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股价连日走高
今年累计涨幅高达45.65%,距3万亿美元近在咫尺!当前市值为2.982万亿美元。倘若苹果市值与全球各国经济横向对比,相当于是世界上第七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来自韦德布什证券公司在一份报告认为,这家科技巨头的市值到2025年有望达到4万亿美元。
支撑这一走势的因素与公司将要公布的硬件阵容密不可分。
综合多家媒体爆料,除了众所周知的iPhone 15外,苹果的各大硬件产品线也都将推出新品,包括新的平板电脑、笔记本、手表等,可以预见的是,今年的秋季发布会将会异常繁忙。
苹果今年下半年新品最全爆料汇总!
9月Apple秋季发表会
举行时间:2023年9月5日、9月6日或9月12日(预计)
发表会重点预测:
1.四款iPhone 15 新机( iPhone 15和Plus、以及Pro系列和Pro Max系列)。
另外还会有三款新配色,像 Pro 之前爆料会有“深红色”,标准版则是“深粉色”跟“浅蓝色”
Wedbush分析师Dan Ives表示,即将推出的iPhone 15可能会受益于一个“迷你超级周期”,因为大约25%的苹果忠实客户在四年内没有更换他们的iPhone,潜在换机需求相当大。
2.Apple Watch Series 9以及第二代Apple Watch Ultra
S9的芯片将基于A15处理器。依托A15构建的芯片,S9可以提高速度和效率,从而加快响应速度并延长电续航,但整体来看S9似乎没有巨大的变革。
至于Apple Watch Ultra,有传闻它将使用比OLED屏幕更亮的microLED屏幕。
10月Apple秋季发表会
举行时间:2023年10月10日(预计)
发表会重点预测:
OLED萤幕的iPad Pro(代号J717和J720)新款iPad Air(代号J507)
搭载M3晶片的13寸MacBook Pro(代号J504)M3 Pro 和M3 Max 晶片14 吋和16 吋MacBook Pro(代号J514 和J516)
11月Apple秋季发表会
举行时间:2023年11月(预计)
发表会重点预测:
1.推出24英寸新款iMac(代号J433和J434)
外观上与现有的产品相似,但配置会有所改进,将搭载M3芯片,该芯片基于台积电的3nm制程。
鲍威尔在葡萄牙举行的欧洲央行会议上发表讲话,重要的也就是两个信息: 公众号原文 https://mp.weixin.qq.com/s/uRafg
1.强调抑制通胀的重要性,经济继续具有弹性,通胀可能会继续上升
2.不会放弃连续加息的可能性
但是市场并不care他说的话,市场认为现在的情况和美联储说的不同,即更适合加息。是美联储在愚弄市场吗?还是市场就是这么傲娇,就只跟随自己的内心?
鲍威尔说的话也有道理,昨天我们有在公众号写当天乐观的经济数据。
Case-Shiller房价指数跌幅小于预期,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10个月来的新高。再加上失业率处于历史低位,人们不禁要问,我们今年甚至明年是否真的会陷入衰退?
当然问题在于,在如此强劲的经济形势下,将通胀率降至美联储2%的目标可能很难。此前我们分析M2的下降是通胀下降的信号。
备注:
M0:流通中现金;
M1:MO + 企业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它存款)。
对于这三种货币,又分别有三种叫法,分别是:现钞(M0)、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
M2通常走在通胀的前面,我们可以看到,M2实际上在4月份开始转为上升,这可以归因于向银行系统提供的紧急贷款。
谈到通货膨胀,另外两个重要因素也呈上升趋势;工资增长和租金。
我们可以从下图看到4月份工资增长有所增加。另外一张图显示了纽约一套三居室公寓的平均租金,显示它已经开始飙升。
考虑到这些数据,通胀可能会比投资者预期的更有弹性,市场可能会感到意外。
鲍威尔明确表示,两次加息并非不可能,但市场听进去了吗?
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数据可以看出,美联储在7月会议上加息的可能性为81.8%。然而,近70%的投资者预计美联储将在下次会议上暂停加息。
之后呢?
58.6%的人预计11月会议利率不变,26.5%的人预计加息25个基点,11.7%的人预计降息25个基点。
现在,市场在上个月已经改变了他们的预期:
绿线为6月6日的有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预期路径,蓝线为6月26日的SOFR预期路径。我们可以看到,已经出现了有意义的重新定价,但投机者仍预计利率将从目前水平大幅下调。
上周我们公众号已经提示过,我们128.8美.元入手了 GNRC
文章回顾对冲基金“提前跑路”鲍威尔重申加息以遏制通胀
今天GNRC 价格来到149.48美元
美联储公布的2023年年度压力测试结果显示,美国中大型银行有足够的资本抵御严重的经济衰退,这为其回购股票和派发股息铺平道路。结果显示,在假设的“世界末日”场景中,接受测试的23家资产超千亿美元的银行将遭受合计5410亿美元的损失,但各家银行剩余的资本仍将超过监管规定的最低要求。
根据此前美联储透露的消息,今年的压力测试情形包括失业率升至10%的峰值、商业地产价格暴跌40%、房价下跌38%以及短期利率降至几乎为零等,因此,此次测试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严峻的测试之一。
花旗集团、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等华尔街大型银行历来在压力测试中最受关注,但伴随市场对银行业的担忧持续,Capital One、美国合众银行等中型银行也成为关注焦点。不过,承受更大压力、规模更小的银行,包括西太平洋合众银行(PacWest)和联信银行(Comerica),没有被纳入此次的压力测试。
美联储负责金融监管的美联储副主席巴尔在一份声明中称,测试结果显示银行体系“强劲且有韧性”,但强调这只是衡量银行业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巴尔表示:“我们应该对风险如何产生保持谦虚的态度,并继续努力确保银行能够抵御一系列经济情景、市场冲击和其他压力。”
各大银行表现如何?
测试结果显示,在接受测试的23家银行中,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在美业务遭受的资本冲击最大,其次是瑞银美洲(UBS Americas)。在本土银行机构中,高盛的资本水平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摩根士丹利。这两家银行都比同行更偏重交易业务,而交易被美联储列为风险较高的业务。
尽管预计亏损5410亿美元,但所有接受测试的银行,包括美国银行、花旗集团、道富银行和富国银行,都将达到最低资本要求。其中,4240亿美元来自贷款损失,940亿美元来自交易业务和对手方损失。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高通胀持续和利率高企的场景下,8家美国最大银行将损失近800亿美元,这种场景也是外界对美国经济前景的预期。
结果公布后,美国银行股多数上涨。美国银行、富国银行、摩根大通、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股价在盘后交易中均上涨超1%,而花旗集团股价下跌0.3%。
为回购股票和派发股息铺平道路
美联储压力测试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多德-弗兰克(Dodd-Frank)金融法规要求的年度测试,旨在衡量在发生经济灾难时,银行用于吸收损失的资本充足率能否保持在最低要求之上。
压力测试结果将有助于确定每家银行的所谓压力测试资本缓冲。这是指银行在监管规定的最低要求之外,必须依照其风险加权资产的一定比例持有的普通股一级资本(CET1)。压力资本缓冲是CET1资本在压力测试期间的最大损失与银行未来12个月通过股息向股东返还资本计划的组合。从周五开始,接受测试的银行将能够公开确认其指示性压力资本缓冲数额,届时可能还会公布潜在的回购或分红计划。
今夏晚些时候,美联储和其他美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将公布计算风险加权资产的新国际标准,即《巴塞尔协议III》“终局”规则(endgame rules)。分析师和银行业高管预计,这些将使美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规定,意味着美国各大银行将不得不持有更多的CET1资本。预计美国监管机构还将扩大巴塞尔新规的适用范围,将与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规模相当的中型银行纳入其中。
在硅谷银行倒闭后,接受美联储压力测试的银行名单受到密切关注。而根据目前的规定,硅谷银行的第一次官方压力测试要到2024年才会进行。现行的规定于2019年开始实施,当时立法放松了对中型银行的监管。然而,市场人士分析称,即使硅谷银行接受了美联储的压力测试,该行也可能会通过,因为测试中没有纳入导致该行倒闭的那种利率大幅上升的场景。
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 代号SPCE)成功进行了其首次商业太空飞行,将付费乘客带到太空边缘并返回,此次任务代号为“银河01”。对这家于2004年由英国亿万富豪布兰森创立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当天,维珍银河公司的股价陷入了剧烈波动之中,在美国盘前交易中涨幅一度高达5.5%,而在太空飞机成功着陆之后,跌幅扩大至逾13%。
维珍银河是为数不多的几家知名上市太空公司之一,正在与杰夫·贝佐斯的蓝色起源(Blue Origin)和同为亿万富翁的埃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展开竞争,主要为那些愿意花钱体验超音速火箭速度、微重力和从太空观赏地球奇观的富有客户服务。
维珍银河声称,这次太空飞行将从新墨西哥州的太空港起飞,任务的目的是“进行一系列亚轨道科学实验”。
首次商业太空飞行共有4名乘客,其中包括2名意大利空军、1名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付费客户和1名维珍银河宇航员教练。另外,还有2名太空飞机驾驶员。
周四上午,在与运载飞机(母舰VMS Eve)一起离开地面大约75分钟后,维珍银河的“VSS Unity”太空飞机与其分离,经过一段时间的飞行之后,安全降落着陆,返回了出发地,旅程持续了约90分钟。
维珍银河随后宣布,VSS Unity太空飞机在接近52.9英里(85.1公里)的高度完成了飞行。在达到飞行高度后,随着火箭的关闭,机组人员经历了几分钟的失重状态,然后太空飞机进入再入模式,开始滑翔返回地球。
这次飞行标志着维珍银河的重大突破,在经历了近20年磕磕绊绊的发展后,终于成功开启了商业服务。
意大利团队将此次商业太空飞行定义为科学任务,计划收集生物特征数据,测量认知能力,并记录某些液体和固体在微重力环境下混合之后的情况。
据报道,截至目前,维珍银河已售出800张太空旅行门票,其中在2005年至2014年期间售出的600张门票价格在20万至25万美元之间,此后售出的200张门票价格为每张45万美元。
这家太空旅游公司表示,计划在8月份进行第二次商业旅行,之后开始每月都将进行一次飞行任务。
维珍银河大约四年前通过与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而上市,迄今没有产生可观的收入,也没有实现盈利。2022年,该公司报告亏损5亿美元,营收为230万美元。
周三苹果和特斯拉的股价上涨推动纳指今日走高,在其他主要股指下跌的情况下,该指数勉强维持了微弱的涨幅。
截至收盘,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纳指上涨0.27%,而标普500下跌不到0.1%。道指跌幅0.22%。与今年6月初创下的2023年高点相比,三大股指都下跌了1%左右。
苹果股价上涨0.63%,至189.25美元,创历史新高。值逼近3万亿美元。苹果市值上一次突破3万亿美元是在2022年1月初,当时该股的交易价格为182.86美元。
特斯拉股价上涨2.41%,该公司预计将于本周末公布第二财季的交付量。
周三美国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和服务运营商Blink Charging Co.官网宣布,将特斯拉的北美充电标准(NACS),以及联合充电系统标准(CCS)纳入Blink充电产品系列,以生产通用的电动汽车充电器。Blink将在2023年10月前开始生产NACSDCFC充电器,还将在其二级(L2)充电器产品线中提供NACS。
鲍威尔重申鹰派立场,暗示7、9月继续升息
今日在欧洲央行主办的中央银行论坛上,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英国央行行长贝利和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坐在一起,指点全球货币证策的前景。
作为东道主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先表态,强调按照基准情况,欧洲央行将在7月的证策会议上继续加息。至于之后的一次会议(9月),欧洲央行将继续坚持以数据为导向,等到开会的时候再做决定,到9月开会前还会有大量数据和新的经济预期。
而在6月证策会议上没有加息动作的鲍威尔,也在葡萄牙继续玩起了文字游戏。在被调侃美联储拒绝将6月不加息称为“暂停加息”(pause)或“跳过一次会议”(skip)时,鲍威尔一本正经地表示这叫“进一步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当前水平”。
随后鲍威尔也强调,证策利率进入限制性区间的时间并不长,美联储相信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限制性证策。
现在劳动力市场仍非常紧张,驱动实际收入、消费和需求的增长,又进一步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美联储绝大多数委员在经济预期中给出还要加息两次的预期,主要原因是上个季度的数据,里面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和通胀前景都超出预期,显示货币证策虽然处于限制性区间,但限制的程度还不够,时间也不够长。
美联储主席也拒绝就后续的证策路径给出预期,并表示不会把“未来几次会议连续加息”的可能性轻易抛下。
论坛讨论期间,鲍威尔和拉加德都承认有经济衰退的风险,但认为不可能真正会衰退。鲍威尔在临近结束讨论时预计,今明两年美国通胀不会达到联储的目标2%,说核心通胀率将在2025年回升到2%,距离降息还长路漫漫。
鲍威尔发表讲话对当日美股市场情绪并未产生严重冲击,但市场加大了对美联储今年接下来加息的押注。
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Fedwatch 工具,交易员现在认为Fed在7月升息25个基点至5.25%-5.50%区间的可能性为79.4%,且预料Fed在2023年底前保持不变。
美光Q4展望佳 CEO称营收低谷已过
周三美股盘后,存储器大厂美光公布截至今年6月1日的2023财年第三财季业绩。公司表示,尽管国内的调查仍是重大阻力,但供过于求的情况正在改善,整个存储器产业已经渡过营收低谷,消息激励盘后股价弹升。
具体财报显示:
第三财季美光科技调整后每股亏损1.43美元,低于分析师预期的亏损1.59美元;营收37.5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36.9亿美元;经营亏损14.7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16.9亿美元;调整后利润率下滑16.1%,下滑幅度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1.1%。
美光科技预计第四财季调整后营收37亿-41亿美元,中值高于市场预期的38.7亿美元;预计第四财季利润率将下滑8%-13%,下滑幅度大于市场预期的2.79%。
财报发布后,美光科技盘后一度涨超5%,突破70美元大关。助推多只芯片股盘后转涨。
分析师称,特斯拉(TSLA)在中国的销量将再创历史新高,但该公司在中国正面临比亚迪股份(01211.HK)等竞争对手不断蚕食其市场份额的压力。招商银行国际证券分析师Shi Ji估计,今年4月至6月,特斯拉可能在中国销售15.5万辆汽车,较其创纪录的销量第一季度再增长13%。
然而,Shi补充说,特斯拉在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二季度的份额将从前一季度的16%缩减至13.7%,而广汽集团(02238.HK)的电动汽车品牌Aion和比亚迪的份额则有所增加。德意志银行则预测,特斯拉第二季度在中国的销量将达到15.3万辆,而在全球的总销量可能达到44.8万辆。
上海咨询公司Automotive Foresight董事总经理Yale Zhang表示:“特斯拉必须向中国的低线城市销售,以寻求进一步增长,但其直销模式将使其销售网络扩展到数百个这样的城市的成本太高。另一方面,比亚迪在这些拥有经销商的市场上有很大的优势。”
中国是特斯拉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市场,也是其最大工厂的所在地。今年年初,该公司大幅下调了两款老旧车型的价格,以提振销量,并与比亚迪等竞争对手展开价格战,要么提供折扣,要么推出价格更低的新车型。
近几个月来,小鹏汽车(XPEV)等规模较小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在销量下滑中苦苦挣扎,而比亚迪却逆势而上,推出了售价低于人民币30万元(合4.15万美元)的汽车,扩大了自己的领先优势。
随着出口的增长,比亚迪在中国以外的市场也在追赶特斯拉。前五个月,比亚迪在新加坡的销量超过了特斯拉,而今年5月,比亚迪的Atto 3在澳大利亚的销量超过了特斯拉的Model 3。
特斯拉正计划改进Model 3和Model Y,以提振销量。该公司还在与中国监管机构合作,寻求批准其先进的自动驾驶软件供中国用户使用。
此外,随着上海工厂的年生产能力超过100万辆,特斯拉正在以中国制造的汽车销往泰国和马来西亚等新市场。
美股周二反弹,结束了连续几个交易日的下跌,投资者仔细研究了最新的经济数据,这些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仍具有弹性。此外周一施压大盘的特斯拉等蓝筹科技股带头领涨,重新成为美股上行动力。
截至收盘,纳指上涨1.65%。标普500上涨1.15%,道指上涨0.63%。
本周标志着第二季度与上半年进入尾声,随着投资者重新平衡他们的资产配置,市场上可能会出现相当数量的买入和卖出。
大家都想在当前新一轮的美股牛市中分得一杯羹。交易员们纷纷涌向看涨期权。如果最近的美股涨势持续下去,这类押注将获利。有大量交易都在押注从AI股到规模较小、对经济敏感的公司乃至地区性银行等各类股票将一路走高。
6月份,英伟达、英特尔和AMD的看涨期权平均每天换手超过130万份,有望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月度交易量。这超过了2021年11月的盛况,当时纳指达到峰值。
Cboe Global Markets的数据显示,自今年年初以来,交易活动增加了一倍多。
今日NVDA 【盘后突发】英伟达,AMD急跌,美国考虑对向中帼出口的人工智能芯片实施新的限制
我们的大数据系统监测到该突发消息后,立即通知给 VIP 社群,
美东时间3:08分钟发出时,英伟达415美元,随后跌到405美元
周二数据传来经济好消息
5月耐用品订单意外环比不降反增1.7%,反映企业新增资本投资的核心资本品订单增长0.7%,未如预期增长停滞,但4月增速下修,暗示企业投资还谨慎;
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超预期攀升,创近一年半新高;
研究表示,消费者信心改善,35岁以下的消费者及收入超过3.5万美元的消费者,消费信心最为明显增强。虽然6月收入预期略为下降,但消费者对家庭财务前景看法向好,并预料未来通胀将进一步下降。
美国5月新屋销售未环比下降,反而激增12.2%,创一年多来最大增幅,反映新建房屋市场在转售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仍具有吸引力。
这些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仍有韧性,市场担忧缓和。风险偏好回暖,避险情绪退烧,即使在美联储发出今年将加息一到两次的信号之后,美国人对经济的信心也有所增强。
消费者信心隐藏了消费者对股市感受的最新信息
虽然整体消费者信心达到了2022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但对股票价格的预期自2021年12月以来首次从负面转为正面。
6月,34.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预计在一年内会看到更高的美股价格,超过了30.2%的受访者预计在此期间股票价格会下降。约35.1%的受访者预计一年后的价格将保持不变。
贝斯波克投资集团的策略师周二指出,这结束了消费者连续17个月看跌股票价格的情况,这是自1987年以来第二次这么长的连续。前一次消费者看跌股票的时间更长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
贝斯波克投资集团的策略师写道:"在两个9个月连涨之后的一年里,标普500指数分别上涨了10.9%和19.0%,而在创纪录的18个月连涨之后,标尔500指数的涨幅甚至更大"。
今年到目前为止,纳数上涨了近30%,而标普500上涨了近14%
明天英伟达 AMD 会再次成为拉低大盘的导火索吗?欢迎在我们公众号留下你评论
NVDA 【盘后突发】英伟达急跌,美国考虑对向中帼出口的人工智能芯片实施新的限制,NVDA 和 AMD 盘后下跌2%
美股投资网第一手资讯 TradesMax.com
OpenAI和微软间本就“裂痕”初现,而现在两者间竞争正越发激烈,“相爱相杀”的戏码正在上演。
6月27日,据The Information报道,仅用了短短半年时间,ChatGPT已成为火遍全球的互联网品牌之一,而现在,OpenAI正为ChatGPT制订更宏大的计划,这一计划可能意味着会抢了微软和Salesforce等合作伙伴的生意。
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私下告诉开发者,公司希望将ChatGPT打造成“超级智能个人工作助理”,使其可以根据个人及工作需求执行多种任务,如按照用户的风格起草邮件或文件,提供相关业务的最新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微软本就想将Windows Copilot打造成真正的“个人助手”,而如果OpenAI想要将ChatGPT发展成未来入口级平台,无疑将直接与微软产生利益冲突,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而Salesforce也正计划将ChatGPT融入到其各类软件中,若ChatGPT正式成为“超级助理”与Salesforce间也可能面临正面冲突。
根据Altman和另外两名知情人士对The Information透露,构建新的ChatGPT功能将成为OpenAI商业化努力的重点。
因此,从短期来看,微软和OpenAI均能向需要构建AI能力的 B 端客户提供技术服务,两者之间存在着直接的业务冲突;而从长期来看,如果OpenAI加速布局面向个人及企业的软件,ChatGPT未来很有可能将重塑C端应用生态,或许两者的“关系破裂”是早晚的事情。
ChatGPT要成为“超级助理”
根据6月初流出的闭门会议纪要,Altman就提到,ChatGPT的使命是吸引更多企业接入其API,而不是夺取客户流量。
Altman曾“安抚”客户,OpenAI将避免与客户直接竞争,未来不会发布超过ChatGPT的更多产品:
很多的开发者说,他们在使用OpenAI的API构建产品时,担心OpenAI最终会发布他们的竞品。但OpenAI未来不会发布超过ChatGPT的更多产品。
历史上看,每一个伟大的平台公司都有一个“杀手级”应用,ChatGPT的作用是协助客户让他们的产品变得更好。ChatGPT的愿景是成为一个超级智能的工作助手,不会触及其他领域,因此开发者无须过多担忧。
Altman的“安抚”似乎并未起作用,分析师认为,仅ChatGPT这款“超级助理”的应用,就足以让OpenAI的各大客户们“瑟瑟发抖”。
The 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除了帮助客户根据个人风格起草邮件,开发者还一直在使用ChatGPT的各类客户如何利用其创建自主的人工智能代理程序:
当代理程序设定一个目标,比如增加软件产品的销售量时,ChatGPT会提出可以执行的具体任务,比如创建一个应用程序或针对潜在客户的推广电子邮件模板。
有分析认为,本月稍早,Altman可能开启了与“超级助理”相关招聘,广纳贤才的举动可以看出OpenAI对这一项工作的重视。OpenAI任命Facebook知名产品经理Peter Deng为消费产品副总裁,他将负责 ChatGPT 的产品、设计和工程团队。
Deng在领英 (LinkedIn) 发布的宣布其新职位的帖子中提到,OpenI公司希望开发“提高人们生产力和创造力的辅助能力”的产品。
AI的商业化探索还在继续
从源头来看,OpenAI一直以来强调的的目标是希望能早日达成 AGI(通用型人工智能),达成这一目标的途径则是利用大量的计算来不断训练、优化、迭代现有的大模型,根据相关报道"AI 大模型训练一次就至少要花费数十万美元",这意味着 OpenAI 在实现 AGI 的过程中面临着高昂的计算以及研发成本。
《MIT Research Review》曾报道过"OpenAI的商业化压力越来越大,创始人Altman也认为需要通过赚钱来继续做研究。"
因此,即便 OpenAI 一开始是个纯粹的非营利组织,曾经有着绝对不让 AI 技术被商业公司垄断的美好愿景,2019 年 OpenAI 还是进行了架构改革——增添了一家拥有"盈利上限"(对投资者的回报控制在 100 倍以内)的营利性主体OpenAI LP。
据《Fortune》报道,有消息称 OpenAI 2022 年收入仅约 3500 万美元,仍亏损了 5 亿多美元。OpenAI 希望能在 2023 年、2024 年分别实现 2 亿美元、10 亿美元的营收,然而对于直至去年仍在亏损的OpenAI而言,想要达成这两个数字并不轻松。
因此,Open AI必须加速ChatGPT的商业化,比如现在有越来越多应用的核心功能将被纳入GPT模型中,成为具备API服务的超级APP。
就在前几日,OpenAI深夜放大招,Altman表示将打造史诗级LLM“应用商店”。打通所有ChatGPT应用,彻底抢占AI模型生态。
据两位知情人士向The Information透露,经由大模型商店,企业可以获取到各种已经过精调的AI软件,如解决在线零售金融欺诈的AI,以及拥有最新数据、能回答特定市场信息的AI。
目前,尚不清楚OpenAI是否会对这些交易收取佣金,或者以其他方式从大模型商店里获得收入。
微软在5月刚刚发布了史上最牛的插件系统。OpenAI的LLM应用商店可谓是直接对轰微软,强行抢占生态市场。
华尔街见闻此前分析称,OpenAI的LLM App store会有不错的反响,ChatGPT目前持续火爆的用户量是一个很好的保障,但还不足以对微软生态有非常严重的冲击,毕竟在应用端微软的实力是不容小觑。
在本次被传出考虑推出“大模型商店”之前,OpenAI也探索过其他的营利渠道。今年年初,OpenAI推出了GPT插件,可以让用户可通过AI查询OpenTable、Shopify或Expedia网站,从而无需访问这些网站就能快速预订或购买产品。
然而,这些插件并没有如ChatGPT一样引爆市场。据The Information,在上个月与开发者的会议上,Sam Altman直接指出GPT插件没有找准市场。
微软与OpenAI的“开放关系”
两家明面上密切合作的公司,之所以会存在暗地里的紧张对立,离不开OpenAI和微软特殊的合作关系。
2019年迄今,微软对OpenAI进行了一百多亿美元的投资,并且允许后者免费使用Azure提供的算力。条件是,在微软的投资能够回本之前,微软享有OpenAI利润的75%,并且并在一定上限内获得随后利润的49%。
从纸面上来看,这笔投资给微软带来的回报丰厚:在上半年的AI热潮中,微软市值从2022年年底的1.79万亿美元,暴涨近7000亿美元,到如今2.48万亿美元。
然而,实质上,OpenAI的技术并不属于微软,微软对OpenAI也不具备直接的控制权。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为了规避反垄断审查,微软仅持有OpenAI49%的股份。OpenAI几乎保持着完全独立运作。微软内部仅有少数团队可以接触到GPT系列大模型的其代码库和模型权重等核心信息,对微软的大多数员工而言,OpenAI和其他外部供应商区别不大。
在大科技公司对初创企业的投资中,这种状况非常罕见。一般来说,大公司在收购或投资创企后,要么完全整合双方团队,要么会彻底吸收后者的技术。很少会有OpenAI这样被投企业反过来和自己的资方竞争的。
微软和OpenAI的合作背后,充满了微妙的罅隙与裂痕。
Lucid Group(LCID)周二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披露,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子公司Ayar Third Investment购买了该公司2.66亿股股票,总金额达18亿美元。这笔交易是在6月22日进行的。据报道,PIF已经是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最大股东,该基金目前持有Lucid 60.49%的股份。
Lucid 的空头头寸约占流通股的19.00%。今年以来,该股下跌了约10%,低于50日、100日和200日移动均线。Lucid 的市值刚刚超过110亿美元。
据报道,Lucid还与英国汽车生产商阿斯顿·马丁建立电动汽车合作伙伴关系。两家公司的供应协议被称为“游戏规则改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