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来,马斯克掀起的浪潮并不仅仅只有新能源汽车,股票减持也算一个。
11月22-23日,微软CEO Satya Nadella出售了83.86万股。如果以每股约340美元的价格来计算,价值约2.85亿美元(约18亿人民币)。
而这些基本已经占到Satya Nadella所持有的微软股票的一半,是迄今为止他出售股票最多的一次。
一个公司的CEO突然出现采取这种大规模抛售股票的行为,对市场情绪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
股权变动消息于11月24日上周三公布,随后便引发了投资者进一步的抛售行为,给公司股价造成了直接的下行压力。
怎么突然减持?
在微软CEO减持之际,正好也是微软的市盈率(PE)再次达到了历史高位。
微软的股价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翻了一倍。
稍早前马斯克也在特斯拉股价大涨后开始实施抛售计划,电影《大空头》原型人物Michael Burry直言不讳地表示:
马斯克并不需要现金,他只是想卖掉公司的股票。
还有谁?
现在跟上马斯克脚步的,可不是只有Satya Nadella一个人。
在马斯克出售特斯拉股票的前一天,他的弟弟、特斯拉董事会成员金巴尔·马斯克出售了价值约1.09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
而在特斯拉市值突破万亿美元后,公司现任和前任董事会成员,包括董事长Robyn Denholm、Ira Ehrenpreis和 Antonio Gracias都在抛售特斯拉股票。
此外,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也在“减持大队”之中。
我们此前提及,今年以来贝索斯已累计处置了300万股亚马逊股票,总价值近100亿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羽绒服品牌加拿大鹅又“翻车”了。近日有媒体报道,有消费者购买的加拿大鹅羽绒服脱下来全身都是毛,品牌方还不给维修。不仅被曝出质量问题,此前加拿大鹅还因虚假宣传被罚款。
加拿大鹅又翻车
近日多家媒体曝出消费者买的加拿大鹅羽绒服一脱一身毛,寄回维修还被退回。据悉,消费者韩女士于2018年在国外购买了一件加拿大鹅羽绒服,换算成人民币大概花费5000元左右。到了2020年冬天,她发现羽绒服就穿了半天,回家全身都是白色的鹅毛,然而寄回厂家维修却被退回。并且,今年羽绒服掉毛现象更严重了,韩女士寄回维修却再次被退回。加拿大鹅回复韩女士的邮件中写道:“经检查,衣服的跑绒现象不算严重。因衣服内部走方格线,车缝线位置轻微跑绒是正常情况不能完全避免。”
该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对于加拿大鹅的质量问题,不仅韩女士一人提出质疑。在黑猫投诉平台,美股投资网分析师看到有用户投诉称,在加拿大鹅天猫旗舰店购买的远征款羽绒服,不仅线头多,而且后标也缝歪了;还有消费者反映,购买的加拿大鹅羽绒服布头脱线严重,领子掉毛。
值得关注的是,11月26日,“加拿大鹅处罚决定书简直是羽绒服购买指南”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名。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关于加拿大鹅的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加拿大鹅官方天猫旗舰店在“退款说明”中发布“涉及已损坏或已经使用过的商品,若因质量问题退款,如有必要需经权威质检部门或加拿大鹅质量部门鉴定,加拿大鹅保留最终判定权。”该条款内容擅自扩大了自身对产品的判定权,排除了消费者因产品质量瑕疵问题依法应享有的其他权利。随后,加拿大鹅旗舰店对此条款进行了修改。
北京进复律师事务所律师闫金栋对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表示,遇到此类问题,消费者可先保留好相关证据,与企业先进行协商,如无法达成一致,可向12315平台或消协组织寻求维权帮助,还可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向法院提起诉讼。
风波不断
不只出现了质量问题,加拿大鹅还因虚假宣传被罚。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加拿大鹅关联公司希计(上海)商贸有限公司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被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45万元,并责令公开更正,责令停止发布,责令改正。
根据官方信息,当事人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其宣称“Hutterite羽绒是最保暖的加拿大羽绒”,被认定“没有事实依据”;二是在其所销售的190款羽绒服装中,鹅绒产品约占16.8%,鸭绒产品约占83.2%,也就是说,其销售的大部分羽绒服并非使用保温性能更出色的高蓬松度鹅绒,而是使用了蓬松度较低的鸭绒。因此,当事人以偏概全地称其产品所使用的羽绒“优良且最保暖”与事实不符。对此,有消费者调侃称:“这哪里是加拿大鹅,这是加拿大鸭呀。”
业内人士表示,倘若此类问题不断出现,加拿大鹅曾经建立起来的声誉或很快就会被“败光”。
“一系列问题事件让我对加拿大鹅有些失望,而且其服务也不如以前了。”消费者王女士对分析师表示,加拿大鹅刚在天猫开设旗舰店时,清洗羽绒服都是寄回到加拿大鹅官方,如今想要清洗官方客服会推荐各个城市所在地的一些清洗店,但自己对于第三方清洗还是会有顾虑。
危机四伏
加拿大鹅在中国市场一直表现良好。公开资料显示,加拿大鹅于2018年起进入中国,截至目前在中国已拥有超15家门店,而其在加拿大本土的门店数量仅为9家。今年年初,北京、上海的加拿大鹅店铺一度出现排队购买的现象。加拿大鹅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ni Reiss表示,公司今年二季度营收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电商渠道的快速增长以及大中华区市场的贡献,将继续看好其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但是如今自身问题事件频频曝出,与此同时,羽绒服后起之秀又不断涌现,或将对加拿大鹅造成影响。一方面,法国高端羽绒服品牌盟可睐与加拿大鹅一直不分伯仲;另一方面,近年来不断发力高端市场的国产品牌波司登也被看作是加拿大鹅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美股投资网分析师注意到,曾被吐槽“又土又贵,质量还不行”的国产羽绒服如今画风大变。尤其是波司登,近年来不断换设计、做宣传、走上国际秀场,为品牌增加了不少好口碑。据悉,今年波司登还推出了一款价格超万元的羽绒服,这款羽绒服由波司登和博柏利前设计总监合作设计。
波司登一系列举动可以看出其大力发展高端市场的野心。比如,波司登和爱马仕黄金时代缔造者让·保罗·高缇耶推出了联名款。在米兰时装周上,妮可·基德曼穿着波司登走秀,安妮·海瑟薇、邓文迪也穿着波司登为其打广告。
有消费者表示,倘若加拿大鹅不如广告宣传中说得那么好,性价比又不高,而波司登设计又突出的情况下,自己更愿意支持国货品牌。
一位做国际品牌代理的业内人士对美股投资网分析师表示,一些国际大牌羽绒服、户外品牌的防寒服其实都是由国内工厂代工的。同样的原材料,工厂生产出来就卖不上好价格,贴上国外名牌后价格立马翻上数倍。
一位时尚人士对分析师表示,盟可睐不断用设计师限量款来突出自己羽绒服的稀缺性,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加拿大鹅通过昂贵的经典来塑造自身贵的特质,明星、企业家也纷纷购买,从而抢占消费者心智。其实卖的是超越实际使用价值的心理价值。
“暖和、好穿、有实用场景的衣服永远有市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不管是从尊重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还是重视自己品牌的声誉,加拿大鹅还是应该做到真实宣传,对于个案也要尽早解决,以求长远发展,“毕竟脚踏实地保证质量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同时,业内人士也提醒消费者,不管服装厂商抛出什么噱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苹果摆脱高通的目标似乎即将实现。据日经新闻报道,近日苹果计划采用台积电的4nm工艺生产其自研iPhone5G基带芯片,预计在2023年实现量产。此前几乎垄断苹果基带芯片业务的高通最近表示,其在iPhone基带芯片订单中的份额将在2023年降至约20%。
据了解,台积电的4nm工艺还未部署用于任何商业产品。目前,苹果的5G基带芯片正在通过台积电的5nm工艺进行设计和测试,同时,苹果正在开发射频和毫米波组件以补充modem。知情人士表示,苹果还在为modem专门开发电源管理芯片。
据悉,除了苹果自研5G芯片,台积电的4nm工艺还会帮助苹果生产明年iPhone上搭载的A系列芯片。
事实上,自研芯片是苹果提升其硬件集成能力必不可少的一步路。自2019年苹果高通专利案后,苹果似乎正不断尝试摆脱高通的垄断。
2019年7月,苹果就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英特尔的大部分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业务,表明对自研基带的决心,今年的发布会上,苹果两款新芯片M1Pro和M1Max,则在2020年发布的M1芯片基础上有了性能和功耗上的成倍优化,“去英特尔”和摆脱高通之后,苹果的最终目标是芯片自主化。
是什么让苹果在芯片自研的路上越走越远?芯片架构兼具稳定性能和低成本的需求是苹果选择芯片自研的重要原因。
2015年,全部重新设计的ThenewMacBook发布,设计师JonyIve将产品从电池、键盘、主板,到屏幕、触摸板、天线和接口完全翻新,试图再一次颠覆笔记本电脑的设计,定义MacBook未来的形态。
然而,一直负责苹果性能的英特尔的芯片没能坚持下去,发布5年后,ThenewMacBook因为散热和性能的不足,用户评价极低,最终被剔出苹果产品线。能耗比更重要的时代,“挤牙膏”的英特尔显然不再能满足苹果高性能的要求,而随着台积电和三星电子等企业的发展,又在进一步缩小其与英特尔的技术差距,苹果可能拥有更多设计自主芯片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苹果不想再被“卡脖子”。2019年,苹果高通案以苹果败诉和解结束,之后,高通仍在苹果的芯片架构中占据垄断地位,最新的iPhone13系列中,苹果仍使用高通的骁龙X605G基带芯片。打造自主芯片显然能让苹果更好控制其软硬件功能整合,同时也对其设备的零部件成本拥有更多话语权。
苹果和英特尔绑定的时代结束之后,高通似乎也将失去苹果,或者应该说苹果将选择“抛弃”高通。可以预想到的是,A系列、M系列芯片之后,苹果的自研5G芯片将有更大想象空间,芯片市场似乎就快有新风云。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Sea未来还有什么机会与风险?
Sea 冬海集团,是一家集电竞发行运营,电商和支付金融三位一体的以东南亚为业务发源地的全球性互联网巨头。其上市历史较短,只有四年。
当时带着 “小腾讯” 的名气上市,腾讯也是其最大的股东,上市前持有 40% 的股份,至今一股未卖。如果当时我们没有买入这支股票,是为什么不买?有什么公司的优势和能力我们没有看见?而有哪些风险和不确定性已经被克服?未来还有什么机会与风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分析这家优秀的公司。
游戏业务
我还记得 B 站刚上市的时候(2018 年),当时不受投资者欢迎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当时 B 站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游戏,而且是一款游戏(FGO),其他的业务只是规划,还没有实现营业收入。这导致 B 站上市的前两年股价没有表现。Sea 也有类似的性质。
2017 年上市前三年,根据招股书披露,游戏收入占总收入的 95-97%。电商几乎为零。甚至 Sea 直到上市前才更名:以前一直叫 Garena(中文名竞舞娱乐),也就是他们游戏分公司的名字。
通过对比 B 站和 Sea 的 IPO 之后 2 年和 2 年半的股价图,几乎一模一样。市场不在乎他们的游戏收入,并且理解这些收入是组成未来对其他高成长性主业投资的弹药。对于 B 站是视频,而对于 Sea 是电商。然而,Sea 的游戏业务对比 B 站有更坚实的基础,也大概率有更优秀的成长空间。
Sea 的前身 Garena 是 2009 年由李小冬,叶刚创立的 PC 游戏发行平台和对战平台(关于 Garena 的前身 GG 对战平台,涉及著名创业帅哥聚美优品陈欧,以及一段宫廷剧,有兴趣请自行搜索)。
公司自 2010 年得到 Riot 工作室旗下爆款游戏英雄联盟的区域经营权而起飞。英雄联盟时至今日都还是最大的 MOBA 类游戏之一。作为 Riot 的投资者腾讯也关注到了 Garena,于是投资了该公司的 40%,并组成了长期的策略性发行关系。
2018 年,腾讯与 Garena 签署了合作意向书,让 Sea 有了所有腾讯游戏在东南亚的优先购买权(越南除外)。腾讯与 Garena 的良性合作关系可以各取所需:Garena 可以得到长期优质稳定的游戏供应(不光是腾讯开发的游戏,也有旗下工作室及参股工作室的游戏比如 Riot(100%),EPIC(堡垒之夜,虚幻引擎,40%),Bluehole 蓝洞(吃鸡,11.5%),Ubisoft 育碧(5%),动视暴雪(5%),Supercell(84.3%),等),而腾讯可以依靠 Garena 在东南亚这个重要市场获得收入,规避内地市场的许多监管和审批麻烦,深入国际化。
现在 Garena 发行中的腾讯游戏主要有 QQ 飞车,王者荣耀国际版,无限法则,天涯明月刀,无限法则,黎明觉醒等。除腾讯游戏之外,Garena 也有 FIFA Online 系列的东南亚发行权。
Garena 之所以受到大型游戏的青睐有两大原因:
先发优势导致在地化,当地语言,支付系统,电竞活动举办,推广等方面有统一优势,不需要单独逐个国家去谈;
自己有研发实力。比如腾讯的王者荣耀里面的英雄几乎全部全新设计,几乎是个全新的游戏。比如 FIFA 系列 Garena 会加入东南亚各国的球员及其资料,充分适应了当地市场。
1、Free Fire
Garena 的实力体现最显著的莫过于踏足游戏开发,并且大获成功。游戏发行商成长到一定规模后,通常都有是否要向自行开发转型的战略选择:优势是不需要对外分润 30%,劣势是难出爆款且风险高。因此成功先例并不多。
Garena 不仅成功,而且是大获成功,旗下拳头产品吃鸡类游戏 Free Fire 是不亚于当年腾讯王者荣耀的存在,甚至大概率超过王者荣耀。
Free Fire 连续两年(2019,2020)成为全球下载量最大的手机游戏;
Google Play 平台下载超过 10 亿次,已经长期霸占东南亚,拉美及印度最高流水的手游;
2 季度已连续两个季度霸榜美国吃鸡类游戏流水,总流水在 2 季度美国排名稳居前三,与 Candy Crush 和 Coin Master 霸榜
Free Fire 的亮眼成绩也跟 EPIC 的堡垒之夜从安卓与苹果商店下架有关。吃鸡类游戏主要有三款:PUBG,堡垒之夜和 Free Fire,堡垒之夜从移动端下线之后,市场空缺部分被 Free Fire 取代,其中在游戏机制中的元素:偏卡通画风,更多的地形和建筑,交通工具,角色宠物交互技能等都更类似于广受好评的堡垒之夜,而不是比较经典(玩法单一)的 PUBG。
除此之外,更少的游戏人数(50 人 vs100 人)让每局游戏变短,降低硬件需求和网络需求,这些特性也是 Free Fire 这个纯手游比起 PUBG 更适合手游端的特点。
Free Fire 从第一天起就是定位于发展中国家手游市场,专注于发展中国家玩家的需求以及一系列限制,服务好这部分潜力巨大但是传统 PC 及游戏机端游长期忽视的市场,经过 4 年时间收获巨大的成功,登顶非中国手游市场。
比起电商业务,游戏业务更不依赖单一的东南亚市场。游戏在世界范围内的上规模成本要远低于电商。Free Fire 在 2017 年 10 月上线,短短 2 个月后就在全球 130 个国家上线,主要市场是印度,中东以及拉丁美洲。
Garena 的游戏业务的第一个转折点发生在 2018 年的 3-4 季度。在这个时间,自研游戏 Free Fire 开始广泛货币化,逐个登顶各个市场的流水榜,此刻自研游戏的收入仅占 13%(2018 年 2 季报数字)。同时 Garena 刚刚与腾讯签订了上文提及的战略发行协议,优先选择腾讯游戏在东南亚的发行权。
当年 4 季度,Free Fire 的流水占比已经提升至 44.5%。换做当时的流水金额:Free Fire 开始货币化的短短半年后,就可以每个季度为公司带来超过 1 亿美元的流水增量,当时游戏总流水才 2.3 亿。四季度也上线了国际版的 QQ 飞车,这两个爆款游戏使得 Garena 的付费用户数开始了显著增长之路(上图绿色线),也是 Garena 的第一个转折点。
2020 年 2 季度开始,受到疫情的推动,Garena 的活跃用户数,付费用户数,流水都迎来了爆发,也是第二个转折点。截止到去年年底,Free Fire 连续两年成为 YouTube 全年手游播放量第一名,在 2020 年底 YouTube 播放量达到了游戏类播放量第三名(仅次于 Minecraft 和 Roblox),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全球手游王中王。
2、在收入端的两个驱动因素:季度活跃玩家数 QAU 和 ARPU 都双双高速增长
上图可见,2018 年底开始的一波 ARPU 和 QAU 双双高增长,使得季度流水增速高见 200% 以上。之后的 COVID 疫情一波则主要靠 QAU 的增速提速,而 ARPU 回归正常增速。在后文收入预测中,这种超高速增长将难以重现。
根据 Sensor Tower 二季度初的免费报告,Free Fire 已经在今年一季度赶超 PUBG 成为美国最高收入的吃鸡类手游。全球季度流水预测 2.55 亿美元,同比增 81%,其中美国 1 亿,同比增 4.5 倍。如此推算 2020 年 1 季度和今年 1 季度,Free Fire 占 Garena 的游戏流水占比从 27.5% 下降至 22.9%。
显示 Garena 对 Free Fire 的收入贡献依赖性较低且在持续降低中。整体游戏流水增速对比 Free Fire 流水增速也印证这点(2021 年 1 季度 117% vs 81%)。
Garena 最主要的市场按地区划分是俄罗斯,巴西,阿根廷,印度,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国。南美两个大国的人均收入介于东南亚相对发达国家比如马来西亚,泰国和欠发达国家印尼,菲律宾及泰国。但是未来东南亚各国的成长性可能均略好于南美。
目前北美,西欧,中日韩合共贡献了 80% 的游戏市场收入,而其人口仅占 3 成。全球每个玩家的游戏年收入超过 60 美元,而东南亚国家只有 6.7 美元。(GarenaTTM 的 ARPU 达到 6.7 美元)国际游戏市场 2000 亿 + 美元,而 TTM Garena 的游戏流水刚刚达到 42.5 亿美元,前途非常广阔,暂时看不到天花板。
上图可见,在公司有公告的观察期内,ARPU 整体并没有一个显著上升。早期的 ARPU 下降主要是从硬核核心玩家(强付费意愿)向大众玩家过度这一个自然地人均付费下降:从上面的游戏用户数图我们可以看出 2017 年 3 季度至 2018 年 3 季度五个季度间付费用户数几乎没有增长。我们如果从 2018 年 3 季度开始看 ARPU,过去 11 个季度的 ARPU 的 CAGR 是 28%。
如果我们以同是发展中市场的中国来对比,目前 Garena 的 ARPPU(4 年间最高峰的季度约 20 美元/季度)相当于腾讯 2013-2014 年间的 ARPPU。腾讯游戏用了大约 6 年时间使付费用户的 ARPU(也就是 ARPPU)提升了约 200%(从约 60 到 180 元),CAGR 约 20%。期间有急剧上涨和下跌,也有平台期。我们看 Garena,尤其是早期的每个季度数据,未来看到波动也是正常的。后文在拍未来游戏增速会参考到这些 ARPPU 和 ARPU 的增速数字。
3、接下来看游戏业务扣非 EBITDA 相关数字
季度扣非 EBITDA 从 2017 年 4 季度的 5260 万美元上升至今年 2 季度的 7.4 亿美元,相当于 113% 的 CAGR,同期 EBITDA 利润率从 37% 提升至 63%,累计提升了 2600bp,经营杠杆明显发挥作用。
各项费用占流水的占比方面:
成本从 42% 压缩至 25%,累计压缩 1700bp,低点 21%;
营销推广从 12% 压缩至 7%,累计压缩 500bp,低点 4%;
其他费用从 14% 压缩至 6%,累计压缩 900bp,低点 6%。
EBITDA 利润率提升和各项费用率压缩总和的差是折旧与摊销。折旧摊销在 2017 年 4 季度有近 800 万美元,相当于当季流水的 5.5%,现在忽略不计。因此看到费用率总和的压缩大于 EBITDA 利润率的提升。
4、关于 Free Fire 的性质与可持续性
Free Fire 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游戏,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吃鸡类游戏,而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平台。因为它参考了我最崇拜的游戏之一,EPIC 旗下的堡垒之夜。
如果说堡垒之夜诞生之初参考了 PUBG 的任何元素的话,就只有核心淘汰机制,几乎游戏的任何其他玩法都是重新设计的。建筑成分大大增加了其丰富性,大受西方玩家欢迎。其后堡垒之夜又向元宇宙方向发展。如果你和我一样不喜欢滥用元宇宙这个词,一个更合适的描述是:互动式社交网络。
关于 Free Fire 的寿命,我认为不可以与最受欢迎的游戏相比,比如王者荣耀,比如绝地求生/和平精英。而应该对比 Roblox,GTA5,堡垒之夜这些端游。随着手机性能提升,5G 网络的普及,曾经在端游大放异彩的重社交属性游戏会在移动端得到爆发式的增长。这才是未来手游的必争之地,而 Free Fire 处在一个不能更好的竞争位置。
上述三个端游,无一例外一开始都没有打算构建一个元宇宙。比如 GTA 5 只是一个优秀的 AAA 级单机游戏的续作之一,为何成为玩家首选的虚拟世界社交地?为什么同一家公司的 Red Dead Redemption 系列的单机作品销量不逊于 GTA5 但无法做成一个社区?为什么使命召唤系列作为射击游戏大为成功,却无法复制堡垒之夜的社交属性?这些问题都值得关注元宇宙概念的人认真思考。
我相信元宇宙距离被一家独大还看不见影子。务实的游戏公司应该研究虚拟社交成功者的成功元素并企图复制。这一点我对 Free Fire 表示乐观。这一点管理层在与投资者沟通中也提到过,但是着墨不多。
EPIC 的 CEO Sweeny 曾经在 2019 年底发了又一条推:“堡垒之夜是一个游戏。但请你明年再问我一次。”
2026 预测与分部估值
我们直接只拍 2026 年底的游戏部分预测,然后再折现回来到 2021 年底,再套用可比较估值倍数:
收入端:
收入拆分成季度活跃用户,季度支付用户数,以及 ARPPU 三部分来进行预测。
季度活跃用户 QAU:
全球互联网用户 46.6 亿,减去中国 10 亿, 36.6 亿互联网用户都是 Garena 的潜在游戏用户。如果只算发展中国家:印度 7.5 亿,拉美 4.2 亿,东南亚 4 亿,俄罗斯 1.1 亿,中东北非共 2 亿总共潜在市场约 19 亿互联网用户。目前活跃用户数 7.25 亿的渗透率只占总人口的 20%。
如果我们用中国的例子来看,Garena 的用户渗透率相当于 2012 年的中国移动端游戏市场。当年中国移动网民 3.88 亿,移动端游戏用户数达到 9000 万,23% 的渗透率。2012 年至 2018 年五年间,中国移动端游戏用户数 6.05 亿,移动网民 8.2 亿,渗透率达到 74%。2012-2018 的五年间,中国移动端游戏用户增速 CAGR 达到了 46.7%。
假设我们预测从现在的 7.25 亿 QAU 为基础,持续渗透发展中国家市场的 19 亿互联网用户,五年后渗透率达到 74%,即触达 14.6 亿 QAU,则未来 5 年 CAGR 为 15%,实际增速前高后低。
季度支付用户数 QPU:
顶级手游的月度付费率可以在 20% 以上,季度付费率自然在这之上。目前 Garena 的公司整体季度付费率在 12.7%。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因为大部分休闲游戏是很难有高复费率的。
中国现在的轻度休闲游戏一般都无法吸引到应用内购买收入 IAP,成功轻度游戏的月付费率很难超过 5%。下图可见在 2018 年 4 季度 Free Fire 上线后,季度付费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付费率是一个高度依赖游戏水平和游戏类型的参数。由于吃鸡类游戏的生命周期和付费周期并没法准确预测,未来产品管线依靠腾讯的供应,应该是不会缺乏优质游戏。即使如此,我认为维持目前的季度付费率,是一个比较现实的假设。2026 年预测付费率维持 13%。
ARPPU:
可以看到 ARPPU 的一个明显的下滑。市场对这个问题的疑问,管理层的回答一般是:现阶段 Garena 的重心是持续增加用户基础和付费用户基础 QAU 和 QPU,这方面的确从总量来说过往成绩可以说非常靓丽。也就是说公司并不想投资者聚焦在 ARPPU 这个没有增长的指标上面。
另外不论管理层还是投资者对整个游戏业务最关注的还是 Free Fire 这一款游戏。管理层认为目前 Free Fire 的用户基础和付费基础扩张还在相当早期,将策略重心放在增强用户数和用户粘性上。基本经济学:充分竞争市场中,价升量跌,要催量就要放弃涨价。
放到一个更大的背景中,各类游戏的 ARPPU 值差异和各地区的 ARPPU 值差异远大于我们在上图可见的一个跌幅比例:比如大型在线游戏的 ARPPU 可以是休闲游戏的 3-5 倍(腾讯 2017 数字)。美国总体手游的 ARPPU 又是东南亚的 10 倍(Bernstein 行业报告)。我们看到的上图 ARPPU 下跌只不过是上述多个因素的叠加(游戏类型 mix 转移,发展中国家玩家数占比上升)。
基于公司的打量策略,ARPPU 年增速 CAGR 假设 3%,Garena2 季度 ARPPU 值 12.8 美元相当于人民币 82,这个数字接近中国手游的平均季度 ARPU(2020 年一季度 85(天风研究数据),中国 ARPU 差不多是世界平均数)。未来拍 3% 增幅是现实且能达到的。
总结一下收入端三个关键假设:QAU=15%CAGR,QPU/QAU=13% 不变,ARPPU=3%CAGR。
费用端:
上文提到,费用端三大费用中的成本经历了阶梯式的一次大降,原因是 Free Fire 自研而不是发行,这样可以少付 30% 的开发者分成。随着 Free Fire 收入的大增,Garena 整体成本趋降。未来由于没有游戏管线的披露,我们并不知道具体自研游戏和发行游戏的 mix 到底会怎么演化。但是最相似的发展模式必然是腾讯。Garena 的游戏 mix 和类型,以及收购案例都非常类似腾讯,而不是网易。
如果拿腾讯作参照,腾讯只将毛利率披露到 VAS 分部层面,并不单独披露游戏,VAS 分部里面有 40% 收入来自数字订阅(音乐,视频各约一半)我们用这个比例毛估,得出过去三个完整财年腾讯的游戏业务毛利率在 75-85% 之间,即成本在 15%-25% 之间。
预计 Garena 的成本维持 25%。自从收购 Pheonix Labs 工作室之后,Garena 向端游游戏进发,我认为不宜对毛利率进一步改善过分乐观。
基于打用户基础的大策略方向,营销开支预期维持 7%,没有进一步压缩的空间。
其他费用里面包括了 R&D,这部分费用率会回升至 10% 以上,目前的 6% 不可持续,我们预测 12%,行业优秀同业的水平。
总结费用端三个假设:成本 25%,营销 7%,其他费用 12%。
估值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在8月下旬正式宣布设立“百亿农研专项”以后,近日拼多多(PDD)交出了公司调整发展战略以来的第一份财报。
通览整份财报,拼多多Q3的营业收入为215.06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51%,不及市场预期的265亿元;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经营利润为21.39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16.4亿元。而在活跃用户数方面,期内拼多多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7.415亿,同比增长15%。
就数据来看,拼多多的规模依然在扩张,同时保持了盈利的势头。只是在发展的速度上,拼多多似乎要比外界预期的慢了些许。尽管就披露财报后当天的股价走势看,资本市场对拼多多的Q3成绩不甚满意,但从财报电话会上拼多多高管的表态来看,他们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已有了足够清晰的认知,接下来拼多多将更加坚定地去做正确的事。
在被股神沃伦·巴菲特奉为投资经典书籍的《投资最重要的事》一书中,作者霍华德·马克思认为要想成为卓越的投资者,必须有比群体共识更加深入的思考。
美股投资网财经APP认为,在这里霍华德·马克思强调的是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前,首先需要具备独立而深入的思考能力,才能在投资生涯中获得超额回报。而落到具体标的上,以拼多多为例,现在已到了需要重新认识拼多多的时候了。此时多尝试站在公司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许会对判断拼多多中长期的投资价值有更多的帮助。
营销上做减法,研发上做加法
根据财报披露,Q3拼多多的收入主要由平台线上营销技术服务、交易服务、商品销售三部分构成。其中,前两项业务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期内合计收入占比超过99%。
数据显示,拼多多的平台线上营销技术服务的收入为179.46亿元,同比增长43.7%;交易服务为34.77亿元,同比增长161%。可见,期内两项业务收入端的增势仍然强劲。
但拼多多的自营业务表现欠佳,期内收入尚不足1亿元,同比降幅为79%。据拼多多管理层在电话会上的表态,1P(自营)业务“只是暂时性地为消费者提供商家未销售的产品”,“并不是拼多多的重点关注所在”。随着拼多多平台上的商家销售产品更趋于多样化,公司的1P未来或会逐步退出。
用户数量方面,Q3拼多多的月活跃用户数为7.415亿,同比增长15%;截止9月末,拼多多的年度活跃买家为8.673亿。美股投资网财经APP认为,拼多多的月活跃用户增速放缓是在预期内的,毕竟在经过连续的跨越式增长后,拼多多的用户规模已经逼近用户增长的天花板,未来再要维持超高数的增长并不现实。
相比于收入和用户数,拼多多在营销和研发两端的投入力度变化或更值得投资者细品。营销方面,拼多多开始主动做起了“减法”。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Q3拼多多的营销费用为100.506亿元,环比减少了3%,这已是连续第三个季度该数据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公司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上的介绍,拼多多未来会继续“严格的、有纪律的安排营销投入”。可以想见,在新的营销策略下,拼多多已经告别了过去“烧钱”的模式,未来公司在营销方面的投入将更为克制。
与营销费用持续下降相映成趣的是,拼多多在研发上继续做“加法”。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为24.224亿元,同比增长34%,研发投入再次创出新高。另据公司高管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的讯息,增加研发方面的投入仍将是公司未来投入的重点领域。
拼多多不断加码研发投入,背后的真正意图又是什么呢?
坚定地做正确的事
不久前,《财富》杂志发布了“2021年度改变世界”榜单。在全部53家上榜的公司中,有三家来自中国的企业,而拼多多正是其中唯一一家来自中国的电商企业。
据了解,《财富》杂志“改变世界的公司”排行榜遴选的都是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公司,而这些影响源于它们的核心商业策略。目前,该榜单已经连续7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评选,而今年的评选标准则聚焦于企业在新冠疫情中的社会责任。
关于拼多多入选的理由,是《财富》杂志认为其作为农产品销售的领先公司,在农业科研、公益助农领域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在美股投资网财经APP看来,拼多多的入选实至名归。回顾公司发展历史,自2015年成立以来,拼多多就是通过将农业引入数字经济,以此来创造价值。过去的6年来,拼多多一直聚焦农业,在推动农产品上行的过程中,先后培育了超过10万新农人,直连了1600万农户,为“科技下乡”、“农货进城”做出了积极贡献。
尤其是在今年8月下旬宣布正式设立“百亿农研专项”以后,拼多多对于农业领域的重视愈发为外界所称道。据悉,拼多多的“百亿农研专项”旨在面向农业及农村的重大需求,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科技普惠,以农业科技工作者、劳动者进一步有动力和获得感为目标。
设立“百亿农研专项”,显露出拼多多重投农业科技的稳健新策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布Q3财报的同时,拼多多也宣布公司继今年第二季度以后,会将Q3的利润全部投到“百亿农研专项”,这也意味着公司会连续两个季度将利润All in农业。
其实,若从大的社会背景来看,在我们国家农业自古便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即便是到了工商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三农”工作也依然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农业也依旧为国家所重视。在11月初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会议便要求提高农业质量效益,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回看如今拼多多重投农业科技的企业策略,夯实平台的重农、助农心智已成为公司新的努力方向之一,而这些恰恰与国家所鼓励的方向不谋而合。举例而言,在农业科研领域,拼多多已连续两年举办“多多农研大赛”。目前,在云南的“多多农研基地”,“第二届多多农研大赛”的4支AI决赛战队,正通过远程的方式悉心培育番茄种苗,把前沿科技运用到田间地头。
诚然,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盈利都是第一追求。但对于拼多多而言,即期的盈利并不是公司的终极目标,赢得用户的信任、为社会创造价值,才是拼多多作为一家企业的核心策略。从减营销、重研发,到重投农业,将农业作为长期选择,可以看见今天的拼多多选择了一条更为稳健、也更具长期发展前景的路径。而站在投资者角度,此时此刻选择与拼多多站在一起,亦有望在未来取得丰厚的投资回报。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近日,据报道,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暂停了对亚马逊Ring家庭安全业务提起的诉讼,或酝酿对亚马逊的全面诉讼。
亚马逊Ring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问题此前曾被外界诟病,FTC隐私执法团队已对其进行了至少两年的调查,此次按下诉讼的“暂停键”,除上述原因外,FTC以侵犯用户隐私为由起诉亚马逊也面临一定困难。FTC主席莉娜·汗(Lina Khan)认为亚马逊涉嫌滥用用户数据与其市场地位有着密切联系,想推动解决隐私保护与反垄断两者的孤岛问题。
如若未来FTC强化隐私保护和反垄断间的关联性,那么,互联网巨头将面临更加严格的执法监管。
调查仍在推进酝酿全面行动
作为美国联邦政府的重要反垄断执法机构,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隐私执法团队的律师已对亚马逊Ring进行了至少两年的调查,主席莉娜·汗上任后暂停了相关的诉讼工作,但支持继续深入调查,此举或许意味着她希望对亚马逊提出全面广泛的诉讼,而非局部指控。
2018年4月,亚马逊以现金8.39亿美元收购互联网连接门铃和相机制造商Ring,自此亚马逊轻松进入家庭安全服务和设备领域,也为本企业的语音助手Alexa提供了更多的应用选项。
但亚马逊Ring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外界诟病,2018年,据报道称Ring的乌克兰工程团队可以从客户的电子门铃获得未加密的视频源;2019年,Ring又发生了数据泄露事故,数千名用户的电子邮件、密码和摄像头识别信息遭到泄漏;2020年1月,“电子前线基金会”发布报告指出,Ring与Facebook(现Meta)、Branch和Mixpanel等广告公司分享详细信息。
2019年6月,FTC和司法部达成协议将亚马逊纳入管辖范围,随后对该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反垄断调查,问题频发的亚马逊Ring自然成了FTC的重点调查对象。
此外,FTC对亚马逊的扩张行为也加强了监管,今年5月亚马逊豪掷85亿美元收购米高梅(MGM)的交易仍在审查中。
FTC的工作人员在今年曾建议对亚马逊Ring家庭安全业务提起诉讼,原因是该业务存在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方面的漏洞。随着FTC对Ring的调查,亚马逊方试图达成和解,表示希望仅针对Ring提起诉讼,不愿被列为被告。但FTC的态度非常强硬,尽管将亚马逊的名字列入被告可能会给诉讼带来困难,其仍然坚持将亚马逊纳入诉讼被告之内。
激进的执法人士忧虑的互联网巨头
莉娜·汗对暂停亚马逊Ring的相关诉讼的原因并没有过明确的表态,但她一直是反垄断的激进派人士,致力于反对巨头垄断,保护消费者权益。
今年6月15日就任FTC主席的莉娜·汗,是FTC史上最年轻的主席。其实,她和巨头们的斗争在就任前便已经打响。
2017年,她作为耶鲁大学法学院学生撰写了一篇名为《亚马逊的反垄断悖论》的学术论文。文中质疑亚马逊利用其平台进行跨业务整合会赋予其过度的经济和政治权力。强调亚马逊违反了美国反垄断法,且应当分拆。
2019年6月至2010年10月,莉娜·汗帮助领导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反垄断、商业和行政法小组委员会对数字市场的调查,并发布《数字市场竞争状况调查报告》。
该报告概述了亚马逊、Facebook(现Meta)、谷歌和苹果四大科技巨头滥用市场力量、阻碍竞争的问题,建议进行立法改革以重振数字市场的竞争。莉娜·汗专门负责民主党报告的谷歌部分。随后,谷歌被司法部和多州联盟以反垄断为由提诉,目前案件仍在推进中。
据报道,今年7月1日由她主持通过表决,撤销了2015年一项以“促进消费者福利”指引其反垄断调查的声明。此举降低了FTC决定何时启动反垄断诉讼的门槛,也为莉娜·汗灵活调整针对亚马逊的诉讼策略提供了制度保障。
莉娜·汗的就任引起了互联网巨头们的恐慌,6月30日,亚马逊就正式向美FTC提交司法回避申请,要求莉娜·汗回避所有与公司有关的决定;7月14日,Facebook(现Meta)也向FTC提交请愿书,要求莉娜·汗回避脸书正在面临的反垄断诉讼案。
隐私保护执法困难或将强化与反垄断的关联
尽管美国反垄断的监管执法呈现加强的趋势,但以侵犯用户隐私为由起诉亚马逊仍不确定是否可以胜诉。
目前美国最高法院已大幅度限制了FTC代表消费者索赔的权利,FTC在隐私保护诉讼方面的罚款和赔偿消费者损失的能力受限。
莉娜·汗已提交《重建美好未来法案》并等待国会通过。该法案将在未来8年为FTC提供5亿美元,用于建立专门负责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新执法部门。并且将赋予FTC在公司首次违法时处以罚款的权力。
与此同时,莉娜·汗希望调整FTC处理隐私案件的方式,目前FTC下属消费者保护局负责隐私保护执法,反垄断局负责反垄断执法,以往两个部门基本是独立运作的,但她认为这样的部门设置存在一定缺陷。
莉娜·汗认为亚马逊涉嫌滥用用户数据与其市场地位有着密切联系,应该着手解决消费者保护和反垄断两者的孤岛问题。
想要加强隐私保护和反垄断间关联的并非只有莉娜·汗一人。据FTC官网披露信息,在2021年第六届年度隐私大会上,委员丽贝卡·斯劳特(Rebecca Slaughter)强调,企业的数据滥用已经反映了一个事实,即企业猖獗收集共享数据所造成的伤害已经超过了隐私问题,必须重新评估其具有破坏性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做法。
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的首席技术专家、FTC的前首席技术专家伊利·梅耶(Erie Meyer)于同个会议中表示,滥用数据可以使企业获得激励,解决此类问题不能简单延长披露时间或者增加一次性罚款,需要考虑重组业务激励措施,甚至企业结构,从根本上禁止企业的错误行为。
未来FTC或将强化隐私保护和反垄断间的关联性,那么,互联网巨头将面临更加严格的执法监管。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Faraday Future发布澄清说明称,纳斯达克警示函仅仅与FF公司推迟提交Q3财报相关,这是一个正常的程序。一旦FF在该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向纳斯达克及时提交合规计划,FF将恢复到纳斯达克规则下的常规状态。 现在,FF正与纳斯达克保持紧密联系,有信心在短期内重新恢复到常规状态。只要公司及时恢复正常的SEC文件按时提交,就不会有股票退市的实际风险。
原文如下:
日前,一些关注FFIE的人士询问Faraday Future(FF)收到纳斯达克警示函,是否意味着纳斯达克要求FFIE退市。这是错误的解读。
FF在此澄清,纳斯达克警示函仅仅与FF公司推迟提交Q3财报相关,这是一个正常的程序。在收到纳斯达克警示函后60天内,FF将向纳斯达克提交合规方案,该合规方案将帮助FF获得自提交10-Q的初始截止日期起最多180天的宽限期以提交10-Q或者其他任何未履责文件提交。一旦FF在该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向纳斯达克及时提交合规计划,FF将恢复到纳斯达克规则下的常规状态。
现在,FF正与纳斯达克保持紧密联系,有信心在短期内重新恢复到常规状态。只要公司及时恢复正常的SEC文件按时提交,就不会有股票退市的实际风险。
目前,FF发现一些社交账号和自媒体文章对此进行了明显的错误性解读。FF正在努力尽快提交Q3 10-Q,预计很快将会恢复到纳斯达克规则下的正常状态。FF非常感谢外界对FF公司的关注,并期待在2022年7月如期量产并高质量交付FF 91。
Faraday Future
2021年11月29日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针对引发全球资本市场人心惶惶的B.1.1.529变异病毒,疫苗开发商BioNTech也在周五第一时间作出回应。
在全球多国科学家对B.1.1.529病毒高达32处刺突蛋白变异,引发免疫逃逸可能性增加表达忧虑后。BioNTech在回应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非常理解科学界的担忧,眼下已经着手在实验室开展针对这一病毒的疫苗有效性试验,预期在两周内能得到更多实验室数据。
虽然眼下对于B.1.1.529突破疫苗保护屏障的能力,以及传播力和致命性都知之甚少,但出于“强力变异病毒”的假设,近两天内已经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对非洲南部国家发布旅行禁令,欧盟委员会也官方将该病毒称为“值得关切的变异株”(VOC),并建议成员国立即与南部非洲断航。
根据南非卫生部周四发布的数据,该国豪登省11月22日新增的确诊病例中,有75%为这一毒株,此时距离该毒株被首次发现刚过去两周。这一进度也显著快于贝塔和德尔塔变异株成为主流传播毒株的速度。
在周五的回应中,BioNTech也表示B.1.1.529与此前观察到的变异株存在“显著的区别”,不过依然强调公司技术快速迭代开发的能力。
BioNTech强调,公司与合作伙伴辉瑞早在数个月前就采取行动,确保在现有疫苗无法有效抵御病毒的情况发生时,能够在六周内完成对mRNA疫苗的调整,使得第一批新疫苗能够在100天内发货。
除了BioNTech/辉瑞外,强生、阿斯利康也在周五表态称正在研究新变种病毒对自家疫苗的影响。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11 月 28 日消息,AMD CTO Mark Papermaster 认为 2022 年下半年芯片可以恢复正常供需关系。
美股投资网了解到,AMD 首席技术官兼执行副总裁(技术与工程)Mark Papermaster 于大约十年前加入这家美国芯片制造商,领导了工程流程的重新设计并扭转了 AMD 的战略。
在接受 The Hindu BusinessLine 采访时,Mark 谈到了半导体行业的大致情况、行业面临的供应链问题以及行业面临的新挑战和机遇。
目前,半导体行业以及所有依赖芯片的行业都面临着重大的供应问题。汽车企业面临巨额亏损,纷纷减产。你认为什么时候会恢复正常?
汽车行业不使用最新的半导体代工厂节点,但通常是那些成熟的节点,那些已经存在了好几代的节点。
我们在 AMD 使用的半导体生产线与汽车制造商不同。我们使用尖端的代工半导体节点。因此,我们没有像汽车行业在传统节点上那样出现短缺。
我们发现,通过与我们的代工厂供应商建立深度合作伙伴关系,并将其与较长的交货时间预测能力相结合,我们能够提前通知我们的供应商需要增加产能。这对 AMD 很有帮助。
2021 年,我们预计 2020 年收入将增长 65%。我们能够实现这样的增长,仅仅因为我们在供应链方面的出色工作。
您能否稍微说明一下未来三到四个季度的整体情况将如何发展?如果不是 AMD,整个行业的芯片供应,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常?
在当下的市场中,我们认为 2022 年下半年到 2023 年供应紧张问题将有所收缓,我们预测到那时候便可以使供需恢复平衡。
根据 Papermaster 的说法,半导体行业最终可能会在 2023 年恢复供需平衡,这意味着那时显卡价格也可以回到正常的 MSRP 水平。
他认为,我们可以在一年后的 2022 年下半年(2H)开始逐渐看到市场恢复,届时芯片供应能力也将逐步改善,也就是说显卡市场可能会在 2022 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恢复正常的迹象。
今年早些时候,英特尔新任 CEO 帕特基辛格也表示,“仍可能需要几年时间” 来缓解短缺,这与马克帕普马斯特所说的基本一致,而英伟达 CEO 黄仁勋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黄仁勋预计明年需求将远远超过供应,但他们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
总的来看,近两年内半导体市场都会处于这种畸形状态,可能 2023 年才会是全球芯片短缺结束的时候,而且三大公司似乎可以在这个问题上意见趋向一致,也就是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短期内会出现让供应链改善的几乎。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SUV居然也可以3.7秒破百?而且连40万都不到?” 它就是特斯拉Model Y高性能版,一款SUV。你没有听错,一款可以下赛道的SUV!0-100 公里加速只需3.7秒,啥概念?保时捷911 4.2秒,法拉利 3.4秒,百万级跑车才可媲美的百公里加速。
11月25日,首批特斯拉Model Y高性能版车型启动交付。更强劲的性能,更具运动感的外观,为用户带来极致体验。
“性能野兽”Model Y高性能版的起售价格为387,900元,具备NEDC标准下566公里的续航能力,既下得了赛道,又可以长途郊游跑山。在双电机全轮驱动的强劲加持下,百公里加速仅需3.7秒,最高车速更可达250公里/小时。超跑级别的动力性能,超大空间的极强实用性,超乎想象的高性价比,这一切都在Model Y高性能版上得到极致体现。
而更令汽车爱好者血脉偾张的是,仅有10毫秒四驱响应速度的Model Y高性能版,同时配备竞速套件,包括更具运动感的21英寸旋风涡轮轮毂和碳纤维扰流板、高级制动装置、专属铝合金踏板和更低的悬架,由内而外为速度升级,秒变赛道上“最靓的仔”。喜爱郊游的自驾游爱好者可以开着Model Y高性能版去山道上兜上几圈,感受超过1G的过弯感受,以及方向盘的精准操控,享受酣畅淋漓的驾驶快感。
凭借着低重心的优势,Model Y高性能版在赛道上的过弯表现将超乎想象。虽然你可能还没开过这款车,但你可以去看看它的兄弟车型Model 3高性能版在各赛道上的成绩,基本都超越超级跑车。Model 3高性能版有赛道模式是通过OTA 空中升级的,升级后就具备了第二代赛道模式,可以调整各种参数、赛道计时和记录G值,媲美专业赛车的调教方法,打造专属赛车。Model Y高性能版的综合性能和Model 3高性能版足以媲美。静待他出现在各大赛道。
一位国外Model Y高性能版车主曾在社交平台上称赞,“你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开一辆SUV,操控感就像轿车一样灵活,加速动力之快甚至胜过很多豪华品牌的性能跑车。”一位“赛车老将”也表示,尽管在十几年的赛车生涯中经历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比赛,驾驶过各类燃油超跑和性能赛车,然而特斯拉Model Y高性能版的加速能力还是给了他极大的震撼和惊喜,“身体出去了,灵魂还在原地,这种堪比过山车的刺激体验就是现实版速度与激情吧!纯电动汽车的时代已经来临,留给燃油车的时间不多了。”
强大,永远不止一面。“可咸可甜”的Model Y高性能版同样在安全、设计、空间、实用性等方面也有着不俗的表现。它具备大空间,为全家带来舒适的乘坐体验。Autopilot 自动辅助驾驶,让长途驾驶更轻松,家人更安心。同时HEPA 空气滤芯带来的生物武器防御模式呵护家人的健康,给车内带来清新的空气。Model Y高性能版同样秉承了特斯拉安全至上的设计理念,以独特的设计将被动安全、主动安全有效结合,在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翻滚测试方面全部获得五星级安全评级,全方位保障驾乘安全。
得益于强劲的产品力和极致的性价比,自2021年1月在中国开订以来,特斯拉Model Y 一举成为豪华SUV中炙手可热的选手,稳定多月热销过万。今年9月,Model Y更是凭借33033辆的市场表现,超越众多燃油SUV在榜单中独占鳌头。
目前特斯拉有遍布全国的充电网络,超级充电站已突破1000座,超级充电桩超过8000桩,目的地充电站超过700座,覆盖全国360多座城市,通过特斯拉V3 超级充电桩可实现充电 15 分钟,最高可补充约 250 公里的续航里程,让车主的出行更便捷。
相信随着Model Y高性能版的交付,这款安全、性能、空间、续航和健康面面俱到的SUV,还将继续“圈粉”,让车主处处惊喜,时时安心,为车主带来更加极致美好的智能出行体验。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