收入预测

1、东南亚

东南亚 15 岁以上相关人口达到 4.5 亿,其中接近 8 成都是数字消费者(即既有网络连接,又会在网上进行消费的人群)约 3.5 亿。数字消费人口增速以相似体量来横向对比相当惊人。仅疫情发生后,东南亚就增加了 7000 万名数字消费者,其中 2020-2021 年就增加 3000 万。部分东南亚国家网络连接率已经接近欧美的 90%,远高于中国。其中数字消费者的人均数字消费预计今年底达到 381 美元(去年 238 美元,增 60%),2021 年东南亚整体电商 GMV 有望达到 1320 亿美元(去年只有 750 亿,增 76%)

这是一个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在东南亚诸国中,印尼是第一人口大国,也是成长的中流砥柱,第二第三大国是菲律宾与越南,两者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但是未来增速更快。其中越南和菲律宾未来五年的 GMV 有望达到 36% 和 30% 的 CAGR,发展水平低加人口基数大是最燃的助燃剂。

这两份研究报告(分别是谷歌和 Facebook 联合 Bain 咨询做的预测)其中谷歌那份预计 2020-2025 的五年间东南亚电商 GMV 的 CAGR 有 23%,而 Facebook 这份是 14%(2021-2026)。

潜在体量最大的这三个国家人均 GDP 分别在 3800 美元(印尼)3300 美元(菲律宾)和 2800 美元左右(越南)。大约相当于中国 2008-2009 年左右的水平。未来 GDP 增速大约能在 6-7%(正常年份不计外汇波动)。

阿里巴巴 2008 年 GMV 在 1000 亿人民币,其后五年至 2013 年每年 GMV 增速分别是 108%,92%,58%,62%,和 56%,达到 2014 财年(2014 年 3 月)的 1.68 万亿,5 年 16 倍。

拼多多即使在今天的中国,这个全球电商渗透率最高的国家,人均 GDP 过万美元,以抢占市占率姿态出现的公司也能维持 GMV 的按年增速在 50% 以上。2021-2026 年五年间,我认为给虾皮 50% 的 GMV CAGR 并不过分吧。

虽然虾皮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铺开了其电商业务,app 的排名,活跃数据,使用时长表现都很抢眼。比如说拉美的整体生态跟东南亚有相似性(人均收入,人口总数,经济发展阶段和增速等),但是我们上文也提到了,虾皮基本没有开始有效货币化,而处于快速堆 GMV 的阶段。

如果公司用同样的战略重视程度去推拉美,就会要烧两倍的钱。Sea 烧钱是靠游戏公司的现金流。如果游戏业务现金流能翻倍当然可以多砸一个大市场。但是我们对未来五年的游戏流水的增速只有 18% 的 CAGR,我不认为能在今后五年拨出更多资源去砸拉美。五年后呢?那到时候再说吧。假设 2026 年非东南亚地区没有有效电商收入。

2、有效 Take rate

上文提到有效收入是佣金加广告。目前披露广告收入的上市公司电商平台主要就是阿里巴巴和拼多多。这两家的广告收入占 GMV 都是 3% 左右。其中拼多多的广告 take rate 两年内提升了 46bp,而阿里巴巴的广告 take rate 在 3 年内提升了 63bp。虽然两者目前的广告货币化率都远高于虾皮,但不代表虾皮可以直接在 5 年内赶上这个水平。假设 2020 年底虾皮的广告 take rate 在 0.2%,以每年 20bp 的增速提升,2026 年底可以达到 1.40%。

再说说佣金这一块,佣金率取决于 Mall 的 GMV 与一般小商户和 C2C 的 GMV 占比。虾皮并不披露这个数字,但是有券商估计 Mall 现在只能占到 15% 的 GMV。如果这个数字准确,那么 15% 的 GMV 贡献了 0.55% 的 GMV 的佣金(take rate2020 年 5.5%,其中 10% 就是 0.55%),Mall 品牌店的佣金率约 3.7%。

目前东南亚电商竞争对手在佣金变现率这方面都是走的阿里的路而不是拼多多。大家都有 Mall 这个品牌商城,其目的当然是希望逐步扩大品牌商城在 GMV 之中的占比,从而提高变现率。假设 Mall 的 take rate 提升到 5%,Mall 的 GMV 占比提升至 25%(参考天猫占比差不多 5 年可以均匀累计攀升 10%,现在已经超越淘宝),剩余部分的佣金率从零提升至 0.3%(对标拼多多),那么 2026 年的综合佣金率就是 1.475%。

其他低毛利项目的货币化率维持现在的 6.6%,及 2026 年整体 take rate 达到 9.535%。

成本及费用

现有的低质量 take rate 对应的成本率 82% 保持不变。新增的佣金与广告成本率 15%(即 85% 毛利)。

经营杠杆会起显著作用,假设整体费用率占总收入 25%。公司维持低 1P 卖货占比(GMV 的 1.7%),因此折旧摊销维持在 2% 的 GMV 左右。

估值

高成长性电商集市可比较标的不多,我认为拉美的 Mercado Libre 和中国的拼多多的 EBITDA 倍数可以作参考。然而拼多多现在的 EBITDA 还没有达到全年转正,而 Mercado Libre 的 EBTIDA 有 100 多倍,没有参考价值。

屈从于用市销率估值呢?如果用市销率估值,不同地域的电商无法横向对比,因为货币化的项目之间毛利差异巨大,take rate 也差异巨大。虾皮现在的 6.6%take rate 远不及拼多多的 3%take rate 值钱,这个公平估值真的很难找到锚点。

我可以拍 2030 年的 EBITDA,然后折现后基于一个成熟电商 20X 左右的 EBITDA,但是 2030 年的预测注定没有准确性可言。我决定用 40x 的 2026 年 EBITDA 来估值。请自行调整。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7-2023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