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Robert

6月4日,中国会员电商第一股云集发布了它在上市后的首份财报。根据财报来看,云集在营收方面继续保持同比增长,同时首次在单季度实现盈利。云集也是继拼多多上市之后的第二个微信生态里的社交电商平台,只是外界对这家靠会员模式发展起来的平台还是存在不少的质疑。

今年5月3日,云集顺利在纳斯达克上市,开盘价报13.42美元,较发行价上涨22%,盘中涨幅一度达到65%。虽说上市当天股价表现不错,不过这段时期云集的股价一直处于跌跌不休。为何云集的发展不受资本市场认可?

云集首份财报营收保持同比增长,净利润达到4310万元实现单季度盈利


一说到社交电商,拼多多绝对算是这个领域的最强黑马,虽说它收割的流量红利最高,但也有不少社交电商平台借助微信生态应运而生,其中云集也是其中代表。云集顺利上市后,对外号称它是"中国会员电商第一股",这也从正面强调了付费会员是它发展起来的重要动力。

根据云集的这份新财报来看,截至2019年3月31日,云集一季度的GMV达到了68亿元(约合10亿美元),同比增长93.7%;实现总收入33.856亿元(约合5.028亿美元),同比增长53.2%。在这个季度,云集实现了1690万元(约合250万美元)的净利润,若按照非通用会计准则的统计口径,云集实现的净利润则达到了4310万元(约合640万美元)。

根据云集之前发布的招股书来看,云集在这个季度的营收跟净利润增速还是不错。2016年云集平台总收入为12.84亿元,2017年增长401%至64.44亿元,2018年达到130.15亿元,同比增长102%。在净亏损方面,云集2016年亏损2466.8万元,2017年亏损1.06亿元,2018年亏损下降至5632.6万元。

在用户规模方面,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云集交易会员数量已经达到了710万人,累计会员总数达到了900万人。根据云集之前披露的用户数据,它的平台买家数量从2016年的约250万人次增加至2017年的约1690万人次,并在2018年进一步增加至2320万人次,同比增长37.28%。

云集的会员制为平台发展提供了主要动能之一,2018年的GMV约66.4%来自于会员购买,平台的付费会员数量从2016年的90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290万人次,截至2018年末,已增长至740万人次。

在业务营收方面,云集的营收主要来自于电商交易订单,其中分为平台买家和付费会员两种,会员在其运营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2018年云集66.4%的交易额由会员完成,在其130亿的总营收中,会员也贡献了12%。

根据财报来看,云集的核心数据增长还是可圈可点,只是国内电商行业头部平台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剩下的市场份额还被处于二三线的平台激烈竞争瓜分。对于云集来说,虽说现在的付费会员规模算是它的竞争优势,但它还是难以彻底摘掉"传销"的质疑,上市之后云集的股价表现并不稳定,这也说明它的未来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云集上市后还是难用新故事来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云集靠付费会员模式助它顺利上市,后续想扩大用户规模存在不小挑战
在电商领域,阿里跟京东平台上的用户规模加起来超9亿,这两个平台几乎瓜分了电商行业的流量,对于后入局的平台来说它们无力去跟这两个巨头抗衡抢流量。然而在微信生态,坐拥超10亿用户流量的社交巨头却成为社交电商平台崛起的重要土壤,借助微信上的裂变用户传播方式,不少社交平台在微信上获取了用户流量,其中云集也算是集中的代表平台。

它采用S2B2C模式,在平台上实现会员制度,通过S(供应端平台)赋能给小B(店主),由小B完成对客户(C)的低成本实时互动,再利用S对设计、生产和运输等协同能力实现了用户在平台上的消费转化。云集靠付费用户模式发展起来,但这个模式也给云集带来了一些质疑,随着社交电商行业竞争加剧,现在的云集业务发展面临不小的挑战。

 

1、云集靠付费会员模式积累了发展资本,但付费会员面临跟电商巨头的正面竞争
根据财报来看,云集在这个季度的付费会员规模继续保持同比增长,云集交易会员数量已经达到了710万人,累计会员总数达到了900万人。但对比之前的数据来看增速是放缓的,这也说明云集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有点下降。目前云集的付费会员给它创造了不少的商业价值,根据之前的招股书来看,2018年云集66.4%的交易额由会员完成,在其130亿的总营收中,会员也贡献了12%。

对于云集来说付费会员模式保证了平台的成交量,但这个模式并非它的专属,电商巨头也早早推出会员服务来提高用户在平台上的黏性。2015年10月,京东就推出PLUS会员服务,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6年,唯品会推出超级VIP,2018年8月,阿里推出88VIP会员。

相对而言,电商巨头它们的会员服务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更大,线上提供的场景资源更丰富,像阿里的88会员就能在优酷、飞猪、餐饮娱乐等方面可以去兑换之类。对于云集来说,它的付费会员享受的福利还是有点单一,产品种类跟电商巨头相比竞争优势并不显眼。

2、云集的商业模式仍受到传销质疑,整改动作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的操作
回顾云集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的GMV突破百亿用过3年时,在这野蛮生长的背后,是云集基于社交网络下的三级分销模式,所带来的流量裂变。云集最早的模式是,每年缴纳365元"平台服务费",成为云集微店店主,然后可以通过邀请发展新店主,当店主邀请到160名新店主,就可以升级为"导师",团队人数达到1000人,可以再次升级为"合伙人"。对于用户而言成为云集的会员不仅购买的产品有优惠,更为重要的是还能赚钱,这个需求点确实还是挺能抓住微信上的用户。

虽说这种模式让云集获得野蛮式增长,但它也难逃被外界质疑"传销",在2017年,云集收到了监管部门的"大礼包"——一张958万罚单。在受到惩罚之后,云集也进行了整改将"平台服务费"变成"注册大礼包",团队层级也变成店主——主管——经理。虽说模式上有稍许变动,但形式并未发生很大的改变,只是将赤裸裸的收费模式变成送礼物形式。后续如果政策上有变动,这对于云集的商业模式还是存在一定隐患。

3、云集从社交电商转向会员电商,模式上的转播让它后续难以获得新用户增长
随着社交电商的发展告别疯狂生长的风口,各平台之间的竞争也逐渐走向拼品质拼效率的新阶段,对于云集来说新的征程也让它的发展面临新的风险。目前它也逐渐由社交电商向会员电商方向发展,模式上的转变也为它带来新的挑战。砍掉"礼包" 、三级分销这两大臂膀的的卖货模式,功力无疑大大降低。仅靠几块钱分享奖励的模式,对于新用户来说显然是动力不足,这将提高拉新的门槛。

根据云集的财报来看,付费会员跟平台买家都是为它创造营收的关键人群,其中会员贡献的营收很高,会员电商比拼的还是性价比。以云集目前的规模来看,它难以在议价这方面有更多的话语权,在供应链跟物流环节还是处于被动的,整体竞争优势不突出的前提下要想提高用户增长太难。

会员电商在国内具备一定发展潜力,云集需借好故事吸引到更多投资者
根据云集上市后的股价表现来看,较上市之初市值蒸发超过18%,一个月的时间股价下跌这么多这也说明云集的商业模式并不受资本市场的肯定。对于云集来说,上市是它的新征程,后续如何在会员电商这方面有更多的发展呢?

对于云集来说,未来要想吸引到更多用户,还是要在购物体验上提升平台的优势,加强在供应链跟物流环节的布局,在产品种类跟物流上缩短与竞争都市的差距。云集上市之后将直面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的竞争,尚需强化供应链与团队运营支撑。截至2018年底,云集布局有40个自营仓。据其官宣,未来三年将有300个前置仓落地。只有提高用户在平台上的购物体验,增强用户在平台上的黏性才有可能创造更多的营收价值。

对于云集来说,平台上存在的负面问题对于它未来的发展还是存在一定影响,未来的发展还是要规避政策上的风险。会员电商模式虽说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如何能够做出属于本土特色的会员模式,还是需要云集有更多的想法跟尝试。社交电商虽说还有不小的发展潜力,但平台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对于云集来说如何实现更多流量增长仍然很重要。

在会员电商领域,最有代表性的企业非Costco和亚马逊莫属。Costco 2018年全球会员达9430万,全年营收1384亿美元;亚马逊Prime会员数量已达到1.01亿,Prime会员的年费为119美元,这个会员规模跟营收能力确实让它们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对于云集来说,虽说无法成为这两国巨头,但如何从巨头的身上学到更多好的经验也许也能帮助它提高它的营收增速。

云集股票代码:YJ

 

 

 

日本软银集团周二表示,预计将通过出售阿里巴巴股票获得1.2万亿日元(111.2亿美元)的税前利润。

软银官网文件显示,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West Raptor Holdings LLC以可变预付远期合约的方式出售阿里巴巴集团73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s),获得约1.2万亿日元的税前利润。公司称将在截至6月份的财政季度计入利润。每1份阿里巴巴ADS代表1股普通股。

本次抛售是软银投资阿里以来首次出售阿里巴巴股票。公司称此次交易缘于软银集团资本结构和降低债务规模的需求。

该交易是软银集团2016年宣布的79亿美元“套现”计划的一部分。当时软银通过衍生品首次减持了阿里巴巴股份,为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提供资金。

79亿美元的减持计划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向阿里巴巴出售20亿美元股票,二是4亿美元股票出售给阿里巴巴合伙人,5亿美元股票出售给某大型主权财富基金;三是以可转换信托基金的方式公开发售50亿美元阿里巴巴股票,投资人可以购入基金并享受收益,3年后软银再向债券持有人进行交割。此次交付7300万ADS,正是上述计划中的第三部分。

在交易完成后,软银集团及其子公司对阿里巴巴的持股数将变为6.74亿股,占阿里巴巴总股本的26%,价值1010亿美元,依然是第一大股东。

软银创始人兼CEO孙正义2000年以2000万美元购买了阿里巴巴股份。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挂牌上市,开盘价为92.70美元,以此计算市值超过了2282亿美元。美国时间2019年6月3日收盘时,阿里巴巴股价为149.01美元,市值为3886亿美元。

软银套现阿里巴巴正值其愿景基金陷入“独角兽”退出困难之际。此前市场消息称,日本软银正考虑将其规模为1000亿美元的愿景基金进行IPO,还考虑设立规模不少于1000亿美元的第二只基金。

市场分析师指出,软银寻求将愿景基金IPO,很可能是一种退出策略,以实现从那些尚未盈利的初创企业投资中锁定利润。

自诞生以来,软银愿景基金已经成为许多初创公司的退出渠道:公司直接向其出售股份完成退出,而不是遵循更加传统、艰苦的IPO;后者则意味着初创公司找到接盘侠,完成退出。而收购大量尚未盈利“独角兽”的愿景基金则尚没有明确的退出机制。

软银在退出变现方式方面也是花样频出。此前软银旗下愿景基金正计划以其在Uber和另外两家硅谷公司所持股份借入40亿美元。分析指出,通过抵押股票提前获得贷款使得软银可以绕开公司股票的锁定期,提前套现。

同时通过抵押股票获取贷款也给了软银评级方面的便利:即使银行能够在股价下跌时没收股票,其也无法追踪借款人的其他资产,这意味着这些贷款没有被计入软银的信用评级。

软银股票代码:SFTBY

 

 

 

 

苹果公司(Apple)终于进军金融服务领域了,这家科技公司到底还是变成了银行,让许多人经常猜测和担心的事情变成了真的。乍一看,毫无疑问,这种没有隐藏费用和每日现金返还的信用卡非常吸引人。然而,购买或拥有一部iPhone并不意味着你就有资格获得预先批准的无条件信用卡。要获得Apple Card,你必须像申请其他银行的信用卡一样通过信用卡审批流程,只不过Apple Card的审批过程可能会更简单、更快。苹果的其他公告表明其战略正在发生变化,未来将转向基于苹果设备的服务,以提振销售并创造新的收入渠道,让大家有更多更充分的理由购买苹果设备。很明显,Apple Card的现金返还功能是一种保持用户忠诚度的好办法,消除了他们购买苹果产品时可能遇到的任何障碍。AAPL

目前Apple Card的交易看上去都简单直观,保证隐私、安全和客户支持也是很吸引人的功能。然而,信用卡专家对苹果提供的现金返还优惠并不完全满意。在美国,与亚马逊(Amazon)和优步(Uber)等其它竞争对手的信用卡相比,Apple Card的表现也只能说达到了普通水准。在美国,亚马逊和优步提供的现金返还和其他好处要多得多,而且不收取额外费用。Apple Card最高的3%的现金返还只在购买苹果产品和服务时可用,同时只有通过Apple Pay购物时才可以享受2%的现金返还。另外,虽然苹果公司的钛合金实体信用卡是迄今为止推出的最优质、最具标志性的信用卡,但它只提供1%的现金返还。这可能是一种促使消费者更多使用iPhone而不是信用卡进行支付的策略。即使没有滞纳金和隐藏费用,Apple Card其实也没有那么令人兴奋,因为它在很多方面向用户收取高额费用。

 

Apple Card在加拿大
目前,Apple Card仅限于在美国境内使用,但如果没有复杂的监管挑战需要应对,它应该不久之后就会将业务拓展至加拿大。如果苹果在加拿大发行信用卡,那么它在与加拿大同行的竞争中排名如何呢?

1. 无年费返现:美国的很多信用卡都提供2%返现,而在加拿大,只有很少的信用卡在购买商品上有超过1%的返现,同时还要收取年费。Tangerine的信用卡在三类消费中提供2%的折扣,Rogers World Elite MasterCard提供1.75%的折扣,而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的SimplyCash card则提供1.25%的折扣,而且无论你是通过移动钱包还是实体卡消费,都不收取任何“隐藏”费用。苹果素来以引发新的行为和设定新的期望而闻名,它进入加拿大信用卡市场可能会迫使信用卡公司对所有免费信用卡提供2%的现金返还,或至少对热门购物产品提供2%的现金返还。如果客户更喜欢每日现金返还,而不是其他类型的奖励,比如旅游积分(即时满足vs较长时间后的利益实现),那么客户很有可能会转投Apple Card的怀抱。

2. 不收取外币交易费用:高级信用卡大多不提供免费的外币交易优惠,但Stack卡不在此列。不过,苹果没有提供具体的汇率,因为它在选择汇率时可能把交易费用包含在内。但苹果声称其信用卡不会包含交易费用。

3. 支出跟踪:目前大多数加拿大银行的app都提供了一些可以对你的支出进行合理分类以便让你知道钱都花在什么地方的功能。Mint是所有第三方支出追踪app中最好的,几乎可以与所有银行兼容。苹果在为用户可视化信息方面做得很好,但这并不是其他玩家不能向客户提供的。对于苹果来说,“支出追踪”并不是一项突破性的竞争优势。

总的来说,Apple Card就是一种中规中矩的信用卡,为客户提供一些独特的服务体验。通过商家和发卡商的身份,苹果也为自己节省了大量的手续费。但它是否正在用信用卡在金融服务领域开辟未来呢?

 

金融领域,苹果有未来吗?

苹果声称,它不会将客户的交易相关信息用于商业、营销或广告目的,也不会共享这些信息,但苹果仍有可能获得客户的信用卡使用信息,以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苹果没有理由停止使用基本的现金返还信用卡。考虑到一些非金融机构如阿里巴巴和Paytm已经推出了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很难说苹果不会走上类似的道路,围绕其服务创建社区,并成为一家满足客户不同生活方式需求的微型银行。以下是苹果可能利用信用卡和合作伙伴的影响力开发的三种金融产品和服务:

1. 交易账户:Apple Card用户可以选择将现金提取到Apple Pay Cash或者Apple Card中。不再支持用信用卡的P2P支付功能是苹果的蓄意为之,目的是鼓励客户向Apple Pay Cash中存钱以支付苹果的服务和信用卡账单。使用Apple Pay Cash进行支付也意味着苹果在处理支付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成本,现金只是在其系统中流通。目前,Apple Pay Cash的使用仅限于P2P转账。使用MasterCard进行安全保护可以将移动钱包转变成具有借记卡功能的预付卡。当顾客用光了信用卡额度后,他们还可以享有Apple Pay的便利。此外,苹果还可以利用与高盛(Goldman Sachs)的合作关系,启动类似于印度支付银行(Payment Bank)的业务,鼓励用户将钱存入Apple Pay Cash,用于日常交易,并从中赚取利息。Apple Pay Cash和Apple Card的结合,将使Apple成为一家专属于客户的微银行。

2. 消费者金融:苹果公司已经停止在加拿大提供消费者金融服务,但仍通过巴克莱(Barclay)的信用卡在美国提供此类服务,现在它有了自己的信用卡以及用户资信信息。考虑到苹果的设备越来越贵,而且有了大量的新服务,它现在可以为客户提供有利可图的融资选择。有报道称,苹果正通过高盛制定更廉价的融资计划。如果苹果决定不将其服务局限于其设备的销售,它可以将融资服务以小额贷款的形式扩展到客户的其他短期需求,如宜家(IKEA)购物、旅游等。苹果的信用记录为客户从苹果申请小额贷款来满足他们的短期需求铺平了道路。

3. 微保险:保险行业发现,年轻人们对传统保险产品的兴趣连年下降,因为他们感知风险和损失的方式与上一代人不同。Apple Care是一种保险服务,但仅限于其设备。苹果与保险技术创业公司合作,为客户最关心的风险提供按需微保险,从而将覆盖范围扩展到了产品以外。考虑到苹果对健康领域的兴趣,以及它获取的大量相关信息,它可以提供与信用卡捆绑的个性化健康保险。其他类型的小额保险,如信用卡附带的旅游保险,往往被忽视或者低估,苹果也可以考虑吞下这块小蛋糕。

移动支付功能一直是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等几家颠覆性企业的支柱,而苹果也在开发自己的信用卡业务。苹果不需要成为一家成熟的银行,客户也不太可能会去苹果公司那里申请房屋贷款。从智能手机到音乐存储再到信用卡,苹果一直擅长于打造新的用户体验。苹果可以重新设想如何满足客户的短期财务需求。小额金融的概念是为了将包容性金融变为现实,并帮助那些无法通过银行获得金融稳定的人,但苹果可以用它来为数字世界公民的日常金融需求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Apple Card和Apple Pay Cash可以作为提供微银行服务的绝佳渠道。

 

 

美国5月Markit制造业PMI 终值创2009年9月份以来新低,产出分项指数终值创2016年6月份以来新低,新订单分项指数终值自2009年8月份以来首次陷入萎缩区间。

具体来看,数据显示,美国5月Markit制造业PMI终值录得50.5,不及前值和预期的50.6。

IHS Markit经济学家Chris Williamson评论称,5月美国制造业经历了10年来最艰难的一个月,整体PMI降至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以来的最低水平。新订单以2009年以来从未见过的速度下降,导致越来越多的公司削减生产和裁员。

美国制造业数据发布后,美股三大股指跳水,纳斯达克指数跌0.6%,标普和道指纷纷走低。

 

上周晚些时候,法拉利公司 CEO 塞尔吉奥·马尔乔内(Sergio Marchionne)在底特律车展上确认了一个新消息:法拉利将推出一款电动超级跑车。此外还进一步带来了之前已经确认过的法拉利 SUV 的消息。美股代号 RACE

2014 年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拆分出来的法拉利近几年倒是没把注意力太多放在电动汽车这方面,但这次马尔乔内倒是说出了“如果要制造一辆电动超级跑车,法拉利将会是第一个”这样的大话。事实上在此之前宝马和保时捷都宣布将推出自己的电动超级跑车,而特斯拉的 Roadster 更是已经成为电动跑车的代表——当年这台车成为硅谷最抢手也最时髦的装备。

马尔乔内的这次表态被认为是法拉利挑战特斯拉 TSLA model X 的开始。一方面,跑车是法拉利品牌血液当中最重要的元素,自然不会甘心名头被其它公司抢了先(尤其还是一个后来的搅局者);而另一方面,如果说过中低端电动车会更多受限于价格和实用性,使用频率不高,设计充满无限可能性并且提速能力等各种性能上的表现让电动车或许在专业领域更有看头。马尔乔内表示“只有高端电动汽车才能盈利”,这是从公司利益出发一个负责的考量。

关于法拉利电动跑车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不过这次法拉利的 SUV 倒是有了新的消息——这款法拉利旗下第一台运动型多功能车会在 2019 年底或者 2020 年推出。

 

 

服装零售商Gap周四公布季度收益和销售额均低于华尔街预期,该公司周四收于2016年6月以来的新低20.60美元,股价在盘后交易中再度暴跌逾10%。

  财报显示,Gap一季度调整后EPS为0.24美元,分析师预期0.32美元。一季度总体同店销售下滑4.0%,分析师预期下滑1.2%。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阿特-派克(Art Peck)表示,上一季度的业绩“极具挑战性”,他对业绩“一点也不满意”。“我们致力于提高今年的执行力和业绩,”他表示。

  Gap同名品牌的同店销售额下降了10%,而一年前的降幅为4%。老海军的同店销售额下降了1%,而一年前的增幅为3%。香蕉共和国的同店销售额下降了3%,而2018年同期的增长率为3%。

  这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零售商下调了年度利润预期,目前预计今年经调整后的每股收益将在2.05美元至2.15美元之间,而此前的预期为2.40美元至2.55美元。该公司还预测,2019财年全公司同店销售额将下降个位数。

  Gap发布这份报告之际,本周从加拿大鹅(Canada Goose)、Abercrombie &Fitch到J.Jill等一系列服装零售商公布了惨淡的收益,拖累了标准普尔500零售ETF (XRT)。该指数本月迄今已下跌逾11%。Gap的股价今年迄今已下跌约20%。

  2月28日,Gap宣布计划将旗下的老海军品牌剥离出来,成立自己的上市公司,而Gap旗下的其他品牌(包括同名品牌)则将由一家尚未命名的新控股公司持有。该协议预计要到2020年才能完成。

 

 

上市后首次公布的财报显示,网约车巨头Uber今年一季度业绩大致符合市场预期,并没有比市场预计的亏损更多,财报公布后,股价一度反弹。

美东时间30日周四盘后,Uber公布:

一季度净亏损10.1亿美元,符合Refinitv的预期。
一季度总订单额146.5亿美元,同比增长34%,之前Uber初步预估为144.4亿到146.6亿美元。
一季度调整后净营收27.6亿美元,同比增长14%,分析师预期27.5亿美元。
一季度调整后息税前利润EBITDA亏损8.69亿美元,分析师预期亏损9.004亿美元。
稀释后每股收益(EPS)净亏损2.26美元,略高于分析师预期的净亏2.25美元。

本月上市前,Uber在递交美国证监会的审计报告中预计,今年一季度净亏损至少10亿美元。此次公布的财报符合当时预估。Uber当时估计,一季度营业收入在30.4亿到31亿美元,财报显示,一季度Uber未调整营收为30.99亿美元,处于此前预期的高端。

财报发布前,本周四Uber收跌0.45%,收报39.76美元,已较发行价45美元跌去将近12%。盘后公布财报后,Uber股价盘后止跌回涨,一度涨约2%,后转跌,到最近一次更新,盘后股价转涨,涨幅逼近4%。

本月10日Uber在纽交所上市,一举创下美股市场今年以来规模最大IPO、继2014年阿里巴巴以来美股最大规模IPO和自2007年Facebook以来市值规模最大IPO等多项纪录。但上市第一天就破发,收盘较发行价下跌7.6%,上市前两天股价累跌将近20%。

压力之下,Uber CEO Dara Khosrowshahi在上市第二日发出员工信,称Uber上市后股价表现不如预期,但Facebook和亚马逊刚上市后也曾面临困难,目前Uber拥有所需的所有资金,可以提高利润。他预计,市场情绪最终将改善,股价也将上涨。

Wedbush Securities的分析师Ygal Arounian后称,Uber股价下跌反映出投资者对网约车市场规模、Uber在食品和包裹配送方面的执行能力及其进军无人驾驶汽车市场的努力持怀疑态度。

Wedbush Securities的另一分析师Daniel Ives认为,“从股价的角度出发,如果Uber跌破35美元,那就意味着更多的问题将开始出现”。

但新近数据显示,Uber的股价还没有跌破35美元,空头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出手了。

IHS Markit证券融资主管Samuel Pierson称,过去两周内,Uber的融券规模从1600万股飙升至3600万股,规模约合15亿美元,超过了Lyft的13亿美元。

Pierson称,融券费率低下,也推动了Uber的卖空热潮。但由于70%的Uber证券已经出借,如果空头热情依旧,相关费率有可能会被推高。“一旦融券率达到80-90%,融券成本往往会成为做空者的一个重要考虑。”

招股书显示,近几个季度,Uber的营收增速开始加快下滑,在这种形势下,分析师更是质疑Uber的亏损问题。Uber可能需要提供迹象,展示其总订单额及其到平台的收入转换率持续增长,以此恢复外界对其的信心。

股票代码:UBER

 

 

美东时间5月29日周三,加拿大鹅 GOOS 公布,今年第一季度、即2019财年第四财季每股收益(ESP)0.08加元,高于市场预期的0.04加元,但当季营业收入1.562亿加元,同比增长25%,创八个季度最低增速,也低于市场预期营收1.589亿加元。

加拿大鹅预计,未来三年,平均年销售额增长至少20%,远低于2019财年40.5%的增速。其还预计,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调整后营业利润和每股净利润将出现“幅度大得多的亏损”。

周三开盘,加拿大鹅跳空低开逾15%,盘中跌破33.60美元,日内跌幅最大跌幅超过31%,最终收报33.89美元,收创14个月新低,收跌30.86%,创2017年3月上市以来最大跌幅,并抹平10%以上的今年以来跌幅。

A&F(ANF)周三开盘跌逾21%,盘中一度跌破18.30美元,日内跌幅扩大到27%,刷新了2017年7月10日以来最大日跌幅记录,最终收报18.39美元,收创去年11月28日以来新低,收跌26.74%,抹平今年以来将近25%的涨幅。

除了加拿大鹅和A&F,其他零售股也集体下挫。到周三收盘,拥有奢侈品牌Michael Kors的公司Capri Holdings跌约10%。另一服装股American Eagle跌超6%。标普500零售ETF(XRT)跌近3%,自去年11月20日以来首次五日连跌。

金融数据分析公司美股投资网显示,财报公布前加拿大鹅累计有将近830万股股票被借出做空,占流通股的比例为14.13%,总价值约4.06亿美元。

由于周三股价的暴跌,加拿大鹅空头当天盯市浮盈超过1亿美元。这不仅让空头一举扭转此前的持仓亏损,还实现了年内达到8470万美元的获利,年内收益水平达到23%。

TradesMax研究负责人Ihor Dusaniwsky在最新报告中表示,目前能够用于做空的加拿大鹅股票数量依然充足,所以还不需要担心会出现技术性逼空,随着空头仓位实现账面浮盈,以及股价过去一个月呈现下行趋势,预计空头仓位还会进一步增加。

 

 

 

卖空者对Uber的赌注增加到了15亿美元。Uber的借款在过去两周飙升超过160%,从1,360万股增加至3600万股。
优步的空头股票价值首次超过了Lyft的空头股票价值。

5月10日,Uber挂牌上市,美国今年规模最大的IPO正式落地。然而Uber股价当天即破发,收盘较发行价45美元下跌了7.6%。

5月29日周二,Uber股价收跌1.35%,报40.95美元。

“上周,我们发现Uber的融券有明显上升。”IHS Markit证券融资主管Samuel Pierson称,过去两周内,Uber的融券规模从1600万股飙升至3600万股,规模约合15亿美元,超过了Lyft的13亿美元。

融券,即证券公司出借证券给客户出售,客户到期返还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并支付利息。投资者向证券公司融券卖出,通常称为“卖空”。如果证券公司已经没有证券可以出借,投资者也就无法继续做空某一股票。

Samuel Pierson提到,融券费率低下,也推动了Uber的卖空热潮。但由于70%的Uber证券已经出借,如果空头热情依旧,相关费率有可能会被推高。“一旦融券率达到80-90%,融券成本往往会成为做空者的一个重要考虑。”

 

 

5月28日,蔚来发布了2019年第一季财报,本季度蔚来汽车 NIO 总营收为16.312亿元人民币,环比减少了52.5%,营收数据为上市新低。受汽车销售缩减和后续汽车研发成本攀升影响,本季度营业净亏损(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为25.0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68.2%。总营收和营业亏损均高于此前分析师预期。

受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2018年第四季度ES8的加速交付和2019年春节假期的季节性因素影响,蔚来第一季度汽车销售额为15.352亿元人民币,同上季度相比减少了54.6%。相反,受“惊喜商城”产品销售及服务收入的拉动,第一季度蔚来在汽车销售之外的收入为9,59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4%。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表示:“蔚来的第二款量产车5座高性能电动SUV ES6将在6月如期量产,第一批交付预期将在同月开始。截至目前,我们收到了超过12,000个ES6预订单。”

蔚来首席财务官谢东萤表示:“ES8在第一季度的交付量仍超出公司预期,我们认为第二季度会面临一个更具挑战的销售环境,预计整体市场需求和交付量会持续减少。在此背景下,蔚来正专注于ES6在全国范围的交付,同时将致力于提高整体网络的利用率和运营效率。”

虽然在汽车销售之外的收入高涨,蔚来在汽车主营业务上不容乐观,且这种状态或许仍将持续。第一季度蔚来ES8交付数量为3,989辆,环比下降50.0%。受到销量腰斩波及,蔚来第一季度毛利率为负13.4%,上季度为0.4%。据蔚来展望,第二季度交付2,800-3,200台(含ES6),环比减少19.8%-29.8%。

此外,为了覆盖第二代平台NP2的研发,以及ES6在江淮的制造费用、设计和服务费,蔚来本季的研发成本依旧走高,为10.4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52.7%。为此,蔚来缩减了整体的销售管理费用,这在这一块上的支出为12.341亿元人民币,环比减少了32.4%,方式为减少市场营销活动和外包专业服务支出。

财报数据公布后,蔚来还宣布了两则消息:亦庄国投将对“蔚来中国”出资100亿元,引进第三方共同建设进制造基地;6000台ES6正式下线,6月下旬正式交付。受财务数据和新增投资影响,截至发稿,蔚来盘前每股报价4.08美元,涨幅达5.70%。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