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塔物流科技(RITR)股价最近正升创记录。十月下旬以来,该股走势强劲。创出上市以来最大涨幅,6个交易日(15日至22日)累计涨幅达73%,最高点触及8.38港元,较发行价(4美元)飙涨109.5%。
截至10月23日收盘,该公司收报7.43美元,总市值约为4.62亿美元,相较于发行价仍有85.8%的涨幅。
随着域塔物流科技股价不断创新高,投资者亦有两大关注,其一该公司基本面是否扎实,其二则是随着资金涌入,或存在高位资金获利离场风险。
业绩“过山车”
招股书显示,域塔物流科技通过端到端物流解决方案业务模式连接资本合作伙伴、物流运营商以及我们对物流技术的创新集成和应用,提供全面的物流解决方案。公司的业务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资产管理和专业咨询服务,以及建筑管理和工程设计服务。
作为香港最早进入房地产+物流技术或PLT解决方案行业的公司之一,域塔物流科技自2015年以来一直在物流解决方案市场运营,通过Reitar Group提供PLT解决方案,并通过Kamui Group提供施工管理和工程设计服务。2022年下半年,公司收购了卡美集团和雷塔尔集团。在物流行业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我们积累了深入的专业知识,并与该行业的上下游参与者建立了牢固的联系,包括投资基金、土地所有者、本地和国际第三方物流公司、供应商和设备制造商。通过多年的服务获得的与客户运营相关的技术诀窍是公司的关键竞争优势。
尽管深耕多年,但公司业绩总体呈现“过山车”趋势。2022财年至2024财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域塔物流科技的收入分别为1.44亿元(单位港元,下同)、8448.53万元及2.52亿元,这期间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916.47万元、6361.07万元及1962.8万元。值得关注的是,2023财年年,公司出现营收近乎腰斩,但净利润同比大增232%;而2024年财年,公司营收同比大增200%,而净利润又大幅跌落,几乎与2021财年利润持平。
2023财年营收下滑,公司表示。主要是由于中小型项目的建筑管理及工程设计服务收入减少所致。2022年公司为152个项目的24名客户提供了服务;2023财年,公司174个项目的19个客户提供了施工管理和工程设计服务。
业绩起伏较大,亦拖累其他财务指标表现。比如。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293.02万元、4971.43万元空-1873.64万元。其经营性现金流波动与净利润波动趋势相同。2023财年至2024财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4661.32万元及639.09万元,缩水明显。
分业务来看,期内公司建筑管理和工程设计服务的营收分别为1.42亿元、7750万元及2.31亿元,占总营收比例的98.1%、91.7%及91.7%;资产管理和专业咨询服务占总营收比例仍为个位数。可见域塔物流科技仍以建筑管理和工程设计服务为营收支柱,业务结构较为单一。此外,期内该业务的毛利率呈现下滑态势,分别为25.6%、26.8%及23.5%,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下滑,对公司成长而言,实在令人担忧。
另外,域塔物流科技在香港提供建筑管理和工程设计服务的业务规模和表现有几个关键指标,包括客户数量、项目数量和合同金额。报告期内,公司项目数量分别为152个、174个及48个;客户数量分别为24名、19名及19名;合同金额分别为1.52亿元、7.26亿元空9.06亿元。简言之,项目数量大大精简,客户数量也有所减少,资源向大型合作项目聚焦。
物流解决方案的需求增加大客户依赖症仍是隐忧
收入增加、电子商务发展和饮食模式转变的催化下,对肉类、海鲜、水果、蔬菜、乳制品等的需求不断上升,这些产品对温度敏感,需要在受控温度下储存和运输。此外,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也越来越多,消费者从超市等有组织的零售渠道购买新鲜和冷冻食品的习惯与传统的湿货市场相比不断转变。这些趋势推动了香港对冷藏设施的需求,并支持了对正在进行的基础设施改善的进一步投资。
高力预计,从2021年到2023年,香港计划提供高达约500万平方英尺(46.45万平方米)的新仓库供应总楼面面积,以促进本地冷藏业的发展。此外,在2021-22年度香港财政预算案中,香港政府明确提到,机场管理局将积极探索措施,利用其管理温控航空货物的能力,促进在城市的转运。MARC集团预计,到2026年,亚太地区的冷藏部门将从2020年的1110亿美元增长到2550亿美元。
在冷藏市场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尤其是物流基础设施、技术和服务已经落后于市场需求,这对物流解决方案的需求大大超过了供应,缺口还在继续扩大。有理由相信,鉴于公司在提供PLT解决方案方面的领先市场地位、一站式服务商业模式、先发优势、深入的技术诀窍和良好的客户基础,域塔物流科技有望抓住物流解决方案行业的巨大增长潜力。
不过,就目前而言,公司仍依赖少数客户。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合计约占其总收入的89.9%、88.3%和94.6%。尤其随着公司资源向大型项目倾斜,对单一客户的依赖估计会更深,这对其经营稳定性或产生不利影响。
域塔物流科技亦在风险提示中表示,由于公司所批出的大部分合约是以逐个项目为基础的,因此在现有项目完成后,有可能得不到其主要客户授予的新合约。如果无法与主要客户签订新的合同,也无法从其他客户那里获得与替代项目规模和数量相当的合适项目,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综上,尽管长远来看,随着香港及亚太地区冷链市场的发展,对物流解决方案的需求增加,给予域塔物流科技成长空间,但就目前来看,公司发展“缺陷”明显。比如业绩不稳、聚焦大型项目导致客户依赖更为严重,及一旦需要更多前期资金投入项目,公司的流动性或许就立马会“露怯”。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意大利能源集团埃尼石油(E)周五表示,在第三季度盈利超出预期后,该公司将把股票回购计划增加25%,达到20亿欧元(22亿美元)。
数据显示,该公司Q3调整后净利润为12.7亿欧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0.8亿欧元,但低于去年同期的18.2亿欧元。
埃尼石油曾在7月份表示,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好转,它可能会将16亿欧元的回购计划提高至21亿欧元。
尽管油价预期下行,但埃尼表示,随着处置计划和成本控制的进展帮助其控制债务,该公司将提高对投资者的回报。
分析师曾警告称,在连续两年多获得丰厚利润之后,油价下跌可能迫使大型能源公司举债以维持股东分红,或者迫使它们削减回购。
埃尼周四宣布,美国基金KKR将以29亿欧元收购其生物燃料业务Enilive 25%的股份,该公司继续努力分拆成长型业务,为其能源转型提供资金。
花旗分析师表示,埃尼第三季度业绩好于预期主要得益于天然气交易业绩良好、集团下游业务业绩改善以及上游业务税率降低。
该公司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部门的调整后营业利润为2.5亿欧元。
化工业务再次出现亏损,埃尼承诺在未来五年内投资20亿欧元,对该业务进行全面改革和脱碳。
埃尼预计,今年布伦特原油均价将降至83美元/桶,低于此前估计的86美元/桶,因此该公司下调了全年经营现金流和经营利润预期。
第三季度来自经营活动的基础现金流为29亿欧元,符合市场预期。
该集团的杠杆率(衡量总债务与股本之比)与第二季度相比保持稳定,为22%。埃尼目前预计该比率将下降至15%-20%区间的低端。
埃尼表示,为期四年的资产处置计划进展快于预期,计划中的 80亿欧元净收益几乎全部具有良好的可预见性。
埃尼还表示可能出售其最近发现的一个油田的股份,但没有详细说明。
截至发稿,埃尼石油盘前涨0.39%。该股今年以来累计下跌近5%。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华福证券发表研报称,2024年第三季度,安费诺(APH)实现销售额40.4亿美元,超出上季度指引37-38亿美元区间上限。在业绩后电话会中公司表示,与AI相关的任何产品其表现都非常强劲,销售给AI的产品占整体同比增长50%以上,环比增长亦基本相同。此外,由于单台GB200NVL72服务器224GDAC铜缆需求量约为4755米左右,在GB200打开近70亿美元高速通信铜缆的背景下,相关产品有望在数据中心网络互连应用中加速渗透,面对广阔市场空间,国内相关供应商将深度受益。
销售增长中AI贡献显著,驱动安费诺24Q3超预期
2024年第三季度,安费诺实现销售额40.4亿美元,超出上季度指引37-38亿美元区间上限,同比增长26%,有机增长15%。当季调整后摊薄EPS达到0.5美元,超出上季度指引0.43-0.45美元区间上限,同比增长28%。公司在业绩后电话会中表示,与AI相关的任何产品其表现都非常强劲,销售给AI的产品占整体同比增长50%以上,环比增长亦基本相同。具体到订单环节来看,受益于IT数据通信市场的强劲增长,24Q3订单额达到40亿美元,同比增长39%,环比增长9%。展望未来,公司指引第四季度销售额将达到39.5-40.5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19%-22%,调整后EPS将达到0.48-0.5美元,同比增长17%-22%。2024年全年公司销售额将达到148.5-149.5亿美元,同比增长18%-19%,调整后EPS将达到1.82-1.84美元,同比增长21%-22%。
GB200高速铜缆市场空间有望达到70亿美元,国内供应商深度受益
此前我们在报告《ScaleOut&ScaleUp兼论,以太网及超节点下数据中心硬件的投资机遇》中,测算得单台GB200NVL72服务器224GDAC铜缆需求量约为4755米左右,参考FS飞速提供的Arista800G无源直连铜缆价格1195元人民币,约合美元168美元。800GOSFP无源铜缆组件可由8对224G差分铜缆组成,由此我们测算224Gb差分铜缆在包含了连接器、其他组件及800G成缆毛利的情况下,单位价值量将达到21美元/米。对应GB200NVL72单台224G差分铜缆价值量约10万美元。Trendforce报道英伟达预估GB200AI服务器出货量将达到6-7万台,因此我们测算,GB200高速通信线市场空间可达到60-70亿美元。
截止目前,沃尔核材已经接到单通道224G高速通信线产品需求,陆续在交付中,1.6T高速通信线产品也有配合客户进行打样。面对广阔市场空间,公司充分准备产能,目前已有绕包机近300台,芯线机20多台,后续仍有上百台绕包机及数十台芯线机下单。此外,神宇股份在高速数据线产品方面也有一定进展,多个产品系列已成功应用于大数据存储、云端数据存储、AI服务器数据传输领域,公司已与多家客户进行合作,部分客户已经进入量产供货状态。我们认为,在GB200打开近70亿美元高速通信铜缆的背景下,该产品有望在数据中心网络互连应用中加速渗透,国内相关供应商将深度受益。
建议关注
沃尔核材(002130.SZ)、神宇股份(300592.SZ)、鼎通科技(688668.SH)、华丰科技(688629.SH)。
风险提示
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全球贸易摩擦风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总部位于中国台湾的芯片制造巨头台积电(TSM)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第一家芯片工厂已实现早期可用芯片生产产量,即该工厂早期生产制造的芯片产品良率取得重大进展,甚至其芯片良率超过了台湾的类似规模与类似芯片制程工厂,这对于最初因延期和工人冲突而受阻的美国芯片制造扩张项目来说是一个重大突破。
据一位与会者称,台积电美国分公司的总裁里克·卡西迪周三在一次网络研讨会上告诉所有听众,在台积电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芯片工厂所生产的芯片中,可用芯片的比例比台湾的同类型工厂高出约4个百分点。可用芯片比例,在业内也被称作芯片良率,是芯片制造行业的一项最关键指标,因为它决定了一家芯片公司是否能够承担芯片制造工厂所带来的巨大成本。
芯片良率是衡量制造过程中生产出可用芯片的比率,这一指标是评估芯片制造效率的关键因素。良率直接影响到芯片工厂的经济效益,因为它决定了从每片晶圆中能够生产出多少符合正式商用标准的芯片。
具体来说,台积电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的早期芯片制造活动中,良率甚至比中国台湾的类似工厂高出4个百分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因为良率的提高意味着更多芯片可以达到商用标准,且能够帮助芯片工厂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全面提升盈利能力。
这一突破性的成就可谓是美国政府为重振美国本土的芯片制造业,以及推动“芯片制造回流美国”所做努力取得进展的历史性标志。台积电是英伟达、AMD、博通以及苹果公司等美国科技巨头的最核心芯片代工合作伙伴,可谓掌握着整个美国科技行业的几乎所有芯片产量。
在美国政府于2022年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案》(简称“芯片法案”)支持之下,台积电在美国的芯片工厂建设有望获得高达66亿美元的政府补贴以及50亿美元的特殊贷款辅助,外加25%的税收抵免,这些资金将全面用于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三座大型芯片制造工厂,目前第一座工厂已经开始早期芯片制造。
不过台积电的这些补贴和政府支持措施,与《芯片法案》对于包括三星、英特尔以及美光在内的其他芯片公司能够获取的政府补贴与支持一样,尚未最终落地。这些补贴和支持措施仍需经过美国政府进一步的审查和批准,尚未正式到位。
据媒体报道,台积电官方发言人拒绝直接评论卡西迪所发表的最新言论,并且提到了台积电首席执行官魏哲家上周在与投资者们通话时的言论。
“我们在美国的第一座芯片制造工厂于4月开始进行工程晶圆生产,采用4nm芯片制程工艺来制造芯片产品,结果非常令人满意,早期的产量非常不错。”台积电掌舵人魏哲家当时在投资者会议上表示。“对于台积电和我们的客户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经营里程碑,展示了台积电无比强大的制造能力和执行力。”
相比于台积电美国工厂所取得的早期积极进展,另外两家同样处于拜登政府芯片科技战略核心的全球顶级芯片制造商——英特尔以及三星,近几个月以来在美国的芯片工厂建设进程一直处于苦苦挣扎的负面状态。英特尔堪称《芯片法案》的最大受益者,所获得的补贴与政府贷款均位列获得《法案》支持的全球芯片公司之首——英特尔将获得高达85亿美元的政府补贴以及多达110亿美元的特殊贷款支持,然而现在正面临严重的财务压力,以至于英特尔推迟了全球芯片工厂建设进程,并考虑出售一部分资产。
与此同时,有着“芯片代工之王”称号的台积电一直顺风顺水。这家全球最大规模的芯片制造商上周公布的第三季度业绩全线超预期,其股价本月创下历史新高,并且提高了2024年营收增速目标。
台积电的最新业绩,可谓大幅强化了AI热潮仍然如火如荼的这一投资观点,AI芯片需求仍无比火爆。谈到市场对于AI芯片的需求时,台积电掌舵者魏哲家在业绩会议上表示,AI芯片需求前景非常乐观,并强调台积电客户们对于CoWoS先进封装的需求远超公司供给。
台积电管理层预计该公司全年营收将增长近30%,超过20%-25%的分析师普遍预期以及该公司上季度给出的预期,管理层还预计今年台积电的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服务器芯片(包含英伟达AI GPU、博通AI ASIC等广泛的AI芯片)的相关营收将增加两倍以上。
芯片制造回流美国,或许不再是空洞的口号
随着全球三大芯片制造商——台积电、英特尔以及三星,在《芯片法案》支持下同意在美国新建大型芯片厂,“芯片制造回流美国”的步伐可能越来越快。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的统计数据,美国在全球半导体制造能力中的份额已从1990年一度达到的37%下降到2020年的仅仅12%,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以及现总统拜登都将芯片制造回流美国作为任期内的重要任务。
美国政府在2022年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该法案力争帮助芯片公司在美国建造更多的芯片工厂,法案的最终目的则在于将美国再一次打造为芯片制造最强国,加速实现美国政府所期望的“芯片制造回流美国”。随着台积电美国工厂的芯片良率取得重大突破,且制程工艺为4nm级别这一当前台积电的最高端工艺之一,其先进程度仅次于3nm级别,“芯片制造回流美国”似乎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对于台积电美国工厂来说,最新的可用芯片比例提升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该芯片巨头历来将最先进以及最高效的芯片制造工厂设立在中国台湾。其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建设可谓极其艰难,因为台积电一开始甚至无法找到足够的技术人员来安装先进的芯片制造设备,工人们也在安全和人员管理问题上苦苦挣扎。台积电曾在去年年底与美国建筑工会达成协议。
这家芯片制造巨头最初计划在2024年初期推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第一家工厂全面投产,但此后由于劳工问题不断出现,将全面投产的目标推迟到2025年。后来,该公司将第二座美国芯片工厂的开工日期从最初预测的2026年推迟到2027年或2028年。这在当时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即台积电可能无法像在中国台湾那样高效率地在美国制造芯片。
卡西迪在这场会议上补充表示,台积电现在可能热衷于进一步扩大其在美国的芯片制造业务,部分取决于美国政府是否会提供更多的支持措施,他引用了华盛顿关于第二部《芯片法案》的早期对话,并表示凤凰城综合体至少有六座晶圆厂的空间。
据了解,魏哲家在上周的业绩会议中对美国的推动表示乐观。“我们现在预计,我们第一座芯片制造工厂的量产将在2025年初开始,我们有信心在亚利桑那州的芯片工厂提供与台湾芯片工厂相同水平的制造工艺和可靠性。”他表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Viking Therapeutics(VKTX)周四大涨,原因是华尔街对其肥胖候选药物VK2735的最新进展寄予厚望,并且该公司公布了优于预期的第三季度财务数据。截至周四收盘,该股上涨约21%,达到五个月高点。
根据财报显示,Viking第三季度季度改善了流动性状况,截至9月30日,其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为9.30亿美元,高于2023年底的3.62亿美元,每股亏损为22美分,好于市场预期的亏损24美分和上年同期的亏损23美分。
尽管如此,Viking即将发布的VK2735数据才是分析师关注的重点。
该公司表示,VK2735(一种类似于礼来(LLY)重磅减肥药Zepbound的GLP-1/GIP双重受体激动剂),目前正在等待FDA今年一次会议的反馈,仍有望进入后期开发阶段。
今年年初,Viking在一项名为VENTURE的注射用VK2735中期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的结果。该试验的13周数据已被选为11月初在美国肥胖协会年会上(也称为美国肥胖周)发表的报告。
Viking预计将在11月3日至6日的同一活动中分享健康成年人口服VK2735的额外一期数据。
首席执行官Brian Lian表示“下一步,我们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启动一项为期13周的肥胖二期研究。”他补充道,“随着试验的启动,我们将提供有关研究设计的细节”。
华尔街对VK2735挑战减肥药市场老牌企业诺和诺德(NVO)和礼来(LLY)的潜力持乐观态度。
9月,摩根大通发布报告,首次覆盖Viking,予以“买入”评级,称由于即将公布的数据,将该股列入积极催化剂观察名单。
与此同时,Oppenheimer分析师Jay Olson也给予了类似的评级“我们预计Viking将在今年晚些时候的第二阶段结束会议后专注于开展口服Ph2和subQ Ph3研究,我们期待研究设计的更多细节。”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数据分析工具的Palantir(PLTR)股价今年迄今大涨近150%,这得益于该公司在9月被纳入标普500指数、以及其在利用人工智能方面的成功。不过,华尔街分析师并不认为Palantir股价的强劲势头将持续下去。分析师们对该股的平均目标价意味着该股未来12个月有超过30%的下跌空间。分析师们的谨慎主要源自Palantir的高估值,该股的预期市盈率超过100倍,较其他人工智能公司有很大溢价。相比之下,“AI霸主”英伟达(NVDA)的预期市盈率约为37倍,同样受益于人工智能相关利好的软件公司甲骨文(ORCL)的预期市盈率仅为26倍。
以Brian Gesuale为首的Raymond James分析师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Palantir的股票“需要巩固过去几年的巨大涨幅”。分析师下调了对Palantir的评级,并补充称,股价上涨意味着Palantir在下个月公布业绩时“没有犯错的余地”。
华尔街分析师对Palantir的前景普遍悲观。在Bloomberg追踪的21位分析师中,只有4位建议买入该股,其余10位给出“持有”评级、7位给出“卖出”评级。
一些Palantir的投资者也认为,该股在大幅上涨后可能会出现波动。Equity Armor Investments LLC的投资组合经理Joe Tigay表示“Palantir涨得太快了,估值如此之高,可能会因为坏消息而下跌。”
Palantir在8月初公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业绩显示,营收同比增长27%至6.78亿美元,好于市场预期的6.528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0%至1.34亿美元,大幅超过市场预期的8280万美元;调整后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则高达2.62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39%。第二季度业绩显示出,在Palantir基于全新的生成式AI技术所打造出的“Palantir人工智能平台”大力推动之下,该公司持续扩大其商业与政府业务规模。
更令投资者兴奋的是,Palantir将其2024年的总营收指引区间上调至27.4亿美元至27.5亿美元之间,而分析师普遍预期为27亿美元附近;该公司还将今年调整后营业利润指引区间大幅度上调至9.66亿美元至9.74亿美元,而分析师普遍预期在8.83亿美元附近。
Palantir将于11月公布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分析师目前预计,该公司Q3营收将同比增长26%至7.02亿美元。此外,投资者也将关注该公司新客户的最新情况。Joe Tigay表示“我更关心的是该公司的客户总数。”他补充称,在短期内,对Palantir来说,增加客户比盈利更重要。
Palantir在2023年重磅推出Palantir人工智能平台(AIP)受到广泛关注,并已被全球超100个组织大规模使用,包括医疗保健和汽车行业。今年,Palantir的人工智能工具吸引力包括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通用磨坊和Aramark Services在内的新客户。该公司还继续赢得美国及其盟友政府机构的大合同,而政府收入占该公司总营收的大部分。
Wealth Consulting Group首席投资官Jim Worden表示,虽然Palantir的股价在业绩公布后可能会出现波动,但这并不一定是坏事,而且可能意味着该股有更多的上行空间。Jim Worden认为,Palantir与政府机构的业务往来提供了一个“锚”。他表示,Palantir拥有“先发优势,政府合同是具有粘性的,转换成本很高”。
ClearBridge Investments LLC董事兼高级研究分析师Hilary Frisch指出,Palantir需要在吸引更多客户方面取得切实进展。分析师补充称,Palantir近期的上涨可能是由散户投资者、而不是机构投资者推动的,而该股最近被纳入标普500指数可能引发了一些波动,这意味着该公司将被纳入主要投资者持有的指数跟踪基金。分析师表示,在被纳入主要指数后,公司往往需要花一些时间增长至与其估值匹配的水平。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联合利华(UL)凭借产品创新和放缓涨价速度赢回了更多购物者,推动第三季度基础销售额略好于预期,并实现了3年半以来的最大销量增幅。
数据显示,联合利华第三季度基础销售额增长4.5%,增幅超过市场预期的4.2%。
当季基础价格增长0.9%,基础销量增长3.5%,这是自2021年第一季度销量增长4.7%以来的最大增幅。分析师此前预计第三季度价格将上涨1%,销量将增长3.2%。
这家消费品巨头周四表示,维持全年基础销售额增长3-5%和基础营业利润率至少18%的预期不变。
首席执行官Hein Schumacher在声明中表示“我们已经连续第四个季度实现了销量正增长,各个业务部门的销量均同比增长。”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特斯拉(TSLA)在2024Q3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Roadster是公司极为重视的一款车型。若能将Roadster成功推出,公司将能为可持续能源革命增添助力,力求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公司希望通过这款车型,推动未来能源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Roadster车型的研发上,公司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事实上,设计工作已接近尾声,这款产品将会非常引人注目。
特斯拉透露,正快速跟进AI相关工作,并计划在明年于加州推出新的项目。公司的目标是实现真正的无监督FSD,这要求AI具备极高的能力。在语言数据方面,公司的数据量极为庞大,短时间内即可达到GB级甚至更高。尽管单元模型训练与现实世界AI训练的资源需求差异尚不明确,但公司始终致力于降低车辆上的算力需求。公司期望车辆本身具备强大的能力,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较低的计算负担。
Q&A
Q今年是否有计划推出更平价车型?
A我们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非常明确地表示,将推出新的车型。但我们现在需要更加注重节奏,因为未来的车辆发展方向是完全自动驾驶。未来的自动驾驶车辆将像历史上从骑马或马车过渡到汽车一样,带来颠覆性的改变。想象一下,当年马车如何被汽车取代,未来的自动驾驶将带来类似的变革。我认为,未来所有的车辆都应该是自动驾驶的,并且以电力为驱动,这样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
许多汽车公司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趋势的重要性,他们尚未内化这一观念。我们已经对这一趋势进行了多年的分析,认为这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未来,所有的车辆都将基于电力,并且具备自动驾驶能力。不久之前,我们的特斯拉产量已经突破了700万辆。这些车辆都具备自动驾驶的能力。目前,我们每周生产约3.5万辆自动驾驶车辆,车辆产量和规模持续快速增长。至于2.5万美元车型何时推出,这并不是目前最为重要的问题。关键在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于像Cybertruck这样看起来不同寻常甚至怪异的设计,我们认为它是未来主义的象征。这款车在设计上具有革命性的特征,展示了我们在设计工作中的创造力和未来愿景。我们希望通过推出这样的车型,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几年前我们就探讨过汽车行业发展的边界。我们希望通过提供各种车型,带给用户最好的自动驾驶体验。技术进步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而我们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制造能力。无论如何,我们将按照既定路线前进。
至于2.5万美元车型的推出,单一关注它的时间点并没有太大意义。我们更应该关注整个出行体验,考虑如何通过车辆提供更好的出行方式。在车辆成本方面,我们反复强调会努力降低单车成本,但具体到一款车型的推出时间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降低每英里出行的成本。
我们有几款车型和多个项目在进行中,希望通过这些车型,让更多用户享受到优化的自动驾驶能力。只要有新的需求出现,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满足。满足用户需求,始终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Q在特斯拉服务中心等待时间过长如何解决?
A我们的目标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虽然工厂内部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用户。换句话说,工厂里的问题应当在工厂内部解决。而在车辆交付之后,如果出现问题,我们有信心提供最好的服务。然而,我还要强调一点没有服务就是最好的服务。如果工厂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确保车辆在交付后没有任何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服务中心的重要性就会大大降低。这也意味着,万一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用户在服务中心的等待时间会非常短。是的,我们的愿景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力求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问题的发生。今年Q3和Q4,我们已经在70个地点新开了服务中心,在北美地区,单个服务中心的规模也得到了显著扩展。总体而言,我们的服务网络规模相比去年翻了一番。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多专业化的服务人员,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服务中心应该与我们的工厂有些相似,配备专业人员对车辆进行检查和维修。同时,我们需要非常宽敞的维修空间和舒适的用户接待区域。我们希望服务中心的整体结构是高度优化的,每次服务需求都能以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接待和处理。我们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最佳的服务。
但是,回到之前提到的观点,没有服务就是最好的服务。我们最关心的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将问题留到用车阶段。此外,我们希望通过更多前期的举措,来降低后续的维修成本。降低维修成本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承担了这些费用。
实际上,一辆汽车大致由一万个零部件构成,若假设每个零部件的成本为4美元,则整辆汽车的总成本将高达4万美元。假若我们期望将成本降低至3.5万美元,就必须在一万个零部件中,每个零部件的成本都削减0.5美元,即50美分。显然,在如此众多的细节上实现成本削减绝非易事,因为许多零部件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对CyberCab的设计深感兴奋,并期待在未来能够推出更多具有革命性的产品。显而易见,目前没有其他任何汽车制造商能够从事我们正在开展的工作。我们认为,我们的车辆是变革性的,购买一辆这样的车,就如同购买了一个行走的机器人,而这个“机器人”在行走的过程中是依赖轮子的。在特斯拉,我们会深入考虑如何更好地协调众多的零部件,如何在生产过程中有效整合资源,同时,我们也力求在交付过程中实现最快的速度。没有其他汽车制造商拥有我们这样全面且系统的思路,即对设计、制造、生产及交付逻辑的全方位考量。试想,若是从零开始,即从设计单个零部件起,到后续的制造环节,再到制造时应采用的工程技术,以及最终的车辆交付,我们都能妥善处理这一系列环节。正因为我们能驾驭所有这些流程,所以在成本、效率和时间方面,我们都能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在电池领域,4680电芯的发展速度极为迅猛。这种电芯不仅广泛应用于车辆制造,同时也被用于储能业务,比如用于Megapack和Powerwall等产品。事实上,在特斯拉,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确实极具挑战性且充满创新精神。我们始终在奋力前行,作为一家规模庞大的公司,我们拥有多个业务板块,每个板块都致力于实现更加卓越的发展。
Q当前Roadster有怎么样的进展?
ARoadster是我们极为重视的一款车型。若能将Roadster成功推出,我们将能为可持续能源革命增添助力,力求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我们希望通过这款车型,推动未来能源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意味着,尽管我们当前所进行的一些工作听起来或许有些疯狂,甚至略显荒谬,但我们坚信,在特斯拉,通过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我们能够为未来可持续的能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在Roadster车型的研发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们期望能够尽快完成其设计工作。事实上,设计工作已接近尾声,我认为这款产品将会非常引人注目。在适当的时机,我们将分享更多相关信息。
QRobotaxi何时能进行大规模部署?以及具体的部署方式?初步考虑是否会从特斯拉车队着手进行部署,并随后允许用户通过订阅的方式,将他们的车辆纳入Robotaxi车队中。此外,随着硬件从当前的HW3逐步升级至更为先进的AI5,硬件性能将愈发强大。这是否意味着,随着硬件的不断升级,Robotaxi的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呢?
A关于上述问题,我们目前尚无明确的答案。在硬件版本HW3及FSD 12.5中,我们已见证了车辆所展现出的强大的硬件能力。未来,我们期待进一步探索车辆部署的优化方案。关于Robotaxi车队的部署,上述两种模式均存在可能性。在此,我想重点阐述FSD及硬件的发展。我们期望在HW3、HW4乃至后续的AI5等硬件版本中,能够逐步提升其性能,以达到更高的安全级别。对于无人监督的FSD,我们同样期望其能实现卓越的安全性。对于那些通过升级获得新车辆的用户而言,系统升级显得尤为必要。总体而言,我们致力于不断提升车辆性能,并希望在Robotaxi车队广泛部署后,能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
Q: 目前,特斯拉已经累积了大量的数据,你们是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在模型训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你们是否有计划去构建规模更为庞大的下一代模型?
A我们正快速跟进AI相关工作,并计划在明年于加州推出新的项目。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真正的无监督FSD,这要求AI具备极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世界中的AI与机器学习和大语言模型存在显著差异。特斯拉利用内部和外部摄像头,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自动驾驶,这要求大量的数据和训练。
在语言数据方面,我们的数据量极为庞大,短时间内即可达到GB级甚至更高。尽管单元模型训练与现实世界AI训练的资源需求差异尚不明确,但我们始终致力于降低车辆上的算力需求。我们期望车辆本身具备强大的能力,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较低的计算负担。
我们认为通过更多的训练,车辆在处理不同任务时所需的资源将逐渐减少,正如人类驾驶汽车一样,新手需要全神贯注,而老司机则能更加轻松地应对。在推理方面,尽管推理计算的需求相对较大(比如10千瓦),但与我们的GPU集群相比,仍然是很小的。
目前,我们在算力方面没有任何制约因素,能够进行高效的训练,使模型更加强大。此外,我们还拥有出色的模拟方法,能够获取更多的数据和指标,这是我们的显著优势。
Q在监管方面我看到有很多州是要求有安全员在车上,就此你们有什么样的看法?
A每个州要求确实不同,有些州需要有安全员,有些州并不需要。不管怎么样,安全是重中之重,并且我们会确保完全合规。明年我们会进一步跟进监管的动态,看一下明年有怎么样新的监管要求。
Q关于特斯拉与X.ai之间的关系,目前众多投资者对于x AI的运作模式如何具体惠及特斯拉仍不明确,有人认为这两家公司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诸如在人才和技术资源上的争夺。公司如何回应?
AX.ai对特斯拉的AI技术发展具有帮助作用,特别是在扩大模型训练规模方面,特斯拉可以参考X.ai的实践方法。就在上周,两家公司已实现了AI资源的共享,部分设备同样可以共享。若需进行大规模训练,我们期望能在两家公司间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共享。事实上,自动驾驶AI技术是不可或缺的。X.ai在AI领域拥有强大的能力和丰富的资源,我们期望在资源配置上能达到最优状态。但这一议题需另行讨论。总体而言,X.ai对特斯拉的AI技术具有积极影响。
此前我们也曾提及,我们关注的是现实世界中的AI应用。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聚焦于这一特定领域的AI技术,即真实世界AI。通过视频我们可以大量提取数据,进行充分的训练。特斯拉在AI方面的效率极高,无论是训练还是推理,我们都表现出色。然而,我们无法在车辆上安装极强的GPU,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AI能力和模型,使其在推理过程所需的算力得以降低。也就是说在单车上部署高性能GPU并不现实。我们期望车辆处理的任务能尽可能简化。
X.ai是一家卓越的AI公司,我们期待看到X.ai与特斯拉AI团队的紧密合作。我们是一个大的团队,并非认为X.ai已经完美,但目前X.ai已达成诸多宏伟目标,并持续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我们相信,X.ai将继续助力特斯拉提升AI能力。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注意到,诺和诺德(NVO)一直在努力打击复合制药公司生产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并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表示,该药物很难生产,如果不以正确的方式生产,可能会带来安全风险。
这家丹麦制药商已经要求FDA将司美格鲁肽列入可证明的合成困难清单。
诺和诺德的律师Covington & Burling在一份文件中写道“司美格鲁肽产品由于其配方、给药机制、剂型、生物利用度的实现、复合过程以及物理化学和分析测试的复杂性而属于这些清单。”
司美格鲁肽是诺和诺德的重磅减肥和2型糖尿病药物Wegovy和Ozempic的活性成分。
诺和诺德的竞争对手礼来公司生产用于减肥的替尔泊肽(Tizepatide)和用于糖尿病的Mounjaro,由于各自的药物非常受欢迎,它们在2024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面临着各自药物短缺的问题。然而,这些药物不再短缺。
如果在FDA的药品短缺清单上,化合物制造商可以生产仍在专利保护下的药物。
礼来最近起诉了三家继续生产和销售复方替尔泊肽的公司。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周三,苹果(AAPL)发布了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的开发者测试版本,其中一系列功能包括期待已久的ChatGPT集成。
苹果表示,Apple Intelligence已经为开发者和部分用户提供了预览版,但正式的公开版本将作为iOS 18.1的一部分在下周发布,届时备受期待的生成式AI工具将会在iPhone 15 Pro机型和全新的iPhone 16系列中亮相。iOS 18.1主要功能有写作工具、图像清理、通知摘要和重新设计的Siri体验的打字输入。
据悉,苹果已经为软件开发者提供了iOS 18.2、iPadOS 18.2 和 macOS Sequoia 15.2测试版,其最新功能包含重写文本、自定义表情符号生成器Genmoji、图像生成器、文章摘要、视觉智能、照片路人移除功能和ChatGPT集成,然而,期待已久的新Siri版本并没有包括在这次更新中,不过预计很快就会推出。
首次使用Apple Intelligence的用户需要通过设置选择启用该功能,用户还需要授权才能启用ChatGPT功能。第三方生成式AI平台以两种方式被整合一种是通过Siri回答问题,二是写作辅助功能。
今年6月份,该公司宣布了对AI热潮的回应,但在向用户推出其AI功能方面动作缓慢。投资者希望AI功能将刺激iPhone升级浪潮,因为这些工具只能在较新的设备上可用。
备受期待的ChatGPT
今年 6 月,苹果宣布与 ChatGPT 进行整合。尽管 Apple Intelligence 和 Siri 主要依赖其设备内的苹果芯片,但该公司当时表示,对于更复杂的问题或疑问,用户可以从 OpenAI 的聊天机器人那里获得答案。
在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展示了ChatGPT集成的工作原理。当Siri被问及一个它认为对ChatGPT来说更好的问题时,它会询问用户是否允许使用ChatGPT。用户不需要OpenAI帐户。用户还可以在文本字段中使用ChatGPT来生成文本。
ChatGPT还将用于苹果所谓的“视觉智能”(Visual Intelligence)功能的一部分,在该功能中,手机的摄像头可以识别文本或物体,甚至实时翻译标志。
这两家公司之间的合作对OpenAI来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在本月早些时候宣布融资后,OpenAI目前的估值为1570亿美元。
在宣布整合消息时,有人看到Open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出现在苹果公司的园区里。此前,微软开始将OpenAI模型深度整合到自己的产品中。
然而,苹果和OpenAI都没有对合作的财务细节发表公开评论,苹果也不是OpenAI本轮融资的投资者。苹果高管还表示,其他人工智能模型,如谷歌的模型,未来也可能与苹果智能集成。
苹果的一些智能功能已经在公开测试中,将于下周作为iOS 18.1的一部分发布。第一波工具包括重写文本的能力,Siri的新外观,以及通知摘要。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