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10年前,我开始向一些媒体主管提出一个我认为是很简单的问题:“你们网站流量的50%是由多大比例的访客推动的?”
“嗯……有趣,”一开始是这样的回应,然后通常就是沉默。只有《华盛顿邮报》的总编Raju Narisetti可以脱口而出。他一边带着微笑一边迅速回应:“一个低得令人吃惊的数字,大概是8。”
现已成为Gizmodo Media Group CEO的Narisetti已经不是唯一知道这个数字的人——大多数报纸高管称自己50%的流量都是由2%—12%的访客贡献的。流量模式并没有改变。但是,随着过去10年流量的增长并没有带来收入相应比例的提高,出版商开始把焦点放在核心受众上。
根据Piano从数百家主流媒体网站拿到的数据,月独立访客中平均只有7%推动了50%的流量。这些人可以称之为超级粉丝、超级用户、投资者、拥护者,或者称之为“百分之七者”。能够服务这一相对小规模的受众并从中获利决定了媒体的成败。
7%定律:美国媒体数字化的数字秘密
7%的忠实读者贡献了50%的页面访问量
独立访客跟独立的人不是一个概念。通常前者包括了给定月份任何设备上每一个用来访问某网站的浏览器——根据部分估计,这个数往往要比读者数高2到4倍。但这只会强化我们的基本要点,因为这意味着忠实读者数甚至比独立访客数所表明的更少、参与度更高。
据CEO Mark Thompson透露,在《纽约时报》这里,仅12%的访客就驱动了2015年88%的数字化收入。从此以后,《纽约时报》的访客数计划翻了一番,但是,该报纸说:“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订户数的快速增长意味着甚至更小比例的受众推动着大部分收入。”
《纽约时报》的忠实访客数仍在迅速增长,但这个速度比不上总的访客数的增长速度。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他们在受众的占比变小的原因。这里《纽约时报》的指标结合对新闻业务未来最根本的两个数字:数字订户收入以及数字广告收入。不像其他出版商,《纽约时报》可以生成这样一个指标是因为它已经把数据库进行合并,让它对订户和非订户以及每组用户的广告消费拥有完整的视图。
《纽约时报》负责数据和洞察的资深副总裁Laura Evans说:“大多数出版商的广告数据放在一个地方。读者数据放在另一个地方。内容数据则放在第三个地方。”但《纽约时报》进行了技术投资,使得它可以一起跟着所有这些书,从而“齐心合力地理解整个客户体验。”
这一知识对提高广告费率至关重要。广告主希望知道自己抵达的人是谁——尤其是在推销给他们的是“优质受众”阅读“优质内容”的时候。咨询机构Mather Economics的总监Arvid Tchivzhel说,用统计学的话来说,“广告收益跟已知用户占比是正相关的。”
Atlantic Media的总裁Michael Finnegan举例说明了这一概念。“我们的广告主其实对那些一次过的临时用户不那么感兴趣。当你在播放赞助商内容时,广告主知道那3000万用户不会人人都看的。而且他们也不想接触到所有这3000万人——他们希望能接触到参与度特别强影响力特别高的那100万人。”
百分之七的人不仅推动了绝大部分的广告收入和数字订阅,而且也是任何在线业务大部分收入的贡献者。比方说,Narisetti的Gizmodo Media Group里面,5%的访客就贡献了70%的电子商务互动,而这是它的网站主要的收入来源。
但是太多的出版商对自己的最佳客户了解得太少了。Mather发现20%的读者驱动了超过70%的页面访问。但它估计其中只有1.3%提供了电子邮件或者姓名。这意味着太多的穿上并不了解自己的重点用户是谁,因此也无法对其数字化订阅品进行个性化或者优化其广告费率。
随着数字化订阅成为收入份额较大的部分,关于百分之七者最重要的问题也许是:这里面有多少人付费?
7%定律:美国媒体数字化的数字秘密
不同媒体之前付费墙的转化率差异很大
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大多数网站是用数字订户数除以独立访客数来计算订户百分比的。但就像前面指出那样,独立访客数可以是读者数的2倍或者3倍,但订户数不是。所以对于估算订户的真正占比来说这个算法是不完美的,但却是衡量出版物之间相对转化率最简便的方式。
按照这种测算,《纽约时报》令人印象深刻的230万仅数字化订户只占其美国数字化订户独立访客的不到2%。按照Comscore最近的测算,《纽约时报》美国独立访客数约为1亿。而今年夏天数字化订户数刚刚超过100万的《华盛顿邮报》的数据是1%,因为其独立访客数为9200万。
地方性的出版物通常订阅数要少一些。双子城的《明星论坛报》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转化率达到了1%,也就是500万月独立访客中有5万订阅了报纸。现在自称有10.5万数字化订户(因为低价的试用机会推动了极大增长)的《洛杉矶时报》,其数字化订户的占比只是访客数的1%的1/3。而这个数字已经比大多数地方性报纸要好了。
大型的全国性出版物数字订户的绝对数字更高是说得过去的。如果你是《迈阿密先驱报》、《水星报》或者《费城询问报》,你的受众只有《纽约时报》或者《华盛顿邮报》的1/5到1/20。但是事实是全国性新闻网站的百分比转化率往往要比地方网站高。难道提供内容别人没法提供的当地新闻出版商,其访客转化率不是应该比别人高吗?
这是一个本地报纸需要解决的悖论——要尽快。《纽约时报》现在数字订阅的付费用户已经超过了平面媒体订户数。但Mather Economics跟踪的美国数百家大型日报里面,93%的订阅都是平面媒体用户。当然,作为平面订阅的一部分,大多数日报都提供了数字访问,但是消费者的主要销售关系对象往往是报纸。
尽管其中一些纸质订阅者发现并从中获得了数字访问的价值,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报纸并没有建立仅数字化的订阅产品自立门户,自行吸引受众。
为了重新站稳脚跟,当地报纸需要构思新的订阅策略来转化更大份额的读者。Mather’s Tchivzhel建议的办法是:“促进兴趣”,在突发新闻引起大量关注时瞄准特定读者来营销。让媒体渠道负责报道好这些激增的需求,利用好特殊的时刻——比如联赛开始或者政治风向发生转变之时——这种时候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涨,读者的付费意愿也会提高。
本地出版商还需要升级自己的定价策略。有迹象表明读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但是试用机会和细分产品仍然很关键。《波士顿环球报》如何将低付费订户转化为高付费订户就是最好的例子。《波士顿环球报》先是为读者提供了99美分的4周试看机会,然后再把价格提高到每天60美分,接着在第13个月升级到1美元/天。《波士顿环球报》首席消费者收入官Peter Doucette说,今年“新老(13个月以上)数字化订户的流失率都下降了。”
“他们的路径是什么?”,在被问到Facebook的读者是如何变成数字订户时,《纽约时报》的Evans这样回应道。许多出版商的顶级读者是在Facebook上面消费内容的——这个平台占据了许多网站独立访客的很大一部分的份额。但所有的顶级出版商说他们也只是现在才开始理解这些读者是如何变成订户的。他们还不知道是谁在Facebook上消费的——这些人究竟是不是已经是读者了,或者甚至是订户了呢?不知道,更不用说是在什么样的设备上看的了。
根据Mather和Piano的数据,总的说来,Google推荐的订户转化率要高于Facebook过来的那些。原因之一是:根据Piano的数据,大多数Facebook访问出版商的流量来自于移动端,而移动端的转化率大概是桌面的一半。Tronc的10项资产里面,60%的内容是在移动端消费的,但是移动驱动的订户销售仅占25%。所以让移动支付变得便利几乎是许多出版商在2018年要做的头等大事之一(注:当然了,相比之下,中国的情况也许正好相反)。
尽管Google和Facebook正在逐步采取措施帮助穿上将读者转化为订户,但穿上需要自己杀出一条通往订阅的道路。所以最明智的一些出版商正在利用数字化的口碑营销,让他们最好的客户帮助推动新业务。《华尔街日报》就是最好的例子。一年前,《华尔街日报》松动了它的付费墙,让订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者社交网络每月免费分享5篇文章。据道琼斯的首席创新官Edward Roussel透露,该想法是为订户提供额外好处的同时扩大销售漏斗的顶部。
这成为了该报纸最成功的转化行动之一。Roussel说:“在《华尔街日报》这里,62%的流量是由我们的订户推动的,而剩下的38%是非会员。”他把该报纸2017年数字订阅30%的复合年增长率大部分都归功于订户的文章分享以及《华尔街日报》的新闻邮件列表计划。
新闻邮件列表不仅仅是《华尔街日报》的最大亮点。《华盛顿邮报》首席产品和技术官Shailesh Prakash说,该报的70种新闻邮件列表把他们的转化率提高了1倍,并且让客户参与度也提升了40%。而在《波士顿环球报》,Doucette说:“我们77%的数字订户”至少订阅了一份新闻邮件列表。
这是否意味着出版商应该从Facebook撤退转而把焦点对准新闻邮件列表呢?未必,因为有一家出版商估计Facebook Instant Articles为新闻邮件列表贡献了约20%的增长。也许从Facebook读者走向订户之路就在读者的收件箱那里。
出版物,尤其是新闻报纸,也需要面对自己能发展到多大的艰巨问题。在1950年代,美国日报的渗透率超过了100%,这是因为晚报提供了早报竞争对手不能提供的体验。现在,如果他们够幸运的话,出版商可以把其中的1到2个点的读者发展成订户。但这至少部分是因为在线技术跟踪到了哪些读者瞄过一眼自己的文章,这相当于过去统计经过报摊时望了一眼新闻头条的人数。所以出版商才要关注阅读的强度——也就是那百分之七者。穿上如何跟这些忠实访客互动,将会决定从现在开始的10年内谁还能以什么样的规模继续发行下去。
“一个企业在它所处的行业内孤立发展、远观竞争者并试图从雇佣、生产、扩张等各个方面超越竞争对手的时代,已经远去了。”——正如马云所说,“我们做生意,不仅仅是赋能自己,它更关乎到我们能给人类文明留下什么遗产的问题。”
近日,《财富》杂志刊发罗德公司CEO Kathy Bloomgarden署名评论文章《关于商业成功的关键,马云告诉我们什么?》。文章认为,马云本月初在“财富2017全球论坛”的讲话,重新定义了“竞争”二字的含义,同时让她看到,商业发展过程中的“包容性”尤为关键。
12月6日,马云在广州“财富2017全球论坛”专场对话中指出,阿里巴巴(baba)的发展不是“征服”,而是致力“服务于中国和世界”,并赋能其他企业
同时,马云也在对话中表达出对竞争对手的尊重。在被问及如何看待腾讯公司时,马云表示,腾讯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能够靠创新发展,腾讯的技术也与众不同,“令人敬佩,我会和他们竞争,但我们不恨他们,而是要尊重竞争对手”。
Bloomgarden发表在《财富》杂志上的文章对此理念表达高度认同。“我们对待竞争者的‘包容’,不仅仅是从他们身上学习,同时要创造机遇和竞争者达成合作,使消费者(和整个世界)受惠。” 同时,她提出,这种“包容性”还意味着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包容。“我们要创造一种双向对话机制,赋能于客户,让他们也成为问题整体解决路径的一部分。”
她举例说,马云关于人与技术、人与人共存的观点,就是包容性心态的体现。在财富论坛举行期间,马云曾说,“我们做生意,不仅仅是赋能自己,它更关乎到我们能给人类文明留下什么遗产的问题。”
面对新技术的发展,马云表示,新兴技术对于人类来说利大于弊,“阿里巴巴希望帮助中小企业,打通他们进入市场的通道。通过云计算和电子商务平台等新技术可以做到这一点。任何企业都不应该惧怕新技术,而是要积极拥抱技术、适应变化,一刻不停地学习新模式
先是Model 3产能爬坡实现突破性进展、特斯拉第三年蝉联《消费者报告》年度车主满意度调查最佳品牌,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火箭之一、Space X旗下的猎鹰重型火箭(Falcon Heavy)也进入了发射倒计时。身为特斯拉&Space X的创始人兼CEO,Elon Musk迎来了一个美好的圣诞节。
关于Model 3产能爬坡的进展,最先是由Model 3减速齿轮箱台湾供应商和大工业曝出的。和大工业董事长沈国荣告诉媒体,特斯拉已经将Model 3的零部件需求指导提升至5000辆/周,和大工业动员公司全员加班加点,并将零部件运输由海运改为空运。以应对特斯拉的需求变化。
12月7日,加州(特斯拉总部所在地)的Model 3普通订单车主收到了特斯拉的邮件,特斯拉邀请车主们选装配置,并承诺将在选配订单提交后4周内完成车辆交付。两周之后的12月20日,特斯拉再次向一批未交付车主发送邮件,邮件内容如出一辙。
Reddit上一位ID为darksoldier360的网友用大疆无人机Mavic Pro航拍到了加州弗里蒙特的特斯拉工厂内部,这个新建的停车场里放置了近500辆待交付的Model 3,在另外的停车场里还有Model S/X/3三款车型交织停放。
按照此前公布的交付计划,特斯拉会先交付特斯拉&Space X投资人、内部员工及家属订单,然后以加州为起点,从美国西海岸向东海岸辐射的形式陆续交付普通车主的订单。特斯拉向分两个批次向普通车主发送邮件通知即将交付车辆意味着,特斯拉已经消化了大部分内部订单。
根据Elon Musk此前披露的数据,Model 3内部订单指标超过10000个。换句话说,到2017年结束时,特斯拉Model 3交付量应该可以突破10000辆。
这是什么概念呢,特斯拉曾在Q3财报中提到,预计2017年全年Model S/X的交付量约为10万台,相比2016年增长30%。而Model 3出于产能巨大的不确定性并未公布预期交付量。如果按照上面的1万辆计算,特斯拉全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1万辆。这个数字较2016年的7.6万辆增幅已经接近50%。TSLA
下一个好消息来自美国权威消费指南《消费者报告》。昨天,《消费者报告》发布了2017年度车主满意度调查,该团队每年会收集超过50万辆汽车的数据,受访车主被要求从驾驶体验、舒适度、音响、空调系统、造型和保值等六个维度去评价,为消费者提供购车指导。可以看到特斯拉力压保时捷、现代Genesis、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排名第一,这也是特斯拉第三年蝉联《消费者报告》年度车主满意度调查最佳品牌。
毋庸置疑,坚持独立第三方、受众甚广的《消费者报告》会让特斯拉的全球品牌美誉度再上一个台阶。提到品牌传播,接下来这个案例才真正让其他车企无计可施。
前天,Elon Musk在Twitter贴出了Space X旗下的猎鹰重型火箭(Falcon Heavy)图片,从图片看,Falcon Heavy已经接近组装完毕,蓄势待发。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很有可能批准瑞典音乐流媒体服务Spotify采用“直接上市”的方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
Spotify向SEC申请于纽交所“直接上市”(Direct listing),SEC方面则很有可能批准此次申请,最快于明年3月挂牌交易。公司不采用传统的IPO上市方式而直接上市表明其已拥有足够的资金,因为直接上市绕过了集资等环节。不过直接上市的新股在上市后的价格直接由市场决定,投资者因此承担更大的风险。
SEC曾考虑过允许Spotify直接上市是否会引起后续公司的纷纷效仿,因为直接上市方式由于没有IPO环节投资人的保护,这将给公司带来更多的金融风险。
SEC将于明年2月15日公布申请结果,如果申请通过,Spotify最快将于明年3月或4月挂牌交易。
2015年Spotify估值85亿美元,而本月初和腾讯旗下腾讯音乐娱乐进行股份交换后,目前Spotify估值达200亿美元。
比特币连续五日下挫大跌25%,导致相关比特币概念股跟随暴跌 RIOT MARA NETE LTEA LFIN SSC
第一: 12月19日,韩国比特币交易所Youbit遭受黑客攻击,被盗取17%的资产,申请破产,让投资者更加担心加密货币的安全,毕竟货币交易所与国家银行的网络安全系数不是一个等级。
第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暂停了加密货币公司的股票交易,原因是担心股价受到操纵,比如 Crypto Co公司,代号 CRCW。
第三:比特币网创始人卖掉所有比特币,对比特币的未来充满怀疑。而换成了比特币现金(Bitcoin Cash)。
第四:越来越多公司推出自己的加密货币,投资者可以投资的种类增加很多,用比特币直接换成其他新的加密货币,导致比特币供应增加。
第五:年底清仓,方便报税。美国投资者卖出比特币,锁住利润,为了税务上的计算。
第六:全球近40%数量的比特币控制在仅约千人手里,这些人对比特币行情会有较大影响。
不仅比特币遭受压力,大部分的加密货币都在在遭受重创。与分析师更深入交流或添加微信号 meigu88
摩根士丹利对中国的移动信息数据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在正式开售仅仅16天之后,iPhone X在中国所有移动设备中的占比达到了0.36%。
休伯蒂补充说:“更重要的是,这个数据的截止时间为11月19日,距离iPhone X开售仅仅过去了16天,而iPhone 8和iPhone8 Plus已经开售了28天。根据我们的预期,在下一个数据发布日时,iPhone X的增长速度很有可能超过iPhone 8和iPhone 8 Plus。”
苹果刚刚在不久前解决了iPhone X的产能瓶颈问题,RBC Capital Markets的调查显示,在所有来自中国的受访人中,62%对于购买iPhone X表达了兴趣;而在美国受访人中,只有28%有意购买iPhone X。
休伯蒂认为,大量的老iPhone持有者(例如iPhone 6和iPhone 6s持有者)在升级iPhone的时候,也会优先考虑iPhone X。她指出,第一波iPhone X购买者中,有很多人是从iPhone 7和iPhone 7 Plus设备升级而来的,这代表着这些用户是iPhone忠实的支持者,他们对于购买最新型号的iPhone有着强烈的欲望。而那些更老型号的iPhone持有者,很有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将自己的设备升级为iPhone X。
iPhone X的畅销,说明了一个问题:很多消费者并不在意花费1000美元以上的价格购买高端智能手机。iPhone X的起售价格为999美元,而256GB容量的版本则需要1149美元。AAPL
苹果(AAPL)公司的iPhone和iPad带来了一种新颖的与电脑交互的方式:通过易用的app,在App Store中就能下载。
但是在苹果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上就没有这么好用了。 Mac系统上的App Store几乎无人问津,其中的软件非常有限,而且更新频率也很低。如今,苹果计划要改变这一状况,为用户提供一套横跨其各种设备平台的、统一的程序选择。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最早从明年开始,软件开发人员将可以只开发一套程序,不仅可以在触摸屏设备上使用,同时也可以用鼠标或者是触控板控制,具体取决于是在iPhone和iPad上运行,还是在Mac上运行。
开发人员目前必须设计两套不同的应用程序 - 一个用于iOS,苹果的移动设备操作系统,另一个用于Mac上运行的MacOS系统。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苹果用户长期以来一直在抱怨说,一些Mac应用程序很少得到关照。举个例子,iPhone和iPad上的Twitter(25.2, 0.12, 0.48%)应用程序会定期更新加入最新功能,但Mac版本已经一段时间没有更新过了,而且被很多用户认为质量不够好。通过整合应用程序版本,Mac,iPad和iPhone用户将可以同时获得新功能更新
投行摩根士丹利本周给旗下客户发布了一份名为《解码比特币》的投资日志,其中他们详细罗列出了过去六年多时间里投资了加密数字货币的100多家对冲基金,但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84家对冲基金是在2017年才首次尝试投资加密数字货币的。
毫不意外,比特币在今年的走势异常强劲,价格已经增长了近20倍,从一月初的800美元左右,一路攀升到了最高20000美元。
根据摩根士丹利自己的研究,以及金融科技分析研究公司Autonomous NEXT的数据,有助于将机构投资者目前的关注点集中在美国两个最大的商品交易所平台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期权交易所上,因为他们最近都推出了比特币期货合约。
正如此前的报道称,传奇对冲基金大佬、也是Miller Valued Partners首席投资官的比尔•米勒(Bill Miller)就表示,他的MVP1基金已经把50%的投资比重押在了比特币和比特币现金上,同时他还表示,当自己首次接触比特币的时候,只使用了5%的MVP1基金权重投资比特币。
比特币bitcoin BTC LTC ETH,ICO和区块链相关行情股, 小盘股NETE OTIV, LFIN,SSC,RIOT,GROW,SRAX,MICT,MARA,DPW 大企业 SQ,OSTK,XNET,GCAP
今年以来,美股不断创新高,恐慌指数也持续位于历史低位附近,市场的“自满”情绪高涨。但是现在看来,一些交易员开始担心了。
从下图可以看到,交易员持有的代表他们认为VIX在未来2个月将上涨10%的期权合约数量,和代表VIX将在未来2个月下跌10%的期权数量的比值,在最近数周持续攀升,目前已升至两年新高。
瑞信衍生品策略师Mandy Xu表示,交易员押注VIX上涨的需求增加,这说明他们对当前这种低波动性能否持续愈发怀疑。
对于为何市场波动会如此的低,本月初Mandy Xu在接受CNBC采访时称,这可能是板块或个股之间缺少相关性、进而独立变动的结果,三个月期的板块相关性已经跌至2000年以来最低。
在上月底发表的研报中,瑞信分析师Olivier Fräfel也曾解释,经济稳健增长、通胀保持低位、主要央行维持宽松货币政策,都是推动金融市场波动性降至多年新低的因素。
当人们对低波动性习以为常时,相应的交易策略也应运而生。Target超市里一名普通的物流经理,在过去五年中一直坚持押注VIX会持续下降,因此实现净资产从50万美元上涨至1200万美元,还使得成群的投资者找上门来,愿出上亿美元帮助其成立专门交易VIX产品的基金。
但市场上警告波动随时可能飙升的声音,也从未停歇。
本月初,One River Asset Management投资总监Eric Peters在报告中表示,“如同当年的欧洲汇率机制(ERM)一样,今日全球央行波动抑制机制这场惊人华丽的大戏也终将落幕。”
今年9月,VIX的编制者Bob Whaley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目前的低波动环境下,尽管做空VIX备受关注,但大量散户对他们所交易的VIX衍生品完全不懂,完全不顾风险盲目投资。
阿里 BABA今日举办2017云栖大会北京峰会,发布人工智能阿里云ET大脑。
据介绍,ET大脑是全球首个类脑架构的AI,具备量子拓扑核心能力,将对创业公司、开发者、行业公司开放。阿里在杭州布局的“城市大脑”的本体,便是ET大脑。
和首都机场达成合作的同时,阿里介绍,ET大脑将用运筹优化、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分配停机位,预计每天调度1700架次航班,帮助乘客节省5000个小时,大大提高航班中转效率,从而降低延误率。
巨头们正在快马加鞭布局AI。11月底,亚马逊网络服务(AWS)在拉斯维加斯的AWS re:Invent云计算大会上,推出数项执行机器学习任务的云服务;12月13日,谷歌宣布成立AI中国中心。
阿里也不甘落后,在谷歌宣布成立AI中国中心的第二天,阿里云连发五条微博,称将在北京发布“绝无仅有、开创性的AI”。
阿里云官网提到,ET大脑当前已广泛参与到新能源、化工、重工业等不同制造领域,解决从供应链、研发、生产乃至营销的一系列制造业核心问题。