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苹果(AAPL)10亿美元撬动印尼市场:iPhone-16解禁,东南亚消费电子赛道迎投入新风口

作者  |  2025-02-2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苹果公司(AAPL)已与印度尼西亚签署了一项投资协议,为 iPhone 16 在东南亚最大国家恢复销售铺平了道路。这项协议结束了双方长达五个月的争端,争端始于去年 10 月,当时印尼以苹果未能遵守国内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生产要求为由,拒绝向其发放销售许可证。

据报道,印尼工业部长阿古斯・古米旺・卡塔萨斯米塔周三在雅加达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这项协议。苹果公司承诺在印尼投资 10 亿美元,这一承诺最终促使印尼政府改变了立场。

这笔交易对印尼来说是一个重大胜利,其强硬策略成功促使一家大型外国公司加大投资,推动当地制造业发展,而不仅仅是将印尼作为销售中心。此前,印尼政府曾表示,苹果在印尼的投资仅为 9500 万美元左右。

而对于苹果来说,这笔交易使其能够进入印尼庞大的消费市场。尽管苹果在印尼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未进入前五,但印尼拥有 2.78 亿人口,其中超过一半的人年龄在 44 岁以下且精通技术,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

此外,这项协议对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安托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苹果公司向其政府屈服的形象可能有助于提升他在国内的地位,尤其是在他因多次政策转变和大规模削减开支计划而受到批评的背景下。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前瞻---三大股指期货齐涨,英伟达(NVDA)财报盘后重磅来袭

作者  |  2025-02-2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1. 2月26日(周三)美股盘前,美股三大股指期货齐涨。截至发稿,道指期货涨0.34%,标普500指数期货涨0.53%,纳指期货涨0.80%。

2. 截至发稿,德国DAX指数涨1.48%,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58%,法国CAC40指数涨1.21%,欧洲斯托克50指数涨1.16%。

3. 截至发稿,WTI原油涨0.06%,报68.8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跌0.01%,报72.38美元/桶。

市场消息

美银警告标普500冲高乏力显露颓势,特朗普或启动干预托市。美国银行策略师迈克尔·哈特内特表示,在欧洲和中国股市表现优异之际,投资者对标准普尔 500 指数进一步上涨的空间越来越“怀疑”。“标普指数创下新高所花的时间越长,难度就越大,人们的疑虑也随之增加,”哈特内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欧洲在发挥作用,中国在发挥作用,甚至美国债券也开始发挥作用。”该策略师今年推荐国际股票而非美国股票,因为他预计,自 2023 年初以来推动美国股市上涨之后,所谓的“七大科技股”将会出现波动。尽管他表示投资者对大型科技股并不悲观,但如果交易“不能持续发挥作用”,这些股票很容易下跌。

特朗普开售500万美元移民“金卡”,资金或用以减少赤字。特朗普表示,他将启动一项计划,向投资500万美元的外国人提供居留权和获得公民身份的途径。在他对非法移民进行全面打击的同时,这为合法移民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特朗普说,这个被称为“金卡”的项目将在两周内启动,他还说,他认为美国政府不需要获得国会的批准。目前尚不清楚该计划的全部范围以及将如何实施。特朗普周二在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陪同下签署行政命令时说“我们将给这张卡定价在500万美元左右,它能有绿卡的待遇。”卢特尼克表示,此举可能会取代现有的EB-5签证,他贬损该项目“完全是无稽之谈”。

特朗普研究对铜征收关税,纽约铜价跳升。在特朗普总统签署一项行政命令,指示美国商务部审查可能对铜征收的关税后,美国铜期货价格攀升。此举是旨在对特定行业征收关税的一系列措施中的最新举措,旨在重塑全球供应链。由于美国和全球价格之间可能存在差距,今年主要铜价价差出现了重大错位。Comex铜期货一度上涨2.4%,创下2月12日以来的最大盘中涨幅。消息传出后,在美国上市的铜矿企业股价也出现上涨,调查将根据《贸易扩张法》第232条进行,该条款赋予美国总统以国内安全为由实施贸易限制的广泛权力。特朗普还利用这一权力对另外两种工业金属——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这些关税将于3月份生效。

美联储监管副主席巴尔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密不可分。美联储负责监管的副主席巴尔(Michael Barr)周二在发表讲话时表示,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密不可分”。巴尔将于本周五卸任监管副主席一职,同时继续留任美联储理事。在他担任监管副主席的最后几天里,他强调了强有力的监管和美联储独立性的重要性。在巴尔周二发表讲话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发布行政令,寻求收紧对独立机构的控制,包括美联储的银行监督和监管工作。尽管这一行政令不会直接影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但它要求各机构在发布法规草案前提交白宫审查,并就优先事项和战略与政府协商。巴尔表示,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为美国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黄金涨到顶了?以巴菲特投资法则为尺,专家敲响警钟。黄金价格在过去一年中飙升。然而,专家表示,投资者应该谨慎。一位顾问建议考虑沃伦•巴菲特的法则“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专家说,黄金应该只占投资组合中很小的比例,在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中可能只占1%或2%,甚至更少。截至周二,追踪金价的SPDR Gold Shares基金(GLD)在2025年上涨了约11%。过去一年的回报率增长了约42%。今年以来,黄金期货价格也上涨了约10%,目前较去年同期上涨了36%。相比之下,标普500指数在2025年上涨了约1.5%,过去一年上涨了17%。

个股消息

美股巨震倒计时?英伟达(NVDA)财报或打开“潘多拉魔盒”,交易员提前对冲风险。上周,未平仓VIX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之比接近2023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周二有逾100万份看涨期权易手。投资者开始加大对波动性将卷土重来的押注,因为英伟将于周三美股盘后公布的财报可能只是一系列波动的开端。虽然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重返白宫以及他的关税言论到目前为止没有让交易员感到惊慌失措,但从野村控股的Charlie McElligott到高盛集团的Scott Rubner,分析师发出的警告声却越来越响亮。期权平台SpotGamma表示“英伟达有可能影响整个股市。未来几周波动率将飙升的催化剂有很多,包括关税和美国政府关门的最后期限。”

劳氏(LOW) Q4 营收 186 亿美元,净利润 11 亿美元。劳氏第四季度营收为 186 亿美元。可比销售额实现了 0.2% 的增长。该公司Q4净利润达到 11 亿美元,稀释每股收益(EPS)为 1.99 美元,相较于 2023 年第四季度的 1.77 美元有所增长。截至 2025 年 1 月 31 日,劳氏公司经营着 1,748 家门店,零售面积达到 1.95 亿平方英尺。展望未来,劳氏预计 2026 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将在 12.15 美元至 12.40 美元之间,而分析师的预期为 12.48 美元。对于 2026 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劳氏预计将在 835 亿美元至 845 亿美元之间,而分析师的预期为 847.7 亿美元。

Stellantis(STLA)业绩大滑坡!2024年利润暴跌七成 北美、欧洲市场双受挫。欧洲汽车巨头Stellantis周三发布财报表示,2024年盈利出现大幅下滑,并预计公司今年利润仍难有显著改善。目前,这家汽车制造商正努力重振低迷的销售,同时寻找新的首席执行官。这家拥有吉普、道奇、菲亚特、克莱斯勒和标致等知名品牌的跨国企业集团2024年全年净利润仅为55亿欧元(合57.7亿美元),较2023年全年的186亿欧元暴跌70%,也低于分析师预期的64亿欧元。调整后营业利润率为5.5%,位于该公司指引区间的下限,远低于上年同期的12.8%。展望未来,Stellantis预计2025年调整后的营业利润率将达到中个位数水平。

美国市场复苏助力,百威英博(BUD)Q4利润大增10.1%超预期。百威英博第四季度有机EBITDA同比增长10.1%,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7.95%。其全年8.2%的增幅也超出市场预期和公司自身指引区间。在美国市场,得益于Michelob Ultra和Busch Light两大品牌的强劲销售表现,百威英博市场份额有所提升,营收增长0.8%。该公司于今年1月推出的无醇啤酒Michelob Ultra Zero也取得了良好市场反响。不过,受中国和阿根廷市场消费持续疲软的影响,百威英博第四季度销量下降1.9%,降幅超出分析师预期,全年下降1.4%。展望未来,百威英博预测,到2025年,公司有机EBITDA增长率将维持在4%至8%之间。

高途(GOTU)Q4营收同比增长82.5%,净亏损1.36亿元。高途Q4营收为13.8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82.5%;净亏损为1.36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20亿元。现金收入为21.60亿元,同比增长69.0%。净经营现金流入为7.84亿元,同比增长59.4%。全年业绩方面,该公司营收为45.5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3.8%;净亏损为10.49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730万元。展望未来。该公司预计2025财年第一季度营收在14.08亿元至14.28亿元之间,即同比增长48.7%至50.8%。

苹果(AAPL)强收27%“外链税”遭法庭拷问顶风涨价还是合规操作?苹果的一位高管在法庭上表示,对苹果公司盈利的影响是其决定向开发者收取27%的费用以引导客户在App Store之外进行支付的关键因素,尽管这一举措可能会违反法庭命令。美国地区法官伊冯娜·冈萨雷斯·罗杰斯(Yvonne Gonzalez Rogers)正在确定苹果公司是否遵守了她2021年的命令,该命令要求苹果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这场诉讼结束了围绕Epic Games Inc.指控苹果试图垄断利润丰厚的移动应用市场的长期斗争。在去年开始的听证会上,法官多次对苹果是否采取足够措施促进竞争表示怀疑。

“数据中心过剩”不存在!传Meta(META)正筹备2000亿美元巨型数据中心。据The Information周二援引知情人士报道,Meta平台(Meta)正在讨论为其人工智能项目建设一个新的数据中心园区,潜在成本超过2000亿美元。报道称,Meta高管已经通知数据中心开发商,该公司正在考虑在路易斯安那州、怀俄明州或德克萨斯州等州建设数据中心,高层领导本月已经参观了潜在的地点。自2022年OpenAI推出ChatGPT以来,各行各业公司都在努力将人工智能纳入其产品和服务,因而对人工智能的投资激增。Meta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上个月,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表示,该公司计划今年斥资650亿美元扩大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无惧欧洲销量“断崖式”下跌,特斯拉(TSLA)收购德国破产零部件制造商部分资产。尽管特斯拉在德国遭遇“麻烦”,但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周二表示,将收购破产的德国高科技零部件制造商Manz AG的部分资产,包括其位于德国Reutlingen的工厂、设备和300多名员工。Manz AG表示,其破产管理人与特斯拉子公司Tesla Automation GmbH于周一签署了一份收购协议。双方同意不披露收购价格,交易的完成受合并控制法的约束。Manz AG补充称,大约100名员工将失去工作,不会被转移至Tesla Automation GmbH。这笔交易标志着特斯拉在德国的业务范围扩大,该公司已在柏林附近经营着一家超级工厂。

重要经济数据和事件预告

21:00美国1月营建许可月率修正值(%)。

23:00美国截至2月21日当周EIA原油库存变动(万桶)、美国1月季调后新屋销售年化总数(万户)。

23:10美国至2月21日四周公司债市困境指数-市场整体均值。

23:30美国截至2月21日当周EIA天然气库存变动(亿立方英尺)

21:302027年FOMC票委、里奇蒙联储主席巴尔金以"通胀的前世今生"为题发表讲话。

次日01:002027年FOMC票委、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就经济前景和楼市发表讲话。

业绩预告

周四早间英伟达(NVDA)、赛富时(CRM)、新思科技(SNPS)、Snowflake(SNOW)、eBay(EBAY)、C3.ai(AI)

周四盘前挪威邮轮(NCLH)、再鼎医药(ZLAB)、大全新能源(DQ)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AppLovin(APP)今天为什么暴跌?2025.2.26

作者  |  2025-02-2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AppLovin代号 APP今天暴跌22%,触发熔断机制暂停了交易,原因是美国有两家不知名的调研机构Fuzzy Panda Research Culper Research 分别在今天发布做空AppLovinAPP)的研究报告,

以下是美股投资网翻译整理Fuzzy Panda Research的报告内容:

做空AppLovinAPP):黑箱算法与黑暗广告实践
——我们相信科技巨头将终结这家广告技术公司的灰色帝国

AppLovinAPP)是移动游戏领域的广告技术公司。近年来,该公司不仅实现收入暴增,其EBITDA和现金流增长更为迅猛。惊人的财务表现使其成为华尔街宠儿,股价自2023年以来累计涨幅超3600%。部分投资者和前员工甚至将CEO亚当·福鲁吉(Adam Foroughi)誉为"下一个扎克伯格"。但鲜有人真正了解AppLovin的商业模式。公司将其成功归功于Axon 2.0——一个连接广告主与开发者的"黑箱"机器学习算法。

我们的调查发现,Axon 2.0实为构筑在"广告欺诈"之上的空中楼阁。AppLovin涉嫌通过以下灰色手段牟利:

一、数据窃取:电商业务涉嫌剽窃Meta核心数据

  1. 通过SDK中间件窥探Meta广告数据:要求电商客户每月投入60万美元广告费参与测试,借此获取Meta成功广告样本
  2. 实时监控Meta竞价数据:通过MAX竞价平台获取Meta对每个用户的出价信息
  3. 数据融合工程:结合第三方数据商与自有追踪ID逆向还原Meta核心数据资产
  4. 机密研究显示:AppLovinMeta的电商定向相关性高达12.7个标准差(统计学上几乎不可能)

二、广告欺诈:异常高点击率的背后

  1. 操纵性广告设计:"关闭"按钮实际触发应用商店跳转(我们亲测验证)
  2. 程序化自点击广告:代码中存在自动触发安装的指令
  3. 30-40%的异常CTR:超行业标准10倍的点击率被专家直指"明显欺诈"
  4. 其他黑暗模式:包括无法关闭的广告、诱导误安装的UX陷阱等

三、儿童隐私侵犯:触碰法律红线

  1. 7-12岁女童推送色情广告(我们设备测试证实)
  2. 非法追踪儿童:即使用户启用"禁止追踪",仍通过跨应用ID持续追踪
  3. SDK收集50+儿童特征数据:包括可用于设备指纹识别和位置追踪的敏感信息
  4. 数据流向第三方:与数据经纪商共享儿童画像信息

四、秘密直装计划:营收暴增的灰色引擎

  1. 与三星、T-Mobile等厂商合作:在用户无感知情况下预装应用
  2. 100%毛利率疑云:零成本安装可能虚增收入
  3. 代码实锤:源代码中多次出现"direct download"指令
  4. 高管背景隐患:管理层与"间谍软件"公司存在历史关联

监管利剑高悬:三大科技巨头的致命围剿

  1. 苹果可能:下架违规SDK及游戏应用(涉及儿童追踪、隐私侵犯)
  2. 谷歌必然:封杀违反Play商店政策的SDK,堵死直装漏洞
  3. Meta即将:切断数据窃取管道,保护电商广告收入

投资结论:
我们做空AppLovin,因其商业模式建立在多重违规操作之上。当苹果、谷歌、Meta三大平台监管利剑落下时,这个依赖应用商店生态存活的中间商将遭受毁灭性打击。其看似神奇的ROAS(广告支出回报率)实为欺诈性增长的镜花水月,终将随真相曝光而崩塌。

 

以下是美股投资网 StockWe.com翻译整理Culper Research的报告内容:

在过去的两年里,AppLovinNASDAQ: APP)以其革命性AI技术AXON 2.0迅速崛起,股价飙升500%。然而,Culper Research的深度调查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实:AppLovin可能依靠欺诈性广告策略和未经用户同意的应用安装机制推动其增长,而非真正的技术创新。


AppLovin的增长秘密:AXON 2.0AI还是烟幕弹?

AppLovin对外宣称其增长源于AXON 2.0黑箱算法,该算法据称能够极大地提升广告投放的精准度。然而,调查显示,AppLovin的成功可能并非源于AI,而是来自于以下两点:

  1. 强制性后门安装应用
    • AppLovin利用其合作伙伴提供的系统级权限,通过旗下AppHub平台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应用。
    • 这一手法被大量用户投诉,违反了Google Play的设备和网络滥用政策。
  2. 操纵电商广告归因系统
    • AppLovin要求广告商首先在Meta平台上投入60万美元/月以上,以便获取Meta广告数据。
    • 通过其MAX广告中介平台,AppLovin能够复制”Meta的广告策略,并将销售归因于自身,从而虚假夸大其广告效果。
    • 这一策略可能涉嫌侵犯用户隐私,甚至引发Meta的潜在反制措施。

技术分析:AppLovin如何操控安装机制?

1. AppHub的秘密:如何绕过Google Play商店?

  • AppLovin2022年推出Array,与手机OEM厂商(如三星、OPPO)合作,将AppHub作为系统级应用预装在新设备上。
  • AppHub被赋予INSTALL_PACKAGES权限,允许其绕过Google Play商店直接安装应用。
  • 通过更新SDKAppLovin让其合作开发者的游戏自动绑定AppHub,使这些游戏也能执行相同的直接下载操作。
  • 这一机制最终形成一个循环:当用户点击广告时,游戏会借助AppHub权限,直接在设备上安装应用,而用户往往毫不知情。

2. 证据链:大量应用无声安装,全球用户投诉激增

  • 许多热门游戏(如《Subway Surfers》《8 Ball Pool》)的APK文件中包含“Bind to AppHub”权限。
  • 用户在RedditT-Mobile论坛等多个平台投诉,称游戏自动下载未知应用”“广告点击后自动安装其他应用
  • 统计数据显示,在AppHub拓展到巴西、印度市场后,特定应用的下载量在当地出现异常激增,与AppLovinOEM合作扩展时间点高度一致。

电商广告业务:精准投放还是数据操纵?

随着移动游戏增长放缓,AppLovin试图将其模式扩展到电商广告。然而,调查发现其策略并不透明,存在重大问题:

  1. 要求广告商在Meta平台上高额投放
    • 只有在Meta广告投放超过60万美元/月的企业才能参与AppLovin的电商推广。
    • 这种做法的目的可能是获取Meta用户数据,以便优化自身广告归因模型。
  2. 利用Adjust归因系统自我审查
    • AppLovin要求广告商使用其Adjust归因系统,以确保其广告效果数据可控。
    • 由于Adjust也是AppLovin旗下产品,这种做法等同于自己批改自己的作业,缺乏独立性。
  3. 有限开放政策,防止数据泄露
    • AppLovin至今未向所有广告商开放该项目,业内人士猜测是为了避免曝光其广告归因的操纵手法。
    • 一旦更广泛的广告商加入,效果可能难以维持,市场可能迅速发现AppLovin的数据操纵行为。

CEO Adam Foroughi:广告技术专家还是欺诈大师

Culper Research揭示,AppLovin CEO Adam Foroughi的职业历史充满争议:

  • 2004年,他曾在Gator(后更名为Claria)工作,该公司是最早的间谍软件(spyware)提供商之一,因未经用户许可投放广告而臭名昭著。
  • 2009年,他创办的Social Hour欺诈性广告Facebook封禁。
  • 过去两年,AppLovin内部人士套现近20亿美元,而其主要股东KKR已完全退出,抛售价值73亿美元的股份。

这些迹象表明,AppLovin的高层可能早已意识到公司的增长模式难以持续,因此选择高位套现离场。


行业影响与监管风险

如果Culper Research的调查结果属实,AppLovin可能面临多方面风险:

  1. 监管调查
    • Google可能会因未经用户同意的安装行为封禁AppHubAppLovinSDK
    • Meta可能会因数据滥用问题限制AppLovin对其广告数据的访问权限。
  2. 投资者信心崩溃
    • 如果市场发现AppLovin的增长是通过欺诈手段实现的,其股价可能会像过往的科技泡沫公司一样迅速崩盘。
    • 机构投资者(如KKR)已提前清仓,这可能暗示内部人士早已对公司前景失去信心。
  3. 用户信任危机
    • 公众对未经授权安装的敏感度越来越高,AppLovin的做法可能会引发广泛的抵制。
    • 负面新闻的发酵可能导致用户卸载相关应用,从而影响AppLovin的收入来源。

结论:AppLovin的未来堪忧

AppLovin的成功并非来自真正的AI突破,而是利用了隐蔽的技术手段进行市场操纵。然而,这种模式一旦被揭露,可能会迅速崩溃。

未来,投资者应警惕以下几点:

  • Google是否会对AppHub采取行动?
  • Meta是否会限制AppLovin获取广告数据?
  • 监管机构是否会介入调查AppLovin的行为?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AppLovin的股价可能会经历一次历史性的暴跌,成为又一个因欺诈曝光而崩盘的科技泡沫案例。

 

美国市场复苏助力-百威英博(BUD)Q4盈利大增10.1%超预期

作者  |  2025-02-2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全球最大啤酒制造商百威英博(BUD)周三发布声明称,得益于加大营销力度推动核心品牌销售增长,以及美国关键市场显现复苏迹象,公司第四季度业绩超出市场预期。

财报显示,百威英博第四季度有机EBITDA同比增长10.1%,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7.95%。其全年8.2%的增幅也超出市场预期和公司自身指引区间。

在美国市场,得益于Michelob Ultra和Busch Light两大品牌的强劲销售表现,百威英博市场份额有所提升,营收增长0.8%。该公司于今年1月推出的无醇啤酒Michelob Ultra Zero也取得了良好市场反响。虽然营销支出有所增加,但通过成本优化实现了有效对冲。

不过,受中国和阿根廷市场消费持续疲软的影响,百威英博第四季度销量下降1.9%,降幅超出分析师预期,全年下降1.4%。在阿根廷,由于高通胀抑制需求,销量出现15%左右的下滑。

按产品划分,销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集团啤酒产品的需求下降,而非啤酒品牌表现相对较好。

该公司表示,若排除这两个市场,其全球出货量实际呈现增长态势。

近段时间以来,这家知名啤酒品牌生产商一直在努力应对美国和亚洲市场消费者支出放缓带来的挑战。消费者减少酒吧消费或转向更便宜的啤酒产品,对公司业绩造成压力。为此,该公司正在大力推广奥运会全球啤酒赞助商Corona Cero等品牌。

百威英博的业绩发布紧随其竞争对手喜力(HEINY)的亮眼财报。本月早些时候,这家全球第二大啤酒制造商的年度利润、营收和销量均超预期,并预测今年将保持强劲增长,推动其股价创下自1989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展望未来,百威英博预测,到2025年,公司有机EBITDA增长率将维持在4%至8%之间。

截至周二收盘,百威英博股价较年初下跌约10%。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无惧欧洲销量“断崖式”下跌-特斯拉(TSLA)收购德国破产零部件制造商部分资产

作者  |  2025-02-2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尽管特斯拉(TSLA)在德国遭遇“麻烦”,但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周二表示,将收购破产的德国高科技零部件制造商Manz AG的部分资产,包括其位于德国Reutlingen的工厂、设备和300多名员工。

Manz AG表示,其破产管理人与特斯拉子公司Tesla Automation GmbH于周一签署了一份收购协议。双方同意不披露收购价格,交易的完成受合并控制法的约束。Manz AG补充称,大约100名员工将失去工作,不会被转移至Tesla Automation GmbH。

这笔交易标志着特斯拉在德国的业务范围扩大,该公司已在柏林附近经营着一家超级工厂。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笔交易恰逢特斯拉在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市场销量大幅下滑。数据显示,特斯拉1月在德国的汽车销量同比下降了近60%;1月欧洲销量仅为9900辆,同比下降超过45%。

与此同时,1月欧洲大陆整体的电动汽车新车销量增长了逾37%,这使得电动车在欧洲汽车市场的电动份额提升到了15%。这意味着特斯拉1月欧洲销量的下滑无法归咎于欧洲的市场环境。

分析人士认为,特斯拉1月欧洲销量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最近在欧盟政治中频繁发声,公开支持德国极右翼政党“选择党”(AfD)。这一举动引发了广泛的政治争议。此种政治介入被认为可能对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除了政治因素外,消费者的观望情绪也是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随着2025年上半年新款Model Y的即将发布,许多消费者选择暂时推迟购车。此外,特斯拉的销量同比对比也较为艰难,因为去年1月的销量因Model 3改款而出现激增。分析师Matthias Schmidt表示“尽管如此,1月的销量仍然令人失望,可能意味着部分消费者正转向其他品牌。”

麻烦不断!特斯拉市值跌破1万亿美元

周二,特斯拉股价跌超过8%,市值蒸发892亿美元,总市值跌破1万亿美元,回到了自去年11月7日以来的最低水平。另外,数据显示,2025年迄今为止,特斯拉股价已下跌25%,远超纳斯达克指数同期1.5%的跌幅。特斯拉的股价较去年12月16日的历史最高收盘价也已跌去超35%。

特斯拉近段时间以来坏消息不断。除了1月在欧洲销量大幅下滑之外,根据加州新车经销商协会的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在加州的销量同比下降11.6%。加州一直是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最大消费地区,这一数据引发了市场对特斯拉在美国国内销售状况的更多担忧。

此外,周一的一篇报道指出,特斯拉备受期待的部分自动驾驶系统升级未能达到车主预期。许多用户表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推出的“城市道路导航”功能远未达到马斯克承诺的完全自动驾驶水平。而比亚迪等中国电动车制造商已经在以更低的价格甚至免费提供类似的自动驾驶功能,这一情况加剧了投资者对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竞争力下降的担忧。

市场竞争的压力,投资者还对马斯克的政治动向感到担忧。马斯克目前将大量精力投入美国华盛顿特区,领导特朗普政府的“政府效率部(DOGE)”。在该部门的领导下,马斯克及其团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府计算机系统和纳税人数据访问权限,并且得到了特朗普政府的授权,可以大规模解雇负责监管特斯拉等企业的政府机构工作人员。这些举措引发了外界对特斯拉未来发展方向的进一步质疑。

马斯克极端化的政治言论和活动,还引发了多个市场的消费者抵制,导致特斯拉门店和服务中心爆发抗议活动。此外,特朗普政府近期宣布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进一步打击了特斯拉在海外市场的需求。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星巴克(SBUX)裁员超千人后再做调整:将外包部分技术工作

作者  |  2025-02-2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星巴克(SBUX)将外包部分技术工作。星巴克首席技术官Deb Hall Lefevre在一份备忘录中表示“我们正在调整内部和外包人才的资源组合”。备忘录显示,该公司的目标是将全职员工转移到公司最重要的项目上,同时依靠服务提供商的“速度和灵活性”。

星巴克拒绝透露将外包多少岗位以及外包给哪些第三方供应商。据该公司表示,一个重要的内部技术团队仍将存在,而外部人才将用于更多的日常工作。根据备忘录,技术团队将进行更广泛的重组,涉及数据和分析、工程和其他职能。

星巴克在周一宣布裁掉1100个工作岗位,并缩减菜单中30%的产品,以扭转销售额下滑的局面。这是自2018年以来,星巴克首次裁员。该公司首席执行官Brian Niccol表示,此举将提高效率、减少复杂性。

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周一宣布的裁员1100人只是该公司此次收缩规模的一方面。Brian Niccol在致员工的一封信中表示,星巴克将裁减1100个目前有人任职的岗位,以及“数百个”空缺职位。Brian Niccol此前就宣布了即将进行的裁员,称公司层级过多,“我们的目的是提高运营效率,加强问责制,降低复杂性,并推动更好的整合”。

种种调整的背后是星巴克面临业绩压力。星巴克发布的2025财年第一财季(截至2024年12月29日)业绩显示,该公司当季营收为93.98亿美元,同比微降0.3%;净利润为7.81亿美元,同比下滑23.8%。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日产(NSANY)再遭重创,惠誉紧跟穆迪脚步将其评级打入垃圾级

作者  |  2025-02-2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日产汽车公司(NSANY)的信用评级在短短几天内第二次遭到下调,目前,其信用评级已被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全部评定为垃圾级。惠誉评级将该汽车制造商的评级从 BBB - 下调至 BB +,主要原因是其盈利疲软且复苏前景不明朗。穆迪评级上周也下调了日产的评级,而标准普尔全球评级自 2023 年 3 月以来一直将该制造商的评级定为投机级(即垃圾级)。

惠誉分析师 Satoru Aoyama 在周三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此次降级反映出日产的盈利能力持续低迷,复苏轨迹落后于我们的预期。我们预计,未来一到两年,日产的盈利能力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本月早些时候,日产高管下调了收入和营业收入预测,并警告称,预计截至 3 月的财年净亏损将达到 800 亿日元(约合 5.35 亿美元),而分析师的预测为 2780 亿日元。日产汽车还将年度营业收入预期从 1500 亿日元下调至 1200 亿日元,这已经大大低于其最初预期的 5000 亿日元。

疲软的业绩将迫使日产寻找另一条救命稻草,此前日产与本田的合作谈判已于周四早些时候正式结束。在宣布将两个品牌合并为一家控股公司的计划不到三个月后,本田和日产表示,这笔交易已告吹,不过他们将继续保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重点关注电池和电动汽车。

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告诉分析师“如果不依靠未来的合作伙伴关系,日产仍然难以生存。”日产正在积极寻求战略联盟,并将于 3 月中旬公布最新进展以及新领导层结构的细节。

该汽车制造商还透露了此前宣布的旨在扭转业务局面的措施的细节。该公司将在全球裁员 2,500 人,但在共享服务中心增加 1,000 个职位。2026 财年,该公司将把全球年产能从 500 万辆降至 400 万辆。

日产概述了削减 4000 亿日元成本的计划,其中约 2000 亿日元来自削减销售和管理费用,1000 亿日元来自重组制造基地。该公司计划通过整合三家工厂(美国 Smyrna 和 Canton 工厂以及泰国工厂)的生产线来节省 1000 亿日元,并减少 6,500 名员工。该公司将关闭全球三家工厂,其中包括位于泰国的一家中心。

该交易取消对日产的影响尤其严重,自 2018 年卡洛斯・戈恩 (Carlos Ghosn) 下台以来,日产一直受到销售疲软、产能过剩、不受欢迎车型过时以及领导层频繁更换等困扰。该汽车制造商的困境在去年年底显现出来,当时该公司公布上半年净收入下降 94%,并宣布计划裁员 9,000 人,并将产能降低 20%。

不过,日产庞大的制造业务和家喻户晓的品牌仍然具有吸引力。富士康是台湾的 iPhone 制造商,正在进军电动汽车领域。该公司已对日产汽车表达了新的兴趣。董事长刘扬伟周三表示,该公司愿意收购雷诺公司持有的日产股份,但目标是合作,而不是收购 36% 的股份。内田称,他尚未与鸿海管理层的任何人交谈过。

另外,彭博新闻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KKR&Co. 正处于评估股权或债务投资以改善日产财务状况的初始阶段。雷诺周四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它已经注意到日产与本田谈判的结束,并称包括省略任何溢价在内的交易条款“令人无法接受”。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微软(MSFT)削减数据中心引发恐慌-高盛安抚市场:AI算力需求仍强劲-800亿美元支出无变化

作者  |  2025-02-2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近期,美国科技巨头微软(MSFT)撤掉两个大型数据中心租约的消息引发全球股市热议,无疑给自2023年以来在全球范围持续火热的人工智能(AI)投资热潮泼了一大盆冷水,使得投资者们对于AI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看涨情绪——尤其是对于AI芯片、高性能网络硬件设备以及电力设备领域的投资热情大幅减弱。但是华尔街金融巨头高盛在该消息出炉后火速发研报稳定市场情绪,强调微软高达800亿美元资本支出不会进行任何程度削减,并且该机构重申对于微软股票的“买入”评级以及500美元目标价。

尽管近期传闻微软调整AI数据中心租赁计划引发市场对于AI热潮即将退散的恐慌,但高盛认为这实质上反映了微软对AI投资的审慎态度——优先选择高回报率的聚焦推理的AI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将资本支出转向生命周期更短且成本相对较低、具备性价比的资产(比如边缘计算设备),此举有助于平衡短期成本与长期收益。

高盛在研报中表示,微软在云计算的各个层面(应用、平台、基础设施),覆盖Copilot、GitHub Copilot、Microsoft 365 Copilot等应用以及Azure A底层I基础设施,在云计算的各个层面无疑都拥有强大的实力,这使其能够充分受益于生成式AI从基础设施层向平台和应用层转移,这对于微软的长期性质盈利无疑将是积极的。

高盛表示,如果微软在跨产品线整合其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继续高效且带来强劲业务营收的表现,数据中心租约的任何延迟或者废弃、裁撤变动都不太可能对微软的人工智能相关业务营收产生消极影响。高盛分析团队还认为,微软通过优化资本开支(CapEx)结构和转向高利润率AI推理层业务,未来EPS增速有望重新加速。

高盛仍然看涨微软,强调微软乃受益于AI热潮的大赢家

随着DeepSeek引领的“低成本算力新范式席卷全球”,AI训练与应用推理端AI成本愈发下行,同时全面驱动AI应用软件(尤其是生成式AI软件与AI代理)向全球各行各业加速渗透,彻底革新各业务场景的效率并大幅提高销售额,微软、亚马逊、甲骨文以及、阿里巴巴与腾讯等云计算与软件巨头AI创收数据与利润或将迎来指数级别增长,它们或将是DeepSeek全球爆火,以及“DeepSeek低算力成本冲击波”之下的最大赢家。

若杀手级别的AI应用软件/AI代理自2025年开始呈现大规模涌现之势,对微软、亚马逊等全球最大规模的云巨头来说可谓重大利好,这些AI软件无论是前期AI软件开发者生态平台还是后期无比庞大的云端AI推理算力资源,离不开这些云巨头提供的强大算力平台支持。这些云巨头聚焦于布局与生成式AI相关的B端以及C端AI应用软件开发者生态,旨在全面降低各行各业非IT人士开发AI应用的技术门槛。

不同OpenAI、xAI等提供类似AI聊天机器人以及AI代理的AI领军者们,微软、亚马逊、ServiceNow以及Datadog等软件公司拥有专属于自身软件生态的一站式“AI应用平台”,势必将大幅受益于这股史无前例的全球企业布局AI的大热潮。他们聚焦于布局与生成式AI相关的B端以及C端AI应用软件开发者生态,旨在全面降低各行各业非IT人士开发AI应用的技术门槛,并且提供基于英伟达AI GPU或者自研AI芯片的云端AI训练/推理算力资源,旨在大幅简化基于AI大模型的应用软件一站式部署以及提供人工智能推理算力资源来支撑AI工作负载。

高盛表示,由于2023年以及2024年数据中心建设或扩建浪潮席卷全球,在高基数效应下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资本支出增长幅度不可避免地放缓、生成式AI从基础设施层向SaaS平台,以及覆盖各行各业的应用层转移,微软作为全球为数不多拥有广泛商业化应用的超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能够充分利用这一转变,这对微软长期的盈利无疑将是积极的。

高盛的分析团队补充道,微软在云层级的各个领域,包括应用、平台和底层基础设施,均有强大的市场份额,因此,高盛认为微软有能力抓住一些长期且持续的增长趋势,例如生成式AI软件、AI代理席卷全球各行各业、公共云消费与SaaS、数字化转型、AI/ML、商业智能/分析、DevOps等。

此外,高盛团队在研报中强调,微软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4亿+商业用户)、全栈云计算服务(IaaS/PaaS/SaaS)和生成式AI工具(Copilot+系列),在AI应用层占据独特优势,并且微软覆盖了从底层算力基础设施(Azure AI基础设施)到上层AI应用(Copilot、GitHub Copilot)的完整AI技术栈,结合其企业级客户基础(比如RPO订单超过3000亿美元),形成了在全球范围内难以复制的"数据-模型-应用"闭环Microsoft生态系统。

高盛表示,随着微软云计算业务达到大约1000亿美元的年化营收规模,微软的经营杠杆效将能够持续推动每股收益(EPS)的大幅增长,预计到2028财年EPS将翻倍。高盛在研报中重申该机构对于微软的“买入”股票评级,以及高达500美元的12个月内目标股价。相比之下,微软股价周二在美股市场收于397.900美元。

微软重申800亿美元支出计划,稳住市场对于人工智能业务的信心

根据多家媒体近日的报道,微软已经取消了与多个私营数据中心运营商的数项租赁协议,涉及功率总计数百兆瓦。其中,根据媒体跟踪数据,微软砍掉了Wisconsin Kenosha和Georgia Atlanta两个大型数据中心。前者是由于微软不参与星际之门项目,将Wisconsin Kenosha转移给星际之门项目,后者因微软数据中心团队高估亚特兰大周边的AI算力需求。此外,微软还暂停了将已协商并签署的资格声明(SOQ)转换为租赁协议。

但是微软官方此后快速发表声明,表示数据中心租约取消或者延迟并不会对于微软本财年高达80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造成任何影响,重申800亿美元资本支出目标,但同时承认可能会在某些领域战略性地调整或放缓基础设施建设。

面对市场质疑,微软迅速做出回应。公司发言人在周一通过电子邮件声明表示“我们本财年投资超过80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仍在按计划进行,我们将继续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以满足客户AI算力需求。”

尽管重申投资承诺,微软也承认可能会进行策略性调整。该公司发言人在声明中表示“得益于我们迄今为止做出的重大投资,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以满足当前和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仅去年一年,我们增加的容量就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年。虽然我们可能会在某些地区战略性地调整基础设施的步伐或规模,但我们将继续在所有地区保持强劲增长。这使我们能够投资并将资源分配到未来的增长领域。”

有分析人士表示,虽然微软重申800亿美元支出计划展现出该公司对于人工智能云端算力需求愈发前进的展望,但是随着DeepSeek引领全新的“低成本+高性能”人工智能大模型算力范式,未来AI训练成本与AI算力需求无疑将较当前大幅下降,AI推理端算力需求则有望大幅增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微软削减数据中心租约——毕竟随着AI训练算力需求下滑,微软最大客户之一的OpenAI可能不再需要如此庞大的训练算力资源。

来自Atreides管理公司管理合伙人兼首席投资官Gavin Baker近日发文指出,OpenAI的先发优势正在消退,谷歌的Gemini、xAI的Grok-3以及Deepseek的最新模型均已达到与GPT-4相近的技术水平。Gavin Baker表示,未来用于预训练的巨型数据中心只需2-3个,预训练和推理的计算资源分配将是5/95。

Baker在最新文章中强调,聚焦于AI推理端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极其计算密集型细分领域,具备无比强大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模型才能高效地完成推理任务。但与之前那种预训练和推理阶段计算资源分配大致各占一半的情况截然不同的是,预计不久后AI算力基础设施领域将转变成“预训练占比仅仅5%,推理算力资源则占95%”,卓越的推理基础设施将至关重要。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市值跌破1万亿美元!特斯拉(TSLA)今年已累计下跌25%

作者  |  2025-02-2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特斯拉(TSLA)的股价在周二大跌超8%,使其市值跌破1万亿美元,并降至自11月7日以来的最低点。11月7日是特朗普当选后两天。

自今年年初以来,特斯拉股价已累计下跌25%,远超纳斯达克指数1.5%的跌幅,并且较2023年12月16日创下的历史最高收盘价下跌超过35%。CEO马斯克的净资产在此期间蒸发超1000亿美元,尽管如此,他仍然是全球最富有的人,当前财富约3800亿美元。

此次特斯拉股价下跌,主要受到外媒周一发布的一篇报道影响。该报道指出,特斯拉备受期待的部分自动驾驶系统升级未能达到车主预期。许多用户表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推出的“城市道路导航”功能远未达到马斯克承诺的完全自动驾驶水平。

与此同时,比亚迪等中国电动车制造商已经在以更低的价格甚至免费提供类似的自动驾驶功能。例如,小米推出的SU7车型就标配了公司的自动驾驶技术,且无需额外付费。这一情况加剧了投资者对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竞争力下降的担忧。

除了市场竞争的压力,投资者还对马斯克的政治动向感到担忧。马斯克目前将大量精力投入美国华盛顿特区,领导特朗普政府的“政府效率部(DOGE)”。

在该部门的领导下,马斯克及其团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府计算机系统和纳税人数据访问权限,并且得到了特朗普政府的授权,可以大规模解雇负责监管特斯拉等企业的政府机构工作人员。这些举措引发了外界对特斯拉未来发展方向的进一步质疑。

马斯克极端化的政治言论和活动,还引发了多个市场的消费者抵制,导致特斯拉门店和服务中心爆发抗议活动。此外,特朗普政府近期宣布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进一步打击了特斯拉在海外市场的需求。本月早些时候,特斯拉在欧洲的车辆注册量下降,与此相对应,股价也出现下滑。

在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中,特斯拉的营收和盈利均未达到华尔街分析师预期。其中,汽车业务收入同比下降8%,营业利润大跌23%。特斯拉在1月末的财报发布会上表示,旗下Model 3、Model Y、Model S和Model X等老款车型的平均售价下降是公司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加州新车经销商协会的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在加州的销量同比下降11.6%。加州一直是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最大消费地区,这一数据引发了市场对公司国内销售状况的更多担忧。

目前,特斯拉股价仅比特朗普胜选前高出约20%,而这部分涨幅主要来自选后第一天特斯拉股价15%的单日跳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大摩预言中美电动汽车联手浪潮将开启-美国车企迎来“价值重估”-

作者  |  2025-02-26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虽然中美两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之势日益加剧,但随着智能化驾驶浪潮席卷全球,且在人工智能(AI)催化之下的电动汽车智驾领域中国可谓处于全球最顶尖行列,近期市场出现这样一种观点中美两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合作可能将步入加速阶段。

华尔街金融巨头摩根士丹利(以下简称“大摩”)近日发布最新研报称,非常看好中美两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展开合作,该机构表示,中美汽车产业关系可能已度过最低谷,尽管国家竞争持续,但预计华盛顿与北京将围绕电动汽车技术不断探索合作领域。

大摩在研报中表示,电动汽车(EV)是AI大脑的物理接口,并且随着汽车行业从“无连接的轮上铁盒”向AI赋能的AI代理路径加速演进,全球汽车市场结构、供应链构成以及监管环境正经历深刻变革。“断言中美EV(电动汽车)市场将完全割裂为时尚早,我们与西方世界的车企高管的讨论表明,与中国车企合作具有必要性。多数共识认为,在保障各自国家安全利益的前提下存在合作路径,这场重磅合作可能即将拉开帷幕。”

基于中美两国的电动汽车相关企业技术合作预期,大摩尤其看好具备中国业务敞口的美国电动汽车公司业绩以及股价前景,比如看涨特斯拉(TSLA),主要基于特斯拉凭借在智驾领域所具备的独家优势,尤其是当特斯拉与中国科技企业完成云端训练数据存储合作、国内智能驾驶测绘数据库合作等敏感技术方面的合规化合作之后,“完整版特斯拉FSD”进入中国市场后有望进一步提升特斯拉相对于众多具备智驾技术的廉价中国车型的竞争力,进而提振中国市场需求。

大摩看涨Mobileye Global(MBLY)则基于这家聚焦自动驾驶的公司在中国长期以来的自动驾驶业务敞口,继续看涨Lear Corporation(LEA)、福特、通用汽车以及法拉利(RACE)则基于这些车企与中国车企在智能驾驶、电动汽车制造以及电动汽车供应链方面的深度合作带来的愈发乐观的营收前景展望。

比亚迪“天神之眼”开启智驾平权,中国智驾领先世界

中国造车巨头比亚迪在2月放出智能驾驶“超级大招”——“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之后,特斯拉以及美国三大传统汽车巨头——福特汽车、通用汽车以及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在智能驾驶赛道,尤其是在其重要市场中国所面临的智能驾驶竞争进一步加大。大摩表示,从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驾驶技术以及全球最高效的电动汽车制造链而言,中国可能已赢得经济型电动汽车竞赛。

相比于在中国市场智驾能力不及北美市场的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Enhanced Autopilot,即EAP),并且搭载EAP的特斯拉‌Model系列售价超过20万人民币,比亚迪堪称彻底打破“智驾等于高价”的电动汽车竞争格局。特斯拉EAP系统与包括“蔚小理”在内的中国智驾市场上的众多电动汽车新势力智驾系统相比并不具备性价比优势。

汽车市场“智驾等于高价”的格局,正在被比亚迪打破。比亚迪近日在一场以“智驾平权”为基调的重要发布会上,官宣了10万级以上车型将全系标配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甚至起售价7万元左右的海鸥等车型都将搭载天神之眼。比亚迪“天神之眼”,可谓全面开启全民智驾时代。

据了解,2月10日晚间,比亚迪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震撼发布,分为三个版本,其中三激光版本主要搭载于仰望车型。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天神之眼高阶智驾可实现全程高速0接管。比亚迪全系共21款车型将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20万级、15万级、10万级车型全系标配,10万以下车型将多数搭载。

首批搭载“天神之眼”的人工智能高阶智驾的21款车型同步上市,比亚迪官方喊出“加量不加价”。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旗下最便宜的车型海鸥也将搭载高阶智驾,比亚迪率先将智驾推广至7万级A00级小车,对于国内车市来说,尤其是对于致力于将FSD引入中国,但是售价高得多的特斯拉来说,无疑相当于放了一枚“超级核弹”。

这也是为何华尔街金融巨头摩根士丹利在全程看完比亚迪“天神之眼”发布会后,感慨留给美国底特律造车三巨头,以及电动汽车领导特斯拉的对于“全民智驾”的反应时间不多了。虽然在特朗普政府主导的“制造业回流美国”政策基调之下底特律三巨头——即福特汽车、通用汽车以及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在美国汽车市场的份额有望继续稳固,但是这三大巨头在重要市场之一中国的销量或将被比亚迪领军的电动汽车势力持续蚕食,进而不断拉低这三大车企的市值。毕竟售价10万人民币左右且搭载智能驾驶系统,对于多数中国消费者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大摩看好美国车企与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合作前景

大摩分析师团队表示,生成式AI正在加剧传统车企与电动汽车造车新势力之间的人工智能技术鸿沟,将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结构和汽车行业商业模式变革的关键催化剂。

大摩在研究报告中表示,在刚刚过去的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上,以底特律“三巨头”(通用汽车、福特与斯特兰蒂斯)为首的美国传统车企对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驾驶车辆方面的讨论较少,表明他们在这一领域的进展相对缓慢。大摩的这份报告还提及,比亚迪发布的“天神之眼”智驾技术,或许将是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DeepSeek震撼世界时刻”。

因此,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低成本电动汽车制造”以及“电动汽车智能驾驶”方面的绝对领先优势,可能吸引通用汽车以及福特、斯特兰蒂(Stellantis)与中国电动汽车领军者们合作建造汽车工厂或者全面基于中国电动汽车公司的智能驾驶系统,进而帮助这些美国传统车企在电动汽车市场规模无比庞大的中国市场斩获更多市场份额。

大摩分析团队表示,尽管短期美国电动汽车销售额受到特朗普政策/关税的负面驱动,但是该机构认为这只是2027-2030年电动汽车采用率阶梯式上升前的短暂停顿。“电动汽车(EV)是AI大脑的物理接口。在我们看来,AI正推动自动驾驶全速前进,从而加速EV商业化进程。美国将保持燃油车保护堡垒的观点存在根本缺陷。此外,实现车辆可负担性——即目标售价<2万美元、续航>300英里、快充、先进ADAS、奥迪级体验的‘终极汽车答案’,很可能来自EV,而不是燃油车”。

大摩认为,美国电动汽车(EV)普及必然涉及中国元素,尽管预计EV深度渗透美国市场将经历利益博弈与保护主义措施周期,但最终仍需通过中国电池/EV合作伙伴的"入口"推动美国EV普及,特斯拉则非常有可能在承接中国BEV制造技术本土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大摩还认为,美国传统车企通过为中国车企提供西方市场“入口”,同时帮助处置在华潜在的搁浅资产(或重新利用)作为回报,中国车企或可反哺美国传统车企实施更高效的EV战略。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