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Maxfund 客服微信2号 StockWe8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一起教育科技宣布关停K12学科培训-转型自救能否顺利上岸?

作者  |  2021-12-0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12月7日,一起教育科技宣布,将在12月31日停止其在中国K12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转向作业等核心教学应用场景,为校内教育提供SaaS软件服务。

事实上,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早有巨头率先已布局,一起教育科技除了要面对老玩家的竞争,还需不断投入资金研发,尚未找到稳定变现之道且亏损多年的一起教育,能否顺利转型还有待观察。

K12转型教育信息化成主流赛道

资料显示,一起教育科技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K12在线作业平台,也是一家面向基础教育提供互联网+解决方案的智能教育公司。2020年12月4日,一起教育科技集团首次公开募股(IPO)上市,募集资金2.877亿美元。

与许多教育机构专注于课后辅导市场不同的是,一起教育科技是从校内业务起家,如今再回到原有阵地。

2012年,一起教育科技开始为K12学校构建智能校内课堂解决方案,提高校内学习效率。2015年,一起作业宣布教师端产品永远免费,为学生提供付费服务。

两年后,一起作业上线“成长世界”板块,但该模块因为“引导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受到批评,“成长世界”随即被关闭。据媒体报道指出,有家长在“成长世界”板块发现了游戏界面,孩子可以在APP中,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的分数来兑换虚拟货币,从而购买网游道具,也可以付费购买。

针对“成长世界”关闭一事,一起教育科技发布声明致歉,称已经全国范围内关闭“成长世界”,对于已经付费购买的产品,如果家长存在不知情的情况,可以致电客服要求退款。此外,一起教育科技还将连同教育专家、家长、教师共同成立“教育质量监督委员会”,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随后,一起教育科技在经历过O2O平台、一对一和小班课等变现模式后,一直都效果不佳。在2019年,一起教育科技创始人兼CEO刘畅提出“坚守校内,做大校外”的原则,押注在线大班课业务,K12在线课程逐渐成为其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一起教育科技也不得不重新回到原有阵地。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线教育分析师陈礼腾认为,随着K12学科教育的严监管,导致各K12教育机构原有学科类业务收缩,所以机构需要考虑拓赛道发展。“教育信息化服务成为各教育机构转型发展的方向之一。除了一起教育之外,还有多家教育机构也将教育信息化作为转型方向之一。”

变现模式过于单一

9月24日,一起教育科技披露了2021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2021年,一起教育科技第二季度实现营收6.71亿元,同比增长147.2%;上半年实现营收11.45亿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5.505亿元同比增长128.8%

不过,营收增长却未带来盈利。一起教育科技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净亏损2.6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70亿元扩大了57.16%;上半年的净利润则为净亏损9.26亿元,上年同期为3.94亿元,同比扩大了135.19%。

事实上,盈利难一直是一起教育科技多年来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财务数据显示,一起教育科技在上市前三年(即2018年、2019年、2020年)已分别亏损6.56亿元、9.64亿、13.40亿元,再加上2021年上半年亏损的9.26亿元,已累计“烧”掉38.86亿元。

从现金储备来看,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一起教育科技持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21.60亿元;而截至2020年12月31日,这一数据为28.35亿元。半年时间减少了6.75亿元。

从现金流来看,一起教育科技近三年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总计净流出15.73亿元,其中2018年流出4.19亿元,2019年流出6.31亿元,2020年流出5.23亿元。

值得留意的是,从收入情况来看,目前K12学科辅导业务仍是一起教育科技最为核心的业务板块。

数据显示,一起教育科技在线K12辅导业务第二季度收入为6.62亿元,同比增长163.9%;上半年收入11.25亿元,同比增长142.9%。两段报告期内,在线K12辅导业务分别贡献了总营收的98.7%和98.3%。

业内人士指出,业务的高度集中意味着一起教育科技除了K12辅导业务外,没有其他有效的创收手段,一旦该业务板块受到冲击,将为一起教育科技带来巨大风险。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一起教育科技这条“校内获客,校外变现”的路或已走到尽头。

转型之路困难重重

此前,11月、12月,教培行业曾掀起一波“退出潮”。包括新东方、学而思、学大教育、网易有道、高途、好未来等多家教育机构发布公告,宣布退出义务段学科类培训。除此之外,猿辅导、掌门教育、豆神教育等K12教育机构也将进校业务作为转型方向之一。

陈礼腾认为,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进,教育回归校内已成共识。在此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也因此将迎来快速发展。但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仍存在教育资源开发,学习环境搭建,师生适应性等多方面难点。

陈礼腾指出,目前在教育领域,从事教育信息化业务的企业有校宝在线、晓羊教育等多家企业,同时阿里、腾讯、华为等大厂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也有所布局。

“SaaS服务迎来新一波的发展机遇,”时新科技创始人史昊指出,在教育领域早有巨头已率先布局,且在政策实施期间也在持续发展,新入局者想要分羹并不容易,一方面他们要面临老玩家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的资金投入也是巨大的。

仍未找到稳定变现之道,且亏损多年的一起教育科技,能否扛住教育信息化的研发投入,这是有待验证的问题。

陈礼腾认为,“双减”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于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合规化发展有积极作用。短期来看,对于各学科类培训机构来说,“断臂求生”是不得已而为之,期间必然经历一系列的挫折与苦难。而这恰是优质教育机构脱颖而出,教育市场进一步升华的重要时刻。百炼终成钢,相信经历这一番考验,存活下来的教育公司将迎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Verizon(VZ)等三大通讯巨头迎新机遇-或绕开苹果(AAPL)隐私条款扩张广告业务

作者  |  2021-12-0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最近有消息称,通讯公司Verizon(VZ)已经开始通知用户,它将默认追踪用户习惯,而即便是苹果(AAPL)对此也无能为力。据了解,另外两家通讯公司--AT&T(T)和T-mobile(TMUS)也拥有完全相同的能力。

苹果(AAPL)今年早些时候推出的隐私变更损害了部分公司的数字广告定位和衡量能力。受到该变更的影响,据估计,仅大型科技公司今年下半年的营收变化就接近100亿美元。例如,Snap(SNAP)三季度营收同比增57%至10.7亿美元,不及市场预期的11亿美元;对于广告商来说,允许对用户跟踪的好处无疑是巨大的。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他们可以构建出你最有可能做出回应的独特模型,从而更有效的为用户提供广告。

定向追踪广告的价值

一个典型的潜在关于追踪广告收入的例子是谷歌(GOOGL)支付给苹果公司的费用。由于苹果公司的默认浏览器Safari上并没有默认的搜索引擎,而谷歌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即成为默认搜索引擎通过追踪用户习惯为其广告客户吸引到更多的客户。最终的结果是,随着苹果的发展,谷歌一直在向苹果支付费用,且费用稳步增长,使其得以成为Safari的默认搜索引擎。直到2021年,支付费用估计高达150亿美元。即便是像苹果这样的大公司,这也是相当具有价值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凸显了苹果用户的在定向广告中的价值。

全球数字广告支出

鉴于数字广告支出已经非常庞大,而且在人们由于疫情所导致的居家隔离的推动下,预计支出还会继续增长。根据上图,数字广告支出预计将从2021年的约4500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近6500亿美元,这意味着将获得2000亿美元的新广告收入。

新机遇

这个机遇主要是基于我们所看到通讯公司可以绕开苹果隐私条款的制约。Verizon最近向用户发送了“定制型体验”的短信。这项新功能和苹果之前的隐私设置一样,用户可以选择退出。虽然他们没有透露这一功能的具体细节,但以“更相关的服务”为基础的跟踪功能似乎与过去的追踪型广告的功能如出一辙。

当你深入研究“客户体验”的含义时,你会发现它将再一次默认开启“CPNI”的标识符来跟踪你的习惯,就如苹果一度屏蔽的应用和广告标识符一样。很明显,他们应该能够获得关于你的信息。这对电讯公司来说正是新的机遇,因为他们现在有能力向这些广告客户提供与他们此前收集完全相同的数据。事实上,由于他们能够跨应用追踪,他们甚至能收集到更好的数据。

以苹果与谷歌交易为基准,苹果用户的数据池每年至少价值数十亿美元。目前,苹果在全球拥有5.88亿用户,而 AT&T拥有大约1.7亿的苹果用户,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客户群。

纵观三大通讯公司,我们发现每家公司都有50多亿美元的潜在纯利润,尤其是AT&T和Verizon,它们自身就有销售广告的业务。这对三大通讯公司(Verizon、AT&T和T-Mobile)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巨大机遇。在这三家公司中,AT&T和Verizon正处于最佳位置,这主要受益于它们现有的媒体和广告部门。

如上所述,这三家公司都拥有相当庞大的苹果用户群体,它们或许可以获得数十亿美元的额外收入。更重要的是,获得这些营收的额外成本非常低,几乎可以全部转化为利润。这意味着,对于通讯公司来说,自由现金流将有10-15%的增长潜力。

风险

对于通讯公司来说这可谓是一个“新兴市场”,而Meta Platforms(FB)等其他大型广告商未必愿意马上投入数十亿美元以获得他们的服务。此外,他们可能将投入资金来寻找应变办法,甚至向苹果发起潜在的诉讼。因此,或许在相关通讯公司还未实现盈利前,这些大型的广告公司就已平稳渡过目前危机。

总结

Verizon向用户发送的新短信可能预示着该公司正在走向一条新的商业赛道。该公司正在寻求跳过苹果新的隐私限制,并收集用户信息。而事实上,通讯公司有能力跨应用追踪,因此他们或许能够获得更多的数据,最终将为通讯公司带来数十亿美元的额外收入且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Omicron阴云下销售低迷-美国运通(AXP)却很乐观:假日季消费者支出将远超疫情前水平

作者  |  2021-12-0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尽管“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的销售额低迷,美国运通(AXP)的首席财务官Jeff Campbell 周二表示,本假日季的零售支出将远远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Campbell表示,与疫情暴发前(2019年)相比,美国运通信用卡的零售支出已经飙升了30%。据悉,美国运通信用卡的零售支出是最可靠的假日支出指标之一。 他表示,现在评估Omicron新变种对支出的影响还为时尚早,但到目前为止,支出趋势“看起来非常非常强劲。”

无独有偶,亚马逊(AMZN)全球消费者业务首席执行官Dave Clark早前也表示,现在评估Omicron对假日季节的消费者支出的影响还为时尚早。与此同时,亚马逊经历了“破纪录的黑色星期五”。Clark对事态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Campbell表示,第四季度美国运通信用卡的总账单(包括旅游和娱乐等服务) 同比增长了11%。他表示,这“比第三季度有所改善”。

Campbell表示:“如果我们在六个月前讨论这个问题,我会说,随着我们进入2022年,我预计我们的营销支出将回落到接近疫情前的水平。”“ 我不会再这么说了,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机会,我们正在利用它。”

消费者并没有对Omicron新变种感到恐慌,而且对它会变得比Delta 更致命的担忧似乎被夸大了。 美国顶级科学家安东尼·福奇称,早期迹象表明,新变种并不比以前的变种更致命,甚至可能更温和。

即使美国通货膨胀率上升,达到了30年来最高的水平,消费者的弹性仍在持续增长。 另一份报告显示,在经历了18个月的房地产价格飞涨之后,美国房主正以信贷危机开始以来从未见过的速度动用房屋净值贷款,即大量美国房主正通过房产套现再融资。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AMD关键创新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  |  2021-12-0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应对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AMD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潘晓明在受邀出席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数字经济塑造世界未来”分论坛时如是说。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全球高性能计算领导者AMD首次参与其中,在集成电路专区设立了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主题的展台,全面分享和展示了包括第三代AMD EPYC处理器和新一代Radeon Pro专业显卡等在内的多项先进产品和绿色技术赋能解决方案。

潘晓明表示,目前国家在推进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及实现“双碳”目标等。我们希望通过进博会的舞台向大家分享AMD高性能计算的最新技术和产品,加强与中国市场的合作,为中国更好的实现‘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关键创新提供算力支持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显示,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已经由2005年的2.6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9.2万亿元,按此增速计算,2021年数字经济的规模将突破40万亿元。“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

潘晓明表示,我们正处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尤其受疫情的影响,远程办公,居家学习,居家娱乐等应用的兴起进一步刺激了对大数据、云服务的需求。这些应用场景所产生的超大的工作负载,都需要依靠强大的算力来处理,而算力作为“智能时代” 三个最为关键的构成要素之一,能够为数据分析和算法创新提供最底层的关键性能支撑,并已成为支撑数字经济的核心。

“AMD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我们将重点放在了高性能计算上,凭借长期稳定的路线图,不断迭代的出色的CPU和GPU产品,在超级计算,云计算、AI分析等领域,不断突破性能极限,用强大的算力为全球用户带来先进的体验。”

今年四月,AMD 发布了基于 Zen3 架构、采用领先 7nm 制程的全新第三代 AMD EPYC 处理器,希望以其超高核心数、 高 I/O 带宽、大内存容量、高安全性等特性,满足“智能时代”和数字经济对算力的刚需。

前不久,AMD又在“加速数据中心首映”线上主题活动上,发布推出了AMD Instinct MI200系列加速器,基于AMD CDNA 2架构的MI200系列加速器是性能更为强大的加速器,可为HPC工作负载和AI训练提供更高的峰值性能及混合精度峰值性能,并有助于推动HPC和AI融合。同时通过其首款采用高性能3D芯片堆叠的服务器CPU,展示了用于数据中心且极具创新的3D芯片封装技术。值得一提的是,采用AMD 3D V-Cache的第三代AMD EPYC处理器,代号“Milan-X(米兰X)”,在CPU设计和封装上实现了最新突破,可为特定的技术型计算工作负载提供50%的平均性能提升。代号为Genoa和Bergamo的下一代AMD EPYC处理器均采用“Zen 4”核心, “Genoa”有望成为世界领先的用于通用计算的处理器,它将搭载多达96个核心,将于2022年投入生产并推出。“Bergamo”拥有128个高性能“Zen 4c”核心,计划将于2023年上半年上市。

“这些都离不开AMD持续不断的关键创新。”潘晓明强调,“创新是AMD的DNA,它根植在AMD的发展历程中,未来我们仍将如此,保持持续创新,以高性能的计算力、领先的技术力和强大的产品力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

AMD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

强大的关键创新能力也为AMD带来了可观的业绩回报。2021年Q3财报显示,AMD在2021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3亿美元,同比增长54%,连续五个季度实现超50%的营收同比增长。其中以霄龙处理器(EYPC)为核心的数据中心业务表现最为亮眼。

AMD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在第三季度财报声明提到:“我们数据中心产品销量同比增长了一倍多,目前占AMD总营收的25%左右。第三代AMD霄龙处理器出货量在本季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潘晓明表示,这几年AMD在数据中心业务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源于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和AMD产品的优势。“AMD非常重视大中华区市场,也将其视为公司的战略重点之一。AMD大中华区从产品研发、销售到渠道管理、市场营销,业务全面覆盖。”

事实上,AMD从1993年开始就已在中国开展业务,并于2004年在北京成立大中华区总部。2006年,AMD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十几年来,研发中心也一直保持着稳定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全球研发体系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

目前,AMD正在中国市场进一步壮大生态布局,围绕AMD EPYC产品打造更多本地化解决方案,让客户能够更快、更明显地感受到AMD提供的价值。

潘晓明表示,“过去二十八年,我们在中国市场收获了众多合作伙伴,拥有了不同类型的用户,发展出无限潜力的市场。随着AMD EPYC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不断壮大,我们也非常乐于与众产业链合作伙伴携手创新,共同缔造下一代数据中心的未来。”

绿色赋能高质量发展

进博会上,AMD分享了诸多高性能计算创新领域的先进产品和成果,并带来了为绿色数据中心赋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包含EPYC(霄龙)服务器处理器及其合作伙伴解决方案、AMD Instinct MI100显卡、锐龙处理器以及Radeon Pro GPU专业显卡等,为实现双碳目标带来强大助力。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估算,在保持算力相当的前提下,第三代AMD EPYC 服务器CPU能效提升50%。

“这些产品一直在不断的迭代创新,每代产品之间,每瓦性能都有提升,”潘晓明说。

这些创新技术产品也得到了国内企业的广泛青睐,并在包括知名互联网企业,以及电信运营商、银行、证券、教育等领域企业的数据中心内大范围部署。

其中,腾讯云星星海灵动水系AC221服务器就采用了第三代AMD EPYC处理器,其风冷散热能力提升22%,液冷设计的兼容能让碳排放降低8%。基于星星海灵动水系AC221打造的星星海SA2云实例支持腾讯广告、腾讯会议、QQ等腾讯应用以及微盟、小红书等互联网用户,疫情期间更是支撑了腾讯会议8天扩容百万核的算力需求。在万物互联的时代,采用云服务去替代自建数据中心,能在满足数据需求的同时,大大降低碳排放。

除了为不同领域的企业提供绿色赋能,AMD作为半导体领域的领军企业,也肩负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和使命。而早在今年9月,AMD就在发布的第26期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出到2025年将用于服务器的处理器和加速器能效提高30倍,以适应快速增长的人工智能(AI)训练和高性能计算市场。30倍的能效目标能在2025年节省数十亿千瓦时的电力,并在未来5年使上述系统为完成单个计算所需的电力减少97%。

潘晓明表示,“在数字经济时代,AMD愿意继续与各界开放合作,共享高性能计算成果,绿色赋能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36氪(KRKR)Q3实现稳健增长-主要财务指标均超分析师平均预期

作者  |  2021-12-0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12月9日,美股上市公司美股投资网(KRKR)公布了2021年第3季度财报,公司Q3单季度实现收入8489万元,超出此前分析师平均预期。同期毛利润为4763万元,毛利率56.1%,较去年同期37.9%大幅度提升;经营性现金流为正,现金余额大幅提升至1.78亿元,环比增长2800多万元。

综合来看,随着内容形式、赛道覆盖、产品和服务等多方位的逐步深化,本季度内,美股投资网经营业绩稳步向好,主要财务指标均超分析师平均预期,新经济服务提供者的领先优势进一步凸显。

展望未来,随着数字化、硬科技和元宇宙时代的到来,以及北交所的设立,受益于快速的反应能力和逐步完善的服务体系,借助新时代的风口,美股投资网有望在赋能更多企业的同时,更好地拓宽商业化道路,为其业绩稳步扩张持续提供动能。

美股投资网CEO、董事会联席主席冯大刚指出:“2021年第3季度,美股投资网一如既往的为新经济参与者提供全领域、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型服务,持续提升行业影响力。全网月均PV实现连续14个季度增长,可比口径下总收入稳健增长,各主要财务指标均超分析师平均预期,并实现营运现金流为正。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新业务企服点评平台在本季度取得亮眼的成绩,各项运营数据迅猛增长。随着硬科技、新消费、数字化、元宇宙等新赛道的崛起,以及北交所的设立,美股投资网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我们在内容与产品、企业增值服务、以及企服点评平台等新业务的持续布局,我们坚信美股投资网将陪伴和赋能更多企业发展壮大,从而也大幅提升自身的增长空间和变现效率,不断创造可持续增长的企业价值。”

核心财务指标表现亮眼,远超分析师平均预期

尽管面临疫情反复,以及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美股投资网受益于影响力及内容质量的提升,公司主营业务仍保持稳定增长,创新业务进展良好,带动Q3单季实现营收8489万元。

广告收入、企业增值服务和订阅服务是当前公司三大主要收入来源。

广告收入方面,在客户数量和客单价双重提升的利好下,公司广告业务实现收入5336万元,同比增长4%,体现出了较强的增长韧性和活力。

企业增值服务方面,在线下活动、咨询服务的助力下,美股投资网企业增值服务实现营收(GTV口径)6627万元,可比口径下企业增值服务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在保持稳健增长的同时也进行了形式上的创新。

其中,创新业务企服点评平台是Q3公司企业增值服务业务的一大看点。自去年8月推出以来,维持了快速的扩张,截止到2021Q3,已有近400家商家成功入驻美股投资网企服平台。与此同时,美股投资网企服点评也已经成功收录15个大类,200个细分品类,近5000软件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的全面性。本季度内,平均日活环比增长109%,点评数环比增长50%,平台平均留资转化率由上季度的0.08%增长至0.24%,环比增长接近200%。

订阅服务方面,2021Q3,公司订阅服务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52%,录得903万元,营收占比提升至11%。订阅服务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平台针对C端和B端用户相对完善的培训体系。报告期内,美股投资网的机构客户数量和客单价均出现显著提升,客户数量同比增长14%,客单价同比增长48%。

在营收稳步扩张的同时,公司毛利润和毛利率也得到进一步改善。2021Q3,公司实现毛利润4763万元,毛利率为56.1%,较去年同期37.9%大幅度提升。此外,报告期内,公司的营运现金流为正,期末现金余额较上季度大幅上升至1.78亿元。

内容矩阵日趋完善,助力品牌影响力提升

长期以来,内容都是美股投资网的主要优势,也是其他业务的流量入口。

美股投资网在2021年第3季度进一步完善了内容矩阵,建立起了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和服务。受益于日益丰富的产品矩阵,公司打开了通过内容升级打造更多创新服务的通道,进一步奠定了其新经济服务提供者的领先地位。

受益于内容矩阵的不断完善以及客户受众的持续丰富,美股投资网第3季度全网月均浏览量达8.49亿次,同比增长50%,实现连续14个季度的增长,充分展现出用户对公司内容的认可度,彰显出了美股投资网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短视频和直播作为公司大力发展的板块,本季度表现继续超市场预期。报告期内,公司短视频发布了数十期内容,市场反响良好,全网粉丝量超过600万;与此同时,公司也在直播领域持续发力。与快手合作的新知播活动受到C端用户的广泛好评,单场直播的增粉量达到日均增粉的30倍。展望未来,无论是从商业化的角度或是扩充用户群体的角度来看,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的内容输出模式都将会是公司业绩扩张的新动能。

此外,在本土影响力稳健提升的基础上,美股投资网也在持续拓展海外业务。3季度,美股投资网 Global成功进军欧洲及澳新地区,助力更多的亚洲公司拓展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同时帮助海外公司进入亚洲,在更大版图内促进亚洲和海外地区的商业合作。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2025年能推出无人车吗?外媒曝苹果“造车”又流失3大将

作者  |  2021-12-0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苹果造车之路一波三折。

12月9日,据彭博社报道,苹果自动驾驶项目的主要研发人员继续流失。过去几周,已经有三名重要工程师离开了苹果。

其中,苹果汽车的雷达系统总工程师埃里克·罗杰斯(Eric Rogers)已经离职,加入飞行出租车初创企业Joby Aviation。电池团队工程经理埃里克斯·克拉布特(Alex Clarabut)和硬件工程经理史蒂芬·斯皮特里(Steven Spiteri)都加入了Archer Aviation,也是一家开发空中出租车的初创企业。

本月早些时候,苹果汽车的工程总监迈克尔·施韦库奇(Michael Schwekutsch)也离开苹果,加入Archer Aviation.9月份,苹果汽车项目负责人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在领导苹果汽车开发的3年后选择离职加盟福特。

彭博社称,苹果自动驾驶汽车项目饱受频繁的人员流动和战略变更,以及被对手“挖墙脚”的困扰,今年至少有6名该项目管理团队的成员离职。但同时也引入了一些重要的新成员,包括自动驾驶创业公司Canoo前CEO乌尔里希·克兰兹,以及曾供职于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软件专家CJ·摩尔。

报道指出,随着菲尔德的离开,苹果任命Apple Watch负责人凯文·林奇(Kevin Lynch)来负责苹果汽车,他与苹果的人工智能技术负责人约翰·詹南德雷亚(John Giannandrea)在这个项目上展开合作。在林奇的带领下,苹果汽车项目正在推进,其目标是推出不需要人工干预的全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任何汽车厂商实现这样的自动驾驶技术。

苹果希望最快在2025年之前推出这样的自动驾驶汽车,但最终这一目标很可能会被证明过于激进。

不过,苹果股价继续强劲上涨,续创历史收盘新高,截至8日收盘总市值达到破纪录的2.87万亿美元,离3万亿美元只有一步之遥。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凯蒂·休伯特(Katy Huberty)近日对第四季度的iPhone出货量预测提高了300万部,达到8300万部,同比增长4%,并表示在本季度内,苹果没有遇到第三季度所面临的供应紧张问题。

摩根士丹利还大幅上调苹果目标股价至200美元,理由是看好苹果在未来推出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自动驾驶汽车等新产品。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传苹果(AAPL)-9-10月iPhone-13产量较原计划下降20%

作者  |  2021-12-0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日经周三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报道称,苹果(AAPL)旗舰产品iPhone 13智能手机在9月和10月的产量较原计划下滑20%。

假日购物季通常是苹果最繁忙的季度之一,因为在圣诞节前几周,许多消费者都希望购买该公司的最新产品作为圣诞礼物。

然而,在9月份推出iPhone 13系列和新款iPad之后,苹果产量面临着重大威胁,那就是该公司当前正努力应对的全球芯片短缺和供应链中断难题。

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在10月曾表示,在假日销售季,供应链难题将比上一季更难解决。

日经新闻补充称,今年9月和10月,共享组件的重新分配进一步挤压了iPad组装计划,导致其产量比原计划减少了约50%,而老一代iPhone的产量预测也下降了约25%。

此外,据Bloomberg News上周报道,苹果曾告知其零部件供应商,对iPhone 13系列产品的需求已经放缓。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云服务上线15年-亚马逊自研芯片完整进军

作者  |  2021-12-0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芯片是计算的核心,亚马逊是云服务厂商中最早做自研芯片的。从2013年起,亚马逊开始自研芯片的创新,目前已拥有完整的自研芯片产品家族。”近日,在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全球大会媒体沟通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顾凡向《中国经营报》等多家媒体如是表示。

提及芯片,人们耳熟能详的首先是英特尔、AMD、台积电、中芯国际等热门企业,而作为全球云巨头的亚马逊早在2013年就向自研芯片领域布局。《中国经营报》分析师了解到,亚马逊云科技Nitro系统架构已发展至第四代,自研芯片已有3条产品线,包括基于ARM架构的通用计算芯片,以及机器学习训练和推理的AI专用芯片。

第三方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总监李庆指出,亚马逊云科技做芯片的核心目的并不是与传统芯片厂商竞争,而是基于企业客户对性能、成本的核心需求,向客户提供与现有的云服务一起打包的软硬一体方案。

云服务商的芯片“路径”

在业界看来,亚马逊云科技每年一度的re:Invent是集中“亮肌肉”的主阵地,自2011年举办以来,今年已是第十年。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涵盖计算、物联网、5G、无服务器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方向的多项新服务和功能。其中,包括新一代自研芯片Amazon Graviton3。

根据分析师的梳理,亚马逊云科技在自研芯片产品阵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于ARM架构的Graviton,它可以归类至通用计算芯片;二是名为Trainium的机器学习训练芯片;三是机器学习推理芯片Inferentia,后面这两款可以划归到AI专用芯片。

顾凡指出,“客户最终用的是云服务,是应用,而不是直接使用芯片。”这意味着,单纯去追求芯片的性能指标意义不大,对于客户来说,更多追求的是使用基于芯片的云服务从而享受到超高的性价比。新一代自研芯片Graviton3,不仅相比上一代性能提升了25%,而且能够支持高性能计算里的科学类计算、机器学习等负载,与此同时,能耗降低了约60%。

在顾凡看来,自研芯片只是亚马逊云科技在计算领域创新的一个例子,其路径目标在于寻求更好的方法,让每项工作负载在“云”上获得更高的性能和性价比。

中桥调研咨询首席分析师王丛指出,5G和IoT(万物互联)的加速对于低能耗高性能AI推理算力提出新需求。亚马逊云科技的自研芯片,对于中国客户来说,不仅加快AI资源和AI创新能力的适配效率,同时,能够支持持续技术升级,优化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领域的长期投资保护。

“云计算还在非常早的时期”

分析师查阅亚马逊近几年的财报注意到,亚马逊于2006年上线云服务,2015年一季报首次披露云业务的财务数字。自2018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英文财务公告中以“AWS”简称)的运营收入贡献占比一直占五六成。根据其最新的2021年三季报,今年1~9月,AWS业务的运营收入达132.39亿美元,在亚马逊总体收入中的占比高达62%,北美市场、国际部分的数字则分别为74.77亿美元、7.03亿美元。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指出,“亚马逊创立云计算15年来,没有任何一个行业不跟云计算相关,没有任何一个颠覆性的创新没有云计算的参与,云已经是不可逆的滚滚红潮。”

亚马逊云科技新任首席执行官Adam Selipsky援引分析师的报告称,云计算还处在非常早的时期,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云上支出占整个IT支出的比例仅5%至15%,可以预见未来将有大量的工作负载迁移到云,大量的创新即将在云上开展,云计算产业前景巨大。

“元宇宙离不开底层平台”

有目共睹的是,近半年以来,元宇宙的概念被市场热炒,包括Meta(即Facebook)、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以及电信运营商、游戏厂商等都在向元宇宙领域布局。那么,对于亚马逊云科技等云服务厂商来说,如何看待元宇宙的发展?

针对这一提问,张文翊向媒体回应称,元宇宙是云计算可以大量赋能的一个领域。她表示:“我们认为元宇宙一定是云计算可以大量赋能的一个领域。元宇宙本身需要的就是计算、存储、机器学习等,这些都离不开云计算。比如Epic Games是个开发元宇宙游戏《堡垒之夜》的公司,全球拥有3.5亿用户,它的工作负载几乎全部都跑在亚马逊云科技上。”

顾凡持相同看法,他表示:“元宇宙里面融合了大家所熟知的大量技术,而这些技术的背后就是云计算。无论是在数字世界里面建模,还是与之互动,都离不开机器学习在背后支撑。与此同时,元宇宙的世界必然会产生超级大的数据量,这些数据都离不开底层平台,而云一定是最佳的平台。”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为进军快餐行业-Beyond-Meat连挖泰森食品两名供应链高层

作者  |  2021-12-0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植物肉第一股”别样肉客(Beyond Meat)从美国泰森食品公司挖来两位行业资深人士担任行政职务,为明年高调进军快餐行业作准备。

在泰森食品工作30年、负责禽类和麦当劳业务的Doug Ramsey将接任Sanjay Shah担任Beyond Meat的首席运营官。先前Beyond Meat与麦当劳签署了为期三年的全球协议,与百胜餐饮集团和百事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Ramsey在快餐方面的经验对公司来说非常宝贵。

Sanjay Shah在担任Beyond Meat首席运营官两年后,于今年9月跳槽至外卖公司Gopuff任职。Shah在特斯拉和亚马逊都工作过,但没有食品或饮料公司的工作经验。

除此以外,在泰森食品工作30年、负责的运营和供应链管理的Bernie Adcock也加入Beyond Meat,他将担任公司的首席供应链官(CSCO)。CSCO是公司新设立的岗位,他的直接上级是Ramsey。

Beyond Meat首席执行官Ethan Brown告诉媒体:“在生产和消费者方面,Ramsey和Adcock比所有人的理解都要来的深。”他补充称,“无论是与麦当劳、百胜集团还是与百事公司的合作,都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我们需要确保我们有最好的运营和供应链能力提供给我们和我们的客户。”

股价和业绩

泰森食品与Beyond Meat的恩怨源远流长。

2016年至2017年期间,泰森食品总共向Beyond Meat投资了3400万美元。2018年11月,在Beyond Meat准备IPO上市前,泰森食品是它的股东,拥有其6.5%的股权。

但是,就在Beyond Meat上市前一周,泰森出人意料地抛售了它持有前者的全部股份。后来泰森食品CEO透露,公司当时准备推出自己的人造肉品牌,将形成与Beyond Meat的直接竞争。

泰森食品这招“釜底抽薪”让Beyond Meat股价长期以来都不太好受。截至周二,Beyond Meat股价在今年已经下跌了43%,市值也跌至近45亿美元。

在最近一个季度,公司还面临运营和供应链问题,削弱了其销售。在这个季度中,美国地区的收入下降了13.9%,至6750万美元。对于今年第四季度,净销售额预测为8500万至1亿美元,但运营方面可能受到持续的逆风。

Brown对明年比较乐观,但该公司没有提供2022年的前瞻指引,“我们明年有机会真正与消费者对话,因为我们将推出大量的产品,并有可能在零售领域创造兴奋点。”

Brown说,随着通胀问题对公司和消费者的冲击,价格上涨给了Beyond Meat更多的空间来实现其平价目标,即到2024年至少有一种植物肉产品的价格低于其对标的动物肉类产品。

“现在我们有机会在美国建立一个更有效的系统,”布朗说,“总的来说,你看到的通胀价格,将有利于我们。”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三次采油产量持续20年超千万吨

作者  |  2021-12-0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我国最大油田——大庆油田今日宣布,截至12月8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三次采油年产量再次突破千万吨,连续20年产量超千万吨,累计生产原油2.86亿吨。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三次采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已成为支撑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开发技术,有力推动了世界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

资源有限,创新无限

通常把利用油层能量形成的自喷采油称为一次采油,向油层注水对其补充能量开采石油称为二次采油,而通过注入化学物质来改善油、气、水及岩石相互间的性能,开采出更多的石油称为三次采油。三次采油技术是老油田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三次采油已广泛用于大庆油田的一类油层和二类油层,应用三次采油技术后,采收率在二次采油技术基础上,提高14至20个百分点。

资源有限,创新无限。大庆油田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按照“应用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思路,经过持续攻关,建立形成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两套三次采油技术系列,并且始终保持世界领跑地位。

80年代末期,聚合物驱和其他化学驱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进入低潮,许多国家对化学驱科学研究停滞不前。面对诸多疑虑和困难,大庆油田坚定不移地开展聚合物驱技术攻关,在失败中找原因,在实践中找依据。经过20多年调研、科技攻关、先导性试验和工业性矿场试验,突破了国外已有理论框架和技术路线,创新发展了聚合物驱油理论,形成了成熟完善的配套工程技术。

到2021年底,大庆油田一类油层聚合物驱工业化区块达到72个,累计产油1.60亿吨;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工业化区块达到46个,累计产油0.70亿吨。

超越国外权威解决世界级难题

随着开采对象的变化和地下形势的日趋复杂,大庆油田未雨绸缪,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三元复合驱技术研究攻关。当时,曾经有国外研究成果表明,大庆原油酸值过低、不适合应用三元复合驱技术。根据这一结论,国外一些专家断言:让大庆油田彻底忘记三元复合驱技术!

面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重大责任,大庆油田绝不轻言放弃。从1983年起,大庆油田超前开展三元复合驱技术攻关,经过上万次实验,突破了传统理论框架和技术路线,揭示了三元复合体系超低界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结构、原油组成的关系,研制出大庆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打破了“大庆油田低酸值原油不适合三元复合驱”的论断,形成了具有大庆特色的三元复合驱油理论,并攻克了方案设计、举升和采出液处理、药剂生产等世界级难题,2014年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三元复合驱技术的集成配套和规模应用,采收率比二次采油水驱技术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

自2016年起,大庆油田年产原油连续6年保持在400万吨以上;到2021年底,三元复合驱技术已在大庆油田37个区块实现工业化推广应用。

大庆油田创新形成了整套可复制、可输出化学驱集成配套技术,创新了化学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驱油理论,研发出系列驱油用化学剂并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形成了化学驱工业化集成配套技术。

三次采油技术创新成果获国家级奖励7项,省部级奖励78项;取得授权核心专利155件,发明专利75件、企业专有技术185项。建立了化学驱技术管理标准体系,制订企业技术标准62项,生产管理制度28项。

大庆油田在创新三次采油技术过程中,建成开放式国家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中国石油三次采油先导试验基地、黑龙江省提高原油采收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目前,三次采油核心专利和专有技术不仅在国内油田应用,还成功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尼、阿曼等国家提供了技术服务。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7-2023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