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Maxfund 客服微信2号 StockWe8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苹果汽车要来了!颤抖吧,特斯拉 RIVN Lucid

作者  |  2021-11-1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据彭博消息透露,苹果公司(AAPL) 正在加速电动汽车的开发,着重放在全自动驾驶能力上,并解决相关困扰汽车行业的技术挑战。受此消息影响,苹果盘中异动冲高,

特斯拉TSLA RIVN LCID 纷纷暴跌。

 

今天,知情人士表示,苹果公司在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上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自动驾驶系统是这款汽车的基础。苹果认为,该处理器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核心工作并将用于第一代电动汽车。

苹果的内部目标是在四年内推出自动驾驶汽车,然而,时间是不定的,能否实现2025年的目标,完全取决于该公司完成自动驾驶系统的能力。在那个时间表上,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任务。如果苹果未能达到这一目标,它极有可能会推迟发布,或者就出售一款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汽车。

 

过去几年,苹果的汽车团队一直在致力于发展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创建一个具有有限自动驾驶能力的无人驾驶车型,重点将专注于转向和加速。

第二种是创建一个不需要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可进行人工干预的车型。

 

苹果汽车业务名为Special Projects Group或泰坦项目(Project Titan)。目前在Apple Watch软件主管凯文-林奇(Kevin Lynch)的领导下,工程师们目前正专注于第二种选择。苹果公司正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这个技术仍然是目前最难攻克的技术之一。即使像特斯拉这样的公司,在电动汽车市场拥有绝对领导者地位。想要完全开发出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也还需要几年时间。

苹果还考虑了一种设计,将汽车的信息娱乐系统(可能是一个像iPad一样的大触摸屏)放在汽车的中间,让用户在车内操作它。这款车还将与苹果现有的服务和设备紧密结合。

苹果的理想车型没有方向盘和踏板,其内部设计采用了免手动驾驶。公司内部正在讨论的选择之一是电动汽车行业的初创企业Canoo Inc。它的内饰和生活方式车一样。在那辆车里,乘客们沿着车的两侧坐着,像豪华轿车一样面对面。

该芯片是由苹果的硅工程集团设计的,该集团为iPhoneiPadMac发明了处理器,而不是汽车团队本身。这项任务包括优化运行在芯片上的底层软件,以增强自动驾驶能力。

道路测试可能很快就会取得进展。苹果将开始在经过改装的汽车上使用新的处理器设计和升级的自动驾驶传感器,这些汽车已经在加州测试了多年。据该州汽车管理局称,该公司目前有69辆雷克萨斯suv在试验这项技术。

苹果的汽车芯片是苹果公司内部开发的最先进的组件,主要由能够处理自动驾驶所需人工智能的神经处理器组成。芯片的功能意味着芯片可以发热,需要开发先进的冷却系统。

开发一种能够在长途旅行中防止驾驶疲劳的车辆是很有必要的。但要为像苹果这样的汽车行业外来者制造一辆真正的汽车,需要合作伙伴。该公司正在与多家制造商讨论交易,并正在考虑在美国制造汽车的可能性。

安全是这个难题的主要部分。参与这项工作的工程师表示,苹果正试图建立比特斯拉和Waymo更强大的安全措施。这涉及到创建足够的冗余。这是一个启动备份系统层以避免安全性和导致系统故障的特性。

苹果公司正在积极招聘工程师来测试和开发安全功能。“特别项目组正在寻找一名熟练的机械工程师,领导具有安全关键功能的机械系统的开发,”苹果公司最近的一份招聘信息上写道。“我们将充满热情地理解一些东西,以协助安全系统的设计,并领导这些系统的测试和响应。”

作为加速该项目的努力的一部分,苹果正在招聘更多的自动驾驶和汽车硬件工程师。这包括前特斯拉自动驾驶软件总监CJ Moore的参与。

最近几周,苹果一直是沃尔沃汽车公司气候系统专家、戴姆勒卡车公司经理、Karma Automotive LLC和其他汽车制造商的电池系统工程师、通用汽车公司。我们还利用Cruise LLC的传感器工程师和汽车安全工程师。根据领英和知情人士的信息,它来自乔森安全系统(Joyson Safety Systems)等公司和特斯拉的其他几名工程师。

根据苹果公司的招聘名单,该公司已经聘请了一名软件工程师来研究“人类与自动驾驶技术互动的体验”,这表明该公司深入参与了汽车用户界面的开发。这个列表表明正在开发的软件是基于类似iPhone操作系统的技术。

为了给汽车供电,苹果公司讨论了与联合充电系统(CCS)的兼容性。这将使苹果能够充分利用全球范围内的充电器网络。然而,这种方法不同于为iPhoneApple Watch开发的专有收费系统。

苹果公司内部一直在讨论其汽车的几种不同商业模式,包括开发与优步、Lyft Inc.Waymo等公司竞争的自动驾驶汽车。该公司在采用船队方法时讨论了一个类似独木舟的外部设计。然而,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苹果提供一辆私人汽车。

要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在过去的7年里,苹果的汽车项目经历了开发挑战、领导层斗争、裁员和拖延。特斯拉在2018年进入这一领域令人兴奋,但最终令人困惑。除了油田本身,该项目至少有4名高层管理人员于2021年离职。

不知道你对于苹果这个款汽车你怎么看?欢迎留下你的评论

 

中信证券:5G时代-股价翻倍的高通何去何从?

作者  |  2021-11-1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经历长时间震荡后,2019年4月至今,高通股价累计涨幅超过一倍,业绩显著改善为主要驱动因素,并体现在:华为芯片受阻&苹果纠纷和解带来公司手机芯片业务竞争格局显著改善,5G周期驱动手机芯片ASP稳步上行,从手机到IOT、汽车等领域多元化努力不断落地等。就短期、中期而言,我们继续乐观看待高通的业绩、股价表现,主要缘于:1)全球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双寡头(高通、联发科)的稳定格局,叠加5G手机占比提升,料驱动高通手机芯片ASP持续稳步提升;2)基带+RFEE整合&捆绑销售策略、完善的产品线,料推动公司RFEE业务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手机领域技术积累向IOT、汽车领域的平移&复制,亦将不断打开公司中长期成长空间;3)QTL模式虽受争议,但短期亦较难被撼动,预计中期仍将保持个位数复合增速等。

▍报告缘起:

作为全球移动设备和无线产品中的基础技术、产品开发的领导者,高通以CDMA数字技术起家,开发并提供富于创意的数字无线通信产品和服务,并向全球多家电信设备、消费电子制造商提供技术使用授权,持续引领全球3G、4G、5G时代。同时作为一家在过去较长时间备受争议的科技企业,市场对高通的大多认识仍停留于手机业务领域。自2019年以来,受益于5G周期的开启等系列因素驱动,公司业绩持续显著改善,并带动股价上涨超过一倍。当前时点,公司手机芯片业务高景气度是否能持续,RFEE&IoT&汽车业务成长性如何, QTL业务的中长期是否仍面临潜在的风险等,均是市场较为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分析公司短期、中长期业绩表现的核心关注点。

▍手机芯片:双寡头稳定竞争格局,5G换机带动ASP稳步上行。

在全球手机基带芯片市场,2020年高通全球市占率为43%(Strategy Analytics数据),同时5G手机芯片份额亦从2020Q2的29%提升至2021Q2的55%,逐步扭转4G时代困局。中期而言,在全球智能手机年销量保持低个位数增长情形下,ASP提升将是公司手机芯片业务增长主要驱动力,并体现在:

1)目前华为因美国制裁而在芯片领域受阻,预计市场中期将维持高通、联发科的双寡头稳定格局,彼此料将保持芯片价格的稳定、有序;

2)当前全球5G手机渗透率仅为40%左右,高通预计2022/23/24年5G手机渗透率将逐步提升至60%、75%、85%,从而推动自身手机芯片ASP保持每年双位数的增长;

3)高通预计FY2023苹果手机基带芯片中高通份额占比将降至20%左右,后续逐步降低,靴子落地消除市场最大担忧项。

▍射频业务(RFEE):完整产品线,看好基带芯片+RFEE整合销售模式。

1)4G向5G迁移驱动手机射频芯片ASP显著提升,高通预计全球RFEE市场规模2024年将达到240亿美元(对应2021~2024年CAGR为12%)。同时5G手机轻薄化、电池大容量化等特性,客观压制射频前端物理空间,模组化为重要的解决思路。

2)高通目前已能提供完整端到端RFEE解决方案,同时基带+RFEE的组合带来的系统整合优势,亦使得高通较传统射频厂商(Qrovo、Skyworks等)形成明显差异化优势。IDC数据显示,在全球手机RFEE市场,高通2019、2020年份额分别为14%、17%,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同时从手机向IOT、汽车等领域的延伸,亦将是公司RFEE业务中期增长的重要来源。

▍智能汽车业务:在手订单充裕,逐渐进入收获期。

1)高通在汽车领域有20余年的布局,产品范围已由原来的车联网/C-V2X扩展至数字座舱、ADAS/自动驾驶、云服务等领域,公司预计到2025年,公司可及市场空间(SAM)将达到150亿美元。

2)目前公司在车联网/C-V2X领域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产品应用于全球二十余家车企,份额占比超过90%;数字座舱产品目前已更新至第四代,全球份额占比超过50%;ADAS/自动驾驶芯片预计将于2022年量产上市,近期通过收购维宁尔进一步加强自动驾驶软件能力,并和宝马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3)目前公司在手订单超过130亿美元,FY2021实现收入近10亿美元,公司预计未来5年、10年收入将分别增长至35亿美元、80亿美元。

▍IoT业务:智能手机领域技术有效复制&迁移。

作为公司业务多元化的重要内容,该业务主要聚焦于计算、连接场景,致力于将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的计算、基带、射频芯片能力向IOT领域进行复制&迁移,并主要覆盖消费(PC、平板、声频、音频、XR、可穿戴设备等)、边缘网络(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点)、工业(能源、机械手、零售等)等领域,公司预计对应可及市场空间(SAM)为670亿美元,未来3年行业年复合增速有望为17%。FY2021Q4公司IOT业务收入14亿美元(占整体收入比重16.5%)。目前公司已针对平板、PC推出基于ARM架构的计算平台,公司XR芯片亦已切入Oculus、HTC、PICO、爱奇艺等全球主要VR/AR设备。工业领域,公司客户数亦已突破1.3万家,并在音频、边缘网络等领域不断实现突破。

▍QTL业务:中期仍有望维持个位数稳健增长。

1)收费模式:公司QTL业务主要包括固定授权费(license fees)和专利许可费(royalties)两种模式。其中固定授权费是指下游客户需要支付几十万到几百万美元的专利授权使用费用,用于制造或购买芯片;专利许可费是指下游客户,依据应用场景(智能手机、汽车、物联网等)的不同,需要向公司支付不同的费用比例。

2)依据高通在QTL业务的固定授权、专利授权模式,我们测算公司QTL业务营收当前主要来于智能手机等手持终端,2019年4月公司和苹果签订了6年的技术授权合同,短期风险较小。

3)展望未来,我们认为高通公司QTL业务有望保持约3%-8%增速。主要动力来源于5G智能手机ASP提升、IOT&智能汽车等业务拓展等。

▍风险因素:

5G手机出货量不及预期的风险;5G普及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上游半导体产能供应不足导致公司芯片出货量不及预期的风险;自动驾驶出现严重安全事故导致估值大幅波动的风险;公司授权费率下滑的风险等;反垄断监管等政策的风险。

▍投资建议:

我们持续看好高通在5G、IoT、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布局和业绩增长。未来随着5G手机渗透率的提高、IoT连接数的持续增加、车联网&智能驾驶普及率的持续增加,公司料将持续受益。我们预计公司营业收入FY2022-FY2024营收分别为394/435/485亿美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7%、10%、12%;预计公司Non-GAAP净利润分别为119/132/149亿美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1%、11%、13%,当前股价对应PE(Non-GAAP)分别为17/15/14倍,继续乐观看待公司短期、中长期投资机会。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上市首日涨超150%-下一个特斯拉会是太阳能汽车吗?

作者  |  2021-11-1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内燃机汽车已经被市场冷落,电动汽车正火爆。未来,下一个“特斯拉”会是太阳能汽车吗?

目前太阳能汽车计划已经进入一些汽车公司的时间表,特斯拉正在研发太阳能皮卡Cyber Truck,丰田同样在其Bz4X系列SUV研发太阳能车顶。太阳能汽车开发商Sono Group上市首日大涨154.67%,报38.2美元,总市值来到了26.39亿美元。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告诉投资者,太阳能汽车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新能源车的主战场,甚至会诞生下一个特斯拉。

Sono公司2016年成立于德国慕尼黑的一个小车库里,其使命为“让每辆车都能从太阳能中受益”。 公司计划将其专有的太阳能技术集成到不同类型的车辆中,包括公交、卡车、露营车、火车,甚至船只。目前,Sono公司有全职员工230人,是太阳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先驱和技术领导者。

Sono公司包括两大支柱业务。第一,打造太阳能电动汽车 (SEV)—Sion,并开发数字服务;第二,向其他制造商销售其完全集成的太阳能技术。也就是说,Sono通过未来销售其 Sion 乘用车以及将其技术许可给其他汽车制造商来实现技术商业化。目前Sono已经累计获得超1亿欧元融资。

Sono目前正在开发一款名为Sion的车型,这是一款基于智能空间利用概念的家用车,有基于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程序 (WLTP) 标准的电池续航里程,续航里程可达305公里,可通过太阳能或传统电源插座进行充电。Sono Sion售价为28500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0.59万元),是为一款较具性价比的纯电车型。

截至 2021 年 11 月 5 日,Sono获得了1.6万份缴纳了预订款项的Sion订单,客户的总净现金流入 4080 万欧元,高于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的净现金流入总额3790 万欧元。这些订单对应净销售额约为 3.4 亿欧元。Sono打算在 2023 年上半年开始开始交付这款太阳能电动汽车。

但其产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对太阳能汽车的接受度或许会成为Sono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障碍。Sono招股书显示,Sion车量产之前,公司目前暂无收入,2021年上半年,Sono亏损2575万欧元,较2020 年同期的983万欧元,亏损扩大161.9%。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三季报发布-百度移动生态回答了这三大问题

作者  |  2021-11-1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11月17日,百度(NASDAQ:BIDU)发布了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第三季度,百度实现营收319亿元,归属百度的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50.9亿元,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超出市场平均预期。

在百度的业务版图中,除了智能云、自动驾驶等业务的迅猛发展外,作为压舱石的百度移动生态基本盘业务表现也颇有看点。财报显示,百度核心在线营销收入195亿元,继续保持增长。而在流量普遍见顶的移动互联网领域,百度App月活(MAU)达到6.07亿,同比增长12%,日登录用户比例达到79%,创历史新高。

不过,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百度移动生态依然需要回答很多问题。比如百度App这样的国民级App,如何在流量红利见顶的互联网下半场不断增长?百度的在线营销业务,除了广告,还能为企业创造哪些独特价值?在互联互通的大趋势下,百度何去何从……也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百度移动生态才能为自己的“长期价值”找到答案。

超级APP如何“反内卷”?

进入2021年,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深陷流量焦虑。

QuestMobile发布的2021半年报告显示,今年6月,移动互联网行业用户规模虽达到历史新高11.64亿,但同比增长放缓,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即便是抖音也遭遇了增长瓶颈,有报道称,自去年6月抖音公布日活(DAU)过6亿以来,主站DAU并无明显增长。

不过,百度移动用户的增长天花板显然还未到来。财报显示,百度App MAU达到6.07亿,同比增长12%,而日登陆用户比例达到了历史新高的79%。无论用户总量还是用户粘性,都显著提升。

这样的增长还会持续吗?今年10月,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沈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我觉得6亿是我们的新起点而不是天花板,百度的想象空间正在打开。”

沈抖所说的“想象空间”,与百度移动生态大力推进的“服务化”战略密不可分,即从过去的搜索连接信息,到搜索连接服务。在沈抖看来,搜索到了重新定义的时刻,“搜索只能用来获取信息是人们的误解。今天的百度需要理解用户每一次搜索行为背后,真正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去满足它”。

据悉,百度每天响应60亿次搜索请求,其中,有明确服务类诉求的搜索就已经超过10亿次,包括查快递、酒旅预定、看电影、购物等。百度的“服务化”就是深耕行业,满足好这些用户的服务需求。

而在此次财报电话会议上,百度方面也表示,作为服务化的重要业务,百度健康聚集了众多的医生、专家,让用户通过搜索直达远程健康咨询。

此外,百度问一问业务也在财报电话会上被重点提及。这是一项“一对一实时咨询”服务,可以用更多元和专业的答案满足用户搜索问题。高考期间,百度推出免费的高考问一问服务,给考生答疑解惑。高考期间,其单日最高服务高考咨询400万轮次,累计为考生及家长提供2400万轮次一对一高考专业咨询服务。

天风证券此前发布的研报认为,百度作为国内主导的搜索引擎企业,拥有强大的精准营销的能力,搜索与信息流的点击计费长期趋势仍将保持稳定。同时,企业能力服务深化将为百度打开长期收入成长空间,而这部分收入将主要体现在非广告收入中。

如何帮数百万企业穿越周期?

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共同富裕,而要建设高质量共同富裕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基本细胞的中小微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不过,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并非一路坦途。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100万家企业倒闭,平均每分钟就有2家,中小微企业存活5年的不到7%,10年的不到2%。

在这些企业的“死因”中,供需不匹配带来的市场需求疲乏往往是“高发病”。而集成AI和大数据的互联网营销或是提高供需连接效率的重要工具。

2014年,对互联网一窍不通的唐山市玉田县农民陈百万找到百度,希望通过营销为自己研发的手持打码机找到销路。几年来,通过系统的数字化营销体系改造,陈百万的企业成为手持打码机行业第一。致富后的他成立下岗职工培训就业中心,教授市场营销诀窍,累计培训4000多名推销员,带动他们脱贫致富。

老牌叉车生产企业安徽合力,通过百度开启精准、高效的智能营销道路,突破发展瓶颈,销售额突破百亿。如今,百度的人工智能计划还在与安徽合力做进一步对接,为其提供智能搬运解决方案。

像陈百万、安徽合力一样的案例不在少数,百度营销成立20年来,累计服务过数百万的企业。

20年来,百度营销也在不断进化。2019年Q3财报中,百度首次提及托管页。此后其在百度核心营收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三季报显示,托管页收入在其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3%。

托管页是百度营销的“新基建”。在用户端,它“让用户在网站上的交易更加安全,并让他们获取更加真实可信的信息”。在企业端,则解决了广告投放客户的数据价值最大化问题,对稳定客户群、拉长服务周期价值很大。

天风证券研报也曾表示,托管页可成为百度深化商户服务能力的起点,帮助管理及优化客户生命周期价值。

互联互通的下一幕在哪里?

互联互通也成为百度Q3财报中的关键词。

今年9月,工信部召开“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大力推动互联网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在发布会上称,互联互通是互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让用户畅通安全使用互联网也是互联网行业的努力方向。

一时间,行业的注意力纷纷投向抖音、微信等平台的开放动作。实际上,百度一直是互联互通的倡导者与践行者。

开放是百度与生俱来的基因,百度搜索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互联网产品。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曾表示:“无论是阿波罗自动驾驶,还是小度助手、飞桨深度学习框架,我们都坚定地推动开源开放,为的是让大家都少走弯路,让整个赛道更宽广,让应用普及更快。”

具体到移动生态层面,百度为了应对日益“孤岛化”的互联网,向互联网用户和伙伴开放百度生态能力和资源,在2018年推出了百度智能小程序平台,组建开源联盟。沈抖曾表示:“智能小程序是国内唯一开源开放的小程序平台,可以让服务开发者一次开发、多平台运行”。

近期,百度的小程序的开放属性也不断吸引智能手机品牌合作,OPPO、VIVO等手机厂商使用百度智能小程序作为其浏览器搜索的落地页。

过去一个季度,百度移动生态还在多个业务层面推进互联互通。

百度健康医典作为百度旗下的科普公益项目,支持第三方权威平台接入,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健康知识。另外,百度网盘开放个人云服务能力,连接智能手表、智能音箱、汽车、打印机、路由器等设备,用户不需要再进行反复下载、上传等繁琐操作,就可以让用户的个人数据实现多场景的互联互通。

除了百度对第三方平台的开放外,近期还有消息称,微信和抖音的内容即将向搜索开放。应此消息,百度当天在港股股价一度上涨4.3%。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一文读懂苹果自助维修计划:用户受益-影响整个科技行业

作者  |  2021-11-1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当地时间周三苹果公司提前向环保意识强、喜欢DIY的消费者送来一份节日大礼。公司宣布推出自助维修计划,表示将于2022年初开始销售设备零部件、维修工具和维修手册,让用户能够自行维修iPhone和其他苹果设备。

这是“修理权”倡导运动的一次重大胜利。长期以来,捍卫设备“维修权”的活动人士要求科技制造商为客户提供必要零部件和维修手册,让他们能够自行修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

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和其他公司一直反对有关“维修权”的立法提案。今年夏天,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宣布,将针对那些提供难以修复电子设备的科技公司加大执法力度,推动了“维修权”倡导运动的发展。

几十年来,用户自行维修手中的消费电子设备难上加难。个人很难买到原厂零部件,但返厂送修费用又高得令人发指。当手机和电脑出现故障后,购买新设备反而成了最简单的选择。

如今,苹果推出的自助维修计划表明,科技行业可能终于开始将维修作为电子产品用户体验的一部分。

“这是独立维修店的胜利,是消费者的胜利,也是全球的胜利,”美国公共利益研究小组主任内森·普罗科特(Nathan Proctor)说。这个消费者权益倡导组织一直致力于“维修权”立法。

苹果自助维修计划对故障iPhone的用户意味着什么?

苹果公司表示,从明年初开始,人们可以通过网上商店订购零部件和工具,修理包括iPhone 12、iPhone 13以及最新Mac电脑在内的苹果设备。如果选择将故障零部件返厂回收,用户还能够获得用于购买零部件的积分。

苹果自助维修计划首先会专注于屏幕、电池和摄像头等经常维修的零部件,然后再扩展到其他类型零部件。

苹果尚未公布相应零部件的具体价格,但表示消费者自行购买零部件的价格将是与苹果授权维修店定价一致。目前,在苹果授权维修店更换并回收iPhone 12屏幕大约需要花费234美元。而在苹果专卖店维修保修期满的iPhone 12屏幕大约需要280美元。

苹果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在一份声明中说,“让需要维修设备的客户有更多选择,更容易获得苹果原厂零部件。”

这一计划为什么很重要?

简而言之,用户修理手中的故障iPhone将有更多选择,这可以降低用户开支。

以前,去苹果零售商店维修iPhone是最方便的。但就像把汽车送到经销商那里维修不是最便宜的选择一样,去苹果零售商店并不划算。另一种选择是把故障iPhone送到第三方维修店维修,价格可能会更低。iPhone XS维修屏幕在苹果零售商店的报价是280美元,而一家第三方维修店给出的维修报价是180美元。

然而,拆解机构iFixit首席执行官凯尔·韦恩斯(Kyle Wiens)表示,苹果此前的做法让第三方维修店维修iPhone变得越来越困难。

即使用的是苹果原厂零部件,有些维修也只能通过苹果软件工具来验证,但问题在于苹果并不向公众开放软件工具,只向其所属员工提供这些软件工具。此外,苹果也会为那些与苹果签订授权合同、同意只从苹果公司购买零部件的维修商店提供相应工具。但苹果授权维修店维修报价比独立维修店更高。

苹果新计划拓宽了用户维修设备的渠道。用户可以试着自行修理故障设备,这样最省钱。用户也可以从苹果公司购买零部件,然后交给其他人来修理。

所有这些方式都可能让用户使用产品的时间更长,就像消费者对家中汽车定期进行保养一样,有助于减少浪费和保护环境。

对于没有苹果产品的用户有什么意义?

苹果公司历来是“维修权”倡导运动最强烈的反对者之一。其反对让客户自行修理产品,理由是担心第三方零部件的安全或性能问题,还称客户数据在未经授权的维修过程中有被泄露或窃取的风险。

因此,对于非苹果用户来说,这一计划的推出同样意义重大。如果苹果这一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都正在制定有关“维修权”的新标准,那么其他科技设备制造商即便为避免监管机构罚款也会纷纷效仿。

“这一声明标志着我们在捍卫维修权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为苹果做出的这一大胆举动感到自豪,”iFixit首席执行官韦恩斯说。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业绩会回放】英伟达Q3收入71.03亿美元创新高-净利润同比增长84%

作者  |  2021-11-1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周三美股盘后,英伟达(NVDA)公布了其2022财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财报显示,该公司Q3营收为创纪录的71.03亿美元,好于市场预期的68.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47.26亿美元,同比增长50%;在GAAP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24.6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3.36亿美元,同比增长84%。

GAAP会计准则下,每股基本收益为0.99美元,上年同期为0.54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0.97美元,上年同期为0.53美元。经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为1.17美元,好于市场预期的1.11美元。

毛利润46.3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9.60亿美元,同比增长56%。毛利率为65.2%,上年同期为62.6%,同比提高260个基点。

运营费用19.60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5.62亿美元。其中,研发支出为14.03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0.47亿美元。

按业务划分,游戏业务营收为32.2亿美元,同比增长42%,环比增长5%;数据中心业务营收29.4亿美元,同比增长55%,环比增长24%;专业可视化业务营收为5.77亿美元,同比增长144%,环比增长11%;汽车业务营收1.35亿美元,同比增长8%,环比下降11%。游戏、数据中心及专业可视化三项业务的营收均创下新高。

此外,英伟达在第三季度支付了1亿美元的季度现金股息,并将于2021年12月23日向2021年12月2日在册的所有股东支付下一个季度的现金股息,每股0.04美元。

展望未来,英伟达预计2022财年第四季度,营收为74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的68.1亿美元),上下浮动2%;GAAP和非GAAP会计准则下的毛利率分别为65.3%和67.0%,上下浮动50个基点。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良心商家”牺牲自身盈利也不转嫁给顾客?-沃尔玛、Target股价下挫

作者  |  2021-11-1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本周二公布了强劲的第三季度业绩,超过了华尔街的预期,然而股价在发布财报后收盘下跌近3%,今日继续下跌,抹去了其今年以来的所有涨幅。

不光是沃尔玛,美国仅次于沃尔玛的第二大零售百货集团 Target 周三也惨遭市场抛售,周三收盘下跌约5%。

明明是业绩利好却引得一众投资者嫌弃,究其原因就是投资者和这两家零售商在成本上涨之际的做法发生分歧:在运输、劳动力和材料成本上升之际,沃尔玛和Target仍然选择低成本策略而非通过提高价格将其转嫁给客户,自己默默承担成本上涨,利润减少。

沃尔玛首席执行官道格·麦克米伦 Doug McMillon 和Target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康奈尔 Brian Cornell 都明确表示:保持低价以争取顾客的忠诚度,即使这意味着对利润的侵蚀。

而投资者的质疑则是:为什么不向购物者收取更多费用?为什么不向购物者收取更多费用?美国人对购物如此疯狂,他们在疫情期间把钱存起来了,而且节日购物预测也相对乐观。

麦克米伦接受CNBC的 “Squawk on the Street ”节目采访时表示,沃尔玛必须维护其价值的声誉,否则就有可能吓跑那些感觉到贴钱的顾客。

我们为人们省钱,帮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些话是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 Sam Walton 说的,他喜欢与通货膨胀作斗争,我们也是如此。

良心商家?不,一切都是为了市场份额

商场如战场,沃尔玛和Target继续维持低价策略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市场份额。拿Target来说,受益于疫情在家使用更多的家居用品影响,其2020年的销售额增长了150多亿美元,超过了之前11年的总销售额增长。即使在今天的抛售中,年初至今其股票仍上涨超过43%,市值超过1230亿美元。

Target常常在与投资者的通话中吹嘘其市场份额的增长。根据该公司和第三方的研究,在截至1月30日的财政年度,它获得了约9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而在本财政年度的前三个月,它又获得了1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

仅从线上零售销售份额显示,沃尔玛和Target分别占据美国线上零售的6.6%和2%。

通胀高企,要么逼死企业,要么逼死消费者

美国商务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整体零售购买量上升了1.7%,高于前值0.7%。不包括汽车销售在内的10月份销售也增长了1.7%,远高于预期的1.0%。这是美国零售额数据连续第三个月呈现增长趋势,同时也为今年3月以来的最大增幅。正如美股投资网稍早前的文章标题,通胀到底有多疯?美国肉蛋一年涨30%。

其中,燃料在10月份激增了12.3%,二手车价格在该月上涨了2.5%,而沃尔玛们所在的食品领域,价格增长了0.9%;具体来看肉类、家禽、鱼类和蛋类共增长了1.7%。

高通胀让这两家零售商都面临着新的复杂问题。

美国的消费者正在应付更多的开支,他们正在花光疫情早期积攒的或从刺激性支票中得到的额外现金。他们看到食品杂货、汽油和更多东西的价格都在上涨。于此同时,零售商们不得不在运输商花费更多,甚至包租自己的船只,以确保货架上有充足的库存;同时他们也不得不提高工资和增加福利,以确保仓库和商店有足够的工作人员并顺利运行。

美股投资网此前文章曾提过,仅老牌零售巨头沃尔玛一家公司,就有110万标准箱的货物运抵美国但是无法卸货。即使沃尔玛早在购物季到来之前的9月,就率先使出“大招”,其目标是雇用2万多名仓库和供应链工人,还为其提供了特别奖金,但是面对美国如此深刻的供应链和劳动力问题,似乎加薪招人并无济于事。于是,沃尔玛已开始在其在线食品杂货业务中使全自动驾驶卡车运输,旨在提高运力和效率。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想来中国建厂”!这家美国电动车企股价大涨96%-市值赶超福特-号称“续航里程最长的电动汽车”

作者  |  2021-11-1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国“电动车新势力”非常火爆,特斯拉的“后浪”们正在努力追赶“前浪”。近期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两家美国电动车公司的市值都在不断飙升。

电动汽车公司Rivian自上周三在纳斯达克上市后,现市值已经超过了大众汽车,成为全球市值第三大车企。其竞争对手Lucid的市值则超过了福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两家电动车公司目前为止还没有已确认的收入。

当地时间周二(16日),Lucid Motors的首席执行官Peter Rawlinson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这家初创公司计划未来在美国以外建立工厂:

“我们计划在2025年(Mid-decade)左右,也在中东和中国开设工厂。”

这家总部位于加州的电动车制造商被称为“特斯拉的最大竞争对手之一”,另一家是上周在纳斯达克上市的Rivian。

继特斯拉之后,电动车企Lucid

计划2025年前后在中国建厂

美东时间周二(16日),美国电动车企Lucid Motors的首席执行官彼得·罗林森(Peter Rawlinson)对媒体表示,该公司计划在美国以外建立工厂,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

CNBC视频截图

Lucid目前市值已经排在全球车企第七,也是仅次于特斯拉和Rivian的第三大全球电动车企。担任过特斯拉高管的Rawlinson认为,Lucid的股票和市值也会像行业领导者特斯拉一样,最终将超越传统车企。

《华尔街日报》称,这再次说明投资者对生产非汽油车公司的热情正在增强。

本月月初,Lucid已将首批电动车交付到客户手中。Rawlinson表示,Lucid计划在今年年底前生产约575辆电动车,2022年产量将提升至2万辆。

“我认为全世界都认可我们拥有出色的产品,”Rawlinson说,“我想每个人都意识到我一直承诺Lucid生产的汽车将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汽车。这是真的,它发生了。”

Rawlinson周二接受采访时称:“我们计划在2025年(Mid-decade)左右,也在中东和中国开设工厂。”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电动汽车先驱特斯拉已于2019年在中国设厂。许多中国电动汽车初创企业,如小鹏、理想和蔚来,也在努力争夺本土消费者市场。

在Rawlinson发表上述言论的前一天,Lucid公布了上市后的首个季度业绩。Lucid周二大涨24%,市值超过了福特汽车。Rawlinson称,该公司在估值方面有望追赶特斯拉,“一切皆有可能”。

扩大美国工厂产能

虽然Lucid预计明年将生产20,000辆汽车,但Rawlinson周二告诉媒体,其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按照目前的形式,每年能够生产34000 辆汽车,未来还会扩大。

“我们要把亚利桑那州工厂(生产)规模扩大四倍,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占地285万平方英尺的基地扩张计划——准备每年生产9万辆汽车,而该生产基地在其第三阶段年产能就能达到近40万辆。”Rawlinson周二称。

Rawlinson称,Lucid已拥有“超过1.7万辆”的Air 汽车预订。他表示,“订金是可以退还的,但自第三季度结束以来,仅在过去六周内,订单就增长了30%以上。”

他补充称,公司每天都有更多的订单,尤其是在Lucid Air本周一被汽车刊物 MotorTrend评为年度最佳车型之后。

“大多数人从未真正坐过或驾驶过(我们汽车),许多人还从未听说过我们。”Rawlinson称。

迄今为止续航里程最长的电动汽车

由两位华人创办、贾跃亭曾参与投资

被外媒称为“特斯拉模仿者”的Lucid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其创始人为两位华人,分别是特斯拉公司前任电池研发主管谢家鹏和甲骨文公司前任中层温世铭,现任CEO Rawlinson 为Model S前首席工程师。

与特斯拉早期车型一样,Lucid定位高端豪华电动汽车,Lucid Air起售价格7.4万美元。Lucid的工厂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卡萨格兰德,今年9月才正式开始量产,LucidAir轿车在10月底实现了首次交付,首批车型售价16.9万美元。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起初名为Atieva(取自“电动汽车应用领域先进技术”缩写)最初为中国电动客车制造电池,后来研发电动汽车。在IPO之前,Lucid已完成5轮融资,曾从多位亚洲投资者手中融资:北汽集团、法拉第未来创始人贾跃亭个人、青云创投、三井物产株式会社等。不过北汽集团和贾跃亭后来都已退出。

作为电动汽车制造公司,Lucid Motors也被视为特斯拉有力的竞争对手之一。

Lucid旗下首款产品Lucid Air,目前已由位于亚利桑那州卡萨格兰德的旗舰工厂生产并交付。就在今年9月,Lucid Air的Dream Edition Range版本被美国环保署( EPA)认定为迄今为止续航里程最长的电动汽车,充满电后可行驶520英里(约836公里),比Model S 长续航版还多了100多英里,引发市场关注。

lucid官网新闻稿截图

自今年7月份以来,Lucid通过SPAC上市后,股价上涨了95.86%,最大单日涨幅为31%。截止17日美股收盘,Lucid股价报52.55美元,总市值865.17亿美元,超过福特汽车(796.73亿美元),但远低于特斯拉(1.09万亿美元)。

当地时间11月15日,Lucid公布了上市以来首份财报。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收入约13亿美元,第三季度净亏损达5.24亿美元,1-9月累计亏损达15.34亿美元。

但该公司也在财报中表示,其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已超过48亿美元,并且Lucid的电动汽车预订数量目前已超过1.7万辆,相当于已拥有超过13亿美元的订单。

Lucid计划中国建厂引发供应链预期

这家供应商股价大涨逾8%

随着全球新能源市场逐步扩大,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商越来越受到多家大型车企的关注,例如大名鼎鼎的特斯拉供应链已深度绑定国内生产商。

美国电动车企Lucid计划在2025年左右在中国和中东开设分厂,该消息的公布引发市场积极关注,寻找Lucid潜在供应商。而已跻身Lucid供应商之一的亿和控股(00838)为Lucid独家供应汽车电池包盖板,并称Lucid已追加明年的出货量至4万台,不禁使得投资人眼前一亮,顿时该股受到资金追捧。

截止17日收盘,亿和控股上涨6.02%,报2.29港元,最新市值为40亿港元。

亿和控股并未被大部分投资者所熟知,继宣布进军零部件领域之后,该公司在2020年取得特斯拉一级供应商资质,2021年7月开始在数码模墨西哥(SLP)汽车产业园量产特斯拉订单。这家墨西哥工厂的第一期工程于2019年完成并已经投产。

国元证券指出,亿和控股存在与其他造车新势力及其供应链在其他汽车零部件达成合作的潜力,并预计未来3~5年公司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业务有望达到40~50亿收入的规模。

与此同时,像亿和控股这样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并非少数,其中包括福耀玻璃(全景天幕)、华阳集团(HUD)、宁德时代(电池)、英恒科技(智能座椅)等公司。

浙商证券指出,未来随着下游景气恢复,行业进入补库周期,产能利用率回升,以及原材料、运费等成本下降,经营杠杆较大的零部件企业业绩弹性更大,因此该板块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浙商证券还提到,汽车行业面临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变革,未来汽车行业竞争格局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并指出电动车产业链中优质企业有待百花齐放,将充分受益全球汽车电动化的进程。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IC-Insights:25大半导体公司收入年终盘点-AMD增加率居首

作者  |  2021-11-1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全球知名半导体咨询机构IC Insights更新了《麦克林报告》,更新内容包括对半导体销售、资本支出和顶级销售领导者排名的几项年终预测。并对按销售增长率排名的前25家半导体供应商做了预测排名(如下图)。

新冠疫情改变了全球半导体产业,不过整个市场在2021年出现反弹,预计今年半导体市场将增长23%。半导体单位出货量强劲增长20%,总半导体平均销售价格 (ASP) 预计同比增长3%。23%的增长将是自2010年以来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第二大涨幅,当时半导体销售额在2008年和2009年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后飙升了33%。

以 AMD、联发科、英伟达和高通为首的绝大多数半导体公司今年都在强劲的市场增长浪潮中乘风破浪。这四家Fabless公司在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应用程序以及为5G智能手机提供领先解决方案的竞争中巩固了自身优势。

上图显示,AMD今年有望以65%的销售额增长位居榜首!该公司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市场份额的增长,尤其是在数据中心服务器中使用的处理器方面,已成为这个蓬勃发展的市场中的领先供应商。此外,AMD还为消费者PC和游戏机的大众市场提供服务。

IC Insights预测,联发科今年有望实现60%的营收增长。联发科的芯片可用于一些最大品牌的智能手机、电视和语音助手,以及 Chromebook、健身设备、Wi-Fi路由器和许多其他系统。联发科通过在其芯片中为这些应用提供基于4nm的5G技术确立了自己的领先地位。整个2021年,联发科增加了互联半导体的产量,以满足强劲的市场需求,抵消今年第4季度移动端SoC销量下降的影响。

该机构还预计英伟达今年的收入将增长54%。英伟达是全球GPU研发的领导者。产品序列已扩展到用于超级计算机、数据中心、以及无人驾驶汽车的人工智能芯片。其芯片也广泛用于比特币挖矿应用。今年第四季度,其处理器还有了新的增长动力——元宇宙。

高通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芯片制造商。IC Insights预测其今年半导体销售额将增长 51%。高通目前正努力减少对智能手机的依赖,并转向汽车、无线家庭宽带和工业应用领域的更高增长机会。在这些新市场增长的推动下,高通在其最近的季度收益展望中给出了未来几年的乐观销售预测。

这四大Fabless的综合销售额将从去年的548亿美元增加到今年的854亿美元,增长56%。这四家公司今年预计的合并销售额将增长306亿美元,占今年全球半导体总销售额增加974亿美元的31%,所以说,预计为Fabless公司代工的台积电、联电、格芯和中芯国际今年也将录得强劲的销售增长也就不足为奇了。

IC Insights还预测,在25家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中,有10家今年的半导体收入将增长 30% 以上,23家预计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今年全球第二大半导体供应商英特尔的半导体收入预计将同比下降1%。全球第18大半导体供应商索尼预计营收将同比下降3%。

英特尔在2021年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供应持续紧张,这限制了其笔记本电脑的销售。英特尔表示,其合作伙伴一直无法采购足够的组件来制造任意数量的笔记本电脑,这导致英特尔CPU的订单减少。与此同时,英特尔新成立的IFS(英特尔代工服务)集团在今年第3 季度拿到了其第一批晶圆代工的收入。英特尔正在大力押注其代工服务部门将成为其未来销售的重要组成部分。运送客户的芯片以获取收入是该过程中重要的第一步。

索尼的销售下滑预测背后也有类似的故事。索尼PS5游戏机的出货量在2021年未能达到目标,主要是由于东南亚新冠疫情导致的芯片短缺。随着游戏机出货量减少,需要的游戏机处理器也更少。2021年第四季度,索尼透露正在与台积电洽谈在日本生产电脑芯片,以确保稳定供应。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Facebook与苹果激战又起!切入“元宇宙”早起赶了个晚集?

作者  |  2021-11-1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自社交巨头Facebook更名Meta之后,就一心走在实现“元宇宙”的路上。

11月17日,有消息称Meta公司正在开发触觉手套,希望出售这些手套,允许用户将它们与VR头显或AR眼镜配对。

为了切入元宇宙这个风口,Facebook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如早前Facebook曾宣布未来五年内将在欧盟范围内创造 1 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另外,Facebook还专门整合了新部门“Facebook Reality Labs (FRL)”大力投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

与Facebook一样押注元宇宙的,还有微软、谷歌等公司,不过目前仍未真正激起什么水花。而此时,姗姗来迟的苹果却被高看一眼。

近日,摩根士丹利表示,虽然 Meta 在探索下一重大领域(元宇宙)可能比很多公司都要早,但苹果公司才是真正掌握着成功的关键。

路遇苹果这位劲敌,想必Facebook会心有不甘,毕竟它与苹果的恩怨并非一朝一夕。眼看着这两位“宿敌”的竞争领域从隐私领域,开始转移到元宇宙上,争斗也正演变得越发激烈。

互联网分析师葛甲在接受美股投资网分析师采访时表示,若苹果未来也选择切入元宇宙领域,将会对Facebook形成很大的威胁,“因为元宇宙是需要终端的,Facebook并不是终端公司,而苹果天然就是一个终端入口。”

Facebook CEO扎克伯格曾表示:“希望在未来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Facebook打造为一家元宇宙公司。”仍在积蓄力量的Facebook若要迎战老对手苹果,它的胜算有多少?

旷日持久的恩怨

Facebook与苹果的战火似乎从未停息。双方最近一次公开闹矛盾,是因苹果所设的隐私规定而起。

10月26日,Facebook 方面将销售增长放缓归因于苹果 iOS 的隐私规定,并称公司广告业务将面临进一步的不确定性。起因是,今年4月苹果开始要求应用询问用户是否同意被追踪,自那以后的首个完整季度,Facebook的广告销售增长放缓。据了解,这一变化让广告主难以针对性地投放广告,也难以获得其广告表现的相关信息。

在这之前,苹果与Facebook就对这项隐私功能各执一词。Facebook认为,苹果的这项功能与隐私无关,此举是为了盈利。皆因苹果想将客户从依赖广告的免费应用程序中拖走,因为它没有从中赚取佣金。但苹果方面坚称,对于用户数据收集以及这些数据如何使用,用户应该有选择权。

事实上,双方在关于隐私新规上的“口水战”早在2020年就开始了。

在2020年6月的苹果线上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宣布计划推出一项新的iPhone功能,要求应用程序必须获得用户同意,才能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中追踪它们。实行新规后的几个月里,Facebook和苹果都对新的追踪透明度功能互相抨击。当时Facebook就表示这一隐私功能将损害小企业的广告宣传能力,并称将会“对抗苹果”。

果不其然,Facebook先从绕开苹果税开始,想方设法摆脱对苹果的依赖。11月3日,Facebook的创作者可以将粉丝外链至独立页面,使用Facebook Pay来支付订阅费。

“隐私政策确实对Facebook造成很大的伤害,这也是苹果行使霸权条款的表现。”葛甲向分析师说道。

Facebook和苹果的矛盾丝毫未见减弱,在双方CEO的发言中就可闻到“火药味”。在今年的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扎克伯格提到苹果,他表示Facebook越来越认为苹果是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但苹果CEO库克却偏要唱对台戏,他表示自己并不关注Facebook,且Facebook不在苹果最大的竞争对手的名单上。

与苹果嫌隙已生,Facebook选择改道创建自己的AR/VR平台。扎克伯格曾在财报会议上多次强调元宇宙计划,并表示元宇宙可以实现数以亿计的数字商务。这一说法其实也在暗示Facebook重注元宇宙是为了减少对苹果的依赖。

Facebook能靠元宇宙翻身吗?

这一段时间,Facebook过得并不好,有关它的坏消息接连不断。

8月20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Facebook提起了新一版反垄断诉讼,指控该公司利用其力量来阻碍任何可能威胁其市场地位的竞争对手。接下来,CTO离职、智能眼镜涉及隐私担忧、因数据泄露上缴罚款50亿,到了10月初,又因两次“技术宕机”引流到竞争对手Snap上,种种事件引发了市场对Facebook越来越多的质疑。

丑闻缠身,而雪上加霜的是,Facebook没能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三季度财报。

10月26日,facebook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其收入为290亿美元,同比增长35%,但低于市场预估的296亿美元。而且,相较于今年第二季度的290.77亿美元的收入,也有所下滑。另外,从利润来看,虽然同比增长30%,但利润率有所下滑,第三季度运营利润率为36%,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运营利润率为37%。

在利润下滑同时,Facebook的用户组成也发生了变化。据Facebook在2021年7月发布的《全球统计报告》显示,Facebook用户主体年龄段正在向30岁以后移动,13-17岁的Facebook用户占比仅为5.8%,而35岁以上的Facebook用户数量占比接近40%。由于年轻用户量下滑,Facebook被指面临“中年危机”。

葛甲向美股投资网分析师指出,Facebook的业务肯定是到了瓶颈期,“Facebook本身就是一个流量应用公司,是因为其线上业务足够大才撑起了这样一个体量。在Facebook现有的全球流量业务的基础来说,要想再有突破并实现较大的增长,基本不大可能。”

他进一步表示,若是像Facebook这样的科技公司增长变慢了,资本市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股价下跌。他认为,Facebook目前的重中之重是打破业务壁垒,找到新的增长点。

“元宇宙”概念风行一时,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口。另一方面,Facebook也为此做足了准备。

早在2014年,Facebook就收购了虚拟现实头显制造商Oculus。到了今年,Facebook更是大步迈进。先是取元宇宙“Metaverse”的前缀“Meta”作为公司的新名字,紧接着宣布未来巨额投资与高达1万人的团队扩张,又将公司CTO更换为“元宇宙”团队负责人安德鲁·博斯沃思,以示元宇宙项目在公司内部的受重视程度。扎克伯克还告诉投资者,在元宇宙研发部门的投入将达到100亿美元,且未来数年将持续巨资投入。

元宇宙或还会成为Facebook“翻身”的极佳机遇。市场研究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负责设备和消费者研究的副总裁汤姆·梅内利表示,Facebook在这个领域的投资已经远超许多人的想象,元宇宙是该公司未来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巩固其在下一代计算平台的地位的关键。

然而,横亘在Facebook面前的还有苹果这个强劲玩家。在葛甲看来,苹果目前未必有意愿切入元宇宙领域。“苹果之所以被高看,是因为它有很多终端设备。但事实上,自乔布斯去世后,苹果在每一步的发展上都是滞后于市场的。而且就目前而言,关于元宇宙的具体形态和落地的场景也还未被开发出来,而且传感器和AR设备等价格居高不下。”葛甲向分析师预测,未来一到两年里,苹果还会继续缺席元宇宙开发。

据估算,自2014年6月,从Facebook收购Xbox 360手柄设计团队Carbon Design算起,Facebook在包括计算机视觉、面部识别、眼动追踪、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领域的投资与收购已超过15次。而且就目前来看,Facebook正多渠道布局与元宇宙相关的设备。

棋子已经布好,那Facebook的元宇宙成长前景如何?

“未来五年或十年内,元宇宙只要能成为加快Facebook增长速度的增长点就可以了,”葛甲向分析师表示,只要新用户涌入的速度足够快,Facebook的元宇宙布局就能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然而,在当前Facebook旗下的Oculus VR头戴式设备还未广泛被应用的时候,Facebook要想接触到用户,还得依靠苹果和谷歌等公司的设备和操作系统。就目前而言,Facebook的心病还未解。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7-2023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