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21号谷歌宣布不再对华为设备提供谷歌服务之后,华为鸿蒙系统的消息便在不断冒出。前段时间,外媒更是提前曝光了鸿蒙系统界面截图。而最近,鸿蒙系统又紧锣密鼓的在世界各地注册商标,种种行为都预示着华为鸿蒙OS真的要来了。结合余承东给出的消息来看,华为鸿蒙OS应该会在8月份与麒麟985一同发布。Android vs hongmeng
随着鸿蒙OS发布日期不断临近,安卓系统也变得如临大敌一般。距离谷歌放弃华为仅半个月时间,谷歌方面的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谷歌官网已将之前被删除的华为Mate20 Pro悄悄的加回到安卓Q名单当中。同时据《金融时报》报道,谷歌正在积极为华为争取安卓系统豁免权。种种迹象都表明,安卓并不希望鸿蒙OS诞生。
不少分析师指出,鸿蒙OS很可会成为安卓系统的最大对手,既然如此,华为的鸿蒙系统和谷歌的安卓系统到底有什么区别? 首先,按照目前官方公布的消息来看,华为OS将会兼容安卓和web应用。这意味着安卓软件在华为鸿蒙系统中将得以正常使用。不过,华为鸿蒙系统将会加入方舟编译器,使用全新的软件编译方式,手机启动更加高效,软件运行速度也更快。
其次,华为鸿蒙系统将会有更加完善的软件环境。因为除了原有安卓软件外,华为鸿蒙系统还可以开发属于自己的软件。在此前曝光的系统截图中,不少网友都注意到了绿色安卓联盟的字样。该组织是华为联手BAT以及网易一同成立,在四位国内顶尖互联网巨头帮助下,鸿蒙系统的软运行环境消费者完全不必担心。
最后,华为鸿蒙系统的应用范围更广。此前余承东讲过,华为鸿蒙系统并不会只用于手机。该系统是为下一代技术而研发的产品,平板、电视、电脑以及导航仪都可使用该系统,相比安卓,华为鸿蒙OS其实更像是iOS。他拥有自己的应用体系,并且自成一派。而巧合的是,谷歌当前也在打造一款全平台操作系统,未来操作系统市场很可能会呈现出安卓、iOS以及鸿蒙OS三足鼎立的局面。
近日外媒了解到,亚马逊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关闭其在美国的Amazon Restaurants食品配送服务。
Amazon Restaurants最早于2015年在西雅图推出。亚马逊将该计划扩展到20多个美国城市,后来又扩展到伦敦。这项服务允许Prime会员通过Amazon Restaurants网站或Prime Now购物应用程序获得送货上门的服务。
但亚马逊在去年11月关闭了在伦敦的这项服务,并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关闭其在美国各地的食品配送服务。
“截至6月24日,我们将关闭在美国的Amazon Restaurants业务,”亚马逊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说。“受此决定影响的少数员工中,许多人已经在亚马逊找到了新的角色,尚未找到新岗位的员工将得到个性化的支持,以在公司内部或外部找到新的角色。”
亚马逊还将于6月14日关闭Daily Dish,这是一家于2016年推出的工作场所午餐配送服务。
不到一个月前,亚马逊领投了英国食品配送创企Deliveroo规模为5.75亿美元的融资。
亚马逊此前曾在2018年1月宣布裁员。但今年早些时候,该公司又将送货服务扩展到了新的城市。
直到上个月,该公司一直在更新Amazon Restaurants的博客,其Twitter订阅仍然活跃。此外,Amazon Restaurants团队最近在2月份仍发布了招聘信息。
自从十多年前亚马逊在西雅图推出食品配送服务AmazonFresh以来,亚马逊就一直涉足食品配送。该公司在2014年推出了一项外卖服务,让客户使用现已失效的Amazon Local应用程序来订购食品。随后,亚马逊开始允许顾客通过Amazon Local直接从餐馆订购食物,由亚马逊提供食品配送服务。
目前还不清楚亚马逊的餐厅外卖业务还剩下哪些举措。该公司目前仍通过Prime在美国近100个市场提供全食超市(Whole Foods)的食品杂货。
Amazon Restaurants在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后选择关闭,这也是这家电子商务巨头有史以来难得一见的撤退。
食品配送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Uber、Grubhub和Doordash等公司近年来出现了大幅增长。这三家公司合计占有美国食品配送市场份额的75%以上。
Uber Eats公司成立于三年多前,目前在全球500个城市运营,去年的收入为14.6亿美元,高于2017年的5.87亿美元,2019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为5.36亿美元。
福布斯称Uber Eats是该公司的“秘密金矿”,并在上个月的公司财报中公开表示,Uber首席执行官Dara Khosrowshahi称食品外卖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品类”,并预测这项业务最终可能会超过Uber叫车服务。
今年早些时候,Uber在其IPO文件中把亚马逊列为优步的竞争对手。
Motley Fool数据指出:与此同时,Grubhub第一季度的收入达到3.24亿美元,同比增长39%,尽管其营业利润下降了10%以上。最新消息:Grubhub的股票周二早上上涨了6%。
投资者们仍在继续对食品配送公司下大赌注,Doordash上个月获得了6亿美元融资,估值为126亿美元。
在华尔街“大空头”之称的摩根士丹利 MS 首席美股策略师米克·威尔逊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公司2020年每股收益将达到162美元,与2019年预期持平。
之前大摩预测,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公司2020年每股收益将增长5%。威尔逊认为,随着外部基本面情况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已经脆弱的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对美国企业的盈利前景预测将变得更加谨慎。
研究报告还认为,即使在没有外部基本面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摩根士丹利的盈利模型已经显示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公司未来12个月的利润难以出现增长,基本面发生变化将加剧美国企业盈利的下滑态势。
上周6月6日,谷歌(GOOGL)宣布将以26亿美元收购商业智能软件和大数据分析平台Looker,
今天6月10日,客户管理软件巨头Salesforce(CRM)以估值157亿美元,收购大数据分析平台Tableau。
为什么科技巨头纷纷抢大数据分析的市场?
目前全球云计算格局已是五大云巨头控制了接近3/4的市场。其中,亚马逊AWS独领风骚,AMZN 霸占云基础设施市场约1/3的份额,旗下有大数据分析软件Amazon QuickSight
排名第二的微软 MSFT 旗下Azure则呈现强势增长的势头,旗下有大数据分析软件 PowerBI
谷歌云始终处于全球云市场第三、第四的尴尬境地。对谷歌云服务阵营来说,Looker加入,将进一步加强谷歌的“多云战略”,及为云服务提供数据分析工具。
这也是谷歌云新任CEO库里安上任后,在面对亚马逊、微软等云服务领域的强劲对手时,做出的第一个重大收购决定。
据美股投资网了解,Looker于2012年在美国加州成立,2013年以来共融资近1.78亿美元。2017年3月末的消息显示,Look获得了由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成长期股权风投CapitalG领投的8150万美元D轮融资。现有的投资者包括高盛、凯鹏华盈、红点投资等。
由于谷歌旗下风投参与了Looker的私募股权投资,两家公司已经拥有超350位共同客户,包括BuzzFeed、雅虎、IBM、Lyft,索尼、Spotify和《经济学人》等1700多家行业领先公司也在使用Looker的数据分析云端工具。
而大数据分析软件中最流行的,最多大公司使用的是Tableau,提供大数据可视化工具。
Salesforce表示,收购Tableau后,Salesforce将在推动数字变革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使世界各地的公司能够在其整个业务中利用数据,并提出更深入的见解;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定,推动智能化、互联的客户体验,并加快创新。
目前,该交易已经得到了两家公司董事会的批准。据预计,这笔交易将使Salesforce 2020财年总营收增加3.5亿美元至4.0亿美元。Salesforce现预计,公司2020财年营收将达到164.5亿美元至166.5亿美元,同比增长24.%至25%。
美股市场上还有多少大数据分析软件公司?
Splunk (SPLK) 上涨6.4%
DOMO 大涨7%
Alteryx (AYX) 上涨2.8%
Anaplan (PLAN)
Workiva (WK) 上涨2.6%
Marketo (未上市)
MicroStrategy (未上市)
QlikView (未上市)
这些公司将可能成为下一个被巨头收购的目标。
5G网络技术指的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是完全的无线通信技术,提供高达25Mbps的连接速度。5G技术支持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上传和下载文件的速度非常快。5G价格低廉,可以被多个用户使用。
5G正在成为2019年最大的主题投资热点。作为通信技术发展的最新阶段,5G以更大的带宽、更高的网速,在应用领域可以衍生出完全不同于4G时代的产业。
按照美股投资网估算,5G网络投资整体将达到1.2万亿~1.5万亿元,垂直领域融合数倍于网络投资。这也是市场热捧的“新基建”驱动方向,5G网络的基础建设是比拉动更大规模的信息产业经济产出。
从时间节点上看:
1、今年上半年临时商用拍照+运营商开启5G招标,将成为5G商用正式启动的信号;
2、下半年起5G基站将开始大规模建设;
3、今年底或明年初5G牌照发放,将成为最重要的标志事件;
在网络建设这一主线上,细分领域包含5G承载网、光模块、通讯网络设备、光纤光缆、基站天线、高频器材等多个投资项目。
以上部分都属于5G的基建投资部分。而市场目前热炒的,多属于下游的应用层。
5G网络的场景应用分为三波段:EMBB(高带宽)、MMTCL(大联接)、URLLC(高可靠&低延迟)
1、EMBB的实质是全面提升网络速度,增强网络体验,比如之前热炒的4K高清概念,实质就是更大的带宽带来了更高的视频清晰度。未来云上办公、云上游戏、云化AR/VR都是基于高宽带带来的便利。
2、MMTC本质上市延续了4G的物联,可以理解为高阶版的物联网,即链接更多的智能终端,实现万物互联。
3、URLLC是5G应用的较高阶段,因为超高的可靠性和极低的延时,使得其可应用于自动驾驶、移动医疗等高精度要求的行业。
近期美股热炒的主题,基本都是基于上述应用场景衍生而来。下图就将主要的主题与其对应的应用场景表示了出来。
5G最重要的应用场景可能是超高清流媒体(视频、游戏、VR/AR等)、车联网或自动驾驶、网联无人机。此外,物联网作为5G最重要的应用方向,实际上包括了车联网/自动驾驶、网联无人机、工业互联网、智能家居等,从2018年的发展来看,物联网是超预期的。
美股投资网研究团队认为,万物互联将会是5G时代最宏大的投资图谱,其背后对应的是数百亿的芯片需求和储存需求——100倍级别的数据增量,将会引爆算力和储存的市场。不管是人还是物体,含硅量都将会出现重大的突破,从当前单一的手机、电脑、电视转移至全社会,从工业端到消费端。
2020年之前,人类属于碳基时代,因为我们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并且整个经济的发展依然紧紧围绕人类自身;2020年之后,伴随着新通信技术的崛起,自动化、机器人、无人机、物联网,每日的数据将胜过目前100倍,数据才是未来最重要、最黄金的资源禀赋。拥有数据、储存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半导体行业将会迎来燃烧时刻,中国全情投入的战略意义越发凸显,拥有半导体的国度和行业,将掌握以后硅基人类的真正未来。
1.4K高清概念:这是相对简单的一个概念,即更大的带宽带来了更高的视频清晰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2.边缘计算:相对于云计算,边缘计算可以让许多命令通过本地设备实现而无需交由云端,处理过程将在本地边缘计算层完成。从而大大提升处理效率,减轻云端的负荷。详见边缘计算词条。
3. 网络切片:网络切片可以理解为网络世界的交通调度,对网络实行分流管理,优化网络使用率,合理配置网络资源。
4. 异构计算:与边缘计算类似,都是为了节约计算资源,只是采用的方式是用由高速网络互连的一组独立计算机来完成计算任务,能协调地使用性能、结构各异地机器以满足不同的计算需求。
5. 泛在电力物联网:实现电网基础设施、人员及所在环境识别、感知、互联与控制的网络系统。其实质是实现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通信信息资源的(互联网、电信网甚至电力通信专网)结合,即电力行业的万物互联。
6. 数字孪生:即将物联网设备数字化,把一个连接入网的物质通过数字技术在电脑中克隆出来,通过数据计算可以为该物质进行分析、模拟等。
从实现难度来看,4K、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难度较低;其次是边缘计算和异构计算;网络切片的难度较高,但确是实现5G网络资源优化的基础,重要性非常高;数字孪生的难度最高。
在已有的券商研报中,泛在电力物联网和边缘计算介绍较多。其他概念多数受游资和短线玩家挖掘。
截至2019年3月底,各大手机厂商首批发布的5G手机包括:三星S10、小米MIX3、华为Mate X、中兴Axon 10 Pro和OPPO首款5G手机。由于英特尔的5G基带芯片预计要到2020年才能交货,引入英特尔技术的苹果预计将缺席今年的5G手机盛宴。
据市场研究公司IDC最新发布的《全球移动电话追踪季刊》(World wide Quality Mobile Phone Tracker)指出,2019年,智能手机市场的整体销量将出现下滑,智能手机市场销量或将预见连续三年的下滑。但受5G潮影响,下半年智能手机销量会有所回升。
据IDC估算,2019年,5G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为670万部,占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比重为0.5%,到2023年,该比率将提升至26%。即每生产四部手机,其中就有一部是5G手机。
5G 相关美股: VZ KEYS QRVO QCOM CRNT INTC MU INSG SWKS TMUS T S 华为
6月6日周四美股盘后,美国“人造肉 第一股”Beyond Meat公布了IPO上市后未经审计的首份财报
第一财季净营收4020万美元,同比上涨215%,高于分析师预期的3890万美元,也高于公司此前预计的3800-4000万美元。
但亏损幅度扩大,一季度净亏损660万美元,合每股亏损0.95美元,经调整后每股亏损0.14美元。去年同期,未经调整的净亏损为570万美元,每股亏损0.98美元,经调整后每股亏损0.13美元。
公司业绩指引利好,预计2019财年净营收将高于2.10亿美元,代表同比大涨140%,分析师预期2.05亿美元,调整后的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可能实现盈亏平衡,但公司不会提供GAAP项下净亏损的指引。2018年,该公司营收8790万美元,每股净亏损4.75美元。
Beyond Meat盘后股价波动较大,一度跌2.5%,随后转涨超7%,财报发布后半小时涨超25%,突破120美元整数关口,上逼125美元。若这一涨势延续至明日开盘,将创IPO以来公司史上最高股价,也代表IPO以来的涨幅接近400%。
Beyond Meat首席执行官Ethan Brown在声明中表示,5月成功上市与一季度强劲的业绩证明美国与国际的主流消费者对人造肉类产品的渴望,“相信我们正处于实现增长的早期阶段”,公司将专注于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展分销渠道、推出创新产品并投资于基础设施和产能,为植物性肉类食品开拓提供强大的全球市场。
公司表示,2019年一季度总净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The Beyond Burger(人造肉汉堡)的销售增长,零售和餐饮服务分销渠道拓展,新增了战略客户,现有客户也扩大了需求。不过一季度公司停止供应冷冻人造鸡肉条,导致其冷冻产品的收入下降。
整体来说,面向零售端的日杂超市销售额为1960万美元,约占总营收比例的48.7%,来自Carl's Jr.和Del Taco等餐厅的销售额2060万美元。
主要财务指标方面:
2019年一季度毛利润1080万美元,毛利润率为26.8%,大幅高于2018年同期的210万美元及16.1%。这令当季运营亏损收窄至53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运营亏损560万美元。
但当季营业开支增加,由于继续投资于内部研发和营销能力,为了支持扩大后的制造与供应链运营也产生了更高的绝对成本,导致当季净亏损同比扩大至660万美元。
当季调整后EBITDA为亏损210万美元,小于去年同期的亏损430万美元。
截至2019年3月30日,公司现金余额为3540万美元,没有包含IPO净上市募资款项2.525亿美元;未偿还债务总额为3040万美元。
当季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1330万美元,是去年同期490万美元的近三倍。2019年前三个月的资本支出总计为380万美元,基本持平于去年同期的370万美元。
彭博社称,这份财报给了公司对抗空头的底气,也重新强化了一个概念,即消费者对替代性肉类产品的需求还处于上升期。Beyond Meat也强调自己会专注于增长,公司使用豌豆蛋白的汉堡Beyond Burger已在超过1.5万个美国日杂超市和北美几千家餐厅出售,并尝试将业务拓展到欧洲。
但分析也注意到,为了实现高速增长将带来深度投资,进而积压利润。Beyond Meat虽预言今年实现非GAAP项下的盈亏平衡,好于分析师预期的亏损,但GAAP项下可能持续录得净亏损,公司也拒绝预期相关金额。
Beyond Meat比主要竞争对手Impossible Foods增加了零售端销售,且由于后者供应短缺,一些小型饭店运营商已经切换到Beyond Burger品牌。但人造肉行业的竞争将日益激烈,雀巢将在今年秋季推出Awesome Burger植物汉堡,泰森食品(Tyson Foods)在Beyond Meat上市前抛售了所有持股,因为也要参与同领域竞争。
自今年5月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以来,Beyond Meat股价已较其25美元的IPO发行价涨近300%,市值接近58亿美元,不断逼近全球第二大鸡肉生产商Pilgrim’s的市值64亿美元。这家比尔·盖茨参投的新锐公司在IPO首日暴涨163%,是2000年以来市值超过2亿美元公司中上市首日的涨幅之最。
尽管股价上市后大涨,做空“人造肉第一股”的力量也在不断集聚。S3 Partners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Beyond Meat的做空融券率已达68%,使其成为美股市场最受欢迎的做空对象之一。
华尔街机构对Beyond Meat的态度也陷入“多空大战”。5月中旬著名做空机构香橼(Citron)曾预言,Beyond Meat会跌回65美元;高盛也在5月底对该股票给出“中性”评级,目标价67美元,这两家机构的目标价都比当时Beyond Meat的股价要低。
此外,美银美林给出目标股价85美元,瑞士信贷的目标价为70美元,Jefferies的目标价为85美元,评级均为“中性”,不过高盛承认,Beyond Meat 的年销售额最终可超过50亿美元,预计到2019年底,该公司将与至少更多一家主流快餐连锁店合作。
但摩根大通分析师Ken Goldman给出“买入”评级,认为“Beyond Meat是一个真正的破坏者和创新者”,未来12个月目标价97美元,Beyond Meat周四收盘价已超过这一水平。摩根大通认为,十五年内基于植物的人造肉市场总价值将达到1000亿美元,而Beyond Meat将占据5%的市场份额。
Beyond Meat 股票代码:BYND
华为与俄国最大电信公司MTS签约,将在明年在俄国开发5G 网络。
双方于当地时间6月5日在莫斯科正式签署协议,华为董事会副主席兼轮值主席郭平与MT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lexey Kornya完成协议签署。
MTS在声明中称,该协议将包括“5G技术的发展以及2019年至2020年第五代网络的试运行”。 更多 5G相关的美股 https://www.tradesmax.com/component/k2/item/3456-5g
MTS全称为Mobile Tele Systems OJSC,成立于2000年3月,其前身Mobile Tele Systems CJSC成立于1993年。Sistema是其控股股东(52.8%)。MTS为世界第八大电信品牌,在俄罗斯本土的用户数达6742万。其在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也有广泛的业务。
在华为俄罗斯官网的声明中,华为董事会副主席兼轮值主席郭平称他对“在5G等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领域“达成协议“非常满意”:
我们很高兴与MTS达成新的协议,特别是在5G的发展这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领域。
华为在5G领域已获得16000多项专利,这使华为在该指标中位居世界第一。我们希望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使俄罗斯与5G时代更加接近。
俄罗斯不是采用华为5G设备的唯一海外国家。就在上个月30日,英国主要电信运营商之一EE公司在英国六个城市开通5G 服务,这也是英国首个正式启用的5G服务——而EE公司在其部分5G网络的基础设施中,采用的是华为的设备。
在启用过程中,英国电视台还使用华为完成了全球首个使用5G网络的电视直播。其网络效果让英国观众叹为观止。
在之前华为宣布,已经与30个国家敲定了46个5G商用合同。俄罗斯订单的正式签署将有助巩固其在5G市场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在5G领域的重要竞争对手诺基亚握有42份5G商业合同。
今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对此,华为5G产品线总裁杨超斌认为,未来10年就是5G的10年。而华为会持续加大在5G领域投资,“现在我们在5G网络上不含终端,整个投入的人力超过1万人,预计今年我们在5G上的研发投资会超过100亿人民币。”而这一数字则比2018年(50亿元)翻了一番。
6月4日,中国会员电商第一股云集发布了它在上市后的首份财报。根据财报来看,云集在营收方面继续保持同比增长,同时首次在单季度实现盈利。云集也是继拼多多上市之后的第二个微信生态里的社交电商平台,只是外界对这家靠会员模式发展起来的平台还是存在不少的质疑。
今年5月3日,云集顺利在纳斯达克上市,开盘价报13.42美元,较发行价上涨22%,盘中涨幅一度达到65%。虽说上市当天股价表现不错,不过这段时期云集的股价一直处于跌跌不休。为何云集的发展不受资本市场认可?
云集首份财报营收保持同比增长,净利润达到4310万元实现单季度盈利
一说到社交电商,拼多多绝对算是这个领域的最强黑马,虽说它收割的流量红利最高,但也有不少社交电商平台借助微信生态应运而生,其中云集也是其中代表。云集顺利上市后,对外号称它是"中国会员电商第一股",这也从正面强调了付费会员是它发展起来的重要动力。
根据云集的这份新财报来看,截至2019年3月31日,云集一季度的GMV达到了68亿元(约合10亿美元),同比增长93.7%;实现总收入33.856亿元(约合5.028亿美元),同比增长53.2%。在这个季度,云集实现了1690万元(约合250万美元)的净利润,若按照非通用会计准则的统计口径,云集实现的净利润则达到了4310万元(约合640万美元)。
根据云集之前发布的招股书来看,云集在这个季度的营收跟净利润增速还是不错。2016年云集平台总收入为12.84亿元,2017年增长401%至64.44亿元,2018年达到130.15亿元,同比增长102%。在净亏损方面,云集2016年亏损2466.8万元,2017年亏损1.06亿元,2018年亏损下降至5632.6万元。
在用户规模方面,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云集交易会员数量已经达到了710万人,累计会员总数达到了900万人。根据云集之前披露的用户数据,它的平台买家数量从2016年的约250万人次增加至2017年的约1690万人次,并在2018年进一步增加至2320万人次,同比增长37.28%。
云集的会员制为平台发展提供了主要动能之一,2018年的GMV约66.4%来自于会员购买,平台的付费会员数量从2016年的90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290万人次,截至2018年末,已增长至740万人次。
在业务营收方面,云集的营收主要来自于电商交易订单,其中分为平台买家和付费会员两种,会员在其运营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2018年云集66.4%的交易额由会员完成,在其130亿的总营收中,会员也贡献了12%。
根据财报来看,云集的核心数据增长还是可圈可点,只是国内电商行业头部平台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剩下的市场份额还被处于二三线的平台激烈竞争瓜分。对于云集来说,虽说现在的付费会员规模算是它的竞争优势,但它还是难以彻底摘掉"传销"的质疑,上市之后云集的股价表现并不稳定,这也说明它的未来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云集上市后还是难用新故事来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云集靠付费会员模式助它顺利上市,后续想扩大用户规模存在不小挑战
在电商领域,阿里跟京东平台上的用户规模加起来超9亿,这两个平台几乎瓜分了电商行业的流量,对于后入局的平台来说它们无力去跟这两个巨头抗衡抢流量。然而在微信生态,坐拥超10亿用户流量的社交巨头却成为社交电商平台崛起的重要土壤,借助微信上的裂变用户传播方式,不少社交平台在微信上获取了用户流量,其中云集也算是集中的代表平台。
它采用S2B2C模式,在平台上实现会员制度,通过S(供应端平台)赋能给小B(店主),由小B完成对客户(C)的低成本实时互动,再利用S对设计、生产和运输等协同能力实现了用户在平台上的消费转化。云集靠付费用户模式发展起来,但这个模式也给云集带来了一些质疑,随着社交电商行业竞争加剧,现在的云集业务发展面临不小的挑战。
1、云集靠付费会员模式积累了发展资本,但付费会员面临跟电商巨头的正面竞争
根据财报来看,云集在这个季度的付费会员规模继续保持同比增长,云集交易会员数量已经达到了710万人,累计会员总数达到了900万人。但对比之前的数据来看增速是放缓的,这也说明云集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有点下降。目前云集的付费会员给它创造了不少的商业价值,根据之前的招股书来看,2018年云集66.4%的交易额由会员完成,在其130亿的总营收中,会员也贡献了12%。
对于云集来说付费会员模式保证了平台的成交量,但这个模式并非它的专属,电商巨头也早早推出会员服务来提高用户在平台上的黏性。2015年10月,京东就推出PLUS会员服务,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6年,唯品会推出超级VIP,2018年8月,阿里推出88VIP会员。
相对而言,电商巨头它们的会员服务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更大,线上提供的场景资源更丰富,像阿里的88会员就能在优酷、飞猪、餐饮娱乐等方面可以去兑换之类。对于云集来说,它的付费会员享受的福利还是有点单一,产品种类跟电商巨头相比竞争优势并不显眼。
2、云集的商业模式仍受到传销质疑,整改动作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的操作
回顾云集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的GMV突破百亿用过3年时,在这野蛮生长的背后,是云集基于社交网络下的三级分销模式,所带来的流量裂变。云集最早的模式是,每年缴纳365元"平台服务费",成为云集微店店主,然后可以通过邀请发展新店主,当店主邀请到160名新店主,就可以升级为"导师",团队人数达到1000人,可以再次升级为"合伙人"。对于用户而言成为云集的会员不仅购买的产品有优惠,更为重要的是还能赚钱,这个需求点确实还是挺能抓住微信上的用户。
虽说这种模式让云集获得野蛮式增长,但它也难逃被外界质疑"传销",在2017年,云集收到了监管部门的"大礼包"——一张958万罚单。在受到惩罚之后,云集也进行了整改将"平台服务费"变成"注册大礼包",团队层级也变成店主——主管——经理。虽说模式上有稍许变动,但形式并未发生很大的改变,只是将赤裸裸的收费模式变成送礼物形式。后续如果政策上有变动,这对于云集的商业模式还是存在一定隐患。
3、云集从社交电商转向会员电商,模式上的转播让它后续难以获得新用户增长
随着社交电商的发展告别疯狂生长的风口,各平台之间的竞争也逐渐走向拼品质拼效率的新阶段,对于云集来说新的征程也让它的发展面临新的风险。目前它也逐渐由社交电商向会员电商方向发展,模式上的转变也为它带来新的挑战。砍掉"礼包" 、三级分销这两大臂膀的的卖货模式,功力无疑大大降低。仅靠几块钱分享奖励的模式,对于新用户来说显然是动力不足,这将提高拉新的门槛。
根据云集的财报来看,付费会员跟平台买家都是为它创造营收的关键人群,其中会员贡献的营收很高,会员电商比拼的还是性价比。以云集目前的规模来看,它难以在议价这方面有更多的话语权,在供应链跟物流环节还是处于被动的,整体竞争优势不突出的前提下要想提高用户增长太难。
会员电商在国内具备一定发展潜力,云集需借好故事吸引到更多投资者
根据云集上市后的股价表现来看,较上市之初市值蒸发超过18%,一个月的时间股价下跌这么多这也说明云集的商业模式并不受资本市场的肯定。对于云集来说,上市是它的新征程,后续如何在会员电商这方面有更多的发展呢?
对于云集来说,未来要想吸引到更多用户,还是要在购物体验上提升平台的优势,加强在供应链跟物流环节的布局,在产品种类跟物流上缩短与竞争都市的差距。云集上市之后将直面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的竞争,尚需强化供应链与团队运营支撑。截至2018年底,云集布局有40个自营仓。据其官宣,未来三年将有300个前置仓落地。只有提高用户在平台上的购物体验,增强用户在平台上的黏性才有可能创造更多的营收价值。
对于云集来说,平台上存在的负面问题对于它未来的发展还是存在一定影响,未来的发展还是要规避政策上的风险。会员电商模式虽说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如何能够做出属于本土特色的会员模式,还是需要云集有更多的想法跟尝试。社交电商虽说还有不小的发展潜力,但平台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对于云集来说如何实现更多流量增长仍然很重要。
在会员电商领域,最有代表性的企业非Costco和亚马逊莫属。Costco 2018年全球会员达9430万,全年营收1384亿美元;亚马逊Prime会员数量已达到1.01亿,Prime会员的年费为119美元,这个会员规模跟营收能力确实让它们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对于云集来说,虽说无法成为这两国巨头,但如何从巨头的身上学到更多好的经验也许也能帮助它提高它的营收增速。
云集股票代码:YJ
日本软银集团周二表示,预计将通过出售阿里巴巴股票获得1.2万亿日元(111.2亿美元)的税前利润。
软银官网文件显示,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West Raptor Holdings LLC以可变预付远期合约的方式出售阿里巴巴集团73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s),获得约1.2万亿日元的税前利润。公司称将在截至6月份的财政季度计入利润。每1份阿里巴巴ADS代表1股普通股。
本次抛售是软银投资阿里以来首次出售阿里巴巴股票。公司称此次交易缘于软银集团资本结构和降低债务规模的需求。
该交易是软银集团2016年宣布的79亿美元“套现”计划的一部分。当时软银通过衍生品首次减持了阿里巴巴股份,为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提供资金。
79亿美元的减持计划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向阿里巴巴出售20亿美元股票,二是4亿美元股票出售给阿里巴巴合伙人,5亿美元股票出售给某大型主权财富基金;三是以可转换信托基金的方式公开发售50亿美元阿里巴巴股票,投资人可以购入基金并享受收益,3年后软银再向债券持有人进行交割。此次交付7300万ADS,正是上述计划中的第三部分。
在交易完成后,软银集团及其子公司对阿里巴巴的持股数将变为6.74亿股,占阿里巴巴总股本的26%,价值1010亿美元,依然是第一大股东。
软银创始人兼CEO孙正义2000年以2000万美元购买了阿里巴巴股份。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挂牌上市,开盘价为92.70美元,以此计算市值超过了2282亿美元。美国时间2019年6月3日收盘时,阿里巴巴股价为149.01美元,市值为3886亿美元。
软银套现阿里巴巴正值其愿景基金陷入“独角兽”退出困难之际。此前市场消息称,日本软银正考虑将其规模为1000亿美元的愿景基金进行IPO,还考虑设立规模不少于1000亿美元的第二只基金。
市场分析师指出,软银寻求将愿景基金IPO,很可能是一种退出策略,以实现从那些尚未盈利的初创企业投资中锁定利润。
自诞生以来,软银愿景基金已经成为许多初创公司的退出渠道:公司直接向其出售股份完成退出,而不是遵循更加传统、艰苦的IPO;后者则意味着初创公司找到接盘侠,完成退出。而收购大量尚未盈利“独角兽”的愿景基金则尚没有明确的退出机制。
软银在退出变现方式方面也是花样频出。此前软银旗下愿景基金正计划以其在Uber和另外两家硅谷公司所持股份借入40亿美元。分析指出,通过抵押股票提前获得贷款使得软银可以绕开公司股票的锁定期,提前套现。
同时通过抵押股票获取贷款也给了软银评级方面的便利:即使银行能够在股价下跌时没收股票,其也无法追踪借款人的其他资产,这意味着这些贷款没有被计入软银的信用评级。
软银股票代码:SFTBY
苹果公司(Apple)终于进军金融服务领域了,这家科技公司到底还是变成了银行,让许多人经常猜测和担心的事情变成了真的。乍一看,毫无疑问,这种没有隐藏费用和每日现金返还的信用卡非常吸引人。然而,购买或拥有一部iPhone并不意味着你就有资格获得预先批准的无条件信用卡。要获得Apple Card,你必须像申请其他银行的信用卡一样通过信用卡审批流程,只不过Apple Card的审批过程可能会更简单、更快。苹果的其他公告表明其战略正在发生变化,未来将转向基于苹果设备的服务,以提振销售并创造新的收入渠道,让大家有更多更充分的理由购买苹果设备。很明显,Apple Card的现金返还功能是一种保持用户忠诚度的好办法,消除了他们购买苹果产品时可能遇到的任何障碍。AAPL
目前Apple Card的交易看上去都简单直观,保证隐私、安全和客户支持也是很吸引人的功能。然而,信用卡专家对苹果提供的现金返还优惠并不完全满意。在美国,与亚马逊(Amazon)和优步(Uber)等其它竞争对手的信用卡相比,Apple Card的表现也只能说达到了普通水准。在美国,亚马逊和优步提供的现金返还和其他好处要多得多,而且不收取额外费用。Apple Card最高的3%的现金返还只在购买苹果产品和服务时可用,同时只有通过Apple Pay购物时才可以享受2%的现金返还。另外,虽然苹果公司的钛合金实体信用卡是迄今为止推出的最优质、最具标志性的信用卡,但它只提供1%的现金返还。这可能是一种促使消费者更多使用iPhone而不是信用卡进行支付的策略。即使没有滞纳金和隐藏费用,Apple Card其实也没有那么令人兴奋,因为它在很多方面向用户收取高额费用。
Apple Card在加拿大
目前,Apple Card仅限于在美国境内使用,但如果没有复杂的监管挑战需要应对,它应该不久之后就会将业务拓展至加拿大。如果苹果在加拿大发行信用卡,那么它在与加拿大同行的竞争中排名如何呢?
1. 无年费返现:美国的很多信用卡都提供2%返现,而在加拿大,只有很少的信用卡在购买商品上有超过1%的返现,同时还要收取年费。Tangerine的信用卡在三类消费中提供2%的折扣,Rogers World Elite MasterCard提供1.75%的折扣,而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的SimplyCash card则提供1.25%的折扣,而且无论你是通过移动钱包还是实体卡消费,都不收取任何“隐藏”费用。苹果素来以引发新的行为和设定新的期望而闻名,它进入加拿大信用卡市场可能会迫使信用卡公司对所有免费信用卡提供2%的现金返还,或至少对热门购物产品提供2%的现金返还。如果客户更喜欢每日现金返还,而不是其他类型的奖励,比如旅游积分(即时满足vs较长时间后的利益实现),那么客户很有可能会转投Apple Card的怀抱。
2. 不收取外币交易费用:高级信用卡大多不提供免费的外币交易优惠,但Stack卡不在此列。不过,苹果没有提供具体的汇率,因为它在选择汇率时可能把交易费用包含在内。但苹果声称其信用卡不会包含交易费用。
3. 支出跟踪:目前大多数加拿大银行的app都提供了一些可以对你的支出进行合理分类以便让你知道钱都花在什么地方的功能。Mint是所有第三方支出追踪app中最好的,几乎可以与所有银行兼容。苹果在为用户可视化信息方面做得很好,但这并不是其他玩家不能向客户提供的。对于苹果来说,“支出追踪”并不是一项突破性的竞争优势。
总的来说,Apple Card就是一种中规中矩的信用卡,为客户提供一些独特的服务体验。通过商家和发卡商的身份,苹果也为自己节省了大量的手续费。但它是否正在用信用卡在金融服务领域开辟未来呢?
金融领域,苹果有未来吗?
苹果声称,它不会将客户的交易相关信息用于商业、营销或广告目的,也不会共享这些信息,但苹果仍有可能获得客户的信用卡使用信息,以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苹果没有理由停止使用基本的现金返还信用卡。考虑到一些非金融机构如阿里巴巴和Paytm已经推出了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很难说苹果不会走上类似的道路,围绕其服务创建社区,并成为一家满足客户不同生活方式需求的微型银行。以下是苹果可能利用信用卡和合作伙伴的影响力开发的三种金融产品和服务:
1. 交易账户:Apple Card用户可以选择将现金提取到Apple Pay Cash或者Apple Card中。不再支持用信用卡的P2P支付功能是苹果的蓄意为之,目的是鼓励客户向Apple Pay Cash中存钱以支付苹果的服务和信用卡账单。使用Apple Pay Cash进行支付也意味着苹果在处理支付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成本,现金只是在其系统中流通。目前,Apple Pay Cash的使用仅限于P2P转账。使用MasterCard进行安全保护可以将移动钱包转变成具有借记卡功能的预付卡。当顾客用光了信用卡额度后,他们还可以享有Apple Pay的便利。此外,苹果还可以利用与高盛(Goldman Sachs)的合作关系,启动类似于印度支付银行(Payment Bank)的业务,鼓励用户将钱存入Apple Pay Cash,用于日常交易,并从中赚取利息。Apple Pay Cash和Apple Card的结合,将使Apple成为一家专属于客户的微银行。
2. 消费者金融:苹果公司已经停止在加拿大提供消费者金融服务,但仍通过巴克莱(Barclay)的信用卡在美国提供此类服务,现在它有了自己的信用卡以及用户资信信息。考虑到苹果的设备越来越贵,而且有了大量的新服务,它现在可以为客户提供有利可图的融资选择。有报道称,苹果正通过高盛制定更廉价的融资计划。如果苹果决定不将其服务局限于其设备的销售,它可以将融资服务以小额贷款的形式扩展到客户的其他短期需求,如宜家(IKEA)购物、旅游等。苹果的信用记录为客户从苹果申请小额贷款来满足他们的短期需求铺平了道路。
3. 微保险:保险行业发现,年轻人们对传统保险产品的兴趣连年下降,因为他们感知风险和损失的方式与上一代人不同。Apple Care是一种保险服务,但仅限于其设备。苹果与保险技术创业公司合作,为客户最关心的风险提供按需微保险,从而将覆盖范围扩展到了产品以外。考虑到苹果对健康领域的兴趣,以及它获取的大量相关信息,它可以提供与信用卡捆绑的个性化健康保险。其他类型的小额保险,如信用卡附带的旅游保险,往往被忽视或者低估,苹果也可以考虑吞下这块小蛋糕。
移动支付功能一直是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等几家颠覆性企业的支柱,而苹果也在开发自己的信用卡业务。苹果不需要成为一家成熟的银行,客户也不太可能会去苹果公司那里申请房屋贷款。从智能手机到音乐存储再到信用卡,苹果一直擅长于打造新的用户体验。苹果可以重新设想如何满足客户的短期财务需求。小额金融的概念是为了将包容性金融变为现实,并帮助那些无法通过银行获得金融稳定的人,但苹果可以用它来为数字世界公民的日常金融需求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Apple Card和Apple Pay Cash可以作为提供微银行服务的绝佳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