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周四收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不需急于降息,暗示12月可能不会降息。美国上周初请失业救济人数降至5月以来新低。美国生产者价格10月加速上升,显示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存在上行风险。
道指跌0.47%,报43750.86点;纳指跌0.64%,报19107.65点;标普500跌0.60%,报5949.17点。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周四在得州达拉斯发表讲话称,“10月份PCE预计较去年同期上升2.3%(9月份为2.1%),核心PCE预计上升2.8%(9月份为2.7%)。劳动力市场稳健,通胀正朝着2%的可持续路径发展。近期美国经济表现相当良好。劳动力市场已经降温至不再构成显著通胀压力的程度。”
鲍威尔表示,由于美国经济强劲,美联储不需要“急于”降低利率,美联储将“仔细观察”以确保某些通胀指标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周三公布的CPI数据显示核心通胀连续第三个月坚挺,今年物价压力虽然大体有所缓解,但近期缺乏进展,特朗普加进口税威胁进一步增加了通胀和利率的不确定性。
在PPI数据中,经济学家们关注可纳入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的类别,其中之一是跟踪股票市场的投资组合管理费,涨幅为3.6%,创6个月来最大。
特朗普每天频繁“搞事情”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表示,他提名小罗伯特·F·肯尼迪出任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此举将令一位著名的疫苗怀疑论者和制药业批评人士身处联邦卫生政策的最高职位。
特朗普周四在Truth Social平台上表示:“保障所有美国人的安全和健康是任何一届证府最重要的职责,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将在帮助确保所有人免受有害化学品、污染物、农药、药品和食品添加剂的影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上述因素导致了美国国内严重的健康危机”
消息一出,医药疫苗股 MRNA 、MRK、ABBV等集体下跌
而就在大跌前1个小时,在华尔街消息灵通的机构交易员,就买入价值上千万美元MRK的看跌期权,这就是信息差!
我们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机构追踪系统,也是第一时间,发送信息给全体VIP社群
特朗普搞砸特斯拉股价!
今天,特斯拉股价大跌5.7%,原因是特朗普团队考虑取消电动车7500美元的税收补贴,以资助其减税计划。该补贴是拜登为抗击通胀而推出的措施之一。特朗普的支持者和石油行业希望取消这一政策,而汽车行业则呼吁保留。尽管特斯拉CEO马斯克认为取消补贴对特斯拉影响不大,反而可能对竞争对手造成更大冲击,但电动汽车股普遍下跌,特斯拉收跌5.77%,Rivian跌14.3%。
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的过渡团队计划取消电动车购车补贴,作为《通胀削减法案》的核心内容。负责能源政策的团队成员包括石油大亨Harold Hamm和北达科他州州长Doug Burgum。自特朗普当选以来,该小组多次开会。特斯拉的代表已向特朗普的团队表示支持取消补贴,尽管这可能对美国电动汽车转型造成不利影响。
特朗普的支持者和石油行业对此表示欢迎。特朗普曾承诺结束拜登的电动车政策,但具体细节尚未明确。特朗普团队认为,部分清洁能源政策因已开始拨款而难以撤销,尤其是在共和党主导的州。汽车制造商联盟呼吁保留电动车补贴,认为这一政策对美国未来汽车技术至关重要。
特朗普希望通过取消电动车补贴节省资金,以支持其减税政策。共和党计划将税收改革作为新一届国会的重点,预计使用“预算协调”程序推进改革,而这一程序可以不依赖民主党投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普遍支持取消电动车补贴,特朗普也承诺将增加美国石油产量,并撤销拜登的清洁能源计划,包括电动车补贴、风能和太阳能补贴。
每日AI选股
今天美股大数据的AI选股,又一次刷新纪录,选出了一只能逆势大涨的好股,代号 CAPR
如下图显示,我们的StockWe AI在17.38美元显示买入价格,随后股价一路狂奔到19.4,涨幅13%
我们也在VIP社区,实时发送给我们的VIP们
VIP会员下单CAPR截图,并提示在19.2附近锁住利润
AI选股10月开始总结,截止今天11月14日2024年,共31笔,盈29笔,亏2笔,胜率 93.5%,累计盈利 275%,复合增长率1304%
本文全部内容,绝无虚假,上万VIP会员同时见证。
其实CAPR 算是我们最近半年都看好的股,1个月前11美元就买过一次,你记得吗?
文章回顾:
最后,今天盘后两家公司财报,芯片半导体公司AMAT和BABA阿里
AMAT财报不佳大跌5%
我们也是在财报前,给VIP社区,提供了机构的大数据分析
从过去5天,10天的比例来看,都是33%看涨,66%看跌,看跌远大于看涨,这就是美股大数据挖掘数据的魅力!
结论的AMAT偏看跌,原因是机构买入了大量的看跌期权
美股投资网的整套分析系统,结合了技术面+基本面+资金面+消息面,能大大提高准确率和利润率,不像其他只会技术面分析的博主,和我们前纽约证券交易所分析师Ken不是一个水平。
点击原文订阅我们的VIP会员
https://StockWe.com/Tradesmax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
+客服微信号 MaxFund 或 StockWe8
美股投资网是一家专门研究美国股票的金融科技公司,成立于美国硅谷,由前纽约证券交易所分析师Ken创立,联合多位摩根斯坦利分析师,谷歌 Meta工程师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配合十多年美股实战经验和业内量化模型,建立了一个股市数据库 https://StockWe.com/
以追踪华尔街机构期权异动,暗池主力大单和每天突发新闻,挖掘潜力大牛股,发送美股实时行情、投资策略、交易技巧、公司研究报告、量化交易。
周四美股整体走高,三大股指均创下盘中历史新高。纳指首次突破19000点大关收盘,标普500也逼近6000点。美联储如市场预期般宣布降息25个基点。
在会后的讲话中,鲍威尔对美国经济表现表示肯定,称整体经济依然强劲,但也指出劳动力市场有所降温。尽管降息后证策仍保持一定的收紧态势,他明确表示美联储有继续降息的空间。鲍威尔的讲话基调温和,有意避免鹰派表态,这也有效缓解了市场对特朗普胜选后通胀上升可能引发美联储收紧证策的担忧。
截至收盘道指收盘微跌0.59点,报43729.34点;纳指涨285.99点,涨幅为1.51%,报19269.46点;标普500指数涨44.06点,涨幅为0.74%,报5973.10点。
华尔街全新AI新宠
除了英伟达,华尔街又找到了另外一位AI新宠儿,AppLovin ,美股代号APP,今天暴涨50%,市值820亿美元。
AppLovin 是一家移动广告技术公司,公司从 7 亿移动游戏玩家那里获得数据,通过人工智能AI去分析并提高开发者广告收益。
该公司公布的第三季度超预期的财报,总收入同比增长 39%。软件平台收入同比增长 66%,应用程序收入同比增长 1%。本季度运营现金流为 5.51 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 5.45 亿美元。
该股今年累计上涨655%,远超英伟达的200%,成为年度科技AI的股王。
早在2个月前,股价在89美元的时候,就被美股大数据 AI量化金融终端扫描到,当时89美元
我们VIP社群截图曝光:
该公司在广告市场不断抢占市场份额,在谷歌Meta两大广告巨头底下不断做大。
今天11月7日,美股大数据 AI选股 又选出了一只九颗星的股,从22.8美元入手到今天最高24.3美元,有7%的利润空间。
我们AI选股从10月份开始统计,准确率高达92%,共27笔,赢25笔,亏2笔,累计赢利230%!复合增长854%!
七巨头齐涨,金融股回调
美股七巨头全线上涨。具体而言,Meta股价收涨3.44%,特斯拉则延续了其在大选日(11月5日)收涨3.54%及“特朗普胜选日”(11月6日)飙涨14.75%的强劲势头,当日再涨2.9%。谷歌A类股上涨2.4%,英伟达股价攀升2.25%,苹果股价增长2.14%,亚马逊股价微升1.43%,而微软股价也上涨了1.25%。
“特朗普交易”热度退烧,促使市场中的投资者普遍采取获利回吐策略,进而导致特朗普媒体科技(DJT)的股价收盘下挫23%,且在盘后交易中继续下滑超过4%。
与此同时,银行业作为传统金融领域的代表,其投资者群体相对成熟稳重,对于市场波动的反应可能不如新兴领域的投资者那般激烈。因此,在“特朗普胜选”情绪高涨之后,银行业板块率先出现回落。
费城银行指数和道琼斯KBW地区银行指数分别下跌2.68%和3.71%,这一走势反映了市场对金融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谨慎态度。华尔街的主要银行股也悉数出现回调,其中富国银行收跌3.66%,摩根大通下跌4.32%,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跌幅均超过2%。
摩根大通的高管Al Moffitt指出,目前尚难以准确评估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将给金融业监管带来何种变化。
英伟达股价再创新高!
英伟达收高2.25%,市值攀升至3.65万亿美元,稳坐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宝座。
我们曾在上周134炒底英伟达,目前获利11%!
文章回顾:美股今天为什么爆跌?我捞底了英伟达!
我们VIP社群截图曝光:
推动这家AI芯片巨头腾飞的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其主要客户在数据中心方面的巨额投入。
微软、谷歌、亚马逊和Meta等科技巨头在第三季度纷纷加大了对数据中心的投入,总计花了590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些巨大的支出也成了英伟达股价持续上涨的强大后盾。
这股热潮还得到了华尔街分析师们的加持。高盛在最新报告中,不仅继续给予英伟达“买入”评级,还把它列入了“确信买入”名单。高盛表示,这只是英伟达表现强劲的开端。随着新一代Blackwell芯片架构的推出,高盛预计英伟达的盈利将在2025年迎来大幅提升,甚至超出市场预期。
进一步地,高盛还调高了对英伟达2025和2026年的盈利预测,认为其每股盈利将分别达到4.63美元和5.54美元,比市场普遍预期高出约14%。也就是说,即便市场对AI芯片需求火爆,供应端依然有缺口,为英伟达的长期增长留足了空间。
市场的乐观情绪还反映在英伟达的估值上。虽然英伟达的股价今年已翻倍,但其市盈率已经从去年的60倍回落到39倍左右,表明市场对它的信心依然稳固,但投资者也更为理性和谨慎。
如果你想加入我们VIP社区,点击原文
订阅 https://StockWe.com/Tradesmax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
还有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美国大选就有可能出结果了。
根据美国选举日的常规做法,如果两党之间的开票差距非常悬殊,那么选举结果很可能会在选举日当天(即美国当地时间11月5日晚上)就公布。然而,如果两党的差距十分接近,尤其是关键的摇摆州的结果决定了胜负,那么结果可能会延迟到11月6日甚至7日,正如2020年那样,选举结果迟迟未出就是因为在关键的佐治亚州,特朗普与拜登的差距微乎其微。
在今年的美国大选中,哈里斯和特朗普,你更倾向于谁当选呢?如果抛开意识形态,仅从个人利益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取决于你身处的地理位置和财产状况。
如果你身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尤其是属于城市中产阶层,那么哈里斯可能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选择。
原因在于,特朗普目前已经公布的对外经济证策较为激进,特别是他多次表示可能会对中国加征高额进口关税,这一证策可能会在中国的中产阶层中引起较为严重的生存环境动荡。更为复杂的是,如果美国采取这样的“狠招”,其他国家很可能会采取报复性措施,比如大规模的量化宽松刺激证策。一旦这种连锁反应发生,缺乏有效投资渠道的中产阶层可能会承受最大的经济压力。
此外,特朗普对乌.克.兰战局的态度较为模糊,这无疑会增加他上台后全球局势的不确定性。如果他决定大幅减少对乌.克.兰的援助,可能导致乌克兰在抗击俄罗斯的战.争中更加困难,俄.罗斯则可能更坚定地继续“特殊军事行动”,这种情形可能将国际局势推向不可控的方向。而特朗普也可能反过来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甚至直接施压俄.罗.斯,要求其达成妥协,但这可能会引发俄.罗.斯的极端反应。
从纯粹的利益角度来看,支持特朗普胜选美国总统的中国人可能需要相当大的勇气——或者说“无私精神”,因为特朗普当选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增加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如果他当选,国际局势将变得更加复杂,尤其是中美关系可能进一步紧张。
与此相反,如果你身处美国,对哈里斯领导下的民主党极为反感,并决定支持特朗普,那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哈里斯与拜登执证团队在经济上一直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案。自疫情以来,拜登证府的一系列经济措施直接导致了美国当前的高通胀.
根据标普全球的警告,如果美国当前的经济证策没有及时调整,可能会面临更加严重的恶性通胀和滞涨的困境,这将加剧美国中产阶层的经济压力。对于那些依靠自身努力谋生、追求稳定生活的美国中产阶层来说,这一趋势无疑是一个警示信号。
从历史上看,里根总统曾成功带领美国走出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通过一系列经济刺激证策和税制改革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复苏。然而,和里根时代相比,哈里斯显然缺乏那种可以扭转局面的领导力和证策敏锐度。虽然她提出了一些针对经济困境的应对措施,但这些证策能否带来实质性的改善,尤其是在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全球挑战方面,仍然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对于美国中产阶层来说,哈里斯的证策选择几乎意味着放弃了对未来四年经济走向的控制。
哈里斯提出的一系列高福利证策和对非法移民的宽松态度,虽然可能在短期内获得一些低收入群体和新移民的支持,但其长远影响却可能加剧美国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压力。对于华人等特别重视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群体来说,哈里斯可能在处理非法移民问题时采取的过于宽松的证策,无疑会加剧美国中下层的就业困境和社区治安的恶化。在某些城市,犯罪率的上升和非法移民的涌入,可能对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对那些依靠稳定工作的中产阶层来说,哈里斯的证策无疑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简而言之,支持特朗普就像是在“押注一场豪赌”,而支持哈里斯则像是在“躺平”。
实际上,哈里斯的证治立场与拜登和奥巴马有很多相似之处,缺乏足够的个性化特色,且其背后代表的是一个泛中左翼联盟,结合了各种证治力量,从温和派到激进派不等。民主党试图通过此种方式去吸引广泛的选民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哈里斯的胜选将带来彻底的证治变革。她的当选更多是对现有证治体系的一种延续和稳步推进,而非一次根本性的改革。
因此,即便哈里斯获胜,现有的美国政治局面或许不会发生本质性的改变,相反,特朗普的当选可能代表了对当前一些过于激进证治倾向的反制,尤其是在他推崇“美国优先”和保守主义价值观的背景下,这样的选举结果可以被看作是美国社会内部分裂的某种反映。
然而,尽管特朗普的支持者对他充满信心,认为他能够带领美国走出困境,但是我对于他的连任能否如他所希望的那样稳操胜券仍心存疑虑。在特朗普任内,他的对华强硬证策确实在国内外形成了广泛支持,尤其是在中国以及一些反对激进左派的群体中,特朗普被视为一位捍卫保守主义和传统价值观的领导者。特朗普直言不讳的风格,以及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反思和应对,让他在部分选民眼中成为证治中的“异类”,这种反叛的形象在支持保守主义的群体中尤其鲜明。
然而,特朗普所代表的自由保守主义思想与中国国内的相关思潮之间存在一定的时差,许多国内的支持者可能未能充分理解这一点。美国自由保守主义的潮流并非一成不变,经过几年的激烈碰撞和证治变革,特朗普所代表的保守派力量在共和党内部并未处于绝对优势。
与2016年相比,特朗普的自由保守主义现在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分歧。随着全球证治格局的变动和美国国内党派力量的博弈,共和党内的传统力量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证策存在明显对立,部分共和党人逐渐倾向支持哈里斯,尤其是在那些以稳定和中立为目标的选民中。特朗普的支持者虽然热衷于推动这种“美国优先”的理念,但这并不代表美国社会的大多数人都认同这种路线。尤其是在美国社会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保守主义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此外,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可能低估了美国证治体系的复杂性。在美国,总统虽然拥有强大的证治影响力,但许多证策的实施往往受到立法机构、司法系统以及党派内部斗争的制约。在特朗普的任期内,他在一些证策领域,尤其是对华证策方面的强硬态度,虽然赢得了部分选民的支持,但也面临着国内外日益复杂的局势,尤其是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的内外证策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在全球经济和地缘证治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特朗普是否能够再次突破重围,成为一位“证治救世主”,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因此,尽管特朗普的支持者相信他能够通过加强宗教保守主义、民族主义等手段来扭转局面,然而如果哈里斯最终胜选,这可能意味着自由保守主义的“特朗普热”逐渐降温。
无论如何,未来几年的证治走向将深刻影响全球格局的变化,无论是特朗普的回归,还是哈里斯的胜选,都会在国内外形势中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选举结果不仅决定了美国的未来,也对全球证治和经济的稳定性产生了决定性作用。
大胆预测一下,今年美国大选的结果可能会让很多国内支持特朗普的朋友大吃一惊。美国的自由保守主义和国内的思潮,实际上存在着一种“时差”。有些理念和潮流,在美国已经经历过了热潮,而在国内,许多人依然怀揣着极大的热情,预判特朗普将“稳赢”。然而,热情并不能代替美国人投票的决定,最终的结果可能会让这些预期变得大相径庭。
但即使特朗普此次落败,也不必过于悲观,因为这并不意味着自由保守主义的终结。事实上,特朗普的失败可能恰恰会成为自由保守主义在美国的重生契机。
若特朗普失利,共和党将迎来彻底告别“特朗普热”的时刻,这个思潮将摆脱被个别人物捆绑的局面,重新回归更加理性和中立的阐释方式,更容易被中产阶层所接受。自由保守主义将吸纳来自这一时期的动能,迎来新一轮的整合与复兴,由更具广泛号召力的代言人继续推动它的发展。
正如历史中的许多故事所示,凯撒遇刺之后,才有了奥古斯都的崛起。在一些走入死胡同的争论中,前主角的退场往往意味着新生的开始。换个视角换个表达,也许正是历史之神最喜欢的编剧方式——让过去的主角谢幕,换上一个新的面孔,以全新的方式重新讲述那段历史。
本周,美股科技巨头Meta、微软、亚马逊和苹果即将揭晓最新财报——谁能带来市场的爆发点?谁又将露出隐忧的端倪?本期视频,我们将深入分析四大科技巨头即将发布的最新财报,并锁定三大核心看点!
第一大看点:资本支出走向
在当下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中,巨头们的巨额投入是否真的物有所值?Meta、微软在AI上的投入能否撬动新一轮增长?亚马逊在零售领域的投资将如何影响其市场表现和未来的回报?
第二大看点:AI投资的回报率
巨头们纷纷砸下巨资,AI投入到底能否变现?Meta和微软的AI投入是否已开始带来收益?这次财报季将是市场对AI产业潜力的一场“检验”。
第三大看点:核心业务收入增速
在广告、电商、云计算上,谁能顶住增速压力、脱颖而出?Meta的广告表现是否依旧强劲,Meta与谷歌的广告之争将如何发展?亚马逊能否在这一领域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苹果能否在核心业务上带来新惊喜?
为提供这次深度解析,我们投入了超过30小时的调研时间,精心梳理了每家公司的历史数据和市场趋势,全方位覆盖了市场走向与未来潜在的爆点。这份深入的财报解读绝对不容错过!欢迎邀请你的小伙伴一同关注!
大家好,这里是美股投资网,由前纽约证券交易所资深分析师Ken创立的频道,专注人工智能,挖掘美股投资机会,旗下AI量化金融终端–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每天追踪机构主力资金买卖情况,多空情绪,在这个免费公开的页面上,https://www.stockwe.com/StockData 我们看一下这几家公司财报前,机构在股票暗池,大单的交易情况,比如我们搜AMZN,有一个机构28日在暗池通道卖出了9亿美元的正股。今天我们AI量化终端就监测到META,有一个机构交易员买入302万美元,行权价590美元的看涨期权Call,通常超过100万美元的看涨期权都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META财报
我们先来看META(周三盘后)。在全球数字广告市场,Meta作为重要参与者,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用户行为的变化和竞争环境的加剧,Meta的广告收入不仅反映了其市场策略的成功,也体现了公司整体财务健康的关键。根据分析师们的预测,Meta在第三季度的广告收入将达到394.65亿美元,同比增长17.3%,环比增长2.96%。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Meta在行业中的强劲表现,也揭示了其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相对优势。
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Meta旗下应用的用户总数已达到32.7亿,年增长率为6.5%。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数字是所有应用的独立用户总和,意味着如果一个用户同时使用Instagram和Facebook,则仅算作一个每日活跃用户。这一数据清晰地展示了Meta在吸引新用户方面的成效,尤其是WhatsApp在美国的用户数量已突破1亿,Threads也达到了2亿。整体来看,Meta的多平台战略在用户增长上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数字广告领域的领导地位。
用户的参与度直接影响广告收入,Meta在这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Meta利用AI技术和跨平台推荐算法来提高用户活跃度,不仅增加了广告的展示量,还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想象一下,Instagram上有50%的内容和Facebook上30%的内容都是AI精心推荐的。这样一来,用户不仅能更轻松地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还会更愿意停留和互动,进而提升广告的转化率。凭借在AI整合和货币化方面的领先,Meta无疑在广告定位上保持着竞争优势。
目前,Meta的广告主数量已超过1000万,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这与YouTube以大型品牌广告主为主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广告价格是衡量广告需求强度的重要指标,但不能仅孤立地看待它。广告市场是一个供需市场,供应反映广告展示量,而需求则显示有多少广告商希望购买这些展示。
当广告价格和展示量同时上涨时,Meta的实力得以充分展现。过去三个季度的数据显示,自第二季度末以来,Meta的每千次展示成本(CPM)稳步上升,第三季度的Facebook CPM均价已达到11美元,较6月份上涨了约10%。这不仅表明Meta的广告规模在快速增长,也显示出单位广告价值显著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竞争优势。
在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中,Meta正迎来广告收入的增长机会。证治广告预算通常充裕、曝光率高,这将直接推动Meta的广告收入。根据市场分析,Meta在2024年大选期间的证治广告收入有望显著增加,特别是在其平台上,广告主能够对用户群体进行精准投放。
与此同时,谷歌在搜索广告领域继续发挥强大的优势,预计在2024年,其证治广告收入将高于以往,巩固其在数字广告市场中的主导地位。相较之下,亚马逊虽然在电商广告上崭露头角,但在证治广告领域的份额仍相对较小。
资本支出是Meta当前面临的一大关键挑战。华尔街预计,Meta在2024年的总支出将达到960亿至990亿美元。这一庞大的支出虽表明了公司对技术投资的信心,但也引发了对财务健康的担忧,特别是在Reality Labs部门持续亏损的背景下,投资者不禁质疑:如此巨大的投入是否能够带来相应的回报?这对Meta的长期战略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Meta对资本支出的新预期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和长期技术投资上。2023年的实际支出为309亿美元,而此次上调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是Meta对未来市场竞争的积极回应。尤其是在AI技术领域,Meta显然在为广告的精准投放和用户体验打下基础,试图通过技术进步来提升竞争力。
此外,Meta计划在2025年部署英伟达的Blackwell平台,这将进一步推高资本支出。这不仅是一项技术投资,更是对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的战略布局。AI的深度应用预计将提升广告精准度,进而推动持续的收入增长。然而,关键在于这种增长是否足以抵消高支出带来的压力。
如果Meta能在2025年将支出控制在预期的下限,运营利润率就有望超过40%-42%的目标。这一指标将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有助于评估Meta在技术进步与财务健康之间的平衡。
当然,关于第四季度的管理层指引也非常重要。不过,说实话,Meta的CEO扎克伯格在“讲故事”这方面远不如马斯克,以前也因为沟通不佳而导致股价暴跌。所以,我们得好好看看他在财报发布会上会怎么展望未来,给出哪些指引。
微软财报
接着我们分析微软财报(周三盘后),作为一家市值超过3万亿美元的公司,微软在多条业务线上展现出更强劲的增长动能。而支撑其增长的核心力量,源于它独特的生态、稳健的财务和前瞻性的资本布局。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微软强大的生态系统。微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生产力与商业流程”和“智能云”深度整合,形成一个高度协同的整体。想象一下,用户在微软的生态中,能够跨产品、跨平台享受到无缝的体验。这种整合不仅提升了用户忠诚度,还增加了用户切换到其他平台的难度。换句话说,进入微软生态的用户,往往会发现离开的成本非常高。这种高效的用户黏性让微软不仅能够保留原有客户,还能通过交叉销售进一步提升业务收入。
反观亚马逊,尽管它的AWS是全球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占比约为32%,但其业务相对集中,缺乏微软那种跨领域的整合优势。微软的云业务与其他核心产品紧密结合,使得Azure在服务场景和客户体验上更具吸引力,为微软建立了深厚的“护城河”。
在财务表现方面,微软在最新的财报中显示,营收继续保持双位数的同比增长,EBITDA利润率也在稳步上升。市场普遍预计,本季度微软的营收将增长14.2%,每股收益同比提升3.72%。
智能云领域尤其值得关注,上一季度Azure的营收达到了285.15亿美元,同比增长19%。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微软在云业务领域的领导地位依旧稳固。尤其是与OpenAI的合作,为Azure引入了AI的强劲增长动力,使得AI对Azure增长的贡献持续上升。
随着增长势头的增强,我们需要关注微软的资本支出。虽然EBITDA和营业现金流表现令人满意,但微软的自由现金流利润率在过去八年中维持在25%左右,这引发了市场的担忧。预计在2024财年,微软的资本支出将达到500亿美元,并可能在2025年进一步增加。这让人对微软未来的利润产生疑虑,特别是公司是否能充分利用这些投资。
尽管微软在数据中心和AI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大,但与Meta、谷歌和亚马逊相比,微软在有效回报这些投资方面似乎缺乏“杀手级”应用。其他竞争对手依靠强大的广告业务和推荐引擎,能够灵活调整策略,持续推动收入增长。
虽然微软推出了Copilot这样的核心产品,但目前看来,只有GitHub在商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我们美股投资网团队认为,AI助手去自动操控电脑,是微软苹果谷歌接下来必争的一块大蛋糕,具体就是直接让AI感知电脑屏幕上的内容,你能直接语音或文字告知AI,让AI直接帮你操作电脑的日常任务,比如用户可以要求AI自动打开邮件,根据邮件内容,去到对应的数据库,登录账户并下载报告,并把报告通过邮件发给你老板,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现在提供办公室流程自动化软件是公司UiPath (代号PATH),但前提需要人编辑好每一步的流程。
接下来,有两个关键问题值得深入思考:首先,随着AI的普及,企业对人工岗位的需求可能会下降,这可能会影响传统按座位收费的软件市场潜力(TAM)。其次,微软能否成功将Copilot等AI项目全面落地,并真正实现其产品的“2.0升级”,也将是一个重要考验。如果这些战略未能如预期顺利推进,微软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压力可能会加大。
亚马逊财报
我们先来看看亚马逊的零售业务。聚焦零售回暖,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亚马逊如何精准把握消费者心理,还揭示了更广泛的经济趋势。消费者支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而亚马逊的表现直接反映了市场活力。
数据显示,美国9月份的零售额达到7144亿美元,环比增长0.4%,同比增长1.7%。随着消费信心提升,这一回升趋势有望进一步促进亚马逊的销售增长。预计在Prime会员推广和各类促销的带动下,亚马逊的零售业务将在财报中继续展现稳健增长。
据我们美股投资网最新得到的消息,本月底亚马逊计划推出新低成本店面,并对商家的产品实施严格的价格限制,显然是在激烈的零售竞争中寻求新的突破。通过直接从中国广东工厂发货,亚马逊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加快配送速度,进一步增强市场吸引力。
这一策略无疑会对包括TEMU、沃尔玛等在内的竞争对手构成威胁。TEMU凭借其低价和多样化的商品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而沃尔玛等传统零售巨头也在加大力度,以迎合价格敏感的市场需求。亚马逊的低价策略可能会促使这些竞争对手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市场份额,比如调整定价策略或增加促销活动。
然而,实施严格的价格控制也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和商家的利润,特别是小型卖家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亚马逊在追求低价的同时,需要妥善平衡与商家的关系,确保在吸引消费者的同时,也能维持平台的健康生态和商家的可持续发展。
不过,亚马逊的主要增长引擎依然是云计算部门AWS。尽管AWS在此前七个季度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最近三个季度已连续反弹,本季度增速加快至19%。尽管Google云和微软Azure的增速分别达到29%,AWS的增长基础更高,营收达到263亿美元,占总收入的18%,且营业利润率高达36%。这表明亚马逊在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持续努力已经取得成效。
在广告业务方面,亚马逊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预计第三季度广告业务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0%,这一趋势标志着亚马逊在数字广告市场的崛起,逐渐打破了Meta和谷歌的双头垄断。亚马逊通过将人工智能整合到广告工具中,提高了广告投放的精准度和效果,推动整体业务的增长。这种技术创新使亚马逊能够在数字广告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当然,亚马逊的广告业务也面临潜在风险,特别是高成本内容(如NBA等版权)的整合可能对利润率产生压力。然而,亚马逊在仓储和配送网络中大力投资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帮助其建立强大的护城河,为未来几个季度的利润扩张奠定基础。这样的投资策略不仅降低了运营风险,还增强了亚马逊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苹果财报
华尔街预计苹果第四财季(7-9月)营收将达到943.16亿美元,同比增长5.38%;每股收益1.53美元,同比增长4.85%。iPhone销售在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后,预计将于本财季恢复增长。
苹果已连续六个季度实现营收和盈利双超预期,服务收入屡创新高。然而,大中华区的iPhone销售表现不如预期,市场对此稍有担忧,但库克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增长潜力依然充满信心。
高层表态显示,AI有望成为iPhone销量的新推动力。预计第四财季营收增速将与第三财季相似,服务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而新品的财务影响将在2024-2025财年Q1销售旺季中显现。
此外,苹果近期发布的新操作系统和AI功能,以及计划推出的搭载M4芯片的Mac电脑,将进一步增强其在PC市场的吸引力,强化苹果生态系统。AI若能有效提升产品价值和用户粘性,不仅能推动服务收入增长,还将为股价提供长期支撑。
总体来看,AI功能的短期财务影响可能有限,但投资者对苹果AI战略的信心将体现在股价上。随着旺季的来临和市场对新品的期待,苹果股价未来几个季度有望稳步上扬。
上周,我们团队花了30个小时研究并预测特斯拉Robotaxi会大跌,果不其然,发布会当天,特斯拉股价直接暴跌10%!我们的付出没有白费。
本期视频,我们再度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做调研,虽然视频更新不快,但保证每一期都是最有价值的。本期视频将分析火爆的板块:核能发电,科技巨头们纷纷布局,我们精选了几只最具代表性的个股,逐一分析他们的财务指标,增长前景、估值、技术壁垒等,一定要看到最后。
根据投行机构在今年5月发布的数据,到2030年,美国的数据中心电力消耗预计将占全国总电力的9%,几乎是现在的两倍。这意味着未来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几乎不可避免,因此各大科技公司正在寻找更为稳定且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
在这种背景下,核能脱颖而出。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显示,核能是目前最为可靠的能源来源,每年能够提供93%的最大电力输出,同时没有二氧化碳排放。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核能的供电稳定性分别是它们的四倍和三倍。因此,核能被视为应对未来电力需求挑战的关键选项,尤其在数据中心这样的高耗能行业中尤为重要。
上个月微软与CEG签署了一份为期20年的电力购买协议,计划重启三哩岛核电站,这座曾经关闭的核电站将专为微软的数据中心提供电力。微软的这一举措显示出,它正在通过长期规划,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积极迎接即将到来的能源挑战。
谷歌也紧随其后,宣布与核能初创公司Kairos合作,计划购买6到7个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总容量达到500兆瓦,以满足其数据中心和AI业务的能源需求。通过这一布局,谷歌希望即使在未来电力紧张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其关键业务的稳定运作。
甲骨文的策略更加直截了当。其董事长透露,甲骨文正在设计一个需要超过1000兆瓦电力的数据中心,并计划通过三座小型核反应堆提供动力。这表明,核能已成为甲骨文未来扩展计划中的关键能源来源。
本周,亚马逊也在迅速行动。他们宣布将投资开发小型核反应堆,并与多米尼能源签署协议,在北安娜核电站附近推动这项技术的落地。此外,亚马逊还计划在华盛顿州建设四个X-energy反应堆,以满足其在2030年代末的能源需求。这些项目表明,亚马逊正通过前瞻性的投资,提前为未来的能源转型做好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微软投资的CEG,正是我们半年前视频介绍了三只必买的电力股的其中一只,当时CEG 184.85美元,现在已经上涨到279.8美元,涨幅约为51.37%。
另外一只VST,当时价格为69.65美元,如今已飙升至135.69美元,涨幅高达94.82%。
最后是NRG,从68.60美元上涨到91.29美元,涨幅达到33.08%。如果你对这三只电力股感兴趣,可以去看我们之前的视频。
这些科技巨头们的提前布局,无疑是给投资者指明了投资的新方向,那就是投资核能公司。接下来,我们美股投资网将为大家介绍几只与核能相关的股票,并深入探讨它们在当前市场的表现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大家好,这里是美股投资网,由前纽约证券交易所资深分析师Ken创立的频道,专注人工智能,挖掘美股投资机会,旗下量化AI金融终端–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每天追踪机构主力资金买卖情况,多空情绪。
核能初创公司OKLO
第一家公司是OKLO,一家专注于开发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的初创公司,也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公司,为什么呢?
OpenAI创始人兼CEO,ChatGPT 之父山姆奥特曼在2015年,就投资了OKLO,并担任董事长,认为其“最有可能实现先进裂变能源解决方案的商业化”。同时,贝索斯、比尔·盖茨和彼得·蒂尔等科技和投资大佬也为OKLO提供了资金支持。这些顶尖投资者的参与,不仅为公司带来了资金保障,也增强了市场对其技术和发展前景的信心。
其次,OKLO专注于新一代快堆技术,其推出的反应堆功率范围从15兆瓦到50兆瓦,采用液态金属反应堆技术。这种先进技术不仅具有高效率和稳定性,还能有效满足未来对清洁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相较于传统核反应堆,OKLO的设计更加紧凑,适用于更多应用场景,拓宽了市场潜力。
此外,OKLO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美国能源部的四项成本分摊奖励,显示出政府对其技术和项目的认可。这些政府支持不仅有助于降低项目风险,还为公司吸引更多合作伙伴提供了信心保障。
在成本结构方面,OKLO的“奥罗拉动力站”反应堆的15兆瓦版本预计成本约为7000万美元,平准化度电成本在80-130美元/兆瓦时之间。这一成本水平与峰值燃气电厂和海上风电相当,使得OKLO在竞争激烈的能源市场中具备潜在优势。随着清洁能源需求的上升,低成本、高效能的核能方案必将受到市场的广泛青睐。
OKLO在商业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已与南俄亥俄多元化发展计划签署协议,计划在美国能源部Piketon场地建造第二和第三座商业电站。此外,公司还计划建造超过50座反应堆,总容量将超过700兆瓦。这些合作不仅提升了OKLO的市场地位,也为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周三,OKLO股价飙升超40%,我们的美股大数据量化交易系统在开盘25分钟内通过突破上行模型就扫描到它,当时的价格仅为13.68美元。如果那个时候入场,利润已经超过25%。
与此同时,专门提供核电站燃料公司LEU也在11点57分时发出信号,当时价格为71.6美元,周三收盘时涨至79.82美元,利润达11%。这模型我们打算在下个月让全球粉丝免费使用。
对比分析NNE,SMR,CCJ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另外三家在核能领域非常重要的公司:NNE(微型核反应堆的先行者)、SMR(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技术的领先者)和CCJ(北美铀矿市场的佼佼者)。我们将比较它们的技术优势、市场潜力和财务状况,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它们在核能市场中的定位和未来前景。
技术优势与市场应用
首先,NNE专注于开发微型核反应堆。他们推出的“ZEUS”和“ODIN”两款产品,不仅代表了尖端技术,还展现出很大的市场应用潜力。这些反应堆体积小、成本低,能够灵活满足电力需求,特别适合偏远地区和军事基地等需要可靠能源解决方案的地方。NNE的技术在基础设施薄弱的区域特别有吸引力。
而且,NNE通过旗下的子公司建立了高含量低浓缩铀(HALEU)燃料制造设施。这一前瞻性布局不仅保障了未来的燃料供应,也为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当前对清洁能源需求高涨的情况下,NNE的创新技术无疑会推动其市场占有率的持续增长。
接下来是SMR。凭借其模块化设计和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的安全认证,SMR成为全球首个通过此类认证的小型核反应堆设计。它的技术允许多个模块灵活组合,以满足不同的电力需求,这不仅大幅降低了初期的资本投入,还为未来的电力扩展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这项技术在电力需求高、资源稀缺的城市环境中尤其适用,促进了电力基础设施的快速扩展。同时,SMR还积极与地方政府和电力公司合作,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实现更高效的能源生产和管理。随着大家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关注不断加深,SMR的市场前景显得相当乐观。
至于CCJ,它虽然不直接制造反应堆,但在铀市场中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全球最大的铀生产商之一,CCJ拥有Cigar Lake和McArthur River等全球最高品位的铀矿,形成了强大的资源优势。随着全球对核能需求的不断增长,CCJ将直接受益于市场对铀的持续需求。
CCJ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铀资源的开发与供应,这不仅保障了自身的市场份额,也为全球核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考虑到铀资源的稀缺性和对核能的依赖程度,CCJ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力将更加突出。
产业布局与市场前景
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方面,NNE表现得相当出色。通过HALEU燃料制造设施的建设,NNE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为整个行业提供燃料支持,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预计到2030年,NNE的核心产品将实现商业化,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行业预测显示,微型核反应堆的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内显著增长,NNE有望在这一过程中占据重要市场份额。
SMR的市场前景同样看好。美国国会最近通过了法案,拨款支持SMR项目建设,这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一政策支持将大大促进SMR的商业化进程,预计市场需求将随之激增。同时,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重视为SMR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会,尤其是在那些寻求实现低碳排放目标的国家和地区。
CCJ作为一家成熟企业,其稳健的财务状况为市场地位提供了坚实基础。公司在铀市场的强势表现和多元化布局,让它能够有效应对市场变化。随着铀供应紧张的局面加剧,CCJ在未来的“核能复兴”中有望占据重要位置,成为投资者的优质选择。
财务健康与市场前景
谈到财务健康,NNE作为初创公司面临资金和技术成熟度的风险,市值大约为6亿美元。但好在有强大的投资背景和政府支持为其融资提供保障。一旦技术和市场预期实现,未来的收益将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回报。相比之下,SMR则展现出更为稳健的财务状况,市值达到17亿。凭借安全认证和政策支持,SMR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预计未来的收入增长将主要依赖于成功的市场推广和广泛的应用场景。
与此同时,CCJ的财务健康状况则非常强劲,市值达到240亿美元,每股收益为0.44。凭借高品位铀矿的稳定供应和多元化的业务布局,CCJ的韧性得到了进一步验证。随着铀价格的上涨,公司将直接受益,为投资者提供了较高的安全边际。总体来说,NNE和SMR在商业化进程中仍面临挑战,尚未实现盈利(它们的市盈率均为负数),而CCJ凭借稳健的财务基础和市场地位,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高的安全边际。
市场机遇与挑战
NNE的市场机遇在于其灵活的技术解决方案,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清洁能源需求。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市场对可再生能源关注的加深,NNE有望在未来获得更多项目机会。然而,作为初创企业,NNE需要在资金和技术成熟度上不断努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SMR则站在政策支持的风口,技术推广为其带来了良好的市场机遇。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也给其发展带来了挑战。为保持市场领先地位,SMR需不断创新并优化商业模式,以应对新兴技术和竞争对手的威胁。
CCJ在铀市场中的强势地位为其创造了市场机会,但地缘政治和环保政策的变化可能对其产生不利影响。CCJ需要保持市场敏锐度,迅速适应市场变化,以应对未来潜在风险。此外,全球铀价格的波动也将对CCJ的盈利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公司市值最大,营收最多的是CCJ,26亿美元,显示出其在铀市场的强大地位。其次是LEU;而投机性最大,风险最大的是OKLO和NNE,因为他们这两个公司都没有营收,OKLO 到2027年才建好核电站,才开始有营收。现在上涨就是一个炒作,或短线的投机。
好了,你会选择哪只股来投资呢?欢迎加我们美股资深分析师Ken的微信号 Maxfund 沟通记录。
美股周三收高,道指创收盘历史新高。道指涨337.28点,涨幅为0.79%;纳指涨51.49点,涨幅为0.28%;标普500指数涨27.21点,涨幅为0.47%。
市场迎来了摩根士丹利强劲财报,投资者并关注美国总统大选对股市可能产生的影响。高盛大幅上调2024年底的标普指数目标。
今天有三大“前沿科技” 板块走势极度强劲,分别是太空卫星,量子计算,美股核电概念股集体暴涨40%。
Oklo Inc. (OKLO) +41.97%
NANO Nuclear Energy Inc. (NNE) +37.85%
NuScale Power Corporation (SMR) 40%
Centrus Energy Corp. (LEU) +26.2%
为了发展大型数据中心,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工智能与云计算需求,美国科技巨头们已纷纷盯上了清洁能源核能来发电,根据斯坦福人工智能研究所发布的《2023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OpenAI的GPT-3单次训练耗电量高达1287兆瓦时,相当于3000辆特斯拉Model Y跑满20万英里所耗电量。
10月16日周三的消息显示,亚马逊宣布已与弗吉尼亚州的电力公司 Dominion Energy 代号 D签订协议。弗吉尼亚州的公用事业公司 Dominion Energy 签订协议,探索在 Dominion 现有的北安娜核电站附近开发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SMR)。核反应堆不产生碳排放。
SMR 是一种先进的核反应堆,占地面积较小,可以建在离电网较近的地方。与传统反应堆相比,它们的建造时间更短,因此可以更快投入使用。
“AWS首席执行官马修-加曼说:"我们看到,未来几年将需要千兆瓦级的电力,而风能和太阳能项目不足以满足需求,因此核电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此外,SMR 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它将成为一种安全、易于制造、体积更小的新技术。
弗吉尼亚州拥有全美近一半的数据中心,其中弗吉尼亚州北部的一个地区被称为 “数据中心巷”(Data Center Alley),大部分数据中心位于劳登县(Loudon County)。据估计,每天全球 70% 的互联网流量都要经过 “数据中心巷”。
Dominion Energy在弗吉尼亚州的服务范围内为 452 个数据中心提供约 3,500 兆瓦的电力。其中约 70% 位于数据中心巷。据 Dominion Energy 称,单个数据中心通常需要约 30 兆瓦或更大的电力。该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鲍勃-布鲁在最近一次季度收益电话会议上说,该公司现在收到的单个请求功率为 60 兆瓦到 90 兆瓦或更大。Dominion 预计,未来 15 年内电力需求将增长 85%。AWS 预计新的 SMR 将为弗吉尼亚地区带来至少 300 兆瓦的电力。
其他科技巨头布局核能
据美股投资网了解:
最近谷歌也从核能初创公司Kairos power购入拟建的6-7个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SMRs)的电力,总容量达500兆瓦时,以支持其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的能源需求。
上个月,微软和Constellation Energy 代号CEG 签订了一份为期20年购买电力的协议——三哩岛(Three Mile)协议,重启2019年关闭的三哩岛核电站,将所有发电量卖给微软。
同样是9月份,甲骨文(ORCL)董事长Larry Ellison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宣布,公司正在设计一个数据中心,预计需要超过1千兆瓦的电力,而这将由三座小型核反应堆为其提供动力。
此外,两只我们之前交易过的太空卫星股 ASTS 和 RKLB 继续出现大涨16%
ASTS 我们之前35美元锁住利润,文章回顾
RKLB我们目前仍旧持有它2025年的看涨期权
当时我们在 6美元买入 RKLB,现在已经接近翻倍
另外,量子计算IONQ也大涨17%
我们今天AI选股再现神威!获利15%
14.5美元买入,一直涨到17美元,涨幅15%!VIP会员们赞不绝口!
截止今天,美股大数据的AI选股模型,12笔交易全部赢利,累计利润100%,复利258%,数据真实,绝无虚假,过往文章可以查阅。
美股投资网旗下的美股大数据推出3年以来,今年订阅会员人数暴增,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加 530%,营收增加787%。
我们团队坚信,只要我们把产品越做越好,喜欢我们的人会越来越多,而且我们可以自豪说,目前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去深度分析美国股票提供给全球华人投资朋友的,全球就只有我们一家。而且,没有任何其他家做得比我们好,比我们公司大,历史比我们公司久。而且,我们免费开通美股大数据强大的扫描功能全球投资者使用。
我们一切按照华尔街投行的标准!实时每分钟追踪整个华尔街机构主力资金买卖美股情况,每天资金流入流出,包括股票暗池通道的下单,机构大宗交易大订单。背后交易的机构包括:华尔街顶级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共同基金,公司内部交易员等。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StockData 个股分析功能,永久免费使用
美股一开盘,美股大数据量化AI终端立即选出了UVXY和富途FUTU,因为他们都满足了5颗星。UVXY是看跌大盘的指数,我被AI的智慧震惊到,人工智能是怎么知道今天美股大盘要一路狂跌的?
我们也是在开盘后20分钟,才知道美国白宫一名高.级官表示,有迹象表明,“伊朗正准备对以色列发动弹道导弹袭击”。
而AI是在一开盘5分钟就立即提示入手UVXY在26.5美元,一路上涨到28.2美元。
而AI选的第二位是富途 FUTU
在低位进场后,FUTU今天大涨12%
AI选股排在第3位,只有4星,连5星不到的SOXS,看跌半导体的指数ETF,今天都涨了8%
根据美方评估,这次袭击的规模至少相当于今年4月中旬伊朗对以色列发动的大规模打击。
我们也是第一时间推送信息给全部VIP
美国军工股 LMT 和 NOC等军火供应商大涨4%
其中,我们监测到LMT的看涨期权暴涨14倍!
昨天文章我们分享持股 CAPR,今天继续逆势暴涨 18%
文章回顾:美联储打压市场预期!多只股爆涨50% CAPR DUO UXIN
但我们考虑到大盘太差,立即提示VIP社区,设置好止.损点,锁住利润,落袋为安!
我们CAPR共赢利55%,VIP会员赞不绝口,好爽!
盘中,纳斯达克一路狂跌超2%,油价持续拉升,WTI原油期货涨幅扩大至4%,现报70.87美元/桶。
就在大盘大跌之时,又是美股投资网做日内短线炒底的机会,当别人恐慌我们就贪婪,我们抓准特斯拉的支撑位置,提示VIP社区250美元抄底特斯拉,仓位30%,截图曝光
同时,在特斯拉大跌4%的时候,也提示买了看涨期权Call
随后特斯拉一路反弹,从250美元反弹到258美元
我们看涨期权赚35%!爽!
历史上最大的粉丝福利来了!免费使用!!
感谢大家15年关注美股投资网,今天10月1日2024年,我们对全球粉丝免费开放:我们研发多年的美股大数据量化AI金融终端 StockWe.com 上面的个股分析,实时资讯等多个强大功能!
我们打造出全球首个每分钟实时追踪整个华尔街机构主力资金买卖美股情况,每天资金流入流出,包括股票暗池通道的下单,机构大宗交易大订单。背后交易的机构包括:华尔街顶级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共同基金,公司内部交易员等。
同时更新机构在全部上市公司的评级情况,让你看到机构对于个股是如何改变观点的,当股价上涨但资金不断流出,你就知道机构在悄悄出货,股价早晚会跌。如特斯拉7月30的黄色箭头。
我们辛苦付出,诚意满满,值得你点个赞!
除此以外,你想加入我们VIP社区,
订阅 https://StockWe.com/Tradesmax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
连续两次成功预测英伟达财报的我们,有信心再次准确预测英伟达周三(8月28日)盘后的Q2财报
因为我们持有近300万美元仓位的英伟达,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在上面分析,以免漏掉影响财报的关键因素。
我们团队研究完之后,将分析结果录制成视频并发布微信公众号,分享给大家,不求别的,点个赞就已经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
先说结论,我们依然看涨英伟达财报,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包括监测华尔街机构仓位变动,主力资金买卖情况等全方位深度揭秘英伟达的发展趋势和AI行业遇到的瓶颈等问题。一定要看到最后,不容错过!
英伟达暗池大单买盘爆量
先上干货,一切以数据说话,
根据美股大数据平台StockWe在8月22日的数据,在财报预期这一板块,我们的工程师帮大家统计好要公布财报的全部美股公司正股和期权大单的多空分布,能让投资者一眼就看到财报前,机构在英伟达上面是如何布局的。画面中看到,英伟达在过去5天里的大基金们在暗池买入了29亿美元的正股,卖出11亿的正股,买入量是卖出量的2.5倍以上,什么是暗池呢?暗池是股票市场中的一个隐蔽交易场所,专门为处理大额订单而设计,目的是避免这些交易在公开市场上暴露,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市场波动。这意味着,暗池中的交易往往代表着大资金的真实意图。
如果你想查看截止到今天的最新数据,可以登录美股大数据官网订阅VIP。
AI投资驱动英伟达增长
我们最近和很多硅谷的AI从业人员,讨论AI 处在什么阶段?美股投资网团队一个很深的体会是:全球 AI 大模型目前还处在大基建的初期,也是通用AGI 基建的早期阶段。
为什么基建很重要?过去4G、5G 和智能手机都是一种基建,只有在电信基建完成后,才有了短视频和移动支付应用的大爆发;现在AI还没有大爆发,主要原因是算力不够,为什么ChatGPT 5迟迟不发布,就是因为GPT 4都要训练100天,GPT 5要训练多久,还是个未知数。
而有能力去做GPT 5级别的公司,屈指可数,有这资金和人才包括美股科技7巨头里面的6个:苹果、微软、谷歌、Meta、特斯拉、亚马逊等
所以,我们去观察这些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的资本支出直接推动了英伟达订单的增长。根据我统计科技巨头们财报上的数字,开销总额超过了4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AI相关项目。这对英伟达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这也意味着英伟达营收的稳定增长和市场份额的进一步巩固。这也否定了市场上关于“AI热潮退潮”的悲观看法。
我在上一期视频也分享过,前谷歌CEO施密特在斯坦福演讲中,无意泄露了AI行业的机密,他透露,大公司正在寻求数百亿美元的资金来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他们表示需要100亿、200亿、500亿甚至1000亿美元的资金。这些大公司的资金需求很可能部分是为了采购英伟达的芯片,以满足其在AI应用和计算能力方面的需求。
此外,根据法巴银行的估算,AI芯片需求已经占到大型数据中心资本支出的40%到45%,2024年AI芯片市场的规模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凭借在GPU市场的主导地位,英伟达无疑将成为这一市场的主要受益者。
展望未来,AI市场的增长潜力更加显著。预计到2030年,其规模有望增至3500亿到40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26%。尽管其他公司也在进入AI芯片领域,但英伟达已经建立了牢固的技术优势和生态系统,使得其市场地位在短期内难以被撼动。
盟友SMCI揭示AI服务器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
在深入探讨英伟达的市场表现时,SMCI也展现了其在AI服务器市场中的巨大潜力,英伟达与SMCI的紧密合作,不仅帮助两家公司在AI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功,更预示着未来的增长机会。英伟达的GPU作为SMCI服务器的核心计算引擎,赋予了这些系统卓越的性能,而SMCI则通过其先进的硬件平台,将英伟达GPU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SMCI最近发布的2025财年收入预期显示,预计将达到260亿至300亿美元,相比于2024财年的149.4亿美元,直接翻了一倍还要多。这一现象不仅证明了SMCI自身的迅猛发展,更反映了英伟达在AI服务器市场中不可撼动的地位和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SMCI已经成功将英伟达的旗舰产品—H100 AI芯片,与其8U直接液冷(DLC)系统紧密结合。这一创新的结合进一步巩固英伟达和SMCI在全球AI市场的领导地位。
英伟达业绩三大亮点
根据市场最新预测,英伟达在2024年第二季度的总收入预计将达到28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5%。这一预测与公司先前发布的业绩指引基本吻合,预计收入将在280亿美元左右,上下浮动2%。在盈利方面,市场预计每股收益将达到0.60美元,同比大增141.45%,这是基于US GAAP会计准则计算的结果。
英伟达的业务主要分为四大板块,而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数据中心业务,尤其是其在AI领域的广泛应用。分析师们预计,到2024年第二季度,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将达到24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如果这一预测准确,那么数据中心业务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将进一步上升至86.8%。虽然与上一季度相比,占比提升的速度有所放缓,但这一业务对公司整体收入的重要性依旧显著。
另一方面,英伟达的游戏业务收入预计为27.93亿美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将从上一季度的10.16%降至9.72%。虽然英伟达近年来积极推动AI技术在消费级显卡中的应用,并希望在未来提升这一业务的表现,但短期内,游戏业务的收入增长仍可能相对平稳。
总体来看,数据中心和游戏业务共同占据了英伟达收入的绝大部分,合计超过95%。只要数据中心业务保持稳健增长,而游戏业务表现稳定,公司整体业绩表现就大致能够符合市场预期。由于去年同期的基数较低,本季度预计的三位数增长率并不令人意外,而且这一增长大多已经体现在当前股价中。
不过,从我的角度来看,本次财报中,有三个值得特别关注的亮点,远比单纯的按年增长百分比更有意义:
首先,是总收入的环比增长。目前市场预测的环比增长大约是10%左右。如果英伟达能实现双位数的环比增长,那将是公司增长动力的有力证明,这对持续的市场表现至关重要。
其次,是毛利率的表现。上季度,英伟达的GAAP毛利率为78.4%,而管理层预计本季度毛利率将在74.8%左右,浮动范围为0.5%。虽然这一预期的下降早已被市场消化,但如果实际毛利率超出预期范围,将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对股价产生积极影响。
最后,是管理层对Q3的收入指引。股价反映的是未来的表现,而近年来英伟达每次发布的下季度指引都显著高于市场预期。如果这次指引再次超出预期,股价可能会进一步上涨。
回顾过去六个季度,英伟达每次都超出了预期。即使市场不断调高对英伟达的期望,英伟达依然能大幅超越。这一势头很可能在即将公布的财报中延续。芯片业务利润率的提升,加上数据中心和AI需求的强劲增长,都预示着英伟达可能再次交出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成绩单。这种持续超越市场预期的表现,正是投资者对其充满信心的原因。
而关于上个月视频,我们就精准预测过,英伟达短期见顶,长期见底
我们的逻辑是:未来 5 年之后,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将达到 2 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这里的 2 万亿指的是整个 IT 基础设施的规模,即同时涵盖了 CPU 和 GPU,现在存量的数据中心规模大概在 1 万多亿,每年有大概 2000-3000 亿的增量,5 年后就会达到 2 万亿美元左右的规模。
在数据中心规模达到 2 万亿后,就会出现:现在硬件的使用周期一般是七年左右,如果以 7 年作为一个替换周期,那实际上每年的替换率有 15%。正常情况下,每年的增长大概是高单位数,也就是 7-8% 左右,所以15%的替换周期加上高单位数的自然增长,那每年就会有近 20% 的替换加增长的一个市场空间,随之也会带来一个 4000 亿的 Capex 的空间。
过去的每个时代,最头部的企业都占到了 70-80% 的价值量,并且今天来看英伟达的护城河非常宽、也很值得市场的信任,所以我们认为英伟达仍旧可以占到 75% 的价值量,也就是说,它可以达到 3000 亿美元的收入体量。
目前英伟达的净利润率是 45-46%,随着规模扩大,它的经营杠杆会进一步体现,所以我们认为它有机会达到 50% 的利润率,也就是 1500 亿的数据中心盈利。
数据中心之外,再叠加上比如自动驾驶,Gaming,以及它在帮很多企业开发的数据中心业务等等,我们认为英伟达肯定是可以达到 5 万亿的。值得强调下英伟达在自动驾驶上的布局,英伟达可能是除了 Tesla 之外在自动驾驶上投入第二大的公司,我们认为这一点其实是被市场忽略了。
接下来我们分享一下长期看好英伟达的投资逻辑:
投资逻辑1:相信“强者愈强”的规律
回顾过去十年,美国股市的科技股表现惊人,而真正驱动这个增长的,只有那顶尖的1%。2013年,美股有约1700家科技公司,总市值为4.2万亿美元。今天,这个数字已经攀升至20万亿美元,而这个飞跃几乎全由少数几家巨头推动。这些公司无一例外精准抓住了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这两大技术变革浪潮。因此,我们的策略也很简单明了:紧跟大趋势,重仓那些引领潮流的巨头。
毫无疑问,AI领域将诞生下一代的科技巨头。大语言模型的崛起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英伟达就是背后不可忽视的力量。未来的科技巨头,很可能就是今天的英伟达。
投资逻辑2:AI是未来十年科技投资的主线
回顾过去两年中大语言模型(LLM)的发展,AI显然将成为未来科技投资的核心驱动力。自从ChatGPT横空出世,AI不仅引爆了话题,更显著拉动了美股科技股的增长。2023年,美股的七巨头表现得有多猛?他们的增长幅度早就把标普500的其他公司甩在了身后。每一位巨头都在积极布局AI,并从中获益,尤其是英伟达。
我们对比了多个市场指数,发现自ChatGPT发布以来,AI技术含量越高的指数表现越好。甚至把纳斯达克100的科技板块单独拎出来比,结果还是一样:AI加持的指数更出色。
有人说,AI初创公司很有创新力,能不能撼动现有巨头的地位呢?短期来看,难度非常大。想想看,智能手机未来3到4年内仍然是核心的个人设备,很多AI消费产品现在还不足以取代它们。而且,初创公司高昂的运营成本也让他们很难与已经建立起成熟商业模式的科技巨头抗衡。
因此,我们认为,第一波AI浪潮的最大受益者仍将是这些成熟的科技公司。新一代由AI主导的公司崛起尚需时日,当下的机会更多集中在这些拥有深厚基础的企业身上。
投资逻辑3:AI将重塑商业模式
过去两年,我们团队在大语言模型领域的研究上投入了超过1万小时,也推出了全球首个美股AI大模型 StockWe AI 1.0,
在上周的AI选股中,挖掘了很多日内大涨股,比如ZM、ROKU、CAVA、ASTS等。美股大数据也将在下周免费开放很多功能给大家使用,记得保存好网址 StockWe.com。我们更是深入调研了大模型的实际应用场景。结果发现,许多硅谷的AI公司虽然在特定AI功能上有所创新,但几乎没有谁能打造出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闭环。说白了,他们更像是为传统巨头提供技术样板,而不是独立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即使是像OpenAI这样的领军企业,也难以摆脱巨头的影响:他们的GPU供应依赖英伟达,基础设施建设靠微软,而在企业级市场上,GPT还要借助微软的销售渠道。而面向消费市场的AI产品,往往只是智能手机上的一个附加功能。所以在AI的发展链条中,面向消费者的果实可能更多会被苹果等巨头摘走,企业市场的利润则更多会被微软等公司瓜分。
我们举几个例子,看看技术变革如何彻底改变公司的命运:
Adobe:在转型到云计算之前,Adobe只是个市值几十亿的传统软件公司。但转型后,公司的商业模式、市场规模、增长速度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今市值接近3000亿美元。
Netflix:最开始,Netflix只是个租赁DVD的公司,但它通过转型为流媒体服务,不仅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大幅增加了用户基数,还带领整个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市值也因此大幅增长。
这些成功案例让我们相信,AI也将带来类似的变革故事,尽管这一大幕尚未完全拉开。
最后,我们说一下英伟达财报的风险点
虽然英伟达即将发布的财报可能会带来新的惊喜,但投资者也需警惕其中的风险。如果财报表现出色,股价或许会再度上涨10%到15%;但如果出现哪怕一丝瑕疵,股价可能会面临10%到20%的暴跌,这一点并非没有先例——不久前的一次小小的负面消息,就曾让英伟达股价重挫20%。对于那些希望在短期内快速获利的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风险点。
不过,对于长期持有英伟达的投资者而言,情况则乐观得多。过去几年,英伟达凭借其芯片业务,将盈利能力推向了新的高度,而它今天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某一款产品或单纯的GPU硬件上。英伟达已经在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构建出了难以撼动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广为人知的CUDA软件平台,它还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强大的基础设施安装量、卓越的系统集成能力以及持续优化的能力。这些优势相互作用,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市场地位,使得英伟达在竞争中占据了独特的优势。
面对生态系统中的潜在问题,英伟达一贯采取积极应对的策略。该收购的就收购,该投资的就投资,无论是硬件还是整个系统集成能力,抑或是解决网络带宽问题,英伟达都在不断加固自己的壁垒。这种持续的投入和优化形成了良性循环,进一步稳固了它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因此,我们相信,英伟达有能力继续复制过去的增长势头,并在长期内释放出更大的价值。
好了,今天的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你对英伟达本次财报什么看法,你是否买的期权赌财报?
上个周末,前谷歌CEO 埃里克·施密特在斯坦福大学进行了一场关于如果更智能的重要讲座,在不知道全程直播的情况下泄露了“AI行业的高级机密”,其中就包括了英伟达接下来的重磅利好消息。
在他意识到这个讲座已经被直播后,脸色突然变得很难看,要求斯坦福下架视频。
但这份演讲全文已经被网友保存下来,在网上疯传,我们今天就来深挖一下,到底他泄露了哪些AI前沿的发展趋势,商业机密,这将如何影响到英伟达和AMD等芯片股今年的机遇和挑战!本期视频将逐一为你分析解读。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股投资网。由前纽约证券交易所资深分析师Ken创立的频道,成立15年,专注于挖掘美股投资机会。
我们先来看施密特揭露的两条真相:
真相一:AI产业链的高素质和技术壁垒
施密特曾帮助谷歌从一家搜索引擎小公司成长为全球科技行业的领导者,执掌谷歌长达十年之久(2001—2011),并在董事会任职至2019年。
施密特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一开场就直言不讳地探讨了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垄断地位。他向在场的学生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什么英伟达的市值高达2万亿美元,而其他公司却依然陷入困境?”他指出,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巨头,甚至像OpenAI这样的顶级公司,都必须依赖英伟达的硬件资源,这种依赖市场让整个AI产业链对英伟达“苦不堪言”
施密特进一步解释道,如果有无限资金,任何人都会选择英伟达的B200芯片,因为它的性能更快。然而,即使AMD已经开发了ROCm ,完全可以替代CUDA,市场上却无人使用。这表明,在英伟达的技术垄断下,竞争对手即使有能力,也难以撼动其市场。他认为,英伟达的成功在于其能够快速适应并满足AI发展的需求,这与其他公司相对缓慢的进展形成鲜明对比。
现场在座的学生,几乎的设备都在使用英特尔的芯片。英特尔曾经确实拥有垄断地位。但是,英伟达现在拥有垄断地位,施密特并推测英伟达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依然会主导AI领域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英伟达现在可以到2万亿到3万亿市值未来有可能更多。
他还预测,未来人工智能行业将进一步两极分化。资金雄厚的科技聚会将投入巨资建设数据中心,而软件公司可能会逐步从开源转向闭源,以巩固他们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几乎粉碎了AI普及化和开源造福应用开发者的美好愿景。
施密特坦言,开源就是不赚钱、开源就是奉献。开源虽然在科技历史上曾带来巨大贡献,但在大模型领域,开源模式难以维持。训练成本太高,很多公司无力承担。没有几个能像Meta那样持续投资,即使是他投资的Mistral即将更新的第三个版本很可能是闭源的,因为训练成本太贵了,他们需要收入。
在谈到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竞争时,施密特指出,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正在进行中,需要大量的技术资本人才和政府的支持。富者愈富、穷者恒穷。这是一场强国之间的游戏。他特别提到,“中国已经快速崛起,美国需要加大投入来保持主导地位,是美国政府禁止英伟达芯片出口到中国,这样的优势让美国领先了几年。”
要知道,施密特早就不是一个“企业家”,而是一个活跃在美国政界的掮客,而且是鼓吹中国科技威胁论,直接参与美国对中国科技行业制裁打压策略,并且从中牟利的最典型人士。
此外,施密特对全球主要国家在AI领域的表现进行了点评。他认为,由于欧盟的监管限制,已经失去了科技创新的机会,法国虽然在努力,但德国实现有限,更是“无力回天”。相比之下,他认为中国是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而印度则是一个尚未明确分析的重要国家。
从开源经济的困境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施密特的言论不仅戳中了行业的痛点,也暴露了他对中美科技竞争的真实看法。
真相二:我们离通用人工智能(AGI)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资金和能源成为实现AGI的最大障碍。
施密特表示,大公司正在寻求数百亿美元的资金来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他们表示需要100亿、200亿、500亿甚至1000亿美元的资金。这些大公司的资金需求很可能部分是为了采购英伟达的芯片,以满足其在AI应用和计算能力方面的需求。
在OpenAI的“星际之门”项目中,预计将使用数百万个专用服务器芯片建设庞大的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机,而英伟达正是这些高性能芯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提供大量的高性能计算资源。OpenAI的CEO Sam Altman曾在宣传中提到需要1000亿美元来推进,但事实可能远不止这些。实际所需的金额可能达到3000亿美元,能源缺口太大。这些资金大部分将用于购买水电资源,而这正是美国在全球竞争中“卡脖子”的地方。
此外,星际之门超级计算机将是一系列超级计算机的第五阶段。项目的高成本主要与用于开发人工智能模型的高性能GPU的供应瓶颈有关,尤其是英伟达的芯片价格不断上涨,Blackwell B200 的售价在 30,000 至 40,000 美元之间。这进一步推动了整体预算的提升。
Sam Altman提出,美国需要尽早建立战略联盟,要么与水电资源丰富且劳动力便宜的加拿大加强关系,要么与富有的阿拉伯国家合作,争取他们的主权投资。
但光有钱还不够,建设一个耗资数千亿美元的数据中心,电力将成为最稀缺的资源。这意味着,在资金充足的前提下,还需要解决能源供应问题,这进一步凸显了AGI实现过程中的复杂性。
施密特之前提到过 CUDA 和英伟达的原因就很明显了。他曾透露,大型科技公司正计划对基于英伟达的AI数据中心进行巨额投资,建设成本可能高达3000亿美元。如果大量资金都涌向英伟达,市场的动向就会变得愈加明显。那你在股市上应该怎么操作自然心知肚明。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芯片,英伟达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实现了超过200%的营收增长。谷歌开发了一种名为张量处理单元(TPU)的芯片,可以与英伟达的处理器竞争,但仍处于早期阶段。另外,英特尔正在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得巨额资助,AMD也在努力建立自己的工厂。
施密特的坦率言论说明了英伟达崛起背后的推动力,以及该公司在始于2022年底的人工智能热潮中的核心地位。英伟达不会是人工智能领域唯一的赢家,但也没有太多其他明显的选择。他认为,那些能够在英伟达芯片和数据中心上大手笔投入的公司,将在技术上领先于无法匹敌的竞争对手。
施密特还反思了他的一些误判,比如曾经觉得英伟达的CUDA是一种愚蠢的编程语言,而如今CUDA已经成为英伟达最强大的护城河,几乎所有的大模型都必须在CUDA上运行,而只有英伟达的GPU支持CUDA,这是其他芯片撼动不了的组合。
然而,像CUDA这样的技术壁垒,是否意味着其他公司根本没有机会?施密特曾跟一位创业者聊过,表示他就在为难切换:是选择谷歌专门为AI定制的TPU,还是使用性能更强的英伟达GPU来训练他的语言模型呢?如果钱不是问题,他肯定会选英伟达的B200架构,但现实情况是,他不得不在这两者之间权衡。在现实中,英伟达确实带来了明显的优势。施密特还提到,尽管AMD也在努力追赶,试图通过软件将英伟达的CUDA代码转换为自家芯片的代码,但目前效果并不理想。
此外,虽然市场氛围被炒得火热,但从OpenAI今年上半年迟迟未发布GPT-5就可以看出,基础大模型的技术进展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即便资金充裕,技术的发展仍然步履维艰。
施密特还指出,当前AI行业的发展阶段与电力发展的初期有相似之处。在电力发展早期,电力并没有立即取代蒸汽机的生产力优势,而是经历了约30年的时间,分布式电源改造了工厂布局,推动组装系统的出现,再才开始了生产力的飞跃。AGI的发展同样需要社会的同步进化,不是某一家企业能够单独推动的。施密特强调他在期待一种新的软件编程方式,可能比现在的方式生产力提高一倍以上。
我们再来看一下施密特的其他观点:
1.现在的谷歌在AI领域输得一塌糊涂是因为谷歌的居家远程办公政策。
当施密特被问到:为什么谷歌失去了AI霸主地位,被OpenAI和Anthropic反超时,施密特直言不讳地表示原因在于谷歌员工“不够卷”。他认为,谷歌过于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员工早早回家、远程办公,导致公司在竞争中落后于拼命工作的初创公司。
施密特通过马斯克和台积电博士的例子强调,只有卷员工、逼得够紧,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施密特的此番话引发了巨大争议,尤其是他对于谷歌员工“不够努力”的批评。然而,如果真正去看一下他整场分享,会发现比这更重要的话题就在那摆着。尤其是,对于中国语境来说跟着硅谷讨论996本就不是在讨论同一件事情,而这场真心话里施密特其实说出了一大堆他对于中国和中国公司的真实看法。
施密特是谷歌的大股东。据报道,他依然拿着1.4亿Alphabet股票,价值240亿美元——谷歌的落后还是会影响他的收入,而作为前任领导,他选择把问题都甩到员工身上,哪怕今天几乎所有人讨论谷歌的落后时都会指向今天谷歌冗杂的官僚体系。他不知道吗,他也知道,但他得装糊涂啊。难道点名批评谷歌的CEO Pichai吗?
其实关于谷歌落后于open AI不仅是因为它不卷的问题,同时暗示了谷歌存在典型的大公司病。但其实,大公司病是许多大型企业都会面临的难题。
但是可怕的是,不管是中国还是国外,这里面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当一家公司或一艘大船足够庞大时,它的安全性往往比效率更重要。这样的巨轮要稳稳当当地驶向目的地,而不是一味追求速度,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礁沉没。这个道理大家都能明白。
实际上,大公司病中最可怕的并不是个别员工效率低下,而是公平问题。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每天工作5小时,另一个人每天工作10小时,但两人的回报却没有相应的差距,这种不公平才是导致公司运转失衡的关键所在。
2.AI竞赛:时间就是一切
施密特提到微软曾经雇佣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及其团队来负责人工智能的外包业务,最初他对此举感到震惊,甚至觉得简直愚蠢至极。然而,当今天微软在 AI 领域的表现遥遥领先于苹果时,他突然意识到,在人工智能的竞争中,时间与速度是决定一切的关键。显然目前大公司普遍都陷入了官僚化,美国的公司之间都在激烈竞速,更不用说中美之间了。在这场竞速中,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人才,我们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第2个关键点就是,当科技实力差距越拉越大时,军事实力的鸿沟也可能随之扩大。未来的战争不再是依赖地面部队、靠人海战术和火炮堆积的较量,而是以高科技武器和信息化作战为核心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战争形式将更加依赖于无人机、网络战、人工智能以及高精度导弹等现代技术的运用。信息化作战将成为主导,作战双方将通过网络和电子战手段争夺信息优势,破坏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和通信网络。一架价值 500美元的无人机轻松摧毁了一辆价值 500 万美元的坦克。
施密特的思路基本上集中在两件事上:一是通过人工智能,以复杂而强大的方式推动机器人战争的发展;二是降低这些“机器士兵”的成本。这种改变,将彻底颠覆传统战争的规则,使得未来的军事博弈更具科技感和成本效益。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我觉得反直觉的点,真正去促使美国创新的并不是他的体制,而是当他们看到一群坦克推翻了乌克兰的老人和孩子的公寓的时候,就大家萌生出来的那种反抗欲。可能所有科技的进步都源于军事冲突或者说科技的进步也会反哺军事冲突的演变。
总结一下,英伟达依然凭借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技术优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韧性。施密特的言论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芯片需求的强劲增长,反映了英伟达在未来科技生态系统中的不可替代性。展望未来,英伟达的技术垄断可能会继续深化。
鲍威尔是不是又想挨骂了?两年前被骂加息太晚,今年又被骂降息太晚了。美国民主党人正在向鲍威尔施压,要求他快点降息,别搞到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到时候选民就会把责任怪到民主党人身上,从而影响11月大选。美联储真是压力山大啊!
针对这些问题,美股投资网给大家做了一个小小的研究。研究结果让我非常震撼,我想,无论你是否认同我接下来要分析的观点,看完本期视频你都能够有所启发。
首先来看一下,周五让美股暴跌的两组重要经济数据。
投资者害怕的点是什么?一旦失业率抬头,就很有可能继续上升。失业率上升是经济萎缩恶性过程的一部分。人们失业会导致消费减少,从而导致企业削减开支,失业率会进一步上升。
萨姆规则
“萨姆规则”(Sahm Rule)是由经济学家克劳迪娅·萨姆(Claudia Sahm)提出,是基于失业率的变化来判断经济衰退的时机。如果失业率三个月移动平均值比过去十二个月中的最低值上升了0.5个百分点或更多,这就触发了萨姆规则。
一旦触发了经济衰退指标“萨姆规则”,如同彻底打开了经济衰退这一魔盒。自从美联储经济学家萨姆提出“萨姆规则”以来,该指标对于经济衰退的预测准确度可谓100%,自1950年以来的11次美国经济衰退中,“萨姆规则”全部得到印证。
所以,我们现在要慢慢步入经济衰退了吗?
不过我在这一堆坏消息中,找到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4.3% 的失业率因临时解雇人员增加 249,000 人而提高了 0.2%;这主要是由于飓风Beryl的影响。
这次高频龙卷风爆发主要影响了德克萨斯州东部、路易斯安那州西部和阿肯色州,时间为7月8日、美国国家气象局在7月8日发出了13次龙卷风警告,这是7月份单日发出警告最多的一次,超过了2005年7月6日飓风辛迪期间发出的67次警告。随后在7月10日影响了美国东北部内陆和安大略省。
7月份的飓风实际上影响到了美国南部、中部和东部的很多地区,继而导致了很多商家停业,临时工被暂时解雇。
当然,这只是7月失业率大幅上升的重要贡献因素,因为经济下行中,最先解雇的当然也是临时工!
部分市场认为,由于7月飓风的一次性因素影响,8月份的失业率很可能再次回落到4.1%。
这当然也是有可能的,毕竟一个月的失业率数据,只是单点数据;另外,非农7月增长11 .4万这个数据从绝对数本身来讲,并不是一个差到极点的数据(尽管远低于预期)。
这主要是因为此前美国移民大增,导致适龄劳动人口规模暴增,继而推高了保持失业率不变的非农就业数门槛,具体而言,在疫情之前,维持失业率的月度就业增长通常被认为在70,000到100,000之间。
换言之,如果美国移民数量下降了(目前正在发生,只不过移民数据公布严重滞后),那也会带动保持失业率不变的非农数的下行。
图:从美国边境管理局公布的非法移民拦载量来看,美国移民的数量确实正在下降中(橘红色线显示,今年关国的非法移民拦就量显著低于前两年)
尽管如此,这份以外的报告,还是让美国债券市场目前暗示,美联储应该更猛烈的降息,从原来预测9月降息25个基点,调高到50个基点。
看到这里,如果你觉得我们的文章对你有价值,请给我们点赞关注不迷路!
从美国人消费力的角度分析,美国是否已经进入了衰退?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消费龙头们公布的业绩是一个很好的量化指标。我们发现最近零售消费一蹶不振,而出行相关的行业却依然火爆,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消费密码?是美国消费者真的“变穷”了吗?还是说他们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股投资网!由前纽约证券交易所资深分析师Ken创立的频道,成立15年,专注于美国金融和财经分析,挖掘美股投资机会。
零售巨头的财报预警
近期有多项数据表明,美国的消费需求正在降温。
首先,美国二季度实际GDP年化环比初值为2.8%,几乎是第一季度的两倍,实现强劲增长,但这仍低于长期平均水平 3.18%。在消费支出方面,商品和服务均有所增长。其中个人消费年化增长率为2.3%,商品消费增速由-2.3%反弹至2.5%,而服务消费增速则从3.3%降至2.2%。
其次,零售销售数据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尤其是在大宗商品和非必需品领域。
最后,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出现了下滑,反映出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担忧增加。
图:消费者信心指数:
除了宏观数据外,正值财报季,消费龙头的业绩下滑同样预示着美国消费陷入困境。
零售巨头沃尔玛(Walmart)和塔吉特(Target)等公司在最近的财报中报告称,销售额增长放缓,利润率受到挤压。这些公司的管理层指出,消费者在应对高通胀压力时更加谨慎,减少了非必需品的支出。
同时,耐克(Nike)和苹果(Apple)等公司也在财报中提到库存积压和需求疲软的问题,进一步印证了消费者信心的下降和购买力的减弱。
此外,亚马逊(AMZN)刚刚公布的2024年Q2财报,显示出美国人的消费行为有了显著的变化,呈现消费降级迹象。
首先,尽管亚马逊的总收入有所增长,但营收和营业利润分别增长放缓至10%和91%,最大业务电商的销售放缓程度超出华尔街预期。特别是在某些高价商品类别中,如电子产品和计算机,这些产品的销售增长速度较慢。这表明消费者在高价商品上的支出更加谨慎,更倾向于购买日常必需品和价格较低的商品。
考虑到消费对美国GDP的贡献接近七成,消费需求出现疲软,引发了对美国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的担忧。
在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据了大约三分之二,而商品消费则占了三分之一。这表明美国人的消费行为中,更多的钱花在了服务上,如餐饮、娱乐、健康和旅游等方面,而不是购买商品。
近期支撑消费的两大支柱一高收入家庭和服务支出,一定程度上是重叠的。低收入家庭在食品、住房等基本必需品上的支出比例要高于高收入家庭。
以食品支出为例,食品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逐渐下降。这表明,高收入家庭在食品选择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低收入家庭则受限于预算,不得不将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具体来看,随着收入组别的提高,年度平均食品支出也显著增加。另外,据数据显示,收入较高的家庭往往更频繁地外出就餐,尤其是那些年收入超过50,000美元的家庭。收入较低的家庭虽然也会外出就餐,但频率相对较低。
外出就餐对应到服务消费上,而在家用餐则可以被认为是购买食品等必需品消费。
本文5000字,想要解锁剩余50%内容
请登录官网订阅美股大数据深度报告
https://StockWe.com/col/depth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