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投资网创始人Ken,曾担任纽约证券交易所分析师,发布2019年美股最佳投资策略:
2019年的美股资本市场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苹果、微软、Facebook、亚马逊、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公司纷纷在2018年底确立了熊市行情,回调风险已经开始逐渐释放出来,实际上,过去10年美股的大牛市行情,其实基本上以这类巨头科技企业作为主力,走势与大盘涨幅同步。 不过,如果科技巨头可以提前完成探底过程,反而有利于提升美股市场的稳定性。长期而言,美股市场还是值得期待,但中短期角度,美股步入中期调整的可能性较大。
重点布局6大领域:
5G网络通讯和移动设备
个股 VZ, T, KEYS, QCOM, INTC, CSCO, NOK, MU, SWKS, INSG, CRNT
深度分析5G网址: https://www.tradesmax.com/component/k2/item/3456-5g
人工智能:智能家居和无人驾驶
个股 NVDA, INTC, AMZN, AAPL, GOOGL, MSFT, FB, BABA, WDC
突破性医疗设备
个股 AMGN, CELG, SGEN, SPPI, GILD, EBS, OPK, ALXN, REGN, VRTX, UTHR, LGND, BIIB, INCY, BMRN, XNCR, IQV, ILMN, QGEN, VIVO
环保产业:太阳能 风电能
个股 FSLR, SPWR, VSLR, TSLA, NIO, KNDI
大数据储存,云计算
个股 AMZN, SPLK, ORCL, MSFT, AAPL, BOX, TLND
电子芯片和半导体
个股 NVDA, AAPL, AMD, INTC, BABA, QCOM, GOOGL, FB, 华为
另外,我们找出华尔街机构评选出2019年最看好的
小盘股
公司 | 代号 | 买入评级 | 价格 | 华尔街目标价 | 接下来12个月可能涨幅 | 2018回报率 |
---|---|---|---|---|---|---|
Nabors Industries Ltd. | NBR | 75% | $2.00 | $7.19 | 259% | -69% |
Tetra Technologies Inc. | TTI | 75% | $1.68 | $5.93 | 253% | -61% |
Progenics Pharmaceuticals Inc. | PGNX | 100% | $4.20 | $11.08 | 164% | -29% |
Medicines Co. | MDCO | 92% | $19.14 | $45.85 | 140% | -30% |
Cytokinetics Inc. | CYTK | 83% | $6.32 | $13.67 | 116% | -22% |
Patrick Industries Inc. | PATK | 86% | $29.61 | $63.86 | 116% | -57% |
Rayonier Advanced Materials Inc. | RYAM | 100% | $10.65 | $22.67 | 113% | -47% |
Ultra Clean Holdings Inc. | UCTT | 100% | $8.47 | $18.00 | 113% | -63% |
Enova International Inc. | ENVA | 100% | $19.46 | $39.80 | 105% | 28% |
Archrock Inc. | AROC | 83% | $7.49 | $14.91 | 99% | -25% |
Ring Energy Inc. | REI | 80% | $5.08 | $10.01 | 97% | -63% |
Vonage Holdings Corp. | VG | 89% | $8.73 | $16.88 | 93% | -14% |
Smart Global Holdings Inc. | SGH | 100% | $29.70 | $57.00 | 92% | -12% |
Green Plains Inc. | GPRE | 100% | $13.11 | $25.00 | 91% | -20% |
Helix Energy Solutions Group Inc. | HLX | 88% | $5.41 | $10.31 | 91% | -28% |
TTM Technologies Inc. | TTMI | 83% | $9.73 | $18.50 | 90% | -38% |
ProPetro Holding Corp. | PUMP | 80% | $12.32 | $23.21 | 88% | -39% |
Koppers Holdings Inc. | KOP | 80% | $17.04 | $31.40 | 84% | -67% |
Stamps.com Inc. | STMP | 100% | $155.64 | $285.00 | 83% | -17% |
Control4 Corp. | CTRL | 78% | $17.60 | $31.75 | 80% | -41% |
中盘股
公司 | 代号 | 买入评级 | 价格 | 华尔街目标价 | 接下来12个月可能涨幅 | 2018回报率 |
---|---|---|---|---|---|---|
Callon Petroleum Co. | CPE | 82% | $14.17 | 118% | $6.49 | -47% |
Patterson-UTI Energy Inc. | PTEN | 79% | $19.46 | 88% | $10.35 | -55% |
WPX Energy Inc. Class A | WPX | 94% | $21.28 | 88% | $11.35 | -19% |
Boyd Gaming Corporation | BYD | 77% | $38.25 | 84% | $20.78 | -40% |
Marriott Vacations Worldwide Corp. | VAC | 88% | $127.56 | 81% | $70.51 | -47% |
Inogen Inc. | INGN | 75% | $222.83 | 79% | $124.17 | 4% |
Knight-Swift Transportation Holdings Inc | KNX | 80% | $43.53 | 74% | $25.07 | -42% |
SLM Corp. | SLM | 92% | $14.35 | 73% | $8.31 | -26% |
Ligand Pharmaceuticals Inc. | LGND | 86% | $233.50 | 72% | $135.70 | -1% |
Thor Industries Inc. | THO | 75% | $86.75 | 67% | $52.00 | -65% |
MKS Instruments Inc. | MKSI | 100% | $106.00 | 64% | $64.61 | -31% |
HealthEquity Inc. | HQY | 75% | $95.67 | 60% | $59.65 | 28% |
Cabot Corp. | CBT | 80% | $68.50 | 60% | $42.94 | -29% |
Allegheny Technologies Inc. | ATI | 77% | $34.42 | 58% | $21.77 | -10% |
Lumentum Holdings Inc. | LITE | 87% | $66.27 | 58% | $42.01 | -14% |
Apergy Corp. | APY | 88% | $42.29 | 56% | $27.08 | N/A |
Granite Construction Inc. | GVA | 88% | $62.43 | 55% | $40.28 | -36% |
East West Bancorp Inc. | EWBC | 87% | $67.23 | 54% | $43.53 | -27% |
MasTec Inc. | MTZ | 92% | $62.00 | 53% | $40.56 | -17% |
Brunswick Corp. | BC | 88% | $70.88 | 53% | $46.45 | -15% |
大盘股
公司 | 代号 | 买入评级 | 价格 | 华尔街目标价 | 接下来12个月可能涨幅 | 2018回报率 |
---|---|---|---|---|---|---|
Anadarko Petroleum Corp. | APC | 86% | $43.84 | $76.86 | 75% | -17% |
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 | ALXN | 90% | $97.36 | $165.05 | 70% | -19% |
LKQ Corp. | LKQ | 94% | $23.73 | $40.13 | 69% | -42% |
Concho Resources Inc. | CXO | 84% | $102.79 | $173.39 | 69% | -32% |
Marathon Petroleum Corp. | MPC | 100% | $59.01 | $98.72 | 67% | -8% |
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 Co. | PXD | 93% | $131.52 | $218.33 | 66% | -24% |
Halliburton Co. | HAL | 86% | $26.58 | $43.94 | 65% | -45% |
Diamondback Energy Inc. | FANG | 94% | $92.70 | $151.06 | 63% | -26% |
SVB Financial Group | SIVB | 82% | $189.92 | $306.00 | 61% | -19% |
Allergan PLC | AGN | 78% | $133.66 | $214.79 | 61% | -17% |
TechnipFMC PLC | FTI | 76% | $19.58 | $31.13 | 59% | -36% |
Mylan N.V. | MYL | 79% | $27.40 | $43.53 | 59% | -35% |
Conagra Brands Inc. | CAG | 80% | $21.36 | $33.86 | 59% | -42% |
Baker Hughes, a GE Co. Class A | BHGE | 80% | $21.50 | $33.87 | 58% | -30% |
Albemarle Corp. | ALB | 80% | $77.07 | $121.30 | 57% | -39% |
Aptiv PLC | APTV | 78% | $61.57 | $94.00 | 53% | -27% |
Norwegian Cruise Line Holdings Ltd. | NCLH | 75% | $42.39 | $64.68 | 53% | -20% |
Electronic Arts Inc. | EA | 80% | $78.91 | $120.38 | 53% | -25% |
PVH Corp. | PVH | 86% | $92.95 | $141.32 | 52% | -32% |
American Airlines Group Inc. | AAL | 76% | $32.11 | $48.68 | 52% | -38% |
2019 investment strategy, stock invest
受寒冷冬季影响,美国天然气期货当日涨幅达到10%,天然气3倍看涨指数UGAZ 暴涨32%,令人大吃一惊。
上周末,一场冬季风暴席卷美国中西部和东海岸地区,华盛顿特区和弗吉尼亚州降雪达13英寸,而暴风雪期间至少有7人在交通事故中丧生。
由于暴风雪,周日在美国取消了1600多个航班;在北卡罗来纳州,州长罗伊库珀宣布该州的100个县已进入紧急状态,并在周日晚上,近10万人失去了电力。
但好消息是,最坏的情况已经结束。美国国家气象局指出,周一影响美国中西部的暴风雪即将停止。据路透社报道,美国1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的冬季风暴警报已于周一早些时候解除,但北方仍将继续降温。
自进入供暖季节以来,由于供暖需求增加,天然气曾一度上涨至牛市,而股票价格下跌。
11月14日,美国天然气合约在过去一个月上涨了20%,是自2009年以来的最大盘中涨幅。12月交付的天然气价格上涨至4.92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为2014年2月以来最高。分析指出除天气因素外,冬季气田生产困难(冻结冻结),天然气出口增加以及煤炭等替代能源不足也是天然气价格飙升的催化剂。
然而,自从去年11月中旬达到高位以来,美国天然气期货价格在几周内下跌了约40%。
在2018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2019年2月交付的美国天然气月度合约跌破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当日下跌11%,自9月28日以来首次跌破该整数关口。2018年12月,它下降了36%,这是自1990年纽约商品交易所首个天然气合约以来最大的12月跌幅。
分析指出,天然气价格合约已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是美国冬季天气温暖或影响短期需求。此外,SunTrust Robinson Humphrey分析师Welles Fitzpatrick认为,美国天然气期货价格大幅下跌,这与11月初的大涨幅无关。
最近,天然气期货似乎小幅反弹。然而,Oilprice网站上的文章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条件似乎并不是天然气定价的重要因素。目前,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将推出更多的液化和运输能力。
花旗银行citi 喜忧参半:四季度艰难的市况严重影响交易收入,但在减少费用的帮助下,当季实现了盈利。花旗高管提及市场企稳迹象,暗示本季度交易收入有望好转。
美东时间14日周一盘前公布的虽然盈利高于华尔街预期,但由于旗下最大证券业务固定收益的收入大幅下滑,花旗四季度营收创两年新低。2018年四季度花旗财报显示:
当季营收为171.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75.0亿美元,Refinitiv调查的分析师预期为176亿美元。
当季每股收益(EPS)为1.61美元,高于预期1.55美元,同比增长26%。
当季净利润42.19亿美元,剔除一次性税务影响,同比增长14%,去年同期净亏损183亿美元,因为当时税改调整一次性减记了220亿美元。
当季运营费用98.93亿美元,同比下降4%,当季信贷成本19.25亿美元,同比下降7%。
当季交易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4%至26亿美元,其中固收市场收入19.4亿美元,创七年新低,低于预期的22.3亿美元,同比下降21%。股票业务收入6.7亿美元,同比增长18%。
当季投行业务收入19.8亿美元,同比下降1%。
“亚马逊银行”实际上计划了很长时间,在2018年3月,华尔街日报和彭博社报道亚马逊和摩根大通、 Capital One正在开展类似的“活期存款账户”业务以吸引年轻用户。
事实上,亚马逊的银行金融服务部署早在2011年就已开始,包括亚马逊支付(支付)、亚马逊现金(现金)、亚马逊借贷(企业贷款)、亚马逊Prime(购物现金返还会员卡),同时亚马逊也投资保险技术公司Acko。一些分析师认为,亚马逊最终将打造“亚马逊银行”(Amazon Bank)。
众所周知,银行最重要的功能是吸收消费者的储蓄并向企业发放贷款。
对于消费者而言,除亚马逊的支付外,亚马逊的Prime还起着重要作用。 Prime和VISA联合推出会员卡,只要用户在亚马逊上花费5%即可获得现金返还,在、餐厅购买、购买药品即可获得2%的现金返还。由于亚马逊上的消费情况丰富,这使得大量用户可以直接使用亚马逊Prime卡将现金提取到银行卡;根据2017年底的数据,超过3300万使用亚马逊的支付系统。
从2011年到2017年7月,亚马逊已向超过20,000家公司发放贷款,达到30亿美元。截至2017年底,亚马逊的美国贷款已超过10亿美元。目前,亚马逊的企业抵押贷款业务也在不断扩大。海外市场,如印度墨西哥等人口众多的、国家,已邀请世界各地的大型贷款机构进行合作。
世界任何地方的企业都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来扩大再生产,因此只需要向发展中企业,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企业提供贷款,而亚马逊本身就是一个全球性的在线消费市场。可以说Bezos的算盘确实很精明。对于亚马逊实现吸收和贷款的做法,美国人民买得很好。根据贝恩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如果亚马逊推出一个2%的现金返还的免费网上银行账户,70%的年龄在18到34岁之间的年轻人将受到欢迎,50%的年龄在35岁至35岁之间。 54人支持。根据美国消费者金融网站LendEDU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0%的人对亚马逊的存储和借贷业务感兴趣,38.3%的受访者认为亚马逊与银行机构一样有能力,17%的人认为亚马逊不仅仅是银行。值得信赖。
2、美国银行巨头真的很着急
亚马逊的银行业务布局实际上不需要基于美国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或账户。美国银行甚至没有机会成为网上购物交易的清算机构,这让美国银行巨头感到焦虑。
美国联合银行(United Bank of America)首席执行官安迪•切塞雷(Andy Cecere)表示,“我们都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并确保我们不会失去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地位。” Gerard du Toit在去年的一项调查中也表示,“把所有这些想法放在一起,不难发现,一旦亚马逊真正进入银行业,它可能无法想象的速度和规模颠覆整个银行业行业。”
由于绝大多数美国银行也是一家以市场为基础的股份制上市公司,因此他们很难阻止亚马逊进行银行业务。美国银行业巨头并未站在反对亚马逊的统一战线上。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希望与Amazon.com合作,例如上面提到的摩根大通。
美国股票投资网认为,一旦亚马逊的银行账户实施,它确实比传统的行业账户更具竞争力。
首先,亚马逊的客户净资产很高。、忠诚度相对较高。据统计,亚马逊在北美拥有8000万金牌服务用户。亚马逊的客户控制着美国75%的家庭财富。亚马逊Prime的订户控制着45%的美国家庭财富。网购消费本身就是高频率、高粘度。消费使亚马逊有这样的潜力。
其次,数字化管理技术在金融业务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亚马逊网络服务(AWS)本身就是美国许多金融机构的云计算基础设施。 AWS可以在消耗大数据、企业业务大数据方面保护数据安全、并发事务量,并大大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亚马逊近年来已广泛部署在区块链+金融领域。相比之下,美国银行业尽管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经历了多年的重组,但最近才增加了数字业务,但远远落后于亚马逊。第三个、在消费者生态建设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亚马逊的数字银行业务可以依靠亚马逊的生态系统最终成为个人金融服务的中心,如个人贷款、保险和投资。例如,消费者可以从Amazon.com自动借记ATM账户,家庭用户可以通过家中的Alex语音助手下载付费内容并支付相关费用。在Alex平台上醒来的应用服务可以保证亚马逊的银行卡为用户提供各种增值服务,而不仅仅是其他传统行业的银行,根据收费模式只有盈利。
美国银行巨头想要阻止亚马逊的渗透,有两张牌可以玩,一个是亚马逊银行的政策门槛和许可证问题,另一个是传统的零售巨头联合攻击电子商务平台发起“自卫”反击“。
亚马逊作为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也属于大型零售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沃尔玛就试图通过注册储蓄和贷款机构潜入银行业,并被Gramm-Lech-Buliley法案拒绝。直到2005年,沃尔玛继续拒绝犹他州和其他应用程序的申请。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劳伦斯怀特直言不讳地认为“亚马逊现在不能成为银行。有一条非常明确的法律禁止商业公司成为银行,而沃尔玛在10年前就试过了。”
现在银行正在与亚马逊等竞争对手作战,他们需要赢得美国零售业巨头。银行业巨头与沃尔玛等零售巨头之间的合作将越来越紧密。而一些零售商试图通过优化零售效率来改善用户体验、数字会员管理、自建商城以应对网购电力的崛起,赢得银行巨头的支持,对零售业务至关重要资本周转率。
三、“亚马逊银行”将是Amazon的又一核心业务
好运似乎总站在亚马逊这边。美国总统特朗曾发推特指责亚马逊“欠加税”后不了了之。前代理美国货币监理署的基思·诺瑞卡所认为,“是时候重新考虑是否应该维持传统的贷款和零售业务分离。”现在即便亚马逊没有被政策许可成立商业银行,亚马逊一样可以通过建立数字金融系统逐渐延伸成为具有“银行之实”的平台。
显然,亚马逊银行业务将成为贝佐斯的重中之重。无论是从亚马逊电商业务具备了做金融的消费大数据、支付、现金流等场景;亚马逊要想深入到产业供应链端与企业深度合作,必须借助于金融的渗透力量。
目前Amazon Pay积累了大概3000万用户,在全球亚马逊有3亿多用户,还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支付是亚马逊做银行的流量入口,就像支付宝仅仅是蚂蚁金服的入口一样。
在中国支付宝的活跃用户高达7亿;支付宝不到10年之间市值千亿美金,就已经超过了百年老店银行巨头比如高盛、花旗等,而亚马逊银行业务如果不能有所作为,无异于放弃唾手可得的金山;而蚂蚁金服珠玉在前,正是亚马逊银行所追赶的对象。
结语
尽管美国的银行业务本身是全球最发达的,其业务堡垒也最坚固的,相应的美国政府民众对于银行资本家的依赖度也是很高的。亚马逊切入到银行业务是顺理成章,但不可避免将冲击老牌银行巨头核心业务。
正如亚马逊本身是互联网时代消费主义宠儿一样,只要做银行业务,才能最大限度利用亚马逊平台自身的流量闭环、降低成本,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接下来若干年,亚马逊有可能将成为取代苹果微软等软硬件互联网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巨头。
而亚马逊的银行业务要想落地,还得先取决于法律体系对于亚马逊金融服务体系的许可,以及亚马逊金融服务不仅要服务于其自身业务生态,还得契合于美国市场良性发展。
Inseego公司是一家5G网络,智能物联网设备公司,美股上市代号 INSG 是云端解决方案的先驱。为全球大型企业垂直市场,服务商和中小型企业提供高性能5G移动应用。产品组合包括企业SaaS解决方案和物联网与移动解决方案,它们共同构成了具有深度商业智能,可靠和安全的物联网服务的支柱。 Inseego为关键企业应用提供“无中断”服务,例如资产跟踪,车队管理,工业物联网,SD WAN故障转移管理和移动宽带服务。 Inseego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在全球都设有办事处。
2019年,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消费电子展(CES)上,INSG展示了其针对各种5G移动,固定和工业物联网用例的最新5G路由器设备。 Inseego已被一家主要的亚太服务提供商选中,通过Inseego革命性的5G家用路由器将其5G NR网络变为现实。这个新客户加入了全球一流运营商名单,这些运营商一直与Inseego合作,其中包括全美第二大的Verizon通讯公司,在2019年为数百万客户制作固定和移动无线5G。
Inseego的5G NR产品系列专为所有主流全球频段而设计,包括mmWave和6GHz以下频段,“Inseego CMO和物联网和移动解决方案,Inseego执行副总裁Ashish Sharma表示。“我们创新的5G NR产品组合包括固定,移动和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广泛的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种应用。”
Inseego的固定无线和移动解决方案为即时和未来经济以及日常生活提供了新的突破性用例。 Inseego 5G NR产品组合包括以下解决方案:
R1000 5G家用路由器 - 功能强大的R1000路由器配备4×4 MIMO,可在家庭内部提供下一代5G无线宽带。该解决方案具有以太网供电和内置高性能Wi-Fi等功能,采用4×4 MIMO技术,可提供高吞吐量并支持消费者应用。
适用于北美,亚太和欧洲的5G NR移动热点 - 采用MiFi®技术的超安全5G NR移动热点线路支持mmWave和6GHz以下频段。这些器件采用专有天线技术,真正的同步双频Wi-Fi和高度优化的应用性能,可为许多“移动”用例提供一流的性能。
面向北美,亚太和欧洲的5G NR路由器 - Inseego创新的5G NR路由器系列,采用MiFi®技术,支持6GHz以下和mmWave频段,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宽带互联网服务的新选择。
5G NR工业物联网(IIoT)网关 - 面向全球企业市场的强大5G NR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系列,可解锁需要低延迟和高吞吐量的用例。
更完整的美股5G列表 https://www.tradesmax.com/component/k2/item/3456-5g
过去一周,人民币继续走强,升值已超过1000点。许多分析师认为,在新闻的双重影响和美元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仍可能有升值空间。
上周五,人民币中间价上涨251点至6.7909,创下2018年7月26日的新高。陆上、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均突破6.77关口,创下去年7月的新高。
在岸上,人民币兑美元现报6.7687,当天约为200点。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一度触及6.7689,半小时内涨幅超过260点。
自1月3日以来,人民币继续走强。目前,在岸人民币从1月3日收盘价6.7830上涨了1000多点。离岸人民币从1月3日收盘价6.8830上涨至1100点以上。
周四,中国商务部表示,1月7日至9日,中美双方就北京经贸问题进行了副部长级磋商。双方积极落实两国元首的重要共识,就共同关心的贸易问题和结构性问题进行广泛交流。、和、之间的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为解决共同关注奠定了基础。双方同意继续保持密切联系。
许多分析师和专家认为,除了这一消息外,美联储的加息预计将会下降。美元汇率下跌、也是近期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之一。
iPhone降价席卷全中国。随着华强北渠道iPhone批发价的下调,京东平台也开始降价。
从京东了解到,京东平台iPhone8 / 8P的价格将从1月11日降至3999元和4799元,并且在变更前将分别降低600元和800元,5099元和5,999元。人民币与苹果官方网站。差价分别为1100元和1200元。京东表示,这次降价是苹果的降价,并不是限时促销。
根据新闻报道,周三前一天、,为了刺激中国用户购买的欲望,提升新发布的三款机型的普及,苹果于8日晚通知华强北频道,iPhone XR、 iPhone 8、 iPhone 8 Plus、 iPhone X、 iPhone XS和iPhone XS Max等产品已开始降价,最高单通道价格下降了450元,iPhone XR 64GB和iPhone 8 Plus 64GB降至450元。
虽然苹果正式没有回应上述华强北iPhone批发降价消息,但华尔街美股投资网注意到,苹果上周意外宣布由于中国市场等因素减少收入指引,媒体已逐渐普及iPhone削减订单、降价等消息。
苹果股价周四开盘走低,截至更新时,跌幅超过0.6%。如果下跌继续收盘,将结束两天的上涨。在Apple首席执行官库克的讲话当天,苹果周二收盘上涨1.9%,并在周三收盘上涨1.7%,盘中一度收盘于1月2日以来的新高。
美元在2018年强势上涨,不过许多市场人士对美元今年的走势并不乐观。另外,市场普遍预期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走弱。种种因素加在一起使很多机构投资者在今年看涨黄金。
加拿大贵金属公司Metalla Royalty & Streaming的总监E.B. Tucker大胆预测,今年金价有望上涨22%,冲向每盎司1500美元。2019年股市波动性可能会非常大,黄金或将成为表现最好的资产。
知名ETF基金公司Granite Share首席执行官Will Rhind认为,强势美元的终结以及波动更剧烈的股市将在2019年助推金价上涨。
他表示,12月美联储加息增加了今年股市下跌的可能性,目前美股已经显现疲软态势。VIX波动指数在12月重新上升,他预测今年VIX指数保持高位的可能性较高。虽然美元当下依然较强,但是鉴于目前美国利率的水平,他认为美元继续上涨的空间十分有限。
不过他提醒,金价通常不会在股市下跌后马上上涨,因为黄金与股市的相关性不如黄金与美元的相关性那么强。
当股市下跌时,直接的市场反应是通常是购入如美元等避险资产。只有当投资者进一步重新配置资产后,黄金才会迎来上涨行情。
亚马逊首席执行官Jeff Bezos和他的妻子MacKenzie正在搞离婚程序。$亚马逊(AMZN)$ 股价跌1%
这位身价1600亿美金的亿万富翁的CEO和他25年的妻子周三在他55岁生日前三天宣布了新闻 - 他们两人签署了一条推文。
“我们希望让人们意识到我们生活中的发展。正如我们的家人和亲密的朋友所知,经过长时间的爱探索和审判分离后,我们决定离婚,并继续作为朋友共享生活,”推文说。
美股投资网根据加州和美国大部分州的法律:离婚一样都实行夫妻共同财产制,在双方没有婚前或者婚后的财产约定下,在婚姻持续状态下取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过程中,共同财产要根据合理的市场价格平均分配。夫妻的共同财产减掉共同债务所剩的财产,各得一半。。
平均分配,并不是说每件东西或是财物都要一分为二,而是双方最后分得的财产的总市值大致相等。
也就是说,Jeff的老婆最高能获得800亿美金,历史上最贵的离婚,这将影响到亚马逊公司未来资金的运营发展。
作为星巴克金星级会员的金融民工,我必须承认星巴克是一家很优秀的企业,或者说,就是台印钞机。2009年至今,星巴克股价后复权涨幅1334.78%!但是,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做空星巴克。
理由很简单,瑞幸的横空出世。波澜不惊的行业中突然闯进一头猛兽,势必有人受伤。
显而易见,星巴克过往的股价走势证明了管理层多么优秀。并且在未来4年里,星巴克中国区的店铺数量将会增加到6000家,覆盖230个城市,目前只有3600家,覆盖150个城市。之前星巴克跟阿里巴巴宣布战略合作再升级,将打通会员体系,在手机淘宝、支付宝、饿了么陆续上线“星巴克线上新零售智慧门店”,并实现与星巴克APP的会员打通。
那么,为什么要做空一个伟大、有增长预期的企业?
做空主要有三种情况:
1. 做空行业,例如2018年的中国汽车、智能手机行业。
2. 做空企业在行业中未来的竞争格局,例如2018年的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中某些公司。通常,这种情景多发生在行业出现新的实力玩家,市场预期该企业的竞争格局在未来处于劣势。并且有意思的是,这类企业短期内财务数据表现良好,估值便宜,殊不知却可能成为价值陷阱。
3. 做空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能出现的情景是企业保营收(用户),放弃盈利,例如临近2018年岁末的中国方便面行业。通常而言,这种情景多发生在行业增速放缓或下滑的背景下,行业龙头降低盈利要求或直接用价格战的方式整合行业。另一种,则是企业掉队,被迫放弃盈利能力,将市场份额作为第一指标。
显然,中国现磨咖啡的市场仍旧保持高增速,并不能从这一维度做空星巴克。这里,笔者想要探讨的主要是第二种情况。但是,星巴克的营收不是持续走高吗?
数据看,星巴克中国及亚太地区近20个季度的门店营收增速平均值高达50.7%,其中2018年2季度至4季度的增速基本是50%左右,主要原因是公司将中国所有门店收归直营。
但实际上,对于星巴克这类连锁餐饮品牌而言,提升业绩无非两大方式:要么提高单店销售额,要么开设新店。
如果公司产品在行业中大杀四方,那么市场的核心视角就是公司的门店扩张数;但是,如果公司产品该进入新市场,或者行业中出现新的实力玩家,那么市场的核心视角就会切换到门店的同店销售额增速(SSSG)。
核心原因,SSSG是评估公司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指标。同店销售的考核偏重于同比增长情况,而不是企业的top-line,只计入已持续经营一年或以上的店面,而且是点对点的比较,这样一来便可知悉原有老店有否深耕细作,还是只是一味求多。
如果这一指标持续下滑,未来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整理盈利能力。因为同店销售数据转差,不离下列三种因素:
1. 宏观经济环境恶化,行业整体受到影响;
2. 公司产品失去吸引力,不仅无法吸引潜在顾客,而且原有顾客群体的购买量出现下降;
3. 公司失去定价权,经常大幅降价,但也无法保持营收。
三者之中任何一个情景都很麻烦,市场常有激烈反应。所以,具体的做空指标就是星巴克的SSSG。
结合瑞幸现有的门店扩张和选址策略,根据现有门店的城市级别,分为一线、强二线,普通二线、三线,低线城市,那么就是做空星巴克位于一线和强二线城市门店的SSSG;
而就单一城市的门店选址,分为核心商务区、核心商圈、其他区域,那么就是做空星巴克在一线和强二线城市位于核心商务区门店的SSSG。
根据公式,SSS=销售量*销售单价,这里星巴克已经宣布新的一轮涨价,所以再往下一步,就是做空星巴克在一线和强二线城市位于核心商务区门店的同店销售量。
数据上,过往10年支撑星巴克股价飙升绝大部分的因素是美国市场。其中,前半程是靠“量”,后半程靠“价”。但是价格的提升幅度有限,基本是略微跑赢通胀,如果美国经济下行,公司难以持续提价;并且从近11个季度的SSSG看,星巴克在美国市场对目标客户群的吸引力已经举步维艰。
从公司的门店扩张看,美国门店数增速远低于整体平均增速。因此,美国市场基本接近饱和,保守点讲,至少不是未来股价的关键因素。
另一面,中国市场的门店数增速在过去9年年复合增速高达31%,并且SSSG表现优异,2014年至2015年部分季度甚至高达双位数的增长。
“当被问及我们在中国到底可以增长到什么程度的时候,我其实不知道答案,但我真的认为星巴克在中国的业务规模将会大于美国。”在星巴克实现中国大陆全面直营后,前CEO舒尔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这样说道。
所以,中国市场才是决定星巴克股价未来走势的关键因素。
但巧合的是,2018年第3财季(4月~6月)的SSSG是近9年的最差表现,同比下滑2%,其中客户购买量成为主要因素,同比负增长3%。而这段时间,正好是瑞幸横空出世。
虽然星巴克跟瑞幸两者的商业模式天差地别,但笔者认为,瑞幸极具优势的价格分流了原先部分星巴克的用户。
对应的,瑞幸的目标用户群体是一线和强二线城市位于核心商务区工作的民工。
所以,问题是:
“星巴克的顾客消费心态”和“瑞幸的顾客消费心态”,“两种心态是此消彼长?还是携手共进?”
首先,咖啡的本质是饮品,功能是提神。这是绝大多数咖啡用户第一层次的生理需求。
饮品之外,咖啡还能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走在街上,手里拿着一杯星巴克,会自然有一种小资情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咖啡还有“轻奢品”的属性,而轻奢的前提是价格够贵。所以,这是用户的第二层次需求。相反,如果手里是杯7-11买的咖啡,你就很难走路带风了。
其次,正是星巴克的核心竞争力,即提供消费空间,通过门店的装修风格、对“第三空间”的营造,令顾客被周边人群视为高消费群体。
1999年,星巴克在北京开设第一家店,将“第三空间”概念带到中国。然而,不知是文化使然,还是国人脑洞太大,星巴克的咖啡馆在中国逐渐成为一个社交空间,由此出现咖啡的第三层次需求——社交需求。
但是,将用户的消费需求跟中国咖啡现有的产品价格一一对应,会发现:
相比前两个层次,社交需求确实给“星巴克”们带来更多的产品附加值——速溶咖啡1元/杯~4元/杯,即饮咖啡4元/杯~9元/杯,“星巴克”们25元/杯~40元/杯。
同时,我们发现在13元~25元有一个明显的价格空档,这个区间的用户需求仅仅是“生理+情感”,但市场上几乎没有对应这类需求的产品。而这类用户的画像,恰好符合一线和强二线城市位于核心商务区工作的民工。
所以,瑞幸并不是钱多人傻,相反,思路清晰。
1. 全线咖啡产品定价21元~27元,直接将雀巢速溶、7-11等远远甩在身后;
2. 通过咖啡钱包将实际售价降至空档价格区间(单杯10.5元~13.5元,考虑外送16.5元~19.5元);甚至有可能,瑞幸根本没打算把咖啡卖到21元~27元一杯(瑞幸最便宜的美式咖啡折后只要10.5元),“21元~27元”仅是营销策略的幌子。
3. 绝大多数门店类型取消堂食,仅提供外卖或充当配送点。
4. 开店城市选择一线或强二线城市,采用类似全家、7-11等便利店的选址策略,网店多、密度大、覆盖面积广,从而达到“配送范围2KM,30分钟内送达”的承诺。根据部分草根调研的总结,瑞幸多数选址的租金大概率极低。
5. 瑞幸的广告主要集中在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商务区的电梯。根据央视市场研究公司(CTR) 2018 年前三季度广告市场回顾报告显示,瑞幸在电梯电视媒体的广告花费占其投放总体的 73%。
并且,即使星巴克联手阿里推出外卖业务,瑞幸根本没有压力。看似同一品类,但双方的价格完全不在同一竞争维度。并且,星巴克的消费场景主要是“第三空间”和社交需求,传统零售即使增加了外卖、移动支付,但根本商业模式没有变化,换汤不换药。
虽然星巴克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不仅宣布跟进线上外卖,同时高调宣布跟阿里达成全面合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星巴克的外卖业务一定会成功,只能说明线下业务受到了冲击。
不过,做研究需要严谨。
第一,居民收入的增速远超过星巴克产品价格的提升,咖啡的轻奢熟悉会弱化,但是生理属性(提神)会提升。很简单,10年前,30元可能是一天的饭钱;现在,一餐饭钱可能都不够。换言之,消费者的意识形态发生变化。另一面,随着咖啡文化的渗透,独立咖啡馆如雨后春笋,星巴克的逼格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了。
但是正如前文所言,在中国,咖啡层次要么low得一逼(速溶、7-11等),要么就是星巴克们,所以已经对咖啡上瘾的用户没得选择,基本是两种混着来。就目前一线城市的平均工资,多数民工要想每天喝两三杯星巴克还是有压力的。
第二,“第三空间”概念基本在一线或强二线名存实亡,10年前的星巴克店内声音分贝数可能仅为30左右,如今可能高达70,甚至80。
一方面,业绩(人流量)跟门店格调本质上形成冲突,要业绩就得放弃格调;另一方面,星巴克基本将员工用到极致,100平方米的店面通常仅配置5名~6名员工,所以时常观察到星巴克的员工大声呼叫“X先生,你的拿铁已经好了”。而这种人员配置从某种程度上早已证实管理层放弃了格调。
所以,在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星巴克原先的顾客群体会逐渐分化为4种类型:
1.晋升咖啡爱好者,寻求高逼格高品质的咖啡店。实际上,这种趋势在一线城市已经有迹可循,笔者认为最具说服力的,是星巴克在上海和深圳开设的臻选烘焙工坊(Roastery),其卖点是在顾客面前实现从咖啡豆到成品的整个制作过程,顾客可以自选手冲、法压、虹吸等各种煮制方式。简单讲,消费升级。
2.“第三空间”的顾客,因嘈杂的环境放弃星巴克,寻找替代品,或是另一间咖啡馆、书店等。
3.单纯的社交需求,其消费本质并不是咖啡,而是星巴克提供的空间。
4.单纯的“生理”和“情感”需求,并不消费星巴克提供的空间。
显而易见,星巴克的核心目标群是第3类、第4类,而瑞幸的主要影响在于第4类。所以,问题等同于“仅消费咖啡的顾客比例有多少”。
10%?20%?还是30%?对此,笔者不敢随意判断,但从瑞幸披露的数据和笔者测算的数据来看,瑞幸在11月份的销售杯数至少是2300万杯,而星巴克的现月销售杯数区间是3000万杯~3600万杯。
那么,难道这2300万杯全是增量吗?
即使计入便利店咖啡、雀巢等速溶咖啡,但考虑到星巴克在现磨咖啡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笔者认为瑞幸给星巴克造成冲击是大概率事件,并且主要冲击的是星巴克核心的一线和强二线城市门店。
只是,这个冲击程度是多少?冲击持续的时间是多少?未来是否可逆?
展望未来,星巴克的门店扩张策略聚焦于中国的低线城市,所以做空星巴克的问题多了一个,即低线城市的增量能否弥补一线城市的下滑?
然而,低线城市的咖啡文化不可能明天就形成,中间存在一个时间因素。另外,不知道各位投资者是否有考虑消费者习惯的变化。
难道消费者必然要喝过星巴克,才算接触到咖啡文化吗?为什么不能是直接喝瑞幸呢?为什么一定要结合“空间”喝咖啡呢?为什么不能够是直接带走喝呢?如今奶茶界的“一点点”不就是带走喝的吗?顺便提一下,星巴克在美国早已开设了汽车餐厅类型的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