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美股英伟达5月财报预测,深度报告,坚定看涨 NVDA

作者  |  2024-05-19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我并不打算在英伟达财报前,卖出任何一股英伟达!

因为我们继续看涨这次财报的结果,预计营收和每股盈利都超预期,并且最关键的业绩指引,我们认为都会继续强劲超预期;

本期视频我们会提供很多有力的数据来证明我这观点,为了筹备这期视频,我花了整整七天做了大量的调研,阅读了多份研报,对比过往多次财报后股价表现和潜在风险,就是为了把误差缩减到最小。

周三美股盘后英伟达会公布财报,我们翻查了英伟达在过去几年的每股收益(EPS)的情况,发现,特别是从20221116日开始,英伟达已经连续5个季度都超预期,你要知道,202211ChatGPT还没出现,真正大爆发是在2023年的春季,时间节点很关键。随后每股盈利开始井喷式暴涨,是之前的2-3倍,原因就是人工智能GPU芯片大卖。

EPS-20240519065514

看完每股盈利,我们再深挖营收数据,截取彭博终端英伟达的营收,过去公布的21份财报,只有一次是低于预期的,令人钦佩。季度营收在人工智能加持下,从20亿一下子暴涨到200亿美元,足足涨了10倍,

bloomNVDA

而业绩指引,也是一样的稳步超预期。哎~,这里我们注意啦,最近3个季度,超预期的百分比逐渐缩小,从22%下降到单位数,是有超预期放缓的迹象,但这并不必过分担心,毕竟这已经比之前强太多了。那么推动业绩指引上行的因素有以下几大方面:

 

第一:微软、谷歌、亚马逊AWSMETA

这四家科技公司的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在云计算方面的资本投入高达1770亿美元,远高于去年的1190亿美元,而2025年将继续增至1950亿美元。这些投资将为英伟达的数据中心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提供动力,尤其是其下一代Blackwell AI芯片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

big4

这张图我们看到,数据中心占比营收从50%,一直飙升到80%AI仍然是英伟达的主要增长驱动力,并预计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数据中心的业绩将受益于对AI相关计算和网络的强劲需求,预计二、三、四数据中心收入季度环比增长分别为10%17%5%

Rev-break-NVDA

那为什么4大科技巨头愿意持续投入云计算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看到自家公司利润呈健康增长,客户对AI工具的需求推动了云计算服务的销售,并且继续看到对AI设备的重大支出迹象。

 

英伟达 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预览

展望即将于522日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英伟达提供了非常乐观的指引,预计营收将在235亿美元至245亿美元之间。以中位值240亿美元计算,这将代表同比大幅增长234%(环比增长9%)。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预测超过了市场共识预期约20亿美元。预计非通用会计准则下

GAAP毛利率为77%(环比增加60个基点),表现稳健。基于这些关键运营参数,分析师预计英伟达 2025财年第一季度的每股收益将达到约5.55美元,相比去年的1.09美元实现了惊人的409%同比增长。

 

华尔街分析师纷纷提高英伟达目标价


根据美股大数据Stockwe 多家机构提高了英伟达的新目标价。目标价格范围从11001350美元不等,预期涨幅从19.38%50.20%

富国银行上调了英伟达的目标价,称其数据中心业务可能大幅增长。该行分析师将英伟达目标价从970美元上调至1150美元。预计英伟达Q1数据中心收入将达到206亿美元,同比增长380%。该行表示,由于AI行业继续火爆,且英伟达的H100 GPU交货时间的缩短(约10周),叠加H200的初始出货等情况,意味着该公司业绩会继续高速增长。

机构KeyBanc表示,将公布的第一财季营收为244.7亿美元,每股收益为5.56美元。以John Vinh为首的分析师在一份投资者报告中写到:尽管预计下一代Blackwell GPU将在下半年推出,但需求暂停的迹象有限,预计英伟达将公布明显高于预期的第一季度业绩和第二季度指引。收益具有很好的风险回报比例,因此维持增持立场。

分析师对英伟达未来业绩增长潜力的高度信心主要基于几大关键因素:

产品供应与市场需求:

- H100 GPU的更好供应,以及中国对其H200 GPU的强劲需求,为英伟达当前季度的业绩提供了有力支撑。

- 即将推出的Blackwell系列GPU(预计今年下半年上市),尤其是B100B200,预计将从第三季度开始增加销量,并在第四季度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这两款GPU的(平均售价)比现有产品高出约40%以上,预示着更高的收入潜力。

技术创新与竞争力:

Blackwell系列GPU的推出,标志着英伟达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持续努力。这款GPU采用了先进的制程技术和设计,提供了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有助于英伟达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软件收入的增长:

英伟达的软件收入预计将在本财年末达到每年20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AI企业的强劲需求,以及英伟达在GPU软件生态系统中的持续投入。

 

过去财报公布后,股价波动规律:

这图是英伟达过往财报后股价的表现

earning

你会发现,如果是上涨,涨幅最近都超过14%,如果是下跌,也仅仅是跌1-2%。是不是觉得持股过财报更划算?

根据高盛最新的期权活动数据,截至到202451日,英伟达股票对第一季度报告的隐含波动反应约为13%。这意味着,如果英伟达超过市场预期并且,又或者发布比当前预期更为积极的指引,股价可能上涨约13%。另一方面,如果公司未能达到预期或某些评论引起市场困惑,股价可能下跌约13%。虽然这些数字是近似值,但它们为潜在投资者和现有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预期,即在522日财报发布时可能会发生的市场反应。

 

英伟达:AI和高性能计算的行业引领者

 

在高性能计算和AI领域,英伟达不只是参与者,而是引领者和规则制定者。它在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方面远超行业竞争对手AMD和英特尔,设定了业界标准。当前,无论是性能还是成本效益,AMD和英特尔都在苦苦追赶英伟达。

GPU市场上,英伟达通过其技术优势牢固控制了大约92%的市场份额,而AMD只能在剩余的8%的市场中苦苦挣扎。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竞争日益激烈,英伟达为MetaLlama 3大型语言模型提供了H100 GPU及全方位的软件和库解决方案,这种全面的合作模式不仅加深了与大客户的关系,而且显著提高了客户的转换成本,为英伟达筑起了坚固的竞争壁垒。

现实世界 AI”领域,英伟达的表现同样引人注目。马斯克近期透露,由于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出租车项目对计算能力的巨大需求,特斯拉将成为英伟达的第三大客户。到2024年底,特斯拉计划部署高达85,000块英伟达 H100芯片,这不仅突显了英伟达在技术上的先进性,也强有力地证明了其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

 

我们再从行业前景与可拓展市场入手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数据中心市场,这是英伟达的AI芯片主要使用的领域。2024年,数据中心市场的规模达到了3293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增长至4386.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6.56%。不过,数据中心包含很多方面,比如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和服务器本身,这些并不是英伟达的专长。

那么,如果只看AI市场呢?2023年,AI市场的规模约为1359.4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惊人的8267.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8.46%

再来说说英伟达的第二大业务板块——游戏市场。游戏市场分为云游戏和传统GPU两部分。云游戏通过GeForce Now提供。2023年,全球云游戏市场的收入约为43.4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25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80.49%。而传统GPU包括英伟达的GTX16RTX20RTX30等系列。2023年,游戏GPU市场规模约为36.5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以33.84%的年均增长率增长至157亿美元。

接下来是专业可视化服务,这是英伟达帮助客户最大化利用其硬件的一项服务。英伟达还推出了英伟达Omniverse,这是一个让用户可以构建虚拟世界仿真应用的平台。数据可视化市场预计在2024年达到98.4亿美元,并以10.95%的年均增长率增长,到2029年将达到165.4亿美元。

最后,我们来看看英伟达的汽车业务。这部分主要提供自动驾驶和车载座舱解决方案。英伟达的产品包括英伟达 Drive Hyperion,这里面有两个子类别:Drive AGX,这是一个全自动驾驶传感器参考设计;还有模块化Drive软件,适用于全自动驾驶、地图绘制和停车。

此外,英伟达还提供了基于Omniverse的英伟达 Drive Sim,用于数字座舱开发和全自动驾驶平台测试。汽车半导体市场在2023年约为762.8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增长至155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3.02%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英伟达当前的可拓展市场在2023年约为2300.5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1.02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49.28%,其中大部分增长来自AI领域。这显示出英伟达在中期和长期都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那么问题来了英伟达能否实现这些增长率?

英伟达最重要的业务领域是数据中心与AI以及游戏。关于数据中心,预计2024年的需求将保持强劲。例如,几乎完全用于AIHBM内存需求预计在中长期内增长约60%。这意味着AI领域28.46%的增长率实际上是非常保守的。

然后,谈到游戏领域,我认为真正的催化剂是云游戏,因为它为玩家提供了一种廉价的方式来玩高需求的游戏。这可能使得主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为PC现在也能够参与竞争。虽然80.49%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看起来已经很高,但相比两年前GeForce Now用户基数从约100万增长到2000万时950%的年增长率,显得相对较低。

此外,云游戏也是传统GPU的催化剂,因为那些要托管服务器的公司需要GPU来处理图像并将其传输给客户端。此外,英伟达可以提供更便宜的价格,因为它不需要支付其他公司的利润,因为用于这些服务器的GPU正是英伟达自己的产品,这确保了GeForce Now的竞争力。

最后,虽然专业可视化业务年均缩减了13.21%,但汽车业务年均增长达到了46.37%。换句话说,英伟达不仅有能力实现这些增长率,甚至可能超过预期。唯一需要关注的是专业可视化业务的发展。

 

有一点风险值得注意!那就是英伟达的估值问题

截至517日,英伟达的市值高达2.27万亿美元,而2023财年的营收仅为552.68亿美元。对比之下,苹果公司在同一财年的营收高达3833亿美元,是英伟达的7倍之多,但市值却为2.9万亿美元,难怪巴菲特不买英伟达,这一数据对比清晰地揭示了英伟达相对过高的估值。

苹果拥有多元化的产品线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其稳定的收入来源于iPhoneMaciPad、各类服务和可穿戴设备等多条产品线。相对地,尽管英伟达在AI、数据中心和游戏市场方面表现突出,其营收基数却较小,这主要是市场对其未来增长潜力的高度预期所致。

面对当前的高估值,英伟达的股票未来可能呈现两种情景:

- 持续增长阶段:如果英伟达继续在其核心市场如AI和游戏硬件领域展现出创新能力和市场领导地位,可能支持其当前的高市值,并进一步推动股价上涨。

- 增长故事失效:若英伟达未能实现预期的增长,尤其是在连续几个季度的财务表现不佳后,市场对其的看法可能迅速转变,导致股价大幅下滑。这种情况下,股价的历史高位已包含对公司未来潜在增长的预期,任何负面变化都可能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性抛售。

最近几周我们看到多家顶尖科技公司的财报全部都暴雷了,其中包括ASML、英特尔、AMDSMCI、和ARM

 

具体来看:

ASML417日财报后股价下跌了12.46%

英特尔在425日财报后其股价下跌了13%

AMD430日财报后其股价下跌了9%

SMCI在同一天(430日)财报后其股价大幅下跌了29.03%

ARM58日报告了其股价下跌了9%

那么周三盘后英伟达财报是否是一个例外?无论任何,我们是不会在财报前,卖出任何一股英伟达的!因为我们VIP社群的持股成本在500美元附近。

最坏的打算是,即使英伟达出现大跌也没什么可怕的,因为你看SMCI大跌后没过几天都能大幅度反弹起来,更何况是英伟达,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头羊,其长期价值和市场地位不会因一次不理想的财报而动摇。它绝对会在之后很短时间内迅速反弹回来,所以持仓英伟达的小伙伴,大可不必担心。

最后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CEO黄仁勋的风格,他在每次财报发布会,他的发言都是充满动力和自信,很少给出消极的话语,总能给咱们投资者注入一针强心剂。

如果你对以上分析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评论区留言,我会一一回复,你对英伟达本次财报什么看法,你持股英伟达成本是多少!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海底捞美股上市IPO

作者  |  2024-05-17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张勇和他的另一半舒萍再次点燃市场热度,海底捞家族企业迎来第四次IPO,子公司特海国际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这不仅意味着更多美味的商业版图,也标志着味蕾和资本的双重享受!

特海国际美股IPO募资5267万美元,股价开盘涨38%,收涨14%,标志着海底捞转变策略:放弃直营模式,转向加盟制,并开启了新一轮店铺扩张计划。特海国际去年营收飙升23%,逆转前四年亏损局面!

 

在美股市场逐渐趋缓之时,一家中国新晋公司展现出惊人表现。

美东时间517日周五,海底捞旗下子公司特海国际以股票代码HDL在纳斯达克上市,开盘价高达27美元,比IPO发行价19.56美元高出38%HDL股价一度冲至30美元,日内涨幅飙升至53.4%;但随后在早盘回落至19.8美元,涨幅收窄至不足1.3%。然而,随后又再次扩大到10%以上,最终以约14%的涨幅收报22.29美元。

 

海底捞此次在美国发行了269.27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每一股ADS代表10股新发行的普通股。根据港交所早前公告的换算比率,每股相关股份约为15.28港元,相较于上周五港股收盘价19.94港元,折价幅度超过23%。按照发行价计算,公司估值达到12.6亿美元。不计承销折扣及佣金与其他发售开支,本次美股发行规模为5267万美元。

此外,海底捞已授权两家承销商——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和华泰证券(美国)有限公司——根据绿鞋机制,在招股说明书发布后的30天内行使选择权。他们最多可再超额配售代表总面值为20.195美元的40.39万股相关股份,使募股总规模可能超过6000万美元。

特海国际财务表现

2023年,特海国际录得营业收入6.86亿美元,同比上升22.95%;归母净利润0.26亿美元,同比上升162.19%

 

根据2024年第一季度未经审核财务资料显示,特海国际的总收入同比增长16.6%,达到1.88亿美元,但期内录得净亏损450万美元。尽管如此,公司的翻台率有所提升,显示出业务正在逐步复苏。

特海国际主要经营海底捞在国外以外的餐饮业务,其中东南亚地区是其重要的市场。截至20231231日,特海国际在全球经营115家海底捞门店,其中70家位于东南亚。尽管海外业务尚未稳定盈利,但随着疫情影响的减退和消费复苏,特海国际的业绩有所改善。

2017年到2023年,按地区划分的海底捞餐厅数量

 

特海国际在招股书中表示,募集资金的约70%将用于扩大全球餐厅网络,约10%用于投资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约10%用于研发,以增强数字化技术在餐厅管理中的应用。公司明确表示,双重上市所募集资金的大部分将用于品牌提升和全球餐厅网络的扩张,同时投资于供应链管理和技术研发,以强化其全球运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特海国际的成功上市,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张勇夫妇的身家,并推动海底捞在北美市场的进一步扩张。公司表示,此举有利于扩大其股东基础,获得额外资本,提升其在国际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的企业形象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股份的流动性。特海国际将透过公开发售股份筹集更多资金,以提升品牌以及扩大全球餐厅网络。

特海国际冲刺美股是其发力欧美市场的重要手段。公司可以通过募集资金来助力海外业务。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

2018年以来,张勇夫妇陆续将海底捞、颐海国际和特海国际送上港交所,目前三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400亿港元。

 

双重上市

消弭了客观因素的影响,实现盈利的特海国际选择双重上市也是顺势为之,毕竟特海国际算是中餐出海中的龙头。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特海国际是第三大中餐餐厅品牌,按2022年收入计算,国际市场上最大的源自中国的中餐餐厅品牌。

特海国际募资所投向的方向,也为投资者看好。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特海国际作为中餐品牌海底捞海外业务的运营平台,在主要资本市场双重上市有助于海外推广,树立品牌形象、增厚品牌价值。

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类似于特海国际这类业务聚焦于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者会比较青睐,估值也可以给得比较高。

黄立冲分析认为,特海国际在海外投资者看来是一个国际化的中国餐饮品牌,那么投资者就会按照海外市场的标准来衡量这家企业,比如店址聚焦于哪些地区、市场竞争程度如何还有成长性怎么样。这些数据评估下来,特海国际表现还可以,个人比较认可分拆上市的做法。

 

突破瓶颈

除了现实的推动以外,特海国际能否通过双重上市描画新的增长曲线,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海底捞大中华区的增长曲线已经放缓,另一方面,作为中餐出海最受欢迎的赛道之一,火锅门槛并不高、竞争壁垒也难建立,特海国际必然要跑得更快一些,才能够坐稳霸主地位。

而在出海的火锅品牌中,特海国际目前是门店数量最多的连锁品牌,但其他的品牌也在猛攻海外市场。

据统计,小龙坎目前在海外也已经有34家门店,呷哺呷哺也在去年正式进入海外战场。

在这种背景下,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对特海国际寻求美股上市,都持相对正面的态度。投资者寄望,特海国际能在资本的加持下打开海外的非华人市场。目前看来,海底捞这类火锅品牌,主要的消费对象还是华人客户。

美国是海底捞重要的海外市场,顺利登陆纳斯达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开拓美国华人以外的消费市场。

 

道琼斯首次破4万点!OpenAI解散人工智能风险团队!

作者  |  2024-05-17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周五,美股三大指数开盘呈现小幅上涨态势,其中科技股较多的纳指开盘后半小时首先转为下跌。标普500未能在5300点上方稳定运行,开盘40分钟后随之下跌。

午盘前,除道指外,其余主要指数在涨跌间震荡不定。进入尾盘阶段,标普500指数恢复上涨态势,纳指也接近收复开盘至今的全部跌幅。

截至收盘,道指创出历史新高,上涨0.34%首次收于40000点上方,报收于40,003.59点。纳指小幅下跌0.07%,而标普500则小幅上涨0.12%

整体来看,本周道指累计上涨1.2%,连续五周呈现上涨趋势。标普500和纳指均接近于本周三创下的历史新高,本周分别实现了1.5%2.1%的累计涨幅,并且自2月份以来首次连续四周上涨。

作为三大指数中最老的指数,道指将自202210月开始的牛市推向了新的高度,体现出投资者之间的乐观情绪。本周的通胀数据以及经济的持续强劲,在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股大数据StockWe.com 追踪的BABA今日再次收高2.12%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的第一季度持仓报告(13F),《大空头》原型Michael Burry继续增持京东、阿里巴巴,并于一季度新建仓百度;另一位美国知名亿万富豪投资者、对冲基金传奇人物David Tepper也加倍押注阿里巴巴、拼多多、百度与iShares China Large-Cap ETF,同时新建仓京东。

散户抱团概念股热情消退

本周,游戏零售巨头GME股价遭遇剧烈波动。在迷因股热潮的推动下,GME股价一度在本周初飙升271%,但随后迅速抹去了部分涨幅。到周五,GME的股价暴跌20%,在过去三天的连续下跌中,公司市值蒸发超过80亿美元。尽管如此,GME的单周涨幅仍然维持在27%

公司最近达成的一项协议表明,GME可能会发行多达4,500万股新股票。此外,公司披露其第一季度初步净销售额有所下降,预计将在8.72亿至8.92亿美元之间,相比去年同期的12亿美元有显著减少。

根据Wedbush分析师Michael Pachter的分析,GME正在利用其股价的剧烈波动,通过高价发行新股来增强其资金储备,并努力调整其业务焦点,以期扭转其持续的经营亏损。

同时,AMC娱乐的股价本周也下跌了5.2%,随着整个市场的动荡走势。AMC利用股价上涨的契机进行了换股操作,以减少公司债务,并已完成之前宣布的股票发行计划。

Vanda Research的数据主管Giacomo Pierantoni指出,本周推动股价上涨的交易活跃度已明显减弱。他提到,过去两天GME的资金流入量约为500万美元,而周四AMC的资金流入量几乎为零,这表明散户投资者对这两只股票的购买兴趣显著减少。

 

OpenAI又迎人事动荡!

OpenAI内部大洗牌,不仅Ilya和他的亲信Jan Leike已经离职,他们共同领导的超级智能对齐团队也周五被证实解散。

本周二,曾在宫斗事件中参与解聘CEO Sam Altman,且是OpenA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的Ilya Sutskever前脚刚离职,几小时后,超级智能对齐团队的另一位联名负责人Jan Leike也官宣离职。

本周五,OpenAI证实,由Ilya和他的亲信Jan Leike共同领导的超级智能对齐团队已经解散。此后,该团队的研究工作将被整合到OpenAI的其他研究小组中。至此,一度几乎导致OpenAI分崩离析的宫斗事件终于尘埃落定。

周五,Jan Leike通过社交平台X分享了他离开OpenAI的一些原因。他暗示了与公司高层在核心战略方向上存在的长期分歧,这些分歧最终演变成了难以解决的问题。Leike指出,他领导的团队在推进研究项目和争取必要的计算资源方面面临了显著挑战,而资源的不足已严重妨碍了研究的进度和质量。

根据公开资料,去年7月成立的超级智能对齐团队专注于探索如何安全地开发超越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系统。这一研究的核心目的是确保通用人工智能(AGI)既能造福人类,又不会失控导致危害。OpenAI特别强调了对这类高级智能AI对齐工作的重要性,即确保AI的行为与人类的价值观和目标保持一致。为此,OpenAI成立了这一团队,并承诺提供公司20%的计算资源以支持其研究。

面对这一局面,OpenAI迅速作出调整。公司宣布,联合创始人John Schulman将担任未来对齐工作的科学负责人,同时任命研究总监Jakub Pachocki接替伊利亚担任首席科学家。这一调整旨在确保公司在追求AI技术发展的同时,能够更加注重安全和伦理问题。

美股投资网分析认为OpenAI的内部变动凸显了公司在平衡AI发展速度与安全风险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尽管公司努力整合研究团队以加强安全措施,但仍需解决资源分配、价值观冲突等问题。随着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OpenAI需要继续加强内部协作和沟通,以确保其AI产品能够符合人类社会的期望和需求。

美股投资网 是一家专门研究美国股票的金融科技公司,由前纽约证券交易所分析师Ken创立,联合多位摩根斯坦利分析师,谷歌 Meta工程师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配合十多年美股实战经验和业内量化模型,建立了一个股市数据库 https://StockWe.com/以追踪华尔街机构期权异动,暗池主力大单和每天突发新闻,挖掘潜力大牛股,发送美股实时行情、投资策略、交易技巧、公司研究报告、量化交易。

 

特斯拉股价告急?《大空头》原型预警暴跌超70%

作者  |  2024-05-17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根据《大空头》中的真实人物原型,资深交易员Danny Moses对特斯拉的未来发出了警告,预测该公司可能会经历一次重大股价调整。

Moses的金融生涯始于1991年,他曾经是分析师、经纪人,最终晋升为对冲基金经理。他因早在2004年就准确预见到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而名声大噪。现在,尽管特斯拉在创新科技方面取得显著进步,Moses依然坚持认为,这些成就并不能防止公司股价的大幅下跌。

Moses大胆预测跌幅至50美元

Moses大胆预测,他认为特斯拉的股价可能会跌至50美元,与当前171美元的股价相比,跌幅高达约70%

Moses在评估中指出,尽管特斯拉在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业务和AI项目上展现出雄心壮志,但这些高科技尝试实际上只是暂时掩盖了公司潜在的业务问题。

去年,Moses因对马斯克收购X公司的决策感到失望,并公开卖空特斯拉股票。他认为这次收购分散了马斯克对特斯拉的注意力,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已经下跌了近31%,这一表现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公司前景的担忧。

在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强调了自动驾驶出租车和AI计划,试图提振投资者信心。然而,Moses认为这些声明只是暂时转移了市场对特斯拉根本问题的关注。他警告说:马斯克正在裁员,并且他的核心业务似乎在走下坡路。他正在将注意力转向机器人出租车和AI等领域,但这种转型是否能够成功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华尔街对特斯拉持谨慎态度的原因包括交付量的不稳定性和行业前景的不明朗。此外,特斯拉还面临美国司法部的调查,以查明公司是否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宣传中误导了消费者和投资者。这些因素都为特斯拉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Moses进一步指出,特斯拉面临多个令人担忧的因素。其中包括马斯克决定裁减公司全球员工超过10%的决策、路透社最近报道的特斯拉证券和电信欺诈调查,以及Robotaxi项目的不确定性。他怀疑RobotaxiAI项目的长期可行性,认为这些项目最初的热情将随时间逐渐减退。

针对特斯拉的当前估值,Moses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将市值定为每股50美元,即1500亿美元的市值,是一个更为合理的估值。这位大空头投资者强调,特斯拉需要向投资者展示切实的成果,以证明其转型战略的有效性。如果公司无法兑现承诺,投资者可能会迅速失去耐心,进一步加剧股价的下跌压力。

Wayve获巨资,挑战特斯拉自动驾驶市场

Moses预计自动驾驶领域的创新者Wayve将对特斯拉构成显著威胁。他指出,Wayve在城市驾驶自动化技术上取得的显著进展,预示着其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

最近,Wayve宣布成功融资超过10亿美元,以推动其自动驾驶产品的深入研发。这一轮融资吸引了多家行业巨头的参与,包括英伟达、微软和软银,这进一步彰显了Wayve的市场潜力和技术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Moses通过一家专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对Wayve进行了投资,这也体现了他对Wayve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和信心。

PS:

电影《大空头》中的原型人物主要有以下几位:

1. 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 - 电影中由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饰演。他是Scion Capital的基金经理,因预见到次贷危机并从中获利而闻名。

2. 史蒂夫·艾斯曼(Steve Eisman) - 电影中由史蒂夫·卡瑞尔(Steve Carell)饰演。他是FrontPoint Partners的基金经理,通过做空次贷获利。

3. 贾里德·范尼特(Jared Vennett) - 电影中由瑞恩·高斯林(Ryan Gosling)饰演。他的原型是德意志银行的交易员Greg Lippmann,是最早预见到次贷危机的人之一。

4. 本·里克特(Ben Rickert) - 电影中由布拉德·皮特(Brad Pitt)饰演。他的原型是Cornell Capital的合伙人本·霍克特(Ben Hockett)

5. 马克·鲍姆(Mark Baum) - 电影中由拉尔夫·费因斯(Ralph Fiennes)饰演。他的原型是FrontPoint Partners的基金经理文森特·丹尼尔(Vincent Daniel)

这些原型人物都通过做空次贷相关的金融产品,2008年金融危机中获利。电影以他们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次贷危机的爆发过程。

 

沃尔玛(WMT)Q1财报获华尔街称赞:强劲势头将延续

作者  |  2024-05-17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考虑到经济背景,沃尔玛(WMT)周四发布了强劲的季度业绩,创下历史新高。这家美国零售巨头受益于追求低价的高收入消费者涌入和数字广告业务的增长。业绩公布后,华尔街分析师相信,沃尔玛的连胜势头将持续下去。

摩根士丹利指出,沃尔玛第一季度的业绩应该会激发人们对这家零售巨头占据市场份额、推动同店销售额健康增长的更大信心,同时还期望其能带来超常的营业利润率扩张和息税前利润增长。在零售支出波动的背景下,这两种情况在第一季度都得到了体现。大摩分析师Simeon Gutman表示,叙事正在发挥作用。

投资机构Gordon Haskett则表示,获得其“买入”评级的沃尔玛取得了近年来最好的业绩之一。虽然本季度有很多亮点,但分析师Chuck Grom表示,最大的惊喜是沃尔玛管理团队提供的EBIT美元flow-through指标好于预期,增长了13.7%,而销售增长了5.8%。

与此同时,杰富瑞指出,随着消费者便利性的提高,沃尔玛的市场份额继续扩大。该公司还印象深刻的是,沃尔玛的库存水平仍在控制之中。分析师Corey Tarlowe表示:“我们仍然相信,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可以推动有意义的销售、利润和多重上行空间。”

就Evercore ISI而言,在沃尔玛公布财报后,该公司仍保持“跑赢大盘”的评级。该公司警告称,美国中低收入消费者仍有可能经历一段动荡时期。然而,随着杂货店的反通胀可能企稳,SNAP的逆风开始循环,Evercore预计消费者需求将在今年下半年有所改善。主要的积极因素是,沃尔玛的流量、营收和市场份额都在增长,同时利润率管理得非常好。

不过,相比之下,华尔街分析师Justin Purohit则更为谨慎。他说,沃尔玛正在采取战略举措来吸引更多的购物者,包括近十年来首次开设新店,以及推出高端食品系列。但他警告说:“然而,这些举措的成本以及来自亚马逊(AMZN)、阿尔迪和克罗格(KR)的持续竞争,最终可能会赶上沃尔玛,并在未来几段时间内拖累其财务表现。”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微软(MSFT)自研服务器CPU下周部署-Azure“去红蓝”之路开启-

作者  |  2024-05-17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有媒体爆料称,全球云计算领域领导者微软(MSFT)计划在下周的Microsoft Build大会上向微软Azure客户们推出定制化的Cobalt 100这一款全新服务器CPU,作为公开化的预览版本,意味着微软届时将向 Azure云平台的用户们全面开放全新自研服务器CPU——Cobalt 100的调用权限。

在Build大会之前的分析师简报中,微软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业务执行副总裁Scott Guthrie直接将Cobalt与亚马逊AWS的自研服务器CPU Graviton系列芯片进行了比较,后者已经为开发者提供了好几年的服务。格思里表示,微软的芯片将比市场上其他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芯片的性能提高大约40%。据了解,Adobe、Snowflake等与AWS合作的科技公司已经开始使用AWS这种自研芯片。

微软去年11月首次发布了这一款名为“Cobalt 100”的自研服务器CPU芯片。这款全新的64位芯片基于Arm架构,具有128核,并且使用台积电最新的5nm制程工艺所打造,集成高达1050亿个晶体管,同时支持12条DDR5通道。微软强调,与市面上当前所有的ARM架构服务器CPU相比(目前主要是AWS Graviton系列),性能提高至少40%。

因此,基本上能够预见的是,未来蓝厂(英特尔)以及红厂(AMD)的服务器CPU采购规模将明显下降,这也意味着微软在服务器CPU这一领域可能愈发依靠自研CPU供应体系而不是进行外部采购。这一点与亚马逊旗下AWS云计算平台的策略类似,AWS已推出自研服务器CPU芯片AWS Graviton系列,逐渐取代英特尔和AMD服务器CPU。

除了Cobalt芯片,微软还将在下周向Azure客户提供AMD的MI300X AI加速器。尽管AMD(AMD)是全球最主要的GPU制造商,但在AI芯片领域的发展与扩张之势一直落后于英伟达(NVDA),但随着大型云计算服务商开始寻找英伟达昂贵且供不应求的H100/H200 等AI芯片替代品,以及AMD通过提供更好的软硬件协同体系支持开始在AI芯片取得一些进展,AMD MI300X现在也成为AI领域的热门基础硬件。Guthrie将其描述为“目前Azure OpenAI云服务产品中最具成本效益的AI GPU”。

微软还将在下周的Build大会上降低访问和运行大语言模型的价格,并且预览一个新的“实时智能系统”,该系统将允许实时数据流进入微软的数据分析系统Fabric。该系统将提供原生Kafka集成,并支持AWS Kinesis和Google Cloud的Pub/Sub数据流系统。

微软还将宣布与Snowflake建立合作关系。Fabric现在将支持Snowflake的Iceberg格式,这将实现“与Snowflake云数据仓库的无缝隙互操作性,并使Snowflake中的任何数据都能显示在Fabric中,反之亦然”。

微软与亚马逊AWS纷纷选择自研CPU,ARM架构成最大赢家

ARM可谓是最重要的芯片公司之一,它出售全球几乎所有智能手机移动端芯片最核心指令集架构的许可证,ARM架构集中应用于智能手机领域,但现在,ARM架构出现在电脑以及AI服务器芯片领域的频率同样越来越高。

英伟达自研的Grace CPU正是基于ARM架构,亚马逊的自研数据中心Graviton服务器处理器同样采用ARM架构,微软最新推出的自研定制化AI芯片Azure Cobalt 100这款一服务器CPU同样基于ARM架构打造,专门设计用于在微软Azure云服务器上运行云计算工作负载。因此,乘着这股全球AI投资热潮,ARM股价第一季度涨幅高达66%。

微软和亚马逊AWS纷纷选择拥抱自研服务器CPU模式,主要是为了在云服务器的整体性能、经营成本、灵活性和可持续性方面获得更大的优势,并通过深度集成硬件和旗下的各类专属应用软件,提供更加优化的云计算服务和AI解决方案。

对于微软和亚马逊这两大全球顶级云计算巨头来说,自研服务器CPU允许它们根据特定的云计算需求进行优化,从而在云和AI工作负载中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效率。从成本端来说,通过自研芯片,微软和亚马逊可以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优化成本结构,同时在硬件市场价格或供应数量大幅波动时保持稳定供应 。自研CPU芯片也微软和AWS能够快速响应技术变化和市场需求,深度集成旗下的各类专属应用软件(比如Azure OpenAI以及Azure Machine Learning),并且通过定制化设计和快速迭代,保持云计算平台效能全面领先于其他厂商。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嘉乐科技(GALE)拟纳斯达克上市-中国证监会要求说明是否存在股权代持

作者  |  2024-05-17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公示(2024年5月10日至2024年5月16日)》。中国证监会对嘉乐科技等5家企业出具补充材料要求。其中,证监会要求嘉乐科技说明股权架构、股权转让、经营合规等事项。据悉,5月13日,嘉乐科技(GALE)在美国证监会(SEC)公开披露招股书,拟在美国纳斯达克IPO上市。其于2023年12月21日在美国SEC秘密递表,老虎证券为其承销商。

具体来看,证监会请嘉乐科技就以下事项补充说明,请律师进行核查并出具明确的法律意见

一、关于股权架构,请说明(1)境内运营实体与公司层面股东持股比例不一致的原因,相关安排是否存在股权代持,并说明可能导致的股权纠纷、控制权稳定风险及应对措施;(2)关于境外搭建离岸架构和返程投资涉及的外汇登记、境外投资、外商投资等监管程序方面合法合规的结论性意见。

二、关于股权转让,请说明(1)景德镇众盛创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023年9月入股嘉乐科技的出资时间早于内部决策程序履行时间的原因及合规性;(2)境内运营实体德嘉宏智2021年11月、2022年1月、2022年4月股权转让的定价依据及合规性,是否存在代持、利益输送等情形。

三、关于经营合规,请说明(1)杭州权石科技有限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就相关贸易活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出具明确的结论性意见;(2)部分主要境内运营实体注册资本未缴足的原因及合规性,是否对公司业务运营和偿债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据悉,嘉乐科技作为一家电子设备批发商,主要涉及电子设备,包括移动设备、电视、空调和市场上其他高需求的电子产品。公司还销售其他产品,主要包括医疗用品、家具、非金属矿产品等。 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苹果品牌移动设备、小米品牌电视、美的品牌空调和小米智能手机。根据招股书,嘉乐科技计划以每股4至6美元的价格发行300万股股票,筹集最多1500万美元资金。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史上最大OCIO委托之一-高盛(GS)获得联合包裹(UPS)430亿美元养老基金委托

作者  |  2024-05-17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高盛集团(GS)获得了联合包裹(UPS)养老基金资产430亿美元的委托,这是同类交易中规模最大的交易之一。

高盛管理着约3250亿美元的此类养老金资产,周四宣布的投资授权令其更接近于在未来三到五年内超越竞争对手的目标。这些竞争对手包括Marsh McLennan旗下的美世、贝莱德和罗素投资公司。

咨询公司Cerulli Associates的数据显示,未来五年,为大量公司养老资金承担投资责任的规模达数万亿美元的全球业务——即外包首席投资办公室(OCIO)——将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基金经理们正把这个领域视为一个富有成效的收入来源。

高盛OCIO全球主管Tim Braude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一个更加复杂的世界里,从监管、经济和市场的角度来看,企业环顾四周,看看别人在做什么,并决定缩小对核心业务的关注。”

对高盛而言,OCIO业务是资产和财富部门的一个固定组成部分,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大规模收入来源。高盛的Marc Nachmann曾表示,为企业养老金计划和其他大型投资者运营这类投资组合可能特别有吸引力。Nachmann的任务是让该部门变得更有活力,提供更稳定的结果。

在美国各地,活跃的市场和不断上升的利率,已使一部分企业养老金——如联合包裹这样的固定福利计划——从过去承诺的昂贵遗产,变成了一笔意想不到的储蓄。

不断膨胀的资金池已经开始让企业财务主管和财务管理人员不堪重负,因为他们并不总是有足够的预算来建立一个内部投资办公室。他们也更愿意把时间和金钱花在公司业务上,而不是扮演理财经理。

这导致有大量养老金计划的公司转向外部管理,尤其是那些资金充足或资金过剩的公司。在美国,这些类型的养老金计划代表着2.5万亿美元的资产池,随时准备由高盛等潜在的外部公司管理。

来自联合包裹的资产(该计划的资金几乎全部到位)包括其美国和加拿大的固定福利计划,内部投资团队将于第三季度加入高盛。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华尔街新宠安进(AMGN)再发力:肺癌药物Imdelltra获批-引爆增长新引擎

作者  |  2024-05-17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在周四宣布了一项重大批准,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批准了安进公司(AMGN)的Imdelltra(通用名tarlatamab)作为晚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二线治疗药物。这一决定意味着,当患者在接受其他治疗(通常是化疗)后癌症继续进展时,Imdelltra将成为他们的新选择。

据了解,Imdelltra的批准基于其在临床试验中的表现,这些试验显示该药物能够减缓肿瘤生长,并显著延长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小细胞肺癌是一种侵袭性强、生长迅速的癌症,通常在诊断时已处于晚期。

安进公司指出,全球每年超过22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肺癌,其中小细胞肺癌约占15%,即约33万例。根据《癌症杂志》的研究,高达85%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疾病晚期,且美国目前约有 35,000 名小细胞肺癌患者。

小细胞肺癌的预后通常较差。美国癌症协会的数据显示,已经扩散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仅有3%能活过5年。所有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7%。

然而,Imdelltra的批准为患者带来了一线希望。例如,来自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林恩·贝尔(Lynne Bell),在其他治疗方法失效后,通过临床试验开始服用Imdelltra,并见证了肿瘤的显著缩小和疼痛的消失。

另一位幸存者,梅达·曼贾梅利(Maida Mangiameli),自2018年被诊断出患有晚期小细胞肺癌以来,已经实现了五年的病情缓解。她对Imdelltra的批准表示欢迎,认为这是对抗这一毁灭性疾病的重要一步。

安进公司的首席科学官杰伊·布拉德纳博士强调了新治疗方案的必要性,他指出“这只是最可怕的癌症之一,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Imdelltra的批准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领域带来了进步。随着这一新疗法的推出,患者和医疗专业人员期待它能为抗击这一致命疾病提供更多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安进首席执行官在本月初发表关于旗下潜在减肥药的乐观言论后,市场对该公司在利润丰厚的减肥药市场的前景产生极度乐观情绪。因此,错过了减肥药双雄“诺礼”股价狂飙时期的美股投资者以及全面聚焦于减肥药这一赛道的华尔街资管机构,试图在“华尔街新宠”安进身上抓住减肥药这一赛道新的历史性投资机遇。

虽然一种新型的药物上市可能需要数年时间,但对于正在寻找新的炒作催化途径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安进公司正在研发的新型抗肥胖新产品MariTide可以与目前的畅销减肥产品,比如诺和诺德推出的有着“减肥神药”称号的司美格鲁肽进行潜在竞争。

来自知名投资机构William Blair的分析师Matt Phipps表示“市场明显热衷于医药公司不断推出更多的减肥产品,并尝试推出与众不同的产品,这样即使你比领导者们的药物上市晚三到四年,你也能获得可观的市场份额。”在安进首席执行官发表乐观的言论后,他将该股评级上调至“跑赢大盘”。

来自瑞穗的分析师Salim Syed表示“这种狂热情绪往往是短期的。”这位分析师对安进保持“中性”评级。“现在是我们第三次看到这种情况,每一次,股票价格都最终趋于冷却。”

由于安进潜在减肥药的中期试验研究的详细数据要到今年年底才会公布,瑞穗分析师Syed认为热度过后没有任何积极的因素可以推动该股进一步走高。

Syed补充表示:“安进有责任证明,他们有一种化合物,人们愿意赋予这种化合物如此高的价值。”“如果这些数据不成立,该股可能会大幅下跌。”

不过,华尔街的大多数分析师则对于安进股价走势持浓厚看涨态度。机构所追踪的分析师中,超过一半的建议买入该股。来自William Blair的Phipps认为,尽管礼来以及诺和诺德目前占据主导地位,而且潜在的竞争对手正在竞相开发更新颖的治疗方法,但安进的MariTide仍具有多重畅销潜力。

Phipps表示:“市场希望从这样一款产品中看到真正有意义的上行空间,这可以给企业带来显著的长期增长趋势,以及营收和盈利上行空间。”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全球最大期货交易所欲推出“比特币交易”!-Coinbase(COIN)闻讯暴跌9%

作者  |  2024-05-17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截至周四美国股市收盘,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COIN)重挫超9%,至199.170美元,跌破200美元大关。此前有媒体在周四报道称,由于机构客户兴趣非常浓厚,全球最大规模的期货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可能即将向该交易所的客户提供比特币现货交易路径。

加密货币价格当天则普遍上涨。追踪包括比特币在内的市值最大规模20种数字代币的CoinDesk 20指数在过去24小时内上涨0.91%。比特币价格在最近一周涨超4%,继续从周三好于预期的美国通胀报告中获利。自今年年初以来,随着加密货币价格普遍上涨,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今年迄今股价涨近20%,第一季度单季涨幅甚至超50%,股价在第二季度初期因美联储降息预期退潮而大幅回调。

总部位于芝加哥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拥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是全球最大规模期货交易所以及金融市场的期货交易帝国。

从创立之初到现在,Coinbase因为其在美国最受信任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地位而获利丰厚,但如果芝商所正式加入进来,这种优势可能会被彻底改变。投资者们开始担心,一旦芝商所这种庞大体量的传统金融巨头开放比特币交易途径,Coinbase等加密资产交易所可能面临非常严峻的竞争形势,并且Coinbase等交易所的各种优势在芝商所面前可能荡然无存。

芝商所已被美国监管机构指定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市场公用事业”,这意味着它将受到美国政府更加严格的监管体系,但这也意味着更加安全的投资者保护准则。“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这一称号往往意味着政府绝不会让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任何金融危机中倒闭,其重要性足以比肩华尔街商业银行巨头摩根大通以及美国银行。

据悉,此前比特币期货合约已经在芝商所长期进行交易。按未平仓量计算,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已经是美国最大规模的比特币期货交易所。

机构投资者们对于加密货币的投资兴趣高涨

据媒体报道称,该交易所表示,它一直在与希望在受监管的交易市场上交易比特币的交易员们举行会议。不同于Coinbase主要服务于加密货币市场的散户投资者,芝商所如果成功推出比特币现货交易路径,机构参与者可能占据重要地位。

有分析人士表示,华尔街金融机构的交易员们普遍不愿接触数字资产的一个常见原因是对加密货币交易所缺乏高度的信任感,尤其是在近年来一系列信用不良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参与者被曝光之后,其中就包括曾经非常受加密货币市场欢迎的加密交易机构FTX,该机构因债务窟窿超百亿美元规模而宣布破产。

据了解,最近推出的比特币现货交易所交易基金(即比特币ETF)不仅使得散户投资者们参与其中,还吸引了大批来自全球各地的投资机构,ETF可以说提供了一种更安全的投资加密货币的方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机构投资者们对比特币这一加密货币的投资热情,更多的顾虑可能来自交易安全层面。仅在最初的三个月里,就有500多家机构参与交易比特币ETF,仅在这些已发行的ETF基金中就分配了100多亿美元。其余的超过400亿美元则来自散户投资者们。

在机构参与者中,对冲基金Millennium Management尤为引人注目,该基金持有至少四只比特币ETF,总价值约20亿美元。此外,Steven Cohen的Point72资产管理公司和Elliott投资管理公司也是这一领域的积极参与者。其他投资主体包括威斯康星州投资委员会、蒙特利尔银行,以及来自中国香港、开曼群岛、波多黎各、瑞士等地的公司。

投资银行巨头摩根士丹利也是比特币ETF的重要持有者。根据市场洞察公司Fintel的数据,摩根士丹利在5月15日购买了价值2.698亿美元的427万股灰度比特币信托(GBTC)股票。这一投资行为表明,华尔街金融巨头正在将全球最大市值的加密货币比特币纳入其投资组合。

FRNT Financial的首席执行官Stephane Ouellette指出,比特币ETF的增长不能仅仅归因于散户投资者的购买,华尔街投资组合经理、各大机构投资者和投资银行已经开始尝试进入这一领域。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