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四季度收入1362亿,同比增长4.1%;经营利润44亿美元,同比下滑了28%;稀释后的每股收益0.73美元,同比下滑了40%。从这个最简单直观的数据我们就能发现,虽然收入还是增长,但是这个收入增长的质量是很差的。沃尔玛在追求了同店增长的同时却忘记了一个企业的根本:赚钱。经营利润下滑的太快了,公司变得越来越不赚钱。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沃尔玛越来越不赚钱?这里就不得不提公司的电子商务战略。
我们都知道沃尔玛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亚马逊,过去几年沃尔玛也不遗余力在发展自己的电商业务与其抗衡。事实上沃尔玛电商已经在全美排名第三,仅次于AMZN 亚马逊和Ebay。电商业务是沃尔玛WMT增长最快的,过去一个季度同比增长了23%。但是由于仓储物流的落后,沃尔玛的电商业务估计根本不赚钱。
沃尔玛本身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极地的毛利率赚钱。记得刚去美国的时候就看过创始人Sam Walton的自传,他说道“我们赚的钱,就是给用户包装时那个塑料袋的钱”。相比其他的超市,沃尔玛创造了一个毛利率7%还能盈利的奇迹。也是通过高效的管理,大规模采购上的定价权,以及Sam Walton定下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沃尔玛越开越大,也干掉了大量的竞争对手。记得20多年前在纽约还有一个类似的竞争对手K-Mart,之后也是被沃尔玛消灭。
但是这种策略到了电商时代就造成了公司业务的左右互搏。为了增加公司电商的流量,沃尔玛提出了免运费的策略。通过线上和线下同价(甚至有些产品线上更便宜),以及超过35美元免运费策略,沃尔玛的电商业务获得了快速增长。沃尔玛的2日免费快递服务完全是好亚马逊Prime的2日免运费业务竞争。然而由于沃尔玛的商储物流并不发达,无法通过中心化配送来节约物流成本。有些人在沃尔玛下了一个40美元的订单,然后会收到4-5个包裹。这意味着沃尔玛要支付4-5个包裹的快递费和包装费。如果单一快递费+包装费在4美元,那么一个40-50美元订单中,沃尔玛就要支付16美元的物流成本。
而我们知道,沃尔玛单一商品的毛利率并不高,所以线上业务每卖掉一单,沃尔玛都是亏钱的。当然,沃尔玛有时候也会对于在线商品的价格进行提价。但消费者也是敏感的,一旦提价最终其订单就开始下滑。消费者也会离开,寻找更便宜的平台。沃尔玛会通过部分低价折扣产品,在其平台吸引一部分的用户流量。然后过一段时间后,这个产品会提价30-50%。但是从最终用户数据看,很可能大部分用户在提价后就停止了购买。
简单而言,沃尔玛的收入和电商的增长,许多是用“钱买来”的。我们曾经在之前的文章分析过,用户和流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户是有粘性的,而流量并没有。一旦烧钱结束,许多用户也会离开。这也是亚马逊和沃尔玛之间的差异。亚马逊通过多年的深耕,建立了一个全平台的电商,是一个互联网的everything store。而everything store这句口号,恰恰是沃尔玛的。从品类上来说,沃尔玛摆脱不了一个超市的商品基因,其品类对比其他竞争对手已经很多了。但是亚马逊真的实现了everything store,从生活用品,到书本,家电,游戏,甚至视频内容。更重要的是,亚马逊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的估值,市场对于其低毛利和亏损有长期的忍耐度。在过去那么多年,贝索斯一直不断创新,完善公司的护城河。而沃尔玛却恰恰相反,市场对于利润的下滑没有很强的容忍度。这似乎让我们想到了几年前百思买和国内苏宁电商的不成功转型。
从实体店的用户体验来看,沃尔玛已经远远不如做严选模式的Costco。无论是沃尔玛超市还是Sam's Club,都太大产品太多。用户已经不想在购买食物和日用品时耗费太多时间精力。我们拿牙膏举例子,Costco售卖的牙膏只有4种,而沃尔玛有60种之多,多得让用户根本无法选择。Costco整体SKU只有4000个左右,沃尔玛超过了20000个SKU。特别是整个移动互联网崛起后,用户的“娱乐性”消费场景越来越多。
过去沃尔玛开在美国大农村,大家周末没事干去沃尔玛逛一圈也挺开心。但是现在,大家可以通过互联网来Kill Time,可以订阅Netflix来享受优质的美剧。农村用户也不需要周末逛两个小时沃尔玛来消磨时间。
从股价表现看,沃尔玛是一个典型的僵尸股。许多基金经理在2004年以50左右的成本买入沃尔玛,超级明星白马股。一直持有到2011年底的时候,沃尔玛的股价只有52左右,从来没有超过59美元。10年内,沃尔玛股价上涨11%。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基本面强劲,营收在经济衰退时还增长了1500亿,每股收益相比十年期上涨100%。即使到今天沃尔玛的股价也只有93美元。14年时间内的收益率在90%左右,年化收益率并不高。
沃尔玛在1997年营收达到1000亿美元,花了20年时间。在这20年中,其建立了非常强的壁垒,打败了所有竞争对手,甚至把Woolworth这样的大连锁公司搞倒闭了。但是行业被颠覆了。1997年有一个叫亚马逊的公司上市了,其只用了10年就完成1000亿美元的营收,最终通过电商颠覆了实体零售,成为了互联网的沃尔玛。
甚至长期看,沃尔玛将面临更加惨烈的竞争。其产品形态已经无法满足新生代的人群消费习惯,左边有电商亚马逊,右边有严选模式的Costco。电商转型的不成功会不断消耗现金流,最终或许只有不断走低的命运。即使今天沃尔玛的估值只有21倍,长期看依然有可能成为一个价值投资陷阱。
而到底什么样的零售模式能够摆脱电商的冲击呢?下一次我们再和大家详细聊聊Costco,严选模式中目前最成功的企业,以及中国谁有可能成为Costco的研究。微信分析师meigu88
电动车的风行,让锂电池也变得紧俏,带动锂的价格飞涨。然而,摩根士丹利最近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电动车的需求可能跟不上锂供应量的飙升,2021年锂的价格或将下跌45%。TSLA
根据高盛测算,一辆特斯拉Model S型电动车的电池中耗费的锂含量,是10000部智能手机电池对锂的需求量。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不断上升,让锂的价格也上涨了一倍多,但这也引入了新的低成本的供应进入市场。
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指出,来自智利的全球最大锂供应商最近正筹划新的项目,每年将增加50万吨全球锂产量,直至2025年。而这些快速增长的供应,将完全覆盖对锂的需求。
报告称,来自智利的两家低成本锂供应商——SQM和Albermarle每年将分别增加供应20万吨的锂至2025年,让智利的锂供应量上升到全球第三。这将降低成本曲线,挑战生产成本更高的中国和澳大利亚供应商,这两国也在扩大锂产量。
摩根士丹利预计,这些增加的供应从2017-2025年之间,将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而同期的需求增长仅为每年12%。最后的结果是,2018年将是全球锂市场供不应求的最后一年,2019年以后的锂市场将出现供应过剩的情况。
也因此,大摩将SQM和Albermarle两家锂供应商的股票从“观望”下调至“减持”,并预计到2019年,两家公司的股价将分别下跌20%和25%。此外,该行还将澳洲锂业巨头Galaxy Resources Limited下调至“观望”,股价将下跌12%。对于A股的天齐锂业(002466,SZ),摩根士丹利的评级是“观望”。
既然供应大幅增加,未来必将冲击到锂的价格。
报告预计,锂价最近仍会有一定任性,主要是目前市场供需关系依然比较紧绷,但长期看锂价格难免下跌。未来锂价将从2018年的每吨13375美元,下降至2020年的8523美元/吨,而2021将进一步下跌到每吨7332美元。大约到2025年,锂价格将下降到其生产成本价附近的7030美元/吨。
周一据美国商务部报告,美国1月新屋销售年化总数为59.3万户,创2017年8月份以来新低,低于预期的64.8万户,前值 62.5万户上修为 64.3万户。相关个股RDFN HD Z
美国1月新屋销售较上月环比下降7.8%,预期增长3.6%。前值从下降9.3%上修为下降7.6%。较去年同期,美国1月新屋销售同比下跌1.0%。
分地区看,美国1月东北部新屋销售下跌33.3%,南部销售下跌14.2%。由于东北部和南部新屋销售占全美销售的比重较大,虽然西部新屋销售上涨1%,中西部新屋销售上涨15.4%,但全美新屋销售还是连续第二个月走低。
美国新屋销售下跌一方面是由库存不足所导致,特别是低端房供应不足,导致房价上涨,使得首次购房者望而却步。
经季调后,1月美国市场待售房屋为30.1万户,增长2.4%,为2009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但房屋库存仍大幅低于2006年房市泡沫时期的峰值。按目前速度,新屋库存售罄需6.1个月。一般来说,6个月的库存代表健康的供求平衡状态。
其次,房屋抵押贷款利率的上涨,薪资增速放缓,也拖累了新屋销售。房地美的数据显示,截止2月22日当周,美国平均房屋抵押贷款利率为4.4%,创2014年4月以来新高,连续第7周上涨。此外,虽然美国失业率降至4.1%,创17年新低,但美国全年工资增速仍不足3%,导致购买力下降。
此外,1月新屋销售价格中位数从12月的33.7万降至32.3万美元,创去年10月以来新低,1月新屋销售平均价格为38.3万美元。
阿里巴巴的人士处获悉,此次和联通合作即将推出的5G网络加速产品,依托阿里云高速通道、CDN等技术,为5G环境下的垂直应用提供移动网络端的加速保障,体现“智能感知、智慧运营、全网覆盖”的优势。BABA
某运营商人士透露,阿里巴巴旗下的通信部门阿里通信曾在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前夕召开的闭门分享会上,邀请了一些运营商领导及少量媒体分享即将推出的新产品。同时,阿里巴巴和联通极有可能在2月26日巴塞罗那开展的MWC上正式推出该产品。
据介绍,该产品将是5G在行业垂直应用场景的一次提前应用,核心是通过4G/5G QoS加速能力满足大流量、低时延等应用需求与用户体验,通过对保证比特速率GBR、最大比特速率MBR、网络时延等QoS参数的差异化设置,为垂直应用场景提供高质量网络保障。
Facebook董事长兼CEO马克·扎克伯格近期疯狂抛售公司股票,套现逾3亿美元。
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显示,今年2月23日,扎克伯格抛售了22万股Facebook股票,每股平均价格181.89美元,套现约4000万美元。
2月22日,扎克伯格抛售了45.68万股Facebook股票,每股平均价格179.04美元,套现约8180万美元。
2月20日,扎克伯格抛售了22万股Facebook股票,每股平均价格176.52美元,套现约3880万美元。
2月16日,扎克伯格抛售了24.54万股Facebook股票,每股平均价格178.16美元,套现约4370万美元。
2月15日,扎克伯格抛售了24.54万股Facebook股票,每股平均价格178.90美元,套现约4390万美元。
2月14日,扎克伯格抛售了22万股Facebook股票,每股平均价格177.39美元,套现约3900万美元。
2月12日,扎克伯格抛售了22万股Facebook股票,每股平均价格175.62美元,套现约3863万美元。
扎克伯格2015年12月曾宣布,他和妻子将把所持公司股份的99%捐献,用于慈善和公益事业。当时,这部分股份的价值约为450亿美元
巴菲特也照例公布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截止去年年底的15大重仓股。
按照伯克希尔持有股票的市值来排名,尽管伯克希尔减持了富国银行的股票,不过富国银行仍以293亿美元的市值排名第一。
此前,由于虚开账户等丑闻被美联储制裁不得扩充资产规模后,富国银行股价一度跌至两个月新低,令伯克希尔最多浮亏了24亿美元。
在巴菲特去年大举加仓苹果股票后,苹果公司以282亿美元跃居第二。
截至去年底,“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增持苹果股票23.3%,晋升成为苹果第四大股东。
美国银行、可口可乐和美国运通分别以207亿美元、184亿美元和151亿美元位列3至5位。其中,去年9月伯克希尔执行权利买入7亿美元美国银行普通股,一跃成为美国第二大银行的第一大股东。
在去年的致股东信中,巴菲特就特别提及了伯克希尔持有的总额高达50亿美元的美国银行公司发行的优先股。
巴菲特提到,美国银行普通股的股票分红为30美分,如果其股票分红在2021年之前上升至44美分以上,那么伯克希尔预计将把优先股转化为普通股;如果其普通股股票分红届时仍然低于44美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很可能在优先股附带的权证到期之前立即行权。
纽约梅隆银行以29亿美元成为新上榜的公司。去年四季度,伯克希尔增持了纽约梅隆银行21%。此外,BYD(20亿美元)和通用汽车(18亿美元)也成为新上榜的成员。
除了增持的部分,去年巴菲特还基本清仓了IBM的股票,IBM也从之前的第三名直接跌出了榜单。
对于自己的投资理念,巴菲特在今年的信中指出,他和自己的老搭档芒格拥有一致的投资观点,他们将伯克希尔拥有股票视作企业的利益(interests in businesses),而不是基于股价或是分析师的目标价格而做出买卖决定的股票代码。
我们简单地认为,如果被投资公司的业务是成功的,那么我的投资也会取得成功。
当然巴菲特也在信中提醒,有些时候回报不会那么高,投资回报极高的情况只会偶尔发生,甚至有些时候自己也会为错误付出昂贵的代价,但是总体来说都能获得不错的结果。他提到:“在美国,股票投资者处于一个可以成功的良好位置。”
2017年,伯克希尔一共获得37亿美元的股息。尽管股票投资赚得钵满盆满,但是巴菲特却认为这一数字还是远远低于所持有股票产生的“真实”收益。
伯克希尔的2017年净值增长653亿美元,令A类股和B类股的票面价值增长了23%。在巴菲特入主公司的53年间,A类股的每股票面价值从19美元涨至21.1750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位19.1%。
2017年的不寻常之处在于,大部分净值增长不是来自于伯克希尔本身。只有360亿美元来自公司运营,剩下的290亿美元增长主要来自去年12月落地的税改法案。
这直接“助攻”去年四季度的利润创新高,净收入涨至324.4亿美元,或每股19.79美元,同比涨了五倍多。当季运营EPS同比大跌24%,至3338美元/股,主要因保险业务承压,但跑赢了市场预期的2617美元。
2017年的全年盈利为449.40亿美元,同比大涨87%,但总收入“仅”增长了8%,至2421亿美元,保险浮存金为1140亿美元。
由于美国夏末多次大型飓风影响,公司去年的保险承保业务税前亏损32亿美元,是15年来首次税前亏损。
表示,公司目标是大幅提高非保险类业务收入,将需要实施一笔、甚至更多的巨额收购。高评级债券往往推高投资组合的风险。
《信》还花了一定篇幅,论述新的会计规则对季报与年报的负面影响,认为会严重扭曲伯克希尔的净收入计算。对公司所持1700亿美元可交易股票的未实现投资损益,也被要求录入在未来的财报中,可能会导致GAAP利润大幅波动,有时高达100亿美元以上。
巴菲特认为,在财报中强调实现收益和账面浮盈/浮亏都是不合理的,伯克希尔真正关注的是每股盈利能力名义增长,媒体最关注的却是GAAP净收入的年度变更。
《信》强调,伯克希尔以后会坚持在周五盘后很久或者周六早上发财报,给股东更多时间分析真正重要的数据,也帮助分析人士在周一开盘后给出“更明智的评论”。
伯克希尔哈撒韦B类股周五(2月23日)收涨1.01%,A类股收涨0.87%。A类股去年累涨22%,并曾首次突破了30万美元的关口。
陌陌(NASDAQ:MOMO)周五早盘大涨,截至北京时间22:35,其股价上涨3.24美元至33.77美元,涨幅达10.61%。
今天下午,移动社交公司陌陌(Nasdaq: MOMO)宣布,陌陌已经与探探公司及其全部股东达成最终协议,据此,陌陌将以向探探发行股票及现金的方式收购探探100%股权,对价包括约265万股的 ADS及约6亿美元现金。满足惯例成交条件之后,此收购案预计在2018年第二季度完成。交易完成后,探探原团队将继续独立运营产品和品牌。华兴资本作为这次交易的财务顾问。
在过去,陌陌更强调的是基于地理位置的陌生人社交,但现在陌陌对平台的定位是,一个可以随时帮助用户匹配到聊天对象的实时社交平台,借此沉淀更多的用户黏性、消耗更多的用户时长,以获取更多收入。
对陌陌而言,收购探探一方面是用户层面上的优化。探探是以女性用户为核心体验,其用户男女比例达到了6:4。
美国网红Kylie Jenner今日在推特吐槽Snapchat的新设计,令Snap股价大跌7%。
Kylie Jenner表示:“还有其他人不再打开Snapchat的吗?还是说只是我?额。。。真难过。”随后,她又发了一套推特称:“还是爱你的哟Snap...我的初恋。”
Jenner发布推特后,Snap股价下跌7%,市值蒸发13亿美元。
不过,Snap的CEO Evan Spiegel有望成为2017年美国收入最高的高管,其股票期权所带来的收入高达6.366亿美元。
去年四季度,Snap曾表示正在重新设计App,以吸引新用户并进一步提高App的盈利能力。
该公司从去年11月起慢慢推出变化。近期,Snap表示将允许用户在推特和Facebook上分享一些内容。这对于以“阅后即焚”而闻名的Snap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GBH Insights首席战略师Daniel Ives在报告中表示,重新设计App应该有助于吸引更高年龄的用户这一重要的广告目标。他补充说,广告商对公司总体看好,表明销售和广告价格应该会上涨。不过,他承认Snap面临很多问题,包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单个用户收入(ARPU)以及来自Instagram等其他社交网络的竞争。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满意Snapchat的改造。目前,在Change.org上已有120万人签名请愿“删除新的Snapchat升级。”
Kylie Jenner是美国演员、模特、企业家和社交媒体名人。她曾参加过电视真人秀《 Keeping Up with the Kardashians》,并担任过《Seventeen》杂志的形象代言人;还曾经登上过《OK!》、《Teen Vogue》等杂志。
苹果公司 AAPL正在与主要钴矿企业洽商,首次直接从矿企长期购买钴,希望确保其生产智能产品锂电池必须的贵金属有长期稳定供应来源。
苹果直接洽商矿企表明,面对电动汽车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有可能造成钴短缺的局面,这家科技巨头期望确保其iPhone和iPad电池将有充足的钴供应。根据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称,苹果正在寻求锁定每年数千吨的供应合约,合约期限五年或更长。
全球大约四分之一的钴产量用在智能手机上。但有钴矿生产厂商表示,除了智能手机生产行业外,汽车业与飞机引擎生产行业对钴的需求也在升温。因此,其他业界也希望与生产钴的公司讨论,长期稳定供应的协议。
钴矿:价格暴涨、巨头垄断,这4人“瓜分”了全球60%的钴矿,目前全球60%的钴矿资源掌握在嘉能可、洛阳钼业、欧亚资源、金川集团这四家手中。
而全球已探明的钴资源储量共计500万吨,其中65%分布在非洲刚果,其余35%分布在世界其它地区。500万吨中,储量第一位的是全球综合性的矿业巨头嘉能可,它的钴储量为250万吨。第二位的是洛阳钼业,为铜、钼、钴等综合性大型资源供应商,其中钴资源储量为56万吨。第三位的是金川国际,钴资源储量为45万吨(权益储量37万吨)。
过去18个月,钴的价格已经增长了两倍以上,每吨超过8万美元。目前,三分之二的钴供应来自刚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