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Brandon

 

鉴于AI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大规模的处理,所以处理速度对于AI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过去几年AI(尤其是机器学习)之随意能够取得突破,主要原因正是计算能力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对于太多亟待AI来帮助处理的问题来说,这种能力的突破还不够。所以,当Google自家使用的AI专用处理器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s)被披露出来时,大家才会如此的震惊:在AI事务的处理速度方面,比流行的GPU/CPU组合要快1530倍,而且计算能效高3080倍,这已经是极大的突破了。但遗憾的是,Google似乎并不打算分享给其他人。

不过这个遗憾也许很快就会被弥补,据CNBC透露,一家名为Groq的新成立的秘密初创企业已经挖来了Google TPU团队大部分的关键成员,准备开发下一代计算的关键基础设施。

迄今为止,这家公司既没有网站也没有任何的宣传资料。在网上能找到的唯一资料是去年10月和12月份提交的SEC文档。从里面可以获知的是,该公司于去年912号成立,注册地为特拉华州,迄今已融资1030万美元。公司有3位负责人,一位是Jonathan RossGoogle TPU团队的关键成员;一位是Douglas Wightman,他曾经是Google X的工程师;还有一位是投资机构Social Capital的创始人Chamath Palihapitiya

Palihapitiya应该是这家公司成立的关键,因为新公司的地址就位于Social Capital的总部大楼。尽管Palihapitiya表示目前透露细节还为时尚早,但新公司希望正在开发的东西能“成为下一代计算的基础建构块。”

Palihapitiya还透露,Google TPU团队最初的10名成员里面有8位已经加盟了新公司,而为了找出谁是研发了TPU,自己前后总共花了1年半的时间(他是在2年半前第一次听说TPU相关的事情)。

都说创业维艰。但做芯片初创企业更是难上加难。大多数风投家都不愿意碰这个东西。因为芯片的研发成本极其高昂,而且生产也会面临巨大挑战,因为很少有设备制造商愿意在未经验证的技术上面冒险。此外,那些看似不可逾越的既有巨头,比如英特尔、高通、NVIDIA,以及Google、苹果、Amazon等都在研发自己的芯片。

Palihapitiya还是决定冒险一试:因为下一波芯片创新“可以让FacebookAmazonTesla等公司以及政府利用机器学习和计算机去做此前没人能做的事情。”

 

微软与垄断

微软当然被认为是垄断的,就像我在几个月前写的《扎克伯格的宣言与Facebook的垄断》那样,不把Facebook当以前的微软看已经越来越困难。不过这正是你对聚合者的应有预期。出自《反垄断与聚合》:

聚合理论对反垄断的第一个关键意义在于,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良性循环,所以大的会变得越来越大;的确,不出意外的话,符合聚合理论的市场其最终的平衡状态就是垄断:也就是一位聚合者收拢完所有的消费者和供应商。

但是这种垄断跟过去的垄断有许多不同:聚合者并没有靠控制供应(比如石油)或者分销(比如铁路)或基础设施(比如电话线)来限制消费者选择;相反,消费者是自愿选择到聚合者的平台去的,因为他们的平台体验更好。这完全没有违反美国的反垄断法,因为后者的判断依据是要看是否对消费者构成明显的伤害(主要是通过更高的定价,但也包括减少竞争),而这也是FTC拒绝起诉Google的搜索做法的原因。

这种自我选择,尤其是选择上“免费”的平台,使得想计算Facebook的貌似垄断给社会带来的成本非常困难。这里我们可以用简单的经济原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垄断为是有问题的:

在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商品价格是设定在供求平衡的交叉点的,而后者(供应)则是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决定的(某一家公司的边际成本更高就会被挤出市场,如果更低则会暂时统治市场直到新的竞争对手进入,当然,这一切都是理论上的)。

横轴产量,纵轴价格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减去消费者的实际支付量,可以用需求曲线下方,价格线上方和价格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表示;“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卖出产品的价格减去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可以用边际成本/供应曲线上方,价格点下方的区域表示:

绿色区为消费者剩余,蓝色区为生产者剩余

在垄断情况下,竞争是不存在的;因为,垄断的供应商基于利润最大化来做决策。这意味着垄断的供应商不再考虑需求曲线,而是考虑边际收入(价格减去边际成本),这可以通过销售额外东西,然后把价格定在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相抵来实现。不过,关键是价格得根据需求曲线设定:

价格越高产量越低

垄断性定价的结果是消费者剩余减少了,而生产者剩余增加了。只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要关心其原因的阴暗部分:这属于无谓损失。可以由一个竞争性市场来满足的一定量需求被忽视了,意味着并没有产生任何类型的剩余:

垄断市场下垄断者通过限制产量来提高价格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未被满足部分需求造成了无谓损失(褐色部分)

Facebook进行这类分析的问题应该是很明显的:因为Facebook服务额外客户的边际成本为0!也就是说那张图看起来应该是这样的:

Facebook的边际成本为0

所以当然,Facebook在社交网络方面也许是垄断,而且尽管这对于Snap或者任何其他网络来说都是问题,但Facebook无疑可以反驳说由于没有无谓损失,社会整体是不应该太在意的。

Facebook与内容提供商

问题在于Facebook不仅仅是社交网络:该服务还是一个三边市场——这三方分别是用户、内容提供商以及广告商,尽管Facebook统治性的基础是连接所有那些用户的网络效应,但这种统治性已经渗透到了另两方。

内容提供商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2015年时,Facebook就已经超越Google成为最大的流量驱动者,到了去年秋天,新闻网站的流量当中已经有40%是由Facebook驱动的,甚至在影响发行商覆盖的算法改变之后依然如此。

那么,在内容提供商市场方面这是不是也是垄断呢?基于上述的垄断框架,我认为是的。

注意,我们又一次出现没有明确价格的情况:没有一家内容提供商因为Facebook发布链接而要付钱(尽管显然他们可以将上述链接变成广告)。然而,Facebook的确是从这一内容中赚钱了,至少是间接地赚钱了:发现上述内容吸引人的用户越多,他们愿意在Facebook上面花费的时间就越多,也就意味着会看到的广告越多。

这也是Facebook Instant Articles这个点子看起来那么妙的原因:一方面,读者阅读内容可以有更好的体验,而这又能让他们呆在Facebook的时间更长。另一方面,Facebook帮助出版商的提议(Facebook抽佣30%来帮助后者销售内容),不仅可以支持处在Facebook三边市场的内容提供商,还可以将他们锁定在Facebook里面,因为在别处拿不到这样的收入。我预期的市场应该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理想情况下出版商从消费者剩余中获益,Facebook从生产者剩余中获益

但是,Instant Articles并没有按照我的预期发展:消费者好处还在,但在发行商的货币化方面Facebook完全弄错了。这并不是说Facebook没有货币化,只是该公司并没有与人分享的动机。或者换句话说,Facebook把大部分的剩余都留给自己了:

在这种情况下,Facebook并没有设定更高的价格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相反,他们的做法是少分给别人收入;不过这样的结果是一样的——也是利润最大化。记住,这种做法在竞争性市场是不可能奏效的:在摆放内容方面如果有真正的竞争对手出现的话,Facebook将被迫分享更多的收入给内容提供商以确保上述内容留住自己的平台上。不过事实上,在吸引注意力方面,Facebook的统治地位实在是太压倒性了,所以它根本就不需要为出版商做任何事情(而且如果上述出版商离开Instant Articles的话,他们还是可以放链接上去,而用户还是离不开Facebook)。

Facebook与广告商

在广告方面也许会有类似迹象出现——也就是说Facebook一样可以减少供应来提高价格并进而提高利润。在完全竞争市场,广告的成本应该是下面这样的:

不过Facebook很快就会在量上面,或者至少在增长方面进行限制。在去年11月的财报电话会上,CFO Dave WehnerFacebook将在2017年夏停止增加广告的加载(比如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Facebook一直在增加News Feed里面广告相对内容的价值量,但这种做法准备要停止了)还不清楚的是这是否会导致广告单价的上涨(Wehner当时在回答该问题时相当的闪烁其词)。

这种遮遮掩掩可能有两个原因:

价格不会涨,这对于Facebook来说将是一个糟糕的信号:因为这意味着尽管Facebook有那么多数据,但广告并没有差异化,而花在Facebook上面的这笔钱其实花在别处也一样

价格会涨,也就意味着Facebook的广告有差异化优势,所以Facebook有可能可以通过限制供应来提高利润

这第二种可能性用图表示如下:

Facebook与垄断的代价

注意,Facebook已经说因为这一改变收入增长将会放缓;不过这跟拥有垄断力量并没有不一致的地方。垄断者寻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而不是收入。此外,这也可能只是因为Facebook担心会影响到用户体验。看看这家公司的财务状况会如何随这些改变而发生变化将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垄断与创新

尽管如此,即便Facebook在内容发现和分发以及数字广告方面有垄断性的力量,这对于用户来说会是个问题吗?也许甚至是件好事?

Facebook董事会成员Peter Thiel当然是这么想的。在《从01》这本书里面,Thiel不仅明确指出垄断的企业是理想的,而且还说像我上面采用的那些模式并没有用,因为它们假设的世界是静态的。

 

 

法国民调机构Kantar Sofres-OnePoint将于欧洲中部时间423日晚上645分(北京时间24日凌晨045分)公布投票率统计,并于晚上8点(北京时间24日凌晨2点)公布第一轮投票的可靠出口民调结果。

Odoxa发布的民调显示,勒庞((Marine Le Pen))支持率上升了1个百分点至23%,保持排名第二。中间派候选人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最新支持率为24.5%,比上次民调下降了0.5个百分点,仍然保持排名第一。

民调数据还显示,中右翼候选人菲永和极左翼候选人梅朗雄支持率纷纷下降0.5个百分点,目前两人支持率均为19%,意味着这两名候选人进入57日第二轮投票的概率不大。

据环球时报,北京时间昨日早晨(法国时间20日夜晚),巴黎发生枪战,一名恐怖分子手持步枪,在巴黎最著名的香榭丽舍大道上当街枪杀了一名警察,并将另外2名警察打成重伤。而在当日恐怖袭击发生前不久,勒庞还在电视上鼓动人们去支持她,让她封锁边境,赶走移民和穆斯林,加强法国的安保。

分析师:不要低估勒庞

资产配置咨询机构GaveKal Research创始人Charles Gave认为,极右翼候选人勒庞极有可能赢得法国总统大选,理由是尚有40%的选民没有下定决心,对中间派候选人马克龙极为不利。Gave去年曾正确预测了特朗普胜选。

 

 

特斯拉周四自愿在全球召回5.3万辆Model S和X系电动车,原因是2016年2月至10月间由第三方供应商生产的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某个零部件可能存在问题。

特拉斯官网声明表示,目前尚未有一起事故或受伤事件与召回相关,但出于对消费者的保护,特此主动召回车辆以更换问题零件。公司预计,有问题的车辆可能仅占召回总数的5%,而且问题不大将在45分钟内修理完毕。

不过特斯拉股价还是在消息传出的20分钟内短线跳水3.89美元或1.25%,跌至301.63美元的日内低点。随后略有反弹,重回302美元上方。

 

这家美国投资银行结束了其2017年最顶级的交易策略推荐之一--做多美元兑欧元、英镑和人民币--原因是美国经济的通货再膨胀势头放缓。

“近年来,我们大体保持看涨美元的观点;美元仍然有一些利好因素,包括健康的国内经济、积极的中央银行、相比英国和欧元区政治不确定性较低,”高盛经济学家Zach Pandl在发送给客户的报告中写道,“然而,很多基本面因素已经发生了变化,使得做多美元已经不再是我们‘顶级交易’推荐的对象。”

Pandl表示,特朗普政府倾向美元走弱且全球经济增速回升--使美国经济相对表现的突出性下降--以及美联储鹰派程度低于预期都表明,美元短期内不太可能发动一波攻势。

高盛因经济数据弱于预期而抑制了对此交易的热情--其首次推荐是在11月17日,受对美国今年经济前景的乐观情绪提振。

以贸易加权为基础的美元前景疲软也促使高盛评估其汇率预测,同时打压了美国通货膨胀的前景。

Pandl指出,“虽然我们没有改变对美国通货膨胀终将加速的观点,但由于宏观和风险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我们目前将处于观望状态。”

高盛总结称,税改和基建刺激缺乏进展,加上市场对美联储加息前景相对温和的看法,将继续令美元受到打压。

 

Facebook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周二在加州圣何塞举行的年度Facebook开发者大会(F8)上发表了讲话。

扎克伯格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公司的“第二春”(ACT 2)将是增强现实(AR),让用户在现实世界上铺开数字化的交流。

扎克伯格说:“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东西不必是实体的,而是数字化的。并想一想,它们将变得多么便宜和便利。”

扎克伯格曾经认为,眼镜是增强现实的未来,他现在表示,基于相机的“新平台”将取代目前的“原始工具”。

他指出,增强现实的到来可能比虚拟现实更快。他说:“我认为人们将看到这些东西(Pokemon Go),想:ok,这很有趣,很自然,就是孩子喜欢做的事。但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台的开端。”

扎克伯格将在接下来的两天内面临压力,让创新者们看好Facebook的新目标,以让世界变得更加开放和相互连接。他说,Facebook的数字关系将令实体社区变得更为强大。

本次的F8为期两天。Facebook将在F8期间推出一些Facebook的新功能,以应对Snap等对手带来的挑战。该公司对政治和时事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也或成为焦点之一。

在美国大选期间,Facebook被指责成为了假新闻的传播平台。目前,该公司已经为用户提供了新的工具,来打击网络假消息。

VR曾是扎克伯格的“十年大计”

 

 

Snapchat之外,今年又一个备受瞩目的高科IPOCloudera,这家大数据公司建立在开源项目Hadoop之上的商业公司,在IPO备案文件中,曾经大力支持它的英特尔也成为了其最大的股东。

Cloudera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CLDR”。拟发售规模2亿美元。

更详细分析 cloudera深度分析

 

另外一家公司相比之下,比较逊色的公司: 美国二手汽车购买网Carvana,更详细分析

美国买二手车网carvana公司上市

 

 

营收和新增用户数目均不及预期,明星公司Netflix盘后股价一度下跌3.57%,但随后迅速上扬最终涨1.43%,因其对二季度乐观。

周一盘后公布的财报显示,Netflix国际流媒体用户数净增加353万,预期390万。不过,Netflix预计2季度国际流媒体用户数净增加260万,高于市场预期的210万。

此前Netflix制作的纸牌屋第五季并未如往季一般在一季度推出,而是推迟到了今年5月。Netflix股价12个月内已上涨近40美元,今年以来累涨16.5%

 

财报关键数据:

1季度营收26.37亿美元,市场预期26.5亿美元

1季度EPS 0.40美元,市场预期0.37美元;2季度EPS预期0.15美元,市场预期0.23美元

1季度国际流媒体用户数净增加353万,市场预期390万,公司预期370

1季度国内流媒体用户数净增加142万,市场预期159万,公司预期150

预计2季度国际流媒体用户数净增加260万,市场预期210

预计2季度国内流媒体用户数净增加60万,市场预期42.05

 

Netflix表示,一季度的用户增长相对疲弱主要是因为一些剧集推后到了二季度,因此对二季度表现更为乐观:

部分内容从一季度顺延到二季度(主要是纸牌屋第五季),导致一季度的用户数净增长不及此前的预期,我们预计二季度的用户增长将更为亮眼,会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季度的增长差异主要是长期增速中的波动,以及受到互联网电视的影响。

此前纸牌屋第五季时点的不确定,一定程度上还推高了Netflix股价,一季度Netflix EPS 0.4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0.32美元;同时还推高一季度的营业利润率增至9.7%,但Netflix预期二季度将降至4.4%

互联网数据中心eMarketer高级分析师Paul Verna认为,流媒体用户的净增加不及预期主要归咎于一季度缺乏亮眼的新内容。而Netflix则指出原创内容在不断壮大,并对持续的负现金流做出了解释。

负现金流是原创内容增多的必然结果,伴随的还有增长(虽然缓慢)的营业利润率。考虑到公司希望营业利润率以较缓的速度增长,借此来发展原创、提高营收,预计数年内现金流仍将为负

 

身份管理软件公司Okta上市首日开盘暴涨40%,现报24.6美元,此前确定首次公开募股(IPO)价格为每股17美元Okta最早宣称它的发行价可能会在13美元到15美元,本周早些时候将发行价上调至15美元到17美元,正式确定为17美元。

  公司已经制定了二次募股计划,承销商可以在30天内追加认购最多165万股股票,这样融资总额可能会增加到2.15亿美元。

Okta的财务数据表明,公司的营收正在不断增长,亏损也在不断减少。2017财年营收为1.6亿美元,比2016财年的8600万美元增长86%2017财年毛利润约为1.04亿美元,比2016财年的5000万美元增长108%

2017财年的净亏损约为8400万美元,2016财年的净亏损为7600万美元。为了筹备IPOOkta 2017财年的销售与营销开支增至1.19亿美元,高于2016财年的7800万美元。

 

阿里巴巴首次对外披露了全球速卖通的最新成绩单:全球速卖通的海外买家数累计突破1亿;过去12个月活跃买家数超过6000万;最近一周每天新增买家用户14.4万,每天访客超过2000万……

“1亿买家是一个里程碑,代表了某种程度上的成熟。但这只是一个小目标,下一个10年是中国全球化的10年,也是阿里巴巴全球化的10年。阿里巴巴要在2025年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其中至少有10亿来自海外。”

速卖通这7年的发展,最让人欣慰的是速卖通一方面通过物流、支付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逐步提升了全球过亿买家的购物体验;另一方面通过与平台商家的共同努力,践行了“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并在不知不觉中几乎覆盖了“一带一路”中的全部国家,让国内中小企业在网上走出了一条新丝绸之路。

“我们在速卖通的业务发展中发现,很多重点国家都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因为“一带一路”上的很多国家,轻工业和消费品并不发达,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非常受欢迎。“权威机构的调研数据发现,中国货已经超过美国货成为最受全世界‘海淘’买家欢迎的商品,英国、德国和日本分别是第三到第五名。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