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investMax 客服微信2号 MaxFund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Brandon

 

外媒最新的“市场动态”(Markets Live Pulse)调查显示,投资者认为美国写字楼价格即将崩盘,商业房地产市场至少还将面临9个月的下跌。

在接受调查的919名受访者中,约三分之二的人认为,美国写字楼市场只有在严重崩盘后才会反弹。更大比例的人表示,美国商业房地产价格要到2024年下半年或更晚才会触底。

这对1.5万亿美元的商业房地产债务来说是个坏消息,据摩根士丹利称,这些债务将在2025年底前到期。再融资并不容易,尤其是约25%的商业地产是写字楼。衡量商业地产价格的Green Street指数已经从2022年3月的峰值下跌了16%。

商业地产价值正受到美联储激进的紧缩政策的沉重打击,该政策提高了拥有房产的一项关键成本,即融资成本。但现在寻求抛售风险敞口的银行发现,几乎没有令人满意的选择,因为没有多少买家相信市场已接近底部。

巴克莱银行的分析师Lea Overby表示,“没有人想在巨额亏损的情况下出售。这些房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需要出售,这意味着持有者可能会尽可能地推迟出售”。

雪上加霜的是地区银行的压力。高盛集团3月份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地区银行持有约30%的写字楼债务。美联储的数据显示,在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倒闭后,截至8月份,小银行的存款同比减少了近2%。这意味着银行融资减少,放贷能力下降。

摩根士丹利估计,美国商业地产的总价值为11万亿美元。高利率带来的痛苦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渗透到美国商业地产的所有者身上。例如,办公楼的投资者通常有长期固定利率融资,其租户也可能受到长期租约的约束。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今年3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要到2027年,目前已生效的租约才会转为较低的租金预期。如果目前的趋势保持下去,到那时,租金收入预期将比现在低10%。

巴克莱的Overby表示,“当利率发生变化时,美国房地产往往会经历一个缓慢的清算过程。办公楼深受困扰,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决。”

不过,即使美国商业地产出现严重而长期的低迷,包括写字楼行业的重大贷款损失,Overby也不担心这会威胁到整体市场的稳定。她说,房地产行业规模很大,但债务分散在足够多的投资者身上,足以吸收损失。

除了高利率,写字楼还面临着租户减少或迁出的问题,这一趋势在美国尤为明显,与欧洲或亚洲相比,美国的上班族更不愿意在写字楼办公。对重返办公室的抵制部分可以归因于通勤的痛苦。超过40%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有更好的公共交通选择,他们愿意更频繁地回到办公室。

约2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疫情期间搬到了远离办公室的地方,只有3%的人对自己的逃离感到后悔。近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们的通勤时间比疫情之前更长,可能是因为他们搬家了,或者是因为疫情时期的交通服务削减。

 

 

继纳斯达克100指数创下今年以来单月最大跌幅之后,高盛集团策略师认为,美国科技股可能即将迎来转机。

  他们表示,盈利预测仍在上升之际,此次抛售已导致科技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他们特别提到了计算市盈率相对于长期盈利增长比率的PEG比率指标。

  高盛的分析显示,市值最大的七支科技股PEG比率为1.3,低于标普500指数成份股中值1.9,折价程度为20171月以来最大,而且过去十年中只有五次达到过这一水平。

  “估值下降与基本面改善之间背离,为投资者提供了机会,”策略师Cormac ConnersDavid Kostin等人在日期为101日的报告中写道。

  虽然科技股今年年初在人工智能热的推动下大涨,但最近几个月,这种乐观情绪已经消退,市场越来越担心美联储将在更长时间内维持较高利率。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100指数9月份创下了202212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现在,随着市场关注点转向第三季度财报,对科技股的预期比其他板块坚挺。花旗集团的一项指数显示,科技股中,盈利上调的家数仍超过下调的家数。

  总体来看,行业研究汇总的数据显示,分析师预计科技股第三季度盈利同比增长4.3%

  高盛策略师们表示,历史经验也预示,该板块在财报季会表现良好。他们表示,自2016年以来,大型科技股跑赢等权重标普500指数的时间超过60%,通常跑赢3个百分点。在进入财报季,盈利预测上升时也是如此。

周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宾夕法尼亚州与社区和商界领袖举行的会议上表示,美国经济仍在逐渐走出新冠疫情影响的过程中。“我们仍在经历疫情的另一面。医疗保健领域存在劳动力短缺,儿童保育服务持续困难,以及健康危机所加剧的其他问题。”

鲍威尔还表示,美联储的重点是在持续一段时间内实现良好的劳动力市场。他指出,除了实际工资上涨之外,还发生很多好的事情。例如,正在加大力度让更多的人加入劳动力队伍,一个例子就是,在囚犯出狱前一年,有针对他们的项目,让他们做好工作准备。

鲍威尔对工人、小企业主和社区领袖们说:“事实上,随着经济扩张的时间越来越长,越来越多的工资需求实际上流向了工资较低的人群。这些确实是有益的事情。不过,要实现这一目标,历史也清楚地表明我们需要价格稳定。多年来,价格稳定是整体经济的关键基石。”

费城联储主席哈克也一起参加了这场圆桌会议。鲍威尔或是哈克在讲话中,都没有评论当前的货币政策或经济前景。

中国的比亚迪在第三季度生产了约44万辆电池电动汽车,而特斯拉产量为43万辆。这是比亚迪首次胜过特斯拉。

全球金融财经终端 https://www.stockwe.com/news

 

 

在美国国会两院通过临时预算案避免政府“关门”后,美股三大指周一(10月2日)盘前涨跌互现。与此同时,欧洲主要股市多数走低。 美国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在上周六(30日)午夜最后期限前几个小时先后通过了临时预算案。在当天通过的临时预算案中,增加了联邦救灾预算,但不包含对乌克兰援助。该临时预算案将维持政府正常运转至11月17日。

Harris Financial管理合伙人Jamie Cox表示,“投资者不喜欢经常被推到悬崖边缘。由于政府目前还没关门,我们应该会看到市场的积极反应。”

Interactive Investor市场主管Richard Hunter表示:“初步迹象表明,美国市场新季度开局可能会更加积极,因为美国立法者能够执行临时措施,以避免停摆。”

不过,美股三大指数期货涨幅有限,因投资者担心议员们最终将陷入另一场政府停摆之争,毕竟周六的协议没有解决在政府总体支出水平、边境和乌克兰问题上酝酿的分歧。

Cox说,“市场将开始认为这是2024年的事件,而不是2023年。他们只会继续拖延,把这件事推到选举年。”

 

 

英特尔(INTC)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表示,他在努力让这个美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重新成为全球领导者。

他在过去两年半里,为了让英特尔重新成为全球芯片领导者所做的努力给了一个中等的评价。他认为他的产品机器已经不再是破碎的,但也还没有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Gelsinger试图挽回英特尔在芯片行业的前列地位,因为该公司失去了自己的优势。在这家芯片先驱陷入困境的同时,竞争对手英伟达(NVDA)已经利用AI计算的需求获得了万亿美元的估值。

在几年的时间里避开英特尔股票之后,投资者已经开始相信这家公司的转型。英特尔的股票今年上涨了33%,仅略低于费城证券交易所半导体指数的35%涨幅。

新工厂是Gelsinger努力的关键。他已经承诺在欧洲和美国建设工厂,以满足预期的芯片需求激增,并从东亚地区进行多样化生产。

这位62岁的高管在2021年接管了英特尔,在此之前他曾担任威睿(VMW.US)的负责人。他承诺纠正他在前任公司所犯的错误,他们让英特尔落后于台积电(TSM.US)和三星电子(SSNLF.US)等竞争对手。

英特尔的Fab 34工厂,将使用阿斯麦(ASML)极紫外光(EUV)设备的英特尔 4 生产技术。目前,阿斯麦是唯一一家生产这种机器的公司,它们用于在最先进的芯片上制作细节。这家爱尔兰工厂是英特尔第一个使用这种方法的工厂。

Gelsinger的举措是投入数十亿美元建设设施,这些设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投入使用,并且现正值该公司面临困难时期。英特尔目前的产品线难以保持优势,而英特尔处理器的主要市场个人电脑,已经回落到疫情前水平。许多大型数据中心的所有者(英特尔的最大客户)已转向使用基于英伟达芯片的AI设备。

在最近几个季度,Gelsinger告诉投资者,英特尔的收益可能已经触底反弹,他对实现公司目前设定的财务目标感到乐观。

 

 

特斯拉(TSLA)周一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汽车生产和交付报告。数据显示,该公司第三季度总交付量为435059辆,接受StreetAccount调查的分析师平均预期为461640辆,总产量为430488辆。相比之下,上一季度总交付量为466140辆,总产量为479700辆。2022年同期总交付量为343830辆,总产量为365923辆。

在该消息公布后,截至发稿,特斯拉股价盘初跌约1.4%

7月份的上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曾警告称,公司将“继续以今年180万辆汽车的交付量为目标”,但预计第三季度的产量将略有下降,原因是“夏季许多工厂因升级而停产”。

特斯拉仍未公布8级电动卡车Semi的生产或交付数据,不过该公司已经向早期客户百事(PEP)交付了部分车辆,百事正在使用全电动卡车进行部分产品交付。

 

 

美股投资网亲自打造全球金融数据终端,涵盖全球,美国,中国等国际财经新闻实时更新系统,让你能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的投资和交易信息,发布在 StockWe.com 的大数据官网上。【永久免费使用】https://www.stockwe.com/news

接下来我们会陆续增加多个强大功能,美股代号搜索和关键词搜索,并对接ChatGPT,让你能让人工智能帮你去解读每一条新闻,到底投资者对于这新闻的投资情绪是看涨还是看跌。比如META 大裁员,表面上看上去是利空,因为公司面临困境,经营不善,但实际上是利好,因为公司减少开支,增加效率。

 

 

新近数据带来了美国通胀超预期放缓的好消息,但美国政府关门的危险迫近,美股未能保住连日反弹的势头,盘中转跌。

周五公布的美联储青睐通胀指标——剔除食品与能源的核心PCE物价指数8月环比增长0.1%,未如分析师预期的企稳于7月水平,反而创2020年末以来最低增速;剔除住房和能源的服务业通胀8月环比增长也放缓至0.1%

评论称,通胀继续减速增长意味着美联储的激进加息在奏效。目前的挑战是,核心PCE同比增速仍几乎是美联储通胀目标的两倍,这促使美联储一直不排除再度加息的可能。新近PCE数据至少降低了联储近期重启加息的可能。

数据公布后,市场对美联储11月加息的预期降温,美债价格继续反弹、收益率加速下行,对利率更敏感的两年期美债收益率回落至两周低位;美股高开。在美上市中概股更胜大盘一筹,追随港股昂首走高,势将给9月和三季度画下圆满句号。周五中国外交部公布,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在华盛顿同美国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举行中美亚太事务磋商。

盘中美国众议院就支持政府运转到1031日的临时拨款议案投票,因共和党内强硬派阻挠,共和党领袖提出的该方案未获通过。这是在距离关门不到两天时间内最近一次支出案通关失利,令国会无法及时避免政府关门的风险加剧。

美股主要股指盘中集体转跌,在9月和三季度收官日周五,将回落收官,全月和全季累计下跌成定局。美债月度和季度也将价格下挫,有“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称号的基准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周五终结八日连创2007年来新高之势,9月将累计升超40个基点,凸显美联储保持紧缩、动辄释放进一步加息信号的压力。

 

 

新能源车股走高,截至发稿,小鹏汽车(XPEV)涨超3.6%Rivian Automotive(RIVN)涨超3%,特斯拉(TSLA)涨超2.5%,理想汽车(LI)涨超2%,蔚来(NIO)微涨。

消息面上,此前德银下调了特斯拉股票的目标价,并警告称,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的盈利将在2024年面临强劲逆风。该行重申了对特斯拉股票的买入评级,但将特斯拉股票的目标价下调至每股285美元,较之前的300美元目标价低了5%

 

特斯拉模式和丰田模式,谁更适应这个时代

现在所有人紧盯下周一特斯拉Q3交付量数据公布这次数据会很难看?机构纷纷下调特斯拉Q3交付量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1937年就成立了,市值第一的丰田,会在电动车领域输给2003年才成立,中途还遭遇资金危机、产能危机差点破产的特斯拉呢?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模式,究竟谁更适应这个时代?今天我们深入分析,相信看完你绝对涨知识!

机构纷纷下调特斯拉Q3交付量

Factset对分析师预测进行了统计:机构平均预期特斯拉2023Q3交付量为46.1万辆,较7月底的预期下降2%。这一预测也意味着与第二季的 46.6万辆汽车交付量相比有所下降。

分析师普遍认为,低汽车库存、产量以及消费者对新款 Model 3 Cybetruck 的兴趣将影响第三季度的交付。

这是各机构对于特斯拉Q3交付量的预测。

Barclays预计特斯拉第三季度将交付45.5万辆汽车;Barclays之所以预期第三季度交付量将下降是因为有消息指近期产量有所下降,而交付量也可能受到影响。

加拿大皇家银行提高了第三季度的交付量。预测从 45.4万辆调至 46.2辆,并给予特斯拉股票“跑赢大盘”评级,目标价为305美元。

高盛预计Q3交付46万量;认为得益于 Highland 的发售,考虑到 S X 的销量大幅降价后销量增长,预计Q4将飙升至 49.4 万量

GLJ Research预计Q3交付44.2万量

New Street Research预计第三季度将交付约为43.8万辆;指出,工厂停工是一个重要因素。这将比第二季度的466,000辆汽车交付量减少约6%

致力于在Twitter上预测特斯拉交付量的账户Troy Teslike也发布了他自己对特斯拉Q3交付量的预测:44.2万辆汽车。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按照较低的预期43.8万量,这个数字也是超过了2022年的总交付量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市场是否已经准备好应对第三季度特斯拉交付疲软?如果特斯拉的交付量数据很难看,股价大概率还要继续下探。因为这势必会引发市场对于公司的财务表现和增长前景的担忧

其次,特斯拉的交付数据也会对整个电动车行业的市场情绪产生影响。特斯拉在电动车领域的领先地位使得其交付数据成为了电动车市场的重要指标。如果特斯拉的交付量低于预期,可能会引发对整个电动车市场的担忧,包括竞争对手的表现和市场需求的状况。

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特斯拉模式和丰田模式,要问哪一个更适应当前的时代?很显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特斯拉已经遥遥领先!

202071日,丰田市值直接被特斯拉给超了。当天特斯拉的市值约2070亿美元(约合222400亿日元),而丰田则是217185亿日元。而截至本周三特斯拉市值7623亿,丰田2471亿,已经是丰田的足足三倍!

其实特斯拉碾压丰田的历史要从1970年开始说起。1970年—2005年,混动王者诞生

1970年,丰田正是那个“初出茅庐但迅速崭露头角的新秀”。这时候,石油危机爆发了,像一个不受欢迎的派对客人,闯入了全球经济的舞台。油价飙升得像是在玩过山车,日本政府则像是严厉的父母,实施了严格到几乎要拿尺子量一量的环保标准。

丰田瞪大了眼睛,想了想,"嗯,既然石油现在这么贵,那我们就做个电动车吧!" 但这可不是一帆风顺。但是当时使用的是铅酸电池,而这种电池是有毒的。

更重要的是,电动汽车需要充电,就像是熬夜看剧的你需要咖啡。但咖啡机(也就是充电桩)还没有普及。消费者也不愿意为了换个驾驶习惯去买个新车,大家都觉得,“啊,我的老车还能开,凑合着用吧。”

到了2003年,丰田终于说:“行了,我们放弃。”像是一个摔了一跤但依然要骄傲地走开的孩子,丰田放弃了他们的电动车RAV4 EV。问题太多了——电池不给力,市场不买账,政府的政策也像是迷宫一样复杂。

丰田的电动车探索就像是一出悲喜交加的戏剧,只不过结局是他们觉得,现在还不是电动汽车站上舞台的时候。

在走了一段弯路后,丰田终于选择了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发展油电混动。

混动通常是指一辆车有两个动力源:电池和发动机。除此之外,一些混合动力汽车还用了天然气,丙烷,乙醇燃料等作为第二动力。混动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油耗和尾气排放的有害物质,油电混动车不需要充电,也不必建充电桩。

对丰田来说,发展混动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好处,传统燃油车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并没有被彻底丢弃,改装创新,一体两用。相比之下,发展纯电动直接换道从零开始,改良式的创新更能减少大公司的内部阻力。

对大公司来说,能渐进创新,就不要另起炉灶。于是丰田在1997年推出世界首款量产的油电混合动力乘用车普锐斯。并于2000年进入美国市场。 2003,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发生了严重冲突,全球油价飙升。当时也没有很多充电桩,普锐斯能省油,百公里油耗仅 3.22L又不用充电,深受消费者喜爱。第一代普锐斯在全球 20 多个国家共售出12.3 万辆,战绩颇佳。

20062014年,遭遇三大危机

在打下了不俗战绩的基础上,丰田决定在2006年向中国市场进军,结果遭遇了第一个危机:普锐斯在华水土不服。

2006年普锐斯才销售了2152辆。到了2007年,其销量仅414辆,其中12月仅销售了9辆。2008年丰田决定打价格战降价2.4万,但是一汽丰田相关人士说,由于销量低,普锐斯不降价也是赔本在卖。

2008 下半年,丰田迎来了第二个难关——金融危机。亏损和裁员成为丰田2008年的两个关键词。

20081222日,丰田宣布本财年营业利润预期将出现约17亿美元的亏损。这将是丰田汽车71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不仅如此丰田还决定裁员3000人。2009年丰田宣布丰田章男为下任社长。希望可以力挽狂澜,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2010年丰田遭遇了第三个危机——踏板门事件。

丰田章男公开道歉并宣布召回所有有问题的车辆。入华失败,金融危机,踏板门。就在这段低谷期,特斯拉也并不好过。2008年,特斯拉也差点在金融危机中破产。但幸运的是,丰田像是电影里的英雄,及时地伸出援手。他们投资了5000万美元给特斯拉,并把硅谷附近的弗里蒙特工厂卖给了特斯拉,这个工厂负责生产日后大名鼎鼎的sexy系列:Model SX/3Y,成为了特斯拉最主要的产能基地。

两家公司的关系在那段时间犹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歌颂着对方的美好。可此时的丰田依然没有在纯电上花太多心思,虽然重新推出了“RAV4SUV的电动版,于2012年上市。但核心的锂电子电池电动机和相关软件依然是特斯拉提供的,这款车销量平平。

这一年丰田也积极在中国推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凯美瑞,依然希望通过发展混动车逆转局势。

2015—至今,追赶纯电动来得及吗?

到了2015年,丰田开始觉醒:逐渐开始重视纯电动。侧重点分别为提高销量目标,产品逐渐转型,创新商业模式。

为什么一直执着于发展混动的丰田,开始侧重纯电了呢?这是政策改变、市场变化、竞争激烈三个原因造成的。

2010年以后的全球新能源市场,各国对油电混动越来越不感冒,纯电成了香饽饽。世界各国加速禁售燃油车的进程,并对购置纯电动汽车给予较高的补贴。然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属于燃油车,不属于新能源车所以也无法拿到补贴。

各国选择发展纯电是因为油电混动没有解决石油进口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其他国家当然不希望在核心技术上依赖于日本。若能弯道超车,谁想受制于人?

此外,插电混动虽属于新能源车,但也没变成主流。

插电混合动力车有两套电力系统,这导致了其价格更贵系统更复杂。未来当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续航里程相近时,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存在着以上问题,可能会失去其吸引力。

竞争对手也给了丰田极大的压力。

当年特斯拉和丰田像青梅竹马一样亲密无间吗?然而这桩“科技婚姻”在2014年宣告破裂。原因?简单说就是两家公司在“燃料电池”这个问题上的答案不一样,丰田喜欢燃料电池,而特斯拉的心里只有锂离子。

燃料电池啊,听起来像是未来科技,简直能让你想象一辆飞天汽车。从科技参数看,它比锂电池更像是那种“好成绩、体育好、家教好”的三好学生。但现实却是,氢燃料电池在产业化的黄金通道上,迟迟未走出“试运行”的状态。

马斯克则是锂电池的不折不扣的粉丝,他觉得燃料电池就是个“伪命题”。他说氢气罐太复杂了,氢气更适合用来给火箭加“辣椒粉”,让它飞得更高。车辆用它,就像是用火箭燃料来煮饭,虽然可以,但显然有点大材小用。

从“你好,我是你的粉丝”到“你好,但我更优秀”,特斯拉和丰田的关系就像是那种从蜜月期到“我们需要谈谈”的爱情剧。

丰田不是那种会轻易承认失败的角色,他们的首席研发专家更是拿出了“特斯拉不适合大众市场”这张牌

从商业互吹到商业互踩,特斯拉和丰田的分歧确有屁股决定脑袋之嫌,但事实上发展燃料电池的确面临着几个难点:氢气成本太高,产业链不完善,配套设施匮乏。

2019年特斯拉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第一为36.78万辆,而丰田看好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Mirai,累计销量也不过一万多辆。

为什么赢不了特斯拉?

2022年,丰田仍然是全球燃油车No.1,但它必须面对一个极为尴尬的产业现状:全球汽车行业的百年变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突飞猛进!

这波大浪潮,就是纯电化。而始作俑者,就是初期几乎无人看好的特斯拉。作为一个初创公司,特斯拉从零开始,跟丰田、大众、通用这些巨头比,没钱、没人、没资源。但它也有一个天然的优势:没包袱。

2003特斯拉才成立,08年发布了第一款汽车产品Roadster2015年交付Model X2017年交付Model 3。这其中历经财务危机、产能地狱,硬是熬了下来。现在成了纯电动的领导者。

丰田啊,折腾了这么多年,从电动车到混动,再到氢能源,结果特斯拉这个家伙还是毫不留情地给打了个措手不及。

特斯拉号称是新能源车届的苹果。就像苹果智能机的出现击垮诺基亚一样,特斯拉没有硬拼燃油车技术,而是改变了竞争的维度。

特斯拉超越丰田的主要关键在于:拿着硬核技术换道超车。打不过混动王者,那就做纯电霸王。

丰田霸占了全球90%的混动份额,地位无可撼动。特斯拉也不想以卵击石,趁着丰田纯电化发展缓慢之际迅速切入赛道占领市场份额。当初被所有人不看好的纯电产业化,特斯拉自己杀出了一条血路。

而且这场较量,是软硬件全方位的竞技。

特斯拉声称今年要实现L5级无人驾驶的基本功能。而丰田今年才可以推出真正可以上路的自动驾驶,明显又比特斯拉晚了一步。特斯拉的2019年发布的FSD芯片,最早能在2025年普及,所以特斯拉在电子平台设计的应用上就已经领先对手六年了。

丰田和特斯拉关系如何理解呢?

第一,特斯拉模式的底层是丰田的精益思想,但对标的是福特。

第二,特斯拉在底层之上还架构了一层东西,那就是硅谷精神。

特斯拉充分利用工程创新去降低成本,把电动车价格不断下探,十几二十万能买一辆高度智能化汽车,这不可想象,这也是福特当年的效应,一个全新大众消费市场崛起。

重要的是,特斯拉带来的是一场消费端的平权运动。内燃机汽车构造对用户来说是黑箱,厂商说什么就是什么,电动车就像手机,一切都可以数据化,一目了然。

我认为特斯拉在历史上的坐标是福特,他带来了一场消费革命,消费革命的出现必然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在这个层面,特斯拉被称为“特斯拉主义”也不算太过分。

但特斯拉在生产制造环节是丰田精益思想在数字时代的绽放。准确来说,人类制造业整体都是精益思想的底层逻辑,任何制造业都离不开它。精益思想来源是什么?反对muda,这是日语,浪费的意思。按照福特模式,大规模生产流程会产生很多浪费,丰田家族认为减少浪费,价值就会提升,因此有了“持续流”和“拉动”的概念。

从用户端开始倒逼,需要什么就用什么,用看板手段作为协调。特斯拉推崇生产超级化,其实就是超级节俭,利用最新技术应对资源短缺;超级灵活,可定制,以应对需求的波动和多样化;超级连接和开放,以产生协同价值。本质还是精益思想。

我之所以说丰田还够不上特斯拉和福特的历史坐标,是因为丰田模式仅仅适用于生产制造场域,在公司管理上还是日本企业的传统做法。

有一个美国作家写过一段话,“每隔三四年(汽车行业典型的研发周期)就进行一次改进,并将其整合到下一个平台上,这种想法对特斯拉来说毫无意义。”特斯拉的逻辑是“提高几个百分点的生产效率,与打造一款迅速改进、在竞争中领先更多的产品,哪个更重要呢”?

从本质上讲,正是这种迭代的软件开发方法塑造了特斯拉文化。特斯拉没有遵循汽车行业的标准开发周期,而是迫不及待地推出改进产品。它将敏捷开发原则应用到汽车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并在这个过程中彻底改变了行业。

 

 

AMD 928日美股投资网获悉,首席执行官苏姿丰(Lisa Su)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太快,任何竞争护城河都无法确定。苏姿丰在2023年代码大会上表示:“当市场发展如此之快时,我不相信护城河。”换句话说,虽然英伟达(NVDA)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赢家,但这个领域比看起来要开放得多。

AMD粉丝们亲切称为“苏妈”的苏姿丰表示:“未来10年将与过去10年不同,因为它涉及到你如何在AI中发展. ...开源方法的好处是,没有一家公司拥有所有的想法。因此,我们越能将生态系统整合在一起,我们就越能利用那些想要加速人工智能发展的真正、非常聪明的开发人员。”

谷歌DeepMind首席执行官Demis Hassabis最近也谈到了这一点:“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一步只能让你走这么远,而现实情况是,我们仍处于起步阶段。”

苏姿丰表示:“对于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进入市场,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我认为我们谈论的是一个10年的周期,而不是‘未来两到四个季度你能生产多少GPU?’”

目前,英伟达占据主导地位,随着人工智能革命的继续,科技行业面临着英伟达GPU短缺的问题——这一事实并不令苏感到惊讶。苏姿丰指出:“如果你想想过去10年、20年我们所看到的技术趋势……就影响我们所做的一切而言,人工智能是它的10倍,100倍。所以GPU短缺的事实,我认为并不奇怪,因为人们认识到这项技术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AMD正在努力进入英伟达领跑的领域。该公司是英伟达的竞争对手之一。在2023年,AMD的销售额出现了小幅下滑,但它有望在明年超越这一水平。AMD的股票今年迄今上涨了50%以上。

CFRA分析师Angelo Zino923日写道:“我们预计,在2023AMD整体销售额将下降2.2%(2022年将上涨44%)之后,2024年产品销售额将实现反弹21%。话虽如此,我们确实认为客户库存已经大幅减少,并且仍然对AI服务器的内容收益感到兴奋. ...我们认为AMD的产品线仍然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应该支持更高的收入。”INTC

 

 

Copyright© 2007-2023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