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上表示,他今年将缴纳超过110亿美元(约合701.59亿元人民币)的税款,这一数额可能创下个人向美国国税局缴纳的税款纪录新高。
如果以A股公司来作为对比,这110亿美元的税金已经大致相当于兴业证券、美锦能源或是东鹏饮料等公司的市值。据统计,在A股4434只股票中,有超过3670家公司(超过82%)市值不足700亿元人民币,换言之八成A股公司市值抵不上马斯克一年的税费多。
在征收这一异常高昂的税费之前,马斯克已经行使了近1500万份期权,并出售了数百万股股票,以支付与这些交易相关的税费。
美国一家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的独立机构ProPublica今年6月的一份报告称,和其巨额财富相比,马斯克只缴纳了很少的所得税。
但他反驳了这一说法,称他既没有从SpaceX公司也没有从特斯拉拿工资,而且他行使的股票期权的实际税率为53%。他补充道,他预计明年税率还会提高。
马斯克本月早些时候表示,今年他将比历史上任何一个美国人缴纳更多的税。这是他对马萨诸塞州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的另一条推文的回应。此前在马斯克获得的《时代》杂志“年度人物”称号时,沃伦对他的税收问题进行了批评。
推特自曝有“部分中国血统”?
另外一个令人会心一笑的关注点是,在马斯克的这条推特下,有网友po出了一张和马斯克神似的中国路人的照片——这来自于最近抖音上火热的一段“中国马斯克”的视频,视频中一位和马斯克神似的华人青年却用普通话说着:“走,我带你们稍两圈!”
这段抖音视频已经在海外引起不少外国人热议,尽管不少人分析这段视频可能使用了AI换脸,不过马斯克仍然幽默地在推特回应道:“也许我真有部分中国血统呢!”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曾被称为“特斯拉最强竞对”的Rivian发布了上市后首份财报。
12月17日,此前还没有收入的Rivian宣布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0万美元,而这一增长则是因为公司向首批客户交付11辆R1T车型。然而,区区百万收入难以支撑公司盈利,Rivian出现净亏损12.33亿美元,相比于去年同期2.88亿美元的亏损大幅扩大。
实际上,自上市以来,Rivian市值一路攀升,超越大众、通用等一系列老牌车企,紧咬丰田和特斯拉,11月16日收盘,Rivian总市值达到1467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前三车企。
在短暂的辉煌过后,Rivian股价一路下跌,发布三季报后股价更是大跌10.26%,截至12月17日收盘价为97.7美元,市值为870.73亿美元。相比巅峰时期,Rivian的市值已经跌去近600亿美元,约合3800亿元人民币,跌幅超过4成。
01
缺芯导致车辆交付延迟 第三季除交付11辆车外再无营收
分析师查阅财报发现,没有多少收入的Rivian,支出还在不断增长。
自今年9月Rivian的汽车开始生产和交付起,公司成本大幅上升。第三季,公司研发相关费用同比增加了2.21亿美元,这包括工资增长9300万美元和设计研发费用增长7700万美元。而如果将时间拉长到前三季,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3亿美元。
公司在财报中称,因为扩大了汽车生产和交付的规模,公司的运营费用和资本支出增加,预计会出现额外亏损,这可能会延迟实现盈利和正经营现金流的能力。此外,公司预计这些未来投资将需要大量外债和股权融资。
实际上,Rivian预计未来仍然会出现额外亏损,“我们有限的经营历史使我们难以评估我们未来的业务前景”。
招股书显示,Rivian在近年来连续亏损,并且亏损额度有扩大之势。2019年公司亏损为4.26亿美元,到2020年亏损额度扩大至10亿美元,今年仅前6个月就已经几乎达到去年一年,亏损了9.94亿美元,并且公司预计第三季度还会烧掉12.8亿美元。
不仅如此,公司车辆交付也延迟了。
作为一家以电动皮卡为主业的公司,在消费领域,Rivian推出了第一代消费车 R1T(两排五座皮卡)的 R1 平台,并于 2021 年 9 月开始向客户交付。公司计划还推出R1S,并在2021年12月开始向客户交付,这是一款三排七座运动型多功能SUV。
在商用领域,Rivian计划推出商用车(“RCV”)平台以及第一辆电动货车(“EDV”)平台,该平台由 Rivian与亚马逊合作设计和制造。
财报显示,公司分别于今年9月和12月开始生产R1T和R1S,并预计将很快开始EDV的商业生产。但是,Rivian的车型R1T和R1S交付已经被推迟。
截至2021年9月末,Rivian仅生产了12辆R1T,交付了11辆R1T。公司还称,预计在2021年12月下旬之前不会首次交付 EDV。
Rivian坦言,公司交付量受到了芯片短缺的影响。“最近全球半导体芯片供应短缺对整个汽车行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影响了我们的运营和财务业绩”。公司称已经经历并可能继续经历成本波动或原材料供应中断,这可能会影响财务业绩。
“我们依赖第三方制造和供应车辆所需的关键半导体芯片组件。我们并没有与我们所有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和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Rivian表示,疫情影响了公司的设施建设、设备安装、车辆零部件供应。而在未来,公司可能还会面临包括原材料供应在内的供应链延迟、中断或成本增加等问题,这可能对公司的业务、前景、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事实上,Rivian从R1车辆的初始销售中产生的收入微乎其微,并且没有从其他车辆的销售中产生任何收入。
而唯一的“好消息”是,截至2021年9月30日,Rivian在美国和加拿大有大约48390份R1T和R1S预购订单,客户均支付了1000美元的可取消且可全额退款的押金。
截至2021年12月15日,Rivian已经生产了652辆,并交付了386辆R1汽车,其中包括公司最近获得认证的前两款R1S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同时Rivian在美国和加拿大有大约71000份R1预购订单,这些客户均支付了1000美元的可取消且可全额退款的押金。
相比于此前,9月-12月期间,Rivian的订单量增加了22610份。
02
上市1个月跌去3800亿元市值亚马逊订单能否撑起Rivian
实际上,就在不久之前,Rivian刚刚创造了千亿市值神话。
上市之前,Rivian就凭借120亿美元募资金额夺得“美股今年最大IPO”的称号。
11月10日,Rivian敲钟上市首日,公司股价盘中涨幅超过50%,收盘时飙升29%。11月11日公司股价收盘再度大涨22.10%,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美元。到了11月16日,Rivian股价更是盘中暴涨至179.47美元,收盘价格为172.01美元,收涨15.16%,总市值达到1467亿美元。
自上市以来,Rivian市值一路攀升,超越大众、通用等一系列老牌车企,紧咬丰田和特斯拉,成为全球市值前三车企。
但在短暂的辉煌过后,Rivian股价一路下跌,发布三季报后股价更是大跌10.26%,截至12月17日收盘价为97.7美元,市值为870.73亿美元。
相比于巅峰时期,Rivian的市值已经跌去近600亿美元,约合3800亿元人民币,跌幅超过4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Rivian上市不久后,多年与Rivian明争暗斗的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就曾直戳Rivian痛点称,特斯拉是过去100年里唯一一家达到高产量和正现金流的美国汽车公司。希望Rivian能实现高产量和盈亏平衡的现金流。
不过尽管市值下跌,Rivian仍有不少“拥护者”。媒体报道称,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 Jonas表示,展望未来,预计Rivian在2022年消费者交付量为1.8万辆,商业交付量为1.2万辆,这或能支撑一个较高的估值。
需要注意的是,Rivian致力于进军增长最快的卡车和SUV市场。从市场占有率来看,Rivian的目标是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的皮卡、SUV 和商用货车细分市场。电动汽车的选用正处于临界点。随着电动汽车拥有成本不再是购买的重大障碍,全球每年约有9000万辆轻型汽车转向电动汽车,Rivian相信电动汽车革命已经开始。
在电动汽车之中,卡车和SUV是增长最快、利润最高的汽车细分市场。卡车和SUV占美国新车销量的 70%以上,占现有汽车制造商产生的大部分利润。
Rivian表示,他们占据了一个有吸引力的空白区域,解决了大型、快速增长和高利润率的细分市场问题,旨在加速可持续交通的大规模采用。R1T和R1S将作为公司的旗舰车型被介绍,而公司后续还将继续扩大产品范围。为了配合车辆,公司还开发了全面的车辆配件组合。
公司表示,电动探险车专为生活中的所有冒险而设计,结合了性能、实用性和效率。
据介绍,亚马逊已在全球范围内订购了10万辆Rivian的汽车,“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电动汽车订单”“这些厢式货车旨在为亚马逊实现更低的总拥有成本 ,同时支持实现碳中和交付的途径”。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今年蔚来NIO Day前一天,蔚来企业传播高级总监马麟在微信朋友圈发了条预热信息,其中最后一句“5大于3”,让外界猜测eT5可能会成为蔚来“小春晚”的重头戏。不出所料,12月18日晚,NIO Day现场eT5如期而至,赶在旗舰轿车eT7交付前加入头部玩家争夺战。而在BaaS(电池租赁)版车型25.8万元的售价公布后,“5大于3”的含义也逐渐清晰,“3”不仅代表宝马3系等BBA走量车型,更代表直接对手特斯拉Model 3。从eS8开始便高举高打的蔚来,似乎也迎来了自己的Model 3。
“爆款”登场
今年,小鹏打出G9、P5高低两张牌,理想也给出纯电动车型时间表,而“蔚小理”中的蔚来依然保持着“eS”“eC”阵容,全力搞基建,扩充充电网络、联手中石油推换电站、出海挪威、各区域“牛屋”落地……赚足了资本市场关注。今年NIO Day前,外界对“节目单”的诸多猜测中,eT5的呼声并不高,150kWh电池、“双车位”的第三代换电站和子品牌排名靠前。
不过,猜测与实现相反,NIO Day并未对“150kWh电池进展如何?子品牌何时落地?”给出答案,近一半的时间都在介绍新亮点的eT5,表露该车型对蔚来的重要性。
2017年,推出首款车型eS8后,蔚来分别推出的eS6、eC6均为SUV车型。直到去年,NIO Day上蔚来汽车才推出旗舰轿车eT7弥补轿车短板。不过,eT7补贴前44.8万-52.6万元的售价,也让蔚来的首款轿车避开走量区间,对标更加符合消费升级需求的宝马7系及特斯拉Model S等车型。
同时,业内也开始猜测,蔚来何时会推出对标特斯拉Model 3、小鹏P7的走量轿车。
面对特斯拉接连打出的降价牌,虽然蔚来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始终表示不会降价接招,但本次推出的eT5让蔚来开始真正杀入走量区间。从价格上看,eT5补贴前起售价压在32.8万元基准线上,如果选择电池租赁方案(BaaS方案),续航550公里、电池包75kWh版本车型的售价降至25.8万元,直接杀入小鹏P7、比亚迪汉EV、特斯拉Model 3甚至宝马3系的售价区间。车型尺寸上,eT5长宽高分别为4790毫米×1960毫米×1499毫米,卡在特斯拉Model 3和小鹏P7之间。
不过,与杀入“红海”市场的定价相比,蔚来阻击对手的自信并不单纯于价格。蔚来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eT5搭载应用AR/VR技术的蔚来全景数字座舱Pano Cinema,该技术采用蔚来与AR设备企业NREAL联合开发的AR眼镜,实现虚拟现实体验。戴上眼镜后可投射6米视距,等效201英寸超大屏幕。同时,VR Glasses可实现双目4K显示。
这一操作,不少网友表示:蔚来汽车也蹭“元宇宙概念”。在软件方面,蔚来方面宣布,与eT7一样,eT5也将搭载自动驾驶技术NAD,完成“点到点”自动驾驶。蔚来不仅“不计成本”将最新技术下放eT5,在从亮相到交付的时间上,明年9月便开始交付的eT5也快于eT7。
交付压力
蔚来首款轿车尚未交付,第二款轿车eT5便提上日程的背后,是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
今年,蔚来搞了一年基建。李斌表示:“今年蔚来把工作重心放在研发及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方面。”据悉,截至目前,蔚来共建成733座换电站,覆盖31个省市。目前,已打通4条高速路段和京津冀两大都市圈,春节前还将继续打通4条高速路段和两大都市区。同时,蔚来还与中石油联手推出换电站,不断完善充换电网络,提供多元补能服务。
然而,在产品方面,今年蔚来并没有新产品进入交付期。更重要的是,蔚来旗下在售的三款车型销量均衡,但始终未孵化出如特斯拉Model 3一样的爆款车型。数据显示,今年2月起特斯拉Model 3在华月交付量多次突破2万辆。同时,小鹏P7推出后销量也一度上涨,今年9月和11月销量均突破7000辆。
P7销量提升的同时,今年前11个月小鹏以8.22万辆的成绩首次超越蔚来登上造车新势力销量排行榜榜首,蔚来以8.09万辆交付量排名第二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表示,蔚来汽车一直强调不会拉低价格,但面对竞争对手在走量车型上的订单“收割”模式,难免产生焦虑。子品牌推出尚需时日,此时eT5杀入走量价格区间能够暂时缓解难题,一方面整车起售价并未拉低品牌定位,另一方面通过电池租赁方式能降低购车门槛。
值得关注的是,明年3月蔚来eT7也将开始交付,高低两款轿车将成为蔚来进一步争夺销量的保障。
美股投资网分析师了解到,eT5发布当晚订单便挤爆蔚来汽车官方App。多位消费者表示:“App订单页面刷新不出。”
一位蔚来汽车直营店销售人员表示,预售发布当天,便有不少老客户咨询并下单。随后,李斌也谈道:“刚刚发布的eT5,成为蔚来汽车有史以来订单最多的一款车型。近几年蔚来汽车年交付量保持100%增长,明年有望保持这一增长速度。”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Adobe(ADBE)上周四美股盘前公布了2021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由于业绩表现及对2022财年的业绩指引均不及市场预期,该股周四美股收盘大跌逾10%。Adobe表现不尽如人意引来华尔街各大行纷纷下调对该股目标价,但仍对该股持乐观看法。
数据显示,AdobeQ4总营收41.1亿美元,同比增长20.2%;每股收益为2.57美元,市场预期2.53美元,上年同期4.64美元;净利润为12.33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2.50亿美元。
其中,数字媒体部门营收为30.1亿美元,同比增长21%,创意业务营收24.8亿美元,同比增长19%,文档云业务营收5.32亿美元,同比增长29%。
此外,该公司预计2022财年第一季度营收42.3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43.4亿美元;每股收益为2.63美元。预计2022财年全年营收为179亿美元,市场预期为182.1亿美元;每股收益10.25美元。
以下为各大投行对该股观点:
Evercore ISI分析师Kirk Materne维持维持Adobe“跑赢大盘”评级,目标价由725美元下调至700美元。
Kirk Materne指出,Adobe第四季度数字媒体业务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不足,让人认为该公司的核心业务正面临来自较小竞争对手的更大压力,并使其股票在短期内承压。不过,分析师认为,Adobe在市场的长期定位仍未改变,下调该股目标价反映出整个软件行业面临的整体压力。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Keith Weiss维持Adobe“增持”评级,目标价由736美元下调至625美元。
Keith Weiss表示,Adobe数字媒体业务在2021财年下半年的表现令投资者失望,第三季度仅同比增长3%,第四季度则是同比略为下滑;这样的表现将导致人们对其2022财年的前景持谨慎态度。分析师指出,考虑到该公司“坚如磐石的许可经营”和“在波动的软件行业中”基于每股收益的估值,该股将会得到一定支撑。
富国银行分析师Michael Turrin维持Adobe“增持”评级,目标价由770美元下调至725美元。
Michael Turrin表示,Adobe第四季度的业绩和对2022财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指引可能会留下一些“挥之不去的影响”,该股股价在短期内可能仍将维持窄幅震荡。
瑞穗分析师Gregg Moskowitz维持Adobe“买入”评级,目标价由695美元下调至685美元。
Gregg Moskowitz表示,Adobe第四季度的业绩基本令人失望,ARR和营业利润率都略低于市场预期。不过,分析师指出,尽管该股股价下跌是可以理解的,但该公司仍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相信该公司仍处于有利地位,并将能够从数字化转型中获益。
BMO Capital分析师Keith Bachman维持Adobe“增持”评级,目标价由720美元下调至650美元。
Keith Bachman表示,Adobe报告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第一个令人失望的季度表现”,且业绩指引也低于市场预期。尽管如此,分析师仍看好该公司的核心业务,并认为该股提供了“有吸引力的相对估值”。
瑞银分析师Karl Keirstead维持Adobe“买入”评级,目标价由690美元下调至635美元。
Karl Keirstead表示,Adobe第四季度盈利符合预期,但业绩指引又低于市场预期;该公司的四季度业绩标志着ARR和营收再次令人失望。
德意志银行分析师Brad Zelnick维持Adobe“买入”评级,目标价由770美元下调至715美元。
Brad Zelnick表示,该公司最新报告的业绩“令人失望”、“极不符合该公司的特点”,而这样的表现令投资者对该公司的创意业务产生了质疑。
Piper Sandler分析师Brent Bracelin维持Adobe“增持”评级,目标价由670美元下调至630美元。
Brent Bracelin指出,Adobe对2022财年的初步增长预期为13.4%,低于他此前预计的16.9%;该分析师也将Adobe2022财年的营收预期下调了5.71亿美元。分析师表示,尽管Adobe仍然是一家拥有40%自由现金流利润率的“顶级云技术公司”,但营收的小幅下滑以及对现金流增长的相应影响可能会在短期内抑制股价的走高。
Jefferies分析师Brent Thill维持Adobe“买入”评级,目标价由760美元下调至680美元。
Brent Thill表示,该公司第四季度业绩也2022财年业绩指引“令人失望”、“做出的解释也无法让投资者满意”。分析师认为,设计行业“在疫情期间异乎寻常的加速采购之后,可能正在经历一场广泛的放缓”;不过,该公司的新任首席财务官已经“重置了标准”,一个更好的环境应该会让其2022财年的财务表现有所好转。
Stifel分析师J。 Parker Lane维持Adobe“买入”评级,目标价由750美元下调至700美元。
J。 Parker Lane指出,该公司2022财年的初始业绩指引不及市场预期是导致该股近期下跌的原因之一。分析师认为,主要领域的正常增长前景表明,该公司仍能看到强劲的需求增长趋势。
此外,美银证券维持Adobe“买入”评级,目标价由720美元下调至640美元。
瑞信分析师Phil Winslow维持Adobe“中性”评级,目标价由700美元下调至625美元。
巴克莱分析师Saket Kalia维持Adobe“增持”评级,目标价由740美元下调至665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感谢各位周末能抽出时间来看我们的分析文章,本周股市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跌宕起伏”,本周美联储对股市影响至深,虽然本周三美联储延续鸽派,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但是也就维持了一天的上涨行情,不禁深深的想问一问“圣诞行情”还会来吗?
提起圣诞行情,交易者最熟悉的应该是股市上涨效应(Santa Claus Rally),指的是股市在12月的最后一周到1月的头两个交易日持续上涨,或者说12月最后几周到新年期间的反弹趋势。下图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大部分的圣诞行情都是呈现的上涨趋势。
复盘一周走势
周一周二两天美股主要股指全线下跌。科技股是美股本周前期走软的主要原因,微软周二跌幅超过3%,科技六龙头MAMATA也抗不住下跌,facebook的母公司Meta, Apple, Microsoft微软, Amazon亚马逊, Tesla和谷歌的母公司 Alphabet 是拖累市场平均指数的主要因素。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我们也在群里面提过,
每年12月15日附近,都是对冲基金清仓一些亏损股票的时候,以起到减税的作用,所以你会看到很多中小盘的股票大跌,不是因为病毒,而且因为他们清仓了,明年1月,他们会重新建仓。
摩根士丹利首席投资官迈克表示:“大型科技股现在开始被抛在一边,这正是2018年发生的情况。”
美国劳工部周二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1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9.6%。根据道琼斯的数据,这是美国PPI有记录以来最快增速,也高于经济学家此前预期的9.2%。美国11月份PPI环比上涨0.8%,高于预期的0.5%。PPI数据增强了对美联储明年将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
巴菲特曾说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周二在美股收盘之后有一位神秘交易员用6500万美元押注市场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并落在一个狭窄的区间内。在交易中,这位投资者买入了大约20,000个与标普500指数相关的看涨期权价差产品,涉及卖出行权价为4750点的看涨期权,买入行权价为4650点的看涨期权,这些期权将于圣诞节假期前到期。
Cornerstone期权主管Danny 评论称,“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大手笔交易,股市还有一周半进入圣诞节,他为潜在的反弹作准备。”Kirsch补充称,这笔交易传达了他乐观的市场观点,至少在短期内是如此。
周三果真是让这位神秘交易员狠狠的赚了一笔,当日美联储“极度鹰派”的议息会议靴子落地,美股却带领全球股市意外暴力大反弹,有点一派欢天喜地过大年的氛围。三大股指可谓是绝地反杀,一路高歌猛进,并以集体高收涨华丽收场,均创12月7日上周二以来最大收盘涨幅,也是本周首次集体收涨。但是10年美债、美元和黄金都变化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相比担心对增长和资产价格可能带来的潜在压力,市场反而是更加欢迎美联储加快退出对通胀风险的抑制效果,“弊大于利”;而且随着这一政策“剧烈转变”落地,市场预期也可以去锚定一条新的路径。
在会议中,鲍威尔认为应该保持宽松的政策。此外美联储还宣布,在通胀持续上升的情况下,将以更快的速度缩减债券购买规模。从明年1月开始,美联储每月将购买600亿美元债券,比12月减少300亿美元。美联储表示,未来几个月可能会延续这一趋势同时暗示,预计2022年将加息三次。
到底应该如何理解本次美联储会议?我们认为本次会议传递的关键信号不是加息周期如何开始,而是加息周期如何结束。在我们看来,加息对美国金融市场是有作用的,但是市场现在不太信任美联储的话,认为美联储装装样子的可能性更大,而不会动真格去大幅度加息,并且即便加息,能否真正一加到底,还是很大的问题。
而且在我们看来美联储是面子的鹰派,骨子的鸽派,市场大概率认清楚了这一点。另外,过去美股的加息周期,也不是一加就崩,但加息后期往往会有重大危机。
这一政策转向“鹰派”,但十年期美债利率却基本没有变化,仍然在1.5%以下徘徊。为什么美国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短端利率大幅上行,却始终无法推高长端利率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即将进入的加息周期可能是一个“非典型”周期,同时期限溢价计入过多悲观预期。
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全球固定收益团队首席策略师吉姆•卡伦表示:“现在我已经看到利率将涨到多高,以及加息会多快发生,市场的不确定性消除了。从股市角度来看,投资者现在只需要关注企业收益、利润率和增长。”
他补充道:“这让原本认为美联储可能会更加激进的股市松了一口气,符合我们当时的预期。”
激进的股市真的松气了吗?周四股市跌成狗,科技股集体惨遭杀头!特斯拉和苹果盘中分别跌超5%和4%,微软跌近3%,2022财年盈利指引逊于预期的Adobe更是跌超10%。科技股的疲软之态,严重拖累大盘,道指还算乐观,挣扎之后基本与昨日持平,标普500下跌超0.8%,纳指则下跌超2%。
我们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华尔街对美联储就通胀问题过于鹰派的措施保有一定的顾虑和担忧,认为局势不够明朗。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周五意义上的“四巫日“,将迎来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期权到期日的影响。
根据我们StockWe数据,由于近期科技股持续下跌,投资者们买入了大量的看跌期权,因为有大量的看跌期权头寸明天到期,所以,在周五”四巫日”之前,美股进一步的下跌,就会形成高度集中的负伽马值,也就是那些做市商们他们需要在股票上涨的时候买入做多股票,或者在下跌的时候加快抛售。
比如我们上周在群里分析特斯拉的下跌行情,关键支撑位950美元,一旦跌破就可以卖call赚权利金,同时我们监测到,机构投资者也跟我们一样采取同样的策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周四金融和大宗商品这两大板块表现很好,是在利率上升和通货膨胀时期以来表现最好的。不出所料,周五纳指在所有的卖压都出尽的时候,出现了一波明显的反弹。
标普500和道指都是低开震荡,最后分别以收跌1.03%和1.48%仓惶收场,如此大的波动,可以看出市场仍在消化央行政策趋紧、通胀飙升,omicron以及近期消息叠加所造成的影响。
本来我们就准备迎接周末时,两位美联储官员又发表了令市场惊掉下巴的演讲。美联储理事沃勒周五表示,首次加息可能在3月,加息后的一到两次会议上缩表。美联储三号人物威廉姆斯表示,为明年加息做好准备。美联储本周转向更激进抗通胀立场,有助于为明年开始加息做准备。我们要知道这是美联储内部第一次出现明年3月加息的声音,比市场预期早了一个月,而在上周连6月加息都被认为是有些激进的预测。
与此同时,奥密克戎已经不是“温和”的毒株。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美国迅速传播,数亿美国人将处于危险之中。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目前,美国平均每天有近12000新增病患,比上月高50%;每天有近1200人死亡。而在过去的7天里,纽约平均每天新增病例数达到2899例,比近28天的平均数高出1000多例。纽约病例数激增导致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后果就是,大批体育明星因检测阳性而被迫停赛。反映到相关股票上,DKNG和FUBO跌的简直不知何时是尽头,怎一个惨字了得!
技术面分析
三大指数上涨明显已经出现乏力,道琼斯指数的表现在本周可以用“过山车”形容。五天只有周三在上涨,其余全部都是下跌,日线周五回踩20天均线,但是成交量放大30%,是最近半年以来最大,kdj指标已经出现死叉,上一次出现死叉是在11月8日,道指出现6%的一波回调,虽然周线的角度看其实还好,股价整体还是上涨趋势。
标普500和道琼斯指数的表现很类似。周k收一根小阴线,幅度基本下跌上周k线一半,周k的走势很好判断,一只沿着20日均线在上涨,所以长线的朋友们可以等回调在20日均线处可以进场做多。
日k也是走出了过山车的行情,不同于道琼斯指数的地方在于它的下跌没有那么惨,日k我们也可以发现基本沿着60日均线在走,我们重点关注下周的回调行情,如果在60日均线处站稳,那么完整的涨势还存在,如果跌破那么就回调的有点深了。
纳斯达克周五在14950点形成三个底部强支撑,要跌破较难,如果下周华尔街为了冲一下业绩,纳指还是很有机会网上冲一波,考虑到多只科技成长股都回调30-50%,部分不乏大公司,各领域的头部公司或者是机构重仓大股,非常值得我们去抄底。那应该去买哪些公司?这可能是大多数朋友关心的话题。这些内容我们都在我们会员频道里面公开。
福特将生产足够的自由现金流来支付股息,这可能会在2022年大幅推高Ford(F)的股价
福特汽车公司已于10月底恢复支付季度股息。这是该公司上一次宣布季度派息的时间,因此F股票的投资者有望在2022年1月底再次宣布派息。
这一点已经,且将继续极大地帮助那些对公司非常有耐心的股东。他们意识到,福特正在向全电动汽车转型,就像许多其他汽车和卡车的原始设备制造商正在做的那样。因此,恢复派息显示了管理层对股东的承诺。
诚然,股息定为每股10美分。这比之前在2020年第一季度停止的15美分季度股息低了三分之一。但那是从不同的立场看而已。
福特有能力支付股息
例如,现在该公司表示,它能够支付未来的股息。以下是该公司在第三季度收益报告中所做的详细说明:
“预计当前规划期间的现金流将足以为增长优先项目提供资金;宣布在第四季度恢复定期股票分红。”
此外,该公司表示,预计2021年全年自由现金流(FCF)将在40亿美元至50亿美元之间。
现在,由于福特目前有约40.36亿摊薄在外股票,其季度股息将花费4.036亿美元(即0.10 x 40.36亿)。按年率计算,这一数字仅为16.14亿美元。
所以你可以看到,即使明年FCF保持不变,这是不可能的,红利显然是可以承受的。它仅占预期现金流量的三分之一多一点(35.9%),即45亿美元。
事实上,股东信进一步深入讨论了公司的支出计划。福特首席财务官John Lawler表示,公司计划在战略资本支出(CapEx)上投入400 - 450亿美元。
这包括2020年至2025年期间。由于该公司在2020年和2021年推迟了重大支出,到目前为止,这只包括42亿美元的资本支出。
因此,大部分支出将发生在2023年至2025年之间。因此,尽管如此,董事会认为可以开始定期支付股息。这一定意味着该公司认为明年的现金流将明显增强。
这让F Stock陷入了什么境地
公司恢复派息是管理层的明智之举。此举对F股票价格产生了非常健康的影响。
例如,在10月27日公司宣布派息时,F的股价为每股15.51美元。这带动福特股价大幅走高。该公司股价在12月10日达到21.45美元的峰值,上涨了38%。即便以12月16日周四每股20.35美元的价格计算,F股也上涨了31.2%。
最重要的是,恢复派息使股票价格上涨。
那么它能涨到多高呢?
假设福特公司愿意将股息提高15%这意味着它每年46美分。假设该股在每股23.00美元时的股息率为2.0%,比目前每股20.35美元的价格高出13%。
当然,如果福特决定明年将派息提高到15%以上,其股价可能也会升至23美元以上。
无论如何,这将使福特的股价稳步走高,因为股东可以期待他们的投资获得良好的回报。因此,预计在未来一年里,该指数将上涨13%至20%。
果然和我们昨天文章提到的,“四巫日”过后,就会迎来反弹,大量看跌空头砸盘,并需要回补仓位。以成长股和科技股为重的纳指,经过重重劫难,由低开走高甚至到上涨0.69%后又经反复挣扎,最终以近乎和昨日收盘持平结束。标普500指和道指都是低开震荡,最后分别以收跌1.03%和1.48%仓惶收场,如此大的波动,可以看出市场仍在消化央行政策趋紧、通胀飙升,omicron以及近期消息叠加所造成的影响。
我们知道近期科技股持续下跌,几乎吸引了市场的全部注意力;但是,就在市场陷入动荡之际,似乎已经被人们遗忘的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A(BRK-A)在不知不觉中逆市创新高!昨日大涨2.44%,近5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6.10%,市值逼近7000亿美元。可谓逆版本而行的典范了。
股神-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他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RK.A)(BRK.B)为其股东提供了丰厚的回报。从 1964 年到 2020 年,伯克希尔的股票实现了 20% 的复合年增长率。相比之下,标准普尔500 指数产生了 10.2% 的年化收益——包括股息。
具体来看,伯克希尔投资组合重仓苹果,据三季度报告显示,截至2021-09-30,伯克希尔持有苹果8.87亿股,占比达42%。近期苹果股价表现强势,虽然在昨日大跌3.93%,今日也有略微下跌,但仍然处于历史高位区间。
另外,伯克希尔持仓中约半数为金融股,其中美国银行(BAC)、美国运通(AXP)位列第二、第三大持仓,同时前十大持仓中还有穆迪(MCO)、美国合众银行(USB)、纽约梅隆银行(BK)。近期,美股传统价值股表现开始逐渐走强。
那整个投资组合的表现如何呢?
2021 年尚未结束,所以我们将通过 12 月 15 日的收市结果来分析。截至 2020 年底,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组合的公允价值为 2811 亿美元。而截至 12 月 17 日,伯克希尔的投资组合价值已升至约 3431 亿美元,涨幅接近 22%。
在这里,您可以查看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组合中哪些表现出色,因为前 10 名持股占整个投资组合的 85%以上。
如您所见,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最大持股苹果持续表现良好,今年已上涨近 33%。巴菲特对金融业的投入当然也得到了回报,昨日美股银行股集体走高,美国银行、富国银行涨超2%,而伯克希尔的新高肯定少不了这些金融股的强势的功劳。美国银行、美国运通、纽约梅隆银行和穆迪今年都显示了大约三分之一或更多的收益。银行在大流行期间首当其冲,因为该行业与经济密切相关,并且 2020 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不确定性。
但在联邦的一些帮助下,银行从 2020 年开始处于更好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信用问题并且收益强劲。今年伯克希尔投资组合中挣扎的领域是卡夫亨氏,在市场强劲的一年中仅上涨了 4.5%,以及伯克希尔在 Verizon 的相当新的头寸,这是伯克希尔前 10 名持股中最大的输家。
总结
虽然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投资组合今年可能输给标普500指数(标准普尔指数今年已上涨约 25%),但我们看好它进入 2022 年后的机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今年的最后一次会议上发布预测,它可能会于2022年加息三次。这应该有利于美国银行、美国银行和纽约梅隆银行等银行股。由于消费者强劲且预计明年经济仍将保持健康,这对美国运通来说也是个好兆头。
尽管三次加息和更高的通胀环境可能使许多成长型和科技股的市场状况更加困难,但巴菲特和伯克希尔的投资组合已做好应对这些状况的准备。
Asana创立于2008年,美国加州,主营为办公协同软件(类似于钉钉),旨在提升数字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创始人Dustin Moskovitz(以下简称DM)自带光环加持——它是Facebook的元老之一,11年福布斯将他列为世界上最年轻的自主创业的亿万富翁,因为占7.6% Facebook的股份。
Asana从今年6月开始上演了一波波澜壮阔的暴涨,除了业绩持续超预期之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创始人DM进行的一波增持操作,DM不仅增持,而且还是卖Facebook的股份来增持…这无疑给了投资者们相当强的信心,Asana估值和股价一路高歌猛进。但是近两个月Asana股价又经历了一波单边暴跌,其中原因何在,后续经营又会怎样,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01 核心看点
(1)协作软件赛道逻辑验证成立(主要玩家客户和营收保持高增长,大企业在这块预算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稳健增长,基本没有退潮风险。终局TAM或达到365亿-644亿美元,中性估计20年市场规模230亿美元,至23年将增至320亿美元,CAGR11.6%;
(2)Asana渗透率不到3%,还非常低,展望未来仍有提升的趋势。不过这个赛道竞争也非常激烈,Asana和Monday、Atlassian等产品没有本质差异——Asana很难一家独大,多寡头可能是这个赛道的终局,也就是说这个赛道基本没有α;
(3)目前Asana的产品体验(客户反馈)和第三方评分都不错,用户增长(尤其是大客户增速)和NRR均优质,而现阶段市场定价核心就在用户和NRR;
(4)这个赛道的玩家都烧大量的营销成本获客,从过往股价表现来看,市场容忍度还是很高的。但是到大环境杀估值的时候,Asana也基本是逃不掉的。未来增速放缓,获客成本仍居高不下甚至上升的时候,仍有进一步磨估值的可能,LTV/CAC会逐步提升在定价中的地位;
(5)此前短期催化在于CEO增持,以及疫情推迟复工。支撑现在估值的逻辑:21-23年营收CAGR52%,基本可以beat;
02 商业模式与行业情况
SaaS的商业模式不用多说,是最好的生意之一,核心逻辑在于用户量与NRR(净留存率)齐升将带来可持续性的指数级增长,今年10*10,明年12*12,后年15*15…也就是说,用户量和存量用户的花费都是同步增长的,越往后越赚钱。
Asana主营为办公协同软件,这个赛道的本质是解决企业内部协作低效的痛点——据统计,企业员工60%的时间是花在工作协同上。这也是DM离开Facebook创业的初心,因为协作实在是太困难了,企业越大越是这样。另外,这个赛道也是疫情的受益者,由于疫情助推了远程办公和协作,改变了工作习惯的范式,这是不可逆的逻辑,所以赛道未来坡还很长。
企业新增支出调研
据调研报告,协同软件在企业花费的增速不错(红框部分),虽然低于云计算、网安、AI等。31%的CIO预计协作管理(右图,Task Mgmt)支出将继续增加,65%认为支出将维持。
据19年Forrester报告,全球信息工作者(白领)大约12.5亿,Asana渗透率不到3%;20年IDC的报告显示,协作软件市场规模230亿美元,至23年将增至320亿美元(CAGR11.6%)。
如果从终局的角度测算,以分析机构BCM的模型来看,12.5亿信息工作者,Excel覆盖率60%,即7.5亿。假设50%协同软件渗透率,则有3.75亿。平均每月花费11美元,TAM~500亿美元。如果渗透率45%-65%,对应TAM365亿-644亿美元。Asana 21年营收不到4亿美元,对应终局TAM渗透率1%左右,还有比较大的想象空间。
这个赛道还是比较优质的,不过竞争也非常激烈。Asana竞争对手主要包括Monday、Smartsheet、Atlassian...调查访谈受CIO欢迎程度(上图),Asana仅次于微软和Atlassian。在这样的赛道中,先发优势至关重要:软件本身并没有太多差异化,所以谁先抢占用户和获取黏性,谁就更有机会产生持续的竞争力。
接下来从数据看Asana的经营情况——
03 经营情况
(1)产品
Asana界面友好适用,基本5mins上手:权责清晰(知道做什么、谁负责、时效);透明(每个人都知道进展,便于协同)。并且融合100个第三方应用(微软、Google、Github、Salesforce...),可以直接在Asana界面中操作,不用再切换。
软件业权威分析机构G2在20年将Asana评为协同管理软件第一名;机构Glassdoor评分: 4.9分/5.0分,98% CEO认可;连续4个季度Great Place to Work 和 FORTUNE评选为top 5协同软件。
(2)核心指标:用户、NRR
Asana >5k和>50k用户季度贡献营收
Asana的用户增速情况保持不错:Q3消费大于5k美元用户达到14143,同比增长58%,相较于Q2的61%略有下降。环比增长10.4%,相较于Q2的环比增速13.6%也略放缓,与Q1的水平相当;消费大于50k美元用户达到739,同比增132%,相较于之前季度的增速仍有提升。环比增23.6%,与Q2水平相当。总体来说,大客户的增长情况不错,而中等客户(消费大于5k)的增长有所放缓。
Asana数据模型
接着看NRR。过往的NRR基本保持在110%-120%之间,这一指标未来和赛道expand(企业支出)强相关,所以基本没有退潮风险。Asana Q3整体的NRR~120%,相较于此前115%-118%有小幅的提升。其中消费大于5k和50k的NRR分别为130%和145%,这个基本面仍然是非常稳健的。
(3)竞对
前文提到Asana的竞对主要是Atlassian和Monday等。(补充说明,协作软件产品并不限于沟通,所以区别于Skype,WeChat, WhatsApp, Microsoft Teams, Slack...)通过对几家公司的产品经理访谈调研,协作软件这个赛道并没有明显的壁垒,软件产品之间比较同质化。其中Atlassian的产品jira虽然比较老化,但是用户用得久自然产生了黏性,更换的动力不强。
下面主要对比分析Asana、Monday和Smartsheet:
Asana的比较优势在于内部协作提升效率,增速显著快于Smartsheet,后者类似增强版的excel,场景适用性上不足。从三家大客户增速来看,大企业在办公软件预算有增加趋势——这也反过来验证了赛道增长逻辑。
目前Asana在财富500强渗透率已经比较高了(67%),支撑估值主要靠NRR的增速。在三家里,Arana这个指标~120%高于Monday,但比Smartsheet 128%要低。获客成本方面,三家都非常高,但由于LTV(客户终身价值)也非常高,所以市场容忍空间比较大。
主要协同软件对比
如上图对比,几款竞品在定价和评分上大同小异,评分基本在4.1-4.3分,价格上Monday稍微便宜一点。在知名度和使用率上,目前Smartsheet均占上风,不过Asana和Monday发展显著更快,有望拿下更多市场份额。
前文有提到过,Asana这个生意模式不错,通过协助跨部门、跨团队的工作,有效降低内耗,提升企业效率。SaaS模式天然expand能力更强,边际扩张成本低。不过这个赛道的产品差异化程度比较低,先发优势至关重要,是场与时间的赛跑,从卡位情况来看,Asana的局面还是不错的。
一般的扩张路径是从某个企业内部一个小团队开始,这个团队用的好了会推荐给其他组,乃至跨部门。这样的口碑扩张模式有望在未来降低营销费用,不过目前Asana仍处高速发展,烧钱换客户的阶段。
总体来说,Asana增长和经营稳健,享受赛道高速发展的红利。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竞争激烈,烧钱提市占率无可避免。此前市场对亏损容忍度高,但在通胀和加息预期下出现了大幅杀估值的情况。
04 估值与风险
MS估值模型
大行的目标价中MS给的$151最高,对应的21-23年营收CAGR52%——Asana基本可达到这个增速预期,不过估值上对应22财年EV/S 52.6x,这个水位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难以达到。也就是说,Asana的风险主要在估值。
我们相对保守的从接近天花板的情况反推:如前文所述,假设TAM 450亿美元,Asana 5年市占率达到8%,则营收36亿美元,对应CAGR48.4%(增速基本可达到,可能偏高一点)。取远期p/s 10x,市值360亿美元。按15%折现率折现至今~180亿美元。也就是在偏保守情况下,Asana市值仍有上升空间,待这轮杀估值后或有不错的修复。
AMC +20%, AMC 表示周四有110 万人在其美国影院观看了新的《蜘蛛侠》电影,他们表示这是疫情以来单日票房最高的一次,为12月最高开幕夜,有史以来第二高开幕夜。
近日,首席执行官Adam Aron又卖出了31.25万股公司股票,价值达到965万美元。Aron此前已经减持价值2500万美元的股票,这两次减持理由均为“遗产规划目的”。除了尚无法交易的期权外,Aron手头还能抛售的股票还剩不到9.6万股。
做得更绝的是AMC院线的CFO Sean Goodman,本周把手里能抛的1.8万股全卖了。和Aron类似,他手里剩下的股权与持续服务和业绩目标挂钩。算上两人本周的交易,AMC院线的高管们今年累计套现超过8000万美元
电动汽车初创公司Rivian公布了好于预期的202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这是该公司上市以来的首份财报。财报显示,2021财年第三季度,该公司获得总营收100万美元,高于此前预期的80万美元;净亏损12.3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净亏损2.88亿美元相比,同比有所扩大。
截至12月15日,Rivian生产了652辆R1T电动皮卡,交付了386辆R1T。该公司的7座SUV R1S定于明年春季批量生产。
对于2021财年第四季度,分析师估计,该公司每股亏损5.48美元,营收预计为6845万美元。至于2021财年全年,每股亏损估计为4.88美元,营收估计为6905万美元。
在财报中,Rivian还宣布了在乔治亚州建设第二座价值5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工厂的计划。该工厂将从2022年夏天开始建设,并预计在2024年开始生产电动汽车。
Wedbush分析师Dan Ives表示,对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来说,Q3的交货短缺是一个供应问题,而不是需求问题,由于该行关注的不仅仅是短期交付问题,因此对该股重申“跑赢大盘”评级。Ives指出:“随着卡车/SUV市场对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消费者需求,我们相信Rivian在其富有远见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RJ Scaringe的领导下,能够在这场电动汽车军备竞赛中占据可观的市场份额。”
此外,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 Jonas对Rivian维持“增持”评级,并表示尽管Rivian截至12月15日的电动R1T皮卡和R1S SUV的预订总量为7.1万辆似乎低于预期,但展望未来,Jonas预计Rivian在2022年消费者交付量为1.8万辆,商业交付量为1.2万辆,这或能支撑一个较高的估值。
同样,Piper Sandler的分析师Alexander Potter也对Rivian维持“增持”评级。Potter称,由于该公司规模小,目前的生产数字毫无意义,因此其对Rivian的抛售感到惊讶。Potter还表示,乔治亚州工厂的资本支出显然低于预期,这应该足以抵消市场对其近期生产不稳定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