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开始苹果销量下滑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虽然推出了几款新品,但是依旧无法给苹果带来较好的销量。可以说苹果也在2018年经历了一次过山车式的体验。先是市值突破万亿,这个壮举也是全美首例。而且情况急转而下,仅仅过了三个月,市值就蒸发了将近三分之一,股价也一路走低,至今也没有太大的改观,苹果也就此走下神坛。
外媒称,苹果公司位于北京三里屯的门店里近日挤满了查看最新款iPhone的购物者,但分析师说,随着竞争对手发布5G手机,iPhone 11的真正考验将是未来几个月能否继续吸引消费者的兴趣。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9月23日报道,近日,全球的苹果专卖店开始销售新款iPhone.iPhone 11基本款配备了两个后置摄像头,定价为699美元(1美元约合7.1元人民币),比上一代产品推出时便宜了50美元。iPhone 11 Pro的起售价与前几代相同,为999美元,但配备了三个后置摄像头,并且拥有超广角拍摄功能。
报道称,这家科技巨头在中国市场一直受到冲击,华为和其他公司生产的功能类似、价格较低的手机已经抢占了苹果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苹果公司7月份的报告显示,截至6月份的3个季度中,包括大中华区销售额暴跌20%,降至325.4亿美元。虽然这个数字包括了iPhone和其他苹果设备,但高管们已经注意到该公司智能手机在其第二大销售市场上的疲软。
为了结束销量的下滑,苹果公司本月推出了新的iPhone,以解决消费者眼中的摄像头和价格问题。
报道介绍,根据卡纳利斯咨询公司的数据,拍照技术已经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华为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达到38%。苹果占据了6%的市场份额,在公司中排名第五,这与前一年相比有所下降。
iPhone Pro的三重摄像头可能有助于苹果赶上其最大的中国对手,让用户有理由在考虑转向华为前停下来。
分析人士说,苹果公司的高价格是其在中国销售放缓的原因之一。与去年的XR手机相比,iPhone 11价格下降50美元应该有助于扩大该公司价格最低的新产品的吸引力。苹果还大力宣传Trade-in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压低零售价格。
报道认为,随着本土手机制造商采用5G技术,苹果在中国面临的挑战预计将加剧。5G是一种新的、更快的无线技术。华为近日推出5G Mate 30模型,小米公司、OPPO和vivo预计将在年底前推出能携带5G的设备。
乔布斯把最好时期苹果交给了库克,如今落到这般田地让人感到唏嘘不已,至于苹果后续的发展,我们大家一起期待。你觉得还有哪些原因造成苹果的销量下滑呢?
卡纳利斯咨询公司驻上海分析师莫佳(音)说,中国消费者一直在期待5G的到来,认为这是高端手机的核心技术。他说:“当然,就高端智能手机而言,这是苹果公司的一大弱点。”
野村国际有限公司的分析师杰夫·克瓦尔怀疑,苹果明年能否在中国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周二美股收盘后,耐克(NKE)公布了2020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报告显示,期内,营收同比增长7.1%至107亿美元。
北美地区营收同比增长3.6%至42.9亿美元;欧洲、中東、非洲三地区营收同比增长6.4%至27.7亿美元;大中华地区营收同比猛增22%至16.8亿美元。
GAAP每股收益为0.86美元,营收及每股收益均超市场预期。
财报公布后,耐克盘后上涨超5%。
耐克首席执行官Mark Parker表示:“耐克强大的产品创新,结合我们行业领先的数字体验,继续加深了我们的实力与全球的消费者关系。”
以下为第一财季财报主要数据:
耐克品牌的收入为101亿美元,在不受汇率波动的情况下增长10%,主要原因是NIKE
Direct和批发,运动服装和乔丹品牌等关键类别的增长以及鞋类和服装的持续增长;
匡威的收入为5.55亿美元,增长8%,主要是由亚洲地区的销售增长以及全球网络营销的增长所驱动,但这一增长被美国地区的销售下滑所抵消;
净利润增长了25%,达到了14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强劲的收入增长和毛利率的增长,而稀释后的每股收益增长了28%,达到了0.86美元;
毛利率增加了150个基点,达到45.7%,这主要是由于平均售价提高以及NIKE
Direct的利润率增长所致,但又被货币汇率变动和产品成本上升的影响所部分抵消;
销售和管理费用增长了9%,达到33亿美元;运营费用支出增长了10%,达到23亿美元,主要是因为对转型能力的持续投资,尤其是对NIKE
Direct和全球运营的投资;
有效税率为12.4%,而去年同期为14%,主要是由于离散项目对本季度产生了有利影响。
过去十多年,美股经历了市场最长时间的牛市。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美国主动股基遭遇大失血,十多年间主动股基累计净流出万亿美元。与此同时,被动股基强力吸金。经过十年的追赶,2019年8月底,美国被动股基终于超过主动股基。在此背景下,市场人士也越来越关注ETF等被动投资工具蕴含的风险。
被动股基规模超越主动股基
晨星向美股投资网分析师提供的统计报告显示,据初步统计,截至8月31日,美国被动股基规模超过主动股基规模250亿美元,其规模占比为50.15%。不过晨星表示,截至统计时,还有约70只基金的数据尚未上报,最终数据可能与上述结果略有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晨星统计的股基既包含共同基金中的股票型基金,也包含股票型ETF,为了避免重复统计,不包含FOF。
作为全球基金业霸主,美国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晨星在报告中指出,十年前,美国主动股基占股基规模75%,十年之后,被被动股基超越,超出很多人预期:过去十年,美股经历了有史以来最长的牛市,主动股基却失血超过万亿美元。晨星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美国主动股基累计净流出1.3万亿美元,与此同时,被动股基累计净流入1.4万亿美元。晨星分析指出,被动股基强劲吸金显示了投资者对被动产品的青睐。
尽管很多时候降息会提升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但是2019年8月1日,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然而,8月美国股基合计净流出198亿美元,净流出幅度为2018年3月以来最大,其中主动股基净流出189亿美元,占绝大部分比例。
而伴随被动投资浪潮的高涨,被动投资寡头割据格局日益稳固,排名靠前的资管机构瓜分了主要的行业净流入。以8月为例,美国股基净流出198亿美元,但是Vanguard集团旗下基金合计净流入61.4亿美元,富达投资旗下基金合计净流入42.99亿美元。如果以过去一年计,Vanguard集团旗下基金净流入1703亿美元,贝莱德(安硕)旗下基金净流入1218亿美元,富达投资旗下基金净流入862亿美元。
ETF爆发引发激辩
ETF爆发引发了市场人士关注。
由于ETF跟踪指数,一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在市场遭遇重创时,被动指数基金跟随指数卖出股票,会加剧指数下跌,而指数下跌之后,跟踪该指数的指数基金又必须随之卖出更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加剧市场波动。近期,电影《大空头》的原型Scion基金创始人Michael Murry表示,代表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和ETF将导致市场崩盘。海外部分对冲基金人士也表达了类似的忧虑。
不过,Vanguard集团中国区投资组合主管陈怡达曾表示:“投资者对于指数投资工具的运用并不被动。投资人不单单只是买一个宽基指数来追踪市场,更多投资者会利用指数投资跟踪不同的行业,或者是跟踪不同的风格,最后的组合还是带有主动色彩的组合。”
陈怡达表示,指数基金的吸引力在于,第一,它具有相对可预测性,因为相对于主动管理的产品而言,指数基金增加了透明性。第二,低成本。指数投资不需要建立那么大的投研团队,成本可以精简,反映在产品成本上也比较低。第三,广泛的多元化投资,“尤其是跟踪一个宽基指数,我们通常能一次把几百只成分股放在一个投资组合里面。”第四,税收优势。指数基金换手率比主动管理的基金低很多,因此指数基金所需缴纳的资本利得税往往较主动管理基金更低。陈怡达认为,将指数基金视为洪水猛兽的看法并不客观。
被动投资浪潮依然汹涌。不仅是在美国,近两年,我国ETF等被动投资工具也获得了长足发展。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全市场已经上市交易的权益类ETF规模为4512.82亿元,较2018年年底增加1038.94亿元,ETF已成为基金公司竞相布局的投资品类。
亚马逊(AMZN)在西雅图开设了一个虚拟健康诊所,为公司员工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周二,该公司在网站Amazon.care(亚马逊护理)上宣布开放该程序,目前可公开访问,但公司还未在外部正式宣布该消息。“ Amazon Care是为西雅图地区的亚马逊员工及其家人试行的一项福利。”
这个虚拟健康诊所将远程医疗和现场服务相结合。网站表示,其虚拟产品包括“与医生,执业医师或注册护士进行应用内视频访问,以获取建议,诊断,治疗或转诊”。
员工可以选择通过移动应用程序或网站来查看健康提供者,他们可以在几分钟内向护士发送有关任何健康主题的短信。如果员工需要跟进护理,Amazon Care可以安排护士在家中进行拜访。
最近2个月,奈飞(NFLX)的股价表现很糟心。
作为美股市场的风向标,FAANG这五只科技股对于美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奈飞今年的股价算是五强里表现最差的。奈飞股价抹去了今年迄今为止46%的涨幅,并于周一正式进入负增长状态,为何奈飞在今年的股价如此水逆?
作为流媒体行业的巨头,奈飞曾被外界誉为是一家现象级的公司,它靠股价涨幅掀起一轮“奈飞现象”。在2009~2018年的十年间,奈飞曾创造6168.47%的涨幅,这也是美股中涨幅最高的,在FAANG中相当于亚马逊的2.2倍、苹果的4.5倍。2018年6月21日奈飞股价达到423.2美元/股、市值达到1840亿美元、这也让它超越迪士尼成为全球最大媒体公司。
尽管奈飞的股价曾经创造出很高的增长奇迹,但进入2019年它的光环效应却在有点失效,尤其是在发布二季度的财报之后股价出现暴跌,这也让投资者对奈飞的未来发展充满担忧。
随着流媒体行业竞争加剧,谷歌、苹果相继推出流媒体应用,奈飞面临的冲击在加大,它能否守住第一的位置?
股价蒸发46%遭受五年来最长连跌奈飞进入负增长引发市场担忧
今年对于奈飞来说算是很困难的一年,根据它发布的前两个季度的财报业绩来看,整体表现已不如当年,尤其是二季度的财报出现用户增速不及预期对它的股价表现影响很大。根据美股投资网的观察,在前七个月奈飞的股价表现还算比较稳定,但7月之后股价就开启跌跌不休的趋势。
奈飞股价2019年的大部分增长得益于1月份的大幅上涨,在1月份奈飞将服务价格提高了13%至18%,这一举动也让它的营收有不少增长,受这一消息的影响这也让它的股价飙升不少。今年股价涨得最高在7月初,这家流媒体视频巨头的股价触及历史新高。但受二季度财报不及市场预期影响,这也成为奈飞股价下滑的最大原因,目前Netflix股价蒸发46%,已经陷入负增长的困局。
作为美股科技股领域的领头羊企业,FAANG的股价表现代表了美股市场的最高水平。FAANG为本轮持续十年的牛市提供了许多助力,在去年之前,大部分时间都是大型资产管理公司最热衷的交易。美银美林编制的基金持仓数据显示,最近几个月共同基金削减了对Facebook、亚马逊、Netflix和Alphabet的头寸,对这些股票的持仓水平创出2016年触及高位以来的最低水平之一。
从这个动作可以看出,科技巨头的股价表现都面临不小的压力。根据这五个科技巨头今年的股价表现来看,奈飞的表现都要远远落后于FAANG同行——Facebook、亚马逊、苹果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由于奈飞股价表现这么不理想,这也加大了投资者对它未来发展的担忧。
作为流媒体领域的巨头,奈飞一直以来是这个行业的标杆,但今年股价蒸发46%,并且目前还是处于下跌的趋势,这也让外界担忧它下个季度的财报表现,毕竟上个季度财报发布后股价出现暴跌。在美股投资网看来,奈飞的股价跌幅这么大,主要还是因为它要面对的竞争对手实力都很强劲,这将大大的威胁奈飞在流媒体领域的地位。
科技巨头对奈飞展开正面“群殴” 用户增速放缓内忧外患奈飞股价暴跌
在流媒体领域,奈飞首创的优质原创影视+视频会员创收的商业模式让它在这个行业树立了很高的业务护城河,这也成就了如今的奈飞。只是奈飞这一商业模式,并非不可复制,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入局,这也直接威胁到奈飞未来的发展。作为一家成长型企业,奈飞的根基主要是内容跟订阅用户,但现在这两个核心数据都面临很大压力,这也成为影响到奈飞股价下跌的重要原因。
1、 科技巨头正式登场流媒体战场,付费服务费用比奈飞便宜
进入2019年下半年,科技巨头在流媒体行业的动作也在加速,其中最直接的动作就是推出流媒体应用来俘获消费者的芳心。目前来看,这些入局者为了抢占订阅用户已经在定价方面采取更优惠的举措从奈飞手中抢夺用户。
据悉苹果宣布其最初的原创订阅服务每月收费4.99美元,而迪士尼将提供高清流媒体服务,作为其新迪士尼+频道6.99美元标准计划的一部分。对比这两个巨头的订阅服务费来看,奈飞的价格还是要贵一些。经过一月份的涨价,奈飞收费最低的基本套餐将从每月8美元涨至9美元,收费最高的套餐将从每月14美元涨至16美元。奈飞最受欢迎的套餐月收费从11美元涨至13美元。
订阅费用的差距还是能够左右一些用户的选择,在奈飞今年1月份涨价的时候,它也引来很多用户的吐槽,毕竟不是任何用户都能够接受涨价的决策。除了在费用上采取“低价”措施,为了吸引更多用户,苹果、迪士尼都有投入巨资在内容制作方面,尤其是对于迪士尼而言它的内容资源格外丰富,众多的IP剧集在全球都拥有超过的人气,因此,在内容上的较量上这些巨头还是有不小的胜算。
随着苹果、迪士尼相继推出流媒体服务,并且它们的包月服务费用比奈飞相对而言要更便宜,在性价比上也有可能会吸引到更多用户。
2、 内容虽说是奈飞的王牌武器,版权费跟大热剧集被下架对其影响很大
一直未来,奈飞引以为傲的一个点应该算是它在内容上的投入,对于内容上的重视让它走出一条以内容吸引用户的最强利器。奈飞预计19年内容投入超150亿美元,尽管今年它在内容上的投入有所缩减,但这个内容上投入规模仍然是最多的,也可以看出奈飞对于内容产出的重视。
虽说内容是奈飞的王牌,但它在这方面也同样面临不小的压力。对于流媒体巨头来说,内容制作本身要投入的成本很高,但它并不能保证奈飞制作的每一部作品都能收到很高的市场回报,这方面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挑战,这也是为何奈飞在上个季度会出现亏损的原因。
除了居高不下的成本压力之外,由于像迪士尼、HBO、AT&T的WarnerMedia以及NBC等,它们为了留住用户就收回了对于一些大热剧集的版权播放,对于奈飞来说它在这方面的内容损失影响不小。
此前奈飞在推特上证实,明年大受欢迎的90年代情景喜剧《老友记》跟另一档情景喜剧《办公室》都将从奈飞平台下架。这部剧剧集虽说都是老剧,但对于奈飞来说却很重要。根据研究机构尼尔森的一项调查,去年奈飞平台上播放时长最高的就是《办公室》和《老友记》,分别是521亿分钟和326亿分钟。
在内容制作上,奈飞主打精品优质,这也让它的不少作品获得主流奖项的认可,可以说奖项多少直接关系到资本和市场信心,关系到此后的内容布局能否获得融资顺利展开。在今年的第71届艾美奖颁奖典礼,HBO此次艾美奖以137项提名重新登顶,领先于
Netflix,34座奖杯领先于奈飞的27座和亚马逊的15座。
对于奈飞来说,如今在内容上只能靠平台自力更生,但短期内要想一直出爆款作品还是不太现实,尤其是在内容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前提下,奈飞靠自制作品圈粉固粉还是面临很大的压力。
3、 订阅用户海内外增速放缓,这将影响到奈飞的股价上行空间
奈飞能够稳稳站住在流媒体行业的地位,背后离不开庞大的订阅用户的支持,同时这批用户规模的增长也是投资者看重奈飞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但在上个季度,奈飞发布的财报数据里就披露它面临订阅用户增速放缓的尴尬处境。
奈飞第二季度结束时,它的美国用户比第一季度减少了13万。该公司第二季度在美国拥有6010万用户。奈飞上一次公布其美国用户基数出现季度下滑是在2011年。在全球范围内,奈飞在第二季度新增了270万用户。然而,这个增长规模与它的预期相去甚远,该公司预计本季度全球用户将增加500万。
这也是奈飞在美国的用户数量近十年来首次出现下降。除此之外,该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实现其全球用户增长目标。投资者对这些令人失望的用户指标感到不满,在财报发布后Netflix的股价因此跌超10%。
之前美国金融机构Evercore的分析师在周五发送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最新的软件商店数据显示,奈飞在美国以外地区的下载量同比仅增长5%,作为对比,7月和8月的增长率为21%。对于奈飞来说,订阅用户增速的放缓这直接影响到它的业务营收,订阅服务是它的营收顶梁柱,如果奈飞在下个季度的用户增速继续放缓,很有可能股价还会出现很长一段时间的下滑。
流媒体战场进入群雄激战新征程奈飞想守住第一宝座难度系数增加?
此前,据国媒体体报道,奈飞首席执行官哈斯汀日前承认,公司正在网络视频面临迪士尼、苹果等公司愈发激烈的竞争,他也谈到了奈飞准备采取的应对措施。哈斯汀也表示,视频竞争将会抬高优质版权的价格。从这一角度来看,奈飞也意识到后续发展的困难将会有多大,这不免会让外界担忧它还能否守住它的第一宝座?
随着苹果、迪士尼、谷歌等巨头在今年下半年在流媒体上的动作越发频繁,可以预见的是流媒体行业将会掀起一轮巨头围剿奈飞的场面。各个科技巨头为了抢夺市场份额,都准备了武器跟弹药,很有可能在海内外市场对于订阅用户的争夺也是越发激烈,价格战、资源捆绑、甚至是营销大战很有可能接着上演,这样的局面对于奈飞来说是不利的。
尽管群雄围剿下,奈飞的发展压力会增大,但风投机构似乎还是有不少看好它的发展,华尔街分析师并没有放弃他们最喜欢的股票之一。根据FactSet的数据显示,在关注Netflix的39名分析师中,28人给与其“买入”评级,9人建议“持有”该股,只有2人给出“卖出”评级。
对于奈飞来说,未来如何进一步发挥平台的优势,带给用户更多优质好看的内容仍然很关键。像奈飞出品的《王冠》的制作成本虽说高达1亿英镑(1.25亿美元),但播出后赢得了一致好评,并帮助奈飞扩大了视频会员基础,该公司视频会员人数已上升至1.52亿,并使其领先于竞争对手。因此,在未来奈飞还是要进一步提高平台业务护城河,在留住现有用户的基础上扩大新的订阅用户的增长。
随着全球流媒体行业可能进入一超多强局面,未来内容版权将会变得更加昂贵,或者在几年时间内可能会影响奈飞的定价权,尽管挑战不小但巨头们要想彻底动摇奈飞的地位还是不太现实。在美股投资网看来,全球流媒体行业竞争加剧,奈飞后续营收跟订阅用户增长压力不小,但它仍然需要提高平台的整体实力来抗衡竞争对手,这也是它能够一直守住自己第一位置的重要武器。
沃尔玛通过路边取货和当日送达服务迅速扩张,占据了在线杂货销售的最大份额。该公司说,由于其大规模的实体店,到今年年底,80%的美国人将可以在路边下车取货。今年,3100家沃尔玛商店将提供路边接送服务。
亚马逊几乎垄断了所有其他类别的在线零售,但却没有沃尔玛那样的商店网络。美国全食超市的门店不到500家,而且大多集中在大城市。但与沃尔玛相比,亚马逊有两大竞争优势:它拥有更好的购物者数据和更多的在线流量。在收购全食超市后的过去两年中,这两项优势基本上没有得到利用。
为客户的数据付费
亚马逊收购Whole Foods后不久,就开始为Prime会员推出独家交易。该公司还将联合品牌信用卡5%的返现率扩大到全食超市。每次顾客使用全食超市的Prime会员或亚马逊信用卡时,亚马逊都会获得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数据。
亚马逊可以看到它的主要会员在全食超市购买了什么。因此,如果顾客想要使用亚马逊Prime Now两小时的杂货配送服务,它确切地知道该向他们推荐什么。与其他平台相比,能够快速找到自己喜欢的商品,使得首次使用Prime Now的杂货配送服务对购物者来说是一种更愉快的体验。
相比之下,沃尔玛没有忠诚度计划。该公司推出了自有品牌的移动钱包沃尔玛支付(Walmart Pay),试图在客户层面获取更多数据,但似乎没有取得多大进展。该公司最近重新推出了其商店信用卡,鼓励持卡人在第一年使用沃尔玛支付5%的费用。
但亚马逊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使在线杂货新客户的体验优于任何竞争对手。
亚马逊最近才开始在其网站上推广其杂货配送服务。在此之前,Prime会员必须下载Prime Now应用程序,才能访问其当日送达的商品目录。在几个市场进行了成功的测试后,亚马逊正通过其主要网站将杂货订购扩展到30个市场。
每个月,亚马逊网站都有大约2亿的独立访问者。Prime Now在8月份拥有约180万活跃用户。转移到主网站肯定会帮助亚马逊接触到以前没有的客户,利用购物者数据的能力应该有助于推动销售。
沃尔玛也在其主要网站上提供食品杂货服务,但它在传统营销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它花费高昂的价格打广告,发送邮件,并进行各种促销活动,让客户尝试其在线杂货平台。最重要的结果说明了它的营销效果,但它肯定是昂贵的。沃尔玛的广告成本从2018财年的31亿美元增加到去年的35亿美元。
反击沃尔玛
沃尔玛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加上它的营销努力,使它能够在网上杂货市场领先。沃尔玛在网上购物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理由很充分。它在美国食品杂货支出中占26%,因此,随着消费者将支出转移到网上,它需要确保这些钱留在自己的商店里。
与此同时,亚马逊在在线零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沃尔玛推出在线杂货业务,对其在普通商品领域的主导地位构成了威胁。沃尔玛计划在其1400家门店中,以每年98美元的价格向顾客提供无限制的即日杂货送货服务。该公司电子商务主管表示,这是一项亏损领先的服务,旨在让客户习惯在沃尔玛网站购物,而不是在竞争对手那里购物。亚马逊希望通过让尽可能多的Prime会员熟悉Prime Now的杂货配送服务,将这项服务扼杀在萌芽状态。
阿里巴巴(BABA)首席财务官武卫在2019年度阿里巴巴全球投资者大会上说,面向未来、持续投资于客户价值和创新,是阿里巴巴持续高速高质量增长的根本;同时,强劲的业绩增长为阿里巴巴继续投入于长远提供动力。
近两天的议程里,投资者听到的第一大高频词就是“增长”。 高速度、高质量的增长已经成为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的常态。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季度,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移动月活跃用户达7.55亿,年度活跃消费者达6.74亿。过去两年里,移动月度活跃用户一共增长了2.26亿,年度活跃消费者增长了2.08亿。上一财季,阿里巴巴收入增长46%,连续八个季度领跑包括“FAANG”(Facebook、亚马逊、苹果、奈飞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内的全球科技企业第一阵营。事实上,这种高增长的态势已持续了5年。数据显示,过去5年,阿里巴巴的收入增长了7倍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数据具有良好的增长质量。在截至6月30日止的季度,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年消费超1万元的消费者比去年同期增长3000万至1.3亿,留存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2019财年,使用阿里巴巴服务一年的下沉市场消费者年均消费约为2300元,而“五年陈”的人们平均一年消费超1万元。
可以看出,消费者与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中的各类服务建立的信任越来越深厚。随着阿里生态协同效应的加强,淘宝、天猫、支付宝、饿了么、高德地图、优酷等业务之间正激发出更多化学反应,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新体验。与此同时,阿里巴巴的增长效率也在快速拉升。在强劲用户增长背后,生态的聚合、创新的技术使获客成本进一步下降。
很难想象,如果我们没有十几年前的投入,今天哪里来的淘宝、天猫、支付宝、阿里云?
我们今天的投入——物流,本地生活服务,文娱,新零售,全球化,都是为了明天的收获。武卫说,阿里巴巴对于平台、数字媒体与娱乐、本地生活服务的投人,都是基于客户的巨大需求。因此,阿里巴巴将持续面向未来,坚定投入。
据媒体今日(9月24日)报道,Uber(UBER)在伦敦提出的正式私营出租运营牌照申请再次遭到监管机构的拒绝。伦敦交通局只给这家叫车服务公司的运营牌照(将于周三晚间到期)延长了两个月。
这是伦敦交通局两年来第二次拒绝Uber的正式运营牌照申请。
2017年9月,公司在伦敦的首个为期五年的运营牌照到期。伦敦交通局表示,Uber不是一家“合适的”公司,理由包括乘客安全不达标。经过上诉,Uber获得了为期15个月的临时牌照。伦敦交通局表示,最初决定不向Uber发放牌照,促使该公司改善了管理。
伦敦交通局一名发言人称:“Uber伦敦已获得为期两个月的私营出租运营商牌照,在考虑任何可能的进一步牌照申请之前,该公司应允许我们对要求提供的附加条件进行详细检查。”
这份为期两个月的牌照将附加额外条件(包括拼车、保险和Uber对司机证件的检查),以确保乘客安全。
据了解,今年7月,Uber因两项指控被罚款2.88万英镑,一项是其司机未投保,另一项是未做好记录。Uber表示,该公司已进行改进,包括对司机时间进行更多检查,并为乘客采取更多安全措施。
据路透社报道,波音公司管理人员23日表示,将从7月宣布的一项5000万美元的财政援助基金中拨款,赔偿在此前两起737 MAX坠机事故中的346名遇难者,每人家属将获得14.45万美元(约103万人民币)。
该基金由华盛顿律师肯·芬伯格和卡米尔·S·比罗斯监管,将立即开始接受来自遇难者家人的赔偿要求,而家属无需放弃他们的诉讼权,索赔期限为12月31日之前。
目前,代表埃塞俄比亚航空坠机事故遇难者家属的至少12家律师事务所已对波音公司提起了近100宗诉讼。
大约有60名受害者的家庭尚未提起诉讼,但原告律师表示他们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诉讼出现。一家律师事务所透露,其客户寻求的赔偿金额超过10亿美元,但大多数诉讼并未提出具体的索赔要求。
2018年10月,印尼狮航的一架波音737 MAX8飞机从雅加达飞往邦加槟港,于起飞后不久失联,随后被发现在印度尼西亚海岸坠毁,造成189人死亡。就在仅半年后的2019年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 Max8客机也发生坠机事故,造成机上157人死亡。在第二起坠机事故发生后,监管机构停飞了世界各地的这一机型。
7月,波音承诺投入1亿美元(约合6.9亿元人民币),为两起坠机事故346名遇难者的家庭提供教育、纾困及生活费用的支持。这笔投资还将用于受影响社区的经济发展举措。
拼多多拟发行8.75亿美元可转债:长期价值获认可,短期股价或承压
2019-09-24 08:49 拼多多
2019年9月24日,拼多多发布公告,拟发行累计本金金额为8.75亿美元2024年到期的可转债。据推测,如启动“绿鞋机制”( 超额配售选择权)后,拼多多此次发行规模将在10亿美元左右。高盛、美林、巴克莱、瑞银为此次发行进行了联合承销。
发行可转债是成长型科技企业的高效融资手段。包括奈飞、亚马逊、微软等科技巨头都曾经通过这一方式筹措业务发展所需资金。
大数据:发行可转债公司股价面临波动
但资本市场数据(如下图)显示,发行可转债公司当天股价或会面临一定的承压。
有市场人士表示,可转债发行前后,对冲基金也会有一定的市场动作,股价会呈现一定幅度的波动。
▲大数据显示,可转债宣布发行的第一天,由于一些对冲基金会做一些风险对冲,所以股价有可能会承压,在过去的中概可转债发行中,发行当日平均跌幅超过4%。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新电商平台,拼多多此次发行可转债创造了中国科技企业的一次新纪录。公告显示,此次拼多多发行的可转债中设置了“发行人赎回”条款。
根据该条款,在2022年10月1日或之后,如果拼多多股票在连续30个交易日之中至少有20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档期转股价格的130%,拼多多将有权按照债券面值的103%(含当期计息年度利息)的赎回价格赎回全部或部分未转股的可转债。
有投行出身人士对此项条款解读时表示,当这一条款被触发时,公司选择按原价赎回可转债,而股价已经涨了130%,没有投资人会愿意被原价赎回,所以这个条款“相当于一个变相的强迫转股动作”。
从国际惯例看,该条款本质上企业以未来的长期价值来维护当前股东利益,需要建立在企业和资本市场对于公司长期价值共同看好的基础上。因此,这一条款也成为了近半数美国科技成长企业在发行可转债时的“标配”。
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却属于第一次在国外资本市场上设置“有条件赎回条款”,为何是拼多多成为了首个在美国资本市场吃螃蟹的中国企业?而这次发行可转债,会对拼多多及电商行业的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大趋势:可转债是高成长性公司高效融资渠道
自1843年诞生以来,可转债一直是成长型企业重要的融资工具。可转换债券英文为Convertible bond,意为公司发行的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特殊企业债券。
西方经济学主流研究认为,可转债是企业持续满足未来融资需求的主要手段。1998年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在发行可转债之后,企业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投融资行为会显著上升,因此,可转债是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融资策略。
能够发行可转债的企业通常而言具有两个特征:第一,是具备已得到资本市场普遍认可的潜力和价值,第二,业务仍处于高速发展期,股价存在被市场低估的情况。因此,可转债被视为是成长型巨头企业的“专属”融资方式。
历史上看,诸多科技巨头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都曾经通过发行可转债来进一步实现高成长。据不完全统计,在上市前或者上市初期通过这一方式募集资金的科技巨头包括了亚马逊、雅虎、奈飞等。
发行可转债,意味着企业的成长潜力得到资本市场的初步认可。
2012年,阿里巴巴也曾大规模发行过一轮可转债,在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时,投资者获得了以低于IPO发行价的价格将可转债转换成普通股的权利。
近年来,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美国资本市场上出现了一轮新巨头发行可转债的高潮。在拼多多宣布发行可转债之前,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包括滴滴出行、今日头条在内的中国科技巨头纷纷通过发行可转债方式进行了新一轮融资。
作为崛起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商巨头,拼多多在上市的一年多时间里向资本市场展现出了惊人“高成长性”。
最新数据显示,拼多多平台年活跃买家数已达4.832亿,从市值上看,已经为中国第五大互联网上市公司。
2019年以来,拼多多股价累积涨幅超过50%,为纳斯达克增长最快的科技股之一。而中通董事长在此前财报电话会议上也曾透露,从中通数据看,阿里系的包裹占比下降7%,拼多多则上升7%。
因此,此次发行可转债,既证明了资本市场对拼多多未来成长潜力的肯定,同时,正在高速增长的拼多多也借助这一高效融资渠道得到了未来业务布局的全新空间,相当于“一艘火箭得到了新的助推器”。
摩根大通投资银行副主席霍隽在今年5月接受采访时认为,“发行人可以有效地通过可转债来筹集大量低成本资金和扩大投资者规模”,因此,“可转债是高成长性科技公司融资的高效渠道”。
换句话说,当一家企业向资本市场证明了自身的成长空间,资本市场也会提供类似“可转债”的融资通道,助力火箭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