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市周一下午大幅下挫,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宣布将提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继续担任美联储主席。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美联储可能变得略微更偏鹰派,从而给短期利率市场的押注火上浇油。
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重新定价,很大程度上与以下事实有关:没被选中的候选人布雷纳德被认为比现任的鲍威尔更不倾向于收紧货币政策。此外,没了连任顾虑的鲍威尔可能会更自由采取行动,并实施观察人士眼中必要的扩张性更低的政策。
美国银行的美国利率策略主管Mark Cabana认为,鲍威尔秉持更鹰派立场的大门可能敞开。他表示:
“今天的声明应该可以让美联储做出调整,承认通胀带来的上行风险,他们可以开始谈论他们将如何应对。之前,面对提名决定的不确定性时,美联储领导层在做出这一转变方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他建议战术上做空久期,并表示中期国债可能“遭遇最大重估”。
鲍威尔提供的连续性也可能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做出选择的一个考虑因素。布雷纳德若获得提名,正式坐上主席的位置将还需要一段时间,从而或许会推迟任何潜在的政策转变。Stifel Nicolaus & Co.策略师Chris Aherns表示:
“提名布雷纳德会很花时间。鲍威尔的连任则将让FOMC有更多时间朝着收紧的立场发展。”
一些决策者已经在发出这样的声音。副主席克拉里达、理事沃勒以及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都在上周暗示,在FOMC于12月召开的政策会议上,加快减码速度的话题可能会摆在桌面上讨论。
市场已经将美联储首次加息25个基点的时间预期提前到2022年6月,进一步转向鹰派可能强化这种走势。而本周FOMC会议纪要的公布也可能会带来额外的导火索。
进入鲍威尔2.0时代,美联储面临哪些艰难抉择与政治困境
被提名再担任四年美联储主席的鲍威尔如今面临着太多政治上棘手的经济问题,而这种局面在美联储107年历史上鲜有先例可循。
从帮助经济摆脱百年一遇的全球大流行病,到决定是否创设数字美元,美联储主席面对的棘手话题涉及方方面面。而任何一方面出现闪失,都可能颠覆经济增长局面并引发衰退。
专栏作者、前美联储官员Claudia Sahm称,美联储正面临自25年多以前保罗·沃尔克担任主席以来的“史上最艰难时期”。
而两党立场高度分化的政治环境让美联储工作难上加难。美联储越来越被视为不再超脱于党派纷争之外,此前几名官员的交易丑闻也对美联储的声誉造成了困扰。
掌舵经济
这是任何美联储主席都要处理的首要任务。但这次的不同之处在于,美联储正面临几十年未见的政策困境。
通胀率远高于2%的目标,劳动力市场状况也远未达到充分就业,这样的组合是2020年美联储推出新货币政策框架,旨在推升数年来低于目标的通胀水平时没有料到的。
拜登的经济顾问之一Heather Boushey称,在鲍威尔第二任任期内,美联储的优先要务将是推动恢复充分就业。
在物价上涨加速之际,美联储似乎势将考虑加快收缩购债规模。若是加快减码,决策者将更早获得加息的机会。
确保金融稳定
在美联储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激励下,投资者对风险的追逐使股市、房价和其它资产价格涨势如虹。结果就是产生了美联储人士所谓的易使金融系统崩溃的“显著”薄弱点。
加密货币及相关资产的爆炸性增长也给金融系统带来了潜在风险,特别是稳定币兴起为美元的替代支付手段。
创设数字美元?
稳定币大行其道,给美联储带来推出央行数字货币的压力。
支持者认为,这有助于让数百万计没有银行账户的美国人获得金融系统服务,并加快交易和降低交易成本。反对者警告称,这可能导致钱从金融机构流向美联储的数字美元,从而使银行体系枯竭。
前国际清算银行(BIS)经济顾问、对数字美元持怀疑论的Stephen Cecchetti表示,这是“为金融系统的灵魂而战”。
如果决定推进,可能至少得得到国会默许,这又可能使美联储陷入政治上的危险境地。
修复受损声誉
几名决策官员在美联储支撑市场和经济之际交易金融证券的消息被曝光后,美联储诚实管理经济的声誉受到了冲击,让情况变得更加棘手。
这一消息导致达拉斯和波士顿联储主席辞职,美联储还对高级官员颁布了严格的交易限制新规,包括禁止购买个股和债券。
这“只是开始,但我们现在还不能放松,”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领导美联储监察委员会的俄亥俄州民主党人Sherrod Brown在10月21日宣布限制新规后发布声明称。“美国人民需要能够相信美联储是为他们服务的。”
气候变化
美联储已经陷入了民主与共和两党在全球变暖应对上的拉锯战。
在落后于其他央行多年后,美联储加大了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积极考虑气候变暖对金融稳定构成的风险。在过去一年里,美联储官员成立了气候委员会,加入了一个重要的全球央行应对气候问题小组,并开始与财政部就拜登的气候行政命令展开合作。
但这并不能让民主党进步派感到满意,其中一些人在提名宣布前就已经在反对鲍威尔。他们希望美联储更加积极地应对气候变化。与此同时,一些共和党人指责美联储偏离使命。
不平等
美联储还成了争论收入和种族不平等问题的靶心。
政策制定者比以往更直接地讨论了这种不平等可能对经济产生的有害影响。而且,作为新货币政策框架的一部分,美联储扩大了对充分就业目标的定义,明确寻求“广泛和包容性”的就业增长。
然而,左翼批评他们实施积极量化宽松,加剧了收入不平等。量化宽松政策推高了主要是有钱人持有的股票和其他资产的价格。此外,美联储因在种族和性别多样性方面做得欠佳而被指责为白人俱乐部。
房多多发布2021财年第三季度经营数据显示,2021财年第三季度,房多多净亏损3.55亿元,摊薄后每股亏损0.17元。
具体来看,2021财年第三季度,房多多营收1.69亿元,较二季度环比减少了57.8%,同比下降79.36%,据悉,其2020年同期营收为8.19亿元;净亏损3.55亿元,去年同期录得净利润2190.5万元;摊薄后每股亏损0.17元,去年同期每股收益为0.01元。
房多多方面对此解释,该季度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是由于开发商流动性恶化导致的应收账款减值,以及由于原有业务收缩而产生的商誉、无形资产、应收账款等资产减值。
据悉,房多多在第三季度也进行了裁员,并导致当期解雇员工产生的离职补偿等费用支出有所增加。
此外,由于收缩业务,房多多平台上的经纪商户数量也在减少。2021年三季度末,该平台上闭环经纪商户为1.06万个,而上季度末为1.9万个,环比减少了44.2%。而在2020年三季度末,该平台上闭环经纪商户数量为2.65万个,同比减少了60%。
另外,因为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与此同时房多多已在同步收缩新房及二手房业务。第三季度,房多多平台上闭环GMV总额从2021年第二季度的296亿元下降至152亿元,环比降低48.5%。其中新房交易额93亿元,二手房交易额59亿元。
该公司方面称,收缩新房业务规模是为了避免恶性竞争;今年第三季度大幅减少原萃等二手房业务,是为了避免进一步亏损。
此外,房多多预计2021年第四季度的营收将在1.3亿至1.5亿元之间。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特斯拉又涨价了,特斯拉又出事了。。。近期,有关特斯拉的大新闻就没停过。
据证券时报,来自Electrek的消息,特斯拉目前正遭受大范围内的应用服务中断问题,导致车主无法通过APP连接他们的汽车。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的特斯拉车主正面临应用连接完全中断的情况。
事实上,就在上周五(11月19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刚表示,该公司的移动应用程序正在重新恢复正常。此前,特斯拉推出了其移动应用程序的更新,之后就出现了这种应用中断问题。
彼时,马斯克表示:“看来我们无意中增加了网络流量的冗余,现在应该在恢复正常。很抱歉,我们将采取措施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约500名用户报告“车辆无法发动”
据央视财经综合路透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消息,当地时间19日,韩国与美国的多名特斯拉车主表示,其手机应用断线,导致无法开启车门发动汽车。
部分车主在社交网络上发布故障报告为“500 server error”,即“故障代码500,服务器错误”。
根据CNN的说明,由于特斯拉公司研制的汽车允许车主使用手机作为车钥匙打开并驾驶汽车,手机应用断线导致大量特斯拉车主无法正常发动车辆。尽管特斯拉还为每位车主配备了一张实体钥匙卡作为备用,且允许在提前进行相关设置后,在手机脱离网络服务器的情况下使用手机应用开启车辆,大量车主还是因未完善设置或没有随身携带钥匙卡而无法使用自己的特斯拉汽车。
特斯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于19日表示,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该公司的移动应用程序已经重新上线。马斯克说:“可能是无意中增加的网络流量的冗余度导致的这次故障。”
据网络状况监控网站Downdetector的数据显示,约有500名用户报告称于美东时间19日16:40左右,在使用特斯拉手机应用时出现错误提示。而在美东时间19日21:20左右,报告数量仍有60份左右。
对于特斯拉又出现“大范围内应用服务中断”,网友在社交平台纷纷感叹,“特斯拉车主真的是太难了”“这是什么情况”“这又是属于新问题吧”。
国产Model 3涨价1.5万
11月19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国产Model 3后轮驱动版售价上调1.5万元至25.09万元,续航也从原先的468公里(NEDC工况)提高至556公里(CLTC工况),百公里加速则由5.6秒降至6.1秒。官网显示,目前交付时间为明年一季度。
这是国产Model 3第二次提价,今年5月曾上涨1000元至25.09万元,但在7月又降价1.5万至23.59万元。
今年来,特斯拉全球多次提价。就在11月12日,特斯拉美国官网显示,再次将Model Y的售价提升了1000美元,长续航版售价为58990美元(约36.7万元人民币),高性能版的价格为63990美元(约40.8万元人民币)。
11月5日,Model 3与Model Y全系列美国售价提高1000美元。
10月23日,特斯拉宣布,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价格从41990美元(约26.83万元人民币)涨至43990美元(约28.11万元人民币);Model Y长续航版价格从54990美元(约35.14万元人民币)涨至56990美元(约36.42万元人民币)。
此前,马斯克在10月股东大会表示,因芯片供应短缺,特斯拉不得不稍微提高汽车价格,但希望这只是暂时的。
特斯拉被国际大行告上法庭
据证券时报,当地时间11月15日,美国银行局巨头摩根大通,将特斯拉告上了法庭,要求其赔偿超过1.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34亿元)。
根据摩根大通向曼哈顿联邦法院提交的诉讼请求,摩根大通指控特斯拉违反了认股权证协议。
而这起认股权证协议始于2014年初,当时特斯拉向摩根大通出售了认股权证,并约定了560.6388美元的“行权价”,如果到2021年6月和7月认股权到期时,特斯拉股价高于“行权价”,摩根大通就会得到偿付,特斯拉应该交付与执行价格差额等值的股票。
作为一项大规模、期限长、且极其复杂的金融交易,摩根大通必须确保有充分的保护措施,其中之一便是,对冲任何可能影响特斯拉股价的与合并或收购有关的重大公告,摩根大通有权调整行权价格。
摩根大通在诉讼文件中指出,马斯克在2018年8月7日发推表示,“将以每股420美元的价格对特斯拉进行私有化,资金已经到位”,这是一项重大公司交易,根据规定,摩根大通将行权价降至424.66美元,并通知了特斯拉。
当月24日,马斯克宣布放弃特斯拉私有化交易,摩根大通于是再次调整行权价以反映股价的上涨。
另外,在2020年8月,特斯拉进行了1拆5的拆股,股价也同比例下降。于是,摩根大通再次将行权价调整至每股96.87美元。
面对摩根大通的多次调整行权价格,特斯拉称提出过质疑,摩根大通的调整是“机会主义的举动,企图利用特斯拉股票的波动进行获利”。
2020年至2021年的到期日,特斯拉的股价累计涨幅已经接近10倍,大幅超过了摩根大通调整后的行权价格,意味着,特斯拉需要向摩根大通支付差额。
据摩根大通表示,特斯拉“拒绝全额结算,因此触发了”提前终止条款,特斯拉在终止交易时,仍欠其228775股股票,根据特斯拉股价和行权价计算,这些股票差额约为1.622亿美元,于是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特斯拉立即支付对应款项。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在上海成为全球星巴克店面数量最多的城市之前,这项冠军长时间属于韩国首尔。2015年,上海以365家星巴克门店的数量超过首尔的312家。现在星巴克在上海有900多家门店,首尔有500多家,排在第三的是北京,有400多家。
纽约、东京、伦敦、巴黎等国际化大都市都排在他们的后面,杭州、苏州、深圳、广州、成都、宁波、南京、武汉等中国城市的星巴克门店数量与这些顶级城市不相上下。
和五年前相比,星巴克在中国的店面数量从2200家增长到5400家,占据了星巴克在全球新开店面的一大半,而本来密度已经很高的上海,星巴克的开店速度还是在全球城市中一骑绝尘。
在上海,写字楼和商圈密集的地方,500米范围内会有四五家星巴克店,如果你还习惯于用星巴克店作为约会找人的地标,现在经常会发生错乱。某某路街角的星巴克店,一眼望过去居然有三家!不光是总量,上海星巴克门店从每万人人均和单位面积上的数量已经接近纽约,仅次于星巴克的发源地西雅图,那里现在仍然是全球每万人人均星巴克店面数量最多的城市。
已经拥有900多家星巴克门店的上海,开店没有任何减速的迹象,反而是越开越快。数据显示,仅2020年,上海就新增了86家星巴克。地球上一座城市拥有星巴克数量的极限是多少?这个谜不知道哪一年可以解开。
地产咨询机构戴德梁行曾发布“星巴克指标”,用星巴克的数量来衡量一座城市的前途与竞争力,星巴克越多的地方越有活力。人均客单价接近40元人民币的星巴克,在上海以及中国南方城市如此快速地增长,显然不是因为那里的居民同时喜欢上了咖啡。商业活跃度才是这些城市星巴克数量猛增的根本原因。
在上海,除了星巴克之外还有数千家独立咖啡馆。真正的咖啡爱好者只会到这些特色咖啡馆来显示自己对咖啡的热爱,而不会去星巴克品尝咖啡的味道。无论在上海还是中国的其他城市,人们更多的需求是找到一个可以很舒服地坐下谈事儿的地方,星巴克的咖啡、香味、灯光、音乐、绿色的价目表和木质的座椅以及明显的街区位置,提供了永远满足多数人预期的场地。星巴克“第三空间”的理念,在中国正在演化成共享商务会议室。
当霍华德在1971年第一次来到西雅图考察星巴克的时候,星巴克只是一家位于著名的派克鱼市场边上售卖咖啡豆的作坊。当1987年,霍华德放弃自己创办的“天天”咖啡店品牌,买下星巴克的时候,星巴克仍然更接近一个售卖烘培咖啡的连锁店,店里增设了座椅,更多的目的是为了让买咖啡豆的顾客现场品尝现磨的咖啡。
虽然让美国人像意大利人那样随时随地地喝上一杯现磨咖啡一直是霍华德的梦想,但直到1988年的时候,霍华德的主要精力还用在如何通过邮购和电话促销的方式向顾客售卖咖啡豆上。实际上,在“第三空间”的理念实施之前,星巴克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一个食品零售企业,企业起家时的基因决定了这一点。
和大部分人印象里星巴克从来就是一家咖啡连锁店不同,星巴克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的业务是咖啡豆的零售,后来把店内自提咖啡饮品业务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最后才是现在的“第三空间”。瑞幸在中国选择了以自提为主的发展路径,和星巴克在上世纪80年代的发展策略有相似之处。对于职场白领来说,用一杯咖啡开启新的一天或者用一杯咖啡为疲乏的午后“续命”,咖啡最重要的功能显然可以成为一种持续的商业模式,但星巴克在后来还是向建立更高护城河的方向前进。
1989年,社会学家奥登伯格在《绝好的地方》一书中最早提出了“第三空间”概念,他的理论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们需要非正式的公开场所,可以用来放松聊天。德国的啤酒花园、英国的小酒吧、意大利和法国人的咖啡馆都承担了这种功能。这种在家庭和职场之外的“第三空间”越来越被社会所需要。“第三空间”的概念打动了霍华德,开启了星巴克经营和品牌叙事的转型之路。霍华德紧紧地抓住了“第三空间”的概念,把社会学家的理论变成自己公司的经营信条。
星巴克的经营思路开始迅速向“第三空间”转型,之后开设的店面,增加了更多的营业面积,增设了更多的桌椅。在店面内部装修和陈设乃至味道、音乐所营造的舒适度成为星巴克开店时最看中的要素。
在此之前,咖啡豆的销售额才是星巴克门店效益考核的指标,为了提高坪效,星巴克从肯德基、麦当劳挖来的高管们把快餐那套理念带了过来,在门店设计理念上就是为了不让客人在店里待得太久。一些店的装修更像是快餐店,墙壁使用十分明亮欢快的色彩,顾客只能坐在一种被称为“8分钟坐凳”的塑料小凳子上。这种小凳子很高,坐上去没有地方放脚,双腿只能悬空,坐上8分钟就会发麻。这种小聪明的安排本意就是提高客容量,让顾客买一杯咖啡后赶紧走人。
确定“第三空间”理念之后,星巴克重新进行了客户调查,发现那些捧着一杯星巴克咖啡到处走的姑娘们大多数根本分不出不同咖啡的口感和酸度的区别,只要是不太难喝,谁家的咖啡对她们来说都差不多。比起咖啡的味道,舒适的环境对她们更重要。
事实上,世界上真正痴迷于咖啡味道的人很少,即使在现代现磨咖啡的起源地意大利。咖啡与生俱来的苦涩味道并不被大多数人的味蕾所喜欢,但咖啡更加明显的提神功能和香气扑鼻的气味,让咖啡在现代社会中战胜了茶叶成为全球更普遍的饮品。
为公众提供一个舒适的公共起居室,成为后来星巴克经营上的最大特色,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样。霍华德在星巴克环境的打造上费了相当大的心血,他特意让咖啡机放在殿堂最显眼的地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顾客可以近距离地看到咖啡师操作的全过程,让柜台里像是一个表演制作咖啡的小剧场。而之前,几乎所有的咖啡店都把咖啡机放在远离顾客的地方。在传统的理念里,只让顾客看到他要的产品就好,最好不要让他看到产品的生产过程。现在,中国的新式茶饮企业显然都注意到了这一点,着装齐整的店员在顾客眼前忙忙碌碌的身影,都成为客户体验的一部分。
另外,霍华德认为咖啡店里不能像酒吧那样有电视,这将干扰客户品尝咖啡的感受或者交谈的情绪。在当时,几乎所有营业场所都会放置电视,方便人们及时获得资讯或者观看体育、娱乐节目的直播,没有电视的店面不可想象。曾经有电视网看上了星巴克这样一个聚人气的场所,提出付费让星巴克安装电视,播放节目,霍华德果断地拒绝了这个建议。
星巴克店里的咖啡香气是星巴克吸引顾客的另外一个杀手锏,霍华德提出的原则是,哪怕有利润再高的食品,如果味道影响到咖啡的香气都要请出去。
在装修材料上,霍华德否决了更多使用塑料和玻璃、不锈钢这类易清洁的材料,而是更多选择木材和石材。还有店里的音乐,要根据一天不同的时间进行变化,音乐播放的音响系统也要足够档次,负责的店员要随时根据店里的营业情况调节音量大小和曲目。为了店里播放的音乐,星巴克可谓下了血本,甚至收购了一家唱片公司。
当“第三空间”的理念在霍华德精心的实践中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后,星巴克迎来了成长的真正高潮期。1995年星巴克的店面数量一下子在425家的基础上提升了250家,第二年增长了400家,再往后一年是600家,2000年开到了3500家。如果没有向“第三空间”这次决定性的转型,就不会有现在的星巴克。
传统社会,亲朋好友的聊天更多在住宅、餐厅、酒吧进行。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就业方式的变化,给商业带来了新的机会。上世纪80年代,美国在里根时代彻底摆脱了滞涨带来的长达将近10年的困扰,结束了工业化时代,实现了向后工业时期的成功转型。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约有一半的人从事服务业,30%的人从事制造业,20%的人从事农业。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制造业的从业人数降到15%,农业人口降到5%,80%的人从事服务业。这种转型带来了就业方式的极大改变,大多数人离开制造业工厂,转向了城市中的写字楼。
更紧张、但自由度更高的工作,让人们有更强的需求找一个地方坐下来,聊天、看书或者工作,笔记本电脑的出现让这种行为变得非常普遍。收入的普遍增加也是这种在咖啡馆休闲方式更加普及的原因。毕竟每天去一次咖啡馆,将多出几美元的支出,而这种支出在过去看来并非必须。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星巴克开始向亚洲开拓市场。1996年,日本的第一家星巴克开张,1999年韩国的第一家星巴克门店开张。2000年5月,上海第一家星巴克落户淮海路力宝广场,在此之前不久,星巴克在中国的第一家店在北京国贸中心开张。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其他中国大城市,在进入中国的前十几年时间里,星巴克属于高档消费场所,是高消费人群消遣以及男人约姑娘见面显示品味和消费能力的地方。但在最近几年已经迅速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成为大众消费场所。虽然价格和美国本土相比依然较贵,但已经成为写字楼里普通白领阶层的日常消费项目。
星巴克进入东亚市场后,和北美市场的基本消费状态发生了一个不小的变化。如果说在北美,星巴克的“第三空间”在家庭和职场之间离家庭一端更近一些的话,在亚洲,星巴克明显地向职场一端偏移。更多的店开在写字楼聚集的地方而非居民区。在中国任何一家城市的星巴克,如果你坐上一天,从客户的谈话中大体能了解这个城市的商业脉动。
除了带着笔记本电脑在星巴克办公的人,星巴克里的交谈,更多情况下并不是好友之间的轻松聊天,而是半熟不熟甚至不认识的人约见的地方,这种约见通常都带有浓厚的商业活动色彩。
北京的金融街、国贸周边,上海的静安寺、徐家汇等区域,星巴克指数遥遥领先,这些区域同时也是中国商业中心分布最密集、写字楼最集中、交通最发达、房价最高的区域,自然也是商务活动最活跃的地区。
上海星巴克数量在全球城市中遥遥领先,如同若干年前首尔数量第一时的原因一样——这里是全球商业活动最频繁的城市,而不是居民最喜欢喝咖啡的城市。从“城市起居室”到“共享商务办公室”,作为“第三空间”的星巴克咖啡在东亚和中国发现了新的增长点。
第一家麦当劳开在王府井,第一家星巴克开在了国贸,当美国服务企业进入中国时的这种选择,决定了他们在之后的发展方向。二十多年前,当中国第一家星巴克在北京国贸开张的时候,我曾经专程跑去长见识,已经习惯把咖啡等同于雀巢速溶咖啡的我,第一次体验到咖啡的香味可以如此地浓烈,另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是,那里的顾客是我在所有的营业场所看到穿西装正装比例最高的地方。十多年前,一位朋友选择举家迁回成都生活,我问他作出这个选择的理由,他说因为成都有了星巴克,这意味着这里已经出现了一个年轻知识工作者构成的商业阶层。现在成都有183家星巴克门店。
在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我第一次看到了有蒙古文店名的星巴克门店,目前星巴克已经在这个城市开设了10家店。按市区200万人口计算,每万人平均星巴克店的数量差不多只有上海的十分之一,这种差别远远超过了人均GDP的差别。显然,这也不是一个咖啡爱好者多少产生的差别。几年前,西安市委书记得知西安只有40多家星巴克门店的时候,感慨道,“太少了,400家还差不多”,现在星巴克西安门店上升到了100家。
星巴克在中国城市这种极为成功的增长,从另一个方面也向本土行业从业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的茶馆为什么没有及时去满足这种需求?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阿里巴巴交出了一份低于市场预期的三季报。
11月19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恒指跌1.07%报25049点。盘面上大型科技股走势分化,其中,京东大涨超9%,而阿里巴巴则大跌10.7%。
前一日,阿里巴巴、京东分别发布财报,一喜一忧,阿里巴巴更是单日市值蒸发约3622亿港元。
从阿里巴巴发布的2022财年第二季度(截至2021年9月底)财报来看,阿里巴巴营收2006.9亿元,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29%,低于市场预期。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同比减少39%至285.24亿元。
此外,阿里巴巴还下调了2022财政年度的总收入指引,预计2022财年总收入同比增长为20%至23%,此前预计增速接近30%。按照路透社的说法,阿里巴巴该财年收入指引亦创下2014年上市以来新低。
刚刚经历了一个低速增长双11的阿里巴巴,因何减速,下一步又将如何继续向前?
“宏观经济和竞争环境不确定”影响有多大?
在财报中,阿里巴巴对下调2022财政年度的总收入指引给出的说法是,基于阿里巴巴对当前宏观经济状况及竞争环境等不确定性。
不过,从细分业务来看,有分析师指出阿里的核心电商板块承压。
11月18日的财报电话会上,有分析师提问阿里巴巴在核心电商板块表现不如同业,宏观环境和竞争究竟多大程度影响了阿里巴巴。
对此,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商品交易总额增长放缓的问题,不同的影响很难量化,这两个原因都是应该考虑的因素。阿里巴巴是零售行业中最大的市场主体,因此阿里巴巴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就是市场大局的表现。
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武卫则回应了下半年收入增长可能比上半年更低的问题。武卫说,根据业绩展望,确实可以估算2022年下半年收入的增长,应该会保持在百分之十几的水平。“我们所做的假设包括商品交易总额增长的预期以及对我们收入带来的影响,是就核心电商和中国零售市场这一块而言的。按中国总体的GDP来看,它在本季度的增速已经下降到了单位数,我们认为这样的状况有可能持续几个季度。而阿里巴巴已经是市场上最大的主体,我们的商品交易总额在八万亿这样的体量,所受到的影响肯定也是最大的。”武卫说。
从财报数据中,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三个月内,阿里巴巴核心商业收入1711.7亿元,同比增长31%,经营利润256亿元,同比下滑34%,经调整后净利润332.7亿元,同比下降27%。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合并高鑫零售,以及天猫超市、盒马等直营业务的贡献,而刨除这部分收入,阿里巴巴本季度来自中国零售商业的客户管理收入仅增长3%。
阿里巴巴在财报中也披露,该季度中国零售市场实物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录得个位数增长,这主要由于市场状况放缓及中国电商市场上参与者增多。按产品类目来看,服装和配饰类目的实物商品GMV 增长放缓,消费电子产品及家居等产品类目的增长仍然强劲。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双11,天猫双11总交易额定格在540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45%,增速是双11自举办以来13年新低。
从财报整体数据来看,除季度净利同比下降39%,阿里巴巴该季度非公认会计准则摊薄每股美国存托股收益同比减少38%至11.20元。经调整EBITDA(一项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同比下降27%至348.40亿元。
阿里巴巴在财报中解释,同比减少主要由于集团对正展现稳健业务增长的关键策略领域投入增加,以及集团支持商家的举措。集团于商业分部内关键策略领域(如淘特、本地生活服务、小区商业平台及Lazada)的投入同比增加125.75亿元。若不考虑该等投入的影响,集团商业分部的盈利将同比持续平稳。
“肯定会继续投资”,机构怎么看
从财报数据来看,虽然核心电商业务承压,但阿里巴巴的新业务表现均优于市场预期。阿里巴巴方面认为,在电商业务之外,未来,云计算、菜鸟、本地生活等业务都将贡献更大比例的营收。
在云计算业务方面,阿里云计算收入同比增长33%至200.07亿元,超过市场预期的190.86亿,其增长主要由互联网、金融服务及零售行业客户收入的强劲增长所推动。这也是阿里云连续第四个季度实现盈利。
张勇在电话会上谈到,该季度阿里的云业务和全球化都取得了很健康的发展,而这两项业务都还处在发展和增长的早期,目前的重点是搭建基础设施,以捕捉到长期的机会和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从财报数据来看,虽然阿里巴巴对商业分部内关键策略领域的投入影响了集团商业分部的盈利,但也获得回报。
财报显示,从用户数据来看,截至2021年9月30日12个月期间,阿里巴巴生态体系的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约12.40亿,较截至2021年6月30日12个月期间增加约6200万;其中9.53亿消费者来自中国市场,以及2.85亿来自海外,单季分别净增加4100万及2000万。其中,淘特年度活跃消费者数达2.4亿,社区商业平台GMV季度环比增长超150%。阿里巴巴国际商业板块收入同比增长34%至150.92亿元。
对于阿里巴巴是否会继续对淘特以及社区电商等业务保持现在的水平投资,武卫表示,肯定会继续进行投资。“目前,我们投资的方向主要是通过淘特和淘菜菜提升用户量,全球化业务也是这样。这些都是不止一年的长远投资计划,不过将会有投资组合的微调,比如我们希望在未来两个季度内年活跃用户量达到10亿,一旦达成了这一目标,我们将会把重点放到提高用户参与度上面。” 武卫说。
财报发布后,多家券商也发布报告。
小摩发布研究报告,予阿里巴巴 “增持”评级,目标价下调18%至205港元。报告指出,公司上季度业绩令该行感惊讶,因消费放缓及密集投资下,内地电商收入及集团纯利不及预期。
美股投资网指出,尽管短期宏观经济及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阿里巴巴核心电商业务增长,但阿里巴巴仍将维持对战略领域投入,以获取更多市场份额的增长并巩固长期的竞争优势。尽管市场对阿里巴巴短期基本面预期并不乐观,但长期公司的数字化商业服务竞争优势依然显著,维持“买入”评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投资网财经APP获悉,Visa(V)首席财务官Vasant Prabhu表示,Visa预计将在英国解决与亚马逊(AMZN)的信用卡收费纠纷,并希望在美国继续与这家电子商务巨头的信用卡合作关系。
亚马逊在上周三表示,将从明年1月中旬开始在英国停止接受Visa信用卡支付。
Vasant Prabhu在上周五表示:“我们过去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我相信我们将来也会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希望能有一个解决方案,这样英国消费者就不会受到影响。”
亚马逊在周三的声明中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信用卡费用应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但它们却继续保持在高位,甚至上升。”
分析人士认为,亚马逊的立场可能是一种谈判策略。过去,其他大型零售商在宣布将在狭窄的业务领域停止使用Visa信用卡后,曾与Visa就费用纠纷达成和解。
最近几个月,随着两家公司之间的关系似乎恶化,亚马逊还对在新加坡和澳大利亚使用Visa信用卡的客户收取额外费用,理由是费用太高。
一些分析师曾担心,亚马逊在英国的举动可能是该零售商在其他地区放弃Visa信用卡的前兆,Prabhu表示,他希望这不会成为现实。
Prabhu说,“限制消费者的选择对商家也没有帮助,”“限制消费者的选择对商家也没有帮助,”“如果一个商家告诉我不能使用我偏爱的信用卡,这对我作为一个消费者来说是没有帮助的。”
亚马逊还表示,正在考虑放弃Visa作为其美国联合品牌信用卡的合作伙伴,并正在与万事达和Visa讨论此事。
Visa表示,该公司仍在就继续与亚马逊合作进行讨论,并希望继续合作。
Prabhu说:“我们希望我们与亚马逊的关系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其实对于苹果来说,在iPhone上换上USB-C接口不是难事,就是看他们愿意与否了,当然这也是行业大趋势,毕竟iPad也已经开始尝试这样的转变了。
有消息称,苹果可能会在iPhone 14上使用USB-C接口,据外媒最新报道称,至于苹果是否真的有这样的调整,其实现在并不清楚,不过这背后更多的是利益的博弈,那就是苹果愿不愿意放弃几十亿配件营收。
通过自家独立的接口和标准审核,苹果每年以此来赚钱几十亿美元的利润,但是如果放弃了这个标准,那意味着就是自断财路,这样的魄力在库克领导下的苹果,短期应该很难看到。
按照之前消息人士的说法,苹果公司正在考虑为下一款iPhone推出USB-C接口,更具体的消息则是该接口将出现在Pro机型上。这样的调整主要有三点,
1、Lightning接口自2012年以来就一直在用,它使用的是USB 2.0的传输速度,支持4K视频拍摄后,需要更快的传输;
2、苹果希望避免未来因不包含USB-C等通用连接器而导致的法律问题。 美国政府和欧盟都在推动在所有设备中使用USB-C端口,并准备对任何不遵守该标准的科技公司处以罚款;
3、如果iPhone切换到USB-C接口,并且所有智能手机都只有一种类型的充电接口,那肯定会对环境保护有所帮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用IBM Cloud Pak for Data 与 Garage 车库创新构建海银 AI 赋能的数据中台,成效初见
海银财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银财富)是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领跑者,经历了数次经济周期的考验。2020 年,全球疫情发生,受内外市场环境影响,财富管理行业遭遇短期发展瓶颈,收入下滑,同质化竞争加剧。海银财富直面危机,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中国领先的一站式数字化财富管理平台,解锁数据价值,推动业务逆势增长。截止 2021 年 6 月 30 日的 2021 财年第四财季,海银财富归属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 111%,客户总数达 12.7 万人,其中活跃客户数同比增长 17.6%。在海银财富实现以数据驱动业务的背后,离不开 IBM 基于红帽 OpenShift 的智能化数据能力平台 Cloud Pak for Data 和 Garage 车库创新方法。
海银财富通过独特的“3+2+1”数字化体系深入改革,打造客户、理财师和业务的多方位价值共生数字化生态圈。“3”代表财富管理行业当中三个重要的元素:即客户、理财师和业务;“2”代表海银的两个中台,即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1”则代表其 IT 基础建设,包括海银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构建的数据仓库、数据湖、AI 算力以及混合云部署等一系列基础设施。
数据中台是目前海银财富数字化建设的核心。海银财富在 2020 年 9 月宣布采用 IBM 的混合云与 AI 技术和 IBM Garage 车库创新方法,快速推行数字化转型,他们希望能够改变数据管理部门以往被动的供数模式,更加主动地参与业务创新——把数据服务嵌入企业业务,并成为其中重要部分;同时打破各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做到真正的数据业务化,实现数据驱动业务。
IBM Cloud Pak for Data 作为一个综合性数据能力平台,集数据采集交换、共享融合、管理治理、建模分析和服务应用于一体。在这个项目中,海银利用了 IBM Cloud Pak for Data 上的领先的企业级 AI 能力,包括 Watson Knowledge Catalog, Watson Studio,及 Watson Machine Learning 三大模块。IBM Watson Knowledge Catalog 是数据资产目录功能模块,可以实现数据治理与数字资产管理,帮助业务用户快速发现、管理分类,共享数据资产、数据集、分析模型及其与组织中其他成员的关系。IBM Watson Studio 为数据科学家、开发人员和分析人员赋能,支持他们构建、运行和管理 AI 模型。Watson Machine Learning 帮助数据科学家和开发人员加速 AI 和机器学习部署,利用其开放式可扩展的模型操作,帮助企业跨任何云大规模地简化和利用 AI。同时,使用 Garage 车库创新方法,以最小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创新,通过小规模地尝试,不断地试错和迭代。
在短短一年间,海银财富通过与 IBM 的合作,实现了以下业务目标:
· 建立了统一的公司数据资产管理中心
- 实现海银数据仓库数据库的从零到一,从而提供面向数据应用支撑的底座能力;
- 统一部门间数据口径,改善业务人员取数效率,从而加速业务的验证和迭代;
- 打破各部门间数据壁垒,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可提高资产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
· 完成了“客户标签体系建设和管理”和“客户画像及客群管理”最小可行产品(MVP)
- 结合 IBM Garage 车库创新方法论,根据海银财富的业务需求设计并在 Cloud Pak for Data 中开发了包含 900 多个客户指标、250 多个客户标签和客户群管理系统;
- 指标和标签定期自动更新,业务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自助查询已加工的指标和标签,从而逐渐加深业务人员对数据的理解,促使其养成依靠数据做分析的习惯;
- 提高了海银的客户生命周期管理和客户精细化运营能力;
- 理财师可以通过查看客户画像直观、及时且多维了解客户近况,从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 建立了客户资产价值细分模型和数据主题模型
- 通过历史数据和外部数据训练机器学习模型,赋能理财师和业务人员根据客户价值最优化资源配给;
- 激活海银财富已有数据的价值,实现海银财富的数据资产化。
· 利用 AutoAI 自动化机器学习流程
- 大大提升海银财富自身的机器学习模型开发能力,节省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 模型开发周期从 4-12 周降低至 2-6 周
海银财富首席技术官朱桦表示:“以用户为核心,以数据为纽带,以客户为本、以体验为王,这是海银财富过去 16 年来的立足之本。我们与 IBM 合作进行的数字化升级并不是简单的软件购买。IBM Cloud Pak for Data 不仅是一个软件,更像是一个生态,因为它可以加入各种各样的插件,能够很好地实现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的目标。而 IBM Cloud Pak for Data 和 Garage 车库方法论还能帮助海银快速地构建全新的数字化战略。”
IBM 大中华区云计算专家实验室总经理魏永明表示:“很高兴看到 IBM 混合云和 AI 技术、以及我们的车库创新可以在海银财富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当中发挥积极作用。根据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 (IBV) 与牛津经济研究院合作开展的最新全球调研,许多行业领先的企业都在积极推进数据驱动业务的模式,利用 AI 驱动的工具和最佳实践来分析企业的数据与应用,用正确的方式把数据和应用放在正确的位置,并充分加以利用。随着合作的深入,相信 IBM 在海银财富‘3+2+1’的数字化战略当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11月19日晚,奥飞娱乐公告称,公司董事会通过议案,同意将全资子公司北京四月星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上海幻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6亿元。
四月星空主要从事“有妖气原创漫画梦工厂”网站及“有妖气漫画”APP运营、网络漫画发表、网络动画制作、动漫版权运营等业务。上海幻电是哔哩哔哩(简称B站)的实体运营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豪掷6亿元的B站近期股价表现不佳,其美股近三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超25%,这与其业绩持续亏损密切相关。B站近期披露三季报,第三季度净亏损16.22亿元,亏损规模略超市场预期,亏损环比持续扩大。其中,游戏业务收入第三季度同比增长9.18%,低于市场预期。
加码动画布局
资料显示,有妖气成立于2009年,是中国最早的网络原创漫画平台之一。目前,有妖气累计拥有超3200万用户,聚集了超过7万多位原创漫画师,连载超过4.5万部原创漫画作品,旗下聚集了《十万个冷笑话》《镇魂街》《雏蜂》《端脑》等头部作品及IP。
截至上半年末,有妖气净资产为1.25亿元。2020年-2021年上半年,有妖气营收分别为4031.32万元、1066.6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292.35万元、-1467.1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B站自成立之初便与动画密不可分,且从未停止相关业务的布局。艾瑞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研究报告显示,B站在2017年到2019年三年时间内,投资了26家动漫相关企业。同时,有妖气旗下多个头部漫画IP改编的动画作品也在B站同步播出,其中《镇魂街》第二季在B站独播的播放量突破3亿。
奥飞娱乐表示,有妖气在公司发挥“IP+全产业链”的优势进行赋能运营下,多个头部IP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知名度与影响力与日俱增。但公司近年来逐步调整经营战略方向,有妖气在用户定位等方面与公司内容业务战略规划存在一定的偏离。有妖气如能获得互联网头部平台的用户资源和流量支持,有望开拓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基于公司现阶段经营战略的需要,以及有妖气的发展需求,公司与上海幻电(B站旗下公司)关于转让有妖气相关事项协商达成一致。同时,有妖气与奥飞娱乐就IP品牌授权居间业务、影视项目、玩具衍生品及文旅项目等业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多方共赢。
公告显示,经初步测算,本次交易会增加奥飞娱乐投资收益约2800万元,该投资收益作为非经常性损益;公司商誉预计减少4.48亿元。
对于此次收购,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表示,有妖气沉淀了很多受用户喜欢的原创作品,期待这些头部IP在B站内容生态中获得多元化的呈现。公司将于本周六举办的2021国创动画作品发布会上,公布有妖气部分内容的漫画出品和动画化计划。
亏损持续扩大
大手笔的收购背后,B站的业绩却并不给力。
B站11月17日晚公布了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B站第三季度营收达52.1亿元,同比增长61%。各项社区运营数据增速稳健,B站月均活跃用户(MAU)达2.67亿户,同比增长35%;日均活跃用户达7200万户,同比增长35%。B站月均付费用户同比增长59%,达2400万户,付费率提升至8.9%。
上海某券商传媒分析师指出,B站的MAU等指标略超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是公司在三季度上线了多个热门OGV(专业生产内容),包括综艺《90婚介所》《我的音乐你听吗》《元龙第二季》。根据骨朵数据,《我的音乐你听吗》《90婚介所》分别排名全网网络综艺热度榜第5名和第7名,持续推动用户破圈。
然而,B站第三季度净亏损16.22亿元,亏损规模略超市场预期,亏损环比持续扩大。其中,游戏业务收入第三季度同比增长9.18%,低于市场预期。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2021重识京东:穿越新周期,牢牢把握技术“密码”
迈过18岁成人礼,不妨重识京东。
11月18日,京东集团(Nasdaq:JD,HK:9618)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京东Q3实现净收入2187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经营利润26亿元,经营利润率为1.2%,继续保持低利润率运营。
用户数方面,财报显示,Q3京东单季新增用户数超2030万,连续四个季度新增用户数增速超20%。今年的投资者大会上,京东曾立下“年活跃买家新增体量追平去年一个亿”的flag,从前三个季度已经实现的8200万增长,以及四季度刚刚落幕的双11大促的刺激来看,这个目标显然可以超额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Q3京东96%的成本和费用都用于实体经济投入,主要包括技术研发、物流履约、商品采购、基础设施、员工薪酬福利以及对品牌商家扶持等。
数字背后,在价值创造和业务确定性上,与以流量运营为主要能力的平台型企业不同,京东是一家同时具备实体企业基因和属性、拥有数字技术和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在今年的“2021新型实体企业百强榜”中,京东与华为领跑新型实体企业百强榜,一同上榜的还有京东方、小米、大疆、宁德时代等几乎囊括未来所有想象,同时科技色彩浓重的一流玩家。
不难看出,京东再次进入一个新周期。
面对这个新周期的到来,京东集团总裁徐雷表示,业务的稳健发展和技术、供应链上的核心能力,是京东穿越新周期的有力竞争优势。
而穿越新周期的密码仍来自于京东对技术的逆势投入所铸就的坚实技术“底座”。从2017年初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京东体系近5年已在技术上累计投入近750亿元。
代号3491:大促为何增收不增压?
在刚刚过去的双11,京东的战绩又破了纪录。
截至11日23点59分,京东双11累计下单金额超3491亿。今年的双11又是如此的特别,京东率先开启双11“八点档时代”,看似提前四个小时,消费者可以不再熬夜下单,但对于订单流量洪峰的袭来,已然是实打实的更加考验京东团队的协作及运算能力。
事实上,每一次大促,都是京东技术能力的“大练兵”,因为面对双11流量峰值的冲击,平台承受的压力往往会转化为内生迭代的动力。规模更大的第13个双11的到来,为服务器带来更持久的脉冲式流量洪峰。这种流量洪峰在双11当天达到顶点,数据显示,京东双11当天前10分钟,每秒用户访问峰值同比提升高达124%。
“过去的流量峰值集中在开始前1小时内,如今延长到5个小时,流量峰值的延长,意味着流量模型的变化。”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技术委员会主席颜伟鹏表示。
据他介绍,今年双11京东互联网入口PV同比去年增长了102%,互联网出口的带宽峰值同比去年增长了137%,CDN带宽的峰值同比去年双十一增长了126%。从数据上也不难看出双11提前启动的洪峰效应。
尽管技术压力承重,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京东技术团队在应对双11时显得比往常更加从容。颜伟鹏指出,同等进度下,此次双11京东研发备战时间缩短了25%,备战效率提升超过30%,从而释放出更多研发人力资源成本去做创新业务。与此同时,所有机器CPU综合峰值利用率达到27%,同比去年的22%,增长了5个百分比,资源效率提升了23%,单位订单IT资源成本下降了10%。
消费者购物流程纵享丝滑外,物流体验也更快了。
今年京东双11,多项技术成果在实际运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双11期间,京东物流投入近400辆智能快递车,分布在全国超25个城市,与去年相比送达订单量大增超200%,并持续用科技助力抗疫;而高达约95%的全链路预测准确率均值,则成为京东双11期间端到端高效、精准服务的有力保障。
双11已然成为了京东底层技术的练兵场,面对今年不一样的双11,京东技术能力的输出也被推高至顶点,且不断向下一个更高点发起冲击。
逆势投入换来坚实技术“底座”
从现阶段来看,京东目前绝大部分的技术能力上的成果都集中体现在一体化供应链能力的提升及整体电商、物流全流程基础设施的搭建上。
在物流科技方面,京东物流在长期的技术投入和创新驱动下,今年三季度以来,连续发布“天地狼——三维移动机器人货到人系统”、京慧2.0、京东物控、三代天狼以及第五代智能快递车等多个技术产品。
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截至今年9月30日,京东物流已运营约1300个仓库,从去年三季度末以来,一年间新增约500个仓库。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三季度末以来,京东物流一年间增加了13座“亚洲一号”大型智能物流园区,通过多个自动化设备的使用,新投用的“亚一”综合效率提升超4倍。
以乌鲁木齐“亚洲一号”为例,今年第三季度,京东物流乌鲁木齐亚洲一号开仓运营,该产业园配置了全球领先的自动化分拣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新疆的消费者下单后,通过智能大脑系统,0.1秒即可将信息发至仓库,每天的分拣处理能力达100万件,先进的“蚁群算法”让分拣精准率接近100%。在强大的基础设施与技术后盾下,乌鲁木齐80%的订单已实现当日达、次日达,新疆其他地区的包裹到达时效也将缩短2天以上。
供应链能力的纵向深入一部分来自于京东横向全渠道战略布局的拓维。
徐雷在Q3财报电话会议上指出,零售行业的去中心化趋势将不断深化,全渠道战略不仅是打开京东零售长期发展天花板的第二条增长曲线,更将深度链接线下实体零售业态,助力零售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全渠道在供应链能力上的体现表现为京东独特的“三大五种”供应链模式,包括B2C模式、产地模式和本地零售模式。如双11前与达达携手发布的京东小时购业务,上季度末新开业的西安京东Mall,以及京东超级体验店、七鲜超市、京喜社区生态便利店等丰富的线下业态。
不难看出,京东在物流科技产品方面已经覆盖了从园区、仓储、分拣,到运输、配送等供应链的各个关键环节,全链条、全场景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正成为京东最为坚实的技术“底座”。
做科研,京东瞄准未来十五年
真正面向未来,在开启新周期的起始端,京东为未来画下了一幅关于技术的宏观图:做科研。
技术应用之外,Q3以来,京东与各大实验室继续在可信人工智能、超级深度学习、量子机器学习等基础科学领域持续推进创新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联合人工智能与技术企业英伟达建设完成了全国首个基于SuperPOD架构的超大规模计算集群——天琴α,同时宣布与英伟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在大规模并行训练、自动化机器学习、大规模推理加速、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合作,致力于共同推动泛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性发展。
另外,京东还联合海内外高校提出ViTAE模型与学界超大的哺乳动物姿态估计数据集,持续推动在超级深度学习领域的全球领先性探索研究。
近年来,数字浪潮的推动让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实现从不可用到可用。AI产品化时期,诸如智能语音识别技术、智能图片处理技术、基于用户兴趣的算法引擎推荐、智能审核技术、AR/VR技术、5G技术等成为了AI落地的抓手,掀起了科技创新的新浪潮。
京东基于京东探索研究院对前沿技术的持续探索,也正陆续通过京东云这个统一平台对外输出,成为真正助力产业数字化的工具。
做科研,京东充分意识到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数据显示,京东近八成90后技术应届生已快速成长为成熟高级人才,越来越多90后、95后年轻人走上管理岗位,最年轻的只有28岁。京东还启动了“博士管理培训生”人才项目,甄选国内外顶尖院校优秀博士生,大量中科院、清北、常青藤的高端人才加入京东,他们在各个技术领域有着不凡的见解或建树。
京东的新周期也是整个零售行业打破桎梏,共同迈向下一个新阶段的缩影。在波诡云谲的商业世界,参赛者方向一致但各有各的路线,资源不同,策略不同,抢跑抄近路不一定先到终点,谋定而后动也有可能是最后的赢家。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