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内闭店80家,高管连番变动,沃尔玛中国何去何从?
摘要
【4年内闭店80家 高管连番变动!沃尔玛中国何去何从?】近期沃尔玛疑似计划出售中国大卖场业务的消息引发关注,随即沃尔玛中国又对此辟谣。值得注意的是,沃尔玛近4年来在中国已关闭80家门店,加之今年多位高层离职,引发业内对其走向猜测。(美股投资网)
近期沃尔玛疑似计划出售中国大卖场业务的消息引发关注,随即沃尔玛中国又对此辟谣。值得注意的是,沃尔玛近4年来在中国已关闭80家门店,加之今年多位高层离职,引发业内对其走向猜测。
中国零售业正在经历颠覆性的变革,如何破局也成为沃尔玛亟须面对的新课题。随着近期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朱晓静上任,沃尔玛中国将何去何从,是否会调整下一步计划或布局?一位沃尔玛中国内部人士表示,更换CEO后并未提及新计划,预计需待10月份后明朗。
辟谣出售中国大卖场业务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沃尔玛就出售中国大卖场业务部分股权一事,已与一些企业有过接洽行为。报道称,有知情人士表示:“目前细节、进度还不清楚,但确有接洽行为,沃尔玛希望引入战略投资者。不过,这笔可能的交易还处在早期阶段。即便一切顺利,今年发生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
报道一出,“沃尔玛要退出中国”“大卖场已经不行,新零售才是王道”等说法纷纷出现。随即,针对该传闻,沃尔玛中国发布声明称:“沃尔玛从不对市场流言做评论,也无任何出售中国业务的计划。”
实际上,沃尔玛在中国的走向一直众说纷纭。一方面,沃尔玛闭店、高管离职、新CEO到任等一系列动作接连发生。另一方面,受电商冲击严重,近年来,外资商超在华境遇普遍不佳,纷纷出售在华股权。其中,家乐福中国出售给了苏宁易购,麦德龙也卖给了本土商超物美,阿里巴巴入股了大润发,乐购、乐天玛特、易买得等退出中国市场。种种迹象引发业内对沃尔玛何去何从的猜测。
今年已关闭6家门店
在80后小陈的印象里,沃尔玛是大学时期每周必去的打卡点。“那时候还是听CD的年代,每次去沃尔玛都会在那试听音乐,看会儿书。”对小陈来说,曾经沃尔玛不仅是购物的超市,也是休闲娱乐的场地。
随着购物领域细分化,沃尔玛“大卖场”的功能也越来越弱。就在今年8月,沃尔玛北京海淀知春路店闭店,具有15年历史的大卖场在一片唏嘘声中与大家告别。关于闭店的原因,沃尔玛表示,因为场地租期到期。
业内认为,目前超市大卖场面临的租金、人力成本等费用支出持续高涨,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对经营业绩形成较大压力。另一方面,网购电商导致大型超市存在感越来越弱,而疫情的发生,更加速了超市数字化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
实际上,今年以来,沃尔玛在中国已经关闭了6家门店。据不完全统计,从2016年至今,不到4年的时间里,沃尔玛在中国已关闭了80家门店。而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超市百强》榜单上,2019年,沃尔玛中国以822.8亿元的销售位列第四,排在华润万家、大润发和永辉之后。
无疑,即便连续7年被《财富》评为全球最大公司,销售额是阿里巴巴7倍多的沃尔玛,在业内人士看来,其在中国市场早已走向“下坡”之路。
高层连番变动,如何破局成新课题
屋漏偏逢连夜雨,高层的连番变动也引发外界对沃尔玛中国的未来担忧。有消息称,沃尔玛中国日前发布了一封《沃尔玛中国管理层公告》的内部邮件,邮件称公司两位高级副总裁陈志宇、文宇斌因个人原因于8月31日离职。而在今年6月15日,在沃尔玛中国任职3年的总裁、首席执行官陈文渊,也声称因个人家庭原因卸任。
今年5月8日,朱晓静接棒陈文渊,被任命为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加入沃尔玛之前,朱晓静曾担任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对于这位新领导者,沃尔玛方面也给出很高的评价。沃尔玛全球执行副总裁岳明德表示,中国零售业正在经历颠覆性的变革,有一位对企业数字化运营有深入理解并富有创新精神的CEO至关重要,而朱晓静在恒天然的经历符合沃尔玛对中国市场期望。
业内人士表示,超市卖场优势已去,缩减实体店扩展数字化应是顺势之举。如何破局也成为沃尔玛亟须面对的新课题。其实,除了闭店以外,沃尔玛正通过一系列战略举措追求突破。早在2016年,沃尔玛与京东牵手。目前,沃尔玛所有门店均上线京东到家。沃尔玛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沃尔玛中国净销售增长达10.4%,电商净销售增长达104%。此外,去年11月,沃尔玛中国在一年一度的发展商大会上宣布,未来5-7年,计划在中国新开设500家门店和云仓,包括沃尔玛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商店、沃尔玛社区店多个业态。
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沃尔玛中国是否会调整下一步计划或布局?一位沃尔玛中国内部人士告诉美股投资网分析师,更换CEO以后,并未讲过计划,“如果有,估计也需要等到10月或者11月之后。”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异动 | 贝壳(BEKE)涨逾4% 此前获高盛首予“中性”评级
9月11日(周五)美股盘初,截至21:40,贝壳(BEKE)涨4.12%,报51.6美元。
据悉,近日高盛首次授予贝壳“中性”评级,目标价为48美元。
该投行分析师Elsie Cheng表示,贝壳运营着中国最大的综合住房交易和服务平台。贝壳已经成为仅次于阿里巴巴(BABA)和亚马逊(AMZN)的全球第三大交易平台。分析师认为,贝壳将在2022年前实现强劲增长。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欧美数据大战:脸书向美国传输欧洲用户数据,或面临28亿美元罚款
据媒体近日报道,有知情人士表示,欧盟隐私监管机构已向美国社交媒体脸书(Facebook)发出一项初步命令,暂停向美国传输欧盟用户的数据。据悉,该措施是对欧盟最高法院今年7月关于欧美数据传输裁决的执行。
脸书全球事务和传播副总裁尼克·克莱格则称,如脸书不遵守这一规定,将面临高达28亿美元的罚款。
欧美数据传输框架争议不断
欧美之间数据传输的问题由来已久。据科技媒体TheRegister的报道,美国情报部门前雇员斯诺登2013年披露了欧盟的一项行政决定,即所谓的“欧盟-美国安全港原则”,该原则允许从欧盟向美国传输个人数据。
对此,奥地利隐私保护活动家施雷姆斯认为,美国的法律无法充分保障公民免受美国政府的监视,侵犯了欧盟用户的隐私权,遂向脸书提起了诉讼。
根据爱尔兰公共媒体RTE报道,2015年10月6日欧盟法院判决,“安全港原则”被裁定为无效。据悉,此前有5000多家美国公司依赖“安全港原则”进行跨大西洋的数据传输,此时“安全港原则”失效必然增加了法律的不确定性,对欧美贸易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许多美国公司都转向寻求其他用作数据传输的法律支撑,比如具有约束力的公司规则(Bind Corporate Rules,BCRs)或标准合同条款(Standard Contractual Clauses,SCC)。同时,脸书表示,没有使用“安全港原则”,而是在使用标准合同条款。
2015年12月,施姆雷斯再次向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DPC)提起新的诉讼,对脸书根据标准合同条款向美国传输欧盟公民数据的行为提出质疑。
爱尔兰法院受理了此案,认为施姆雷斯提供了充分证据,并将该案转交至欧盟法院审理。据了解,爱尔兰为欧盟数据和隐私监管机构的总部。
无论是标准合同条款还是有约束力的公司规则,均因负担较重、范围受限而不利于企业在欧美之间的数据传输,亟需要重新确定一个新的大西洋数据流动框架。
脸书或被禁止向美传输欧洲用户数据
为此,2016年,欧盟和美国开始着手商讨新的欧美数据传输框架——隐私盾,以取代安全港等规则。2017年4月,欧盟议会通过隐私盾保护的决议。但外界有批评称,隐私盾没有明确禁止执法机构搜集个人数据的行为,将欧洲公民置于被美国机构监视的风险中。
2018年,欧盟出台了号称“史上最严的数据保护条例”——《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施雷姆斯又根据该条例对谷歌、脸书等数家互联网企业提起新一轮的隐私权诉讼,称它们迫使用户接受平台的隐私收集政策。
今年7月,欧盟法院作出判决,认定用于保护数据隐私的标准格式条款(SCC)合法,但是欧美之间签署的“隐私盾”协议无效。此为2015年以来,法院第二次推翻欧美间数据传输及使用协议。
法院认为,美国的数据监视制度不尊重欧盟公民权利,并将美国国家利益置于公民个人利益至上。如无法确保目的国数据保护合乎欧盟准则,则不得转移数据。法院还裁定,欧洲数据保护当局必须停止对像脸书这样的公司根据标准合同条款进行的个人数据的传输,并应进行全面监控。
但据脸书全球事务和传播副总裁尼克·克莱格在9月9日发表的,欧洲法院认定标准合同条款仍然有效,前提是数据出口商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对数据主体的高度保护。
同时,克莱格指出,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已开始对脸书控制的欧美数据传输进行调查,并建议标准合同条款实际上不能用于欧美数据传输。如果使用该条款作为法律依据,那么脸书将必须取消从欧洲用户中收集的大部分数据,否则会被处以28亿美元的罚款。
克莱格称:“如果缺乏安全、可靠、合法的国际数据传输,那么必定会对在疫情中逐渐复苏的全球经济和公共服务造成损害”。
同时有媒体报道称,由该知情人士获知的欧盟向脸书发出初步命令的消息尚未得到证实,而且脸书和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也拒绝回应此事。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周五(9月11日),继上周亚马逊指责微软不正当竞标但微软依然成功确认拿下五角大楼100亿美元订单后,微软上月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提交的文件显示,该公司希望通过提供一项将卫星直接连接到该公司云计算网络的服务,向亚马逊发起挑战。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文件称,微软计划将一颗西班牙的成像卫星连接到两个位于微软总部华盛顿州的地面站,以直接下载卫星“数据到微软的Azure云进行即时处理”。地面站,有时被称为地球站,是向轨道上的卫星传送数据的重要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微软在两个地面站所在的华盛顿州昆西拥有数据中心,它还提议要参与建造一个地面站。
FCC在9月2日授权微软对这项服务进行概念验证演示。该授权给予微软6个月的许可,允许通信和图像数据下载。这颗名为Deimos-2的西班牙卫星于2014年6月发射进入轨道。这颗卫星由加拿大卫星图像公司UrtheCast的一家子公司运营,在测试中,Deimos-2卫星将只在微软天线的射程内“仅几分钟”。
微软在另一份给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文件中说,微软希望在9月22日开始的IT专业人士Ignite大会之前、期间和之后运行这些演示。该公司写道:“如果市场对此次演示表现出重大兴趣,微软将向国际事务局(IB)申请常规地面站授权,以支持未来的商业运营,该申请将包括申请DEIMOS-2进入美国市场。”
微软在文件中指出,通过建立地面站网络,它希望向卫星公司展示直接连接到公司Azure云的潜在好处。但微软并不是唯一这样做的公司。它的战略与亚马逊在2018年11月推出AWS地面站服务时概述的战略非常契合,这意味着这两家科技巨头将在云计算服务的新领域展开竞争。
AWS地面站是亚马逊首次公开涉足与太空相关的硬件,该公司还建立了其航空和卫星解决方案部门,并致力于自己的天基互联网网络“柯伊伯项目”(Project Kuiper)。该公司的地面站网络有12个计划地点中,其中有两个计划将在今年开始提供服务。虽然亚马逊尚未公布AWS地面站的所有客户,但该公司指出,该服务正在被美国宇航局的喷气推进实验室以及Capella Space、Spire Global、Maxar Technologies、Myriota和Thales Alenia Space等公司使用。
亚马逊表示,AWS地面站可以与低地球轨道和中地球轨道上的各种卫星连接。该公司宣称,AWS地面站将处理和分析卫星数据的时间从数小时缩短到几分钟或几秒,为客户节省了传统地面站操作“高达80%的成本”。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大跌4万亿!美科技股遭重创,苹果蒸发市值接近两个海天味业!深成指本周跌幅全球垫底,全球市场两极分化
摘要
【大跌4万亿!美科技股本周遭重创 苹果蒸发市值接近两个海天味业!】近期,资金出逃科技股,本周纳斯达克指数为3月份美股暴跌以来最差表现,信息技术板块市值一周蒸发3.78万亿元人民币。近一周数据显示,无论是美股、A股还是欧洲重要资本市场,资金流向周期股趋势显著。
近期,资金出逃科技股,本周纳斯达克指数为3月份美股暴跌以来最差表现,信息技术板块市值一周蒸发3.78万亿元人民币。近一周数据显示,无论是美股、A股还是欧洲重要资本市场,资金流向周期股趋势显著。
资金出逃科技股
周五,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标普500指数收盘上涨0.05%,道琼斯工业指数收盘上涨0.48%,科技股占比居多的纳斯达克指数收盘下跌0.6%。
从近一周美股指数表现看,纳斯达克指数累计下跌4.06%,超过标普500指数的2.51%和道琼斯工业指数的1.66%。纳斯达克指数周表现为3月份美股暴跌以来最差表现。周期股占比居多的道琼斯工业指数近期表现显然好于科技股占比居多的纳斯达克指数。
证券时报·美股投资网统计显示,以近一周个股股价平均涨跌幅为统计口径,美股GICS三级行业中耐用消费品与服装、运输均实现上涨,跌幅居前的则有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软件与服务、能源、技术硬件与设备等。从美股各行业的ETF也可看出市场风格的变化,互联网ETF继上周下跌超3.6%后,本周下跌超3.7%,科技行业ETF上一周跌超4%后,本周下跌4.36%。
可见,目前美股市场投资风格正从科技股转向周期股的轮换,也就是说资金出逃科技股,布局一些消费、工业类等周期性明显的公司。
具体到个股,如道琼斯工业指数成分股中,近一周跌幅居前的公司有苹果公司、软件股赛富时、微软公司等,以信息技术行业居多,逆市上涨的公司则有卡特彼勒、耐克公司、陶氏、麦当劳和可口可乐等,以工业股和消费股居多。
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中,一周涨幅前10的公司中有8家为可选消费类行业,如纽威、安德玛、莫霍克工业等。一周跌幅前15的公司中则有4家科技股和11家原油类的能源公司,因本周原油价格大跌,原油类的能源公司跌幅因此靠前。
科技股一周蒸发近4万亿元人民币
美股投资网统计显示,近一周美股市场中信息技术板块市值蒸发5535.8亿美元,合计3.78万亿元人民币,其次是可选消费和金融板块,近一周分别蒸发1910亿美元、1355亿美元,可选消费市值蒸发金额较大是因为成分股亚马逊、特斯拉和阿里巴巴合计蒸发了1581亿美元。
仅材料板块本周市值出现上涨,市值合计增加107亿美元,其中力拓、宣伟、淡水河谷和巴里克黄金市值增加居前。
具体到个股,耐克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诺华制药和家得宝本周市值增加最多。耐克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商,公司股价周五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分析师认为,受到返校潮的影响,北美地区的数据显示,运动鞋和服装领域表现积极。家得宝公司为全球领先的家居建材用品零售商。
一周市值蒸发金额居前的公司有苹果公司、亚马逊、微软公司和谷歌,分别蒸发1532亿美元、894亿美元、773亿美元和478亿美元。以海天味业5222亿人民计算,苹果本周损失市值接近两个海天味业市值。
全球重要市场指数走势两极分化
从全球重要市场指数的一周表现也能看出市场风格的转换。本周,英国富时100指数、德国DAX指数分别累计上涨4.02%、2.85%,涨幅居前,韩国综合指数、法国CAC40指数、日经225指数均实现上涨。
上述指数成分股中科技股占比较少,以资源、工业和金融类公司居多。如英国富时100指数成分股中,涨幅居前的英杰华是英国最大、世界排名靠前的保险集团,本周上涨10.82%;英美集团本周涨6.17%,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多元化矿业集团之一;力拓、嘉能可和必和必拓等资源类公司也均有较好涨幅。德国DAX指数中,一周涨幅居前的有汽车股戴姆勒、宝马等,化工企业汉高公司、巴斯夫等。日本日经225指数成分股中,航运股商船三井、日本邮船涨幅居前,制造业中的川崎摩托、日本精工也有较好涨幅表现。
深证成指表现最差,一周累计下跌5.36%,其次是美国的纳斯达克指数,累计下跌4.06%。如果以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一周表现来看,A股也有很明显的风格转换特征,跌幅居前15的公司中,有7家公司为科技股,如北方华创、深南电路、紫光股份、闻泰科技等,涨幅居前的以周期股居多,如汽车股、工业股、电气设备等。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中国制造的特斯拉车型将销往亚欧市场?特斯拉中国回应称:暂时未收到消息
摘要
【中国制造的特斯拉车型将销往亚欧市场?特斯拉中国回应称:暂时未收到消息】9月11日,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正计划将中国制造的Model 3汽车出口到亚洲和欧洲市场。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说,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去年12月开始从上海工厂交付Model 3电动轿车,计划从明年开始向日本和中国香港销售中国制造的Model 3汽车。(美股投资网)
9月11日,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正计划将中国制造的Model 3汽车出口到亚洲和欧洲市场。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说,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去年12月开始从上海工厂交付Model 3电动轿车,计划从明年开始向日本和中国香港销售中国制造的Model 3汽车。
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打算向国外交付的国产特斯拉Model 3可能会在第四季度开始批量生产。目标市场包括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欧洲。
那里的客户目前必须等待美国工厂生产,然后交付。据知情人士透露,最早的市场可能在今年年底或2021年初开始收到中国制造的特斯拉汽车。
对此,特斯拉中国方面回应美股投资网称暂时未收到消息。
当前特斯拉的主要工厂位于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在那里组装Model S、Model X、Model Y和Model 3。此外,绝大多数车辆的零部件也是在那里生产的。同时,特斯拉还在柏林建设欧洲首家工厂。其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制定了激进的时间表,希望在2021年中期投产。
消息人士透露,柏林工厂未来或只生产特斯拉高端车型。而这个“高端”所指模糊,可能是指“高性能”,也或许是“高级别”。但结合此前媒体报道的种种信息,或许指的是Model Y高性能车款。
此外,特斯拉目前正在扩大其在上海工厂的生产能力,以生产Model Y。此外,还增加生产线以生产更多的电池组、电动机和电机控制器。
特斯拉的目标是今年生产15万辆上海产Model 3汽车。
马斯克在7月份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到今年年底,特斯拉在中国工厂使用的大约80%零部件将在当地采购。去年12月,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制造总监宋刚表示,特斯拉希望在今年年底前100%实现当地采购零部件的目标。
乘联会数据显示,8月份,特斯拉在中国销售了约1.18万辆汽车。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异动 | Nikola(NKLA)续跌超9% 强烈驳斥做空指控
9月11日(周五)美股盘初,截至21:37,Nikola(NKLA)跌9.04%,报34.175美元。
据悉,今日Nikola驳斥了做空指控,并发表声明称,打算将做空者的有关行为证据和文件,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该公司还聘请KIRKLAND & ELLIS LLP评估潜在的法律追索权,包括对做空者和其他一致行动人的追索权。
9月10日,沽空机构Hindenburg Research发布针对电动卡车制造商Nikola(NKLA)的做空报告。在报告中,Hindenburg Research认为Nikola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骗局”,该公司通过谎称拥有大量专利技术来误导合作伙伴签署协议。受做空报告影响,昨日,Nikola盘中收跌超11%。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摘要
【iPhone 12将在9月16日发布 爆料人士称本周已开始大规模量产】9月12日消息,据报道,苹果公司已经宣布,2020年秋季新品发布会将在太平洋时间9月15日上午10点,也就是在北京9月16日凌晨1点开始,将推出支持5G网络连接的iPhone 12等多款硬件产品。(美股投资网)
9月12日消息,据报道,苹果公司已经宣布,2020年秋季新品发布会将在太平洋时间9月15日上午10点,也就是在北京9月16日凌晨1点开始,将推出支持5G网络连接的iPhone 12等多款硬件产品。
由于研发测试和供应链在上半年受到了影响,苹果方面此前已经确认,今年新iPhone的推出时间,较往年将推迟几周,在发布时间公布之后,何时量产、何时上市销售也就备受关注。
在量产时间方面,此前有报道称将在9月份开始生产,但爆料人士透露,iPhone 12目前已经开始量产。
透露iPhone 12已经大规模量产的,是多产的爆料人士 Jon Prosser,他当地时间周五在社交媒体上表示,iPhone 12在本周就已开始大规模量产。
报道中表示,Jon Prosser透露的iPhone 12大规模量产的时间,同此前iPhone X和iPhone XR的量产时间基本相同。
在透露iPhone 12已开始大规模量产的同时,Jon Prosser在社交媒体上也透露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他称采用120Hz ProMotion屏幕的iPhone 12不会大规模量产,也就是不会有120Hz ProMotion屏幕的版本,消费者可以放弃了。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突发!5万亿互联网巨头出大事!向美国传输用户数据,或被重罚近200亿!6天暴跌12%,7200亿灰飞烟灭!
摘要
【5万亿互联网巨头出大事!向美国传输用户数据 或被重罚近200亿】据报道,当地时间9月10日,爱尔兰数据监管机构向脸书(Facebook)下达初步命令,要求脸书停止将欧盟用户数据传输到美国,并表示,如果脸书不遵守这一规定,将面临高达28亿美元(约合191亿人民币)重罚。近6个交易日,脸书股价已从高点下跌12%,总市值蒸发约10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00亿)。隔夜收盘,脸书(FB)跌0.55%,报266.61美元/股。本周五盘后跌0.19%。(美股投资网)
脸书又摊上大事!
据报道,当地时间9月10日,爱尔兰数据监管机构向脸书(Facebook)下达初步命令,要求脸书停止将欧盟用户数据传输到美国,并表示,如果脸书不遵守这一规定,将面临高达28亿美元(约合191亿人民币)重罚。9月11日,也就是命令下达后的第二天,脸书表示不服,对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提起诉讼,企图终结该项命令。对此,爱尔兰监管机构拒绝置评。
近6个交易日,脸书股价已从高点下跌12%,总市值蒸发约10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00亿)。隔夜收盘,脸书(FB)跌0.55%,报266.61美元/股。本周五盘后跌0.19%。
向美国传输欧洲用户数据脸书或面临191亿元罚款
当地时间9月10日,据报道,爱尔兰数据监管机构已经向脸书(Facebook)下达了一项初步命令,该命令要求脸书停止将欧盟用户的数据传输到美国。如脸书公司不遵守相关规定,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或将对脸书公司处以其年收入最高4%的罚款,如果脸书不遵守规定,将被罚款28亿美元(约合191亿人民币)。脸书拒绝就这一消息置评。
前一日(9月9日),脸书全球事务和通信副总裁尼克·克莱格在博客中提到,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DPC)已开始就脸书“欧盟-美国数据传输”进行调查,并建议完善数据传输的相关法律依据,此举或将导致脸书公司不得不取消其收集的欧洲用户的大部分数据。报道称针对此事,DPC也拒绝置评。
今年8月上旬,爱尔兰监管机构就已经对脸书公司透露,政府正在检视用户数据流,希望了解这些数据如何被转移到美国。该初步命令已于8月由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下达给脸书公司。
早在几个月前,欧洲法院裁定,欧盟和美国之间的数据传输标准没有充分保护欧洲公民的隐私。欧洲法院在认定欧盟公民没有有效途径对抗美国政府的监视后,限制了美国公司向美国发送欧洲用户数据的方式。报道称,美国国家安全局等机构理论上可以在欧盟公民不知情的情况下要求脸书和谷歌等互联网公司交出欧盟公民的数据。
法院判决使欧盟-美国隐私保护协议归于无效,判决作出后,这些美国互联网公司开始依靠标准合同条款(SCC)来传送数据。曾担任过英国前副首相的克莱格建议,“在实践中不能将”标准合约条款“用于欧美数据传输。”如果SCC不能被用作数据传输的法律依据,那么脸书将不得不放弃其收集的大部分的欧洲用户的数据。
近年来,欧盟相关监管机构和欧盟法院都接到了关于脸书等美国公司侵犯用户隐私权的投诉。欧盟各国有不少活跃的隐私维权者试图向布鲁塞尔施加影响,推动更严格的监管立法。首先向欧盟投诉脸书公司的奥地利人马克斯·施雷姆斯(Max Schrems)表示,该公司从2013年开始就违反了欧盟相关法律。
根据欧盟法律,外国公司并非完全不可以转移欧洲用户的数据,但要满足严格的条件并经过复杂的法律机制才能完成。然而,今年7月欧盟法院的裁决认为,由于美国政府和国安机构没有为用户提供足够的隐私保护,欧盟的关机构应研究是否仍将脸书等公司的用户数据转移视为合法行为。
脸书不服对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提起诉讼
据路透社消息,当地时间9月11日,脸书对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提起诉讼,企图终结一项拟议中的可能阻止脸书将欧盟用户数据传送给美国的命令。报道称,爱尔兰监管机构拒绝置评。
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9月10日分析称,在监管机作出最后裁决之前,脸书公司依然有机会向爱尔兰的数据保护委员申诉,但胜诉概率不大,而且正式决定一旦作出,就会成为欧盟今后处理类似问题的判例。在一份声明中,脸书公司的游说活动负责人、英国前副首相尼克·克莱格(Nick Clegg)也承认,爱尔兰方面的决定将对大西洋两岸都造成影响。
谷歌等众美国科技巨头也难独善其身?
谷歌等其他美国科技巨头也不能置身事外,对脸书的决定会同时适用于它们。就在今年7月,欧盟27个成员国代表组成的欧盟法院裁决称,美国国家安全机构能够自由获取欧洲用户的数据,因此美国政府没能保护欧洲公民的隐私权。
目前,尽管该命令被用于脸书,但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可能还会向其他美国科技巨头发布类似的命令,该命令可能对其相关业务造成严重破坏。报道称,英国前副首相尼克·克莱格表示,如果无法跨境传输数据,全球经济将遭受损失。他写道,“缺乏安全,可靠和合法的国际数据传输会损害欧盟的经济,并阻碍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的增长,就像我们希望从新冠疫情中复苏一样”。“跨部门的大小企业都会感受到这种影响。”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我们的用户、广告商、客户和合作伙伴能够继续享受脸书服务,同时保持他们数据的安全性,并且我们将继续按照欧洲法院最近的裁决传输数据,直到我们收到进一步的指示为止。企业需要明确的全球性规则来保护长期的跨大西洋的数据传输。”
美国科技巨头频遭巨额重罚
近几年,美国科技巨头因各类数据泄露和侵犯隐私等问题遭到重罚。
今年8月,就在推特公司发布其2020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向这家社交媒体公司提交了一份投诉书。FTC指控推特在2013年至2019年期间使用用户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制作有针对性的广告,误导其用户。据推特估计,FTC的指控可能使其遭罚,损失1.5亿至2.5亿美元。
2019年1月,法国国家信息与自由委员会发布公告称,由于美国谷歌公司违反了数据隐私保护相关规定,法国将对其处以5000万欧元罚款。根本原因为谷歌没有向用户正确披露如何通过其搜索引擎、谷歌地图和YouTube等服务收集数据,以展示个性化广告。这违反了2018年5月25 日生效的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中关于数据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定。
今年6月,谷歌再次因为涉及非法侵犯数以百万用户的隐私遭到集体诉讼,被索赔50亿美元的巨款,约合人民币350多亿元。据控告方向加州圣何塞联邦法院提交的起诉书显示,谷歌被指控在浏览器的“无痕”模式中依然跟踪用户互联网使用动作,这非法侵犯了数百万用户的隐私。此外,无论用户是否点击谷歌支持的广告,谷歌都通过谷歌分析、谷歌广告管理器等应用以及包括智能手机App等在内的网站插件收集用户信息。
2018年7月,Facebook首次因数据泄密丑闻遭罚款,金额达66.4万美元。英国信息委员会办公室(ICO)表示,因为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数据泄露事件,他们认为Facebook缺乏强有力的隐私保护措施,而且忽视了有望阻止剑桥分析操纵舆论的重要信号,其中也包括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
2017年,欧盟反垄断监管者对Facebook罚款1.22亿美元。欧盟竞争专员认为,这家社交网络公司在2014年收购聊天应用WhatsApp时针对其隐私承诺提供误导性信息。Facebook还因为没有遵守法国的数据保护规定而遭到过16.4万美元罚款。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蔚来总裁秦力洪:同年龄的蔚来比特斯拉更优秀
“高端电动车配备单电机就是耍流氓。”在蔚来总裁秦力洪眼中,高端电动车的动力总成至少要满足三个标准:双电机、永磁+感应组合以及不断兼容前沿科技的可能性。
双电机不仅可以满足L4级以上自动驾驶的复杂设计要求,相较单电机其性能和安全性更具优势,秦力洪认为对高端车的性能要求要更高,“(消费者)可以不用但是得有”。永磁+感应组合被形容为长跑运动员与短跑运动员的结合体,永磁电机负责保证续航,感应电机负责百公里加速时更有爆发力。
9月10日,秦力洪在蔚来汽车南京XPT工厂的XPT电驱动分享会上,阐述了自己关于高端电动车电机的见解。
南京XPT工厂被蔚来第54号员工、XPT CEO曾澍湘称为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电机工厂”。
该工厂成立于2016年,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528亩,拥有240kW及160kW EDS电驱动生产线(年产能30万台)和ESS储能系统生产线,可制造一体化 EDS 电驱动系统、集成高性能电机、齿轮箱和电机控制器。目前已有超10万台三合一电驱动系统下线。电机综合系统效率 94%,减速器NVH表现比同类竞品低 3-5 分贝。
据曾澍湘描述,蔚来是“自己逼着自己”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
彼时,特斯拉Model X百公里加速4.5秒,蔚来预计在两年半后推出首款新车,“比特斯拉慢肯定不行”。然而,2.46吨整备自重的ES8要想达到百公里加速4.4秒并非易事,曾澍湘团队找遍了市面上所有可能的电机供应商,但没有一家能满足要求。因此,蔚来干脆自己研发理想的电机系统。
目前,蔚来电机研发团队有近130人,4年内量产了两款电机产品,已经获得海外客户的意向订单。
“大家可能觉得蔚来是个能力不强的暖男”,但秦力洪希望让大家知道,支撑蔚来“傻傻地对用户好”的其实是扎实的技术实力。
以下为美股投资网等媒体采访秦力洪、曾澍湘的对话节选(经美股投资网整理):
蔚来不会自产电池
Q:很早之前,蔚来便表示将对外销售XPT的电驱动系统,为什么目前仍仅供蔚来使用?
秦力洪:我们一开始就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但前两年蔚来汽车本身比较弱小,条件并不成熟。今年开始我们逐步具备了这个条件。现在有些订单还没有到可以披露的时候,但第一笔订单大概率会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处于进一步洽谈状态。
曾澍湘:蔚来生产的是高性能电机,目前中国市场普遍对电机的性能要求没有那么高。比如只需要100千瓦,我们生产的160千瓦或者240千瓦的电机超出了用户的需求。
此外,蔚来的电机产能还在不断爬坡与释放,今年以前,我们要优先保证向蔚来供货。今年以后,才有足够的能力支持向外部客户供货。
Q:未来会不会研发功率大于240千瓦的电机?
秦力洪:我们的电机是基于模块化平台打造的。目前生产240千瓦的感应电机,有一个覆盖区间,可以向下也可以向上。通过逆变器的改变,可以达到300千瓦甚至以上。
现在打造的160千瓦永磁电机,是第二代产品。现在我们同时在研发第三代的两款产品,也在准备第四代产品。
Q:XPT有外部投资人,会不会因此有盈利压力?
秦力洪:我们在2018年引入了战略投资人,占约30%的股份,包括南京开发区以及一些社会化的投资人。接下来可能会有一些股比的变化,但都是根据XPT的下一步发展需要来决定的。
这个公司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给蔚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以及独立做生意的双重使命。我们特别欢迎大家来跟我们进行平等互利的合作。
投资人都会对营收有要求,但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比投资人更高。我不认同所谓的销量带来盈亏平衡线,更多是要求规模效应。
现在来看XPT和整车的盈利节点接近,(大约为)10万台车,或许在这两年就能达到。
曾澍湘:我们用两年的时间做到了10万台电机(规模),下一个10万台(的速度)会超出你们的想象。
Q:特斯拉单电机功率数据很高,蔚来做双电机是否因为单电机无法与特斯拉比拼?
秦力洪:我不同意这种说法。特斯拉Model 3用的永磁电机单电机210千瓦,其实我们也能做到。只是,我们采用双电机策略,两个电机加起来可达400千瓦,没有必要将单电机推到210千瓦。
为什么特斯拉单双电机的区别不像国内产品那么大?我们把特斯拉座椅拆除后发现,其座椅比较薄,内饰极简,重量轻。这更利于产品性能发挥到极致。但是我们与特斯拉的价值取向不一样,如果把座椅加厚消费者的驾乘体验会更好。特斯拉打造产品时的确没有把用户体验放到最高优先级来考虑。
Q:近期大家围绕宁德时代811电池有一些争议,蔚来是怎么看待的,会自产电池吗?
曾澍湘:XPT有自己的电池包生产线,但我们主要是打包,模组和电芯外采自宁德时代。从蔚来使用的811电池来说,目前没有发生任何事故。车企不要把自己变成化学工厂,电池是化学产品,不要因为电池成本高,为了控制成本,而做化学工厂。
同年龄下的蔚来比特斯拉更优秀
Q:BBA都在降低动力水平,提高盈利能力,蔚来也会这么做吗?
秦力洪:我并不认为豪华车在降低动力水平,这并不是一个趋势,蔚来不打算进入30万以下的市场。
目前蔚来在中国的平均开票价远高于奥迪,奥迪约为34万元,过去一个季度蔚来的平均开票价约为35万元,比特斯拉的加权平均价要高15万元。
眼下,中国汽车市场处于存量竞争阶段,其主流需求是换购,其中往往伴随着消费升级,这是蔚来的机会。
Q:蔚来目前解决了哪些困难,未来将有什么困难?
秦力洪:去年蔚来曾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但我们其实很轻松,因为目标单纯就是活下来。今年的困难并不比去年小,我们现在的产品决策决定了5-8年后的产品竞争力,要预测未来的技术趋势、供应链状况、市场偏好乃至审美。
方向性的预判令管理团队压力很大,蔚来汽车CEO李斌最近表示,去年最艰难的时候没什么,最近反而睡不着觉了。白天拍板的事,回家后会不断反思决策是否正确,万一错了怎么办。这是眼下汽车行业管理层的焦虑与无助。
Q:蔚来达到什么程度才能超越特斯拉?
秦力洪:特斯拉是2003年成立的公司,蔚来成立于2014年底,差不多比特斯拉晚12年。如果把2012年作为特斯拉的元年,2018年作为蔚来的元年,在同样的年龄段,我们比特斯拉更优秀。
李斌曾说,蔚来用五六年走过了特斯拉十几年的路,我们有信心未来达到甚至超过这个水平。蔚来能否在绝对水平上超过特斯拉,更多取决于宏观环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