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投资网获悉,诺和诺德(NVO)周一表示,其实验性新一代药物CagriSema帮助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68周后体重减轻了15.7%。截至发稿,诺和诺德盘前跌6.64%,报81.38美元。Kepler Cheuvreux 分析师戴维·埃文斯 (David Evans )表示,投资者原本预计该数字接近 20%。这是 CagriSema 第二次令人失望的大型研究,去年 12 月,该药物在非糖尿病人群中的一项试验结果显示其减重效果亦低于预期。
埃文斯表示“这一结果进一步削弱了 CagriSema 的前景,并对诺和诺德未来的候选药物产生了怀疑。”
该股在哥本哈根下跌了 6.5%,这是自 12 月 20 日 CagriSema 发布第一份大型研究报告以来的最大盘中跌幅。该股股价在过去 12 个月中下跌了 37%,投资者担心该公司长期在减肥市场上的竞争力。
周一公布的这项名为REDEFINE 2的三期试验新数据基于约1200名2型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的体重指数(BMI)为27或以上,持续68周。
诺和诺德在一份声明中表示,REDEFINE 2试验采用灵活方案,允许患者在试验期间调整用药剂量。该公司补充称,68周后,61.9%接受CagriSema治疗的患者使用了最高剂量。
如果所有人都坚持使用CagriSema治疗,患者在68周后总体体重减轻15.7%,而安慰剂组为3.1%。68 周后体重减轻 5% 或以上是共同主要终点,接受 CagriSema 治疗的患者中有 89.7% 实现了该目标,而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这一比例为 30.3%。
CagriSema 是长效胰岛淀粉样多肽类似物 2.4 毫克卡格列肽和 2.4 毫克索马鲁肽的固定剂量组合。这两种分子通过减少饥饿感、增加饱腹感来减肥,从而帮助人们少吃和减少卡路里摄入量。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特斯拉(TSLA)的股价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低迷期。自从马斯克前往华盛顿特区,加入特朗普政府以来,特斯拉的股价已连续七周下跌,创下公司15年来最长的连跌纪录。截至周五收盘,特斯拉股价报262.67美元。
过去一周,特斯拉股价累计下跌超过10%,并跌至去年11月5日美国大选日以来的最低点,当日股价收于251.44美元。相比去年12月17日的峰值(近480美元),特斯拉市值已蒸发超过8000亿美元。
面对特斯拉股价的持续疲软,多家华尔街投行下调了其目标价。美国银行、Baird和高盛均在本周下调了对特斯拉的预期股价。其中,美国银行将目标价从490美元降至380美元,理由是特斯拉新车销量下滑,并且马斯克迟迟未公布“低成本车型”的最新进展。
高盛则将目标价从345美元下调至320美元,指出特斯拉在今年前两个月的电动车销量在欧洲、中国及美国部分地区均出现下滑。分析师还特别提到,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自动驾驶(FSD)业务面临激烈竞争,“主要竞争对手通常不要求消费者单独购买智能驾驶软件”,这使得特斯拉的FSD在中国市场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与此同时,Baird将特斯拉列入“看跌精选股”名单,并警告称,由于公司正在调整Model Y SUV的生产,新版本的产线切换可能会带来生产停滞,从而影响供应链管理。
然而,影响特斯拉股价的不仅仅是基本面问题。投资者越来越关注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中的角色,以及这是否会对特斯拉的市场需求造成长期影响。Baird的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马斯克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系给特斯拉的需求端带来了不确定性。”
在加入特朗普政府前,马斯克已经在多个私人企业担任要职,包括人工智能公司xAI、社交媒体平台X,以及航天与国防承包商SpaceX。而如今,作为特朗普政府“政府效率部”(DOGE)的领导人,马斯克正成为削减联邦政府支出和裁员计划的公开代言人。与此同时,他还频繁在X平台上发布极具争议的政治言论。
这种政治立场不仅在美国,也在欧洲引发了对特斯拉的反感。最近几周,针对特斯拉设施的抗议活动以及疑似纵火和破坏事件频繁发生,反马斯克和反特斯拉情绪不断上升。
即便是特斯拉的长期支持者也不得不承认,马斯克的政治立场正在影响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和市场需求。电动车媒体Cleantechnica长期以来一直支持特斯拉,但在周四的一篇专栏文章中,该媒体开始探讨特斯拉车主是否应该卖掉他们的汽车,甚至质疑公司董事会是否应该考虑罢免马斯克的CEO职位。
特斯拉和马斯克本人尚未对此作出回应。但华尔街分析师们已经在重新评估特斯拉的投资价值。
尽管市场对特斯拉当前的处境感到担忧,仍有机构持乐观态度。Wedbush证券分析师Dan Ives在周五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特斯拉多头目前处境艰难,面临全球范围内对马斯克及DOGE计划的负面情绪。”但他也强调,这或许是特斯拉投资者的一次“信念考验”。
Wedbush利用本轮抛售的机会,将特斯拉纳入其“最佳投资”名单,并设定12个月目标价为550美元。该机构认为“对马斯克和特斯拉来说,特朗普政府的回归可能是最好的事情,因为这将推动去监管化,并将联邦层面的自动驾驶政策纳入特斯拉的战略核心。”
乐观的投资者认为,特斯拉未来仍有巨大的潜力,包括推出更实惠的电动车型、发展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以及开发能够执行工厂作业的人形机器人。Ives预计,马斯克将在2025年下半年重新将重心转回特斯拉和其他公司。
TD Cowen的分析师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们在周四的一份报告中写道“特斯拉目前正处于2025-2026年重大产品周期的早期阶段,我们认为这将重新激活销量增长,并提升市场对其股价的信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浙商证券发布研报称,美国基本面放缓和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可能短期持续,未来特朗普减税落地后美国企业盈利仍有支撑,意味着美股可能短期调整但暴跌风险较小。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带来的“中美科技再平衡”叙事可能是美股的长期风险,未来关注科技产业进展。
浙商证券提到,1月起,美国系列经济数据包括零售、制造业PMI、成屋销售等相关数据连续低于预期,进口增速则明显走强,带动美国Q1 GDP增长预期明显走弱(尤其是市场较为关注的亚特兰大联储GDPnow预测值),该行认为主要源于三大因素扰动,一是包括关税在内的财税政策预期的不确定性影响美国企业和市场信心;二是美国“抢进口”扩大逆差拖累GDP;三是政府效率部裁员影响居民消费预期。前两大因素有望于Q2反转,但政府效率部裁员降费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仍有不确定性。
浙商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2月失业率上行,就业市场逐渐降温
2月美国季调后非农新增就业人数15.1万人,前值12.5万人,连续2个月小幅低于市场预期;失业率4.1%,相较前值小幅上行;劳动力参与率62.4%,较前值62.6%下行,短期美国就业韧性有所软化;平均时薪35.93美元,本月环比增速0.28%,环比增速较前值放缓。
美国政府效率部裁员对就业市场形成一定扰动。一是从结构上来说,政府部门新增就业1.1万人,上月4.4万人,边际有所放缓。二是政府效率部“延迟裁员”的“留薪停职”模式暂未被计入失业,美国人事管理办公室(OPM)发言人称,约有7.5万名联邦雇员接受了“延迟辞职”,将保留薪资待遇至9月。
近期美国基本面有所放缓,主因三大因素扰动,后续关注DOGE改革的影响
从1月起,美国系列经济数据包括零售、制造业PMI、成屋销售等相关数据连续低于预期,进口增速则明显走强,带动美国Q1 GDP增长预期明显走弱,该行认为主要源于三大因素扰动,一是财税政策预期的不确定性影响美国企业资本开支;二是美国“抢进口”扩大逆差拖累GDP;三是政府效率部裁员影响居民消费预期。
前两大因素有望于Q2反转,但DOGE改革对经济的影响有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关注。
预算和减税仍存不确定性影响市场预期,Q2如法案通过有望改善
截至2025年3月6日,2025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预算未获得通过,当前还是通过临时预算维持政府支出。美国联邦政府财年由10月开始,次年9月底结束,财政支出由美国国会通过12项拨款法案敲定,当财政拨款法案立法进程无法推进时,国会也可以通过“临时预算(CR,continuing resolution)”为政府部门提供资金,未来预算仍存不确定性。
此外,减税方案前景暂时未定。2025 年 2 月 25 日,众议院以 217 票对 215 票通过“预算决议(budget resolution)”并未进一步增加减税力度,而是延续此前《减税和就业法案(TCJA)》。债务上限也被打包在本份决议中(按当前法案提升约4万亿美元)。财税以及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2月以来,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显著走高。
考虑到债务上限的Xdate位于Q2末,这一时间线上的硬约束可能驱动国会于Q2落地财政综合法案,法案通过后有望降低企业对财政的不确定性预期,改善市场预期和企业信心(详细请参考前期报告)。
“抢进口”对GDP增速产生扰动,Q2对等关税落地后可能反转
特朗普关税威胁下美国出现“抢进口”现象。2024年11月特朗普胜选以来美国贸易逆差由进口增加推动快速走阔,11月、12月、2025年1月美国货物贸易逆差分别为1041亿美元、1220亿美元、1533 亿美元,同比分别上行18%、38%、70%。美国贸易逆差大增主因特朗普关税威胁下“抢进口”导致,分项来看1月出口 1722 亿美元(前值1688亿美元),商品进口额为3254亿美元(前值2908亿美元)。
净进口增加拖累GDP增速,但难以在全年持续。根据亚特兰大联储测算,2025年Q1美国GDP实际增速可能为-2.4%,其中净出口拖累GDP增速3.8%。展望未来,特朗普关税政策节奏相对靠前,其已经分两次对华加征共计20%关税、对墨西哥、加拿大加征25%关税,且预计于4月2日对欧盟、印度加征“对等关税”。考虑4月2日对等关税落地后,特朗普加关税幅度可能已经超过其竞选时承诺的“对全球加征10%”幅度,2025年2季度后特朗普关税落地,美国“抢进口”特征难以在全年持续。
政府效率部裁员降费,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仍有不确定性
一是美国政府部门就业占就业总数14.8%,DOGE推动美国政府裁员降费,对消费预期有不利影响。2025年美国政府部门就业人数2361.5万人,占全美非农就业总数14.8%,其中联邦政府就业人数300.7万人,占全美非农就业总数1.9%, 2月美国人事管理办公室报告“延迟辞职”公务员共计7.5万人,单月事实裁员的人数占美国联邦雇员人数的2.5%。此外,还需关注联邦政府层面的裁员向地方政府扩散。马斯克年初快速裁员有一定季节性因素助力,以2016年以来美国社会保障退休保险申请(SSRI)数据来看,美国退休节奏“前高后低”,Q1月均水平比全年水平高出约6.2%。
二是减费降费波及非政府部门就业。DOGE通过削减对外援助、无效支出和裁减雇员,截至2025年3月5日共节省1050亿美元,平均每日裁减24亿美元。DOGE的减费降费行动可能对私营部门就业产生影响,2月ADP就业数据减量主要由公共服务相关部门贡献2月美国ADP新增非农降至7.7万人(前值18.6万人),其中贸易,运输与公用事业当月新增-3.3万人(前值4.7万人);教育与卫生服务当月新增-2.8万人(前值2.2万人);信息业新增-1.4万人(前值1.6万人),三个行业较上月环比少增16万人。同时美国制造业部门出现正增1.8万人(前值-1.7万人),过去两年平均每月减少6600人。
后续来看,政府效率部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仍有不确定性,一是其节省支出包括部分本就到期的合同,规模有一定“夸大”成分,二是其减费速度波动性较大,持续性有待观察。
美股短期调整,关注科技业进展
美元方面美元指数受美国基本面放缓的影响下行,3月、4月特朗普关税政策仍有进一步加码可能,当前日本、韩国、法国、德国议会分歧较大限制财政空间,可能需要“以邻为壑”通过汇率贬值对冲贸易摩擦的效率损失,继而推动美元上行,美元短期下行但空间有限。
美股方面,短期调整。美国基本面放缓和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可能短期持续,未来特朗普减税落地后美国企业盈利仍有支撑,意味着美股可能短期调整但暴跌风险较小。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带来的“中美科技再平衡”叙事可能是美股的长期风险,未来关注科技产业进展。
美债方面,考虑特朗普关税和美国基本面放缓影响,短期内美国经济可能出现类滞胀预期,美债利率可能在4%-5%之间宽幅震荡,当前已经接近区间下沿。
黄金方面,全球地缘不稳定背景下,央行持续购金将从中长期利好黄金走势。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恶化;海外经济超预期下滑。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因未能入选最新标普500指数调整名单,Coinbase(COIN)盘前股价下跌5%。同样落选标普500调整名单的Applovin(APP)盘前下跌6.3%,该公司此前也被视作热门候选。
据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公告,DoorDash(DASH)、TKO(TKO)、Williams-Sonoma(WSM)和Expand Energy(EXE)四家公司将新晋标普500成分股。
巴克莱报告指出,除上述入选企业外,Interactive Brokers、Coinbase Global、Ares Management、Robinhood Markets、LPL Financial、Blue Owl Capital及Tradeweb Markets均被视为标普500指数潜在候选企业。
伴随加密资产概念股普跌,比特币也下跌2.3%至8.37万美元。此番下跌正值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未能否认经济衰退的可能性。
此次指数调整引发的市场波动,凸显投资者对指数成分股变动的高度敏感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台积电(TSM)2月营收约为2600.09亿元新台币,环比下降11.3%,同比增长43.1%。前两个月的总收入为5533亿新台币,同比增长39%,相比之下,2024年全年的增速为34%,分析师平均预计本季度增速将达到41%左右。
作为全球大多数人工智能芯片的制造商,台积电的销售额是该行业的晴雨表。台积电加速的增长似乎表明市场对用于人工智能开发的芯片的需求有弹性。华尔街和硅谷目前正在就一股人工智能热潮的可持续性展开辩论,这股热潮曾让英伟达(NVDA)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尤其是在中国的DeepSeek似乎冲击算力大规模投资观点后。
彭博分析师Masahiro Wakasugi和Takumi Okano表示“出口数据显示,中国台湾1月份集成电路出口的强劲增长,意味着人工智能芯片销售正在推高台积电的收入。虽然300毫米硅片出货量预示着复苏,但200毫米硅片似乎反映了汽车和工业需求的疲软。电子元件需要从消费设备公司订单而获得。”
上周,博通公司(AVGO)成为最新一家保证人工智能计算支出保持健康的大型科技公司。在此之前,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2025年前两个月营收同比增长25%,增速快于上年同期,反映出人工智能计算需求不断扩大。
台积电在2025年面临的一个主要不确定性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是否会对芯片进口征收关税。台积电可能受益于提前发货或提前储备。上周,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魏哲家在白宫与特朗普一起概述了一项额外的1000亿美元投资,这是外国公司在美国制造业的最大支出之一。这1000亿美元用于兴建三家晶圆厂、两家先进封装厂以及一个研发中心。这将使台积电在美国的总投资达到1650亿美元。
此举被广泛认为是为了避免关税。但魏哲家表示,由于美国客户的巨大需求,台积电正在扩大在美国的投资,并补充说,其今年和未来两年的生产线已经全部预定。台积电计划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要对进口半导体征收关税的情况下,新建5家芯片工厂。
彭博信用分析师Cecilia Chan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这笔1000亿美元的额外投资不会影响台积电的信用评级,因为该公司拥有440亿美元的净现金头寸,创历史新高。但如果特朗普呼吁的《芯片法案》资金被切断,它可能会延长达到盈亏平衡时间,并进一步影响利润率。
在加码投资美国的背景下,华尔街分析师一致唱多台积电。
高盛予台积电“买入”评级,台股目标价为新台币1400元,ADR目标价为259美元;高盛认为,台积电进一步增加在美国的投资并不令人意外。此次决策旨在平衡降低生产集中风险(目前95%的产能位于中国台湾)与满足美国客户需求的双重目标。高盛强调,更重要的是,尽管在美国增加投资,台积电的长期毛利率指引仍保持在“53%及以上”。
摩根大通维持对台积电台股的“增持”评级,目标价为新台币1500元。摩根大通表示,台积电的扩张计划基本与该行此前的预期一致,此举缓解了台积电投资者在过去2-3周内关注的两大风险因素半导体关税升级的风险,以及参与英特尔“救援计划”的潜在运营困境。摩根大通认为这是目前情况下台积电可能采取的最佳行动。
摩根士丹利重申对台积电台股的“增持”评级,目标价为新台币1388元。摩根士丹利也认为台积电扩大在美投资并不令人意外。摩根士丹利曾在今年2月发布的报告中提到,台积电可能会进一步扩张美国晶圆厂,旨在满足美国客户对降低关税风险的要求。台积电此前曾提到,海外工厂可能会导致毛利率稀释2-3个百分点,摩根士丹利认为这一影响已经反映在预期中,因此不会对未来的毛利率预测造成额外风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随着AI热潮席卷全球,芯片市场正迎来一场技术与战略的双重较量。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中,博通财报亮眼,AI相关收入大幅增长;而英伟达作为AI芯片的“通用王者”也依然强势。这两家巨头代表了AI硬件的两种路径博通的ASIC定制芯片与英伟达的GPU通用算力。本次博通发布的优异财报是否意味着AI芯片市场的格局将迎来新的变化。
技术路径通用算力VS定制效率
AI芯片的竞争本质上是技术路线的博弈。英伟达和博通分别代表了通用与专用的两大阵营。
英伟达(NVDA)GPU的生态霸主
Nvidia凭借GPU和CUDA生态在AI训练市场占据主导。根据其2025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截至2025年1月26日),总收入为393亿美元,同比增长78%,其中数据中心收入约为35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90%。CUDA平台支持超过300万开发者,覆盖深度学习到科学计算的广泛场景。然而,GPU的高能耗和内存带宽瓶颈日益凸显,例如H100芯片功耗高达700W,内存墙问题限制了其在推理场景的性价比。
博通(AVGO)ASIC的效率革命
Broadcom走定制化路线,其ASIC(专用集成电路)针对特定AI负载优化。根据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截至2024年10月31日),AI相关收入为41亿美元,同比增长77%,占总收入146亿美元的28%。CEO强调,ASIC在矩阵运算等任务中效率比通用加速器高50%以上,且功耗降低约30%。例如,为谷歌TPU设计的芯片在特定场景下性能功耗比远超GPU,使其在推理和数据中心互联领域占据先机。
市场分化趋势AI芯片市场正逐步分化为训练与推理两大板块。英伟达的GPU主导训练,市场份额约80%;而推理端更看重成本与效率,ASIC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达9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5%。博通正凭借定制化抢占这一蓝海。
博通的战略技术壁垒+生态绑定+超前布局
博通的崛起并非偶然,其在AI芯片市场的布局展现了多维度的竞争力。
技术壁垒ASIC与网络设备的双轮驱动
博通拥有30年ASIC设计经验,IP库覆盖计算、网络和存储三大领域。其AI XPU已服务谷歌、Meta等超大规模客户,2025财年Q1相关收入达41亿美元。此外,博通在AI数据中心网络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以太网交换机芯片市场份额高达71%,远超英伟达的Infiniband(约20%)。其800G光模块技术进一步匹配算力扩张需求,2024年出货量同比增长50%。
生态绑定与巨头的深度合作
博通不仅是芯片供应商,更是科技巨头的战略伙伴。谷歌TPU、Meta的推理芯片均依赖博通定制技术,而与苹果合作的AI服务器芯片“Baltra”预计2026年量产,采用台积电N3P工艺,单笔订单或超20亿美元。此外,收购VMware后,博通基础设施软件收入增长47%至67亿美元,成为软硬协同的杀手锏。
超前布局押注长期增长
博通预测,2027财年AI芯片收入占比将超50%,客户群从3家扩展至7家5。第二财季指引显示,AI收入预计增至44亿美元,营收同比增长19%至149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这反映了其对AI基础设施需求的精准把握。
英伟达的反击生态壁垒与网络布局
英伟达并非毫无还手之力。其核心优势在于
CUDA生态的不可撼动
CUDA的开发者生态和软件兼容性是英伟达的护城河。2024年,NVIDIA DGX H200系统发布,单卡FP8精度算力达141TFLOPS,巩固了训练市场地位。相比之下,博通的ASIC虽高效,但缺乏通用性,难以吸引中小开发者。
网络领域的扩张
收购Mellanox后,英伟达推动Infiniband与以太网双线布局。2024年,其Spectrum-X以太网解决方案出货量增长30%,试图挑战博通的网络设备霸主地位。然而,博通的ASIC+以太网组合在超大规模客户中仍具成本优势。
研发投入实力
英伟达2025财年Q3自由现金流达149亿美元,同比增长89%,远超博通的60.13亿美元。这为其研发投入(2024年超100亿美元)提供了坚实支撑。
市场格局与未来展望
AI芯片的竞争已从单纯的算力争霸,演变为生态、效率与场景落地的多维较量。英伟达以通用算力和开发者生态高举大旗,而博通则用定制效率和基础设施优势悄然卡位。当算力需求从训练转向推理,从通用走向专用,博通的ASIC路线正改写行业规则。
通用与专用并存的未来
英伟达的GPU将继续领跑训练市场,而博通的ASIC则在推理和垂直场景中占据一席之地。混合架构(如Chiplet)可能是下一战场,博通已与台积电合作探索此技术,英伟达也在H200中引入类似设计。
供应链话语权之争
博通通过网络设备和光通信的垄断,构建了“算力基础设施护城河”。相比之下,英特尔因转型迟缓,2024年数据中心收入仅增长9%,凸显博通的敏捷优势。英伟达则通过算力+网络的整合,试图从博通手中夺回部分话语权。
投资机会
2025财年Q1,博通自由现金流利润率达40%,同比增长28%,股息提高11%。AI业务增速(77%)远超传统业务,财报发布后股价盘后一度暴涨17%。机构预测其2025年PE仅25倍,低于英伟达的45倍,性价比突出。但博通过度依赖大客户(谷歌占AI收入35%)可能带来经营波动风险。
与此相比,英伟达经过两年的大幅上涨,市场预期已经很高,高估值面临回调压力。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估值捕手”,美股投资网财经编辑徐文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日前,博通(AVGO)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FY25Q1公司总营收达149亿美元,同比增长25%;调整后EBITDA达10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1%。半导体业务方面,人工智能推动了半导体收入的增长,第一季度人工智能收入达到41亿美元,同比增长77%。由于面向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的网络解决方案出货量增加,博通的业绩超出了预期。
博通表示,正在与超大规模合作伙伴合作,这些合作伙伴正积极投资于下一代机型,这需要高性能加速器和更大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集群。仍然预计到2027财年,这三家超大规模客户将产生600亿至900亿美元的可触达的市场规模(SAM)。
此外,博通还与另外两家超大规模企业合作,开发定制的人工智能加速器,今年会如期流片XPU;这样加起来,公司除了三个规模出货的XPU客户之外,现在还有四个在深入磨合的客户。并且,这四个客户并不在之前预计的600-900亿美金的可服务市场中。
FY25Q2指引方面,半导体总营收预计约为84亿美元,同比增长17%。其中,人工智能营收预计达到44亿美元,同比增长44%;非人工智能半导体营收预计为40亿美元;
Q&A问答
Q你提到有4个新客户即将上线,能详细谈谈目前看到的趋势吗?这4个客户有可能达到现有3个客户的规模吗?这对定制硅片趋势以及博通业务的长期乐观前景和增长潜力意味着什么?
A这4个目前还不算严格定义的客户。在研发XPU时,博通并非真正的创造者,而是助力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合作伙伴创建芯片和计算系统,这包括模型、软件模型,要与计算引擎(XPU)以及将多个XPU集群连接在一起的网络紧密配合,以训练前沿模型。
博通创建的硬件必须与合作伙伴的软件模型和算法配合,才能实现全面部署和规模化应用,所以只有当知道合作伙伴已大规模部署、拿到能使其运行的生产订单时,才定义为客户。
这4个是正在尝试和前3个客户做同样事情、运行或训练自己前沿模型的合作伙伴。开发第一个芯片通常需要1.5年,博通有可行的框架和方法能加速这一过程。
没有理由认为这4个合作伙伴不能像前3个客户那样产生需求,但可能会晚一些,因为他们起步较晚。
Q能描述一下本财年下半年相对上半年在AI业务上的增长情况吗?与90天前相比,增长情况是更有利还是不利?90天前提到的下半年3纳米产品的产能提升是否仍按计划进行?
A目前来看Q2的数据比较鼓舞人心,部分原因是网络产品出货量有所改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在AI加速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是GPU)方面也有相关进展。此外,2025财年存在一些订单提前交付和加速的情况。但无法推测客户的想法,所以难以对下半年情况给出确切判断。
不做下半年的相关推测。
Q从新闻头条来看,关税和DeepSeek可能会造成一些干扰,一些客户和其他互补供应商似乎有些不知所措,难以做出艰难决策。博通是否受到了这些动态的干扰?除了在人工智能领域增加客户外,博通是否会因此发生一些更大的变化?
A目前判断关税影响还为时尚早,关于芯片关税的情况尚未明确,也不清楚其具体结构。当前博通所经历的是积极的干扰,即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半导体行业产生的积极影响。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加速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包括工艺、封装以及向更高性能加速器和网络功能的设计方向发展。
在XPU方面,博通被要求针对合作伙伴、客户以及超大规模合作伙伴的前沿模型进行优化,这涉及到多个变量的平衡,如计算能力、网络带宽、内存容量和延迟等,对工程师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挑战。
此外,人工智能不仅推动企业硬件发展,还影响企业数据中心的架构,数据隐私和控制变得重要,大型企业可能会暂停将工作负载推向公共云,转而考虑升级自己的数据中心以在本地运行人工智能工作负载,这也是过去12个月所看到的趋势。
对于关税问题,可能再过3到6个月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Q从设计到部署的转化率如何?是否有较大波动范围?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博通了解这一情况?
A博通对设计中标的看法与外界不同。博通认为,只有当产品大规模生产并实际投入生产部署时,才算获得订单。
从流片到产品交付给合作伙伴,再到实现大规模生产,通常需要一年甚至更久;从产品到合作伙伴手中到大规模生产,根据博通的经验需要6-12个月。
而且,在博通看来,生产和部署5000个XPU不算真正的大规模生产。
博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会挑选真正有大量需求的客户,主要是在大语言模型前沿模型训练领域有持续需求的客户。
所以当我们说“设计中标”(designwin),其实只要到规模持续行用才行。项目启动一年半载,然后死掉了,这种不算。
Q新的法规或人工智能扩散规则将于5月出台,这是否会影响目前有大规模业务的3个客户的订单获取或产品发货?这些客户有进入中国市场或者向中国客户供货的可能吗?
A在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各国政府采取诸多重大行动的背景下,大家对此都会有所担忧,但博通没有这方面的担忧。
是否流入中国市场或向中国客户供货?不评价。
Q如果人工智能市场的业务组合更多地转向推理工作负载,贵博通的业务机会和市场份额会有什么变化?这会使目标市场规模(TAM)超过600-900亿美元,还是保持不变但产品组合不同?未来一年,推理业务占比高的市场是否更有利于GPU发展?
A博通也将推理业务作为一个独立的产品线来关注,推理芯片的架构与训练芯片的架构有很大不同。600-900亿美元的目标市场规模是训练和推理芯片的总和。
不过,到目前为止,博通所涉及的业务中,大部分收入还是来自训练业务,而非推理业务。
关于AI芯片市场,根据预测,GPU细分市场有望在市场上占据最大份额。GPU能够有效处理训练和运行深度学习模型所需的大量计算负载。这使得它们在数据中心和AI研究中至关重要,因为AI应用的快速增长需要高效的硬件解决方案。
此外,推理工程市场在预测期内预计将占据AI芯片市场的最大份额,并将以最高增长率增长。因此,如果市场工作负载构成转向推理,博通有机会扩大市场份额,特别是如果博通的产品能够有效满足推理工作负载的需求。
此外,虽然GPU在数据中心和其他高性能计算环境中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推理工作负载的增长,其他类型的芯片,如ASIC和FPGA,也可能在特定应用场景中找到机会。
Q客户在选择网卡时,在拥有最佳网络交换及ASIC能力的厂商(如博通)和拥有计算能力的厂商之间做选择,他们是怎么考虑的,最终会关注哪些要点?
A对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客户来说,在连接和扩展AI加速器(无论是XPU还是GPU)时,选择主要由性能驱动。
如果要在训练和持续训练前沿模型时从硬件中获得最佳性能,那么客户首先会选择经过验证的硬件和系统。
博通在网络交换和路由领域至少有10年经验,在这方面有很大优势。而且随着AI的发展,博通不断加大投资,从800Gbps带宽提升到1.6T甚至3.2T,还在加速开发下一代产品,如计划中的Tomahawk6、7和8,主要是为了少数有大市场潜力的客户。
Q之前提到XPU单位在2027-2028年将从去年的约200万个增长到约700万个,新增的4个客户会使这个700万的数量增加吗,还是只是填补到700万这个数量?
A目前所说的市场,包括换算成的单位数量,仅针对现有的3个客户。另外4个是合作方,还不被视为客户,因此不在已服务的可用市场范围内。
Q博通如何通过扩展产品组合来支持6个超大规模前沿模型的优化,在多大程度上协助客户实现每美元资本支出、每瓦的每秒浮点运算次数目标,以及客户在哪些方面可能会出于差异化需求而不与博通分享工作内容?
A博通仅提供半导体方面的基础技术,让客户利用这些技术并根据自身特定模型和算法进行优化。博通会为每个客户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大约有5个维度。
优化方式与合作伙伴的需求相关,涉及性能、功耗等方面,功率最终会影响总体拥有成本。同时,优化还与集群规模、使用场景(如训练、预训练、后训练、推理、测试时扩展等)有关。
对于所谓“中国墙”的问题,博通认为这是纯技术问题,不做任何评价。
Q博通拥有完整的连接产品组合,如何看待新的未开发项目扩大规模的机会,这些机会在光学、铜缆等方面如何展现,对博通有何增益?
A博通与很多超大规模客户打交道,他们大多在进行扩张,几乎都是新项目,倾向于采用下一代技术,机会非常大。
博通在铜缆方面有能力开展业务,但在通过光学提供网络连接方面有很多机会,包括多模激光器(VCSELs)和单模激光器等主动元器件。
除以太网外,博通在PCExpress等其他协议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又超级智能的交换机+一个非常低级的网络接口卡(NIC),或者是一个非常智能的NIC,但配一个非常简单的交换机。
这些产品组合加起来,可能如之前季度所说,约占博通人工智能总收入的20%,有望达到30%。不过,上一季度接近40%,但这不是常态,通常平均接近30%,而加速器(XPUs)占70%。
Q运营支出增加,这些运营支出在人工智能机会方面投向了哪里,是否与研发相关?
A在研发方面,第一季度博通在研发上的合并支出为14亿美元,且会继续增加。博通在所有产品线都注重研发,以保持下一代产品的竞争力。重点聚焦两个领域
一是推出行业首个采用3D封装的2纳米人工智能浮点运算单元(AIFPU);
二是将现有Tomahawk的评级容量提升一倍,使人工智能客户能够在以太网上将加速器(XPUs)规模扩大到100万卡。
Q在网络方面,人工智能业务环比增长情况如何,未来在并购方面有何想法,如何看待围绕英特尔产品项目的诸多新闻?
A在网络方面,第一季度的业务比例是60%计算和40%网络,但这不是正常比例。第二季度预计会延续当前情况,但这只是暂时现象,长期来看正常比例会是70-30。
关于并购,目前博通忙于人工智能和VMware业务,暂时没有考虑并购。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当一个新兴行业从高速增长期迈入成熟稳定期时,市场竞争的核心逻辑通常会由规模驱动的“跑马圈地”式发展转向“精耕细作”的盈利驱动,此时头部玩家也会更强调运营优化与模式创新。毕竟,在商业世界中,健康经营、持续增长是永恒的追求。
就拿共享充电宝行业来说,伴随业务模式和头部梯队的成型,还留在场上的参与者也亟需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美股投资网财经注意到,日前,怪兽充电(EM)披露了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去年Q3期间,公司实现收入4.91亿元(人民币,下同),发展节奏保持稳健。同时,在企业策略更重视发展质量的背景下,该季度怪兽充电在Non-GAAP标准下的经调整后净利润为920万元,连续七个季度保持Non-GAAP盈利;GAAP口径下净利润为420万元。
得益于可持续的财务模型,怪兽充电的账面资金依然保持充裕,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和限制性现金为30亿元。
经营层面,怪兽充电力推模式调整以及业务出海。至去年9月30日,怪兽充电代理点位占比已经升至96.8%。就效果来看,发展代理模式对怪兽充电激发扩张潜能产生了正向影响。三季度,公司移动充电业务流水超过了12亿元。截至期末,怪兽充电在全国已拥有127.4万个POI(点位数),在线充电宝数量达950万个;整个Q3期间,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新增1310万至4.3亿。
对于怪兽充电这类科技消费企业来说,加深技术护城河、向市场输出优质供给毫无疑问是其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前不久,怪兽充电新推出了四代8孔柜机Pro版和四代12孔柜机Pro版。据介绍,新一代柜机创新性推出了打野模式,充电宝可反向给柜机供电;同时,还新增了蓝牙租借、三色背光等功能,并增强了深夜续航能力。
出海,大概同样也会是决定怪兽充电未来走向的胜负手之一。以东南亚市场为例,从需求来看,东南亚既拥有人口基数红利,同时又是承接中国游客的主要目的地,目前该地区共享充电宝的渗透率相较于中国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而自去年启动海外招商以来,基于国内市场运营经验,怪兽充电已在加快推进海外市场业务的落地。今年早些时候,怪兽充电正式挺进了马来西亚市场。据了解,为怪兽充电在马来西亚“打响第一枪”的团队正是其最早的一批国内代理商之一,接下来双方在异国他乡的合作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值得持续观察。
随着共享充电宝行业进入“下半场”,竞争格局趋于稳定之后,类似怪兽充电这样的企业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创新、业务出海等能带来长期回报的事情上。接下来,已接近完成模式调整、轻装上阵的怪兽充电会如何应对海外市场“成长的烦恼”,并趟出一条新的增长路径,这大概会是一个很有借鉴意义的案例。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中金发布研报称,2月非农新增15.1万,低于预期的16万。前值14.3万下修至12.5万。失业率走高至4.1%,超出预期和前值的4%。劳动参与率62.4%,预期62.6%。时薪环比回落至0.3%,符合预期的0.3%,前值0.5%(初值)。
整体看,此次数据低于预期1)休闲酒店、零售业等拖累,教育健康和金融活动行业为主要贡献;2)失业率由4.0%抬升至4.1%,高于预期的4.0%;3)劳动参与率回落至62.4%,也低于预期和前值的62.6%;时薪同比也超预期回落至4.0%;4)前值下修1月新增就业由14.3万下修至12.5万,时薪环比由0.5%下修至0.4%,同比也由4.1%下修至3.9%。
但考虑到近期市场对美国衰退预期升温,挑战者裁员人数也因为联邦政府裁撤而大幅走高。因此相比之下,此次非农数据回落倒显得更为温和。数据公布后,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小幅走低。
我们在美国增长回落的“真相” 中提示,美国近期数据走弱并不意外也并非“坏事”,利率的反身性致使此前不断上升的利率部分抑制需求,只不过中间有2~3个月的时滞。因此,近期我们看到的数据走弱都是去年9月以来利率不断走高的结果,而1月以来利率再度下行对经济的提振效果大概率也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得到体现。但需要注意的是,2月联邦政府的新增就业人数减少1万人,但由于大量的政府裁员是在当月调查周之后进行,因此3月非农数据或受到更多影响。
短期看,市场仍将处于几个无法证伪的风险影响下,利率下行反身性或在3~4月出现变化,关税是否升级,减税能否兑现的观察点也在这一时期。因此,短期市场还是以预期消化为主,要么等待时间,要么到合理位置。
我们建议1)美债“反着想、反着做”,短期有交易型做多机会,中枢4~4.2%左右,但不宜过度外推;2)美股短期或仍有波动,但跌多了可以再介入。基准情形下,短期标普500指数的支撑位为5600~5700(假设ERP回到2024年衰退预期阶段的平均水平),纳指支撑位在17700~17900。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据知情人士透露,ServiceNow(NOW)公司即将达成一项收购人工智能企业Moveworks的交易,这将是其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
知情人士称,这家软件公司正在对收购总部位于加州山景城的Moveworks的交易进行最后的完善,最早可能在未来几天内宣布这一消息。他们表示,此次收购对Moveworks的估值可能接近30亿美元。
知情人士还称,尽管谈判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有可能延迟或失败。ServiceNow的代表拒绝置评,目前未能立即联系到Moveworks的发言人置评。
Moveworks成立于2016年,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助手以处理员工的各类请求。据其官网显示,联合利华、GitHub和博通等公司都在使用其技术。Moveworks曾获得凯鹏华盈(Kleiner Perkins)、光速创投(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和贝恩资本创投(Bain Capital Ventures)等投资者的支持。在2021年的一轮融资中,该公司估值达到21亿美元。
在首席执行官比尔·麦克德莫特(Bill McDermott)的带领下,ServiceNow开发的应用程序可帮助企业组织并自动化其人事和信息技术运营。与许多同行一样,这家总部位于加州圣克拉拉的公司一直在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融入其产品中。在加入ServiceNow之前,麦克德莫特曾担任软件巨头思爱普(SAP)的首席执行官,在任期间主导了多项备受瞩目的收购。
过去12个月,ServiceNow的股价涨幅超过12%,公司市值约达1750亿美元。今年1月,该公司给出的财年销售预期低于市场预期,并表示目前重点在于推动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应用,而非在短期内通过这些工具实现大幅营收增长。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