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物流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IPO招股书,阿里巴巴以23.4%的持股比例,超越创始人周韶宁(持股14.7%),成为其最大股东;菜鸟网络占股5.6%,位居股东榜第五位。这意味着,阿里系的持股比例合计接近30%,一旦IPO成功,百世物流将成为阿里系首只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物流股。
阿里系的“独角兽”
如今,蚂蚁、新口碑、滴滴——这些新崛起的互联网“独角兽”,都与阿里系有着剪不断的资本关联。按照马云的“履带式前进”规划,阿里、蚂蚁、菜鸟将分别领跑整个阿里系的迭代进程。
不过,对外界而言,其间的资本脉络和投融资细节如迷雾环绕。而阿里近期提交给SEC的文件,不经意间透露了上述“独角兽”的一些关键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截至2017年3月21日,蚂蚁金服中非阿里系股东股权比例已经上升10个百分点至23.57%,对菜鸟的投资占比一直维持47%左右。
与此同时,数次投资之后,阿里对于口碑和饿了么的持股比例已经分别稀释至38%和23%;对于网约车龙头滴滴的持股比例,更是从2016财年的10%稀释至6%,且并未参加滴滴今年4月的最新一轮融资。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下一个IPO会是谁?
百世物流之后,下一个IPO的阿里系“独角兽”会是谁?从蚂蚁金服的股权变动或可从中窥见一斑。
阿里于2004年12月成立支付宝。2016年5月,蚂蚁金服完成了一轮约4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截至2017年3月底,蚂蚁金服约42.28%的股权由杭州君瀚持有,约34.15%的股权由杭州君澳持有,约23.57%的股权由其他股东持有。
两年间,蚂蚁金服股权结构有较大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其他股东持有股份大幅增加,由两年前的12.4%增至23.57%,包括社保基金、中投海外在内的外部投资者参与其中。
杭州君瀚和君澳的持股比例虽有所稀释,但两家机构的总持股占比仍接近60%。阿里在SEC文件中强调,虽然公司对于支付宝及蚂蚁金服均没有控股权,但马云对于支付宝仍拥有多数投票权,且马云对蚂蚁金服直接或间接持股在其IPO前将被限制在8.8%。
这些股权结构的变化,或许为IPO铺路?
根据SEC文件,阿里2017财年从蚂蚁金服和支付宝获得的专利及软件服务费为20.86亿元人民币。以阿里每年从蚂蚁金服和支付宝税前利润分享37.5%的比例计算,截至今年3月,蚂蚁金服和支付宝2017财年(按照阿里财年时间统计)的税前利润暴增了86%,达55.63亿元。
鼎晖投资入股口碑
口碑成立于2015年9月,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初期各自注资30亿元,各占50%股权。
2017年1月,口碑完成了一轮11亿美元的融资。这是新口碑成立后的首轮对外融资。此次融资后,阿里对于口碑的股权占比被稀释至38%。值得注意的是,鼎晖投资参与此次融资,是鼎晖投资在TMT领域最大的一笔投资。
2017财年第四季度,口碑平台上通过支付宝结算的支付额达750亿元(110亿美元),同比猛增257%。尽管如此,2016财年和2017财年,阿里所持有的口碑股权带来的净亏损分别为8.67亿和9.9亿人民币。阿里表示,希望这一亏损幅度进一步缩小。
逾10亿美元砸向饿了么
阿里和蚂蚁联手,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两次投资饿了么,其中阿里投资的总额接近12亿美元。
根据SEC文件,2016年8月,阿里与蚂蚁金服一起以认购新发行股份的形式对饿了么进行投资,总投入12.5亿美元,其中阿里投资9亿美元。
2017年4月,双方继续以认购新发行优先股的形式向饿了么投资4亿美元,其中阿里投资2.88亿美元。
截至2017财年报告期末,经稀释后阿里对于饿了么的持股比例为23%。阿里表示,对于饿了么和口碑在本地服务市场的投资是为了满足外卖这种城市高频交易,以及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需求。
两次增资饿了么,阿里的总投资额接近12亿美元,蚂蚁的投资额接近5亿美元,合计约17亿美元。再加上此前60亿人民币投资建立新口碑,阿里联手蚂蚁打造阿里系O2O战队的总投资达到约180亿人民币。
从阿里的投资路径,读者或许可以看出阿里旗下哪些“独角兽”最有可能IPO。当然,从阿里的投资方向看产业热点,以及对A股市场的影响,更需要深入研究。
这家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月活用户数已达20亿,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体量,较互联网使用人数的一半还多。
这的确值得“大书特书”,之前还未有互联网公司突破20亿的关口。根据目前公布的月活用户数,截至6月,YouTube凭借15亿位列第二。其他公司数据相对较滞后,但也有一定参考价值。除YouTube外,只有Facebook的WhatsApp和Facebook Messenger,有超10亿月活用户,两者均为12亿。
其次是微信去年12月达到的8.89亿;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更是冲劲十足,4月时已超7亿月活。Twitter月活为3.28亿人,Snapchat估算数为2.55亿(按2015年12月的比例推算,彼时日活为1.1亿,月活1.7亿)。
回看过去十几年的历程,Facebook获得第二个十亿月活用户仅用了5年左右的时间。这快速增长与其从发展中国家获得的助力不无关系:一方面Facebook正不断优化其应用,使之更适用廉价安卓智能手机;另一方面,无人机与通讯卫星寄托了Facebook连接世界的愿景,为特殊场景用户,如偏远地区、灾区,提供上网服务。
最新数据显示,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共增长7.46亿用户,达10亿用户,其中印度是 Facebook 增长最快的市场,用户已达 1.84 亿。同时,美国、加拿大只增加4100万。
同时在移动端,Facebook去年树立了两大用户数里程碑:2016年7月,Facebook 达到10亿移动日活跃用户。2016年11月,仅通过手机登陆Facebook的用户突破10亿。
按照小扎2月份的构想,Facebook未来是要成为全球化社区。所以我们看到,Facebook社交应用仅是初始模样,之后便是对原有社交内容形态不断丰富。Facebook收购了Whatsapp、Instagram,没收成受千禧一代欢迎的Snapchat,便开启“模仿”的道路,包括近期Whatsapp里增添的阅后即焚的玩法;将相机视为第一个增强现实(AR)平台,往现有社交里加些叠加、滤镜、3D效果的元素。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不过也许是发现想自然而然达成全球化社区,并非仅提供发声渠道便能达成,因此几天前小扎将他下个十年新愿景的目标调整至注重赋予用户建立社群的能力,目前使用群组功能的用户为1亿,这些人都是因特定兴趣爱好或关心的议题走到一起。
小扎希望未来群组功能的用户规模达到10亿,无论是线上社区与社区间,或是线上与线下社区间的联动与联系都能更紧密。在他看来,这是Facebook承载如此大体量用户的责任,但实现起来不见得很顺畅,为社会和谐提供底层支撑时,恐怖主义、割裂社会等因素或也将借此获得滋养,繁衍,这些都是Facebook将面临的挑战。
目前几乎每一家大型汽车制造商都将研发资金投入到自动驾驶汽车领域,成为公司重点研发对象。周二早间,英伟达和沃尔沃宣布将共同合作,与其他一些公司合作开发分销人工智能平台,在未来10年,加大研发自动驾驶系统。
首先,沃尔沃已经与Autoliv进行了半检,以建立一个名为Zenuity的新软件开发子公司。
沃尔沃(Volvo)和英伟达(NVIDIA)已经宣布,将与Zenuity公司合作,开发下一代自动驾驶汽车系统,该系统将在NVIDIA的Drive PX AI模块上建立。
该系统将其相机和雷达输入的数据拼接在一起,然后将其识别到高清晰度地图,自动地为前方的障碍物绘制安全路线。
沃尔沃希望在2021年前使用这些自动驾驶系统来生产汽车。
NVDA还宣布将和ZF及Hella达成合作,这是一家德国的大型零部件供应商,生产车载摄像头和传感器系统,开发一种非排他性的自主驾驶系统。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更重要的是,NVIDIA希望集成更多的自主安全特性,比如自动刹车系统,将有助于提高安装了DOT公司新车评估项目(NCAP)碰撞测试安全认证的装备精良的车辆。这项技术将帮助更多的司机。
越来越多的车辆在旅行时互相交换数据,为什么不让他们和周围的基础设施进行交流呢?
NVIDIA汽车公司的高级主管丹尼。夏皮罗(Danny Shapiro)表示,“我们将设计出交通模式,能够避免一些拥堵区域,并真正利用基础设施、车辆和导航系统来优化交通流量,最终减少拥堵。”
他补充说:“通过社交媒体、网站或运输计划,我们将能够发现这种趋势,了解社区周围的车况,就可帮助人们规划自己的行车路线。”相关股 amd intc aapl uber goog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伦敦参加“全球经济事务”会谈,谈及金融体系安全度大大提高,银行压力测试合规,并断言在我们有生之年不会再重演类似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
美元指数刷新13天低点至96.504,美股跌幅扩大,纳指跌超1%,标普500指数跌0.5%,道指跌近0.3%。
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表示,资产市场显然存在上行风险偏好。相比以往,金融脆弱性是温和的。
他呼吁密切关注风险偏好升温,并指出居高不下的公司债问题近期出现改善。
费希尔表示,美联储在影子银行方面仍然缺乏足够多的信息。如果认为所有风险都已经消退,那将非常愚蠢。高资产价格可能会导致未来出现稳定性风险
苹果已经收购一家德国眼球追踪眼镜制造商SensoMotoric Instruments,目前,该公司的硬件被用于增强现实应用、儿童早期自闭症检测、大脑绘图和神经学、视觉科学、心理学、体育锻炼等。
苹果拿下一家德国眼球追踪眼镜制造商发展AR技术
关于这次收购,苹果委婉地证实称,苹果有时会收购规模较小的科技公司,而我们通常不会讨论关于收购目的或计划。
SensoMotoric Instruments目前的科技能够追踪并记录眼镜佩带者的实时影像,每秒高达120次。这项技术可以减少输入延迟,当感知运动的感觉与视角的变化不匹配时,它会减少运动误差。
这家公司总部位于德国Teltow,在波士顿有一个卫星办公室。这笔交易的条款,以及公司现有员工的身份,目前尚不清楚。
据了解,苹果法律事务副总裁,代表Delawares Vineyard Capital Corporation公司,授予了一家德国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事务所的权力。随后,这家公司于6月16日购买了SensoMotoric Instruments.
在今年的WWDC上,苹果还推出了ARKit,这是一个AR(增强现实)平台,让开发者可以围绕苹果设备开发AR体验。ARKit将支持iPhone 6s以及更新的产品,和iPad Pro以及更新的产品。
磁盘驱动器制造商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 (NASDAQ:WDC) 股价周一盘后下跌3.5%,尽管此前该公司上调四季度盈利展望。
该公司将四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预期从此前的2.55-2.65美元上调至2.85美元,季度毛利润率从四月预计的40%上调至41%。不过,该公司维持收入预期48亿美元以及2017年调整后每股收益12美元不变
苹果公司正从赫兹(Hertz Global Holdings Inc.)租赁一小批汽车,以测试自动驾驶技术。同样在今天,谷歌自动驾驶汽车部门Waymo和Avis签署了合作协议,Avis将为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提供支持和维护服务。赫兹股价今日涨幅创下近两年最大,Avis股价大涨14%。
根据加利福尼亚机动车管理局(DMV)最近公布的文件,苹果公司正从赫兹租赁一批雷克萨斯RX450h运动型多用途车。
一位熟悉苹果项目的人士向媒体表示,苹果公司在旧金山湾区的公共道路上对六辆车进行了自动驾驶技术的测试,测试已经持续了至少一年。
在过去12个月中,由于收入和利润下降,赫兹股价下跌超75%。投资者担忧,在自动驾驶技术和共享汽车日益壮大的今天,租赁公司 CAR 公司的业务将承压。
HTZ 与苹果达成协议的消息公布后,该公司股价今日大涨,涨幅一度升至18%,创下2015年7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苹果的汽车项目在过去一年中经历了一些问题。在成本和员工数量激增之后,经验丰富的高管Bob Mansfield被任命为“Titan Project”团队的主管。
上任后,他进行了裁员,并放弃了此前开发汽车的想法,转而集中于自动驾驶技术。
而谷歌与Avis之间合作的规模则比苹果-赫兹更大。
Avis Budget Group已经与Waymo达成协议,以管理其不断增长的自动驾驶小型货车队伍。 Avis将清洁并为客户提供Waymo自动驾驶小货车,提供常规换油服务,但不会修复任何自动驾驶硬件。
双方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合作,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部署自动驾驶小货车。
Waymo首席执行官John Krafcik向媒体表示,随着Waymo的扩张,该公司愿意与Avis合作,向其他城市发展。
建筑材料供应商Martin Marietta Materials Inc(NYSE:MLM)周一表示,公司已经同意以16.25亿美元的现金收购私人骨料公司Bluegrass Materials。
交易预计将于四季度完成,幷将提升交易完成后首年的每股收益和自由现金流。Martin Marietta股价2017年上涨3%,同期标普500指数(SPX)上涨9%。
欧盟计划以滥用搜索主宰地位为由对谷歌开出逾10亿欧元的罚单。欧盟反垄断官员认为,谷歌违反竞争监管规定,利用其在网上搜索领域近乎垄断的地位,不公平地把客户引向谷歌购物(Google Shopping)服务。参与调查的人士称,预计最终决定将于本周三做出。
此次处罚只涉及欧盟对谷歌的3项指控之一,除了指控谷歌在搜索结果中偏袒自家购物服务,欧盟还指控谷歌在欧洲移动市场滥用主导地位,给安卓设备制造商和网络运营商设置了不公平限制;以及谷歌AdWords广告服务通过与合作伙伴签署严格合约条款违反了欧盟反垄断法。
去年5月,曾有媒体指出,欧盟将对谷歌处以30亿欧元的反垄断罚款。今年6月,更有媒体曝出消息称,欧盟今夏或对谷歌开天价罚单,最高达90亿美元,将创下欧盟史上金额最高的罚单记录。
对于此次欧盟的处罚计划,谷歌回应称:
我们将继续与欧盟委员会进行建设性合作,我们坚信,我们对在线购物的创新有利于消费者、零售商和竞争。
有分析认为,谷歌可能针对不利裁决在法庭提出上诉,让最终解决方案的达成推迟多年。
长远来看,欧盟的处罚决定或让谷歌市场份额下降,同时影响谷歌的声誉(谷歌宣扬自己不作恶),更可能导致全球被谷歌压制的竞争者群起而攻之,几乎所有跟谷歌业务有关的公司都可以“声称”,谷歌的垄断地位给自己造成了损失。
在电子商务、智慧物流、共享经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传感技术、个性化定制、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AR、VR、MR等工业4.0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新金融业态下,传统的旧业态无一不被颠覆。
就金融行业来说,第一个受到冲击的或是传统银行。从2013年余额宝诞生起,传统金融尤其是银行业就已经开始被动地走下坡路了。
对此传统银行应当如何应对呢?道理其实并不复杂。传统银行阵地是在互联网线下,因为其客户基本都在物理性网点上;而互联网金融的阵地主要是在线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线上,客户主要在移动互联网网上。
全球经济金融等多数行业都开始往互联网转移的背景下,决定了传统银行的地盘将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在本质上比传统金融高效,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强,其关键在于大型互联网公司拥有海量数据,而互联网金融信用的挖掘主要依靠这些大数据。而对于这样的大数据,传统银行处理起来是比较低效的。
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企业 BIDU BABA TENCENT越来越好,传统银行越来越差,对其冲击越来越大。因此,传统银行要想发展互联网新金融,实现转型,必须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合作。
此前传统银行并不是没有做过努力试图遏制互联网金融对自身的威胁,但结果并不如意,新金融不仅没有被扼杀住,反而越来越壮大了。在这种趋势下,建行和蚂蚁金服展开合作,工行宣布与京东合作,农行宣布牵手百度金融,华夏银行将与腾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相信还会有银行继续与互联网巨头合作的消息传出。银行大佬们纷纷开始站队互联网巨擘,“互金一家亲”的局面正在悄然浮现。
由对头冤家到合作伙伴,今后这段姻缘会怎样呢?作为一个在传统银行工作37年的从业人员,笔者却并不是特别看好。首先,传统银行的国有独资或控股机制,与民营企业的大型互联网巨头相比,在体制上的碰撞与矛盾基本是不可调和的。这是制约因素之一。
其次,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巨头们业务的同质化竞争问题同样无法调和。比如移动支付市场,目前微信与支付宝占比93%,其他所有银行以及金融机构占比仅为7%,而这块金融业务越来越重要,又是所有新业务的平台入口与数据积累。这就决定了,在移动支付市场上的合作很难实现,更多的只能是竞争。
再次,从商业银行获取数据的途径看,与一家互联网公司合作很难获取对挖掘客户信用状况有用的、全面的数据。当然,从金融需要的数据看,阿里巴巴或最具优势。对征信来说,既需要百度的搜索数据,又需要腾讯的社交数据,更需要阿里的电商交易数据。这种具有全面征信的数据才是大数据,商业银行若只与一家合作,效果恐打个大大的折扣。
传统银行站队互联网巨头,从现有格局看合作效果不会太好。而从传统银行自身出发,更要避免赶时髦、盲目冲风口这样的思维,不能只图个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而一定要做出真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